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美術教學隨筆15篇

文學2.04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學隨筆,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術教學隨筆15篇

美術教學隨筆1

為什麼要讓兒童參加美術活動?對於這個問題,至今有許多家長和老師仍弄不明白。兒童美術教育,並不以培養少數畫家為目的,它是對人進行心理、思想、情感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質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讓兒童參加美術活動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因為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兒童借繪畫表現,舒展自己內在的意欲和情感,從而培養兒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們完美的人格。

兒童通過繪畫把自己嬉鬧中的意象,心緒以及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表達出來,可以説兒童畫是兒童的全部自我表現,在繪畫中兒童表現了他的思想、感情、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就要掌握兒童繪畫着把鑰匙。

通過繪畫觀察兒童智力成長狀況。兒童從出生大約到十歲左右,他們的繪畫表現力和智力發展都是同步向前的。兒童的智力按照一定規律不斷髮展變化,儘管每個人之間有相當大的差異,但這個階段總是按照一定順序發展的;兒童的繪畫能力也是按照一定的軌跡發展的,雖然每個孩子的發展有快、有慢,但發展的次序不會顛倒。比如,兒童三歲以前的繪畫能力主要表現為“塗鴉”,但智力發育早的兒童兩歲就能用象徵符號畫人;再如,一個六歲兒童,如果他的畫同三歲兒童的圖畫一樣,那麼説明他的智力水平尚處於三歲階段。從這一點上來了解孩子是很重要的,因為它不僅使我們認識兒童繪畫自身的水平,還有助於我們去發現兒童表現力及其它方面存在的問題。當然,這並不是説單看兒童的作品就可以判斷其智力水平,人的智力發展因素往往是複雜的,對兒童來説,保持情感和智力的均衡是很重要的,如果兒童的表現力有受到約束的跡象,而他的智力發展已經 到了相當的高度,則需要給予均衡發展的機會,美術教育將有助這方面的調節。

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後天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從小注意對兒童進行藝術薰陶,環境的改變可以極大地影響發育的速度,但並不影響兒童整個智力發展的進程,也不可能超越一定階段兒童心理髮展的特徵。

美術教學隨筆2

20xx年,我們七年級美術開始改版。這一年,七年級第一次改版用上了人教版的美術教材。新改版的教材和我們以往所用的河北版教材有所不同,為了更好的適應新教材,我認真看了教師教學用書,然後在10月的某一天,我認真觀看了書後配備的優秀教師教學課例光盤。

這是天津市五十一中的張蓉老師講的優秀課例《多彩的學習生活》這一單元的一個活動內容——優美的校園。這一活動內容是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美術上冊第二單元裏活動一的內容。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瞭解透視的基本知識。

聽了張蓉老師《多彩的學習生活》一課後,我深有感觸,使我受益非淺。下面就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我的聽課感受吧:

  首先,張老師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來設計這堂課。

在設計這堂課的過程中,我覺得她在課程的前期準備工作上頗下了一番功夫,特別是她帶領學生製作的取景框以及很多的具有明顯的透視關係的風景照片,這些都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吧。這些東西為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提供了條件與方便。也使學生對這樣的課更加感興趣,激發了學生主動動手研究探討的積極性。張老師注意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興趣是感受力的基礎和前提,愛好多,情趣廣泛,藝術感覺才會好。只有學生對什麼東西感興趣了,他才會注意地看、聽、摸、耐心地體驗觀察的感受。興趣也是感情的基礎。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開的,對什麼東西有感情,就會對它十分感興趣,對什麼東西越感興趣,對它的感情也就會越深。

張老師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圍繞他們所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學習才可能是主動的。

  其次,張老師的教學方式比較新。

我認為美術教學是一種直觀的形象教學,它是通過教師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技巧,對於繪畫的透視關係這種比較抽象的概念來説,更需要用直觀的景物來讓學生來觀察,理解,分析,歸納,再到得出結論。而張老師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就做到了這一點,她讓學生利用取景框開描繪眼前的景物和照片上的景物透視,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以及自己的動手探究來總結得出風景畫以及物體透視變化的規律。並且張老師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她的教學方式比較新,她改變了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注重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和探究。從張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她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在改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像她這樣的課就是強調學生積極的參與,逐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集體合作的精神以及與人際交往的能力。另外,她的課上活動方式多樣化。體現了她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方式。

具體來説,在這一課裏,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都需要老師組織學生討論,然後學生分頭蒐集資料。蒐集大量具有透視關係的風景照片和製作取景框。再由教師組織大家觀看校園的建築物,組織大家觀察,交流,指導大家正確地在取景框上描繪出眼前建築物的透視變化。最後通過學生們的親身體驗,親自動手,得出透視變化的規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就需要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能力,蒐集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和得出結論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活動顯然與被動接受教師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不同,體現了目前基礎教育中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通過觀看張老師的教學光盤,我認識到張老師與以往傳統的美術課不同,傳統的美術課它是把透視的知識由老師去説,學生被動地去接受,而張老師她卻把班級的同學分成了兩組,分別負責探究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風景畫是怎樣表現景物空間的?第二個問題是: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各有什麼消失的規律?張老師讓第一組同學把蒐集來的風景照片在照片上用塑料的薄片取景框上通過描繪、勾勒建築物的輪廓或風景的這種透視的現象,來了解透視的這個變化,第二組是讓學生在操場上用塑料的薄片取景框通過觀察遠處的建築物的透視的變化和現象,來讓學生體驗透視的理論和知識,張老師的這個教學符合建構主義的這個教學理論,也就是説,他是主要讓學生主動地通過觀察,體驗,描繪來了解複雜的透視現象。這種教學的方式把透視這種枯燥的理論變成了學生主動地探究,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只要通過最後的她在小組的討論的結果就可以看出學生確實在這一課堂上學到,瞭解了透視的知識,這些透視的知識都是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描繪後的體驗,然後瞭解到的透視變化規律。所以我認為張老師的這些教學方式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鑑的。

