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烏鴉看見的是餅渣人們看見的是孝心優美散文

文學3.04W

長久以來,“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是儒家教化人“孝”和“禮”的一貫説法,烏鴉的“孝鳥”形象也根深蒂固。

烏鴉看見的是餅渣人們看見的是孝心優美散文

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慈烏夜啼》:“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他認為慈烏在失去母親後,會守在故林之中夜夜哀鳴,人們聽了也為其感動而淚濕衣衫,這樣的鳥中孝子,堪比人間曾參。

西晉李密在《陳情表》中,曾以烏鴉反哺之情來比喻自己的孝心,不僅打動了晉武帝司馬炎,也打動了千年以來無數人的心:“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忠以孝悌為前提,孝悌以忠為目的。儒家認為,倡行“孝道”,可以避免“犯上作亂”,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所以,歷代統治者都很重視孝道,被公開旌表的孝子不但能博得好名聲,往往還有相應的物質獎勵,甚至被推舉為“孝廉”獲得官職。

唐代的筆記小説《朝野僉載》中就有這樣一段記載:“東海孝子郭純喪母,每哭則羣烏大集。使檢有實,旌門閭。後迅,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餅於地,羣烏爭來食之。其後數如此,烏聞哭聲以為度,莫不競湊。非有靈也。”

東海郡有一位孝子名叫郭純,母親去世後,他每次痛哭母親,都有成羣的烏鴉聚集到他身邊。大家都以為是郭純的孝心感動了孝鳥,一傳十、十傳百,官府也知道了,派人察驗,確有實事。地方官將他的事蹟上奏朝廷,給郭純掛金匾、建牌坊,給予表彰。可不久,郭純的鬼把戲就被人揭穿了:原來這個“孝子”,每次哭母,都會在地上撒上餅渣,吸引烏鴉爭相飛來吃餅。幾次以後,烏鴉便養成習慣,一聽到郭純哭聲,就飛來了。並非是有什麼靈性!

烏鴉看見的是餅渣,人們看見的是孝心。《朝野僉載》的編撰者張鷟,如此辛辣而不動聲色地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郭純是個聰明人,也是個大膽的人,為了目的,可以借母假哭,可以撒餅招鳥,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如果沒有後來的'揭穿真相,他逍遙自在地享受着騙取的榮譽和實惠時,説不定還會在心裏暗暗得意,鄙夷蔑視那些視他為孝子的老實人吧。

可惜,他騙過了眾人,騙過了官府,卻沒有騙過時間。他那麼聰明,卻沒有想到,時間比誰都有耐心等,等善與惡水落石出。時間也比誰都有慈悲之心,聽得懂萬物的祕密。

張鷟是唐高宗李治調露年的進士,才華橫溢,有“青錢學士”的美稱,意思是説他有如成色最好的青銅錢,萬選萬中。他的文章傳到新羅和日本,備受尊崇,以致新羅和日本的使者來長安朝貢時,都不惜重金購置他的文章。《朝野僉載》因為是時人記時事,所載內容多為第一手資料,所以《太平廣記》、《資治通鑑》及後世治唐史者多有引用。那些嚴肅的、荒誕的、怪異的事情,也因此一代一代流傳,訴説着那些烏鴉看見和沒有看見的祕密。

標籤:孝心 烏鴉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