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校園1.28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我盼春天的薺菜》是浙江省義務教材國小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的打頭課文,作者是我國知名作家張潔。文中描寫舊社會農村的窮苦孩子以野菜充飢,以挖野菜為樂的故事,抒發了作者對幸福自由生活的嚮往,也從另一個側面揭露財主的罪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圈”;理解10個新詞語的意思,能用“簡直”、“可是”、“漸漸”等詞語寫句子。

2、能根據提示較深入地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

3、能用自然段段意歸併法概括段落大意。

二、過程與方法

1、藉助語言文字和課文情景,通過反覆研讀,品味分析,瞭解“我”為什麼會盼春天的薺菜,披文入情,讀中悟情。

2、培養學生自讀感悟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舊社會窮苦孩子的生活是多麼痛苦。

2、感受媽媽疼愛孩子的感情。

3、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學會運用自然段段意歸併法概括段落大意。感受舊社會窮苦孩子的生活是多麼痛苦。

【教學難點】

由於課文所寫的事情發生在舊社會,距現代生活較遠,學生體會該文的思想情感有一定難度,因此必須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感悟的學習情景。

【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課前查一查關於薺菜的資料,向老人們詢問舊社會時窮人的生活狀況。

第一教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揭題

導入

投影出示薺菜圖片,同學們,相信大家一定吃過不少的菜。(青菜、白菜、花菜……)但對於薺菜,大家知道多少?(從生長季節、地點、形狀、味道等方面展開説説)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盼春天的薺菜》,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盡情地讀,可輕聲讀,放聲朗讀,也可獨自讀,小組合作讀。

要求:(1)讀通課文,讀準生字字音,記記新詞的字形,想想詞義。

(2)讀出你的感受,讀出你的感情,並提出疑難問題。

2、交流讀書結果:

(1) 投影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2) 做作業本第一題。做完後交流。

3、四人小組分工讀課文。要求:讀者盡情,聽者盡心。

談談自己讀了課文後的初步感受,提出疑難問題

4、這個故事發生什麼年代,從哪裏看出來?

5、迅速瀏覽課文,想想課文哪些自然段具體描述了作者盼春天的薺菜的?(9、10自然段)

課文其它部分寫了哪些內容?

給課文分段,並交流。

分四段:一(1)二(2-3)三(4-8)四(9-10)

6、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二教時

一、 讀課題,自由讀,指名讀。

1、你想讀出哪個詞語?(盼)“盼”是怎樣的一種感情?(盼望、渴望、期待)

2、分別用這三個詞語再次讀讀課題。

我盼望春天的薺菜——我渴望春天的薺菜——我期待春天的薺菜

3、可見作者對薺菜有着十分濃厚的感情,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這一點

4、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5、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寫了我對薺菜有着特殊的感情?(9—10)

二、研讀全文,感悟我對薺菜的那份感情

1、自由讀課文9—10自然段,把描寫作者喜愛薺菜的句子劃下來,圈圈點點,讀讀議議。

2、四人小組交流,讀讀你劃的句子,説説你的體會,聽聽別人的朗讀和理解。

3、集體交流

探究主題1:我最喜歡薺菜,把它下在玉米麪的糊糊裏,再放上點鹽花,別提有多好吃了。

一、好吃,咱們來讀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二、真的很好吃嗎?

1、交流研究成果。

2、既然薺菜味澀難嚥,為什麼作者認為“別提有多好吃”呢?(因為她餓)

3、研讀課文2—3自然段。

我沒有餓過,我相信你們也從來沒有餓過,因為我們的爸爸媽媽絕對不會讓我們捱餓。作者餓過,餓到怎樣一種程度?請大家讀讀2—3自然段,找出文中有關句子,體會體會她餓到什麼程度?

(1) 誰來讀讀? 自由讀,指名讀。

A、剛抽出來的嫩薔薇枝,把皮一剝,我就能吃下去。

B、才開放的映山紅,我會一把把塞進嘴裏。

C、更別説青玉米棒子、青棗、青豌豆了。

(2)你想要説什麼?

A、青玉米棒子?青棗?青豌豆?什麼味兒?能吃嗎?

B、薔薇枝?吃下去?

C、映山紅?一把把塞進嘴裏?

D、從吃的樣子看狼吞虎嚥:“一……就……” “一把把” “塞” “更別説”

E、從吃的食物看都是未成熟的野菜野果:“青” “嫩” “才”

(3)真讓人辛酸哪!咱們一起來讀讀吧!出示:

我真沒想到,她餓得竟然去吃青玉米棒子!你還能説嗎?

A、我真沒想到,她餓得竟然去吃青棗青豌豆!

B、我真沒想到,她餓得竟然去吃剛開放的映山紅一把把塞進嘴裏!

C、我真沒想到,她餓得竟然去吃剝了皮的嫩薔滾枝吃下去!

我們都沒有想到,她竟然餓到了如此的程度!齊讀A、B、C。

小女孩為什麼會這麼餓?(貧窮)

(4)説説那時的人們過着怎樣的生活。(如有實物、圖片或相關的文字資料則效果更好。)

教師激情演講,渲染情景: 翻開人類的史冊,我們才知道不管在昨天還是今天, 飢餓仍然威脅着人類。在埃塞俄比亞的難民營裏,一個孩子已經衰弱得無法移動去尋找食物了。他快要死去的身體已經成為大羣蒼蠅的美食。你能想象他此刻最需要什麼嗎?同樣,在炮火紛飛的阿富汗、巴勒斯坦、伊拉克,還有許許多多的兒童像文中小女孩一樣飽受飢餓的折磨。誰能飽含感情地讀讀這兩小節呢?指導課文朗讀。

正因為如此,所以小女孩看到春天的薺菜才會如此高興。你能有感情朗讀第九自然段裏的這些句子嗎?

出示:“最使人感到飢餓的冬天過去了……別提有多好吃了。” 學生懷着愉悦、輕鬆的心情讀。

探究主題2:而挖薺菜時的那種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享受。

一、怎麼會是一種坦然的心情?(我也不必擔心有誰會拿着木棍兇狠地追趕我)

二、研讀4-8自然段,默讀課文,説説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我因為餓掰了財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追趕跳入河裏,遊蕩在田野上。)這件事的哪些地方使你很為她感到難過、傷心?

1、“那傢伙立刻拿着粗木棍緊緊追來。”

“粗木棍”他要幹嘛?(是為了追到了打起來解恨)多可怕啊!

2、我沒命地逃,風在我耳邊呼呼直響……便不顧一切……

“風呼呼直響”説明了什麼?

“不顧一切”,不顧什麼?多危險吶!

3、“冰涼的河水嗆得我喘不過氣來,腦後卻傳來一陣冷酷的笑聲。”

誰在笑?

