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理想國讀後感作文

校園1.18W

《理想國》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柏拉圖重要的對話體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理想國讀後感,供大家參閲。

理想國讀後感作文

  理想國讀後感(一)

《理想國》的對話體寫作方式讓我自然而然想起了我們中國的孔子。雖然《理想國》裏思想都是柏拉圖本人的,但是我們不可否認,他作為蘇格拉底的弟子,其思想觀念受蘇格拉底之深,而且以蘇格拉底的口吻來寫,書中一直把正義作為討論的對象,並通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而後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遵循着蘇格拉底“助產術”的尋求智慧之路,所以我們讀來常常感覺就是蘇格拉底本人在辯論。同樣是生活在差不多時代的偉大哲學家,一先一後,經歷竟也是如此相似,孔子有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撰寫的、記錄其言行的《論語》,蘇格拉底有其弟子借其口而使早期對古希臘哲學最初探索得以流傳的《理想國》。

國中時就通過一些簡單渠道聽説過《理想國》,心中對“理想國”的定位如莫爾的“烏托邦”,如陶淵明的“桃花源”,真正拿到這本書才知道“Republic”的真正來源。比起充滿幻想的描繪一個理想社會,這本書更是向我們展現了古希臘那個充滿魅力的辯論時代。由於讀的不夠精細,所以不敢説真正讀懂領會了多少東西,但是卻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哲學家們最七年級直倡導和崇拜的理性的玄冥、邏輯之曲折、言辭之詭祕。曾經中學時代在歷史課上看到那些類似於智者學派的古希臘人熱衷於辯論,在田間街頭、小巷集市運用各種辯論法則,或談笑風生,或面紅耳赤,或洋洋得意,或灰頭土臉的你説我論時,總會對那個誕生最早文明的古國之一,產生無限遐想,所以慶幸在年輕時代還能真正有機會走進書裏,走進那個神祕世界。

“什麼是正義,”這是柏拉圖和格勞孔、玻勒馬霍斯、色拉敍馬霍斯、西蒙尼德在第一卷一直討論圍繞的中心,“欠債還錢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分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而後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認為一個好的城邦應該具備勇敢、智慧和節制等美德,每個人都是在國家裏執行適合他天性的職務,如孔子的“性相近也”觀點一樣,蘇格拉底認為教育可以激發人性裏潛在的能力和知識,而柏拉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沿襲。當城邦裏的統治者、守衞者、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時,這個城邦就具有了“正義的美德”,然後從城邦類比到個人,認為那是“大”“小”“內”外‘的關係,正義的個人就是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自己主宰自己,對自己友善,同時在某些政治事務、私人事務上,保持和諧的狀態的行為,就是正義的好行為。

正義永遠是快樂的,而不正義反之,王政最好,寡頭政治、民主政體、僭主政體都不如以哲學王做統治者更符合正義的定義。針對社會,討論還涉及了女子教育、兒童的生育與培養等問題,並且含有男女平等的民主輝光,一個國家裏也能夠造就出類拔萃的女人,他們也可以去守衞城邦。“理念”説也是柏拉圖思想的一個重要支撐部分,他認為哲學王應該成為正義城邦的統治者,因為他可以“把握永恆不變的事物”,“永遠酷愛那種能讓他們看到永恆的不受產生與滅亡過程影響的實體的知識”“天賦具有良好的記性,敏於理解,豁達大度,温文爾雅,愛好和親近真理、正義、勇敢和節制。”文中“蘇格拉底”用船長的譬喻説明一個真正哲學家在城邦的處境。

讀到中後部分,我的腦海裏似乎才開始勾畫出“蘇格拉底”所描繪的“理想國,”可是就他自己來看,“只有在某種必然性碰巧迫使當前被稱為無用的那些極少數的未腐敗的哲學家,出來主管城邦,並使得公民服從他們管理時,或者,只有噹噹權的那些人的兒子、國王的兒子或當權者本人、國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愛上了真哲學的時候,”城市、國家才能完善,才能成為理想國。同時柏拉圖還用一系列的比喻來論證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這似乎也成為柏拉圖哲學的出發點和堅持的原則。於是我也深刻的體會了所謂的“日喻”“線喻”和“洞喻,”柏拉圖建構起了他的理念世界。

關於國家,非得有哲學王不可,於是柏拉圖也極力探討幾何學的重要性,也包括天文學、音樂、體操和辯證法,並且論述了這些的重要程度,他有關這些課程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鑑作用。“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是他心目中創建理想國的思想核心。柏拉圖為我們這些後來人描繪的理想藍圖,為19世紀的空想主義者提供了藍本。

