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通用22篇)

校園1.11W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察物體》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通用22篇)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並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2.初步滲透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並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1、大屏播放《盲人摸象》的動畫故事。

2、為什麼這幾個盲人回答的不同呢?

師:生活中,我們在觀察一個物體時,可能由於所處位置的不同,也就是觀察物體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怎樣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本位觀察

師:今天老師給每組都請來了一位好朋友。

師:這個好朋友就是今天我們要觀察的物體。你坐在物體的哪一面?坐在你的位置上,你觀察到了物體的哪些特徵?

學生獨立觀察,小組內互相交流,教師行間巡視。

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同學彙報。

師:不過老師有點兒納悶了,為什麼每組的同學觀察的是同樣的物體,可大家剛才説的卻不一樣呢?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

小組代表彙報討論結果。教師歸納:由於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板書:從不同的位置→形狀不一樣。)

2.換位觀察

師:前面大家不僅觀察得十分認真,而且還特別用心聽別人的回答,你們可真是會學習的好孩子!同學們想不想觀察一下物體的前後左右四個面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學生交流觀察方法:小組內交換觀察位置;把觀察的物體在小組內轉圈。

師:我覺得每一位同學都開動了腦筋,最後我們找到了兩種觀察方法。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最合適呢?用你喜歡的方法再次觀察物體。

師:大家再次觀察後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再次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不一樣)

師:如果是一些較大的物體,大家想一想,那應該怎麼辦呢?(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觀察方法。)

師:是啊!對於一些較大的、不能動的物體,我們就要站在不同位置,從不同角度觀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説我們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觀察方法!

3、全面觀察

師:今天小朋友們觀察得認真又仔細,誰願意和大家説説你們組的好朋友是什麼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師:原來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也不同。

(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師:我們要想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結論。

(引導學生知道由於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三、教學例

1、教學例

大家帶了自己的禮物來,小亮和小紅他們也帶了禮物(課件出示):

你能很快説出這些圖是誰看到的嗎?説説理由。

學生回答:第一幅圖是小明看到的,因為小明在恐龍的旁邊,看到恐龍的整個身體;第二幅圖是……

學生書上連線

2.課件出示:

師:這兩位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看到的車的樣子都是怎樣的呢?

生:(充分討論交流後)連線。

師: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老師這裏有幾本書,根據你看到的畫面,你能知道老師拿的是什麼書嗎?

師:觀察物體要全面,要從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不然就會鬧出“盲人摸象”的笑話。

四、鞏固練習

(1)連線遊戲。

教科書第70頁第一題,請學生仔細觀察從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車形狀。

(2)出示淘氣系列題

觀察大熊貓,茶壺,汽車圖,讓學生判斷淘氣看到的是哪一幅圖。

(3)找朋友。請小組每一個成員將自己的數學書合在一起,擺放在桌上,再請每一個同學從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紹看到書的形狀。完成連線。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六、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學生進一步熟練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畫線段。

3、培養學生觀察物體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培養學生觀察物體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啟發,明確目標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要知道物體的長度。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釐米做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

二、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一)米和釐米的複習

1、回顧梳理

這學期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關於米和釐米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學生小組交流,回答。

2、表象與進率

(1)1釐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們的長度嗎?

學生理解表象與進率,教師積極評價學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釐米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活動:演示米和釐米的長度。

教師板書:1米=100釐米

3、估計與測量

(1)看書上第105頁第10題中的2條線段,估計一下它們有多長?

學生估計長度並彙報。

(2)用尺子測量它們的長度,邊測量邊留心你是怎樣測量的?

學生活動。

教師評價學生的測量方法,及時發現出現的錯誤。

(3)引導學生估計黑板的長度。

學生先自己估計。然後教師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線段,再次請學生估計黑板的長度並測量出黑板的實際長度。

4、組織完成104頁第9題

(二)觀察物體(課件出示汽車觀察圖)

1、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觀察物體時,要多

從幾個方向觀察。

1、 觀察圓柱,你可以看到什麼形狀?從不同的方向觀察長方體,你可以看到什麼形狀?

2、 觀察球和正方體你又可以看到什麼形狀?

3、 看到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麼物體?

三、變式練習,檢測目標

1、學生獨立完成105頁第11題。

教師巡視,對畫法不規範的學生及時個別指導。

2、想一想,填一填。

(1)測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作單位。

(2)一枚圖釘的長約1()。

(3)過兩點可以畫()條線段。

(4)學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釐米1釐米地數,數()次是9釐米。

(6)70釐米-15釐米= 44米+26米=

35米+18米= 56釐米-28釐米=

1米-30釐米= 64釐米+28釐米=

四、總結評講,昇華目標

這節課你學到了的什麼?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12—13頁的內容。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初步觀察物體的能力;

2、通過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會進行分辨;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初步觀察物體的能力。

2、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看到的形狀不同,並能正確辨認。

教具準備:茶壺、汽車模型、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件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導入 新課。

二、觀察實物,教授新知。

1、觀察汽車模型,並和小組同學説説你看到什麼部位,是什麼樣的。

2、課件出示課本主題圖。有兩位小朋友也在觀察汽車,同學們能不能説説他們看到的分別是汽車的什麼部位,是第幾幅圖呢?

先讓學生獨立觀察後在小組中討論交流,並説出怎樣判斷他們看到的是第幾幅。

除了從側面、後面觀察物體之外,還可以從什麼位置觀察呢

通過剛才的學習,誰能説説我們怎樣去觀察一個物體呢?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怎麼樣的呢?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猜一猜:課件演示物體,學生説説是什麼物體,從什麼位置觀察的。

2、觀察小組中帶來的玩具,説出自己觀察到的,然後交換位置觀察。

3、小組活動:觀察桌面上的茶壺,從不同位置觀察的同學用動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壺的形狀。

四、拓展延伸。

放一熱水瓶於教室正中,學生圍坐於四周,將自己所看到的熱水瓶的形狀畫出來。

板書:

觀察物體

正面 側面

上面 下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察和合作意識,培養初步的辯證唯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物辯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難點

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教學準備

課件配圖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形狀的物體。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1.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講台。

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人選擇一個位置來觀察這張講台,然後互相説説觀察到的形狀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再交換位置觀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講台。現在請同學們來説一説,你看到的講台是什麼樣子的?

2.總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看到的面的個數也是不一樣的,每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

二、問題探究

1.講解每個面的名稱

2.板書:正面、側面、上面

3.拿出物體變換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4.組織學生互相擺放,指出不同的面

三、體驗感悟

1.學生試説,老師糾正強調

2.學生齊讀每個面的名稱

3.學生按照老師擺放説出不同的面

4.以小組為單位活動

四、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

1.第一題

2.口算

3.連一連

4.觀察一個物體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説説你的收穫嗎?

六、作業佈置

完成本節的《資源與評價》

板書設計

看一看(一)

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不同。

站在一個位置看講台、最多能看到3個面

正面、側面、上面

教後隨記

這是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延伸和發展,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發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進一步發展學生觀察物體的空間經驗和空間觀念。知識不那麼厚重,卻簡單易懂,同學們就在這樣的一節課中掌握了知識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實特,使學生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會簡單辨認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出示一個長方體模型觀察:指名説説看到模型的哪一面。(有的説前面,有的説側面)

師:你們猜老師會看到模型的哪一面?(上面)

思考:為什麼同是一個長方體的物體,他們看到的形狀會不同呢?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 觀察實物,傳授新知。

觀察後説一説。

(1) 小組觀察實物小汽車,觀察後説一説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

(2) 交流觀察結果。

(3) 觀察課本的圖。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淘氣和笑笑也在觀察同一輛車呢。大家看他們分別看到了車的什麼部位?找一找是第幾幅圖呢?