沒有活動的課堂,特別是藝術類的課堂是一個死的課堂,在如何將教學與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的方面,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像張老師的這堂《多彩的學習生活》一課設計的就較為活潑,開朗。每個學生都沒有偷懶,都拿着他們手裏的取景框認真地描繪着眼前的景物透視線,張老師讓學生自己親自觀察校園建築的透視現象,然後利用取景框描繪出建築物的透視變化得出透視的變化規律就是個不錯的活動,跟課堂氣氛的整體構建比較統一。這一刻我更在乎的是那份人人蔘與的過程,只要過程是積極的、向上的,想必學生們的心靈都經歷了一次歷練與薰陶,多少能給他們的人生成長起到一些促進。在這堂課裏學生們的自我感覺都不錯。我認為這點很不錯。

總之,張老師以新穎的教學方式,從學生們自己的興趣出發,把學生分成兩組來分別研究兩個不同的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活動形式多樣,使學生在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地瞭解認識到透視的基本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習的地方。

美術教學隨筆3

美術課上老師要不要做示範?有的老師認為,學生的模仿能力強,老師示範以後,學生就不主動思考探究了,繪畫、製作時照搬老師的範作,全班千篇一律;有的老師則認為應當作示範,可以開闊學生思路,有利於學生自己創作。我認為,老師的示範是必須的,但要合理有度。

首先,美術課最大的特點是直觀性。,而示範是這方面最直接的體現。適量的、適當的、適時的示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本中雖然有一些藝術家作品和學生作業,畢竟版面有限,數量少。老師現場做了示範,學生興趣特別高,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學習美術技巧。

雖然現在的美術課強調課程的本位性,,不強調技法,但基本的美術技能還要學習。如中國畫的勾皴點染,如果不示範,學生就不明白什麼是中鋒、側鋒,什麼是斧劈皴,什麼是荷葉皴,這些專業術語只用語言是很難説清楚的。教學演示就不同了,它非常直觀清晰,具有過程的展現性、親切感和易於接受的特點,能帶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老師在進行示範時,要與學生展開交流與對話,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在理解與借鑑的基礎上,脱離範畫,表現自我。

其次,老師示範的目的意在引導,幫助學生解決製作表現的難點,不是提供標準答案和結論。要啟發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自我構想。因此,示範時力求”活“與”精“,只示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即可,不能面面俱到,否則學生就變成了模仿一族。

再次,示範要有正反兩方面。在美術課堂上,比較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教學方法,示範時正反舉例,更直觀。如講授《繪畫中的透視現象》一課時,老師不能只出示正確的透視範畫,還可以出示幾張錯誤的透視圖例,比較之下,學生更容易掌握透視知識,避免錯誤,少走彎路。

第四,老師示範要有“度”,不能讓學生養成依賴心理。示範時要“少”而“精”,適可而止,要留給學生自主思考與實踐的餘地。對於技法、重難點要全面示範;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要個別輔導,不能直接畫在學生作業上;修改示範要及時,又不能太多,關鍵是讓學生掌握住方法。

美術是視覺藝術,美術教學離不開示範。在新課程理念下,美術教學中的示範也要與時俱進,作為一名美術老師,要積極探討示範方法,彰顯美術魅力。

美術教學隨筆4

或許沒有壓力就不會有動力,這句話很有道理。

由於參加番禺區國小教學新秀比賽的原因,讓我對美術課又有了很多不同的認識,本人自認才疏學淺,對很多看法或許心裏能明白,可是卻不能運用很好的語言去表達心中的所想所感。

我這次上的內容是五年級的《做個胸卡送老人》,而且這節課也是屬於設計·應用方面的領域,而新課標裏“設計·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製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本學習領域中“設計”一詞包括與學生生活有關的現代設計基礎和傳統工藝。

通過“設計·應用”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瞭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並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製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

第三,瞭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

第四,養成事前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以及耐心細緻、持之以恆的工作態度。

在義務教育階段設置“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設計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因此,在這一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應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避免學科知識專業化傾向。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慾望。

在設置本節課的各個環節都緊扣主題,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環節亮點,但是“實在”是這節課最大的亮點,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充分發揮美術課的功能性和主動性是我們迴歸課題最重要的過程。現在很多老師為了設置所謂的亮點課題,而忘記了美術課的初衷,為亮點而亮點,花樣百出卻沒有實質的課堂可操作性,讓學生在課堂裏跟着老師的步子走,上完整節課都不知道老師想怎樣,雖然,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很感興趣,也很喜歡,可是想想,一節美術課,希望學生能在這節美術課裏學到什麼?還是打個疑問。

