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160句

文學2.52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160句,歡迎大家分享。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摘抄160句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幾與草木同腐乎?

3、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

5、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6、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7、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8、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10、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

11、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12、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13、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14、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15、令我永生難忘的還是姜維的一句話:人生如白駒過隙!

16、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17、寬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敵。

18、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2、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

23、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24、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

25、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26、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27、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28、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29、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30、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31、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

32、兵家勝敗乃常事,捲甲重來未可知。——《三國演義》

33、我原本以為呂布,已經天下無敵了,沒想到有人比他還勇猛,這是誰的部將。

34、蒼天如圓蓋,陸地似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三國演義》

35、曹賊休走,拿命來

36、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37、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三國演義》

38、事當決而不決者,愚人也。

39、諸葛村夫!

40、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

41、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三國演義》

42、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43、大丈夫經世奇才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三國演義》

44、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45、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46、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不朽!——《三國演義》

47、龍乘時之變化,可比世之英雄!——《三國演義》

48、我部悍將劉三刀,三刀之內必斬呂布於馬下!

49、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50、自古驕兵多致敗,從來輕敵少成功。——《三國演義》

51、揚揚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三國演義》

52、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53、自呂布死後,我看誰都像插標賣首爾。

54、三尺青峯懷天下,一騎白馬開吳疆。——《三國演義》

55、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語

56、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關羽借呂蒙口罵孫權

57、拚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為報當日之恩情,關羽放了曹操,後世的評價

58、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59、令我永生難忘的還是姜維的一句話:人生如白駒過隙!

60、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流傳新野民眾的歌謠

61、願陛下將息龍體!臣等盡施犬馬之勞,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諸葛亮語

62、華佗仙術比長桑,神識如窺垣一方。惆悵人亡書亦絕,後人無復見青囊!——華佗交給吳押獄的《青囊書》,被其妻所燒燬一事,後世的評價

63、前無去路,諸軍何不死戰?被袁軍圍困,曹操語

64、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關於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為一統之基,後世的評價經典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6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66、我有頭否?——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6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名言

68、臨難仁心存百姓,登舟揮淚動三軍。至今憑弔襄江口,父老猶然憶使君——身處危難,不拋棄百姓,後世對劉備的評價

69、追歡作樂笑顏開,不念危亡半點哀。快樂異鄉忘故國,方知後主是庸才後世對劉禪的評價

70、明日兩軍陣前,老夫只需一席話語,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王朗自誇

71、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72、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許劭對曹操語

73、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劉備對諸葛亮語

74、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諸葛均語

75、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76、此間皆是尊神地方。在生之日,家家侍奉,何況今日為神乎?老夫只望蜀兵早早報仇。今將軍到此,百姓有福矣——某老人對關興語

77、王朗負固守城,難可卒拔。會稽錢糧,大半屯於查瀆;其地離此數十里,莫若以兵先據其內。所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也——孫靜對孫策語

78、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呂布對允語

7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80、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81、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82、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曹操對眾將語

83、操問曰:“雲長髯有數乎?”公曰:“約數百根。每秋月約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紗囊裹之,恐其斷也。”操以紗錦作囊,與關公護髯。次日,早朝見帝。帝見關公一紗錦囊垂於胸次,帝問之。關公奏曰:“臣髯頗長,丞相賜囊貯之。”帝令當殿披拂,過於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為“美髯公”。

84、豎子不足與謀!——關於殺董卓一事,曹操語

85、曲有誤,周郎顧——江東民謠

86、先生若不出山,如蒼生何也?——劉備三顧茅廬謂孔明語

87、吾皇提劍清寰海,創業垂基四百載;桓靈季業火德衰,奸臣賊子調鼎鼐。青蛇飛下御座傍,又見妖虹降玉堂;羣盜四方如蟻聚,奸雄百輩皆鷹揚,吾儕長嘯空拍手,悶來村店飲村酒;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途經卧龍岡,某人唱

88、肅笑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89、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90、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忠義慨然衝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關羽留書曹操,去尋劉備,後世對關於的評價

91、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諸葛亮語

92、吾視曹操百萬之眾,如羣蟻耳!但我一舉手,則皆為齏粉矣!諸葛亮對魯肅語

93、是兒(指劉備)最無信也!!——呂布罵劉備

94、昔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爭,兵戈方始,若復廢法,何以討賊耶?合當斬之——關於揮淚斬馬謖一事,諸葛亮語

95、臣請以輕重大小之事,與陛下論之:陛下乃漢朝皇叔,今漢帝已被曹丕篡奪,不思剿除;卻為異姓之親,而屈萬乘之尊:是舍大義而就小義也。中原乃國內之地,兩都皆大漢創業之方,陛下不取,而但爭荊州:是棄重而取輕也。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興漢室,恢復山河;今陛下置魏不問,反欲伐吳:竊為陛下不取——諸葛瑾對劉備語

96、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97、治病須分內外科,世間妙藝苦無多。神威罕及惟關將,聖手能醫説華佗後世對華佗的評價

98、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也。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諸葛亮對劉備語

99、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劉備對錶語

100、丕覽表畢,遂問諮曰:“吳侯乃何如主也:”諮曰:“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丕笑曰:“卿褒獎毋乃太甚?”諮曰:“臣非過譽也。吳侯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論之,豈不為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101、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102、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103、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104、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05、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06、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107、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108、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109、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110、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111、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112、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113、鷦鷯尚存一枝,狡兔猶藏三窟。

114、寬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敵。

115、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

116、強中自有強中手,用詐還逢識詐人。

117、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11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1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20、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

121、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122、勇將不怯死以苟免,壯士不毀節而求生。

123、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124、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

125、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126、此時人困馬乏,大家面面相覷,各欲逃生。

127、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128、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129、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幾與草木同腐乎?