我在河裏掙扎,他卻在岸上笑,他真——

引導學生在讀中求悟。抓住“立刻” “粗” “緊緊” “冷酷”,説明財主家的人十分兇殘冷酷。那財主又是怎樣的人?結合蒐集的材料談談,加深對那個黑暗時代的認識。

4、“我獨自一人遊蕩在田野上。……”那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啊?(配上哀愁舒緩的音樂)指名感情朗讀第八自然段。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看,羊兒嘩嘩地叫着,烏鴉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按理説——(我也應該回家了),而且我也已經聽到媽媽在呼喚我,但是我卻不敢回家,因為我怕——(媽媽知道)。我不是怕——(媽媽打我)。而是怕——(看見她那雙哀愁的眼睛)。

5、“我怕媽媽知道。我並不是怕媽媽打我,而是怕看見她那雙哀愁的眼睛。”

媽媽哀什麼?愁什麼?感受媽媽此時的心情。

身為一個母親,卻眼睜睜地看着孩子受餓、捱打,卻無能為力。

6、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女孩,你會對村口呼喚你的媽媽説些什麼?此時你最盼望什麼?(嚮往能過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7、所以“我”才會格外珍惜挖薺菜時的坦然心情。懷着愉悦、輕鬆的心情,有感情朗讀句子:“而挖薺菜時的那種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享受……藍天上白色的雲朵。”

4、總結全文:

(1)請選擇最讓你感動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2)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只有知道過去,才會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擁有的幸福生活。

第三教時

一、學習單元學習提示

二、讀課文,用自然段段意歸併法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三、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四、作業本第7題。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談禮貌》是一篇説理性質的文章,告訴我們“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這樣一個道理。 為了説明這個道理,課文舉了三個典型事例。第一個事例來自小説《説岳全傳》,用牛皋和岳飛問路時的不同的態度和語言,説明“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第二個例子來自於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長裙主動道歉的事,説明“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樑”;第三個例子來自一個偉人小故事,用周總理安慰理髮師的事,説明“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這三個事例的選取非常合適,具有很強的説服力。而且每個事例又和隨後的議論相應,有助於作者藉助它們説明自己的觀點。

説理性文章的語言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準確、恰當,不拖泥帶水。這篇課文也是如此。不過這篇課文的語言在擁有以上特點的同時,還鮮活、生動、有趣,讀來感到親切動人,如在眼前。

從單元編排內容來看,該單元安排的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的親情和人際關係的文章。前面三篇課文都是記敍了濃濃的親情美,本課《談禮貌》則上升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美的説理性文章。讓學生在國小階段初步接觸到簡單明瞭的説理性文章,為後面的議論文學習提供了發展。

在議論文教學中需要避免“兩個位”:

1、錯位:把教學重點放在明理、激情、導行上。説理性的課文,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稍有不慎,就會“錯位”,常常會把這類課文烙上嚴重的思想品德課的痕跡。議論文只是一種文體,它仍然屬於閲讀教學的範疇,教學目標應當仍然定位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上。在教學中,應以事代理,以事代情。忌讓學生盲目表態、憑空許諾:你打算怎麼做?(把握“度”)

2、越位:過於強調文體的教學。作為教師,掌握必要的議論文體的相關知識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但在課堂上不必説出論點、論據、論證,“提出觀點、舉出事例、總結觀點”這樣的術語點到為止,因為國中以後還要繼續學習。

學情分析

本班共計50名學生,其中有女同學15人。全部來自於農村。些學生成績不是很理想,課堂的氛圍也不夠活躍,沒有良好的表現能力。雖然學生能夠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但是作業的質量有待加強,還有較為嚴重的抄襲現象。其中的大部分男同學學習方法不夠靈活,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較差。還有5個同學學習基礎不夠紮實,還缺乏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學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2、教育學生從國小會以禮待人,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

3、理解文中的古訓、谷、俗語,積累關於禮貌的名言警句。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學的品讀,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用語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更加美好。

2、初步認識説理文章的結構方式,寫作方法。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一 課時

教學目標

1. 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交流感情。

2. 積累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

積累讀書方法。

教學難點

積累讀書故事,並能夠從中受益。

教學方法

引導點評,評議結合。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準備

回憶本單元內容

教學設計: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對課文內容的感受

1.導入:同學們,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幾篇寫我們同齡人生活的課文,我們深深被感染了。課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讀起來非常親切。説説課文中的哪些事讓你感到特別親切,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學生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從課文得到怎樣的啟示

1.導語:作者怎樣做到讓文章這樣親切感人,打動我們呢?

2.學生髮言。

3.歸納: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實地寫下來,不説假話,比如,《祖父的園子》裏,把“我”的頑皮,乾的傻事都一一寫下來,這樣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讓我們覺得寫的就是我們同齡人的真實生活,所以才打動了我們,感染了我們。

(2)作者觀察細緻,把細節描寫得很生動,比如《童年·冬陽·駱駝隊》中對“我”模仿駱駝磨牙動作的描寫。由於作者描寫細緻,所以更能表現童年的天真無邪。

(三)交流讀書方法

1.導語: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讀好這樣的課文呢?

2.學生髮言。

3.歸納:有感情地朗讀首先要讀正確、讀通順;其次要深入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讀的時候腦海中要呈現出課文描寫的場景,想象場景。

二、日積月累

1.藉助手頭學習資料,提早預習,理解句子大意及出處。是自己將會怎麼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讀出來。

2.自由誦讀,初步理解句子含義,有不理解的可與小組同學合作探討。

3.指名讀,注意句子的節奏、韻律。

4.交流句子含義。第一句:君子處世,就應該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齡大的人才有理想,一個沒有遠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歲數也是虛度光陰。第三句:不要虛擲光陰,否則到老的時候,後悔也無濟於事。第四句:時間是過得很快的,一轉眼就告別少年時光了,但要掌握一門學問卻是很難的,所以請珍惜時間,不要浪費光陰。第五句:追尋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長的,我將不斷地追尋、探索。第六句:不積累半步一步行程,就無法到達千里遠的地方;不彙集涓細的水流,就無法形成江河大海。

5.説説從這些句子中受到怎樣的啟示,準備把哪些話語送給誰,為什麼。

6.練習背誦。指名背誦,要求讀出感情。

7.交流課外收集的的類似勵志、勸學的名言警句。

8.齊讀日積月累中的語句,並默記心頭。

三、課外書屋

1.師:今天首先給大家介紹大家十分熟悉的偉大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童年》,有聽説過這本書嗎?

2.學生互動介紹該書內容簡介以及其他與之相關兩部作品──《在人間》與《我的大學》。大致瞭解高爾基其人其事,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3.師生根據自己已有的閲讀經驗推薦其他名人、偉人傳記,並介紹其主要內容,將書目板書於黑板上,供學生閲讀時參考。

4.教師小結,結束本課時教學。

5.課後小結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培養良好的聽説習慣,學會傾聽、交流、互動。

2.通過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純真,使學生珍惜童年,熱愛生活。

3.指導學生具體有序地寫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實感。

4.圍繞是否把事情的過程寫清楚,是否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講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難忘的生活片斷,通過交流,拓展學生的思路,使他們從不同角度講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現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進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純真,激發學生珍惜童年,熱愛生活的情懷。

難點:

把故事講述具體,清楚,並能注意表達方式,使其能引起聽眾的興趣。並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交際與習作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有關童年的音樂磁帶。

2.收集有關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教學時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引導回顧,體驗童年情趣

1.回顧學過的《冬陽·童年·駱駝隊》、《祖父的園子》、《童年的發現》等課文,説説這些文章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麼。

2.你能説説這些場景為什麼能使你印象深刻嗎?(有趣、天真、可愛……)

【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回憶已學的課文來導入本組專題,同時又為下面的口語交際設下鋪墊。】

二、打開記憶閘門,回憶自己童年

1.我們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樣的?是不是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愛的故事?讓我們靜靜地回到回憶的深處,去找回我們的童年。

2.請同學們來説一説自己童年難忘的故事。要求把事情説清楚、説具體。

3.學習小組內相互説説自己最難忘的事情。

【教師以飽含深情的導語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引發學生回憶生活,打開話匣子。通過自主回憶,再小組交流,讓學生在碰撞中擊活思維的火花。】

