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把愛也撒些給中等生的班主任隨筆

文學1.59W

中午接到一學生家長的電話,他説準備到校來與我交流一下關於孩子的情況,我説那好呀,約好了放學後在辦公室等他,放學後,他沒來的及趕過來,我正好下班可以路過,就説我去他家。

把愛也撒些給中等生的班主任隨筆

放學後,安頓了女兒,就徑直去了他家。家長很高興,坐下後,馬上就迫不及待地説到,江老師呀,我們真不知道怎麼搞,孩子中午回家突然跟我們講,他不想讀書了,把我們都説蒙了。問他為什麼,他説不感興趣了對於學習,這可如何是好呀,才進八年級,所以我們特着急,想詢問老師,所以才打電話。

怎麼會這樣呢,在班上也沒發生什麼事呀,家長也講在家也還好,為什麼會冒出這樣的念頭呢,我反思了一會兒,這孩子是個中等生,各個方面表現都很平平,既很少批評,又很少表揚,是班級中典型的中間派,也許老師“抓兩頭帶中間”的策略沒有惠及到他,他沒有了認同感,得不到關注。

細想我們的教育,真出現了這樣的真空,優生我們期待,後進生我們愛戴,唯中等生我們一愛不愛,以前我看過這方面的文章,當時感觸過,但實際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還真沒有遇到,我想今天這個學生就是一例。這類學生一般情況成績起伏不大,表現也不好不壞,老師也來不及顧到他們,他們品嚐不到大喜大悲之快感,他們得不到情感之洗禮,情商沒有開發,學習對於他們而言,是一場“無愛情的婚姻”,接受並堅持着。這也是教育的短板。

我把自己所想與家長做了溝通,他們聽後覺得確實有道理,平時也隱約地感覺到,我説既然我們產生了共識,那就好辦了,明天到校後我先與孩子談談的,做做他的思想工作,告訴他,老師其實也是愛他們的,這種愛是一種信任和放心的愛。

北大一新生因不適應新環境,無法在學校生活和學習,剛開學不久,其父母不得已在北大附近租房陪讀,幾天後的中午,父母與其商量,由於當地住房租金太貴,想在較遠的地方租一間比較便宜的住房,但要求孩子自己往來與住處與學校之間,孩子沒表示支持,午飯後就默默的到學校,大概在下午兩點左右跳樓自殺。這個事件引起了社會極大反響,許多人認為現在的孩子多數是在順境中成長起來的,沒受過挫折,所以心理承受能力極差,容易走極端。因此一部分人就提倡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並提出了許多進行挫折教育的意見和方法,如創造逆境,過多的承擔勞動或心理壓力等等。其實,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挫折”不夠,而是孩子的能力不足。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方法不當所造成的,因此,要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還應該從以下方面着手:

加強能力鍛鍊,提高應對或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他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就多,遇到困難的第一反應就是解決困難而不是退縮;反之,則束手無策,畏畏縮縮,當困難解決不了時就會轉化為壓力,成為負擔。長此以往,會因過大的壓力改變孩子的性格。小貝的父母工作非常忙,在小貝小時候沒時間照顧他,於是就把他寄養在農村的大伯家,因大伯沒孩子,所以對他視如己出,在孩子上國中時,父母把他接到城裏讀書。可是到城裏後,孩子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活潑開朗。父母以為孩子想大伯,於是把大伯也接到城裏,但孩子依然整天沉悶不語,心事重重。原來孩子在學校壓力太大,別的孩子什麼都會,而他除了學習上能有點基礎外,其他的什麼都不會,所以經常受到別人的嘲諷。在學校,小貝什麼都不去做,也不敢做,往日活潑好動的他徹底變為一個沉默少語,獨來獨往,性格孤僻的少年。因為在農村沒有接受到好的教育,小貝缺乏一定的能力,到城裏後,由於能力不足,小貝自卑,封閉了自己。所以,缺少能力改變了小貝。我的高中同學阿明一直都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他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什麼都會做,大到組織同學開展活動,小到生活瑣事,樣樣精通,就連每個月洗被子的事都是自己完成。只要同學們有困難,肯定是他幫着完成的,在同學們中的威望很高,因為在同學們的眼裏,沒有阿明不會做的事,到大學後很快就成為學生會主席。

