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推薦】國小數學教案錦集八篇

校園9.12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推薦】國小數學教案錦集八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課題數的運算(二)第 1課時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順序,整理運算定律和一結規律,能應用運算定律或規律進行簡便運算並能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2 經歷概括、計算、比較等學習過程,讓學生掌握四則運算定律和性質,並能根據題目靈活運用這些知識使計算簡便。

教學重難點運用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課前準備課件

板書設計名稱用字母表示舉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設計意圖教 學 過 程

通過複習,加深對四則運算的理解和掌握,為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奠定基礎。

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進一步鞏固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在練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認真學習的態度。一、運算順序(教材第76頁例6)。

1、説一説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一樣嗎?

3、算一算: ×[ -( - )]

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做第二級運算,後做第一級運算。

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裏,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再算中括號外面的.

4、組內交流算法:

(1)( - )÷( ×42 ) (2) ÷[( + )× ]

5、完成教材第76頁“做一做”。

 二、運算定律(教材第77頁例7)。

1、根據表格,填一填。

名稱用字母表示舉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學生説説簡算過程及應用的運算定律。

①2.5×12.5×4×8

=(2.5×4)×(12.5×8)……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10×100

=1000

③(21- )× ④5.03-2.14-1.86

3、完成教材第77頁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應用

1、學生交流、討論。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鞏固應用:

完成練習十五第3---7題。

五、總結梳理: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説一説你有哪些收穫?

 六、作業

課 後

小 記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周長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測量和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測量計算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主的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並拓展研究不規則平面圖形的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建立周長的概念,能指出各種平面圖形的周長並會測量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是教學重點;正確、深刻地理解周長的含義是教學難點。注意設計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小組討論等學習形式來強化對周長的理解,讓難點在不經意中獲得突破。

三、教學意圖和教學思路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體現做數學、玩數學的活動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現探究過程。具體做到兩個拓寬:拓寬周長概念的外延,拓寬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教學過程中盡力把繡球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爭、去辯,在悟中得法。教學思路:從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長概念+通過指和描理解周長概念十通過測量計算三角形和一般四邊形的周長鞏固周長概念並鋪墊測量計算周長的一般方法+探究測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般方法+探究測量計算不規則平面圖形周長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師生沿着操場的邊線繞操場跑步一圈。

1.體驗中引出周長。沿着操場的邊線繞操場跑步一圈(板書一圈、邊線)、讓學生比劃路線,描述多少是一圈、什麼是邊線、貼平面圖,讓學生用粉筆畫跑步的路線,強調起點、終點、操場一圈邊線的總長度、操場的周長。(板書周長)

[評析: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知識,賦予《周長這一知識點以現實意義。這樣學生的學習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撐,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學生也很容易進入角色。此外,本節課把《周長》描述為一圈邊線的總長度,簡明易懂,充分體現了周長這一數學問題的現實性。》

2.操作中理解周長。

(1)指導學生找出身邊物體的周長、指出課本封面的周長。(電腦顯示給予確認)

(2)讓學生指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多媒體隨後顯示)

〔評析:採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或感興趣的材料作為研究素材,增強學習的親切感。通過指、描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輕鬆的操作中理解周長,而多媒體的效果使周長是什麼更加清晰明朗。〕

3.測量計算中深化對周長的認識。

(1)(多媒體顯示老鼠和兔子分別繞三角形、四邊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問:誰跑得多?比什麼?怎麼能知道它們各自的周長呢?(板書:測量計算)

[評析:多媒體的動態顯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上的數學問題很快變成學生自覺探索的問題。]

(2)在作業紙上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的周長,再組織小組彙報。(強調:所有邊長的總和)

[評析:通過練習獲得測量計算平面圖形周長的一般方法,為探索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奠定基礎。]

(3)測量更多邊形的周長,總結強調周長即一週邊線的總長度。

4.引導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1)出示方格紙上的正方形、長方形,要求測量計算並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

