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音樂教學隨筆合集15篇

文學2.78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聽説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敍事或評論。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音樂教學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音樂教學隨筆合集15篇

音樂教學隨筆1

音樂內容包括樂譜、歌唱技巧以及音樂的感受、體驗、理解、表現等各個方面。我選擇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古詩《憶江南》、女子十二樂坊合奏、黑鴨子合唱組演唱等音樂內容,讓學生有機會更深入地瞭解江南,同時也注意到了讓教學形式不流於擺花架子,做到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統一,真正領會音樂新課程教學的涵義。

同時,在本堂課中,我還有一個深切的的.感受,作為一名國小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該時刻關注音樂知識、技能、情感、表現的教學,加強自身對音樂的分析、解讀、感受、體驗、表現的能力。要不斷地增加音樂方面的學習,只有有了堅實的音樂基礎,才可以藉助形式的作用來實現有效的音樂教學。

音樂課堂,應該是一個“美”的代名詞,讓孩子們在音樂王國中盡情地去感受美、展示美、挖掘美、創造美,讓音樂帶給孩子們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們在美的薰陶中健康地成長,是我們每個音樂教師應盡的職責。

音樂教學隨筆2

這學期我帶的年級是四年級,我發現有些班級上課出現的問題有很多:集體唱歌聲音可以出來,但是單獨唱歌大多數同學都走調;不會聽,很難分辨音高;唱歌時只知道用嗓子大聲的唱,而不知道控制聲音。就這些問題我想了很多。大家都知道,音樂主要是聽覺的藝術,耳朵非常的重要。有些同學覺得自己唱歌很好聽,唱完一首歌總感覺自己唱的.很準確,可是老師聽來總是在跑調,聽起來很彆扭,但是他自己就是聽不來。

到以後能聽出來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唱的不好,五音不全從此再不敢在人前唱歌了,造成自卑的心理。音樂是用樂音去塑造形象,表達思想,我們平時説話是用漢字這種符號表示,而音樂是用音符表示,都在闡述着一種思想。當我們聽到《搖籃曲》的時候,感覺很安靜,讓人的心都靜下來了,可是你如果要用很大的聲音去唱,則不會達到這種效果,而我們現在的學生好多都是這樣,在一個誤區當中唱歌。

只知道聲音越響亮則越好聽,其實這樣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唱歌的時候我們是用我們的語言來唱的,而這些歌詞也在表達着一種思想,展現出一幅畫面,我們需要理解歌詞表達的意境,根據意思來控制聲音的去唱,這樣唱出來的歌聲才是天籟之音。殊不知對於這些問題可以去避免的,如果説在國小一年級就有專業的音樂老師去教,從小就開始訓練,讓他們知道怎麼去唱,從一年級到二年級,再往更高的年級,這樣時間長了學生也知道怎麼唱歌,怎麼用歌唱的方式去表達他們的情感,表達他們的思想調節他們的情緒。而學生懂得了這些,最起碼他的感情豐富,也知道如何調節情緒。

音樂教學隨筆3

轉眼間,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又結束了。回顧本學年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成績,也有一定的不足。現將這一學年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以便今後更好地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一、課堂教學:

1、教學中,我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着重訓練學生的聽音練習和視唱訓練,在懂得音準和節奏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的讀譜能力。

2、在唱歌教學中,一方面引導學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勢、正確的呼吸、準確的發音、清晰的咬字、吐詞;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學生做到自然、音色圓潤,不斷提高唱歌的藝術技巧,提高對音樂形象的理解能力,

在教唱一首新歌時,為了使學生能達到學會全歌,我利用示範教學法,先將歌唱一遍,作為一次示範,然後教唱歌譜,最後講解歌詞大意,教唱歌詞,這樣利於音樂程度的提高,利於複雜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以後自學的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形象思維,我運用範唱,跟錄音唱,看視頻,表演唱等多種方式,用音樂藝術形象感染學生,啟發學生的藝術形象思維,使他們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染來完成思想教育。

二、課堂管理

為了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上音樂課,我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整個學年的教學,我從遵守課堂紀律、課會考查答題、課後作業完成、記筆記,擂台賽五個方面設置了積星榜,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充分表現展示自己。期末根據積星情況確定學生音樂學習成績,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三、採取的方法和措施

1、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

2、 以新的教學理念改進課堂教學是我們當前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課程改革攻堅戰中的重要戰役。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主張以新的教學理念為主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尊重並調動廣大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樂學、活學”, “學實、學活”.