學生討論交流。

師:淘氣和笑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4) 師進一步引導討論。

師:淘氣很想到空中看看,汽車又是什麼樣子的?你可以看看自已準備的小車。

師:除了從上面觀察小汽車,還可以從什麼位置去觀察呢(下面)

請拿起桌上的小汽車,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和討論,誰來説説我們怎麼去觀察一個物體。

三、 發展性練習。

看一看,畫一畫:回家後,根據桌上的茶壺,結合自已的觀察把自已的觀察結果畫在紙上。

四、 作業設計。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空間相象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2.經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左側面、右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四本語文讀本(或別的書)、娃娃、從四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四本《語文讀本》的照片、從四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娃娃的照片;

教師:楊桃、從上面拍攝的四本《語文讀本》的照片、從四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學生照片、若干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生活物品照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學們認識老師手上的這個水果嗎?對,楊桃。今天老師就要給大家講一個畫楊桃的故事。

畫楊桃的故事:一天,美術老師帶來了楊桃讓大家仔細觀察之後把它畫下來,淘氣也畫了一張。同學們看了都笑話他説:這哪是楊桃啊,分明是顆五角星啊!

老師走過去看了看,不但沒有批評淘氣,還表揚他觀察很仔細,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從楊桃的兩端去觀察,楊桃看起來就像個五角星)

楊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情況不一樣,那其他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情況是不是也不一樣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觀察物體。

二、探究體驗

1.活動一:觀察物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

(1)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四本語文讀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學坐在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後把你觀察到的圖像從這些圖片中找出來,放到自己的面前。

(2)彙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台彙報。

先説你坐在幾號位,再説説你看到的是語文讀本的哪一面,選的是哪張照片?

這兩張照片都是側面,這兩個側面有沒有什麼不同呢?

(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四個同學當中誰站起來看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

(4)請小組長把書和照片收到抽屜裏。

2.活動二:根據照片,判斷拍照角度。

(1)老師給我們班的一位同學拍了幾張照片,我們看看它是誰啊?請出這位同學。請大家猜猜這幾張照片分別是從哪個角度拍攝的?請同學上來站在相應的位置。

先出示一張正面和一張背面。

當第三個同學上台找到位置後問下面的同學:他找的位置對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出示第4張照片問:這一張也是側面,和第三張的拍攝角度一樣嗎?你是怎麼想的?

(2)小明他們也在給小動物拍照呢,我們去看看!書:67頁,例1。

三個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給小恐龍拍照,下面三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請在照片下寫上小攝影師的名字。

這一張照片拍的是小恐龍的哪個面?是誰拍攝的?

(3)給小動物拍完照片,他們又被門外的小卡車給吸引住了。

三個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卡車,這輛卡車在他們三個人的眼裏是什麼樣的呢?請你與下面對應的圖片連一連。書70頁,完成第一題。

投影訂正後收起書。

3.鞏固練習

(1)根據照片把具體物體擺到正確的方向:

小動物太可愛了,老師也忍不住給小動物玩具拍了幾張照片,每個小組白色信封裏都有四張照片,它是汪老師分別從1,2,3,4號位拍攝的,請小組長按照照片背面的序號發給相應的組員。然後請大家根據手上的圖片,擺出這個娃娃的正確位置,要保證這個娃娃擺好後,每位同學觀察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

彙報:請一位同學説説,你們小動物的臉面對着幾號位(小動物的正面對着幾號位)?

(2)換角度觀察:你想從其他的角度去觀察一下娃娃嗎?那我們來個找座位的遊戲,請小組長將這四張照片合起來洗一洗,正面朝上隨意的發給每人一張,然後請大家根據組長髮的照片找到正確的位置坐下來。三點要注意:

1娃娃不能移動;

2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數字提示;

3找好了手放膝蓋坐好。看看哪一組找的又快又好。

訂正:每個同學是不是找對觀察角度了呢?我們可以這樣檢驗,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數字是一樣的就説明你們找對了。翻過來看看吧。四個人全找對了的小組請舉手。

(3)轉娃娃換座位:小娃娃朝一個方向坐累了,請小組長幫幫忙,幫娃娃換個方向,讓他們面向××,現在小娃娃轉方向了,同學們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觀察一下娃娃,你還能坐在原地不動嗎?想想你該坐在哪?請根據照片找到相應的座位。

説説你的座位怎麼變化了?

還原座位,小組長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鞏固拓展

(1)根據照片猜物體(體會物體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同學們喜歡猜謎嗎?下面我們來玩一個猜一猜的遊戲。汪老師從不同的角度給一些物體拍了照片,請同學們根據照片猜猜是什麼物體(出示從一個角度拍攝的檸檬照片,有的學生猜橙子)看來有時候,我們從一個角度觀察還不好確定,換個角度再來一張。

(杯子)(冰箱、洗衣機)(書包)(筆盒)(河馬、大象)……適時問:這個照片是從哪個角度拍攝的?

(2)同學們真聰明,説到大象,汪老師再給同學們講一個摸大象的故事:

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不知道大象長的什麼樣,他們就決定去摸摸大象。第一個人摸到了鼻子,他説:“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尾巴,他説:“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第三個人摸到了身體,他説:“大象像一堵牆。”第四個人摸到了腿,他説:“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1同學們,同樣一頭大象,為什麼四個人的説法都不一樣呢?其實把這四個人説的綜合起來才是大象的真正樣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

四、課堂總結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才能比較準確。

談談這節課學到了什麼知識?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樣,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2.知道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積極主動參與觀察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本課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本節所要觀察的是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在第一冊學過“位置與順序”,已經知道長方體有前後、上下、左右6個面;在第二冊的“觀察物體”中,對“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所看到形狀不一樣”也有所體驗。在這個認知基礎上,本節課要在觀察長方體的活動中,體驗最多隻能看到它的3個面,發展空間觀念,同時,會辨認長方體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為今後從正面、側面和上面三個方向觀察物體打基礎。

〖課堂實錄〗

片段一

師:今天我們來觀察物體,你們猜一猜要觀察什麼物體呢?

(有的學生説電視機,有的學生説房子,還有一位學生説外星人。全班同學笑了,課堂氣氛輕鬆活躍。)

師:同學們學習離不開自己面前的課桌,老師上課離不開講台。今天老師就請大家觀察這張講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能看到什麼?

片段二

師:下面我們分五個小組活動,請第一小組先到前面來觀察這張講台。

(學生安靜下來)你們各自選擇一個位置觀察,再交換位置觀察,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

(師指導這個小組學生變換觀察的角度,進行有序的觀察,為其他小組的觀察活動起示範作用。)

第三小組上來觀察時,班上最調皮的陽志江同學繞過桌子的側面,一下子就鑽進了講台下層的格欄裏躺下了。

師:你在幹什麼呀?

陽:老師您瞧,我在觀察講台桌的下面。我躺在裏面,只看見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見了。

(我讚許地對他點點頭,學生觀察的興致更高了。)

師:剛才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觀察了講台,先在小組內交流。

師:哪一個小組先彙報?請説一説你們是站在哪個位置觀察的,看到了什麼?

(孩子們的小手舉得高高的,急於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1:我們小組的同學站在這裏看(他指了指講台桌的左側,一位同學插嘴説:這是旁邊。另一位學生又説:這是側面。)

師:你們認為哪種説法好?

生1:我認為左側面好,因為桌子有兩個側面。站在講台桌的左側,我看到了講台桌的左側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筆盒。

師:喔,看到了兩個面。

生2:我們組的同學站在講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講桌的兩個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講台桌的一角觀察,可以看到三個面:上面、側面和前面。我們組的結論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講台桌的形狀也就不一樣。

師:你們小組真能幹,同學們還有補充的嗎?

生4:我們組看到的講台桌的形狀和生1是一樣的,不過,我站在這邊,

(指了指講台的右側,又想了想。)就是右側面。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還有不同的嗎?