一本《理想國》,涉及到了道德、民主、教育、文藝、平等等諸多問題,一系列看似平常的談話,範疇廣泛,信息量大,卻又毫無間隙,娓娓道來,整合而連貫。我想,哲學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學科,不僅是因為先哲們對它的孜孜以求,也不僅僅是因為後來的許多學科就是從哲學分支而來,而是因為它是先人們智慧的結晶,理論與實踐的精華。深邃的思考、對美好的追求,看待事物的態度、縝密的思維方式等等都與哲學息息相關,我們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看待學術問題的不同眼光,無一不需要我們的哲學功底,需要我們與哲人對話,採擷他們思想的豐碩花朵。

  理想國讀後感(二)

《理想國》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柏拉圖重要的對話體著作之一。這是對柏拉圖中期思想的總結。柏拉圖的《理想國》是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環相扣的對話,給後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可以説這個城邦是歷史上“烏托邦”的開山鼻祖。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在《理想國》開始的時候並沒有直接提出來,柏拉圖是通過對正義的深入探討。

《理想國》在討論到城邦的建設的時候,首先説的就是人的正義問題,在柏拉圖的理解中,他認為我們如何去理解正義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個城邦的正義,如果我們理解了城邦的正義那麼也就理解了個人的正義,所以,理解就是一個從大到小的過程,但是在我們的課堂的討論中有的人的言論讓我有這樣的想法,在我們一個直白的理解中,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正義是最重要的,就是説,有個人才有國家的一切,在一個認同個人主義的時代中,在自由主義的思想的指導下,這樣的想法是沒有什麼不對的,但是我想強調的是,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我們要知道柏拉圖寫作的背景和寫作的意圖,所以從一個城邦的建設意圖出發,城邦的正義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服從城邦的正義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時候,個人正義往往應該讓位給城邦的正義的,所以,我們在理解柏拉圖所説的“先寫大字,再寫小字”的言論是從城邦的理念出發的,因為他認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個時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況下,個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因此我們要把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充分理解,如果我們僅僅是從個人正義的角度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的話,那樣的話,我們的理解是偏激、狹窄的,那樣的話就很容易誤解柏拉圖的意思,在當今社會,理解城邦正義和個人正義是我們正確理解柏拉圖的一個重要因素。理解兩者正義之間的關係後,我們現在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觀念了,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明顯的提出正義的概念是“個人做自己分內的事情”。或許是我們這樣的理解,在柏拉圖的意思中或許認為,人本來就是有區別的,等級的劃分並不意味着一定是級別的劃分,或許是秩序的要求,因此柏拉圖要建立自己城邦的時候,他不能不考慮到一個城邦對於秩序的要求。此外柏拉圖關於人應該各做各的事情是基於人本身的內在素質,或許換個説法是每個人在他生來就有自己屬於自己的`稟賦,而他的稟賦決定了他所應該從事的事業,那是正義的。這就是柏拉圖所説的正義,當然這些是柏拉圖從他的城邦的正義推導出個人的正義,但是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理解或許適合於當時的城邦的正義,而對於如今,關於正義的描述是困難的事情。

此外,柏拉圖提出了理念論的形而上學和認識論學説,用三個著名的比喻解釋了他的思想。他認為每一類事物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如美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美”,紅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紅”等。這些共同的特性是事物的“共相”或“理念”,理念是完美的,是感性事物的本質和存在根據。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是因為其有了美的理念,善的事物之所以是善的,是因為其有了善的理念。理念是在感性世界之上獨立存在的。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是分離的。柏拉圖強調感覺和理性的區別及其在認識過程中的不同作用。感覺只能認識外部世界及其影子,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認識理念。他對人類的認識作了如下區分:對外部事物的影子的認識是“猜測”;對外部事物的認識是“信仰”,在理智階段,人們所認識的是較低的理念的認識,如對“圓”和“三角形”的理念等的認識。理性階段是人類精神活動的最高階段,在此階段,才能把握到最高的理念,獲得真理性的認識。猜測和信仰不是知識,是意見。對理念的認識才是知識。柏拉圖在著名的“洞穴”比喻中講了一個人如何經歷了猜測世界、信仰世界、和形式世界理念世界的過程。這個人獲得了關於理念的知識後,感到有責任教導那些還在洞穴中的人們。柏拉圖由此指出,在一個正義的國家裏,哲學家應該成為國王,憑藉責任治理好國家。