四、不足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1、本學年的音樂課,學生的樂理基礎知識差,加之學校音樂器材少,設備不足,不能全面實踐,導致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太濃厚。今後還要加強樂理知識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表演能力。

2、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3、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理念。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自己的努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完善自己的思想,不斷學習,不斷研究,與和諧中求創新,為我校的藝術教育再做新貢獻。

音樂教學隨筆4

唱歌教學在國小音樂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其教學目的不外乎:一是通過範唱或播放錄音等形式讓學生對歌曲有一個整體的藝術形象感染並實施美育目標;二是通過聆聽,讓學生熟悉必要的樂理知識與歌唱技能、技巧。

即使在現代國小唱歌教學中,最常使用的傳統教學方法還是由老師進行範唱或聆聽錄音為主。也可言之為:即“聽唱法”。它的優點是:學生可以直接地、簡便地學習歌曲,同時可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韻味的體驗及表達上面,比較有利於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能較多地練唱歌曲。但是,讓學生長時間地進行模唱,學生會感到很被動,覺得很枯燥,造成“鸚鵡學舌”,雖然歌曲很快會唱了,但學生根本沒有參與音樂思考,阻滯了他們對唱歌的.興趣,而且這種方法過於單一,不利於採用多種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來發展學生多方面的音樂才能,並且難以適應比較長、比較複雜的歌曲學習,尤其是合唱歌曲。

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在教學中採用了旋律引導、圖示比較、難點突破、綜合能力訓練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如在教唱《小小音樂家》這首歌時,先採用“旋律引導”,讓學生模唱歌曲的旋律,進而要求學生自己把旋律換成歌詞。這就在“聽唱法”的基礎上減少了老師逐句歌唱的過程,增加了學生動腦思考的活動及學生與旋律的接觸,對培養學生識譜及樂曲感受能力都有幫助。其次採用“圖示比較”法,將曲譜中旋律的高低變化用線條表示出來,使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結合起來練唱,對歌曲中各樂句間出現的重複、模進和內在聯繫進行辯唱,以加深記憶。這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樂感、創造思維都有很大的幫助。再用“難點突破法”,將歌曲中難以掌握的部分,先重點練會,再練唱全曲。最後通過“綜合能力訓練法”,將歌曲的主題、節奏型難點及歌唱聲音的要求編成短小的輔助練習,分別通過唱、聽、記、看等練習方式,進行基本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有充足的空間來領悟歌曲旋律,歌詞的內涵,這對於歌曲整體的把握及情感體驗有很大幫助,既完成了會唱歌曲又提高音樂知識技能的教學任務。

長期教學實踐説明,這些方法有利於學生對音樂的記憶、想像以及對音樂形式的感受和音樂審美等綜合感受能力得到加強,同時也較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和探索歌唱的興趣,促進學生綜合藝術審美素質的提升。

音樂教學隨筆5

參加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原以為當音樂教師相對於其他職業來説壓力會小點,可現在看來不然,當音樂教師也並不輕鬆。當然,在壓力背後也有快樂。

一、教學中最大的特色或經驗

這麼多年的教學,也有了很多經驗。比如,在各個單元內容的教學中,我不會僅僅侷限於課本中的素材,而會盡可能、大量的去尋找課外的與本單元或本節課有關的知識、音樂等等,我希望結合課外的知識讓學生們有更廣闊的視野與更加豐富的體驗、感受。在課堂上,當教學生演唱時,我會去主動關注學生的聲音,學生演唱時,有時他們會偷懶,在學生心裏沒有“什麼叫好聽的聲音”的概念。我認為,好聽的聲音必須聲中帶情,把情和聲融合在一起,我很多次在課上模仿學生懶惰時的聲音,讓他們自己去比較,這時基本上學生都能領悟到什麼叫有感情的聲音,也能很快的改過來。

