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找朋友》(精選10篇)

校園1.23W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找朋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找朋友》(精選10篇)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找朋友》 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按數匹配實物,按實物找相應數量的數。

2、複習7以內的數字,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量。

3、培養幼兒學數的興趣,發展思維力。

活動準備:

教具:果園背景圖一幅,水果七盆,1—7數字卡七張,1—7的大數字棒七個,小狗、小羊、小熊、小老鼠、小雞、小兔、小貓圖片各一隻。

學具:1—7不同的實物卡片人手一張;1—7數字小卡片、實物卡、數字杯人手一份;雪花片若干。

配套課件:中班數學課件《找朋友》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聽覺引導、激發興趣

請小耳朵幫忙一起玩遊戲:教師敲鈴鐺,幼兒説出鈴聲響了幾下。

二、參觀果園

1、老師上次去動物園玩的時候,看到小猴家裏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裏種了很多果樹,老師看到小猴的果園很漂亮,於是就把它畫了下來,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小猴的果園呀?(想)

三、感知數量7

1、果園裏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七盆水果。

師:第一盆是什麼水果?第二盆是什麼水果?第三盆是什麼水果?……第七盆是什麼水果?

(幼:第一盆是桃子,第二盆是石榴,第三盆是桔子,第四盆是葡萄,第五盆是梨,第六盆是蘋果,第七盆是櫻桃。)師:第一盆有幾個桃子?一隻梨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幼:第一盆有1個桃子,一個桃子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師:第七盆有幾顆櫻桃?七顆櫻桃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幼:第七盆有七顆櫻桃,七顆可以用數字7來表示。)

四、分水果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那麼多的水果,他想把這些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吃,讓大家一起來嘗一嘗。

1、看!小猴先來到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小朋友看看有幾隻小狗?

(幼:有1只小狗。)師: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想一想,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狗,才是正好給小狗,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桃子分給小狗吃。)師:為什麼把桃子分給小狗呢?

幼:因為正好桃子和小狗一樣多,都是1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狗和小猴很高興。

2、看!小猴來到小羊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羊吃。小朋友看看有幾隻小羊?

(幼:有2只小羊。)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羊,才是正好每隻小羊分一隻,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石榴分給小羊吃,才是正好每隻小羊分一隻,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麼把石榴分給小羊?

幼:因為石榴正好和小羊一樣多,都是2。

師: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羊和小猴真高興。

3、逐一給小熊、小老鼠、小雞、小兔、小貓分水果(方法同上)(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讓水果與動物匹配,讓幼兒逐步認識並感知數物匹配。)

五、遊戲:找朋友

現在老師還想請小朋友玩一個遊戲,叫做找好朋友。等一下每個小朋友拿一張卡片,先數數你的卡片上有幾樣東西,如果是1,那等等聽着音樂走,音樂一停,趕緊跑到1前面站好,如果是2,音樂一停就趕緊跑到2前面站好……但不能擠,要站在對應數字的線上。(和好朋友交換卡片,再次進行遊戲一次)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找朋友》 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生活中的數字體驗數字的意義,知道數字無處不在。

2、運用數字進行遊戲活動,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3、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4、能夠知道10以內的相鄰數。

活動重點:

能夠知道10以內的相鄰數。

活動難點:

運用數字進行遊戲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和數字的有趣。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片、小雞卡片、小黑板

活動過程:

一、猜想數字、激發興趣。

1、出示PPT空白表格師:你知道上面有幾個格子嗎?

2、出示PPT2

師:在每個格子裏藏着不同的數字寶寶,我們邊看邊猜他們分別是數字幾?

師:在猜數字寶寶之前呢,先要記住這句話,從0-9的數,一個一個的數,才會發現少的'數字。

3、給數字排隊

師:看一下這十個數字寶寶裏,哪個最大,哪個最小?

師:你能給這幾個數字寶寶排一排隊嗎?從小到大怎麼排,從大到小怎麼排?

師:有沒有其他的排法嗎?

4、教師出示PPT

師:你知道這些數字是怎麼排的嗎?