生2:我們組有的同學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個面,蹲在側面就看到側面一個面。我們的結論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講台桌的面的個數也不一樣。

生3:我們組的同學還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個面。我們覺得最少可以看到一個面,最多看到三個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8

(一)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通過觀察、操作,學生能夠判斷所給圖畫是從什麼位置看到的。

3、通過觀察、操作,學生能夠根據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 猜測可能是什麼物體。

能力點:通過以上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和動手操作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學會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學習內容

1、基礎性學習包

(1)觀察物體

(2)我學會了嗎

2、開發性學習包

(1)自己製作正方體,通過擺一擺、看一看、畫一畫的方式從不同角度觀察多個相同正方體的拼圖。

(2)豐收園

3、拓展性學習包

(1)物體形狀的特性(設計此形狀的意圖)

(2)語文上課22課《紙船和風箏》,學生學做紙船,觀察圖形。

(三)實施途徑

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為1個信息窗。主要是從前面、後面、側面觀察物體。先認識一個物體的三個面,然後再做練習。把88頁第5題整合到“我學會了嗎”後邊,然後再延伸出從不同的“側面”觀察物體。

2、學科間整合:語文上冊22課《紙船和風箏》,學生可觀察其圖像。

3、學科與學校特色課程整合:科技課上説出某些物體形狀的特性,老師可進行必要的延伸(如三腳架的穩定性)。

4、體驗式活動:走進生活觀察物體,並畫出你觀察的物體的三面圖形。

5、課時安排:本單元學習共安排2課時。

(四)教學案例: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並初步學會根據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學生能夠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二、教學重點

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

三、教學難點

學生初步學會根據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四、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遊戲,激活相關的生活經驗

師:出示一個正方體(用布蓋着)你們看一看它上面是什麼?提出具體要求,把看見的記在心裏,不要説出來,一會老師説開始再搶答,分成三個小組來看,其他兩組不能看。

説明:正方體每個面貼了不同動物的圖片,在分組看的時候讓每組看不同的圖片。

老師説搶答時,讓學生説説自己看到的,會出現大家意見不統一的現象,先讓學生思考為什麼不同,根據學生的不同原因進行不同的處理。

揭開蓋着的布,演示給學生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的面不同結果就可能不同。

(二)觀察實物,親身體驗從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視圖

1.給小熊“拍照”。

(1) 指導“拍照”方法:請小熊“坐”在課桌中央,讓學生用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個框來表示“相機”,用這個“相機”去給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來。

(2) 實地“拍照”: 先自己選一個喜歡的角度給小熊“拍”一張照片,想一想這張照片拍出來會是什麼樣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腦子裏。 再變換角度,從小熊的前、後、左、右不同的位置給它拍幾張照片。想一想這些照片拍出來又會是什麼樣子的,把它們都 “印”在自己的腦子裏。

(3) 辨認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後、左、右拍的照片,請學生判斷是在什麼位置拍的,就站到相應的位置去。當學生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出現困難時,引導學生到小熊的左、右兩邊再次進行觀察,比一比這兩個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臉是朝哪邊的。經過再次觀察和比較,讓學生重新做出判斷,並站到相應的位置去。

[評析:讓學生根據照片判斷拍攝位置,並站到相應的位置去,不僅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並有利於學生人人蔘與,而且也便於老師及時瞭解學生觀察、辨認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是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注意讓學生帶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進行觀察,並引導他們從注意觀察到的整體形象轉向注意局部變化,逐步領悟兩者的差別。]

2.給小貓“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給小貓拍照的場景及4張不同的照片。請學生判斷這些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嗎?在書上連一連。

(2)核對結果。

3.動畫:觀察照片

4.觀察茶壺。

(1)請組長拿出一把茶壺,按老師指定的朝向放在課桌中央。

(2)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仔細觀察,並把每次看到的樣子記在腦子裏。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學分別從前、後、左、右觀察茶壺的場景,並出示四種不同的視圖,請學生判斷它們分別是誰看到的,在書上連一連。

(4)小組內交流,全班評議並核對結果。

5.觀察茶壺和茶杯

動畫:觀察茶杯

(1)請組長再拿出一個茶杯,放在茶壺旁邊。

(2)引導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它們的位置關係。

(3)在小組內互相説説從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壺的哪一邊。

(4)請一組學生彙報觀察結果。討論:4個小朋友看到的一樣嗎?為什麼會不一樣?

動畫:觀察暖壺

6.反思總結,加深體會。

(1)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一些物體,想一想,我們是怎樣進行觀察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三)觀察圖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視圖

1、出示一張大樓的照片,説明:這是一幢長方體的大樓。

2、引導學生想象:從大樓的前、後、左、右去觀察,分別會看到什麼樣子呢?

3、在小組內互相説説想象的結果。

4、出示四張圖片,請學生判斷分別是在哪個位置看到的。

(四)作業

1.動畫:觀察恐龍

2.動畫:觀察電腦

五、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課後繼續觀察 你還想觀察些什麼?請同學們課後自己再找一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看會看到那些不同得樣子?把你看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交流。

注: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多次的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後期學習中應鼓勵學生通過想象來回答問題。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究物體的形狀、位置關係和交換過程,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

3、憑藉動手操作,發展空間觀念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

教學難點: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寫上不同文明用語的大正方體,實物數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師拿出寫了文明詞語的正方體。

談話:同學們,這是一個正方體,正方體的每個面都寫着不同的文明詞,請你坐在你的位置上,頭不搖動,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麼?

指名不同方向的學生説。(學生有的説“您好”,有的説“謝謝”,有的説“對不起”。

2、提出質疑:為什麼他們向我們介紹得不一樣呢?誰説的正確的?你能説説他們分別是從那一面觀察嗎?(板書:前面 後面 側面)

教師指出:側面有兩個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們稱為左側面,右面看到的我們稱為右側面。

3、揭示課題:雖然是看到同一個正方體但是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個面的文明詞也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談話引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初步感知、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談話:(出示玩具熊貓)這是什麼?

老師為每一組同學也準備了一隻熊貓,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隻熊貓的哪一面,是什麼樣子?(出示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拍攝的熊貓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和黑板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從正面看,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從右側面看,和第三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圓圓的尾巴,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生4:我從左側面看,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計一下人數,請看到熊貓正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側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要求: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在看到的熊貓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在看到了熊貓的那一面?

生1:我現在看到的是側面,剛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現在看到的是背面,剛才看到是側面。

質疑:為什麼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這是怎麼回事?(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們繞了一圈。

生2: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一大組的同學位置都改變了。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座位,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貓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情感交流:

教師:看過之後,你都想對熊貓説些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熊貓”,再交換位置,進行觀察,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充分體現《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2、連一連(完成教材第68頁“做一做”)。

三、鞏固新知。

1、説一説。(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1題)

小動物們用照相機幫大象拍照,(出示動物拍照圖)這四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呢?(指名學生説一説。)

2、連一連。(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3題)

3、猜一猜。(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2題)

學生填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展學生的思維,還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看到自己的成果,體驗到創新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意識。

四、課堂小結:

説一説,今天這節課有什麼收穫?

學生積極發言。

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側面 正面 後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教材第63頁~64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體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範圍不一樣。

2、 通過由遠到近看景物,體會看到的範圍越來越小。

教學重點:觀察、想象,培養學生的空間感覺。

教學準備:一個圓柱體的茶葉盒或者餅乾筒。

教學過程:

一、準備鋪墊

1、 教師將一個圓柱體的餅乾筒放在講桌上,讓學生分別蹲着看、站在講台下看、站在講台上看。

2、 讓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分別看到的是什麼樣子,再讓看過的學生談一談看到的情況。

3、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由低到高看物體,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二、探究新知

(一)由低到高觀察物體(第63頁)

1、 在講桌上照書上的圖擺好教具,讓學生由下到上進行觀察,説出感覺有什麼不同。

2、 讓學生看書,並模擬書上的情景觀察講桌上的物體,體會由低到高不同的畫面。

3、 標出觀察順序。

4、 師:你在生活中有類似的經歷嗎?和同學説一説。

(二)由遠到近觀察物體(第64頁)

1、 模擬情景,在講桌上擺一個房子模型,房子後面擺幾個高一點的長方體當作小樹。

2、 讓4、5個學生在教室最後觀察,然後向前走到講桌近處觀察。

3、 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們兩次看到的畫面有什麼不同。

4、 讓觀察的同學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三、嘗試練習

1、獨立解決書上“説一説”。

2、指導學生完成“試一試”。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樣子是不一樣的,知道要全面的瞭解物體的特徵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全面觀察物體的興趣和熱情。

教具學具:小企鵝,茶壺,練習卡,電腦課件等。

教學過程:

四人一組,圍桌而坐

師:這兒有一張照片,猜猜看,他是誰?

電腦出示一張一個人背面的照片,教師又出示這個人側面的照片,一部分學生會猜到,此時教師又出示這個人的正面照片,學生為自己的正確猜測叫好。

師:請你用一句話來描述老師。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大家都喜歡拍照片嗎?