二、教學中最大的困惑

在教學中,尤其在教學欣賞課時,我有時無從下手,我到底讓學生在欣賞課裏學點什麼?分析曲式,對於一、二年級學生來説猶如聽天書,根本聽不懂。所以一到欣賞樂曲時,很多學生不能去關注樂曲,我想原因出在我身上,我不能帶領學生很好地聽,這也是我最大的困惑所在。

最後,在教學上,我最大的願望也跟其他音樂教師一樣,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面對學生,面對教學能得心應手;面對學生,能教給他們更多的音樂知識。音樂課能給他們帶來無限的快樂,這也是我做教師最大的心願。

國小音樂老師教學隨筆3

我從事音樂教學已經十多年了,我們學校是農村初級國小,多媒體進入校園才是近兩年的事,由於班級較多的緣故,再加上我們學校就只配置了2個多媒體教室,所以不是經常有機會進行多媒體教學。通過用幻燈片教學的幾節課,我發現: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特別是在進行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中,學生在有動感畫面的支持下欣賞音樂,就能很快的.進入到音樂所表達的意境中,感受到音樂給人們帶來的美的享受,更能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便於學生從感性上更好地認識音樂,體會音樂。這樣就節省許多講解的時間,課堂形式更多樣化。愛因斯坦曾經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作為老師,特別是音樂教師的我們,就應該考慮一下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了,學生才能夠主動的進行學習。但是,如果我們不分課程,一味的追求PPT教學,就會出現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轟轟吵吵,而不能真正的掌握知識,也達不到真正的教學目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有針對性的、有選擇性的製作課件,避其缺點,揚其優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優質課,應該是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內學會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在課堂中儘量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和趣味化,融知識於娛樂之中,使學生學的輕鬆。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呢?

首先,在導入新課時我們應該注意,一定要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現在國小生的現狀,很多學生都迷戀流行歌曲,那麼,在導入新課時,我們要儘量找一些內容健康、富有感召力的流行歌曲或者是語言來引起學生的共鳴,調節課堂氣氛。

其次,課堂提問要有技巧性和趣味性。課堂精心設計問題,既要考慮到學生可能需要的考慮時間,同時還要考慮到問題的趣味性。實際操作中,要注重啟發、引導,多用鼓勵性語言,儘可能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切忌諷刺挖苦,以免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從而失去對音樂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第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真正活起來,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師生不斷交互實踐過程中,才能產生和發展人的認識;只有在能動的實踐過程中,個體才能作為一個開放系統不斷地吸取外界信息;正如一個名人所説:一個人的興趣所在就是他的力量所在。

音樂教學隨筆6

《打麥號子》全曲共有24小節,前8小節沒有旋律,都是按均衡的八分節奏進行的勞動吶喊。後16小節有了旋律,旋律比較平穩、簡單。學生初聽歌曲,會有幾個方面的障礙:

1、不接受演唱者的聲音(民歌的演唱方式),

2、歌曲結構複雜,有唸白有歌唱,歌唱部分旋律多,

3、速度偏快。我通過深入解讀教材、分析歌曲的特點,抓住了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1、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一領眾和是號子最常用的演唱形式。“號子”產生於體力勞動中,原先為了讓大家在同一時刻協同用力而自然產生的吶喊,當這種吶喊聲具有節奏性、旋律性時,便形成了號子。採用一領(新授時教師領)眾和的形式,首先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感受勞動的氣氛,體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其次能降低完整學唱的.難度,第三還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積極參加領唱。通過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學生很好地理解了“號子”這一歌曲體裁,並且積極投入到表演中。

2、找到歌譜中的相同部分。帶領學生分析歌譜,找出相同的部分,降低識譜難度。學生通過分析發現,齊唱部分的4句①和③完全相同,②和④完全相同,而領唱部分也是2個相似樂句,不同的只是樂句的第一拍,2.2 22和2 22 22,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變化?因為歌詞,第一句是“唱得幹勁”,第二句是“我把格號子”,歌詞多了一個字,所以歌譜中的音符就多了一個相同的音。理解了歌譜的規律及變化,學唱就容易了。

