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漆水流韻散文

文學1.13W

發源於寶雞市麟遊縣境內的漆水河,曾經孕育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五千年文明史。她流經永壽、乾縣、楊凌、武功後,匯入渭河,全長151公里,其中在麟遊縣境內就有71公里。漆水河年平均徑流量達2億立方米,是古黃河、渭河當之無愧的一級支流。

漆水流韻散文

然而,在五千年文明的歷史長河裏,又有多少千古絕唱和輝煌燦爛的閃光點呢?讓我們不妨跟隨歷史的腳步前去探訪神遊一番。

《詩經?大雅?綿》第一句:“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意思是説:“瓜藤上連綿結着大大小小的瓜。當初我們的先周民族,在杜水河、漆沮河一帶逐水草而居。古公亶父,挖山洞打地洞,沒有搭建房屋。”土,是杜的通假字,意指麟遊縣境內的杜水河。

古公亶父,是周文王姬昌的爺爺,他“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而戎、狄等遊牧部落卻常常侵逼,後不得不遷國而另開基業。《綿》第二句:“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意思是:“他率姬姓氏族,循漆水、逾梁山,來到岐山周原”,後定國號為周。周民族的強大始於周文王姬昌時代,而基礎的奠定卻是由於古公亶父遷國開基的功業。他從遷岐、授田、築室,直到後來的驅逐混夷,都在《綿》這首詩裏做了詳細的記載。《詩經?小雅?吉日》便是一首描寫周宣王打獵並宴會賓客的詩,有一句:“漆沮之從,天子之所。”意思是説“驅逐漆沮河邊的野獸,趕到天子射獵的場所”。

歷史的觸角不妨再向前延伸,我們又將發現一個更加璀璨奪目的歷史閃光點。《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喬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寶雞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這裏所説的姬水,就是漆水河下游武功縣一帶,姜水便是沮水河,並稱漆沮河。美麗的傳説總是令人神往,漆水河畔新石器時代遺址讓久遠的黃帝時代生動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據説有熊氏少典是伏羲帝和女媧娘娘第七十七代帝王的繼承人,他的妻子附寶在漆沮河邊散步,忽然天空出現了萬丈光芒,圍繞北斗七星不停地旋轉,最後這道光落在了附寶身上。不久後,附寶就有了身孕,歷經24個月的身體孕育,終於在農曆二月二這天誕生了黃帝。黃帝一出生就很靈性,不久會説話,長大後更是誠實勤奮。有熊氏少典看到兒子很有出息、很老練,就讓他在漆水岸邊另起爐灶,成家立業。因為他在寶雞遊獵時,就已經讓兒子炎帝在沮水岸邊發展。從那以後,黃帝和他的二十五個子女都以“姬”姓為號,傳宗接代,人們全都尊稱黃帝為人文始祖,我們全都是炎黃子孫……

關於上古時代黃帝、炎帝在漆沮河邊的美麗傳説,一直膾炙人口,綿延不絕,令人回味,令人遐思,令人嚮往!目前,漆水河下游的武功縣考古人員,從浮沱村、趙家崖等新石器遺址上挖掘出土了精美的陶屋、陶盆及窖藏古物,歷史正在一步步地向我們走近!

漆水在陝西境內,酈道元《水經注》卷十六曰:“漆水出扶風杜陽縣岐山,東入渭。”《山海經?西山經》説:“榆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於渭。”班固《地理志》雲:“漆水在漆縣西。”又《闞駰十三州志》雲:“漆水出漆縣西,北至岐山,東入渭,此漆水之源流也。”古時,漆水沿岸,物華天寶,山川孕靈,篤生聖賢,是傳説中軒轅黃帝的起源地……