2.老師課前拍了兩張照片,請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後兩張照片,讓大家觀察。

3.哪一老師站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張老師站在教室後面拍的?你是怎麼知道的?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研究的內容:從不同的方位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究學習,感知體驗。

(一)觀察小企鵝。

1.師:現在請小組長把塑料帶裏的小企鵝拿出來,像老師一樣。下面我們就從不同的位置來觀察觀察這隻小企鵝,好嗎?好,請小組長將放在桌子的中間,將小老鼠的頭朝前。放好了嗎?請小朋友們圍坐在一起。(出示圖)我們也像他們這樣來觀察觀察我們的小企鵝。

2.師:你現在看到的小企鵝是什麼樣子呢?小企鵝頭在哪一邊?(稍停)閉上眼睛想一想,再睜開眼睛看一看。

3.投影出示企鵝圖片,彙報觀察結果。 電腦逐個出示企鵝的另外三面,分別請看到這三面的同學起立(對起立並判斷正確的同學加以讚揚)。

4.換位觀察。師:你們想知道其他同學看到的企鵝是什麼樣子的嗎?下面我們就來交換位置再觀察。(讓學生順時針逐個交換位置觀察)請同學逐個説出你觀察到的企鵝是投影片上的幾號水壺,其他同學做裁判,看他説得對不對。

5.師:好,小朋友們合作得非常好。剛才我們從不同的位置來觀察企鵝,看到的形狀是一樣的嗎?

小結:觀察物體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自然也不同。

三、組織活動,內化新知。

1、師:。

那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和小企鵝一起闖關吧!

你們敢和我比一比嗎?

第一關:師:出示課本67頁圖(小恐龍)

同學們觀察,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恐龍照片。用自己的話描述。

你們真聰明!下面我們接着比好嗎?

答題卡先做,學生先説,在電腦對答案

第二關:

拿出水壺放在講台上請四位同學説一説你看到的是茶壺的哪一面

電腦出示情景圖(操作完了,回答課件出示的問題)下面學生回答。

你們真棒,還敢比嗎?

第三關

投示冰箱圖: 介紹:(指正面)這是冰箱的正面,這是冰箱的哪一面?(側面) 我們能看到這個冰箱的哪些面?看不到哪些面?看不到的這幾個面大概會是什麼樣子,請大家想象一下。 每個小組討論。根據哪些來確定呢? 彙報交流。説一説你的理由?你是根據什麼來確定的?

第四關:

猜一猜

1. 電腦出示一張三輪車背面的照片,請你猜一猜這是幾個輪子的汽車。 2. 電腦出示一張三輪車正面的照片,讓大家觀察。

(原來是三個輪子的汽車)

師:你為什麼看到正面照片時,才敢下結論?

四、談收穫,總結

師:看來,我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這位車的樣子也就不同,觀察物體要全面。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所看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物體、理解物體、感受物體,這樣對物體的認識才會更加全面。

五、請你欣賞:

生活中一些美的照片(只要大家認真觀察,生活很美麗)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新知。本節課安排猜物體觀察小企鵝觀察茶壺等活動,讓學生進行觀察、想象、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每個活動,使所有的學生都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進行觀察和操作。讓學生用實物去擺放,使學生感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能力。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經歷觀察、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鍛鍊,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本節課的每一個活動,我都精心設計,課中以小企鵝為主線,創設了承載知識重難點、適合學生心理年齡的教學情境,組織了一個個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活動,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到破案的活動中,課中每個學生在動手、體驗和思考中,在與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中,掌握了知識,啟迪了智慧,發展了能力。

3.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本節課不僅僅賦予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取到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體會到數學的價值,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用生活中從不同方向拍到的美麗照片結尾,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從三個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畫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組合物體的形狀。

2、發展空間觀念和觀察能力,初步學會欣賞數學美。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1、計算組合物體的組成個數。

2、能畫出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組合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根據組合物體的三個角度的平面圖計算組合物體的組成個數。

教學準備:

若干個小正方體狀的積木塊。

教學過程:

一、情境體驗: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師:這兩句詩説的是什麼意思,大家知道嗎?

學生自主發言。

一座山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看會給人不同的感受,令人心曠神怡。同樣的,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建築物,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下圖中大家看到的三張水立方的照片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的。

二、思維探索(建立知識模型)

師:構成這些組合圖形的小正方體的'個數,大家會怎樣數呢?

生:可以從前往後數,也可以從上往下數。

師:嗯,大家的方法都很好,我們看這三個組合圖形都是兩層結構,那我們可以分層來數。

生:第一個圖形上層有1個,下層有4個,所以總共有1+4=5個。

師:第二個圖形有幾個小正方體呢?

生:上層有3個,下層有5個,總共有3+5=8個。

生:哦,我知道了,第三個圖形上層有1個,下層有5個,總共有1+5=6個。

教學準備:老師先用積木塊搭好結構,便於學生觀察。

師:首先,我們從正面看,你看到的圖形是怎樣的?

生:我看到了上面有一個正方形,下面有三個正方形。

師:能把你看到的圖形畫出來嗎?

學生自主畫圖,老師指導。

師:現在,我們換個方位,從左面看,你看到的圖形是怎樣的?

生:我看到左邊有一個正方形,右邊有兩個正方形。

師:請大家把你看到的圖形畫出來。

師:從上面看,會看到怎樣的圖形呢?

生:第一行有三個正方形,第二行有一個正方形。

師:同學們可以動手畫出你看到的圖形。

例3: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並畫下來。

教學準備:老師先用積木塊搭好結構,便於學生觀察。

教學安排:分三組學生分別完成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組合圖形,然後分別畫出所看到的圖形,最後組與組之間交換評判。

教學準備:每個學生手上有10個積木塊。

教學安排:同學們可以先試着對照從三個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圖,動手擺積木塊,然後來驗證從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圖形是否符合題目。

師:從正面看到的圖形,我們可以猜測上層至少有1個,下層至少有4個。

生:從上面看到的圖形,我們可以知道後排至少有1個,前排有4個。

師:從側面看到的圖形,我們可以確定後排有2層,也就是2個小正方體,前排只有一層。

生: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確定這個組合圖形由6個小正方體組成。

教學準備:每個學生手上有10個積木塊。

教學安排:同學們可以先試着對照從三個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圖,動手擺積木塊,然後來驗證從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圖形是否符合題目。

師:先跟大家介紹下,主視圖就是從正面看到的圖形,左視圖是從左面看到的圖形,俯視圖是從上面看到的圖形。

師:從主視圖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個幾何體有三層,左邊至少有3個,右邊至少有1個。

生:從左視圖中,可以知道這個幾何體分兩排,後排至少有3個,前排至少有1個。

師:在俯視圖中,我們可以確定這個幾何體前排只有1個,後排有4個。

生: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確定這個組合圖形由5個小正方體組成。

三、課堂總結從正面看→主視圖;

從左面看→左視圖;

從上面看→俯視圖。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過程與方法:藉助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

2、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3、對學生進行保護珍稀動物、關心集體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

實物,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片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趣感知

師:我聽説我們班的同學都特別喜歡動物,是嗎?現在大家的腦海中肯定都出現了許多動物的圖像吧!下面我們看看哪位同學的眼力最棒!

課件出示動物身體一部分的圖片,學生猜測。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對這些動物不僅認識,還能抓住他們的特徵,平時肯定看得特別仔細和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的看這就叫“觀察”。

師:今天我想和同學們一起上一節觀察課——觀察物體。(隨機板書:觀察物體)同學們只要仔細、認真的觀察,每個人都會成為小小觀察家的。有信心嗎?

老師這裏有一張給小鴨子照的照片,請全班同學認真觀察照片,説一説你知道這些照片攝影師站在小鴨子的什麼位置,照的是小鴨子的哪一面?

質疑:剛才同學們都説地非常好,不過老師有個疑問,為什麼都是照着同一只鴨子,可是每張照片都不一樣呢?