理所當然,我們的美術課題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所謂的美術技能和專業的知識,但是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學完整節課後,是能夠讓學生認識美,感受美,並且還能夠創作美,這才是我們美術課堂的核心所在。

美術課堂的實質有效,不是我們的老師有多麼美的課堂設置環節,或者有多麼的死氣沉沉,關鍵是能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堂並且能學到相關的知識和鍛鍊他們美好的情操。當然,老師設置的環節讓學生喜歡並且能夠很好的地為這節課服務當然是最好的,但是這兩張的協調關係往往很難達到高度的統一,要麼是有新鮮的環節亮點來吸引學生,要麼是按部就班的傳授,我的美術課題要做到這些還需要不段地去學習和完善,既能夠有亮點又能夠把美術課的課題實效性表現出來,那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以上是我上完這節課後的一些感謝,雖然這個學習的過程很艱難,但是過後我發現,學習的重要性遠遠比成績來得更重要一些。

美術教學隨筆5

蠟筆畫的教學對我來説是一種新的嘗試,蠟筆雖小,但卻畫出了豐富多彩的大世界

蠟筆是一種很有趣的繪畫工具,它的色彩鮮豔,飽和,質地細膩,表現手法多樣,現在我的學生都能過拿起這小小的蠟筆,描繪出不一樣的繪畫天地。

記得第一次上課,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準備了兩幅畫,一張是用平塗法畫的雲和花,第二張則是用過度調和的方法畫的雲和花朵。兩張作品剛一展出,學生的眼前立即一亮,在下面紛紛議論着,都説用過渡激發畫出來的雲和花朵漂亮學生還詢問:“老師,你是怎麼畫出來的呀?”我對他們微微一笑,神祕的説:“想知道嗎?”學生異口同聲的説:“想,想”。

觀察使繪畫的基礎,對於第一節課,就是觀察,讓學生説一説,通過觀察,他們發現了什麼?讓學生想一想,有什麼不解的地方。而我只是在適當之處,進行點撥。這時的學生經過自己的探究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才是最牢固的。

在以後的幾節課中,我讓學生進行調和過渡法的練習,並把幾種食物有機的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幅完整的畫,學生的繪畫水平和用色的技巧有所提高,同時他們也向我提出更高的要求,能不能畫一些更復雜,表現手法更為豐富的畫來?我滿足了他們的要求。

每節課我都會為他們準備一幅臨摹作品,繪畫水平大大的提高了,一部分的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與反覆的練習,掌握了點色法,疊色法,薄畫法,重疊刮色法等技巧。

《奔馳》描繪的是一匹小馬奔馳在草原上,在藍天,小鳥,草地的映襯下,小馬顯得那麼自由自在。學生臨摹開始了,我照例穿走在學生之間,對他們進行指導,但我卻驚奇的發現,他們表現出了他們心中《奔馳》的畫面。紅色、黃色、粉色、紫色的小馬各不相同,並且呈現不同的奔跑姿態,栩栩如生。淡藍色的雲朵也不再孤單,太陽公公也成為他們的好朋友,原來只是青青的草地上,也開出了五顏六色的花朵來。每名學生的作品各不相同,真是美不勝收呀!從那以後,我便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大膽用色,這樣,學生擁有了更加豐富的表現空間。

擺脱任何的技法以及形式的限制,勇發自內心的理解和感受去塗抹描繪,這就是蠟筆的世界。

每當我把學生的作品擺在桌面上時,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使我的內心不禁一顫,這一支支小小的蠟筆,竟然畫出了神奇而又富有魅力的大世界。那麼就讓我們共同祝願,他們的世界越來越精彩。

美術教學隨筆6

對於剛上大班的孩子,繪畫的能力還不是很強,我決定先來一次塗色鞏固的練習,為了迎合孩子們的興趣,我印了很多白雪公主、奧特曼、公雞、花貓、螃蟹、長頸鹿等圖案,供孩子們練習塗色,中班美術教育隨筆。在塗色前,認識了一遍蠟筆的顏色,並給孩子們説,我們要用紅色的,綠色的、藍色的的這些漂亮的顏色去塗,黑色只能用在頭髮上,白色塗了看不出來所以不要用。

塗色練習開始了,我巡迴整個教室,瞭解並指導孩子塗色的技巧,大半的時間過去了,我走到清清面前,一看,怎麼什麼也沒圖,仔細一看,他正在用白色的蠟筆使勁往貓咪身上圖,我説“老師不是説了,不要用白色的蠟筆塗顏色嗎?”他是一個不太善於言表的孩子,想説些什麼,一旁的孩子都説“貓咪是白色的啊~”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心中也暗暗想:恩,貓咪的確是白色的,而且我印的是一隻,pettycat,動畫片裏也是白色的。我拿起他的紙,看了好久,貓咪雖然是用白色的蠟筆塗的,但是塗得非常認真細膩,連黑色的輪廓線上也沒有蘸到白蠟筆。