3、民歌演唱特點的處理。《打麥號子》是一首江蘇民歌,歌詞中帶有方言“哼哪哼哪” 、“喂喂”、“嗬嗬嘿”,有帶有口語感覺的“我把個號子交與你呀”等,帶領學生體會這些方言的味道,能夠更好地理解這首民歌的地方特色。同時,結合情境引導學生唱出節奏感、力度感和領和的呼應感,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表現勞動號子的特點,表現勞動的火熱場面。

通過抓住以上三個音樂特點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分析《打麥號子》的節奏、旋律特點,感受節拍、速度、力度的變化,學生理解了音樂的表現要素,感知了音樂主題,理解了音樂形象,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教學隨筆7

由於特殊原因沒辦法在音樂教室中學習。我帶着"怎樣能使學生在班內上得輕鬆自在呢?"這個問題走進二(1)班。歌詞按照節奏會讀之後,剛一打開錄音機聽範唱,一個孩子聽到音樂後就脱口而出:"開始唱戲了!"隨後使勁地在"咚咚咚咚嗆"這一句"嗆"的字音上用鉛筆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一下。這一舉動提醒了我,何不讓全班同學一起來?這樣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興趣。於是我提出了:大家認真聽音樂,當你聽到"嗆"字時,就用鉛筆敲一下文具盒。這一來教室沸騰了,又很快靜了下來。第一次沒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襯詞"咚咚咚咚嗆"全敲了起來;第二次在教師強調了要求之後,95%的學生能夠作到。學生的興趣極度濃厚,每個學生都特別投入地聽着音樂,嘴裏唱着歌詞,惟恐再漏敲掉一個"嗆"字。下課鈴聲響了,學生還再要求"再敲一遍"。

我的教研專題是"低年級音樂教學中以動激情的實驗研究",就是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動起來,通過讓學生身體、情感、思維等等多方面的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教學之中。我在實驗研究期間,儘量運用一些可以讓學生都能參與的.形式。如:説,動,表演等等。

《過新年》一課,我的教學思路的設計是通過發現問題的方法來引入教學→教唱1、3、5樂句→學唱全曲→學生自由表現你聽到的歌曲內容→在盡情的表演中學生不斷的重複歌曲的旋律,讓歌曲在不知不覺中學會。

分析:課後,仔細想想這節課,我覺得非常有收穫。它讓我在認為最適合自己實驗方法之外又發現了新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身邊最普遍、最簡單的事物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教學方法可以隨着環境的改變而靈活變化,兩種教學方法的得出,使我的實驗方案中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得到補充和完善。同時也使我知道了:只有適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的他們的興趣愛好,他們才樂於接受,音樂課才能讓學生喜歡。

音樂教學隨筆8

通過自然界豐富的音響世界,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與感受能力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形象通過節奏、節拍、曲調、調式、調性、和聲、曲式等音樂要素來塑造音樂所表達出的思想感情,通過人的聽覺器官而引起各種各樣的情感反應。因此,對音響的感受是一切音樂活動的基礎,通過不同形式與手段對學生進行音樂感受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大千世界的音響有着豐富的表現力,如風雨聲、雷電聲、鳥鳴、狗吠、馬嘶、獅吼、濤聲、流水聲、機器馬達的轟鳴聲、戰場上的槍炮聲、抑揚頓挫的叫賣聲……作曲家們為表現這些豐富音響和自身感受而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來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及情感,如《動物狂歡節》《雷電波爾卡》《騎兵進行曲》《十面埋伏》《野蜂飛舞》《百鳥朝鳳》等中外名曲。教學中,有的音樂教師指導學生聆聽這些作品,讓學生感知音樂與大千世界的密切關係,感知大千世界豐富的音響和音樂所富有的特殊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打開想象的心窗,利用各種生活物品,自己動手製作模擬大千世界音響的“樂器”進行表演。在教師的啟發、鼓勵下,有的學生將塑料紙揉成團,放在掌心裏揉搓,使其發出“刷刷刷”的聲音,用來模擬瀟瀟細雨的聲音;有的學生手握塑料飲料瓶發出“咔吧、咔吧”聲,模擬雷聲;有的拿來一節竹子做成竹哨,吹出美妙的鳥叫聲;有的用空易拉罐裝進沙粒,用膠布封口,代替沙罐搖出“沙沙”的節奏;還有學生用倒扣的小塑料桶或空蛋糕盒子來代替“架子鼓”敲擊出不同的節奏;也有學生用碗或茶杯深淺不一地裝上水,用筷子敲擊出簡單的樂句……這些信手拈來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物品,被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賦予了新的概念,雖然簡單、沒有固定音高,但卻在孩子們的音樂啟蒙中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引導學生欣賞音樂,啟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音樂具有“有聲無形”的`藝術特點,人們對音樂內涵的感知比較抽象。但是,音樂的各種要素組合起來,所表現的內容、塑造的形象、表達的情緒,總是能被人們所感知,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在這一方面,有的教師充分利用音樂的各種表現手段,啟發學生利用想象力將所聽到的音樂用語言描述出來,同時也描述出了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音樂教學隨筆9