5、在小黑板上出示數字卡片,讓幼兒動手操作,讓全體幼兒大聲朗讀加深記憶。

二、有趣的數字

1、出示PPT小雞,師:看,這是什麼?數字3怎麼了?怎麼變?除了數字3還有幾?

2、出示圖片冰淇淋,師:這又有那些數字寶寶呢,他們怎麼了?

3、出示圖片小貓,師:這又有哪些數字寶寶呢?

4、出示圖片魔術師師:這次的圖片,老師0-9每個數字寶寶用了一次,你能把它們都找出來嗎?記住0-9一個一個的數,你就會發現不見的數字哦。

三、10以內的相鄰數

1、師:數字寶寶5在哪裏呢?出示PPT,由此開始引出5的相鄰數。在小黑板上出示小雞數字卡片,讓幼兒找出10以內的相鄰數,反覆練習,加深記憶。

2、教師評價指導。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找朋友》 3

活動目標:

1.感知長方形的基本特徵。

2.通過讓幼兒描述圖形形象,動手拼擺紙卡等遊戲活動來拓展幼兒思維創造性,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自備教具:油畫棒

配備教具:形紙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聽音樂找朋友

要求:每人拿一個L形紙卡,聽音樂找朋友,兩個好朋友將L形紙卡對在一起拼成一個長方形,就拉拉手做朋友

遊戲反覆進行給L形紙卡圖上漂亮的顏色

教師出示紅、黃、藍、綠四種顏色,請小朋友根據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塗色

第二次聽音樂找朋友,

要求:要將顏色一樣的L形紙卡拼在一起拼成長方型

二、請幼兒完成書上的評價練習

請幼兒翻開書第31頁,觀察畫面畫的是哪裏?怎麼看出來的?

將L型制卡放在空白圖形裏擺一擺,試試能不能擺出來。

用筆將空白圖形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再引導幼兒指導做第32頁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找朋友》 4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6和7,知道它們能表示相應數量的物體。

2.通過多種形式的遊戲,鞏固對7以內數字的認識。

3.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體會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數字房子一套,小動物圖片若干。

數字1—7的卡片,幼兒操作紙、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複習數字1—5

教師:小朋友看,森林公寓建造好了,小動物們都搬進了新家。看看房子裏住着誰呀?出示分別標有1~5的數字房子,引導幼兒複習數字1~5。(小狗、小貓、小雞、小鴨、小羊)

要求幼兒先讀出數字,然後請幼兒看着數字數一數。和小動物打招呼,引導幼兒用小動物的叫聲來鞏固認識數字1—5。

(二)認識數字6、7

1.認識數字6

揭開第六間房子,提問:這間房子裏住着誰呢?(小兔子)(蘿蔔)小兔子真勤勞,一大早就拔了好多蘿蔔回家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幾個小兔子呀?拔了幾個蘿蔔呀?(6只兔子和6個蘿蔔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數字6表示)對了,6只小兔的數字朋友是6,6像什麼?(哨子)6除了表示6只兔子和6個蘿蔔外,還可以表示什麼?(幼兒講述教師指點)

2.認識數字7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教師請上另一間屋子裏的小動物。在圖上添上1只兔子、1個蘿蔔,請小朋友睜開眼睛,看看圖上什麼變了?現在有幾隻兔子、幾個蘿蔔?(7只兔子、7個蘿蔔)剛才大家講的是6只兔子,6個蘿蔔,現在怎麼説是7個呢?(又添上1個了)幾個添上1個就是7個了?(6個添上1個就是7個)。那數字6能不能表示7只兔子、7個蘿蔔?(不能)現在找什麼數字來和7只兔子、7個蘿蔔做好朋友呢?(數字7)

教師請幼兒上來貼上數字7,7像什麼?7像鐮刀,7除了圖上的7只兔子和7個蘿蔔外,7還可以表示什麼?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出各種數量是7的事物。

(三)操作活動

教師:這些小動物都找到了數字朋友,老師這裏還有好多小動物沒有找到數字朋友呢,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忙吧!