三、課堂交流,分享童年

1.評選出最難忘的童年故事(在學習小組內進行)。

2.班級交流最難忘的童年故事。組內其他的同學説説推薦的理由。

3.師生共同評議,並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

【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同時,讓其他學生在參與評議中進一步學會交際語言,達到口語交際的目的。】

四、修改提高,難忘童年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説得更清楚更具體。

2.開展童年故事會。

3.從內容、態度、表情達意等角度評選“最佳”童年故事。

【以學生喜愛的講故事形式,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活動,既體現了評文教學的以

人為本,給學生以自主空間,又滿足學生交流的願望。】

五、課外延伸,生活中説。

讓學生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共同回憶自己童年發生的有趣的事。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從軍行》。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戍邊將士誓死殺敵、保家衞國的豪情壯志。

3.初步感受盛唐邊塞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戍邊將士誓死殺敵、保家衞國的豪情壯志;能正確地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戍邊將士誓死殺敵、保家衞國的豪情壯志。透過《從軍行》,瞭解盛唐邊塞詩的基本特點。教學過程:一、直接出示題目,簡介邊塞詩。(一)我們今天要學一首古詩《從軍行》。題目從軍行,是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士的生活。這是一首邊塞詩。(二)邊塞詩:描寫邊塞的軍旅征戰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歌。代表詩人有王昌齡、高適、李頎、岑參等。邊塞詩是最能體現國運興衰的作品,《從軍行》是一首盛唐時期的邊塞詩。(三)盛唐邊塞詩的特點:豪邁,勇敢,一往無前,即使是艱苦戰爭,也壯麗無比;即使是出征遠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壯烈犧牲,也死而無悔。二、初讀古詩,瞭解作者。(一)聽範讀,初步感受古詩的情感和節奏。 學生跟着錄音朗讀古詩。(二)瞭解作者

王昌齡(約698-757),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早年曾漫遊四方,到過塞上。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開始了仕宦生涯。後獲罪被謫嶺南,又被貶至龍標縣尉。安史之亂髮生,王昌齡北還,路過毫州郡時,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邊塞詩,閨怨詩轟動一時,有“七絕聖手”“詩家夫子”之稱。(三)抽讀《從軍行》,要求讀出古詩的節奏從軍行【唐】王昌齡青 海 ∕ 長 雲 ∕ 暗 雪 山,孤 城 ∕ 遙 望 ∕ 玉 門 關。黃 沙 ∕ 百 戰 ∕ 穿 金 甲,不 破 ∕ 樓 蘭 ∕ 終 不 還。三、再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

(一)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

1.理解地名

青海:指青海湖。

雪山:即祁連山,山巔終年積雪,故云。

孤城:當時青海地區的一座城。一説孤城即玉門關。

樓蘭:西域古國名,這裏泛指西域地區的各部族政權。

2.理解其他關鍵詞語意思

長雲:多雲,漫天皆雲。

穿:磨破。

終不還:誓死不回家。

(二)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

結合註釋,説一説前兩句“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的意思。(青海湖上滿天皆雲,遮暗了終年積雪的祁連山;遠遠眺望只看見孤獨的城池玉門雄關)這兩句詩描寫了一幅什麼畫面?(詩人將玉門關外開闊荒涼的景象展示了出來。一個“孤”字,寫出了戍邊將士的孤獨以及對玉門關內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後兩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什麼意思?(在黃沙莽莽的疆場上,將士們身經百戰磨穿了盔甲,但是不徹底消滅入侵的敵人,他們將誓死不回家園!)從後兩句中我們體會到將士的什麼感情?(從中體會到了守邊將士不畏艱險、奮不顧身、誓死殺敵衞國的豪情壯志。)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四、總結課文主旨。

《從軍行》通過描繪邊塞地區開闊荒涼的景象,表達了戍邊將士奮不顧身、誓死殺敵的豪情壯志。

五、拓展,加深學生對盛唐邊塞詩特點的感受。

(一)《從軍行》體現了盛唐邊塞詩的特點:豪邁,勇敢,一往無前。

(二)拓展幾首著名的盛唐邊塞詩,讓學生更深地體會盛唐邊塞詩的特點。

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回樂峯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涼州詞 【唐】王 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六、佈置作業

(一)練習背誦並默寫《從軍行》

(二)王昌齡所寫的《從軍行》共七首,蒐集王昌齡所寫的另外幾首《從軍行》,讀一讀。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自主地學習不認識的字,通過朗讀積累一定的詞彙。

2.學習寫遊記,通過時間和地點這兩條線索來描繪景物,在語言環境中學習和體會泰山的“高、美、險”的特點,感受日出前後天氣的變化。

3.領略五嶽之尊的神秀壯麗,開闊胸襟,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陶冶情操。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

1、聽寫練習:“泰山是聞名中外的遊覽勝地。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壯觀的奇景之一。”

2、多媒體出示多幅美麗壯觀的泰山風景圖泰山巍峨雄偉,峻拔壯觀,歷來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人宗師,都對它仰慕備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更成千古絕唱。而泰山日出這一美麗壯觀的奇景,又為它添上了絢麗的一筆,每年吸引着無數遊客為之前往。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隨着作者去那兒走一走,看一看。

3、出示課題:17登泰山觀日出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出示填空:第___到___節寫了“我”沿______、______、_______向上攀登,最後到達______的過程和一路上的所見所感,重點寫了泰山之高、雲海之美、山路之險峻。第___到___節寫了____________,描繪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氣勢。

2、討論交流。

三、研讀課文

品味詞句,感受一下泰山的雄偉。

1、請學生讀課文1—6小節,思考:默讀課文1—6節,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登山過程的?(出示表格)時間地點景物///

2、同桌討論並填空。時間地點景物凌晨2時半山腳下整個泰山4點半中天門/天已微明對鬆亭山勢、雲海/南天門石階7點10分日觀峯日出

3、小結:課文1—6節,作者以時間、地點的變化介紹了登泰山時在中天門、對鬆亭、南天門、日觀峯的所見所感。作者在登山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他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用橫線劃出有關的句子。(板書:找一找)

4、(板書:品一品)抓住關鍵詞句説説你對這些句子的理解,並體會“我”由此產生的感受。

5、交流句子,體會泰山的“高、美、險”的特點。

(1)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高”:山勢越來越陡,抬頭望去,夜色中的整個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牆頂天而立給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覺。”板書:雄偉擔心指導朗讀。

(2)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美”

A山勢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視,雖有濃濃的雲霧,但山勢依稀可辨,有的如馬鞍俯卧,有的如駝峯聳立。a.指名讀。理解:“依稀可辨”。想像一下“馬鞍俯卧”、“駝峯聳立”。

b.比較句子:(要求學生分別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山勢越來越陡,抬頭望去,夜色中的整個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牆頂天而立,給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覺。”“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視,雖有濃濃的雲霧籠罩着,但山勢依稀可辨,有的如馬鞍俯卧,有的如駝峯聳立。”(相同點:都是寫山的;都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不同點:第一句作者把泰山比喻成高大的頂天而立的牆,而第二句是把泰山山勢比作馬鞍俯卧和駝峯聳立”)

c.同樣是描寫山的,為什麼作者能把泰山做不同的比喻呢?(因為作者看山的角度不同,前者是仰視,後者是俯視。)B雲霧美:雲霧不斷地擴展着,飄動着,升騰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層層疊疊地飄落在山峯中間,有的像長長的綢帶懸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漲潮時的海水濺起無數朵白色的浪花。

a.正音:漲(zhǎnɡ)

b.比較句子: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視,雖有濃濃的雲霧籠罩着,但山勢依稀可辨,有的如馬鞍俯卧,有的如駝峯聳立。雲霧不斷地擴展着,飄動着,升騰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層層疊疊地飄落在山峯中間,有的像長長的綢帶懸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漲潮時的海水在岸邊濺起無數朵白色的浪花。描寫山的句子採用了靜態描寫,而云霧則是動態描寫。