大量的典籍資料再次證明:漆水是黃帝的出生地,是炎黃子孫的搖籃,周天子的所在。“沮漆”即“漆沮”,是周民族興起之地,先祖基之,子孫成之,周民“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漆水滋潤着周民族的土地,養育着周民;他們在漆沮,“耕之、種之、耨之、聚之、安之”;在這裏,藝五種,“取材用”,男耕女織,漁獵生活;在這裏,繁衍生息,撫民安邦,開國創業,“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在這裏,髹漆制器,或嵌飾,或彩飾,或髹飾,或雕飾;或塗食器、髹兵器、漆禮樂器、飾名車寶馬,或裝點宮室樓閣、冥器等。他們用鑲着蚌片、飾着美麗紋樣的漆俎zǔ、漆壘lěi,盛着牛、羊、豕、魚肉、鬯chàng酒,祀天神,祭地祇,享宗廟。他們琴瑟擊鼓,載歌載舞,虔誠地祀奉着神靈,以御田祖,以祈幹雨,祈求上天“降福穰穰,降福簡簡。”周道之興,蓋由此始,周民懷之,創造了一篇篇千古傳頌的詩篇。《詩經?頌?潛》雲:“猗與漆沮!潛有多魚,有鱣有鮪,鰷鱨鰋鯉。以享以祀,以介景福。”短短几言,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周民對漆水由衷的讚美之情,意藴豐富,趣味盎然。

其實,發源於麟遊縣招賢鎮永豐村硬裏組至堡子山、梨家溝村麥裏溝一帶,全程匯入了板橋河、消水溝河、又納入廟底河、寒北河、西坊河、後亭子河等諸澗流水,至九成宮鎮附近,北馬坊河、清水河再次匯入,這一段都稱為杜水河,是麟遊縣城最大的一條河流。再經九成宮鎮南,流向東南,又納入山神溝水、至祈家河以北,受五龍泉水後與澄水河相交,始稱漆水。之後又納入了麟遊縣常豐鎮的孫家河、馬家河、董家河、史家河、武申河等5條河流後才從麟遊縣出境,境內全長71公里,匯聚了麟遊縣大大小小18條河流,總流域面積975平方公里,佔全縣總流域面積的55%,多年平均最大流量達90立方米/秒。

2013年5月,銅川市文化學者秦鳳崗先生寫了一本銅川歷史文化與社會科學研究叢書,名叫《流不盡的漆水河》,當我發現後,一時沒能忍住,一口氣買下來。當讀到《“漆沮”、“陶復”與“分陝”》一文時,我才注意到,當年銅川市的前身是同官縣。《同官縣誌》載:同官的'漆水河發源於縣城東北40裏的東廟山(亦稱北高山、女華山),該地後屬宜君縣。《尚書?禹貢》記載:“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攸同。”意思是:“弱水疏通已向西流,涇河流入渭河之灣,漆沮水已經會合洛水流入黃河,灃水也向北流同渭河會合。”又載:“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於灃,又東會於涇,又東過漆沮,入於河。”意思是説:“從鳥鼠同穴山開始疏導渭水,向東與灃水會合,又向東與涇水會合;又向東經過漆沮水,流入黃河。”由此來看,在銅川市確實也有漆、沮二水,古人稱其為“東漆沮”。與此相對應,麟遊至武功一帶的漆沮河便稱其為“西漆沮”了。有時我在想,究竟是黃帝成就了漆沮河,還是漆沮河成就了黃帝呢?

當然,黃帝一生奮鬥過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歷史上有一種説法是黃帝生長於今河南省新鄭市軒轅丘,故號軒轅氏,逝世後葬於黃陵縣的橋山。也有個別觀點主張“崑崙説”、“天水説”、“有熊説”和“壽丘説”,不過這幾種觀點,早已經被學術界一一駁倒。

滾滾流淌的漆水河,不僅寄託着麟遊人民世世代代太多的美好願望和憧憬,祝福與祈求,嚮往及沉思;而且還承載着華夏民族子子孫孫數千年的坎坷經歷和奮鬥史,成長與興衰史,復興及文明史;更是孕育了三秦大地歲歲年年豐盈的太平盛景、厚重的歷史文化及傳奇的英雄故事和人物,義無反顧地一路向東奔流,其水清澈,其流久長,其韻幽深。讓我們懷着一份崇敬的心情前來她林草豐茂、風光秀美的發源地——麟遊縣探祕懷古、暢遊抒懷吧!

標籤:散文 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