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論語讀書隨筆

文學1.2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書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讀書隨筆

論語讀書隨筆1

媽媽給我報了坦坦國學班,就這樣,我開始讀《論語》了。《論語》十分有趣,裏邊有很多關於孔子説過的名言警句,比如教我們如何學習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關於治學方法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論語》讓我體驗到了教學相長的快樂。

我最喜歡這句話:“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這裏的五美是指:“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四惡是指:“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如果你想做君子,那就要尊五美,屏四惡。

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看見了一位老奶奶,她看見了一個大哥哥坐的位置,大聲罵:“起來,讓開,我要坐。”那位大哥哥看上去身體很弱,很累的樣子,那個老奶奶卻堅持要他讓座,大家都説:“你不能倚老賣老呀!”我想起了孔子的話:“老而不死,為之賊。”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道德品行不好的人從小不懂禮儀,長大無所作為,老了還要禍害社會。

《論語》中,我最喜歡孔子。他很謙虛,從不跟人比較。比如,孔子有一次走在路上,遇到了陽貨,陽貨對孔子説:“不如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家更有錢吧!”孔子心想:“我若跟別人比,這樣就違反了天命,就不是一個君子了!”,於是他嚴肅地説:“我不會跟你比的。”陽貨很生氣地嘲笑孔子家窮,孔子卻説:“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慧。”説完便走了。

以前,他的弟子很少,後來,他的弟子越來越多,一生共有三千多弟子。我很喜歡聰明的子貢,他十分的尊敬師長。子貢看見孔子,很尊敬地向孔子鞠躬並問好,還經常向孔子請教許多關於如何成為正人君子等方面的問題,孔子也非常喜歡子貢,教他各種各樣的道理。孔子去世後,子貢就在他的墓地旁住了三年,子貢去世後,還囑咐後人將自己的墓地和孔子挨在一起。

我也喜歡《論語》中講到的第一學霸顏回。顏回家中貧窮,但從不放棄學習。每天晚上顏回都堅持讀書,勤奮好學,後來成為孔子最喜歡的學生。孔子本來想把他的學問傳給顏回,可惜顏回卻早早去世了。

《論語》還告訴我們,做一件事,要多思考:“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如果要做一個正義的君子,那就要懂得九思,學習關於君子的話,千萬不能和小人做壞事。

如果你想要成為孔子這樣智慧的人,那麼就來讀《論語》吧!

論語讀書隨筆2

説到學問,人們自然會聯想到《論語》,而《論語》是至聖先師——孔子所言之記錄。

論語之所以被全世界所推崇是因為這本書包含了“仁德孝學禮和知”七個方面,是人們共同追求的。時至今日,論語已經被世人們牢牢銘記在心。

其中,讓我深有感觸的一句話是我對《論語》敬佩的原因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也”意思是:“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根本。”在千年以前的古人早已懂得了這個道理。何為父母?即生育、撫養你的人,你的生命是父母賜予你的。何為長輩?即呵護,疼愛你的人,你的成長是長輩見證的。這麼看來,尊敬他們不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實。這樣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問題,卻有多少人沒能去做到的?

我們常常在新聞上看到這樣的`新聞,某青年因家長几句怨言,竟大打出手,下手絲毫不留情。面對這樣一個嚴重的社會現象之中,有多少問題存在?想必人之初,性本善,就算受到種種原因的綜合影響之下,也不可能做出這種行為,定是平時所積累的不滿就此宣泄。而不滿又從何而來?就是不尊重開始的,你的不尊重,導致了你的不滿,心中有個念頭:總想着他們憑什麼説我,對我這麼不尊重。然則是你從一開始就錯了,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寬容與理解就少了許多不必要的口角。

其實,尊重是相對性的,應該尊重父母為先。他們也曾有過尊重他們的父母,也想讓你明白,也許他們出發點錯了,但他們總比你理性許多,説歸説,但有個度,幹出一些出格的事就不是正當的行為。尊重你的父母,他們定會尊重你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以尊重為前提。不要以為他們是你的父母就不覺的什麼了,相反他們還是你最重要的人。

