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適時運用多媒體為語文課堂增效論文精品

校園2.19W

隨着現代化教育的不斷深入,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應用電教媒體,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就課堂而言,多媒體的應用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多媒體只是被當作了譁眾取寵的一種道具,直接影響媒體的使用效果,從而影響整堂課的效果。

適時運用多媒體為語文課堂增效論文精品

一、精心設計時機,誘發學生興趣。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一個新穎有趣的導入方法很重要。電教媒體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等特點,可視可聽,可靜可動,它以其鮮豔的色彩、悦耳的聲音、生動的形象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情境中去感受認知。

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我們可利用電腦製作這樣一段畫面:A茫茫的宇宙羣星璀璨。(配上優美的音樂) B旋轉着的地球從宇宙深處飄出來了,慢慢清晰。(説明地球相對宇宙來説是渺小的)C隨着教師聲情並茂的描述,出現晶瑩透亮的球體。D伴隨着音樂出現了轉動着的、蔚藍色的地球 (體現地球的美麗壯觀,可親可愛)。如此導入,一下子吸引了學生,使他們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體會到地球的美麗壯觀,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為成功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認識事物的過程,在這一環節中,設計好電教媒體時機,能幫助學生快捷、準確地掌握新的知識。如:國小語文第四冊中的《恐龍的滅絕》這一課中,導入新課時,就出示背景圖,讓學生處於特定的情景,使記憶中已有的相關知識被喚醒,從而產生親切感,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隨後用flash製作出穿越時空的震撼效果,強烈地激起學生探究熱情,再剪輯好萊塢大片《恐龍世紀》片斷,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讓學生真切感受恐龍時代的生存環境,恐龍的外貌以及生活習性,有個形象的,直觀的,整體的感知,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為實現最佳教學效果提供前提。

二、準確把握時機,關注課堂生成。

電教媒體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確定的。媒體的演示時機,應和教學需要有機結合。整體感知課文,包括對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的感知和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感知。如能借助錄音、錄像、投影媒體,則可多角度地引起學生的感官興奮,增加感知強度,使學生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感知課文。如國小語文課文《鳥的天堂》中描繪大榕樹茂盛的語句,學生沒有看到那種情景,有些學生甚至於都沒有看到過榕樹,儘管教師用語句來暢講榕樹之大、之生機勃勃,書上也有相關的語句,但學生終究不能體會大榕樹的盛況。這時如果讓學生看一看大榕樹,從遠景的一大叢一大簇碧綠到近處的枝枝葉葉進行感知,那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語了,一些形容詞、感歎句就自然而然地湧現出來了,甚至都不要教師再多加引導。這樣學生如臨其境,對景物有了感知。

在語文教學內容中的一些重難點,往往就是一節課的瓶頸所在,如同圍棋中的劫爭關乎全局,我們利用常規教學手段往往如同隔靴搔癢,難如人意。在感知課文後,教師應精心設計,利用電教媒體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利用電教手段形、色、聲、動感的特點,解決教學中的疑點和難點,畢其功於一役,不失為上佳選擇。如在教學《觸摸春天》一課時,在學生找出“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磕磕絆絆。她慢慢的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這句話後,為了讓學生了解作者用高詞的準確性,體會安靜這一人物對生活的熱愛,我用辨析比較的方法,出示另一個句子“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流暢,沒有磕磕絆絆。她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通過直觀形象的比較,讓學生觀察,對比句子反覆朗讀,加深了理解,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再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先打出小興安嶺全貌的投影片,採用反覆移動圖片的方法,讓學生直觀看到小興安嶺幅員遼闊,樹茂林密,一片葱葱蘢蘢的壯麗景象,學生從中領會到了文章中為什麼要把小興安嶺比喻為綠色的海洋。在教學小興安嶺“春、夏、秋、冬”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色時,出示相應圖片、影片資料,讓學生觀察每個季節的靜態畫面,體會作者對各個不同季節特點的具體描寫。再結合課文具體描寫的句子進行朗讀,加深感悟,較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合理捕捉時機,激活學生思維。

實踐證明,豐富的感性材料不僅使學生輕鬆愉快地獲得知識,而且幫助學生形成了思維的表象,更有助於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思維必須貫穿於語言訓練之中。國小生的思維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沒有外界媒體的刺激、啟迪,他們思考問題時經常出現各種障礙。利用了電教媒體的刺激引導,會啟開學生思維閥門,收到豁然開朗的效果。如《翠鳥》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寫翠鳥行動的敏捷,這一段學生較難理解。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看出翠鳥行動的敏捷?學生會很快找出“難以逃脱”、“鋭利”、“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等詞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葦杆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的關鍵句子。此時使用電教,演示翠鳥叼魚的情景,學生如同置身於美妙的境界之中,看到翠鳥活了、飛了,動作是那麼敏捷。教師順勢提問:“‘葦杆的搖晃’和‘水波的盪漾’持續的時間長嗎?翠鳥到哪裏去了?”學生茅塞頓開,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再反覆朗讀課文,品味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精煉。這裏電教手段獨特優勢使學生在接受信息過程中,由眼、耳、腦、口等多種感官協同進行思維加工,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在課堂上,學生想問題,會出現一時想不出的情況。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越深刻,情緒越高昂,其思維就越活躍。捕捉這一時機,順勢運用電教媒體,可以使學生認識更深刻,讓學生的思想豁然開朗。例如:教學《觸摸春天》一文時,“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着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這句話中的“張望”一詞,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我運用多媒體出示這名話,並質疑“張望”這詞有沒有問題?安靜是個盲童,她怎麼會張望?你覺得安靜望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會描繪出許多情景:七彩的陽光、五彩斑斕的蝴蝶、鬱鬱葱葱的樹木藍藍的天、白白的雲、自由自在飛翔的小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的畫面,她張望到的美麗的弧線及那條曲線又會是什麼?學生的思維會被又一次激活,出示更美的生活畫面,學生在老師的層層引導下,種種不同的畫面展示在屏幕上,這樣清晰的演示,使學生一目瞭然,懂得“張望”的真正內涵,進而揭示文章的主題:對生活的熱愛。

四、巧妙運用時機,增強學生“美感”。

有的課文融文學、藝術為一體,增強了美的感受。如《觸摸春天》一文,學生很難通過文字、符號這些抽象的表述去理解《觸摸春天》的真實內容。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輕聲讀一讀課文,再次享受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通過音樂的渲染,使學生沉浸在安靜的體驗中,更好地抒發自己的情感。接着用課件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千手觀音》劇照、海倫·凱勒的相片,教師隨機旁白:“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一羣殘疾人用她們美妙絕倫的舞姿征服了觀眾,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從這些事例中你受到什麼樣的啟發或感受?請隨着音樂,打開心靈之窗,寫下自己所思所悟。”教師巡視,發現好的感悟向全班推薦。最後總結(屏幕打出語句)——“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並引導學生齊讀這句話。通過多媒體畫面的運用、音樂的渲染和課外人物的介紹,為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對話的橋樑,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薰陶,從而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殘疾人也不例外。當最後出示引領全文的這句話時,使學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難點。音樂美與情境美,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文章內在的語言美與外在的形式美,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通過寫所思所想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使讀、寫很好的融入到語文課堂中。

綜上所述,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電教媒體運用的適時性不容忽視,精心安排電教媒體使用的時機,對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只有正確地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才能實現以媒傳知、以媒生情,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併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