隨着中國小音樂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在音樂課上怎樣進行器樂教學,是當前音樂教改的重要課題之一。從國外音樂教學的情況看,音樂教學中包含器樂訓練的內容是很普遍的。奧爾夫兒童音樂教學體系中,器樂是學習音樂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樂器作為教學設備配給學校,而且在音樂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樂曲,並隨年級的升高而增加這部分內容。可見器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起着很大作用的。我國《器樂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參與器樂體驗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關鍵,那麼如何在音樂課上進行器樂教學呢?

一、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學習樂器

音樂課上進行器樂教學,可以選擇哪些樂器呢?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經濟條件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如:口風琴、豎笛、小型電子琴、鋁板琴、等。便於統一課堂內所有樂器的音準,有利於學生獲得準確的音高概念。

考慮到課堂教學的侷限,一般選擇一、二種樂器作為學習的開始,每個學生人手一件。由於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的演奏技法,種類越多,教師的教學越困難,學生得到的具體指導也越少,學習興趣就會減弱甚至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如學校從統一調門的`口風琴或笛子開始,效果就較顯著。在有了一定基礎後,再加入其他類樂器的學習,逐漸使樂隊的音色得到豐富和發展。如果在學生學好一種樂器的同時,推選進步快的學生再加學第二種樂器,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二、因材施教,科學安排教學進程

在教材教法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師要把演奏技巧按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加以分析,進度放慢。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如圖片等),把進度放到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程度。切勿造成學生望而生畏的局面。教材編寫中將學過的簡單歌曲或片段作為練習曲,這樣可以減輕開始學習時,視譜、背譜上的負擔,便於集中精力解決樂器演奏技術上的困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歌曲《歡樂頌》《粉刷匠》《多年以前》等。這些樂曲音域窄,節奏單一,旋律性強,最適宜作為學生初期階段的練習曲。教師還要把各種節奏、各種音程作一排列,結合樂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貫穿在教材中。

當有了一定演奏能力即可安排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的合奏。由於樂器的演奏是個操縱問題,即便低年級兒童還未進行過合唱訓練,只要手的操縱正確,音準也解決了。反過來通過樂器的多聽,多練又幫助了學生在合唱中掌握好音準。

隨着演奏技巧的提高,教師可安排多聲部合奏的練習,但要接近學生的演奏水平,難度不宜過高。練習時可先分聲部單獨練,也可把樂譜發給學生回家練習。課堂練習要照顧全面。一個聲部練習時,其科同學可集體打節拍,這樣既加強了訓練密度,又能讓學生對樂曲的各聲部和樂曲的基本速度有個整體的概念。這樣在合奏時就容易達到協和、整齊的效果。

在教學中必然會湧現出一批富有才能的學生,包括已在家庭中受過器樂訓練的學生,教師要注意發掘培養。對這些同學除了完成一般作業外,課外還可給予適當的提高,如安排獨奏、重奏等小節目。使這些學生成為班級中的骨幹力量,以帶動全班,協助老師搞好課堂教學。