其實,畫畫只是表意的,白色的貓咪真是孩子想心中想要表達的,我的目的只是讓孩子練習塗顏色,不必拘泥於什麼顏色,黑色白色或者是紅色,都是一些漂亮的顏色,可是引導孩子不要使用某種顏色而讓畫面絢麗,卻對孩子的審美產生了誤區。孩子的作品應該隨性一些,可以不要去追求型,追求色彩的豔麗。

讓我想到,今後在班級開展塗鴉活動時,在活動中應該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自由發展。

由此,我明白了,繪畫是一種表現創作活動,有着很多的想象創作空間。幼兒園的繪畫作品雖然沒有什麼特殊的藝術價值,但繪畫本身卻對兒童的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促進作用。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對繪畫感興趣,老師要為他們提供輕鬆快樂的繪畫氛圍,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自主性,給予幼兒充分表現的空間,允許幼兒的個別差異,以及個性化的出現,成人應以幼兒的眼光去欣賞孩子的畫,每個孩子的畫都是與眾不同,想象都是很豐富的,畫中都有着天真活潑、生動稚拙的美。

美術教學隨筆7

本課是一節造型與表現課,其中包涵了豐富的想象、變形、誇張等造型手法,內容極具趣味性。在教學時,我採用了欣賞動畫短片的形式進入新課,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對本課內容有了初步的印象。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我將本課課題的一些筆畫用擬人化的生活用品代替,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生活日用品在每個家庭都必不可少,並且種類繁多。所以同學們對它們再熟悉不過了。於是,接下來我請同學們説出它們的名字,並找出與短片中生活用品的區別,學生能購將不同準確的回答出來,此時告訴學生這就是聯想,使學生能夠很容易的理解聯想的意義。但是很容易誤導學生認為聯想就是擬人化。所以接下來通過課件(勺子的聯想)的展示,如:同樣的勺子通過不同角度的變換根據外形特徵可以聯想成花、蜻蜓等。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總結並掌握了聯想的方法,效果較好。

美術又稱為造型藝術。“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帶來的生活用品,你能聯想到什麼?”由這個問題進入本課的重點部分——“聯想”。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對着手中日用品的造型產生了很多有創意的想法,我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部分學生説説想用哪些工具材料進行想象創作,並現場給予了評價和鼓勵。

為了深挖教材,我出示了“水瓶變形記”的製作課件,讓學生觀察它的變形過程。並讓學生總結變形聯想的方法,根據外形進行聯想,根據聯想的結果製作需要的部件(如:眼睛、翅膀、觸角等),然後組合粘貼於需要的位置,加深了學生的印象。製作要求的提出使學生明確了製作步驟。生活日用品“變、變、變”的競賽遊戲環節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我將部分裝飾後生活用品的圖片收集起來配上音樂循環播放,目的是拓寬學生的思路,效果不明顯有些孩子照着圖片中的進行製作,侷限了他們的想象力,起到了反效果。最後的展示部分,我讓先做完的學生將作品拿到前面進行展示,自評互評後我將奇趣星、巧手星、色彩巧配星根據作品的優點發給了每一位進行展示的學生,孩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當然展示時也忽略了個別沒做完的'學生,今後我將重點輔導這部分學生。

最後拓展讓孩子們拿起聯想裝飾後的用品,找到他們的小夥伴然後像動畫片中的卡通形象那樣和小夥伴們手拉手跳起歡快當舞蹈!使本課得到了昇華,讓孩子們感受到自己動手製作成就感。

教材提示:學生作業可以直接在生活日用品實物上繪製、粘貼,也可以繪畫創作的形式來表現。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設計能力,在提出學生作業要求時,我選擇了前者。

整個講述部分大約16分鐘,在學生作業前,以課件的形式出示聯想後的日用品圖片,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創作素材,反而侷限了學生的聯想沒有更大的打開他們的創作空間。接下來的24分鐘,學生從聯想到造型表現,基本能把聯想的結果表現出來,但速度較慢,所以還得安排一個課時講剪貼的相關知識並製作。

在評價環節中,我讓先做完的孩子先進行展示,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作品,然後讓作者進行創作方法的介紹。在這裏,我忽略了一個問題:不優秀的作業怎麼辦?他們存在的問題可能是普遍的、基礎的或典型的,能讓他們的作業成為不優秀的作業之前再向上提升一個層次嗎?作為教師,不應該放棄自己的任何一個學生,在這裏也應該為他們留一點時間。個別學生自評時表達不出設計想法,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加強培養學生動手製作、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美術教學隨筆8

在平時的美術課上我們不難會發現這樣的場景:課上總有那麼幾位學生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們不像其他學生那樣積極主動創作,而是慢條斯理、磨磨蹭蹭,當與老師的目光相遇時,流露出忐忑不安的眼神。當我走到近前細看他們的美術作業時,映入眼簾的是幾條簡單線條組成的畫,但是也就是這幾個喜歡“偷懶”的學生在每次清掃教室時個個自告奮勇,變成了勤勞的小幫手,難道真的是他們懶惰和美術能力差嗎?