引讀:“雲霧不斷地擴展着,飄動着,升騰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變幻莫測”(板書)讓人產生“迫不及待”(板書)的感受。指導朗讀。

c.小結:作者通過比喻,形象地寫出了山勢的高低起伏、形態各異;又採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雲霧升騰、擴展幻化的美景,讓人不禁讚歎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

d.讀寫結合,拓展積累。出示幾副比較有特點的泰山雲霧風景圖,問學生變幻莫測的泰山雲霧還會有哪些壯麗的景象?黃山的山勢依稀可辨,有的如_______________,有的如_______________。雲霧不斷地擴展着,飄動着,升騰着,有的像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情提示:注意寫出山的靜態美和雲的動態美,注意排比句式。)

(3)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險”:猛抬頭一看,南天門正在頭頂上,山路寬一丈,像一張瀑布從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邊的鐵欄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階,艱難地向上攀登着。板書:險峻齊讀:再次體會比喻的生動、貼切。

5.師:雄偉壯麗的泰山吸引了無數的遊人,不僅是年輕人,連白髮蒼蒼的老人也被吸引來了。他們登山的快樂讓疲累的我——備受鼓舞。(板書)

6.過渡:登泰山的快樂是在日觀峯看日出,那壯麗的景象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現在讓我們先領略一下日出時的美景。(觀看泰山日出影像)

品味詞句,感受一下日出的壯麗。

1、默讀描寫泰山日出的句子,用不同符號劃出文中表示時間、天空顏色變化以及太陽逐漸變化的詞語。

2、交流、板書觀日出過了七八分鐘出現魚肚白不斷擴大一會兒淡紅色加深了一剎那出現一道弧邊半圓掙脱地面

3、指導朗讀:作者筆下的日出是美麗的,是壯觀的。我們怎樣才能把如此美麗的景象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呢?四人小組練習朗讀,交流。

4、在音樂中師生合作讀有關的句子,體會日出的壯麗。

四、小結

師:遊覽了雄偉的泰山,看到了日出壯麗的景象,你一定有許許多多的感受要告訴朋友,告訴家人。那就請你來試一試吧!趕快開始吧。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教材簡析】 《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是蘇教版國標本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文章記述了史學家談遷兩次創作明史鉅著《國榷》的經過,突出表現了談遷在《國榷》被盜後,面對厄運,抱定信念,矢志不渝的人物形象,將談遷治學的刻苦和信念的堅定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人物豐富而複雜的心理活動更使談遷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實可感。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品讀文字,感悟其豐富的內涵,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的道理。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具體語言文字的朗讀品悟,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學習他矢志不渝的精神。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的道理。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閲讀感悟,理解課文第四節,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會有希望的道理。

【教學時間】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理解課題,導入新課

1、師生共寫課題,提示:端端正正寫字

2、教師設問:什麼叫“厄運”?在課文中指什麼事?談遷被厄運打倒了嗎?為什麼沒有被打倒?(相機理解打不垮、信念)

3、指名讀題

二、自學探究,交流展示

1、引導學生圍繞學案自讀課文,並四人一小組合作探究,教師行間導學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⑴、引導學生選擇最受感動的一節讀課文,導讀課文第二、三節,指導學生讀通順,讀正確,嘗試讀出感情,相機理解“家徒四壁、一襲破衫、奮筆疾書”等詞語,引導用自己的話概括每節大意

(預設舉例:“疾”在字典裏的解釋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快,疾速。“積勞成疾”的“疾”應選第 種解釋;“嫉惡如仇”的“疾”應選第 種解釋;“奮筆疾書的“疾”應選第 種解釋。”引導學生學會根據詞語和句子的意思選擇合適的義項)

⑵、導讀第一節

設問:一篇好文章的開頭,像鳳凰的頭一樣的優美、精彩,所以有“鳳頭”一説,誰喜歡第一節?

讀第一節,相機正音“浙江、國榷”,説説第一節寫了什麼?

⑶、導讀第四節

設問:好文章的結尾往往又像豹的尾巴一樣有力度、響亮有力,因此又有“豹尾”的説法——反覆齊讀第四節

3、交流學案第四題

⑴、談遷寫的《國榷》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⑵、談遷是誰,説説你對他的瞭解。

⑶、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用幾句話概括。(不超過30字),通過引導,逐步讓學生用最少的字概括課文內容。(預設:談遷矢志不渝著《國榷》)

4、指導寫字

⑴、出示生字 浙 遷 博 抄 鎖 掙 誕

⑵、教師範寫 博 誕

⑶、學生完成課後第一題

三、質疑問難

初讀了課文,你有那些不理解或想知道的問題,提出來。(引導完善學案第五題)

四、課堂小結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鈎、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請同學們讀單元學習提示,看看從中可以知道什麼?

1、生活是一本書。

2、學習本組課文的方法。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詞語和不容易讀好的句子,一會兒和大家交流。

2、交流詞語和句子。

(1)交流字形詞意。

(2)屏幕出示詞語檢查。

(魚餌、鱸魚、操縱、魚鰓、翕動、皎潔、嘴脣、沮喪、抉擇、告誡、實踐)

(3)把課文中難讀的句子讀通順。

3、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4、再來讀一讀課文,想一想“我”不願意把鱸魚放回湖裏,而父親卻為什麼堅持要“我”這麼做。

(老師出示關於鱸魚捕撈開放日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5、默讀課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樣的?(提示:如果課文裏有合適的詞語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他畫出來;如果沒有這樣的詞語,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適的詞語來概括,把這個詞語寫在書邊上。)

6、交流學生概括的詞語,指導朗讀相應的語句。

(重點指導讀出“急切、難過、依依不捨、沮喪”的語氣。)

7、完成書後練習題二。

三、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體會到了作者當年放掉大鱸魚時的那份無奈和沮喪。課文中還有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下節課我們交流這些句子的含義。

(提示學生抄寫本課要求寫的字,下節課聽寫。)

第二課時

一、聽寫

1、我小心翼翼地將魚竿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

2、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的是與非的選擇時,就會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聽寫後對照屏幕自查改錯)

二、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1、指名讀課文第二部分(後三自然段)。

2、默讀思考,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自己試着體會其中的含義。

3、交流語句及自己的理解。

(1)體會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

引導學生思考: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聯繫生活實際思考,誘惑人的“魚”指的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2)體會第二句:當我一次次……

引導學生思考:就“釣魚”這件事來説,什麼是“是”,什麼是“非”?這裏的是與非簡單嗎?做起來難在哪裏呢?

“我抬頭……目光投向了父親”,結合這句話請學生想象,當時“我”的心理活動,以及父親面對孩子委屈的淚水時會説些什麼?

思考:“我”失去的是鱸魚,但“我”得到的是什麼?

