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無奈的打彩優美散文

文學2.23W

有好多人對我們民歌之鄉這神奇的傳承魅力都不予理解,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大潮的今天,金錢之上已經成為社會的必然。這些南閘民歌傳承者面對生活的挑戰還在甘心情願地堅持傳承民歌,這確實是一種堅守精神。作為我這負責一方羣文的責任者真應該感謝他們的付出和努力。

無奈的打彩優美散文

小小的水鄉南閘,只有三萬人口,六十八平方公里。這彈丸之地竟然有密集的鄉土民歌面世,有密集的鄉土民歌手們傳承保護,以南閘命名的“南閘民歌”被批准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應該是一個很驚人的傳奇。

根據比較詳情地調查顯示,這個水鄉小鎮在今天演唱鄉土民歌的.人數仍然超千人。除平時一些自娛自樂地業餘演唱外,而專業傳承的人數也在兩百人以上。怎麼會出現專業民歌傳承人呢?這其實並不是一個謎,也就是説這些人堅持常年吃民歌飯,常年以演唱鄉土民歌為生。

這主要是指哪些人呢?其主要一部分是民間鄉土民歌演唱隊,又稱民間樂隊。比較正規的有三個,大約三十餘人,還有可以臨時搭班的老闆好幾個,總人數近百人,他們有大車(包括中巴、農用車),小車(轎車、摩托),有整套的音響器材,可以應付遠近百里的婚喪喜慶一條龍服務。哪家有大事,一個小時內十多個人就即時聚集到一起,可謂召之即來。其二是有三個草台班民歌淮劇演出隊,他們都自豪地稱自己為淮劇團。這些人員大約有五十人左右,很精悍,有文武場,有戲劇衣箱、音響設備、舞台道具、大小帷幕、全套燈光(包括景燈)等,可以應付大小劇場的演出。還有一部分是民間形式的表演隊伍,有花船、花擔、蓮湘、花鼓等,也都能拉場演出兩三個小時。他們都在常年活動,很神奇地生存着,但生活得很累,很辛苦。有好多大老闆們都對他們予以冷眼,認為是討飯的交易。

去年,楚州搞較大的西遊記文化年活動。時間戰線拉得太長,要我們南閘這些民間演出團體排一些專題節目,隨時召集參加演出,這下真苦了他們。就談民歌淮劇演出隊,他們只憑在一個小鎮這巴掌大地方堅持幾個月混飯吃太不容易。因為他們演出的幕表劇目小鎮老老少少都看膩了,成年人都外出打工,那些老頭老太對這些劇中人物故事情節都能説得頭頭是道,要談賣票,上座率太少,這下怎麼辦,總不能坐等上面的文化召集活動。平常可沒有生活津貼,還是水鄉人淳樸,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他們收入哪裏來,這可費盡了那位小團長的心思。

他們在小劇場乾脆敞門入場,堅持不售門票,這天照樣堅持按時開鑼唱戲,還好一些老顧客都被吸引過來,鄉土農民的性格向來就是極端淳樸,他們是不輕容易接受別人恩惠施捨的,就像看這不售門票的戲,觀眾心理不安。這是一場苦情戲,其中有一個女子遭受虐待在磨房推磨的情節。這“磨房調”既是鄉土民歌,又是戲文民歌,那種常規的綿綿之悲情漸漸地感動了在場的觀眾,因此就出現了“打彩”的場面,也就是説那些觀眾在悲哀的情緒中認為演員也很了不起,沒有售門票給觀眾演戲,於是就出現自發行動,台下觀眾都紛紛向舞台口投放紙幣,有好多都是年邁的鄉間留守老頭老太,最低的竟然是五元,最高的是五十元,臨散戲團長和演員都很感動,紛紛站到台口謝幕。這一場他們做了小統計是一千多元,遠遠超過平常戲場的收入。

沒有想到這一着倒也歪打正着,反而讓這淮劇隊的定點演出出現了很大的轉機,就從那以後,幾乎都是場場滿場,原來喜歡看小牌習慣的女子都改了,吃了飯都想到小劇場跑,都認為這第一是架他們演出人員的勢,對鄉土民歌和鄉土淮劇也增加了感情,這都表現了水鄉觀眾很善解人意的樸實情懷。

原來這種本來出於無奈的“打彩”,卻成了我們小民歌淮劇演出隊的救場感恩行動。就這樣,小劇場從此取消了售票儀式,天天按時開鑼唱戲,多是幕表連台本,就像電視連續劇,看戲多了,有好多人還端來凳子加座。至於經費問題,根本不需要演員操心,多在戲劇高潮時,場上就出現了精彩的“打彩”,由無奈的打彩變成了光彩的打彩,這樣演員的表演也都特別認真,感情都特別投入。這樣既保持演員們有穩定的收入,也鞏固了小鎮的演出陣地,讓家鄉人更熟知民歌,更熱愛家鄉的鄉土傳統藝術

眼下,也許是農民收入提高了,家鄉鄉親父老更注重講究發展和傳承家鄉的傳統文化,他們更珍惜重視和傳承我們家鄉的傳統文化品牌——南閘民歌,這樣就形成了強烈的傳統文化氛圍,難怪好多著名知名的民俗文化工作者都驚歎,説南閘還真是無愧民歌之鄉的光榮稱號,因為有這麼多的鄉親父老為我們的鄉土文化打彩,我們的鄉土文化藝術也就一定會更加豐富多彩。

標籤:打彩 散文 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