首先,應該對學生創作的美術作業有個正確的認識:其實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孩子們的心血,都藴含着豐富的內容,作為美術教師應該用欣賞者的眼光來看待學生,體現出人文關懷的精神。其實孩子因家庭,社會環境及自身的遺傳因素,都會產生不同的個性差異。在知識的理解與行為表現及操作中會參差不齊。比如畫拔河,學生能正確畫出人在拔河時的結構與動作關係,並能擴展成一組人就是很有創造力的作業。因此在批改作業時放棄“一刀切”的武斷做法,而是進行了人性化的嘗試。其次,對於學生創作的美術作業我們不能只注重作品所呈現的專業性美感。我們應該注重作業深層所藴含的因素—學生。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不能只用與別人的成功和取得的成績進行橫向的比較來判斷,而應看自身的縱向發展,因此我在批改學生作品時,特別留心幾個以往美術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及時鼓勵他們繼續努力,鼓勵他們的方式我採取了分層實施:當發現他們進步時,我會在巡視時隨機表揚或採取在美術作業反面寫評語的方式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當他逐漸對美術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作業的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時,我就進一步對他所取得的進步採用全班公開化地表揚,對他的努力進行讚賞,為他的進步表示高興。在另一方面對於美術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也應該注重他們能力的發展與提高,鼓勵學生不斷地探索表現美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避免繪畫惰性的產生。用發展的方式評價學生的作品體現人文關懷,還應體現在課堂中學生創作美術作業時,教師用學生美的法則,規律(均衡、比例、節奏、參差、和諧、多樣統一等)加以引導,讓學生們共同探討找出作品中出現的問題,並讓其自己繼續完成作品,這樣會讓他們的作品更加完美、精益求精。第三,為了更好地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體現發展性評價的人文關懷。我在批改學生作業時,取消了評價等級的“不合格”等第。而是用建議性的評語來替代:“如果能塗上漂亮的色彩將是一幅出色的作品。”“你能把這幅畫再修改一下嗎?使之更好看。 ”這些充滿期待和人文關懷的批語,更加體現出美術課評價的發展性和人性化,使成績評價的根本目的得以體現。

美術教學隨筆9

這個論點應該是最近在美術興趣小組的指導過程中想到的,結合 4月24日 的區美術教研活動我的想法更得到了支持。

從何 老師的那節《我們的國小生活》課堂教學來看, 何 老師通過讓學生回憶國小生活的點點滴滴,到讓學生用線條嘗試描繪,到不斷通過欣賞範作提示學生逐漸改進作品,從而豐富畫面,完成記憶深刻的一瞬間。這其實就是一個美術創作的指導過程,一點點深入、一步步改進,逐步完善作品。本課的亮點可能不在指導的過程,而是被最後繪本展示的集體效果掩蓋了,不説 何 老師在指導的過程中少了些具體而個人的有建設性的建議,就單純地説這個過程是較正確的,特別是這個過程恰恰是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努力去做的,如果做好了,學生在過程中體會到的不僅僅是完成了一件作品,更體驗了成功的整個過程。

這一點在一兩節美術課堂展示中是無法體現的,而這節課其實是個大的單元課,很多美術老師都嘗試過用至少一個月的時間讓學生單獨或合作的形式完成一本繪本。這樣才能保證繪本不單單只是形式,更有一幅幅充分豐富的畫面。這就是個長期的過程。在美術教學中常常就需要這個過程。

我想到了曾經上二年級《刮出過的畫》時,一直就有一個難題。讓孩子辛苦塗好的顏色,孩子終於可以颳了,可他們早已失去了耐性,一兩下就刮完了!這讓我很惱怒,怎麼就一點耐心都沒有呢!後來才發現,是他們不知道如果繼續下去。於是我嘗試挑選幾幅不同問題的作品,先拍下原貌,然後幫他們點點修改,儘量保持二年級孩子天真童趣的一面,再把修改好的作品拍下來,將作品前後做成同一張畫面,以便孩子比較。結果效果非常好,每個孩子都能説出哪些地方增加了,效果有什麼不同,再將其它孩子的作品返還給他們,鼓勵孩子繼續修改,相互提出改進意見。孩子都喜歡這種方式幫助他們完成作品,因為在不斷改進的過程中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在變“美”變豐富,他們體會到了意外的欣喜。

在後來幾個課題報告中也不難看到美術創造的漸進過程,特 別是黃 老師所説的蝴蝶效應的研究成果,一個個活動的的組織到個體創作到最後完美的展示都付出了學生和教師們辛勤的汗水。

美術就是這樣,將無聲的紙筆變成有你我人生故事的畫面,而在畫面上創作的人是生動鮮活的,他們每個人都有機會體驗到自己生活的過程和創作的過程,這是欣賞一幅完整作品的旁人永遠無法體驗到的最最珍貴的財富,這才是我們願意無怨無悔付出的原因。

美術教學隨筆10

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

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

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

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説,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説:“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以上所述,為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美術教學隨筆11

片段一:美術課下,我照例去教室裏轉轉。還沒進門,就有孩子向我飛奔過來。

“老師,你看,這是我畫的畫……”

“老師,你看我畫的漂亮嗎?”