誰都想成為有能力的人,但能力從何而來?能力不會遺傳,更不會從天而降,它是通過自身的經歷,日積月累形成的。所以,在教育孩子時,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務與家長共同做,不會的事情學着做,公益事情熱情做。父母千萬不能包辦,包的越多,孩子鍛鍊的就越少,孩子的能力自然就越差,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就越多,受打擊的程度就越大。不要在孩子一遇到困難就伸手,我們可以做示範,做榜樣,與孩子一起解決困難,千萬不能做孩子的奴隸,什麼事都先替他做。

有能力的人就會有信心,遇到困難就能解決,自然不會受到挫折。

根據我多年的工作經驗,絕大多數學生對老師的“私生活”特別感興趣。每一次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當我不經意地提到自己的個人經歷時,學生都表現出異常的興奮。於是我就想,如果對此巧妙地加以運用,沒準會對學生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呢!經過多次嘗試,我的這種“自曝隱私”的做法收效明顯。

一、分享早戀祕聞,做學生青春期的領路人

高一學生正值十六七歲的花季,產生了對異性的朦朧感覺,因此男女生之間的交往總是帶着幾分神祕。甚至有的交往不當,被家長和老師扣上了“早戀”的帽子。其實,大多數時候老師和家長的擔心是多餘的。

班上曾經有兩位男女生,在外人看來,他們的交往超出了正常“界限”,比如上學、放學一起走,男生幫女生買飯等,特別是春遊爬山時男生居然牽住了女生的手。於是,很多同學和任課教師都來向我反映情況,我笑着説沒關係,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甚至個別家長還向校領導反映我帶班有問題。

後來,在一次班會課上,我給學生講了自己高中時期的“初戀”故事。我和靜是同鄉,都在本縣一所普通高中讀書,離家大約有二十多公里,平時很少回家,只是在月末需要補給錢物時才回。因此,在學校裏我們交往比較多,討論學習上的問題,一起到食堂吃飯,偶爾還會在晚自習前到操場邊上的林蔭道上讀書等等。慢慢地,我們發現彼此的共同愛好和話題很多很多,甚至有點莫名地“依戀”對方了。其實我們心裏根本沒有“談對象”這種想法,只是覺得彼此互相幫助、共同學習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但是九十年代初的高中校園是很保守的,男女同學之間連話都很少搭,對於我們這種交往,班上同學傳得風風雨雨。後來有一次,在回家的公共汽車上遇到一位平日裏很嚴肅的老師,他居然開口就説:“喲,夫妻雙雙把家還啊!”我們這才意識到事情發展到了我們無法預料的地步。剛剛從師專畢業的班主任劉老師分別找我們談了話,還語重心長地對我説:“李斌啊,你是個有抱負的人,又是學生幹部,千萬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啊。”再後來,我們的家長也被“暗示”要好好管教孩子。迫於“現實”的壓力,我們從此再也不敢多講半句話,但彼此都在心裏為對方祝福,還通過書信互相鼓勵。高二分科後,我學文科,她學理科,我們自然分開了,劉老師心裏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其實後來的兩年裏,我們並沒有停止交往,只是改變了方式而已,彼此交往的那種美好感覺至今令人難忘,分擔憂愁、分享快樂是我們交往的全部,根本不像老師和周圍同學想象的那樣。高三畢業時我們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以實際行動證明我們並沒有“談戀愛”,並沒有因為與異性交往而耽誤學習,相反,我們自認為還比其他同學更深刻地認識了“青春期”的含義。其實我想早戀的問題每個老師年輕時也經歷過吧?為什麼不給孩子一點空間呢?少一點監視,多一些信任,這應該也是老師們曾經的願望吧?只是自己當了老師之後好象就忘了!