(3)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誘惑的時候,“我”會怎樣做呢?為什麼?(引讀最後一句話:“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

三、總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穫呢?課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有啟示?請你把這些語句摘錄到筆記上,還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2、過程與方法

(1)聯繫上下文,學習生字詞。

(2)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讀,來體會作者的心裏變化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閲讀,引導學生做一個嚴格遵守道德標準的孩子。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的建築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課文的題目讀一遍。 2、理解題目意思。師:“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題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瞭解課文1、生字讀音老師把課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詞串,請自己讀一讀。 2、部分詞語的意思。詞串中的詞語,有什麼不明白的,請提出來。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告誡”“抉擇”等詞語) 3、課文內容生字詞掌握得這麼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別急,再看看課文才回答) (板書:釣魚放魚啟示)三、深入體驗課文情感

(一)、初步瞭解情感

提問,隨機指導,擇要板書(如:得意依依不捨感激) (對獲得啟示以後感激的情感的體會很難,學生可能説不出來。在學生真正説不出來之後,可以暗示:明白了所發生的事情的意義後,我對父親是什麼情感啊?)

(二)深入體驗“我”的情感。

1、自讀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變化的? 2、指導與交流(1)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學生説完,課件顯示有關語句) (2)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指導:在朗讀種體會,聯繫《江上漁者》體會(語句: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3)把魚放回湖裏時的心情。

指導:逐句指導,在朗讀種體會,在想象中體會。

(三)父親的情感

1、自讀我們體驗了兒子從釣到魚到放魚回湖的情感,父親呢?把大鱸魚放回湖裏,他的情感有什麼不同?在課文什麼地方?

2、交流與指導。

三、課堂小結,留下懸念

師: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裏。這一過程並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啟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為什麼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四、當堂訓練

1、寫生字詞,要求會寫的生字每個寫3遍;帶生字的詞語每個寫2遍。

2、朗讀課文。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透過情感觸摸文字,理解文章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二、理解作者,明白情感。

1、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母親逝世7年。你覺得作者寫文章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你從哪裏讀出來的?不猜測,從文字中推測出來。

預設:痛苦、愧疚、思念、後悔、傷心、感激……

分析原因,找出句子,邊讀邊分析:

痛苦,身體上的,1段;

後悔,沒有和母親一起去看花;

愧疚,對母愛的不理解,不接受,前三段;

思念,寫文章紀念……

傷心,母親離世;

感激,感激母親的教導,關心;

2、理解:當時的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雙腿。”“兩條腿癱瘓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麼都找不到了。”

後來的我:在我的頭一篇小説發表的時候,在我的小説第一次獲獎的那些日子裏,我真是多麼希望我的母親還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裏呆了,又整天整天獨自跑到地壇去,心裏是沒頭沒尾的沉鬱和哀怨,走遍整個園子卻怎麼也想不通:母親為什麼就不能再多活兩年?為什麼在她兒子就快要碰撞開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來此世上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卻不該分享我的一點點快樂?她匆匆離我去時才只有四十九歲呀!

現在的我:著有散文集:《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病隙碎筆》。後來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他寫的《我與地壇》被公認為中國近50年最優秀的散文之一。20xx年,他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是現在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20xx年12月31日3時46分在北京因腦溢血突發搶救無效病逝,享年59歲。根據史鐵生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有需要的患者。

三、品讀母親,明確寫法。

這之間的變化,有着一個人的功勞,母親。她用什麼辦法讓我走出生命的陰霾?

1、分角色朗讀第一段母子對話,賞析“躲”“抓”背後的情感,兒子需要宣泄,母親的理解及希望;(我語氣的絕望、肯定)

2、分角色朗讀第三段母子對話,賞析“擋”“笑”背後的情感,母親的呵護及快樂。(我語氣的無謂,母親的喜出望外。)

3、我和妹妹主動去看花。(生命的美好)

4、母親為什麼選擇看花?“花”是生命怒放、美好事物的象徵。

菊花詩: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宋·梅堯臣《殘菊》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

作者卻從在秋天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希望,生命的美好。

小結:看花是本文敍事線索,作者寫母親時候用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

四、朗讀課文,總結收穫。

國小五年級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母親藝術形象,感悟作者意圖。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品味賞析細節描寫;朗讀設計的評價和指導;探尋作者寫作意旨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背影》中我們體會了父愛的偉大和深沉。今天我們學習《秋天的懷念》,同學們自讀課文,看一看,作者懷念的是什麼?文章的主題是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根據課文內容,推斷作者遭遇

(二)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縣,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xx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xx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根據其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需要的患者。

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為人低調,嚴於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説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為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穫,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裏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鬥爭,這種勇氣和執着,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xx年度傑出成就獎得主史鐵生授獎詞)

(三)通讀課文感知主要內容,思考問題。

1.默讀全文,思考課文裏寫了幾次秋天裏看菊花?

2.作者的生活態度前後有什麼改變?(勾畫出表現作者對生活態度發生變化的語句。)

明確:“我活着有什麼勁”(絕望)

“要好好兒活”(再生)

(師):是誰促使作者對生活的態度發生巨大的轉變,並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

明確:母親

結尾句:我懂得母親沒有説完的話……要好好兒活。

3.通過讀課文,你能填寫出:

“母親愛____花__________,更愛__雙腿癱瘓的兒子__”嗎?

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愛花?她更愛兒子?

“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

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着覺。

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三、再讀課文,揣摩細節(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一)PPT呈現:建議你從這些角度品讀課文:抓住一組對比性強烈的動詞;一組重疊詞;一組否定含義的詞;一組飽含深情的話語;

(對文本細節的剖析這一部分,要讓學生讀出其中的情味。這些細節應該是滲透着愧疚、追悔、懷念的。品析與朗讀相結合。)

1.一組對比性的動詞:

“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着

母親:躲出去聽我的動靜進來撲過來抓住忍住哭

明確:母親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氣,忍受着兒子癱瘓對自己的打擊,把痛苦埋藏在心裏,堅定的鼓勵兒子。

2.一組重疊詞: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我的動靜;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

明確:刻畫了細膩深沉的母愛,她讓“我”盡情地發泄心中的苦痛,又強忍着內心的悲傷。突出母親的謹慎小心和慈愛細心。對兒子的體諒、包容和理解,無私的關愛呵護兒子。

3.一組否定含義的詞: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沒有回來”“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明確:自己從沒有考慮過母親的感受,從未為母親着想,對母愛的渾然不覺,母親的去世激起了“我”對生命的感悟,對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對母親深切的懷念。

4.一組飽含深情的話語:

A、“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

B、“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還未成年的女兒……”

明確:母親本要和我相依為命,共度難關的,臨別人世時母親對孩子是多麼不捨、牽掛和惦記。

(二)精段閲讀:(第2段)

1.母親為什麼“擋”在窗前?

明確:不想讓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葉凋零的蕭條景象,而產生傷感痛苦,甚至是絕望的心情,從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讀體會“我”和母親不同的態度和心情。

我:“什麼時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母親:“憔悴的臉上央求般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

我:漫不經心、馬虎應付、無所謂

母親:喜出望外、興奮投入、高興得不知所措

對比強烈、鮮明,要在讀中反覆體會,在體會中品讀人物,要讀出當時人物的心境、態度、情感;

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指導;可分角色朗讀。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確:母親像做錯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四、三讀課文,拓展延伸(領悟主題,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説完的話。

明確: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豔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為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託。

(二)理解主題

(三)拓展延伸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合歡樹》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病隙碎筆》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説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快樂。

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麼?你很想對自己、或是對母親、或是對史鐵生説些什麼?