揭題:説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細觀察物體,從各個角度去觀察,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學生喜歡感興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課,引發學生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瞭解什麼是觀察。從而使學生理解要全面地瞭解一個物體各方面的特徵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係,激發學習的興趣。

二、激發興趣,合作求知

1.構建新知。

(1)本位觀察:

談話:(出示熊貓)這是什麼?(這是我們的國寶熊貓)要求: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隻熊貓,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隻熊貓的哪一面,是什麼樣子?(課件出示從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拍攝的熊貓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

樣的? 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計一下人數,請看到熊貓正面的同學站起來。看到側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要求: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在看到的熊貓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在看到了熊貓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側面,剛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剛才看到了側面。

質疑:為什麼大家現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 小結:對!原來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貓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全面觀察:

談話:同學們想不想自己找一個位置觀察熊貓?好,那你們想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去觀察吧!

提問:你到哪個位置去觀察的?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師:我們要想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結論,所以我們觀察物體要全面有序。 (引導學生知道由於位置不同,所以觀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引導學生得出要認識一個物體就要全面的進行觀察。)

(4)連一連(完成教材第68頁“做一

做”)

2、鞏固新知。

1、説一説“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1題” )

2、連一連(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3題)

3、猜一猜(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2題)

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其實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有的時候會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條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藉助一些工具來進行我們的觀察,請看大屏幕。

1. 放大鏡

師: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圖片進行放大。

2.望遠鏡

師:觀察比較遠的物體我們可以依靠――瞧!解放軍叔叔有時還藉助望遠鏡來觀察遠處的物體呢!

3.顯微鏡

師:這是顯微鏡,通過這個工具啊,可以看見很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物體,很多科學家就是藉助它來觀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細胞的。

師:希望大家課後能夠處處留心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感受,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小組合作交流,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結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礎上判斷三個圖分別是誰看到的,使學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樣子,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樣的知識應用中體驗成功。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隨堂練習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

正面(前面) 側面 後面

從不同的位置→形狀不一樣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14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小故事,你想聽嗎?

故事發生在一個茂密的森林裏,一天一隻小鳥飛到一棵樹上,看到地上有一個大大的蛋。然後它就想這個蛋孵出來會是什麼動物呢?正在這時,這個蛋殼破了,出來了一隻小恐龍。可這隻小恐龍急着要找媽媽,它問小鳥:“你知道我媽媽長得是什麼樣子的嗎?”小鳥告訴它:“你媽媽的腿長的粗粗的。”

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恐龍根據小鳥説得話能找到自己的媽媽嗎?

(能。那我們來看看小恐龍找到了媽媽沒有。小恐龍往前找,真的被它找到了腿粗粗的動物。可是它媽媽嗎?那小恐龍為什麼會找錯呢?)

(不能。為什麼不能?)

只有認真觀察物體了才能找到它的媽媽。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應該如何觀察物體。

二、觀察物體

(一)觀察恐龍

1、老師把恐龍的模型帶來了。請你説説這恐龍到底是怎麼樣的?

(説説恐龍的特徵。)

2、老師為每一組也準備了一隻恐龍,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隻恐龍的哪一面,是什麼樣子?

你看到了什麼?和屏幕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和他看到的是一樣的同學請起立。

其它同學還看到了哪幅圖片的?你為什麼會看到這張圖片?和他看到一樣的同學請起立。

看到不同的圖片還有嗎?你為什麼看到的是這張圖片?和他看到一樣的同學請起立。

老師發現還有一些同學沒有起立過的。那你看到的是哪一面的呢?為什麼看到的是這個圖?

3、剛才同學們都把自己看到的那個面説清楚了。現在,全體起立,請每小組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向前進一個位置。再請你觀察一下,現在你看到的是恐龍的哪一個面?

為什麼和前一次看到的面不一樣了呢?

(板書:位置變了,圖像也變了)

4、剛才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請你坐回自己的位置。把你們組的小恐龍拿起來,轉一下,請問現在你看到的面和第一次看到的面一樣嗎?

現在你們的位置又沒有變?為什麼會不一樣了?

(板書:物體轉了,圖像也變了。)

5、同學們不僅觀察的仔細,而且還會動腦筋。就在我們觀察恐龍的同時呀。電腦裏有幾個小朋友也在觀察恐龍。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它還帶給我們一個問題。誰能來解決呀?

為什麼小亮看到的是正面?小明看到的是側面?小紅看到的是後面?

(二)、觀察書本。

1、你們真厲害。小恐龍呀覺得這觀察物體太好玩了。於是他就拿了一些書來觀察,你們能觀察嗎?

先請小組裏的同學把數學書綁成一捆豎起來,擺在桌子的中間。和你的同桌説説你看到的是哪個面?為什麼?

2、你看到是哪個面?為什麼?

3、我們去看看小恐龍他們的觀察的怎麼樣了。(出示做一做)

6、你能給他連一連嗎?

7、同學們有沒有一點累了?我們來做個遊戲好嗎?

先聽清楚遊戲規則:老師點到哪一個面上,就請小組裏的同學站到能看到這個面的那個方向,聽清楚了嗎?好,看看哪個同學反映最快。

(三)、觀察汽車

小恐龍得去找媽媽了。小亮他們帶着小恐龍往前走。在路上他們又遇見什麼了呢?

1、汽車。

對,汽車。哪位同學能來説説他們看到的各是哪個面?

2、小明和小亮為什麼看到的是同一個面?

(板書:位置相同,圖像相同)

3、那如果小恐龍要看到的是側面的話應該和誰站在一起?想看到後面的話應該和誰站在一起?

4、我想小恐龍了一定在為我們同學這麼精彩的發言而感到開心。

我們看了這麼多物體,你想説點什麼嗎?

(四)、觀察雕塑。

小恐龍在小亮他們的幫助下找到了他的媽媽,而且還來到了我們學校。看,他們來到了校門口。剛到校門口,小恐龍就被一樣物體給吸引住了,你們認為是什麼?

1、對呀。它被我們學校那美麗的雕像吸引住了。

這是小恐龍看到的幾幅圖片。你認為這幾幅圖小恐龍分別是站在哪個位置看到的?

2、如果小恐龍想到我們教室裏來,他們要經過哪兩個面?

如果到報告廳的話要經過哪兩個面?

三、小結

小恐龍跟了我們一節課,你想小恐龍會對你們説點什麼呢?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15

學習目標:

1、通過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學生能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2、結合現實生活,通過具體觀察活動,學生能體驗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它的實物圖可以有多種擺放方式。

3、在活動中培養數學學習熱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習慣。

學習方法:

1、五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彙報展示達標檢測拓展延伸

2、四步:學、交、練、導

學習重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學習難點:

能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畫出不同擺放方式的小正方體。

教學準備:

課件 、小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出示複習題,學生在個人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獨立完成,落實自主學習的任務。同時,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預習作出方法指導、信心鼓勵和時間要求。

用手中的4塊積木搭一個你喜歡的形狀。展示不同的擺法。

小組合作

二、探究交流

教師有針對性地參與到部分小組的學習中去,並綜合學生的疑問,然後再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讓學生合作探究。

每個同學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學會的同學還必須教會不會的同學,以達到共同提高和小組整體成功的目的。

現在有四塊積木,如果我想擺出從正面看是這一形狀

如果再加一個小正方體,要保證從正面看到的形狀不變,你可以怎樣擺?有幾種擺法?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

三、彙報展示

每個同學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學會的同學還必須教會不會的同學,以達到共同提高和小組整體成功的目的。

學生展示交流得出擺放的規律

先照圖用三個小正方體擺好從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狀,然後餘下的一個正方體可以擺在原來物體的前邊或後邊,都可讓正視圖保持不變。如果擺在前邊,從正面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必須與原來物體裏的正方體對齊着擺;如果擺在後邊,從正面不能看到這個正方體,它既可以與原來物體裏的正方體對齊着擺,也可以不對齊着擺。

四、達標檢測

一是學生小組內部或小組間互相檢查學生完成情況,並作出評價。二是教師對發現的學生中存的共性問題予以及時的點撥或留待輔導時間予以專題講解。

完成教材第3頁練習一第1、2、4、5題。

五、拓展延伸

教師檢查或小組自查,發現問題教師課堂立即訂正。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五年級上冊)》,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3.藉助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等。

德育滲透:

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於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比賽:快速搶答。下列照片中分別是什麼?(師分別出示三組物體照片:電話、手機、手電筒。以下是一組圖形照片。)

師:同樣一個物體照片,為什麼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卻看不出?(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創設學生喜歡的“猜一猜”引入,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引入:神探“冒險小虎隊”的故事同學們知道嗎?他們就是靠敏鋭的觀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們最近在忙些什麼?(板書:觀察)

[設計意圖:運用課件動態演示,講神探小故事,聲色並茂,立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出示例1:一位專家剛剛研製出一種新藥,他把新藥放在小藥箱裏,可是有一天,他發現藥不見了,是誰偷了藥?