聽完我的故事,學生不再對那兩位同學説三道四,反而大大增加了對我的信任和愛戴。那兩個學生也沒有進一步“發展”下去,後來成了真正的好朋友。

二、分享頑皮糗事,做理解學生的貼心人

調皮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對於十幾歲的青少年來説,整天坐在那裏不動才是不正常的。如果正確地引導學生認清自己奮鬥的方向,把握學習與玩耍的分寸,學生必然會慢慢掌握“勞逸結合”的原則,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目前,飛速發展的網絡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形成了巨大的衝擊。面對多姿多彩的虛擬世界,學生很難經受住誘惑,幾乎每天的報紙和電視上都有青少年因沉溺於網絡或交友不慎而嚴重影響學習、生活的報道。為此,我在學生剛剛升入高一時就召開主題班會,既分析高中生的年齡特點,又分析中學生應該如何正確使用網絡。我們班裏有幾個學生在國中就是出了名的網絡遊戲高手,我試着和他們談心,效果不明顯,他們表面上説不再去網吧,但我能明顯地感到他們的學習興趣仍然不濃,上課仍然心不在焉。後來,我發現這幾個學生偷偷地在打擦邊球,利用中午休息和晚自習放學後這一短暫的時間溜進網吧“過把癮”。家長向我反映情況後,我並沒有急於找那幾位學生“訓話”,而是悄悄跟蹤他們,摸清了他們常去的那家網吧。有一天晚自習後,我趕在學生之前先進了網吧,他們進來後照例奔向自己的“專座”,結果發現有人佔了座,正欲發火,突然發現佔座位的竟然是他們的“老班”,幾個人一下子僵住了。片刻尷尬之後,他們想掉頭就走,我立刻攔住了他們,並表示要和他們一起玩遊戲。他們當然不敢接受,但是終於在我的“懇求”下同意了。就這樣,我平生第一次向我的學生學習如何玩網絡遊戲。大家玩得很開心,我甚至“忘記”了時間,根本不提回家的事情。到了晚上十點半,正是他們每天回家的時間,他們漸漸“無心戀戰”,如坐鍼氈,而此時我卻“玩興正濃”。又過了半個小時,我的手機響了,在意料之中,是其中一位學生的家長,我告訴他不必擔心,孩子和我在一起。再後來,幾位學生終於主動提出要回家,我這才一一打電話通知早已焦急萬分的家長,並要求他們絕對不可以打罵孩子,家長們會意地帶着學生回家了。其中一位父母離異跟着爺爺奶奶生活的學生,我親自將他送回了家,一路上我關切地詢問他的生活情況。到家後,他年邁的祖父母激動得老淚縱橫,這一幕對那個學生觸動相當大,以致於他蹲在地上抱頭痛哭起來。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也非常沉重。

第二天早讀課時,我發現那幾個學生早早地到了班上,並一改往日的嬉皮笑臉,一個個耷拉着腦袋,似乎在等待着“暴風雨”的來臨。可我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語氣平靜地向全班講述了自己在中學時的一些頑皮糗事:中學時的我非常頑皮,七年級時曾經和幾個同學扒貨車到縣城遊玩,回來時由於迷了路,身上又沒有錢,結果凌晨一點多鐘才到家,被嚴厲的父親罰跪磚頭。某一年暑假裏,我和夥伴到村頭的小河裏捉魚並在河岸的蘋果園裏燒“魚湯”喝,結果魚湯還沒到口,就被突然出現的父親拎着耳朵帶回家了,我一邊走還一邊衝着夥伴們喊:“紿我留一點啊!”還有一次,我在上學的路上捉了一隻癩蛤蟆,悄悄地放在了女同學的課桌裏,結果嚇得那位女同學小便失禁,她家長找到我家大吵了一場。還有一次,由於當時辦學條件不好,教室講台處坑坑窪窪,為了捉弄那位常常坐着講課的老師,我們幾個男生設計了一個“陷阱”:讓椅子的三條腿着地,第四條腿懸在坑上。老師進來一坐上去,就一屁股摔倒在地上。於是,作為“主謀”的我被罵得狗血噴頭,同時又被在同校當老師的父親狠狠地揍了一頓。

當我講述自己故事的時候,所有學生都豎起了耳朵在聽,包括那些平時被認為是“雙差生”的學生。在被我的那些頑皮糗事逗笑的同時,學生的眼睛裏有一些讓我感動的東西,從他們的表情裏我讀出了一份信任。於是,我趁熱打鐵地告訴他們:我當學生時確實很調皮,但是有一點我直到現在還堅持着,那就是:玩時痛快地玩,學時刻苦地學,這也是我做教師的父親教給我學習的原則。比如有同學來找我玩,如果我在寫作業看書,絕對不會跟他走,必須等完成了學習任務後才能玩。正因為我堅持勞逸結合又嚴格區分的原則,我的學習一直都非常優秀,而且還發展了很多興趣,如吹笛子、口琴、唱歌、收藏煙標、火花等等,那些收藏品至今還完好無損地保存在我的“百寶箱”裏,現在回憶起來,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