1、給小動物找數字朋友,數一數每種動物有幾隻,在它的旁邊找出正確的數字並圈起來。

2、給機器人畫頭髮。

老師巡視,鼓勵能力弱的'幼兒進行操作活動,能力強的幼兒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四)活動評析

展示個別幼兒的操作材料

(五)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數字6和7,請小朋友回家以後在家裏找找:你家裏的什麼東西可以用數字6和7來表示的。

活動延伸:

1.設置相關作業投置益智區,供幼兒練習。

2.家園配合:利用生活,遊戲等,幫助幼兒充分理解數字6和7。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找朋友》 5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圓形、三角形、方形。

2.願意為圖形寶寶找朋友,並按要求操作。

3.體驗與同伴共同操作、遊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不同顏色的圓形、三角形、方形卡片若干張

貼有圓形、三角形、方形標記的房子3間

活動過程:

一.認認説説。

(1)教師逐一出示圓形、方形、三角形卡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説出他們的形狀。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小三班來了三位圖形寶寶,小朋友們想認識他們嗎?那我們請它們出來吧!

我們一起和它們打招呼吧。

二.遊戲:找朋友

(1)師:圖形寶寶很高興見到這麼多的小朋友,他們想和小朋友玩一個找朋友的遊戲。(每一個幼兒上前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圖形寶寶)

(2) 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自己拿的是什麼圖形寶寶,我喜歡什麼圖形寶寶?

(3) 教師請個別幼兒説一説拿的是XX圖形寶寶(引導幼兒用“我喜歡XX圖形寶寶”回答)

(4)師幼找朋友

A:圓形寶寶找朋友

師:我這兒也有一些圖形寶寶,它們想找朋友。(出示圓形)我是圓形寶寶,誰和我長的一樣我就和他做朋友。請圓形寶寶站起來。好朋友揮揮手。

B:方形寶寶找朋友

出示方形寶寶。

師:我是……方形寶寶快過來,親親。

C:三角形找朋友

師:我是…… 三角形寶寶快過來和我抱一抱。

三.圖形寶寶找家

(1)師:圖形寶寶累了,想要回家睡覺了。我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家吧!

(2)出示貼有圖形標記的房子

師:這是誰的家啊?(圓形的家)

把圓形送到他家裏(教師示範),送的時候要對他説:“我把圓形寶寶送到圓形的家”。(讓幼兒練習説這句話)

師:這是誰的`家?(三角形的家)

把三角形送到他家裏,請一個小朋友幫忙把三角形寶寶送回家。

(提醒幼兒送的時候要説:把三角形寶寶送到三角形的家)

師:這是誰的家?(方形的家)

把方形送到他家裏,請一個小朋友幫忙把方形寶寶送回家。

(提醒幼兒送的時候要説:把方形寶寶送到方形的家)

(3)分組操作練習。

請幼兒把一樣的圖形送到有相應圖形標記的“家”中,鼓勵幼兒為圖形寶寶都找到家。

(學習句型:我把XX圖形寶寶送到XX的家)

(4)評價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朋友們送的對不對?集體檢查

四.結束

小朋友表現得都非常棒,都把圖形寶寶送回家了,我們一起和圖形寶寶説再見吧。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的語言還不夠生動有趣,導致一小部分幼兒注意力分散。在教具的製作上,我將圖形標誌做成有顏色的圖形,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幼兒的思維。我會將這次一課伸延的教研活動,作為對自己的磨練。日常教學中,我會對小班幼兒的常規教育做進一步的強化。在教具的選擇中,儘量考慮周到,排除不應該有的干擾因素。通過遊戲和操作活動,使更多的幼兒融入到我的教學中,讓孩子喜歡學習、愛學習、會學習。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找朋友》 6

活動目標:

1.體驗二維分類活動的樂趣。

2.理解標記,能根據標記進行二維分類。

3.能同時辨別出物體兩個維度的特徵,並能按兩個特徵進行有干擾的二維分類。

活動重點:

理解標記,能根據標記進行有干擾的二維分類。

活動難點:

