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冀教一年級語文《自己去吧》教案

校園3.18W

單元整體感知:

冀教一年級語文《自己去吧》教案

本單元以“我的快樂生活”為主題,編排了《自己去吧》、《好奇的孩子》、《我和我的小夥伴》、《小黃鶯唱歌》,以及一個綜合學習和一個口語交際《我小的時候》。課文素材大部分來源於一個個生動而有趣的小故事,從不同角度啟迪孩子們養成美好的精神品質,這需要在成長過程中一點一滴的去培養:小猴、小鴨、小鷹學本領的經歷告訴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自強自立;小木船和小禾苗得救靠的是小水滴們的團結合作、齊心協力;小黃鶯的成功得益於它能夠克服自卑與膽怯,變得勤奮又自信;愛迪生的成才源於他幼年時期就有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字:正確認讀四十九個生字。

2、寫字:正確書寫田字格里的二十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書寫工整、漂亮。認識新偏旁“土字兒旁”。

3、閲讀:藉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對讀書感興趣,在讀中體味文章所含主旨,聯繫生活理解課文,用自己的話表達課文內容。

2、在口語交際時能用普通話説一段連貫完整的話,願意與人進行口語交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語文學習的情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活動,培養孩子自強、自立、自信、積極探索和互助友愛的精神品質,感受生活的有趣和快樂。

課時設置:

21《自己去吧》……………………………………………………2課時

22《好奇的孩子》…………………………………………………2課時

23《我和我的小夥伴》……………………………………………2課時

24《小黃鶯唱歌》…………………………………………………2課時

口語交際:《我小的時候》……………………… ……………1-2課時

綜合學習五…………………………………………………………1-2課時

本單元共用去12課時,還剩餘5課時用於擴展閲讀,或做書寫練習等。

讓孩子們在自由學習的空間翱翔

語文訓練是教師的“訓”和學生的“練”相統一的過程。這個過程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更離不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課堂上還給孩子一片自由學習的空間,以他們為主體,教師輔之以導,才能將語文訓練落到實處,才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在《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學中,筆者將如何讓學生輕鬆、快樂地掌握語文知識作為教學設計的思想,並在實際教學中貫穿始終,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利用插圖,展現情境

兒童天生喜愛色彩鮮豔、生動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兒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調動兒童積極性的契機。教學導入時,教者向孩子們展現了一幅北大荒的秋景圖,孩子們在插圖中發現:高粱那麼紅,河水那麼清,那麼北大荒的秋天還會有哪些景物呢?他們主動到課文中去找答案。此後,教者還展現了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斑斕的流雲、成片大豆、火紅榛樹的畫面,莊稼那欣欣向榮的樣子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他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屏幕,有的孩子甚至學起了流雲飄動、小魚游水的動作。教者便適時引導,孩子們輕鬆地理解了“五彩斑斕、清澈見底、挺拔”的意思,還知道了北大荒秋天的美麗。

二、以讀為本,培養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能力,是低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

1.閲讀教學以讀為本。教者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範讀、抽讀、賽讀、互讀。變化多端的朗讀必須被合理地運用,才能為教學服務,否則將成為花哨的形式主義。為了尋找北大荒秋天的美麗,教者請孩子們自己小聲讀。為了體會小魚、高粱和大豆以及人們的'不同情緒,教者先請他們自讀體會,再抽讀,自評、他評後,又同桌互讀,教者適時示範朗讀,最後彙報齊讀。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或同桌相互讀,或師生對讀,還進行了男女生賽讀。孔子主張“學而思”,就是一邊讀一邊想,每一次“讀”教者都有不同的目的,多形式的讀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工具,使其積極主動地去思索:北大荒的秋天到底美在哪兒?

2.孩子是不會安分地待在“讀”的天地裏,在讀懂、讀好後,教者為他們提供了講一講、演一演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去説、去演。孩子們更加活躍了,扮演起各種植物或小動物來有模有樣,展現了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還有的孩子加入自己的想象,把課文讀得更生動、更有趣。讓孩子自我表現後,出示課後練習四,以練一練結束課文內容。孩子在講、演、練的活動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鞏固了基礎知識,更展現了自己的才能,使語文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三、想象作業,鞏固知識

學完課文以後,讓同學們想象北大荒的秋天還有哪些景物,並動手畫一畫,可以畫天空,可以畫小河,可以畫原野,也可以畫茫茫的草甸子等等。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了想象能力,又進一步鞏固了課文的內容,何樂而不為呢?

四、深化主題,拓展思維

通過北大荒以前的荒蕪和現在的美麗對比,孩子們理解了人與環境的關係,教者啟發:為了北大荒永遠美麗,為了自己的家鄉永遠美麗,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再請孩子談收集到的自己家鄉的特產,談自己如何把家鄉打扮得更加美麗?將課堂上所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繫。

《新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同時,要尊重孩子,在教學中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才能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教學要求

1.寫田字格里的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

2.正確認讀十三個生字。

3.藉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瞭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強自立、勇於實踐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猴、小鴨、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分別學會了摘果子、游泳和飛翔。文章篇幅短小,但含義深刻。

小猴、小鴨、小鷹的媽媽為什麼要讓他們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他們是怎麼學會的,是課文理解的難點。

一、聯繫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説一説:你自己會做哪些事情?是怎麼學會的?

二、感情朗讀,由扶到放,理解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在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通過指導有感情的朗讀以及相關的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全班共同學習第一段,説説小猴和媽媽的話分別用什麼樣的語氣去讀。“媽媽,我要吃果子”——對媽媽的依賴、請求;“樹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突出“自己”,表現媽媽的鼓勵及對孩子的嚴格要求。

“這樣,小猴學會了爬樹。”討論小猴是怎樣學會爬樹的,理解自己親自去做的必要性。

小組同學用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學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説一説:每句話應該怎樣讀?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三、課本劇表演,深化課文內容

以小組為單位,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演一演。教師也要參與孩子們的表演,如飾演文中的媽媽。甚至可以改編文中的媽媽形象,扮成一位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一切事情都包辦代替的媽媽,讓孩子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的效果。

  四、識記書寫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

2.生字書寫。在學生自己練習的基礎上,交流寫字的體會,教師相機指導。

3.生字的鞏固複習。“我做動作你來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