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想到的是好好活,讓這唯一一次的活熱烈而輝煌。但願大家從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母愛,還會看到作者對生命的思索。

媽媽的愛就像空氣一樣,讓我賴以生存,而我卻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對挫折和災難,我們不僅要有勇氣去

面對,同時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關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兒活才是!

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命運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奮鬥來改變的!

課後習題

1、反覆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抒發的感情。

2、請回憶平日生活中母親為自己做的點點滴滴的小事,以“媽媽,我想對你説”為題,給母親寫一封信。

板書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習生字新詞,會用“驚心動魄”造句。

3、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閲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為深刻的句子,學習人民子弟兵在惡浪面前,為了保衞國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三個富有典型意義的材料,敍議結合,以情動人,從三個不同側面體會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課前準備:

1、歌曲《為了誰》

2、收集抗洪搶險的有關感人資料。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通過朗讀短句訓練,感受長江遇特大洪水時萬分危急的形勢。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播放歌曲《為了誰》,進入情景

2、揭示課題,簡介背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詞

(1)字詞:兼 嶙 峋 虐 墜 爍

(2)詞義:

a、日夜兼程b、驚心動魄c、錚錚鐵漢 d、搖搖欲墜e、劈波斬浪 f、嶙峋

2、思考分段,理清脈絡

第一段(1)長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響了大江保衞戰。

第二段(2—5)部隊官兵在與惡浪的決戰中表現神勇,湧現出了許多動人事蹟。

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三、學習第一段

1、範讀第一段

2、這一段寫了幾層意思?(災情危急,奔赴戰場)

3、畫出反映災情危急的語句。

4、第一層的句子較多地使用了短句,詞組,感歎號,為什麼?並指導朗讀。

(1)連用“!”醒目地表示水情的異常嚴重和情況的十萬火急。

(2)短句、詞組等形式渲染了緊張的氣氛,交代了背景,把讀者一下子就帶入了那非常情況之中。

(3)朗讀時聲調要高亢,語速要加快。

5、畫出子弟兵奔赴戰場的詞語,讀出英雄氣概。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大江保衞戰》。

上堂課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還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問題。這堂課我們就圍繞兩個重點,去感受錚錚鐵漢的英雄本色,去領略人民救星的崇高精神!(板書:錚錚鐵漢人民救星)【第一課時已經將所有的問題歸結為兩個重點,第二課時開始重新提出兩個問題,也明確提出本課的學習任務。】

二、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些自然段描寫了人民解放軍保大堤、救羣眾的感人場面。(默讀課文,彙報)【總體把握人民解放軍保大堤、救羣眾的感人場景。】

小結:課文的2-5自然段描寫了這些場景。

2、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1)、1998年7月27日凌晨兩點,當我們還沉浸在甜美的夢鄉中時,九江賽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災情就是命令,四百多名官兵迅速趕到現場。他們是如何與洪水決戰的呢?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這段話,並且找出令你感動的句子,説説為什麼感動,並試着把它讀好。(出示第2自然段)

(2)、找到令你感動的句子了嗎?願意讀給大家聽嗎?(指名讀,交流感受。)

【第二自然段描寫了人民子弟兵不畏危險、奮勇救堤的感人場景。此段中對戰士們動作、語言、神態描寫得極為傳神,讀來格外驚心動魄。讓學生們品讀這段,為的是充分感受戰士們的獻身精神。】

A、官兵們……保住大堤!

體會“全然不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只有一個念頭”等詞句。

小結:戰士們肩上扛的是沉重的沙包,腳下是泥水,還夾雜着嶙峋的片石,可是這些並不能阻擋戰士們前進的腳步,因為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引讀)大堤,保住大堤!保住大堤就意味着保住了無數人的生命,所以

儘管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但是他們全然不顧,因為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再次引讀)大堤,保住大堤!

B、戰士們……加油!

體會:這是戰士們在面對洪水、面對挑戰時所體現出的不怕任何艱難險阻的樂觀主義精神。(男生讀)

C、一個個……傷痕累累。

體會“奮然”、“傷痕累累”、“鏖戰”等詞句。

小結:戰士們毫不畏懼,高聲喊着口號,奮然跳入水中,沒有猶豫,沒有膽怯,用生命之軀作為屏障去阻擋肆虐的洪水!可怕的洪水沖垮了堤壩,沖毀了房屋,卻衝不倒戰士們誓死護堤的信念!女同學一起來讀好這幾句。(女生讀)多麼英勇的戰士啊!可是,(引讀: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傷痕累累)【通過重點句的品讀,加上教師適時的概括描述,更深更細緻地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人民解放軍的英勇無畏,為理解“錚錚鐵漢”打好基礎。】

(3)這段話是人民子弟兵與洪水進行大決戰的情景,這驚心動魄的抗洪場面,作者用了這樣一幅對聯進行了高度概括。(出示對聯)一起來讀好它。(齊讀)【對聯是對抗洪場景的大概括。】

(4)讓我們再次卻感受一下當時那緊張而又刺激的情景。(多媒體播放抗洪片斷)【事情發生在98年,如今的學生當時是尚未懂事的孩童,因此書上的描寫學生們只能抽象理解,播放當時片斷能讓學生們彷彿回到當年的場景,加深感性認識,從而對人民解放軍產生崇敬之情。】

(5)憑着鋼鐵般的意志,戰士們以錚錚鐵骨保住了大堤。在那鏖戰的幾個小時裏,戰士們付出了多少代價?從那累累的傷痕裏,我們讀到的是官兵們那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讓我們懷着對他們的敬佩之情一起來讀好這段話。(齊讀全段)【通過充分的感情鋪墊,學生們此時讀起來已然是充滿了對官兵們的敬意。】

3、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曾經有戰士説:“站着是一根佇立的樁,倒下是攔洪的沙袋”。與洪魔英勇搏鬥的子弟兵們早以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解放軍某部連長黃曉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1)、(出示第四自然段)誰來深情地讀一讀黃曉文的故事?(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是面的描寫,第四自然段樹立一個典型人物,品讀他的故事能更深刻地體會到抗洪的戰士們頑強不屈的精神。】

(2)、聽了這個故事,你想説些什麼?【學生們談體會可將戰士們的勇敢精神內化到自己的情感之中。】

(3)、同學們都被黃曉文的勇敢和奮不顧身所感動,課文中哪兒可以看出他很勇敢呢?(一系列的動作和“二話沒説”、“三下兩下”等詞語體現出時間的緊迫,動作的迅速,黃曉文的奮不顧身,相機指導朗讀)

(4)、是啊,他知道,大堤隨時都會坍塌,也許,一分鐘的鬆懈就會使無數房屋被沖毀;一秒鐘的休息就會使無數人的生命被奪去。所以當團長要派人去找隨隊軍醫時,黃曉文大聲説——(引讀)“來不及了!”説着,——(引讀)……爬上了大堤。【一連串的動作描寫不僅體現了黃曉文的鐵漢精神,也體現了當時情況的危急。】

(5)、為了保住大堤,制服洪魔,我們的子弟兵們獻出的何止是鮮血,更有他們年輕的生命!(播放抗洪戰士犧牲的片斷)【抗洪過程中感人的事太多太多,一些戰士們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播放此片斷能更深刻的打動人心。】