(2)鞏固練習。正方形的邊長為2分米,計算一個正方形的周長和由這兩個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強調:計算的應是有關圖形一週的總長度。

[評析:通過這一變式練習,使周長即一週的總長度得以鞏固,進一步強化了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3)測量並計算周長。(出示下面的圖形)

5.合作解決問題。測量計算出硬幣和樹葉的周長。

[評析:對周長的理解不侷限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等規則平面圖形中,避免了學生生搬硬套,產生思維定勢。把周長拓展到不規則平面圖形中,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更加深刻,並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立方體的特徵及其各部分名稱。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立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1、導入。

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但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長方體(實物出示),我們把這類長方體叫做正方體,也叫立方體。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立方體.(板書)

2、認識立方體的特徵:

(屏幕演示)把長方體的高和寬延伸,得到一個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我們叫它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板書)

請學生觀察自己的正方體,然後也從面、稜、頂點三方面來研究正方體的特徵。

提問:

(1)正方形有幾個面?每個面都是什麼圖形?每個面面積大小怎樣?

(2)正方形有幾條稜?每條稜長度怎樣?

(3)正方形有幾個頂點?

(板書:正方體每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每條稜長度相等)

問: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麼關係?

師:我們用這樣的.圖來表示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係。

(屏幕顯示)

3、: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4、板書設計:

正方體(立方體)

面:6個面每個都是面積相等的正方形

稜:12條稜每條稜長度相等

頂點:8個頂點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2. 在觀察、操作、比較和交流等活動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 情境激趣

師:在數學王國裏住着許多可愛的圖形娃娃,他們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開心啦!(課件播放許多圖形在一起跳舞的場景)在這些圖形中,數角最可愛了,小朋友想認識它嗎?

生:想!

師:那我們今天就一起去認識圖形王國裏的新朋友角,好嗎?

揭示課題:認識角。

[評析:新課伊始,通過學生喜愛的童話情境,開門見山地引入新課,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 自主建構

1. 聯繫生活實例感知角。

課件出示教科書第68頁的情境圖。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幅圖,圖中哪些地方有角?請小朋友上來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師: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嗎?

學生指角時,教給學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兩邊,再在角的兩邊之間畫弧線)。

師:還有什麼地方有角?你能上來指一指嗎?

生2:正方形上有角。(邊説邊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張開的地方有角。(邊説邊指)

生4:鐘面上有角。(邊説邊指)

2. 抽象出角的圖形。

師:如果把這些角畫出來,是什麼樣的圖形呢?請小朋友看屏幕。

動畫演示,分別畫出剪刀、長方形紙片、鐘面上的角。

師:(指畫出的角)像這樣的圖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們的身邊,請小朋友試着找一找在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

組織交流,並讓學生指出課桌、數學書等物體面的角。

[評析: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動中感知角的特徵。在此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圖形,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角的表象。]

3. 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小朋友看老師畫一個角。(畫角,指角的一條邊)這條直直的線是角的一條邊,(指角的另一條邊)這條直直的線,是角的另一條邊,(指角的頂點)這裏的一個點是角的頂點。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師:(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個角)這是三角尺上的一個角,你能分別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頂點,摸一摸角的兩條邊,説一説自己的感覺。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兩個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頂點,摸一摸角的兩條邊。

學生操作。

師:(指投影上的三個角)你能分別指出這裏三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評析: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結論,教師沒有讓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而是以講解的方式告訴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有利於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隨後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動,既鞏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又豐富了學生的感知,加深了對角的認識。]

4. 練一練。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師: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個圖形是角。

師: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

學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繼續完成後面三個圖形的判斷,並説明理由。

5. 感知角的大小。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個角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請大家根據需要自己選擇合適的材料想辦法做出一個角來。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做角的方法多。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並給予適當的指導。

師:請把你們做好的角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介紹自己是怎樣做的。有用小棒擺的,有用直尺畫的,有用紙折的,有用硬紙條釘的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這麼多的角。我們來看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兩根硬紙條做成的角,使角的兩條邊重合),請大家仔細觀察,説一説這個角在怎樣變化?(邊説邊旋轉角的一條邊,使角慢慢變大)