3.請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小藥箱,問:你觀察到什麼?(分小組操作、交流。)

4.“冒險小虎隊”找到四個犯罪嫌疑人,他們每個人看了一眼小藥箱後説了一句話:

A 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畫了個紅十字。

B 我看到的那面上寫:小藥箱。

C 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沒什麼標記。

D 藥箱相對的面顏色是一樣的。

你認為誰説了謊話,為什麼?(板書:推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5.如果前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麼面?如果右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麼面?

小結:物體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對的。

6.填寫觀察實驗報告:

從不同角度觀察下面三個物體,把你從各個角度看到的形狀畫下來。

上面

正面

左右面

7.如果降低高度,它的正面是什麼形狀?(課件出示)

8.課間小歇:欣賞古詩《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峯,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優美的樂聲中欣賞古詩,進行美育教育,體現數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整合]

(二)教學例2

1.引入例2。

神探“冒險小虎隊”最近又在忙什麼呢?某博物館被盜了兩件古董,被盜當天門窗都是鎖好的。(形狀如下)

“冒險小虎隊” 突然發現房樑上有一個小洞。接着,他們找到四個犯罪嫌疑人,他們每個人都畫了古董的形狀:

A B C

2.出示例2。

(1)思考:他們誰是小偷?為什麼?他們分別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

(2)動手操作。

(3)彙報,小結。

三、鞏固新知

1.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它可能是什麼形狀?

2.這是我看到的物體的一個面,它可能是什麼形狀?

3.這是我看到的兩個物體的一個面,它們可能是什麼形狀?

4.畫一畫。

選擇兩個物體擺一擺,先確定一個面為正面,然後分別從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觀察所擺物體,在紙上畫出所見到的形狀。

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組同學猜猜這組物體是什麼。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還學會了推理。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設計意圖:這幾個實際動手操作的練習的設計,不僅讓學生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也讓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1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立體圖形,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三個小立方體拼成的幾何形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二)過程與方法

藉助用正方體搭立體圖形的活動,經歷觀察、想象及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模型的形狀。

教學難點:根據從不同位置觀察一個立體圖形得到的三視圖,能用正方體進行拼搭。

三、教學準備

課件、立方體模型、攝像頭、方格紙。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師:當下我們的中國正在飛速發展,自主品牌越來越有競爭力,剛剛在廣州汽車博覽會上就新發布了一款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無論是外形、動力還是空間都獲得好評一片,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出示圖片)

2.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款車怎麼樣?為什麼攝像師對相同的一款車要拍這麼多張照片呢?

預設:

生:方便全面觀察

3.師:看來我們要從多角度觀察物體,通常我們從幾個方向觀察物體?

預設:

生:從正面看、從上面看和從左面看

(教師板書:從正面看、從上面看和從左面看)

4.師:如果給你一個組合的立體圖形,你會觀察嗎?我們就從這三個方向進一步全面的觀察物體,看看大家能夠有什麼收穫?(板書題目: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從生活實際的現象引入新課,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和生活經驗明確研究主題。激發學生研究興趣的同時,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

(二)探索新知

1.觀察同一立體圖形

(1)師:請看屏幕這是由四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有三位同學進行了觀察:

你能想象一下這三位同學分別是從哪幾個方向進行觀察的嗎?

預設:

生:小剛從上面看的,小麗從正面看的,小明從左面看的。

(2)師:到底對不對呢?你們的桌子上也有四個小正方體,請你們輕輕搭出這個立體圖形,實際觀察一下。

(3)出示活動建議:

①分別從正面、上面、左面觀察立體圖形。

②在方格紙上拼擺出你看到的圖形。

③驗證拼擺的圖形與觀察到的是否一樣。

(4)學生活動,師巡視。

(5)彙報信息:(將學生作品貼黑板上)

(6)集體反饋:

問:誰的觀察結果和他的一樣? 看看,我們剛才的判斷對嗎?

(7)小結:我們分別從正面、上面、左面,觀察了這個立體圖形,通過從不同方向進行的觀察,對於這個觀察結果,你有什麼發現嗎?

預設:

生:通過觀察這個立體圖形,我們發現: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設計意圖】觀察與想象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不可缺少的要素。通過全面、有序的觀察活動,使學生對所觀察的物體有了整體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表象。為下面的學習奠定基礎的同時,培養了空間觀念,提升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觀察不同立體圖形

(1)師: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這個由老師搭成的立體圖形,搭建的方法有很多,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試試?

(2)一生任意將四個小正方體拼擺成幾何體(教師黑板上貼出學生對應作品)

預設:

(3)師:請你先想象一下,然後在方格紙上畫出這個幾何體從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狀。

(4)學生動手操作

(5)反饋交流,展示作品

【設計意圖】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主動的、開放的、積極的活動過程。給與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並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輔助學生的觀察和想象,明確結論科學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3.確定方法。

(1)師:我們已經觀察了兩個不同的幾何體,結果和大家想象的相同嗎?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應該如何想象呢?有什麼方法嗎?同桌討論一下。

(2)集體交流

(3)方法提煉:

先確定集合體的長、寬、高,

從正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高這兩個要素;

從上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長和寬這兩個要素;

從左面看到的是幾何體的寬和高這兩個要素。

【設計意圖】從更理性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幫助學生總結提煉方法,培養學生探索知識本質的習慣和意識,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三)鞏固提高

1.基礎練習:

下面的圖形分別是小強從什麼位置看到的?連一連

(1)學生試連線

(2)動手拼擺,驗證想象

2.提高練習:

練一練

【設計意圖】通過連一連、找一找、想一想和猜一猜的活動,使學生認知得到鞏固,為後續課程中進一步研究二維與三維圖形打下基礎。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視野,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

(四)提煉昇華

1.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研究你有什麼收穫嗎?

2.師:宋代大詩人蘇軾有一首《題西林壁》你會背嗎?

預設:

生:橫看成嶺側成峯,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3.師:這首詩是什麼意思你能解釋一下嗎?

預設:

生: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峯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4.問:請你結合這首詩,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內容,有什麼想法?

【設計意圖】通過跨學科的知識聯繫,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凸顯數學的應用。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美、感知美、欣賞美、追求美。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際操作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主動的探究的能力。

重點:能結合具體的事物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難點: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法:發現法、觀察法、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玩具熊貓、照片、學生帶的各種玩具。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做個小遊戲好嗎?很簡單,請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好嗎?請起立,向左轉,揮揮你的右手,向右轉,請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左耳朵。請一位同學和老師握一握手,請同學們告訴老師我的右手和你們的右手在一個方向上嗎?(生答)請一位同學站在老師的右邊,請另一位同學拉着我的左手,現在我們一起揮揮我們的右手,一起伸伸我們的左腳,現在請把手在你們的胸前擊兩下,請把左手拍拍後腦勺,好玩嗎?課後兩個同學之間可以相互玩一玩。

(遊戲既複習了方位,又讓學生體會到站得角度不同,觀察的物體不一樣的,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學習的的狀態)

二、合作探究。

1、指導觀察

出示並介紹玩具熊貓(主要複習熊貓的前、後、左、右)

師:請同學們仔細的觀察熊貓(師轉動),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熊貓是什麼樣子(藏起熊貓)請同學們在你們的小組內互相的介紹一下熊貓。(初步的感知觀察方法,並學會與人交流)

示範:下面我們一起來觀察熊貓,請小朋友看看老師是怎樣觀察的。(邊説邊做示範從前面平視熊貓)請同學猜一猜老師看到了什麼(生交流“眼睛、鼻子、嘴巴…..”只要抓住了某一特徵就可以)同學們也很想看一看我們可愛的熊貓的前面(這時把熊貓轉過來請同學們觀察並全班交流)那麼你們想想,這裏有四幅照片哪一張是你們現在看到的呢?(生答)