能同時辨別出物體兩個維度的特徵。

活動準備:

教具——標記卡片若干;具有多種特徵的羊兒卡片10張;標記卡片8張。

學具——第一、二組:每人一張有標記的分類表,8個顏色、大小、圖案不同的皮球卡片;第三組:每人一張已經分好類的小魚操作紙和標記卡片;第四組:每人8張不同特徵的衣服卡片,一張分類表,小標記卡片若干。

幼兒前期經驗——參與過無干擾的二維分類活動,具有初步的二維分類經驗。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遊戲“老師找朋友”,感知物體的特徵教師根據幼兒身上的特徵提前製作標記卡片。

(1)出示上面有1個標記的卡片,請符合特徵的幼兒做朋友。

(2)出示上面有2個標記的卡片,請符合特徵的`幼兒做朋友。

2.集體活動:給羊兒找朋友,學習看標記進行有干擾的二維分類

(1)出示十隻羊,請幼兒觀察説出這十隻羊有什麼特徵。如衣服顏色、戴花或不戴花、大小特徵等,同時出示相對應的標記卡片。

(2)根據標記找出同時具備兩個特徵的羊做朋友。

第一次:教師出示兩個標記,幼兒根據標記找出符合二維特徵的羊兒做朋友;

第二次:幼兒挑選出兩個標記,其他幼兒根據標記找出符合特徵的羊兒做朋友;

第三次:教師出示具有兩個相同特徵的羊兒朋友,請幼兒根據特徵找出相對應的標記。

小結:今天我們根據標記找到同時符合兩個特徵的羊兒做朋友,羊兒們都非常感謝你們。

3.操作活動:給物品找朋友,鞏固二維分類經驗

(1)認識操作材料

第一、二組——

材料:不同顏色、大小和花紋的皮球卡片,有二維分類標記的球車圖。

要求:按照標記將皮球分類至相應球車。

第三組——

材料:內有具備二維特徵小魚的魚缸圖,各種標記卡。

要求:根據小魚同時具備的兩個特徵找出相對應的標記卡片貼在魚缸上。

第四組——

材料:具有不同特徵的衣服圖片,分類表,各種標記圖。

要求:按照兩個特徵自行設計標準進行分類,並找到對應的標記圖。

(2)幼兒操作材料,並與同伴相互交流“自己是如何分的,為什麼這麼分。”

(3)挑選有代表性的作業,引導幼兒檢查,表達分類理由,在討論中鞏固二維分類經驗。

4.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幫助許多物品按照它們同時具備的兩種特徵作為標準進行了二維分類。現在請找出和自己有兩個相同地方的孩子拉着手出去做遊戲吧!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找朋友》 7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讓幼兒喜歡識數,並對身邊的數字充滿好奇和探究的慾望。

2、認知目標:引導幼兒加深對數字1、2、3的識別。

3、能力目標:通過點數或心數判斷物體的個數(1、2、3個)並能將實物或圖片與等值的數字連線做朋友。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認識數字1、2、3;聽懂別人談話的內容。

教具準備: 皮球1個,紅花3朵,口杯3個,圖片若干張,掛鈎,數字卡,手機,錄音 等。

活動過程:

一、齊唱歌曲《找朋友》

並讓小朋友説説你的朋友是誰?好朋友之間應該怎樣做?

二、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識數興趣。

1、教師接聽電話,要求小朋友們安靜聽一聽,是誰給老師打電話來了("喂,你好!請問你是誰?""什麼?你是數字媽媽呀,找我有什麼事?""數字寶寶要到我們幼兒園和小朋友玩,怎麼玩呀?""讓我們班的小朋友他們找朋友,可以呀!""那他們什麼時候來?""現在就來了,在我們教室門口,還帶了一些玩具,""好的,我現在就去迎接他們。")

2、提問小朋友:剛才誰給來老師打電話了?誰要到我們教師來?他們要來幹什麼?那小朋友們敢不敢數字娃娃找朋友哇?(鼓勵幼兒)

3、迎接數字娃娃的到來。

(1)數字"1"娃娃進教室,放錄音聽他的自我介紹:"家好!我是數字娃娃'1',很高興見到各位,今天我想請中班的小朋友我找朋友,因為我是'1',所以我只和表示'1個'的東東做朋友,記住了喲。"

(2)迎接數字娃娃"2",聽錄音:"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將和你們一起玩遊戲,家喜歡嗎?你們我找朋友好不?凡是表示有'2個'物體都可以和我做朋友,知道了嗎?"