“老師……”……

那一刻,我被這些畫紙包圍了。“慢慢來……恩,真漂亮!”“我進教室看好嗎?”……

進了教室,發現黑板上也早已貼滿了孩子的作品。又是一批人衝過來。

“老師,你看,我的畫在這裏。”

“老師,這是我畫的小池塘”……

我示意他們不要擁擠,這才仔細“欣賞”起這些作品來。眼前的這幅畫挺“抽象”的,説句實話,一下子沒反應過來畫的是什麼,便讓孩子給我解釋。他饒有興致地開始介紹:“這是一個小池塘,池塘裏有許多小魚,還有鴨子在游泳……天上是彩虹,有七種顏色……”簡簡單單的一幅畫,他卻介紹了好半天,厲害!

“你這個池塘為什麼是粉紅色?生活中有這樣的池塘嗎?”我納悶極了。

“老師,你不知道,這是被施了仙法的池塘,裏面的水是甜的,所以它是粉紅色的……”

哦,原來如此!

片段二:思品課上,我在講到如何進行課間活動時,便讓他們説説自己課間最喜歡幹什麼,也可以説説同桌喜歡幹什麼。最後,我讓孩子將自己的或者同桌的課間活動用書寫或者畫畫的方式記錄下來,只見他們紛紛埋頭開始動筆。可是,才一會兒功夫,可愛的小胖墩就舉手了。

“怎麼了?”

“老師,她畫我。”他一邊説一邊指着同桌,“她畫我課間出去奔跑、追逐打鬧,那是我以前課間做的事情,我現在已經不跑了。”

同桌女生反駁道:“才不是,我剛才就看到你跑的。”(因為我跟孩子們強調,為了安全,課間是堅決不允許追逐打鬧的,估計小胖墩是害怕挨批評)

“我沒有跑,我以前喜歡奔跑,現在不了。”他一臉無辜地望着我。

我示意他先別出聲,向他的座位走去。我暗自在想:這個女孩畫畫本領真是了不得,居然還能把同桌奔跑的事情畫出來,得好好看看。

“老師,給你看,這就是他。”

“哦?”我硬是將快要脱口而出的笑聲忍了回去,指着畫,故作平靜狀:“這就是你畫的同桌啊?”

“是的,這是他,他在跑。”

小胖墩也附和着:“老師,看,這就是我在跑,可是我今天真的沒有跑……”……

從圖畫來看,女孩的繪畫本領真的不高,因為我壓根兒就沒看出個所以然來,畫上是有個人,但我看不出那人是不是在跑,也真的看不出那是誰,跟小胖墩相比,差別還是挺大的,可這兩個孩子就認定畫的就是小胖墩了。嗨,他們説是就是吧!

寫到這裏,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笑了。人一生中什麼時候才是最快樂無憂的?大多數人都會回答——孩童時代。是啊,想一想我們在孩童時代的記憶,就像一個百寶箱,裏面最多的就是無憂無慮的快樂。此刻,我面前的那幫孩子,他們正在享受着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他們的心中帶着一點本能,一份好奇,幾許純潔幼稚,他們擁有一顆天真無邪的心,對世界充滿信心,充滿希望,他們覺得什麼都新鮮有趣。在他們的世界裏,太陽可以是綠色的,小樹可以長到天上,人們可以插上翅膀去飛翔……

眾所周知,兒童期作為一個特殊時期,發散性思維異常活躍,往往出現不懂就問的現象,提出的問題和想象天真單純、富於幻想、超乎邏輯,在成年人看來顯得幼稚可笑。但就是他們生命中的那份透明的天真感染了我,使得我也在努力去向他們靠近,我覺得自己都越發年輕了。記得杜威曾強調成年人和成年社會應該重視孩子的“未成熟狀態”,我認為一點不假,孩子的世界較成人的世界,要清澈得多、單純得多,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他們的天真,讓他們美好的天性自由飛揚,也許,那才是教育的意義吧。

美術教學隨筆12

這是一節國小六年級的美術課。課間時,我就早早走進了教室,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幾位學生見到我,高興地圍上來問:“老師,這節課我們畫什麼呀?”我説:“這節課我們接着畫人物。”隨後,有位學生説:“哎!又是畫人。”這時,我看到他們剛才的那股高興勁兒已經無影無蹤了,臉上的表情都很無奈。我意識到前兩節課學習了人物的基本比例和動態,臨摹了兩幅畫,學生已經對這個內容不感興趣了。我想這次應該換種形式,此時,上課的鈴聲響了。

課堂上,孩子們端端正正地坐着,等着我講授新課。我説:“同學們,前兩次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人物的基本比例和動態,先後臨摹的兩幅畫都畫得不錯!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畫人物,但這是一節寫生課,老師要邀請兩位同學到前面來做模特,大家運用前面學習的知識來畫一畫我們最熟悉的同學。”

話音剛落,學生們紛紛議論開了,很多學生因為是第一次用寫生的方法畫人物,顯得非常興奮。有的學生説:“寫生畫,那一定很有趣啊!”有的説:“我以前畫過靜物寫生,現在還可以畫人物寫生,太好了!”還有的説:“我想選李昂同學做模特,他長得很帥!”……