生1:角的一條邊在動。

生2:角在變大。

師:再仔細觀察,説一説這個角在怎樣變化?(邊説邊旋轉角的一條邊,使角慢慢變小)

生:角在變小。

師:你能用兩根硬紙條做一個角,並像老師那樣,轉動角的一條邊使角變大或變小嗎?自己在下面試一試。

學生按要求活動,教師巡視並作適當指導。

師:(出示一個角)老師這裏有一個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轉出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學生操作,教師注意指導)

師:能轉出一個比老師的角小的角嗎?(學生操作)

[評析:學生用兩根紙條做出了一個角,是教學過程中自動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敏鋭地捕捉了這一資源,通過轉動角的一條邊使角變大或變小,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 比較角的大小。

課件出示教科書第69頁第二個例題。

師:這裏的四個鐘面,時針和分針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

生1:第一個鐘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個鐘面上的角最小。

師:你們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來了,剩下的兩個鐘面上的角哪一個角大呢?

生1:第二個鐘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個鐘面上的角大。

師:到底哪個角大呢?請小組內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樣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並參與小組的討論。

師:你有辦法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嗎?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數鐘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兩個角重疊起來,看哪個角大。

師:你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學生上台演示,把兩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分別重疊起來,另一條邊分別在重疊的這條邊的同一方向。

師:現在你知道哪個角大了嗎?

生:第四個角比第二個角大。

[評析:從通過觀察可以確定兩個角的大小,到通過觀察不能確定兩個角的大小,引起了學生認知結構的不平衡,促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反覆實踐,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發展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了數學思考能力。]

三、 鞏固延伸

1. 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説一説每個圖形中各有幾個角,為什麼第一個圖形中只有1個角。

2. 想想做做第3題。

師:下面的圖形各是幾邊形?各有幾個角?請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在書上填空。

師:比較填出的數,你發現了什麼?

生1:四邊形有4個角,五邊形有5個角,六邊形有6個角。

生2:是幾邊形,就有幾個角。

師:是的,一個多邊形是幾邊形就有幾個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嗎?

生: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

師:八邊形呢?

生:八邊形有8條邊、8個角。

3. 想想做做第5題。

師:下面的角,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

生:第一個角最大,第二個角最小。

師:你會比較第三個角和第四個角的大小嗎?

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評析:練習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突出重點,既鞏固了對角的認識,又增強了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四、 課堂總結(略)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在100以內)和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整數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5、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養成認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圖片、題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你們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出示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

2、你還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騎自行車1小時約行16千米。

特快列車1小時約行160千米。

1)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彙報

問:30小時行多少千米?

練一練: 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怎麼列式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比較兩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

練習: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麼?

師生歸納總結口算方法;一位數與幾百幾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乘積的後面添上一個0。

板書課題:口算乘法

三、鞏固新知

1、練習六第1題。將得數寫在樹葉旁邊。

2、練習六第1題和第2題。應用乘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

3、練習六第4題和第5題 口算練習(略)

四、總結: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五、作業: 第48頁6--9。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P1617例6、例7

要求:

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後,遇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在那位上商0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10034=4012

4164=□40124=□

先求出積,再轉化為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看看商有什麼特點?

二、展開

這兩道題商中間都有0,怎樣用豎式計算?

1.學生嘗試4164

2.師生共同列豎式計算,邊討論邊板演計算:十位上為什麼商0?

用4去除被除數十位上的1,不夠商1,就要在十位上寫0,把個位上的6移下來,再繼續除。

3、40124學生獨立練習

中間有幾個0?它們是怎麼來的?

4、光榮題:5638

學生獨立嘗試並驗算,師板演

説:商末尾為什麼會有一個0,這個0是怎麼來的?計算時應注意什麼?怎樣驗算?

5、討論:什麼時候用0佔位?