(3)數字娃娃"3"來了。聽錄音(不耐煩的語氣)"真倒黴,數字1和數字2硬是拉我來和中班的小朋友做找朋友的遊戲,他們那麼小,誰會我數字3找朋友啊!不該來,真是不該來!"

4、鼓勵幼兒,聽數字3説我們小,不能他找到朋友,小朋友們你敢不敢數字娃娃找朋友?那你知道數字1要找什麼樣的朋友?數字2呢?數字3呢?(再次明確目標)

三、玩數字娃娃找朋友的遊戲

1、通過出示數字娃娃帶的玩具(一些實物),比如:2個口杯、3朵紅花、1個皮球等讓數字娃娃在其中找朋友,要引導幼兒把找朋友的結果説下來,如:1和1個皮球做朋友,2和2個口杯做朋友,3和3朵紅花做朋友等。以此激發幼兒:看,剛才數字3小看我們説我們不能他找到朋友,這不,現在我們不是他找到朋友了嘛,看來我們中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

2、用圖片數字娃娃找朋友。(儘可能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展示的機會)

3、連線找朋友。

(1)在黑板上擺三張圖片,分別表示1、2、3,在圖片的下面擺上與之不對應的`數字娃娃,引導幼兒觀察:現在數字娃娃能不能和他上面的這一幅圖片做朋友?為什麼?那他們的朋友分別在哪裏?這是我們可以用一條線線把數字娃娃和他的朋友連起來,表示他們手拉手做朋友。(教師做示範)

(2)將圖片換一換,指名幼兒嘗試給他們數字娃娃找朋友。

4、誇獎表現好的幼兒,今天家真了不起,數字娃娃找了這麼多的朋友,我代數字娃娃給你們説一聲:謝謝小朋友!

四、拓展練習出示圖片

(上面畫有4條小魚)讓小朋友們他找朋友,説一説為什麼1、2、3都不是他的朋友呢?那誰會是他的朋友呢?今天數字4沒來,説不定明天我們還要給數字4找朋友呢,小朋友們願不願意?今天就再見啦!拜拜!

活動思:

學條件的限制這節課我們沒能使用電子課件,但是孩子們通過多多的實物及圖片能將他們各自表示的數字與數字娃娃1、2、3對上號,整個找朋友遊戲的過程從實物開始,到圖片,再到連線找朋友,難度在層層遞進。用數字娃娃對中班小朋友的不信任做為小朋友們勇氣與動力的源泉,到小朋友們為數字娃娃找到朋友的勝利結果,鼓舞孩子產生自信,挑戰困難。所以我感覺這節課,不僅有數學知識,更深透了社會知識、健康知識,既有孩子説話聽話能力的培養,更有孩子識數、對應等數學知識。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找朋友》 8

一、活動目標

1、認識10以內相鄰數。

2、感知一個數與前後兩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二、活動準備

1、紙製小豬卡片5個、小貓卡片6個、小猴卡片7個,1-10的長條點卡

2、數字卡1-10,每人一份

三、活動過程

1、認識6的相鄰數

(1)教師將三種動物卡片散貼在黑板上。

提問:黑板上三種動物卡片有什麼不同?

(2)誰能把一樣動物卡片放在一起,並且把它們排隊。

(3)每種動物卡片的數目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請小朋友在每種動物下面用數字卡表示它們得數目。

(4)動物卡片是怎麼樣排隊的?6個小貓卡片的前面是幾個小豬卡片?6個小貓卡片的後面是幾個小猴卡片?