(6)、小結:又是一個年輕的戰士倒下了,他就是李向羣,年僅20歲的李向羣,在與洪魔的鬥爭中,他永遠地長眠在抗洪大堤上!無論是久經考驗的將軍,還是剛入伍的新兵,他們都像黃曉文、李向羣那樣,發出了“人在堤在,人不在堤也得在”的誓言,他們奮不顧身保大堤的英雄壯舉,顯示出我人民子弟兵錚錚鐵漢的本色。(板書:奮不顧身保大堤)【圓滿小結第一個問題,所有的人民子弟兵都具備了整整鐵漢的英雄本色。】

4、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不僅是保大堤、制洪魔的戰鬥驚心動魄,解放軍官兵們在滔滔洪水中救出被困羣眾的場面也同樣震撼人心。

(1)、(出示第五自然段)請同學們讀一讀這段話,看你能讀懂些什麼。

(2)、交流:你讀懂了些什麼呢?【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是教師跟學生共同品讀,第四自然段基本放手讓學生來講故事體會,到了第五自然段自然而然地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談理解,循序漸進,不但能鍛鍊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更能體現學習上學生的主體性。】

A、洶湧的激流中……搖搖晃晃的電杆。

(抓住三個“飛向”,體會人民子弟兵搶救羣眾的急切心情。男生齊讀。)

B、在安造垸……希望

(理解省略號,解放軍還救出了無數的羣眾。女生齊讀)

小結:是啊,人民子弟兵們救出的何止是周運蘭和小江珊兩個人,他們把老大娘背出了危險的房屋,他們把小木船送給了無家可歸的母女,他們把救生衣讓給了在洪水中苦苦掙扎的人民羣眾。他們把生的希望送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這種捨生忘死救羣眾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板書:捨生忘死救羣眾)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特點,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教導學生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2、通過理解重點詞語與句子,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段:爸爸看見幾棵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浮起微笑,實際上是為建設邊疆後繼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投影儀、膠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寫過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楊禮讚》,文中讚美了白楊力爭上游的品格,並借白楊歌頌了有着白楊一樣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位當代作家袁鷹的文章《白楊》。(板書課題)。大家打開書預習內容,看插圖,認識白楊樹。

二、範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生自學課文。

1、藉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通讀課文:①聯繫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四、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清晰

介紹

新疆

注意: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結合課文理解詞義。字音易錯的:清晰;字形易錯的:新疆。“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區別。

2、讀課後題4“讀讀寫寫”中的詞語,並對詞義加以理解。

3、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標點自然段。

4、默讀課文,回答思考題。

①把書上內容與自己已有知識相結合,説説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

②讀一讀你剛才所畫的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話,想想其中的含義。

五、練習讀熟課文,朗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全文並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發興趣。

茅盾的《白楊禮讚》讚美了白楊力爭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楊一樣品格的北方人民,那麼袁鷹的《白楊》要歌頌白楊的什麼品格呢?下面我們就學習《白楊》這篇文章,(板書課題:白楊)

二、指名朗讀全文。

1、思考:從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中,可以看出白楊有哪些特點?

2、討論得出答案,老師板書:(①外表:挺直、粗壯;②內在: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紮根,堅強、不軟弱、不動搖。)

3、結合課文前後內容談談你對白楊的特點的理解。

4、朗讀這段話,體會白楊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讀)

5、練習背誦此自然段。

三、細讀課文,理解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1、默讀課文,自學。(投影出示)

讀句子,聯繫上下文回答括號裏的問題:

(1)一位旅客正望着這些戈壁灘上的衞士出神。(“衞士”是什麼意思?本課指的是什麼?這

位旅客為什麼“出神”?)[討論後板書:邊疆建設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麼樣的心願?)[討論後板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3)爸爸一手摟着一個孩子,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課文第一處講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麼?這裏爸爸又在沉思什麼?)

2、小組討論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讀這幾句話,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

四、老師:望着窗外的衞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這是為什麼呢?

1、指名一人朗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義。

2、“微笑”又説明了什麼?(板書:無私奉獻的精神。)

3、朗讀訓練,體會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4、練習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五、朗讀全文,想想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六、確定中心思想,完成課後練習三(選擇中心)

説明:課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書:借物喻人)

七、總結深化

本文作者袁鷹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熱情讚美了具有白楊一樣品格的邊疆建設者,他們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學們,也感染了老師。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創造祖國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八、佈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熟課文。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一是積累詞語,感受語言藝術的豐富;二是知道同一意思可用兩字詞語和四字詞語分別表達,體會語言藝術表達形式的多樣性.

2.知道”誇張”是民間文學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感受這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初步認識古文,感受中國古文化的魅力.

4.告訴學生默讀的方法,並在平時閲讀中運用.

5.用恰當的音量説話,能體現一個人的良好修養.

6.學習<格列佛遊記>的寫法,讓學上進行大膽而合理的想象。

教學時數:

六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 你發現了什麼

1.先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詞語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3.請小組合作,讓學生用形象的動作解釋詞語的意思

4.請學生談一談自己發現了什麼

小結:這組詞語雖然意思相近,但不是近意詞,因為每組詞語的字數不等.

二.讀一讀, 説説下列句子的表達效果

1.學生初讀句子,感受三句話表達的意思.

教師簡單介紹”誇張”:誇張是為達到某種表達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

2.再讀句子,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並提出疑問.(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別使用縮小誇張和擴大誇張.第二句也使用了誇張,讓我們知道了燕山原來有這麼冷,讓人難以想象)

3.學生品句子,請説一説誇張的作用是什麼?

誇張的作用:

A.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B.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

C.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教師提醒應該注意的地方.

A.誇張不是浮誇,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

B.誇張不能和事實距離過近.

C.誇張要注意文體特徵, 如科技説明文, 説理文章就很少使用誇張手法,以免歪曲事實.

三.讀一讀,記一記

1.激情導人.

我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

,古代許多賢人學士寫了許多為人處世方面的警句,激勵我們博愛廣敬。

2、學生自由誦讀,注意讀準字音.

3、嘗試理解:學生交流對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第一句:一件事情不親眼看見只光聽説,而根據猜測判斷,可以嗎?

第二句:親眼看見才是真,傳言未必是真.

4.背誦名言.

5、交流其他收集的以及老師推薦的,拓展積累.學生讀一讀、説一説、背一背.

6、鼓勵學生課後將自己喜歡的讀書名言製作成書籤.

第二課時

一.讀一讀

1.默讀短文,讀文章後知道了什麼?

學情預設(1)剛才不出聲的閲讀形式叫默讀.

(2)默讀的方法是眼到,心到.

(3)默讀的習慣該如何養成?

2.教師補充默讀的方法

二. 口語交際。

(一)創設情境,激發口語交際的熱情

在學校圖書室裏,同學們在安靜的看書,兩位同學在一旁高談闊論.你正在看書,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二) 合作討論,豐富話題

1.小組內交流.組織小組成員輪流發言,相互啟發,提問,評價,推薦説得好的同學到班上交流.

2.指名試説,教師點評.

3.想一想,同學們在哪些場合要小聲説話?

4.全班交流.

第三、四課時

習作:《荒島生存記》

一.回顧原文,激發興趣

請學生將課外閲讀的《格列佛遊記》摘抄內容小組內討論.

二.課堂討論,揭示規律

你認為要寫好此文,必須把握那幾點?學生歸納,教師小結.

(1)要結合荒島的環境來寫,讓自己置身其中,當成格列拂寫在荒島上的種種經歷.

(2)想象要大膽,合理,假設的推測是有理有據,情節要生動有趣.

(3)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要描述清楚,特別是在荒島上遇到的困難的過程要重點寫,幾件事之間要注意詳略得當.