音樂教學隨筆10

開學的那天,我到一年級教室去接學生到音樂教室上課,用了兩分鐘時間把學生分成男女兩隊,當我帶着這兩隊學生剛走到音樂教室門口,我還沒來得及説,他們就轟的一下全都跑到教室裏去了,嘰嘰喳喳講話,有的還興奮地在地上打滾。這時任憑我怎麼叫停下,學生都不理會我了,我好着急,怎麼辦?現在我無法叫學生聽我的,教室一片混亂,就在這時,我突然想起了以前在幼兒園上課是用琴聲來提示學生該怎麼做的,對啊,他們剛剛結束幼兒園的生活,想到這兒,我興奮的.坐到凳子上,彈了一首以前幼兒班教過的歌曲,這時,他們一個個的都坐到我身邊來了,這時我那顆懸着的心總算放下來了,我再起身説一二三,他們就安靜了下來。這時,我知道了國小一年級的學生頭腦中還是停留在幼兒園那個階段,對於國小音樂課的常規還一無所知的。課後我進行了反思:第一節課重要的不是馬上教學生學歌曲,而是要學生了解課堂常規,加強課堂常規的培養,而且要有具體的詳細的要求,古人云:“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提高兒童課堂常規的認識不僅有利於我們上課能正常進行,同時對學生有強烈的導向和激勵的作用。

所以第一節課最重要的不是上好音樂課,而是上音樂課的常規教育。

音樂教學隨筆11

《採山》是一首活潑、輕快的歌曲,在備課時,我首先認真的熟悉了歌曲,仔細閲讀教參,把握歌曲特點,瞭解歌曲的難點,確定了以體驗快樂為主的教學目標,然後,根據教學目標設計這節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唱歌曲,讓學生在聽、做、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彷彿自己在濛濛的細雨中光着小腳丫去採山的愉快心情,並指導學生歡快地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在學唱《採山》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並掌握多樣化的節奏。

這節課的導入,我用美妙的大自然風景圖片吸引孩子們的眼球。然後通過採蘑菇一系類設計好的'問題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讓他們在充滿好奇中期待這一課。

在教唱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聆聽歌曲兩遍,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定的印象,為學唱歌曲奠定了基礎。然後我把比較難的地方先教給學生,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是很快的,教學目標達到了。在節奏訓練前我讓學生自己找到採蘑菇樂句以此加深印象,然後哼唱這個樂句的旋律。在節奏訓練時爭取讓大部分學生明白這個十六分節奏而且能打好這個節奏型。

為了熟練歌曲,在練習中我通過表演啟發學生隨音樂創編一些採蘑菇、採木耳、採山菜等動作來表現歌曲情緒,熟悉歌曲的旋律;通過讓學生用拍手、跺腳的一些簡單律動演唱歌曲,幫助他們感受歌曲的節奏和句式。

這節課的某些細節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自己會設計出更加精彩的教學活動,來豐富我和學生們共同的音樂課。在這節課中我沒有將歌詞發給同學們,使得他們在邊唱邊表演的時候都忘記了歌詞,這一點需要改進。教學過渡語還不夠精煉。我想通過不斷的努力會取得更大的進步的。

音樂教學隨筆12

一位優秀的“尋春”攝影者在拍攝時,往往會把相機放在眼前,在目的地四周走動,尋找最能夠改進畫面的視角。因為視角是優秀構圖的關鍵,它體現着一種特定時間和特定情境下閃現的一種感覺和獨特見解。而執教者在設計教學時,能否恰當地選擇一個合歌曲內容之情又緊扣教學目標之意的教學視角,亦體現着執教者對教材理解的深度,也決定着整個課堂教學的品質、品味。猶如“尋春”的攝影者選擇拍攝視角與體現作品意境之間的緊密關聯一樣,教學設計者也需要在“移步”中博覽“羣景”,在比較中尋訪“點睛”之景。