(5)為什麼5個小豬卡片排在6個小貓卡片的前面?6個小貓卡片排在7個小猴卡片後面?

(6)6的前面是幾?6的後面是幾?6比5怎樣?6比7怎樣?

2、感知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1)教師出示1-10的長條點卡,引導幼兒觀察,並匹配數字卡。

(2)教師指着8的長條點卡,提問:圖上幾個圓點?

3、請找出比它少1的小朋友和比它多1的大朋友。

(1)1個數字有幾個朋友?是兩個什麼樣的朋友?

(2)數字9有朋友嗎?它的朋友是誰?

4、遊戲:找朋友

(1)老師報一個數,就請你在自己的卡片中找,把這個數的`兩個朋友舉起來。

(2)該遊戲重複多次後,可請幼兒兩人一組,一人報數,一人舉數卡,然後交換玩。

(3)提問:

a.每種動物卡片的數目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b.6個小貓卡片的前面是幾個小豬卡片?6個小貓卡片的後面是幾個小猴卡片?

c.6的前面是幾?6的後面是幾?

5、數字9有朋友嗎?它的朋友是誰?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找朋友》 9

設計意圖:

本節課教學設計是在幼兒學習了10以內的數字後安排的一個新教學內容,對於幼兒來説這部分內容比較難理解,是抽象的數字概念。因此本節教學設計以遊戲為主,通過遊戲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賽”中增勇氣,“樂”中長才幹。意在通過趣味性的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遊戲,使幼兒在玩中學,不知不覺掌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和少1。通過本科教學幫助幼兒在“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教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讓幼兒理解掌握概念、法規等知識,引導幼兒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活動目標:

1.認識相鄰數,初步探索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2.在遊戲的情景中讓幼兒能感知相鄰數。

3.進行朋友間團結友愛的教育。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1.圓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數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數字卡片(人手一張)。

2.幼兒已學會10以內的數字。

活動過程:

一、 通過語言引出主題

小朋友們,你們有朋友嗎?你們的朋友是誰呢?

二、認識相鄰數,初步探索並體驗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1、教師在磁性黑板上貼出對應並置的兩排圓片,數量分別是2和3.師:第一排圓片有幾個?第二排圓片有幾個?第一排圓片比第二排圓片怎樣?第二排圓片比第一排圓片呢?我們可以説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師在3個圓片下面再貼出第三排4個圓片。

師:第三排有幾個圓片?第三排圓片比第二排圓片怎樣?第二排圓片比第三排圓片怎樣?我們可以説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師以中間一個數為參照,先與前面一個數比,再與後面一個數比。

師:3比2怎樣?3比4怎樣?

4、師小結: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們就把這排在一起的3個數叫相鄰數。

5、教師把2個圓片取下,在4個圓片的下面貼上5個圓片,引導幼兒比較4比3怎樣?4比5怎樣?所以4的相鄰數是3和5.

6、教師把3個圓片取下,在5個圓片下面貼上6個圓片,引導幼兒比較5和4怎樣?5比6怎樣?所以5的相鄰數是4和6。

7、教師直接説數字6、7、8、9,請幼兒説出它們的相鄰數是誰和誰?啟發幼兒用剛才學習的方法找它們的相鄰數,幼兒回答後,師可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幼兒理解10以內的各相鄰數間多1和少1的關係。)

三、玩遊戲“找朋友”,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1、“找朋友”的遊戲。

將幼兒分為四組,每組幼兒胸前掛有1——10的數卡。教師請數字3的幼兒找朋友時,音樂開始,幼兒找本組的朋友時,音樂開始,幼兒找到本組的朋友,音樂停止,2、3、4的幼兒手拉手站一排。(先請10位幼兒演示,然後遊戲繼續。)

2、卡片遊戲。

師事先發給幼兒1——10的`數字卡片,教師説出一個數字,讓幼兒找出該數的兩個“朋友”,並將卡片舉起。

(通過遊戲的形式鞏固理解10以內各相鄰數間多1和少1的關係。)