“孝弟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是《論語》所告訴我們的,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盞明燈,指引着我,不讓我迷失在社會這片汪洋大海之中。

論語讀書隨筆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個語句。前者説,幾個人一塊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後者則是説,聰明敏捷並且愛好學習,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作恥辱。這兩句話出自古代聖人之口,但是到現在仍有着深刻的啟迪作用。

“三人行,必有我師”中藴含這這樣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一些人,他們各自都有長處值得我們學習,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就拿我們班來説吧,不到五十人的班集體,有的擅長繪畫,有的擅長音樂,有的寫得一手好字,有的是籃球場上的猛將……多少這樣的同學值得我們學習啊!

如果説拜能者為師是理所當然的,要做到不恥下問就不容易了。我們應該放下架子,虛心向別人請教。

我們身邊有不少不恥下問的例子。白居易自幼聰明,五六歲就會作詩,沒寫完一首詩都去讀給鄰居家的不識字的老奶奶聽,以便修改。一個不識字的老奶奶怎麼能比得上一個有文化、聰明的詩人。他們如果不放下架子,怎能取得成功而留名千秋?

同學們,讓我們拜能者為師吧,虛心請教,我們會成長更快!

論語讀書隨筆4

在我讀的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論語》中《季氏十六》那篇文章。它説人可以分成四種;一種是生下來就懂得的人;一種是經過學習才懂得的人;一種是經過發奮圖強、努力學習才懂得的人;最後一種是要經過刻苦努力學習才能懂得卻偷懶不肯學習的人。

我認為這個世界上第一種人幾乎沒有,第二種人也很少,大多數是另外二種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發奮圖強、努力學習,才能成為有用的人才。可不要做第四種人,不學習就想成功。也不要高估自己的實力,自以為是第一種人而不去努力學習,變成了第四種人。一輩子都一事無成。

論語讀書隨筆5

我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華上下五千年,數不盡的風流人物,説不完的英雄故事。繪製成了一本本經典名著,豐富了後來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讀過的為數不多的國學經典當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論語》。古人皆説:“讀半部論語,可以行天下。”這句話放在現在雖然有些誇張,卻也足以説明了《論語》的好。

第一次接觸《論語》是在我國小五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們的語文老師抽早讀的時間帶着我們誦讀國學經典。從《弟子規》到《千字文》,從《大學》到《中庸》,然後就到了《論語》。我們從一開始的被“之乎者也”繞暈頭,到後來慢慢學着去領悟其中奧義。

還記得第一次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們一個個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為什麼要讀“yue”呢?為什麼那個時候的“説”和“悦”是一個意思呢?那為什麼不直接就寫“悦”字呢?我們的腦子裏裝着十萬個為什麼?因為無法理解,誦讀的時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們逐漸找到了它的韻味,一邊跟着讀,一邊搖頭晃腦,就算是被老師點名站起來背誦,也能從容自如的來上一段:“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在討論問題時產生了分歧,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已經論證了是他錯了,可他卻還要與我爭執,我當時心裏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可我突然想到了孔子説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不過是這一個看法與我不同而已,他還有那麼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呢,我又怎麼能輕視他呢?

越讀《論語》我就越發感受到孔子的偉大。《論語》裏的每一句、每一條都在教導我們人生的道理。孔子教我們修身養性,教我們為人處世,教我們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品德高尚、待人誠信、謙虛好學,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雖然一直到國小畢業,我們的《論語》都還沒有讀完,但這樣一部偉大的論著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讀完的。它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刻都能給我們以不同的指引。正所謂學海無涯,在之後的日子裏我會把《論語》一直讀下去,還要繼續讀更多的好書,就讓我沉浸在中華經典中肆意徜徉吧!

標籤:隨筆 論語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