《在一起》是五年級教材中難度較大的一首歌曲,從音高上來看,它的'音域寬廣,最高音和最低音之間相距十三度,雖然教師可以通過升降調調節,但顧了最高音就不能兼顧最低音;從節奏上看,十六分音符、附點和切分的頻繁使用讓學生唱起來十分拗口,不容易唱準確;從歌曲節拍上來看,雖然它是三四拍的歌曲,但由於切分節奏加入後改變了強弱關係,有着六八拍的節拍感,最後一小節還是二四拍變拍子或許正因為它的知識點、難點太多,無法駕馭,因此上公開課的人不多。而我與《在一起》結緣是因為08年競評學科帶頭人賽課時它是比賽課題。而後市、區教學研討交流活動中又執教了這一課。雖然執教同一課題,但教案卻幾易其稿。因為站在同一地點,無法確定眼前所見是否就是最美的風景,唯有移步前行,嘗試轉換視點,才能且看且思、且行且悟,擇優而為。因此每次上之前我都基於當時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瞭解以及前次執教的一些實踐反思對教案進行了調整,保留精華而精進不足。例如在如何切入本課教學環節,我就做了多次的改動。

一教《在一起》,以“樂音”切入,在“個”與“合”的對比中感受音樂之美,因為第一次執教是賽課,備課的時間也就兩三天,所以沒有留給我更多的醖釀、斟酌的時間。在研讀教材的過程中,教參中關於“歌曲前四個樂句由“1、3、5”三個音構成”的提示引發了我的關注。在哼唱時,我感到這四個樂句雖然音不復雜,在盪漾的切分節奏配合下,旋律非常優美,有着濃郁的少數民族音樂風格特點。

音樂教學隨筆13

音樂是發展孩子想象、創造力,促進個性發展的有效手段。一個學期來班級裏的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動聽的聲音、美妙的音樂,喜歡隨着音樂歌唱、舞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藝術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豐富審美經驗、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今天小朋友們對音樂活動《親親熱熱在一起》都很喜歡,原因在:歌詞非常的生活化,簡單、有趣;音樂的節奏活潑、歡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於這首歌曲是兒歌《敲門》的延伸。在一開始的活動中,小朋友們先接觸到的是:在遊戲《敲門》中讓幼兒清楚的掌握了兒歌的內容,如“媽媽出去了,你和誰在家裏呢?”“丁冬,丁冬,是誰在敲門,是誰回來了!”接着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誦、遊戲活動中,小朋友們都能熟練的朗誦和進行對話遊戲,當音樂活動《親親熱熱在一起》旋律在孩子們的耳旁響起時,小朋友們全都會唱了:“我們全家在家裏,親親熱熱在一起,哈哈哈哈,親親熱熱在一起”。這樣的活動吸引了小班孩子積極參與的興趣,所以這一次音樂活動變的特別的輕鬆、愉快。

我們還一起創編了歌詞:“家裏還有誰呢?我們怎麼編?”在我的幫助下孩子們有了很強的創編興趣,我們在音樂聲中編出了:“我和外婆在家裏,總想外公來敲門,丁冬丁冬,外公回來了!”“我和阿姨在家裏,總想叔叔來敲門,丁冬丁冬,叔叔回來了”等等,大家唱的可開心了。

根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點,我也想了好多激發幼兒興趣的辦法。就像讓幼兒通過表演來激發自己的興趣從而學習音樂。因為幼兒好奇心強,表現欲旺盛。音樂活動能充分滿足幼兒這方面的要求。通過表演,幼兒能體驗到用表情、動作、姿態與他人溝通的樂趣。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幼兒能作出較積極的外部反應,能從與他人合作的動作表演活動中獲得交往合作的.快樂。在音樂活動中,我啟發幼兒用自己的身體動作進行創造性表現,發揮幼兒創編的積極性,在開展音樂活動中儘量採納幼兒的意見和建議,不照搬書上的動作方案,幼兒在創編表演中鍛鍊了自己,增強自信心,獲得了成功感,這有利於幼兒健康人格的培養。

幼兒音樂教學隨筆11

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進取精神,應該為幼兒創設情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作為幼兒園老師的我對音樂真沒好感,因為我一直是一個五音不全的人,為了藏拙,在幼兒園裏所有音樂教學也是我的搭班完成。來音樂社團的日子不算短了,也聽過幾次羅老師對音樂教學的講座,對如何上好音樂課也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喚起孩子們的興趣是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的前提。在進行唱歌教學時,我借用美術、舞蹈、遊戲、故事等表現形式,生動直觀地把歌曲內容表現出來,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在聽了幾位老師執教的《小貓》,我看到老師是如何創造情景來吸引幼兒達到教學目的的,在教學中情景式的演唱、在複習表演歌曲、創編動作等環節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幼兒演唱的熱情也十分高。

