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數學

校園2.43W

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思維活動的主動參與,即有效參與。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教學不是用於從外部控制人的行為,而應該用於創造各種能夠促進人的獨立自主學習的條件”。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創設輕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以求得教與學和諧共振的最佳效益。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嘗試與體會:

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數學

  一、 創設情境,增強參與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內驅力,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於數學自身的抽象性,教學中如果不能抓住教材所藴含的興趣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就容易使學生對數學難理解的產生畏難情緒,從而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興趣是主動學習的開端。我們要針對學生的認識規律、年齡特點、心理特徵,以設置情景的方法使學生產生較強的求知慾望,學生由感興趣開始,引起內在的興奮,帶着積極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從而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如:暗示激趣、遊戲激趣、故事激趣、設疑激趣等。

例如,我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時,先師生共同做數手指的遊戲,教師出示左手四個手指,從食指開始依次數到小拇指,循環往復,做數數示範,然後讓學生説出一個數,教師馬上判斷出這個數在哪個手指上,然後讓學生數手指驗證。“老師為什麼不用算就知道這個數在哪個手指上呢?”這樣誘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急切想去探索其中的奧祕。

皮亞傑説過:“一個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興趣為先決條件”。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二、創設懸念,激發參與興趣

大文學家巴爾扎克説過:“打開科學的鑰匙是問號”。在數學科的'課堂教學上,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能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認為同樣離不開這個“問號”。如教學“年、月、日”一課時,要判斷閏年的方法,通常是公曆年份的4倍數一般都是閏年。學生在判斷了如“1992年、1990年、1996年、1993年、1998年-----”這些年是否是閏年後,進一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通常”、“一般”指的是什麼意思?學生回答是:“指一般情況下,有時也不一定”。我接着問:那麼,特殊情況是什麼呢?學生一時想不出,陷入困境之中。這時我板書揭示:1900年、1800年等不是閏年,1600年、2000年是閏年。讓學生通過計算,然後引導比較,歸納:通常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但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這樣的設疑,不僅加深了學生理解新的知識,而且拓開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使學生能始終處於思維的興趣狀態,喚起了學生的動腦積極性。

  三、 創設操作情境,增強主動參與

皮亞傑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繫主客觀的橋樑,是認識發展的重要源泉。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較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創設學生活動的空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去了發現、認識、理解、掌握所學知識,了展思維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直觀教學,讓學生操作學具,動手擺一擺,拼一拼,剪一剪,貼一貼,畫一畫,量一量,數一數,説一説,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同具體的實物結合起來,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如,在教學“除數是一位數除法”時,42個桃子,平均分給兩隻猴子,你能提出什麼問題?怎樣列式?學生提出問題並嘗試列出除法算式教師板書算式:42÷2怎樣計算,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活動。

(一)擺一擺

老師為每一個小組都準備了漂亮的水果卡片,同桌合作着分一分,擺一擺?説一説你們是怎麼擺的?學生先動手擺卡片,然後再彙報交流展示不同的擺法。(以上通過擺實物卡片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也為後面理解口算過程打好基礎。)

(二)算一算

除了擺一擺,我們還可以算一算,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馬上就能進行口算:4

0÷2=20

2÷2=1 20+1=21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可不可以嘗試筆算的方法列豎式來算一算呢,然後師生一起研究一下。接下來教師介紹除法豎式各部分的名稱,啟發學生結合剛才的口算過程自己來試着算一算。最後師生互相交流筆算過程:先分整筐40個桃子,也就是先用十位上的4除以2,每人分20個,就在十位上寫2,驗算一下,2×2=4,寫下來,4-4=0,此處提醒學生注意這個0不用寫,接着分,把2個桃子再平均分成2份,2÷2=1,同樣驗算2×1=2,這回正好分完,除盡了就畫上橫線,寫上0,這種筆算方法你會了嗎?同桌互相説一説,誰願意把自己算的過程説給大家聽?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動口説,使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同時也使學生在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中參與獲勝知識的過程,逐步學會運用操作、觀察、比較、概括等方法去探究、獲取知識,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

又如:教學“三角形面積”,啟發學生參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方法,自己去尋找和推導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通過“剪、移、拼”,自己找到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有的學生髮現用一個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依據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係,可以推導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有的同學發現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根據兩者關係,也推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也有的同學發現當兩個三角形是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時,拼成的是一個長方形,根據二者關係,也可以推出三角形面積的方法。還有的發現當兩個三角形是完全一樣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時拼成的是正方形,根據二者關係也可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在推導過程中,始終處於積極狀態,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並不斷撞擊出創造思維的火花,其異求思維能力,為突破教學難點典定了基礎。

  四、 創設競爭情境,激發熱烈參與

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巧用競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奪紅旗,寓智力、協作於娛樂之中。教師可設計若干由到難的“雲梯”頂峯題組,把學生分成若干“登梯隊”進行奪紅旗。這種活動參賽面廣,個個處於應狀態,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再如搶答。教學中巧用這些競賽方法既能培養學生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又能在愉快,輕鬆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方法,而且更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凡是學生自己會學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學;凡學生自己能動手做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做,儘量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學習能力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數學之中,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