四、結束部分。

1、遊戲後評價。

2、師小結,教育幼兒要像數字寶寶一樣,互相幫助,團結友愛。

(設計意圖: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友愛同伴的意識。)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環緊扣一環,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先是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再銜接到數字朋友中去。整個活動老師通過講述、幼兒玩找朋友的遊戲、再用卡片操作、評價總結操作結果幾個環節幫助幼兒知道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説出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理解10以內各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達到了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孩子們情緒高漲,老師請幼兒找朋友時,孩子們的小手紛紛舉起;老師問題剛提出,孩子們就爭着回答;老師請小朋友們做“找朋友”的遊戲時,活動氣氛非常活躍。

但在最後一個環節中,還有幼兒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動後請家長回去利用撲克牌與幼兒鞏固10以內的相鄰數,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再玩幾次類似的遊戲。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找朋友》 10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圓形、三角形、方形。

2、願意為圖形寶寶找朋友,並按規則要求操作。

3、喜歡參加數學活動,從中體驗與同伴共同操作、遊戲的快樂。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不同顏色的圓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張。

2、貼有圓形、三角形、方形標記的房子三間。

3、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聽音樂進場。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去圖形王國玩一玩,開心嗎?那我們現在就出發了。(音樂:郊遊)

二、對圓形、三角形、方形的認識

(一)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簡單特徵。

1、師:哇,圖形王國裏有這麼多圖形寶寶,大家想認識他們嗎?那我們一起來互相打個招呼吧。教師分別出示三個形狀卡片,以形狀寶寶的口吻來自我介紹。

(1)圓形。大家好,我是圓形,我的身體呀胖乎乎的,一個稜角也沒有。你們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圓形的呢。

(2)方形。師:嗨,我是方形,我的身體有四條邊和四個角。

(3)三角形。師: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條邊,三個角。

2、師:剛才三個形狀寶寶介紹了自己,現在,你們認識它們了嗎?能説出它們長什麼樣嗎?你們願意和圖形寶寶做朋友嗎?(請幼兒分別講述三種形狀的特徵。如講述有困難,教師可作適當的補充講述)。

(二)遊戲:找朋友

(1)先説説自己拿的是什麼圖形寶寶

師: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圖形寶寶,它們藏在了你們的小椅子下面,快去把他們請出來吧!接下來我請幾個小朋友説説自己取得什麼圖形寶寶。

(2)師幼找朋友。

A:圓形寶寶找朋友師:我這兒也有一些圖形寶寶,它們想找朋友。(出示圓形)我是圓形寶寶,誰和我長的.一樣我就和他做朋友。請圓形寶寶站起來。好朋友揮揮手。

B:方形寶寶找朋友師:我是方形寶寶,是方形的寶寶快過來,親親。

C:三角形找朋友師:我是三角形寶寶,是三角形的寶寶快過來和我抱一抱。

(3)同伴間找朋友。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聽到音樂就去找跟自己圖形寶寶一樣的好朋友。你找到好朋友了嗎?我來瞧一瞧。

(三)圖形寶寶找家

1、師:圖形寶寶累了,想要回家睡覺了。我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家吧!

2、出示貼有圖形標記的房子,介紹:這是圖形寶寶的家,看看圖形寶寶的家裏有幾間房間?每間房間各住着什麼圖形?

師:這是誰的家(圓形的家)請一個小朋友幫忙把圓形寶寶送到他家裏,送的時候要對他説:"我把圓形寶寶送到圓形的家"。(方形、三角形)

(四)結束分別請三種形狀的孩子排隊:我們一起開着小火車去郊遊吧。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的語言還不夠生動有趣,導致一小部分幼兒注意力分散。在教具的製作上,我將圖形標誌做成有顏色的圖形,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幼兒的思維。我會將這次一課伸延的教研活動,作為對自己的磨練。日常教學中,我會對小班幼兒的常規教育做進一步的強化。在教具的選擇中,儘量考慮周到,排除不應該有的干擾因素。通過遊戲和操作活動,使更多的幼兒融入到我的教學中,讓孩子喜歡學習、愛學習、會學習。

標籤:教案 精選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