接着,我讓大家推薦了兩位學生到前面來做模特。突然,我聽到一個不同的聲音:“我不會畫,太難了。”沒等我找到聲音從哪兒發出時,又有幾個“我不會畫”的附和聲跟了上來。這時,我心裏一緊,再重新審視一下前面的兩位做模特的學生,心想:是啊,人物是最複雜、最難畫的,何況又是寫生,很多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這種形式,怎能讓孩子們不畏懼而大膽畫呢?這樣想着,我開始嘗試着引領學生結合前面課裏學的幾個關鍵知識點儘量多觀察模特的特點。我先讓他們觀察兩位模特的形體特徵,抓住他們個性差異的典型性。再討論他們的臉部輪廓和五官的特點有什麼不同,以便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徵。接着觀察模特的動態特徵,看一看頭部、四肢以及軀幹的位置。最後再觀察他們的服飾特徵,一方面看一看裁縫的特點,服飾的結構、形狀、大小、肥瘦構成的裁縫特點;另一方面摸一摸質地的區別,不同質地的服飾,構成了不同的衣紋形態和質感。有幾個膽大的學生乾脆就來到模特面前觀察,他們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説這位模特瘦瘦高高的,臉形上寬下窄,像漢字裏的“甲”字。有的説女同學的頭髮比較長,扎着兩個馬尾辮,頭髮還有一點點兒卷。有的甚至還發現兩位模特的動態不一樣,身體的重心也發生了變化……孩子們很興奮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隨後,我拿出幾幅名家的作品和學生的作品請他們欣賞,並鼓勵他們:“雖然畫人物很複雜,但只要大膽落筆,畫起來其實也並不難。”這時,有個聲音冒出來:“看上去越難,其實越簡單;看上去越簡單,其實越難。”這句話讓我感到很震驚,這個孩子竟然説出如此深刻的話,即使是聽來的也是運用得很恰當、準確。在驚訝之餘,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順勢説道:“對,這位同學説得很有哲理,人物看似複雜,但如果抓住了他們的特點,加上剛才看到的、摸到的大膽地去畫,畫好就不難了。但一些看似簡單的東西如果不認真觀察反而是不好畫的,比如達·芬奇畫蛋的故事就是這個道理……”孩子們瞪着閃亮的眼睛心領神會地點點頭。在作畫時由於有了同學的啟發、老師的鼓勵,連平時畫畫最膽小的學生也大膽畫畫了。

在教學中,國小生也是很有潛力的。他們有一定的觀察力、感知力和表達能力,對事物也有自己的見解,關鍵是需要教師創設一個寬鬆、和諧、有趣的學習氛圍,促成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自然的交流之中啟發學生調動已有知識和經驗,運用美術技能大膽表現,從而使學生融入教學情境.

美術教學隨筆13

美術欣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課業形式,它和繪畫及工藝教學組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從美術教學總的目標和任務出發,欣賞教學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還應重視思想素質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把他們引向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發展的道路。國小美術欣賞課業在美術教學中佔用的課時雖然最少,但教與學的矛盾卻常常比較突出,因此也是美術教學中的難點所在。如何提高欣賞課的教學質量,值得我們美術教師去研究和探討。

一、在欣賞課中凸現人文性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美術也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的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

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藝術技巧來撥動人的心絃,使人精神奮發,與之共鳴,從而產生強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賞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過構思,構圖和色彩,表現了中華民族永遠站起來了的信心和氣魄。欣賞白石老人的國畫《卻教蜂蝶為花忙》,透過蜜蜂在豔麗的鳳仙花旁飛舞採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頌揚了勤奮勞動的精神。作者從普通的生活景緻中表達出高雅的審美情趣,學生通過對作品的品味、鑑賞激起了對普通勞動者的敬慕。如雕塑《艱苦歲月》,表現的是長征中一位紅軍小戰士依偎在老紅軍身旁,被悠揚的笛聲所吸引的感人場面。但其表現的並不僅僅是這些,作品還歌頌了紅軍戰士在艱苦條件下不怕犧牲不怕吃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也表現出了紅軍戰士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鴻的《八駿圖》,畫面中絕非單單表現了八匹馬,而主要謳歌了那種勇往直前、戰鬥不息的大無畏精神。通過中國曆代美術作品簡介和欣賞,讓學生基本瞭解我國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的情況,使他們對祖國極其豐富的古代文化和藝術遺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引導學生去理解、領會和感受藝術的美,通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審美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感。如欣賞《秦始王兵馬俑》,從中感受祖國藝術文化的瑰麗,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在欣賞優秀兒童作品時,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兒童情趣,是兒童心理世界的反映,這類內容學生覺得親切,容易產生共鳴。

二、在欣賞課中體現自主性

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往往一講到底,這樣,造成教師的投入,而學生漠然的尷尬局面,欣賞課變成了“講賞”課。然而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應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教師時刻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不斷探索與自省,全方位的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師要轉變觀念,由知識的佔有人轉變為引導學生學習的人,教師的知識和經驗成為學生可利用的資源之一,教師的任務由過去單純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啟發誘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與信息的優化選擇為主。美術欣賞課更是主客體的統一,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於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有不利於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

可採取的教學策略如下:

(1)、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收集與欣賞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縮短學生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直接興趣。

(2)、在出示欣賞作品後,讓學生仔細地讀畫幾分鐘,然後請學生説説對作品的印象和直覺(初步的感覺)。

(3)、用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可以從色彩、線條,給人的情緒上去細細的體味。

(4)、必要時,對於欣賞中提出的一些問題,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價,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這樣既發揚了每個學生的優勢,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又鍛鍊了他們之間的合作能力。