三、全班交流,由説到寫

1.小組推薦一位

同學介紹,師生共評。

請這些小組派代表上台發言,每個代表發言完畢,教師組織學生對代表的發言做適當的評價或補充。

2.擬訂提綱,起草。

3.片斷展示,組織評價

教師請幾位同學讀出自己所描寫的片斷,然後説出自己是否滿意自己的片斷習作,為什麼?其他同學要認真聽,然後給與適當的評價和修改意見,同時,也要對自己的片斷習作進行自我修改。

4.獨立撰寫,完成寫作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成功的為你們的習作進行選材,並且還寫出來精彩的片斷。老師已經隱隱約約的看到你們筆下家庭中的趣事了。現在老師想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師希望你們筆下的人物能夠活靈活現的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形象,好嗎?就請大家拿起你們的筆,完成習作。

第五、六課時(習作講評)

一、集體評改

1.選擇優秀習作,請習作者上台朗讀展示。以“你欣賞這篇習作的哪些地方”或“這篇習作有什麼地方值得你學習”“你對這篇習作還有什麼建議”等引導語,引導學生展開互相評價;老師亦可指出寫得好的地方和修改建議。

2.投影或宣讀一篇中等水平的習作。

(1)説出這篇習作哪些地方寫得好?

(2)哪些地方要修改?

(3)應該怎麼改?

二、同桌互改

1.導語:根據剛才同學們的修改意見,同桌之間互相交換讀習作,進行互相修改。

學生互改,教師巡視,發現修改較好的例子。

2.展示改得好的典型。

(1)修改後的文章比原文好嗎?

(2)好在哪裏?

三、指導自改

1.通過互改後,請學生歸納出修改這一類習作應注意的問題:

(1)敍述過程是否具體,是否突出“趣”。

(2)詞語的使用是否恰當、生動?文章是否通順?

(3)文章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正確,書寫是否規範?

2.學生自改。

請每位同學根據大家總結的修改注意事項及老師、同學的修改意見,再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讓家庭趣事能夠更加活靈活現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四、總結課堂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不僅修改了自己的習作,還掌握了一些修改的方法,請大家牢牢記住這些方法,用以指導今後的習作,爭取每次的習作都能更上一層樓。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會認“槳、樁”等3個生字,會寫“槳、律”等11個生字,會寫“竹竿、白茫茫、規律”等詞語。

2.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里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學習重難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閲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並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閲讀感受。

教學過程:

一、從“天堂”入手,激趣導入

1.在人們印象中,“天堂”是怎樣美好的存在?

板書:天堂

你印象中,什麼地方是天堂?

(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

2.想象:鳥的天堂應該是什麼樣的地方?

(小鳥生活的樂園)

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可以邊讀邊思考:

(1)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間?看到的景色有什麼不同?

(2)每次看後“我”分別有什麼感受?請用“ ”畫出有關語句。

(3)鳥的天堂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3.把反覆讀書後,在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穫。

1.在小組內交流讀書的收穫,討論不懂的問題。

2.全班交流(可以小組推薦,也可以自由發言,交流)

(1)就三個思考的問題集中交流。

①大榕樹為什麼成了鳥的天堂?

②“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一句是什麼意思?

③最後一句中的兩個“鳥的天堂”,為什麼有的加引號,有的不加引號?從中心句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突出了重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④朋友説這裏是“鳥的天堂”,為什麼“我”卻沒有看見一隻鳥?朋友説這裏是“鳥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麼?

⑤為什麼“我”對鳥的天堂有一點留戀?為什麼作者説“昨天我的眼睛騙了我”?

⑥為什麼説“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為什麼説是“鳥的天堂”而不用鳥的樂園(或世界)? “鳥的天堂”(或大榕樹)為什麼會成為鳥的天堂?將梳理的疑難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閲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質疑解疑成為理解內化的學習過程。

四、選擇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暢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你們願意再仔細地讀讀課文嗎?

1.練習讀課文,重點讀自己最感興趣或最喜歡的段落。並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説説自己讀書的體會或感想。

2.把自己認為讀得最精彩的段落讀給同學聽。

(1)指導朗讀:要讀出榕樹的靜態美,抓住:茂盛、全部生命力、簇、堆、翠綠、明亮、照耀、新的生命、顫動、美麗等重點詞語。

(2)想象:是啊!這榕樹枝繁葉茂,綠得多麼可愛!一簇樹葉堆在另一簇上面,密密層層的陽光照在翠綠的葉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一陣微風吹來,鮮亮的葉子一動一動,像在長啊長的!請同學閉目想象。

3.關於眾鳥活動的場面。

讀一讀,説説感受:

(鳥多:到處、大、小、花、黑、應接不暇快樂:叫、飛、撲)

五、擴展討論交流:

1.同學們讀得很好,假如你就是這裏的一隻小鳥,能説説你為什麼喜歡這個地方嗎?

(1)這兒生態環境好。

①這兒環境幽美。

②這兒氣候温曖,土地濕潤,河流縱橫,有利於萬物生長,所以大榕樹是那樣蓬勃而有生機。

③這兒資源豐富,由於氣候温暖濕潤,各類蟲子繁殖旺盛,因而鳥兒的食物就豐富。

④這兒的榕樹大。大榕樹生長旺盛,枝繁葉茂,非常適合鳥兒在這裏棲息繁衍,是名符其實的鳥的天堂。

(2)人們保護意識強。

這兒的人們不許人捕鳥,因此鳥兒們得到了保護,能夠無憂無慮地生活、繁衍。

2.假如你是一隻小鳥,看到這麼美的一棵大榕樹,你有什麼感受呢?你想不想把這種感受告訴你的同伴呢?

小結:榕樹為鳥的生活提供了美好的環境,鳥在此生活,使得榕樹更能茁壯成長,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是多好哇!它使得人類的家園更加美好。

六、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這時候“我”的感受又是什麼呢?請同學們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1.你從這段話中體會到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1)“當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後面的茂盛的榕樹。”一句中的“回頭看”是什麼意思?(體會到留戀之情)

(2)讀句子“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麼加引號,第二個為什麼不加引號?(體會到無限讚美)

2.用留戀、讚美的語氣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七、總結:同學們,“鳥的天堂”之所以成為鳥的天堂,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受到人類保護。可怕的是,讓鳥兒自由快樂生活的地方現在已經不多了。如果有一天世界失去了鳥兒的叫聲,看不到鳥兒的飛翔,大自然會變得多麼寂寞、冷清啊!因此,我們一定要保護鳥類,為它們創造更美的生活環境!

八、作業: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如果你生活在鳥的天堂,為使鳥的天堂更美麗,你會怎樣做?試將你的做法寫下來。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藉助註釋理解詩的大意,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培養閲讀古詩的興趣。

3、體會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對勞動人民的讚美。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反覆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強化學法,自學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童心小廣播

1、學生讀文章。

2、教師總結。

回憶小比拼單元主題單元課文與古詩記憶小比拼

1、看范成大的簡介;

2、速記比拼

思維比拼

1、要求:小組內對字、詞、句、意境進行理解;

2、班級精品古詩

記憶大比拼小組內舉行朗讀背誦:整首詩、句子;詞意思,句子意思。舉手挑戰朗讀大比拼小組內分析古詩構成,品讀古詩,聯繫朗讀小組朗讀競比田園古詩知多少老師分享田園古詩學生分享田園古詩

作業佈置:

做個小詩人,觀察身邊的鄉村田園生活,創作古詩,寫在心情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