師:我想請一位同學來觀察熊貓的左邊,也請一位同學來觀察熊貓的右邊(兩位同學很快站好了),現在請你們想一想這兩位同學觀察的熊貓是一樣的嗎?可以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大部分同學認為是一樣的,這時只要給他們時間,很快他們就能找出不同(朝向不同)這時讓學生快速的找出左、右兩幅圖片。

師:把熊貓的後面朝向學生,請學生説説從後面我們可以看到熊貓的什麼(生交流),並找出對應的圖片。

(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讓學生找到自己看到熊貓的圖片,有利於學生初步體會觀察的位置與所看到的視圖的對應關係,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區分熊貓的左、右、側面,使學生更好的體會觀察的位置不同。)

2、運用觀察方法觀察物體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玩具放在小組中間,並説説你們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麼?(生小組交流)現在請同學們轉動你的玩具,請再説一説你們站在玩具的哪一面?看到了什麼?(生小組交流)

師:哪一組願意上來介紹你們的玩具嗎?(此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全面觀察物體,介紹物體)

3、根據圖片判斷觀察的角度不同(P57,做一做)

出示四本數學書前、後、左、右四面的圖片,請同學們判斷觀察者的角度,並請同學們説一説如何判斷的?説完之後,請小組把四本書按照書上所示合在一起,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並找出相應對應的面。

三、鞏固拓展小姐(以盲人摸象的故事進行拓展總結)。

師:同學們真聰明,一下就學會了觀察物體的方法,佔老師想給同學們講一個盲人摸象的故事。

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第一個人摸到鼻子,他説:“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尾巴,他説:“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第三個人摸到了身體,他説:“大象像一堵牆。”第四個人摸到了腿。他説:“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學們,同樣一頭大象,為什麼四個人的説法都不一樣呢?(生交流)其實把四個人説的綜合起來才是象的真正樣子,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內容:

觀察物體P94-95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並初步學會根據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 、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 、讓學牛感受數學與牛活的聯繫,培養學牛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體驗到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操作實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

手機、玩具馬、課件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課件出示盲人摸象圖)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盲人摸象》的故事。(課件出示)

從前,有五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不知道大彖長的什麼樣,他們就決定去摸摸大象。第一個人摸到了鼻子,他説:“大彖像一條彎彎的管子。”第二個人摸到了耳朵,他説:“大象像把大大的蒲扇。”第三個人摸到了腿,他説: “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第四個人摸到了身體,他説:“大彖像一堵牆。”第五個人摸到了尾巴,他説:“大象像個細細的繩子。”

問:同學們,同樣一頭大彖,為什麼五個人的説法都不一樣呢?

生:因為他們摸到的地方不一樣。揭題: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觀察到的物體形狀也可能不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自主探究

(一)、學習例1

師:我們最熟悉的學習環境是教室,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拍的什麼地方嗎?(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後拍的照片,讓學主進行辨認,仔細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想一想:拍的是同一個教室,為什麼照片會不一樣呢?小組內先説説,再全班交流。(啟發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二)、學習例2 。

1 、給小馬拍照。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今天老師請來了兩位漂亮的模特(拿出動畫人物小馬:紫月、碧琪),想請大家幫它們拍幾張照片。

(1)分組給“紫月”前後左右四個方向拍照:讓學生用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個框來表示相機,用這個相機去給“紫月”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來。(指名上台找出照片)

(2)指名給“碧琪”拍照:指名從“碧琪”的前、後、左、右不同的位置給它拍幾張照片拍一張照片,其他同學仔細觀察,想一想這幾個同學拍出來會是什麼樣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腦子裏。

(3)辨認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碧琪”的前、後、左、右拍的照片,請學生判斷是誰在什麼位置拍的。當學牛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出現困難時,引導學生再次觀察“碧琪”的左、右兩邊,比一比這兩個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看清“碧琪”的臉是朝哪邊的。經過再次觀察和比較,讓學牛重新做出判斷。

明確:站在小馬的前面,拍到小馬的正面。站在小馬的後面,拍到小馬的背面。站在小馬的左面,拍到小馬的臉朝左。站在小馬的右面,拍到小馬的臉朝右。

2 、應用實踐。

(1) tB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給小猴拍照的場景及4張不同的照片。請學牛判斷這些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嗎?在書上連一連。

(2)核對結果。

三、鞏固檢測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老師這裏還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在什麼地方拍的嗎?(課件出示校門口的照片)問:哪一張是學校裏面拍的,哪一張是在學校外面拍的?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我們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瞧,校園裏有一輛汽車,(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圖)三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這輛汽車,你能用線連一連他們分別看到的是哪一面嗎

(1)先在小組內説説自己的想法。

(2)在課木上連一連。

(3)集體交流。

3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圖)四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飛機模型,你能用説説他們分別看到的是哪一面嗎?

四、反思總結,加深體會剛才我們聽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又一起觀察了一些物體,想一想,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同一個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我們今後觀察物體時要注意從不同位置去觀察,才能全面觀察物體。在思考問題時也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會更加全面、更加準確。)

五、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課後繼續觀察。

同學們,生活中的物體千差萬別,僅憑一節課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對事物有更加深入的瞭解,還需要同學們做有心人,學會在生活中觀察再觀察。你還想觀察些什麼?請同學們課後自己再找一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看會看到那些不同得樣子?把你看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交流。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20

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讓學生知道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2、使學生感受對稱美、滲透美育。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法指導:

學生活動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教具學具:

每人準備一面小鏡子。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説一説本單元學習了那些知識?

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二、分層練習

1、練習十六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説説你是怎麼做的?

(3)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你知道了什麼?

2、練習十六第2題。

判斷下面三幅圖分別是在什麼位置看到的?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裏。

3、練習十六第3題。

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數學書,分別説説自己看到了什麼?

然後再書上連線。

4、練習十六第4題。

觀察老師準備的圖片,分別看看是在哪個位置拍的,把相應的序號填在括號裏。

5、練習十五第5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説説你是怎樣判斷的?

三、課堂總結

通過做練習你學到了什麼?

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以後再觀察物體的時候,要多從幾個方向看一看。

四、課堂檢測

再往桌面上擺一個立方體,讓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看到的形狀與上次一樣嗎?如果不一樣,請説出看到的具體形狀?

(2)分別把你所看到的形狀畫下來教師逐個檢查。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2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辨認、想象、推理等活動,初步掌握全面、正確觀察物體的基本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豐富的活動中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和諧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目標解析:

這節課是學生在一年級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空間方位之後,第一次接觸觀察物體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用眼觀察、用口描述、用心體驗,親身經歷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學會辨認從前面、後面、左側面、右側面等不同方位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併為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

認識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教學難點:

正確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準備:

課件,四張熊貓玩偶圖片,每組一個熊貓玩偶、茶缸。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故事激趣

(1)課件播放:“盲人摸象”。

(2)引發問題:同學們為什麼覺得好笑呢?他們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樣嗎?

(3)學生交流:這幾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説不出大象的全貌。

2.揭示課題

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觀察物體,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實際的判斷。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觀察實踐,自主建構

將熊貓玩偶放在桌子中間,學生四人一組分前、後、左、右四個方位圍坐在四周。

1.定位觀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觀察:每個學生均正對熊貓觀察。

(2)組內交流:你看到了熊貓的哪一面?是從哪個位置觀察的?

(3)全班彙報:指定一組中的四位學生依次説説自己看到的熊貓是什麼樣的,教師適時點撥。

(4)設疑探究:你們看的是同一個熊貓玩偶,為什麼看到的情況卻不一樣?

2.全面觀察,豐富表象

是這樣的嗎?接下來我們換個位置觀察一下好嗎?

(1)再次觀察:每組同學按順時針依次到其他三個位置進行觀察。

(2)交流反思:你現在看到小汽車的哪一面?為什麼和剛才的一樣呢?