二、啟發引導,使幼兒掌握演唱技巧。

幼兒缺乏音樂知識和演唱技巧,高興時往往用力喊叫,破壞了音樂的美感。因此必須指導幼兒處理好歌曲的快慢、強弱、連貫與跳躍的變化。如何處理歌曲的快慢與情感又需要孩子理解歌曲,吃透歌曲中講述的事件或者角色不同,這樣才能表達高興時要唱得歡快、活潑;抒情時則要連貫、柔和;表達悲傷時則要緩慢、低沉。在《小貓》教學中因為角色的不同有了不一樣的歌曲演唱方式,什麼時候該清什麼時候該重,有了角色之後就更容易掌握與表現了。

以上是我對音樂教學的一些認識,可能不是很完善,有待改進,希望以後能瞭解更多音樂教學上的技巧。

音樂教學隨筆14

其實每次走進教室,都能感覺到學生們對音樂的渴望,。我也在想:怎樣樣才能把每一堂音樂課上好,讓學生在繁重的文化課之外也能夠找到他們精神與心靈的樂園怎樣樣才能透過音樂特有的力量來教育學生,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充滿着物慾的時代得到最大程度的昇華

其實音樂課是學生們最喜歡上的課,他們熱衷於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卻是孩子們對教育部門精心編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更不用説那些讓學生們聽起來枯燥乏味的欣賞曲了。我們的教材不必須適合每一個地區的學校實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也存在許多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做深一步的探討和反思。

一、課堂音樂教學重點教什麼

音樂課不單純是唱歌課,但僅唱會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裏專學唱歌,長久以來,學生就會感受到音樂課裏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裏。

器樂課也不是單純的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裏,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甚至磨滅。

欣賞課並非文學課。有些老師的欣賞課,語言文字解説的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裏,很多教師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設計好的環節進行教學,而忽視了課堂突發,臨時應變等。這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係,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理解器,。

總之,此刻的音樂課堂仍需要我們廣大的音樂教師不斷的學習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教育不斷完善和發展。

音樂教學隨筆15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學校,課堂常規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學生要有計劃地進行常規訓練,這對以後的音樂課非常重要。

除了對學生站、坐、行、排隊要進行嚴格的訓練外,對音樂課的常規訓練也是不能忽略的。音樂是一種語言藝術,它能夠通過旋律帶給大家喜、怒、哀、樂。所以我認為音樂課也應該用音樂形式來訓練學生的常規。讓學生真正感受什麼是音樂課。例如:讓同學聆聽音樂進教室,用上、下音階進行師生問好,設計一條師生問好音樂問候語言,拍節奏讓學生坐好,規定一個和旋表示“安靜”等等,來達到用音樂説話的常規訓練。不僅加強了學生的練耳能力,還能達到常規訓練。以形成音樂課堂的特點。

同時,對於一年級的新生而言,我認為要學習豐富的音樂知識並不是重要的,應該以:讓學生喜愛音樂、喜歡音樂課、喜歡音樂老師為主,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興趣為目標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年級音樂課是通過教師的`情感投入,心靈的感悟來完成教學目標的。如果不能讓學生獲得好的心情、好的情緒就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音樂活動中教師更應該起帶頭作用,做學生的大朋友,讓學生對你產生親近感和認同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使學生敢想、敢説、敢做來發揮他們最大的潛能。另外,從音樂是一種感官藝術來説,在音樂課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樂中的“聽”的重要功能,學生聽多了、耳熟了,自然就會唱了。我上課通常採取幾種“聽”的方法:一、拍節奏法。即讓學生和着音樂拍擊節奏,這樣有利於學生掌握歌曲的節奏。二、口令法。即在聽歌曲時,教師根據樂曲的情緒給予各種口令,讓學生和着音樂做舉手、踏步、轉身等動作,這通常以樂段為單位。三、閉目法。此法能消除視覺上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使學生全神貫注的傾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旋律優美的歌曲欣賞課。音樂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聽”的形式,學生在聽時就不會覺得枯燥單調,在和諧、平等、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學會新歌。

標籤:隨筆 教學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