三、在欣賞課中培養創造性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説、敢做、敢畫,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激勵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欣賞教學與工藝、繪畫的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學生如果有了工藝、繪畫的實踐,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認識藝術品。如教學民間繪畫和工藝品欣賞時,讓學生試着畫一畫,做一做,既有助於對作品的理解,又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在教學《民間竹編工藝欣賞》時,首先展示許多竹編工藝品,當學生被工藝品所吸引時,緊接着播放介紹竹編工藝的錄像,講解竹編的製作過程。此時的學生,早已把老師為他們準備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動手編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個“小玩意兒”在孩子們的手中誕生了。看着孩子們的歡喜勁兒,彷彿是什麼偉大的創作。然後教師引導學生把圖片上的實物和欣賞的作品進行比較,做出評價,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欣賞竹編工藝。

這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就在欣賞、創作中迸發了。

陶行知先生説:“讓我們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鏡,要看事實,看未來;解放頭腦,撕掉精神的裹頭巾,要想得通,想得遠;解放嘴巴,享受言論自由,談天,談地,談出真理來;解放雙手,甩去無形的手套,大膽創作,向前開闢;解放空間,把學生從文化的鳥籠裏解放出來,飛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尋覓,去捕捉。”

讓我們勇於發掘孩子們的創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的發展,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而儘自己之力。

美術教學隨筆14

要想保持幼兒學習繪畫的興趣,有一個好方法是:在幼兒不想繼續之前就停止,總是吊着胃口,自然有興趣,激發興趣的方法有以下幾種我常用的方法。

A。 利用“熟悉產生好感”誘發興趣

人們對家鄉話和家鄉菜的興趣就是這樣形成,中班幼兒對繪畫方面的興趣也是如此,孩子們在小班繪畫的基礎上,很願意接受我的建議:在自己的畫中添上以前會畫的:雲、小草、小動物、簡筆畫小人等。

B.利用“快樂提高興致”強化興趣

模仿是孩子們的天性,我總是高高興興地,故作驚喜地引導幼兒參與繪畫,這是極有效的情緒感染法,在引導幼兒繪畫獅子時,我先畫了一個獅子的鼻子,“咦?這是什麼?”這時候小朋友們回答説:西瓜、餅乾、麻子——————,接着再畫眼睛,兇兇的又象什麼?嘴巴一畫,小朋友們驚呼:“老虎!”我不動聲色的繼續邊畫邊説:“三樣圈起來是什麼?”外面的捲毛一畫以後,小朋友們立即想去體驗。

讓孩子們發自內心地熱愛這些活動,誰都願意再次體驗快樂的事,有利於繪畫活動的再次開展。

C、利用“新奇吸引注意”深化興趣

興趣總是從“注意到”開始的,不一般的色彩、形狀都能引起孩子的注意,一幅美的範畫出示引起孩子們“哇”的一聲譁然,就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孩子們看見“公主與王子”的範畫後,不禁感歎:我喜歡——————,於是我引導幼兒注意到外部的輪廓與佈局,引導幼兒學習漸變色。孩子們在興趣的誘導下專注地構畫着充滿童趣的公主與王子。

D、利用“愛屋及烏”拓寬興趣

能為幼兒在已有的興趣上增加一些新的興奮點,比如在繪畫蜘蛛網的過程中引導幼兒瞭解了蜘蛛的外形特徵以後,提問:我們用直線、曲線還是放射線?孩子們立刻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幼兒在畫人的時候都是站立的人,我問小朋友倒立的人和站立的人有什麼不一樣?鼓勵幼兒大膽思考,大膽下筆,孩子們的表現出人意料。

美術教學隨筆15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教師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這學期,無論是三年級或是四年級,技能訓練比較多,如布貼畫、紙塑動物、剪紙、橡皮泥等,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使學生形成基本素養

在美術教學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選擇了基礎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如《紙塑動物》,小動物是小朋友最喜歡,廢紙又是同學們最多的,再加上舊棉絮,用這些東西紮成所塑造的基本型,然後用廢紙片一條一條地粘貼出小動物,最後進行彩繪美化。既輕又美觀。同時,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素質的學生,使他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學畫圓形,可以畫出“我坐熱氣球環遊世界”的創作畫;認識方形,可以畫出“火車跑得快”、“熱鬧繁華的大街”;畫梯形,不僅畫出美麗的養牛場,成羣的牛,還有養牛場新房舍和放牛喂牛的小朋友。

學生在作業中畫了主體,又加畫了背景(如畫神奇的手,可以畫出抗洪後重建起的新家園),添內容補顏色,作業完成得五花八門,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一節課的容量一下子加大了許多,密度加強了,不僅學會了基礎知識,還將加大的難度滲透在創作完成的過程中,甚至幾節課的內容都可以在一次作業中完成,創造力與創新的意識充分地形成和發揮,孩子們學到的知識技能遠遠超過普通的四十分鐘。這種被稱為“濃縮法”的創造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兒童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加大單位教學時間和知識量,學生反映仍然是“美術課一點都不難”、“我真喜歡美術課”。

標籤:隨筆 美術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