3.重點觀察,深化表象

(1)對比觀察:剛才有兩個位置看到的熊貓的樣子好像差不多,請再到這兩個位置進行觀察。

(2)質疑辨析:你看到的熊貓左右個側面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3)明確認識:引導學生根據熊貓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結進行區分,説明熊貓的臉、四肢伸向左邊還是右邊即可。

《觀察物體》教學設計 篇22

教材分析:

讓學生學會觀察物體,是以後教學幾何中的“三視圖”的基礎。本課只是讓學生觀察具體的實物,初步瞭解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為以後學習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圖形作準備。將教材提供的恐龍換成玩具熊更有利於學生觀察,更能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觀察物體都有經歷,但思維處於無序的、無意識的狀態,沒有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學本課時,重點是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層面上提升到數學思考層面上,挖掘培養學生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力的因素。

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通過觀察和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教學重點: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能在頭腦中進行“虛擬地移位”,即假設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會看到物體的什麼形狀。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不同位置拍攝的玩具熊照片、吸鐵石

學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組一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1)師:小朋友,我們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認識了嗎?如果老師給你看一下我們班其中一位同學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來呢?(出示學生的背面照)

咦!他是誰?猜一猜。不是説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誰了嗎?怎麼有這麼多答案呀?

要不要老師給你們一點提示?(出示兩張側面照)

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樣呢?好,接下來我們就來揭開謎底,一起數,1、2、3。( ),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

(2)師:剛才小朋友們看得都特別仔細、特別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地看就叫做“觀察”。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在課的一開始,我就運用多媒體逐一出示了班上某個小朋友的背面、側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勝新,讓他們猜一猜,這個班上的同學是誰?在遊戲似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儘管是同一個人,但因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組活動,觀察學具

(一)本位觀察

1、今天老師還給大家請來了一羣小客人,就在2號同學的課桌裏,快點把它請出來!是誰呀?讓小熊面對着黑板坐坐好。今天這些小熊將和我們一起來學習,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們加入我們小組!

2、好,下面請你輕輕地告訴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邊?

大家都分別坐在了小熊的前、後、左、右,那從你這個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再面對小熊坐好,觀察好了,和同組的小朋友説一説:你坐在小熊的哪一邊?看到了它的什麼?

3、師:你坐在小熊的哪一邊?看到了它的什麼呢?

生1:我坐在小熊的前面,看到了它的兩隻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巴、兩隻手、兩隻腳……

師:恩,你觀察得真仔細!(出示照片)誰看到的和他一樣?向大家揮揮手。這些同學都坐在小熊的哪一面?(前面)所以他們看到的是小熊的正面。(板書:正面)一起讀。

生2:我坐在小熊的右邊,看到了它的右手、右腳、右眼睛、右耳朵……

師:看,這是老師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攝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其實是小熊的側面。(板書:側面)一起讀。

生3:我坐在小熊的後面,看到了它的後腦勺、後背、屁股、……

師:(出示照片)誰也看到了小熊的後腦勺、後背和小屁股呢?請舉手。你們都坐在它的(後面)。看到的是小熊的背面。(板書:背面)一起讀。

生4:我坐在小熊的左邊,看到了它的左手、左腳、左眼睛、左耳朵……

師:你觀察得也很仔細!看,這是老師坐在他的位置上拍攝的照片,(出示照片)看到的也是小熊的(側面)。

下面就請看到側面的同學全部站起來!你們有的坐在小熊的左邊,有的坐在小熊的(右邊)。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行本位觀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玩具。通過第一次觀察嘗試,想讓學生學會仔細地觀察,流利地表達,並向學生介紹正面、側面和背面的知識。

(二)換位觀察

1、師:剛才我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別觀察到了小豬的正面、側面和背面,下面我們換換位置再觀察好不好?聽老師口令,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小組的下一個位子上去。

師:現在你觀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個面?看到的樣子和剛才一樣嗎?

反饋。師:怎麼不一樣呢?

2、師:咦,你們每個小組觀察的是不是原來的那個小熊呀?小熊沒變,為什麼你們看到的結果會不一樣呢?其他同學認為呢?

(因為我們換過位置了;因為我們觀察的位置不同了……)

小結:是啊,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

【設計意圖】換位觀察,要求學生按順時針變換座位,再次對玩具進行觀察。這次觀察不僅要求學生説出看到玩具的哪個面,同時要思考,現在看到玩具的樣子和剛才看到的是否一樣?為什麼?因為有了轉換位置的活動,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為改變了方向的緣故。這個環節是第一個環節的遞進,讓學生感知正確的、有序的觀察方法。

(三)全面觀察

1、師:下面老師就給大家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你可以隨意地觀察小熊的每一個面,並和小組裏的同學説一説你分別觀察到了小熊的哪個面?

(小組活動、討論)

師:你們剛才是怎麼觀察的?誰願意來介紹一下?

生1:我轉了一圈,觀察了小熊的……

師:我們請這組的四個小朋友一起來演示一下。説一説你觀察到了小熊的哪個面?你們覺得這樣能看清小熊的每個面嗎?

生2:把小熊轉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個面。

師:轉給我們看看。你們覺得他們組的方法怎麼樣?

其他小組也把小熊轉一圈,仔細觀察你看到的每一個面。

3、師:看清楚了嗎?讓小熊面朝黑板。

(媒體出示正面照、一張側面照、背面照)老師這裏有一些從不同位置拍攝的小熊照片,我任意選一張,你認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邊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邊,我們來比比看誰的反應快,好不好!

【設計意圖】全面觀察,讓學生想辦法如何能觀察到玩具的前、後、左、右四個面?明確觀察物體可以圍着物體轉一圈,也可以通過轉動物體來看到不同的面。

在這一系列的觀察動中,我讓學生體驗一個從靜態到動態,從片面到全面的觀察方法。

三、應用拓展,激勵創新

1、觀察恐龍。

師:剛才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瞧,這三位小朋友在觀察什麼呢?想一想,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請拿出練習紙,把名字寫在每幅圖的下面。(交流)

師:第一幅圖是誰看到的?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生:第一幅圖是小明看到的。因為小明在恐龍的旁邊,看到的是它的側面。

第二幅圖是小亮看到的。因為小亮在恐龍的前面,看到了恐龍的頭,是它的正面。

第三幅圖是小紅看到的。因為小紅在恐龍的後面,看到了恐龍的屁股和尾巴,

是它的背面。

2、連線練習。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書本、鉛筆盒等等,你有沒有觀察過呀?瞧!這幾個小朋友把數學書疊在一起,組成了什麼圖形?(長方體)那麼他們分別看到了這個長方體的哪個面呢?請在練習紙上連一連!(反饋)

3、觀察杯子。

看樣子,小朋友已經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了,試試能不能幫這四個小朋友解決一下問題呢?這四個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們看到的杯子會一樣嗎?那他們看到的杯子是什麼樣的呢?(思考一會兒再出示)

(出示從前、後、左、右、上面看到的杯子)是誰看到的?

4、猜物品遊戲。

這幾天,老師也去觀察了一些東西,還把它們其中的一個面拍了下來,(出示)你能猜出這些分別是什麼東西嗎?哪個猜到了你可以先説哪個。

(1)卷筆機的正面。

(2)鉛筆盒的側面。老師拍的是鉛筆盒的哪個面?(側面)

(3)手機背面。

(4)可樂的上面。?老師拍的是可樂的哪個面?(上面)

師:剛才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東西,為什麼有的那麼難認呢?(只看物體其中的一個面)

師:那你們説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各個面都要看一看;要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要全面地看……)

師:小朋友都説得非常好,觀察一個物體,我們應該從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觀察,這樣才能比較正確地瞭解這個物體的特點。

【設計意圖】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安排了四個層次。首先完成課本內容的連線,這是多方位的一種對應練習。其次設計了觀察一個長方體的活動,把小組中同學的書本合放在一起,判斷形狀。第三,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位置與所見物體形狀的關係,出示了同一杯子不同方位的四幅圖片,讓學生猜測觀察者是在杯子的哪個方向觀察的,由此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最後,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置了一組猜物遊戲,只看一個面,讓學生來猜一猜是什麼東西。通過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告訴學生,觀察物體,須全面才能見其真面目。

四、知識介紹,全課小結

1、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玩得開心嗎?那麼,你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什麼呢?四人小組互相説一説。

(我知道觀察物體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改變觀察的位置或者轉動物體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結果;我學會了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

2、欣賞學校照片。

下面就讓我們從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觀察一下我們校園的幾個景點,請你邊看邊大聲地説出來,你觀察到的是物體的哪個面,行嗎?(播放)

師:喜歡這些照片嗎?其實數學知識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就看大家願不願意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課後請大家選擇生活中其他的物體,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看看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