柏拉圖認為品德來自於教育。教育是排除不理性干擾,將真理髮掘。而柏拉圖認為教育是一個回憶的進程。此外辯證法也是找回真理的主要手段,同時“讓靈魂安適”的求善慾望又為求知提供了不竭的動力。然而這種教育往往會遭到他人的不理解。柏拉圖將這種認知上的差異形象地比作了洞穴。因而那些缺乏哲學的人被視為關在洞穴裏的囚犯,那些哲學家便是走出洞穴的人。哲學家用真理教育他們,説服他們出去,但由於突然離開了陽光,眼睛受到刺激,他看到的影子還不如別人那麼清楚,在別人看起來,他彷彿比逃出去以前還要愚蠢。因此唯有強制大家都認識到真理,走出洞穴,哲學家才能最終得到解放,這是上天賦予哲學家智慧的天然使命。因此作者認為唯有由哲學家作為統治者,強制推行。同時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個人才智,利用社會資源,使得“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國家才會最為強盛而和諧。柏拉圖將這種哲學家為王的國家稱之為“理想國”。

與柏拉圖的其它對話一樣,《理想國》一書語言優美,極富文學價值。因此不僅可以在提問與回答、定義與反駁的過程中鍛鍊哲學思維的能力,深入鑽研其中重要的哲學問題,同時也能得到一種美的享受。作為蘇格拉底最著名的學生,柏拉圖繼承併發揚了蘇格拉底的學説,終其一生都在思索真理,傳播真理,也始終在與大眾的偏執作鬥爭。正如柏拉圖所説的“在我們從錯誤知識走向正確知識之前,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處於無知的狀態”。

  理想國讀後感(三)

曾經以為智者哲人如柏拉圖者,其著作勢必是艱深、睿智、充滿智慧的火花,使我如墜雲端而不知所蹤。從來認為像《理想國》這樣的在西方哲學史上的輝煌鉅著一定也寫得玄之又玄。如今,看着柏拉圖的《理想國》,儘管依舊無法參透《理想國》中的奧妙,也無法深入的瞭解它的深層次含義,因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園,必須有足夠的思想階梯才能夠爬的上去,但它帶給我的啟迪確是深遠的——儘管我只能仰望而歎之,道聽途説而思之,片言隻字而感之。其實,經典的影響力,不在於天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於振聾發聵的論斷,而在於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閃光。

公元前5世紀,雅典哲人柏拉圖以蘇格拉底的名義、以對話體的方式著述《理想國》,這是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統地探尋人類正義問題的著作。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衞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裏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嚮往,並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並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麼是正義的國家,究竟什麼是正義?柏拉圖首先詢問了他周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説:正義就是欠債要還。還有的人説: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柏拉圖對正義的討論,是從區分城邦正義、個人正義開始的。古希臘討論正義,都是把它視為個人的德行,屬當時普遍重視的四主德(正義、智慧、勇敢、節制)之一。柏拉圖感到個人的德行屬於微觀世界,較為抽象,不易説明,需要藉助於一種顯明的、宏觀的事物來説明。柏拉圖採取的論證方法是,以城邦來比方個人,藉助於闡明城邦正義來闡明個人正義。他認為真實的正義不是表現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內部“各做各的事”。這就是説,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裏的各個部分相互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不正義應該就是三種部分之間的爭鬥不和、相互間管閒事和相互干涉,靈魂的一個部分起而反對整個靈魂,企圖在內部取得領導地位。

在我看來,《理想國》首先開啟了對理想國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該著中,柏拉圖本來是要論述個人正義,為了説明個人正義,用城邦正義作為鋪墊和比方,但,柏拉圖實際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論證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圖的這種證明方式給了後人一個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個人正義之外,還存在着城邦正義,或者説,還存在着國家制度的正義。後來人們在思考國家正義、法律正義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對人類文明發生重大影響的思想成果。而我國古代沒有關於國家正義問題的思考。我國古代雖然有對個人正義的思考,但這種思考主要涉及個人義務、行為,基本不涉及國家制度的正義問題,所以,其思考的深度遠不能同西方的正義思考相比。傳統中國政治法律思想史認為,君主制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可改變。如果沒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們現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專制制度中。想到現今的社會,正義一直都是受人們褒揚的話題,正義的事情永遠都是被人們所稱頌的。然而什麼是正義,我想很多人都是無法給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給出了也是摸稜兩可,一個簡單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圖式的反駁推翻掉。社會現象紛繁複雜,人們的思想各色各樣,在此處正義的事情,放到彼處馬上就變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極其不正義的事情。單純的眼光去判斷事情總是片面的,多慮的思想去思考事情總是無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適事而行。

標籤:讀後感 理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