130、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131、令我永生難忘的還是姜維的一句話:人生如白駒過隙!

132、操即使典韋出馬,直取侯成。侯成抵敵不過,回馬望城中走。

133、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134、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

135、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136、城上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張趕殺賊眾,如虎入羊羣,縱橫莫當,便驅兵出城。

137、兩人到門邊,城上火炮滾下,樂進馬不能入。典韋冒煙突火,又殺入去,到處尋覓。

138、曹操於黃昏時分,引軍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擋,四散奔走,曹操奪了寨。

139、時秋末冬初,涼風透骨;黃昏將近,哭聲遍野。至四更時分,只聽得西北喊聲震地而來。

140、曹操兵近濮陽,下住寨腳。次日,引眾將出,陳兵於野。操立馬於門旗下,遙望呂布兵到。

141、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142、雲長早出,直取管亥。兩馬相交,眾軍大喊。量管亥怎敵得雲長,數十合之間,青龍刀起,劈管亥於馬下。

143、原來孔融田楷兩路軍馬,懼怕曹兵勢猛,遠遠依山下寨,未敢輕進。曹操見兩路軍到,亦分了軍勢,不敢向前攻城。

144、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夏侯惇引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鬥到黃昏時分,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

145、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

146、曹操將得勝之兵,殺入城中,勢如劈竹。張超自刎,張邈投袁術去了。山東一境,盡被曹操所得。安民修城,不在話下。

147、張飛見了,更不打話,直取于禁。兩馬相交,戰到數合,玄德掣雙股劍麾兵大進,于禁敗走。張飛當前追殺,直到徐州城下。

148、説曹操見典韋殺出去了,四下裏人馬截來,不得出南門;再轉北門,火光里正撞見呂布挺戟躍馬而來。操以手掩面,加鞭縱馬竟過。

149、正走之間,見一將手提鐵槍,揹着一口劍,引十數騎躍馬而來。趙雲更不打話,直取那將。交馬只一合,把那將一槍刺倒,從騎皆走。

150、陶謙勞軍已畢,趙雲辭去,玄德執手揮淚而別。孔融田楷亦各相別,引軍自回。玄德與關張引本部軍來至小沛,修葺城垣,撫諭居民。

151、孫策換回黃祖,迎接靈柩,罷戰回江東,葬父於曲阿之原。喪事已畢,引軍居江都,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傑,漸漸投之。不在話下。

152、曹操正慌走間,正南上一彪軍到,乃夏侯惇引軍來救援,截住呂布大戰。鬥到黃昏時分,大雨如注,各自引軍分散。操回寨,重賞典韋,加為領軍都尉。

153、是年蝗蟲忽起,食盡禾稻。關東一境,每谷一斛,直錢五十貫,人民相食。曹操因軍中糧盡,引兵回鄄城暫住。呂布亦引兵出屯山陽就食。因此二處權且罷兵。

154、卻説張飛拍馬趕到關下,關上矢石如雨,不得進而回。八路諸侯,同請玄德關張賀功,使人去袁紹寨中報捷。紹遂移檄孫堅,令其進兵。堅引程普黃蓋至袁術寨中相見。

155、李傕郭汜盡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前赴長安。每百姓一隊,間軍一隊,互相拖押;死於溝壑者,不可勝數。又縱軍士淫人妻女,奪人糧食;啼哭之聲,震動天地。如有行得遲者,背後三千軍催督,軍手執白刃,於路殺人。

156、曹操追至南皮,時天氣寒肅,河道盡凍,糧船不能行動。操令本處百姓敲冰拽船,百姓聞令而逃。操大怒,欲捕斬之。百姓聞得,乃親往營中投首。操曰:“若不殺汝等,則吾號令不行;若殺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軍士擒獲。”百姓皆垂淚而去。

157、卻説玄德引十數萬百姓三千餘軍馬,一程程挨着往江陵進發。趙雲保護老小,張飛斷後。孔明曰:“雲長往江夏去了,絕無迴音,不知若何。”玄德曰:“敢煩軍師親自走一遭。劉琦感公昔日之教,今若見公親至,事必諧矣。”孔明允諾,便同劉封引五百軍先往江夏求救去了。

158、正言間,百姓發喊,又撞出一枝軍來。趙雲拔槍上馬看時,面前馬上綁着一人,乃糜竺也。背後一將,手提大刀,引着千餘軍。乃曹仁部將淳于導,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獻功。趙雲大喝一聲,挺槍縱馬,直取淳于導。導抵敵不住,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向前救了糜竺,奪得馬二匹。

159、卓請陳留王登殿。羣臣朝賀畢,卓命扶何太后並弘農王及帝妃唐氏永安宮閒住,封鎖宮門,禁羣臣無得擅入。可憐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廢。卓所立陳留王協,表字伯和,靈帝中子,即獻帝也;時年九歲。改元初平。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

160、且説董承自劉玄德去後,日夜與王子服等商議,無計可施。建安五年,元旦朝賀,見曹操驕橫愈甚,感憤成疾。帝知國舅染病,令隨朝太醫前去醫治。此醫乃洛陽人,姓吉,名太,字稱平,人皆呼為吉平,當時名醫也。平到董承府用藥調治,旦夕不離;常見董承長吁短歎,不敢動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