三、鞏固

①170057223(先説商的位數再計算)

②練一練:

③改錯:説説錯誤原因。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課題:

《統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第二冊第七章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進一步學習象形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

2.能結合具體情境用調查、計數等方法收集整理數據,並完成統計圖表。

3.在統計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使學生能從統計圖表中反映出的數據關係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給以解決,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4. 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與同伴交流思想。

5.培養學生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知識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歡樂,具有初步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點:

1.通過實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

2.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關係提出並回答簡單的題。

教學準備:

課件、題卡、小桶、小紅旗、旗座、玻璃珠

教學過程:

(課前交待插紅旗的個人成功體驗與小組團結協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鞏固統計認識

1、創設故事情境,激趣入課

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嗎?生答

今天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動物園裏正準備給一位小朋友過生日。他是誰啊?(直接入課)

這麼多的客人,他們正給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們也一起來吧!(一起唱生日歌)。(營造氣氛)

2、統計客人數量,完成統計表

讓我們找找,都來了那些客人?(學生指出,老師點出來形成象形統計圖)

數一數各有多少?師課件填表。

3、問題與解決

根據統計圖,你有什麼發現?生:我發現…

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生提出問題,再解決。

二、摸珠子事例,教學可能性大小

1、介紹遊戲做法

(投影儀投影)遊戲方法;遊戲規則。

裁評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組玩並做好統計,完成統計圖和統計表。

鞏固統計圖的記錄方法

3、結果分析,導出結論

請一小組代表發言:根據圖表,你發現了什麼?(什麼顏色的次數最多?)再看實物論證。

再次發言,引導形成結論意識。

小組同學根據圖表,推測哪種顏色球的多少,再實證。

三、水果事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1、提出問題

老師有一個水果店,賣了這幾種水果(課件出示)。

你喜歡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時來的時候,老師請客!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在小組中調查一下,把你們喜歡吃的水果都記下來?

2、學生調查

小組活動,完成統計表格。

3、學生髮現情況,解決問題

根據你們的統計,你能發現什麼?

現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進一點水果?你認為現在可以去進點什麼水果才是最好賣的?

四、生活中還有什麼地方用到了統計呢?

班上的同學,看一看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

統計學校的老師,知道學校是男老師多還是女老師多!

看看什麼東西好賣!(市場調查,進貨)

天氣調查,幫助農業生產!

比多少!

五、學習情況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統計學習情況

學生清理小紅旗的面數,完成數據收集。

完成統計表(課件)

2、學生髮現

你可以看出什麼?

3、教師總結

六、品牌電視事例,課堂延伸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土地面積單位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

3、進一步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了解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經驗,發現問題

⒈ 填適當的單位。

⑴教師手拿的文具盒,它的表面面積大約是2( )。

⑵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300( )。

⑶黑板的面積大約是( )。

⒉ 羅山寶城廣場佔地面積約5( )。

二、感受體驗,獲取新知

1、通常我們在測量土地面積時,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

它們到底有多大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2、體驗

(1)閲讀課本知識,同桌交流自己的收穫。

彙報強調: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

邊長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幹米。

(2)實際感受

①帶領學生到操場進行實際測量,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標杆及繩子把這100平方米圍起來,或讓學生手拉手,圍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師向學生説明,100塊這樣大的土地就是1公頃。

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000平方米,就等於1公頃。

打個比方,我們的教師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那200個教室的面積就是1公頃。

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②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相當於100公頃。

也就是説如果一個足球場的面積約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個足球場面積是1平方千米。

板書:1平方千米=100公頃

3、瞭解生活中的相關知識。

四人小組先了解課本中的“生活中的數學”,再互相説説你在那見過1公頃、1平方千米。

4、換算(生獨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

30公頃=( )平方米 6平方千米=( )平方米

80公頃=( )平方米 5平方千米=( )公頃=( )平方米

70000平方米=( )公頃 4000公頃=( )平方千米

三、鞏固運用,加深記憶

練習二十第2、3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第1、4題。

六、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