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2017年六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

校園9.45K

計劃往往夭折於實施之前,這或者是由於期望太高,或者是由於投入太少,一個合理的計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2017年六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瞭解更多詳情資訊,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年六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接任六年級科學教學,同學們通過三年的科學學習,科學探究已經給小朋友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局部同學學會了收集資料、整理分析和進行實驗記錄的科學探究方法,同學小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礎。

據上學期科學老師介紹:同學非常喜歡科學實驗,四個班級由於課堂常規的不平衡,導致綜合能力差別較大,具體表示在,觀察不仔細,操作欠規範。

  二、教材簡析: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

從使用工具開始,提出研究問題,然後研究最簡單的機械—槓桿,由此開始認識槓桿類機械,再研究非槓桿類機械,最後以自行車為載體,以齒輪研究為主要內容對本單元的研究作一次總結與提升,讓同學對機械的作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槓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在探究活動中讓同學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2、有的機械可以省力,有的機械不能省力但能發揮其他作用。

3、能根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需要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機械。

  過程與方法:

4、通過實驗和收集數據,發現問題並作出自身的分析解釋。

5、對於自身的預測,用實驗來證實。

對於自身的探究,願意表達自身的想法,並樂意與同學進行交流。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

引導同學們對紙的抗彎曲能力進行研究。並運用學到的形狀和結構的知識,做框架、建高塔、造橋的活動中,知道結構具有不同的特點能滿足不同的需要;發現改變物體的形狀結構可以改變其接受力的大小;體驗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巨大影響,提高探究興趣,發展探究能力。

第一局部(1——7課)是探究形狀結構的科學道理。1——6課分別研究條形、拱形、框架等結構。7課是認識橋樑的結構。

第二局部(第8課)“用紙造一座橋”是設計科學合理的形狀結構。

教學目標: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改變資料的形狀可以改變資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接受力的特點是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送接受的壓力。瞭解圓頂形、球形等有與拱形相似的特點。

3、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定性強。

4、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5、識別和控制變量,記錄數據、分析數據,把探究的結果與最初的假設相比較,得出合理的結論。

6、在探究中能既大膽假設又能小心求證。

7、發展尊重他人,認真傾聽,敢於發表自身意見的品質。發展樂於動手、善於合作不怕困難的品質,體驗獲得勝利的喜悦。

  第三單元: 能量

從同學最熟悉的電動身,探究電生磁,製作電磁鐵,觀察玩具小電動機怎樣轉動起來,把電能變成機械能。然後以電能與其他能量的相互轉化為中心,認識各種不同形式能量和其相互轉化,再擴展到認識太陽能,瞭解我們現在使用的絕大局部能量都來自太陽能的轉化與貯存。活動分為三局部。

第一局部(1—5課),探究電流怎樣發生磁性,製作電磁鐵並研究電磁鐵的磁極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電動機怎樣轉動起來,感受電能轉化成動能的奇妙。

第二局部(6—7課),通過尋找電的用途,研究電的來源,認識電能和其它能量間的轉化。

第三局部(第8課)探究煤、石油、天然氣能源礦產與太陽能之間的關係,認識我們使用的能量幾乎都源於太陽能的轉化與貯存。

  教學目標:

1、電流可以發生磁性。

2、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發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性質。改變電磁鐵的正負極接法、改變線圈的繞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的圈數、電池的數量等因素有關。

3、經歷一個完整的較深入的探究過程,研究電發生磁、電磁鐵磁力大小、小電動機轉動原理,體會到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和運用想象的重要性,將自身的分析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

4、認識能量有多種形式,能相互轉化並貯存在一些物質中。意識到重數據分析,用嚴謹的科學態度得出結論,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留意觀察、善於考慮的重要性。

  第四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 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本單元所關注的是物種的多樣性。引領同學認識生物種類的多種多樣,認識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的差別;認識生物個體不同的形態結構與他們的生活環境的關係以和多種多樣生物存在的意義。

1-2課記錄統計學校中的動植物種類,用生物分佈圖描述,感受學校生物的多種多樣,建立認識。

3-4課從學校生物拓展到自然界生物多樣性認識。通過分類活動,領悟分類是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方法,進一步建立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5課研究人類自身,認識生物個體與個體之間也是千差萬別的。

6-7課引領同學認識不同環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體結構,生物形態結構,體會生物多樣性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8課運用資料分析,認識到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大自然賦予生物生存的權利。

  教學目標:

1、知道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

2、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知道維護生物的多樣性就要維護它們賴以生活的環境。

3、能觀察到生物之間可辨識的不同特徵。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實驗、調查、查閲資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能傾聽他人的報告,並能用適宜的方式清楚表達自身的觀點。

4、能夠關注周圍生物所生活的環境,具有環境維護的意識。能夠認同人類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員,願意與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員和諧相處。

5、能夠體會到仔細觀察常會有許多新發現,發展研究生物的興趣。

  三、教學措施:

1、用豐富多彩的親歷實踐活動,引導同學仔細觀察、認真記錄、收集數據,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能力。

2、用激勵的評價語言激發他們的興趣,用展示效果的活動彰顯他們的能力(四人合作小組:組長、實驗員、記錄員採取輪換制)

3、以嚴謹的科學態度指導他們規範操作實驗(控制變量的對比實驗)。

4、提供效果展示平台,評選製作作品(建高塔、美麗的橋、生物多樣性小報……)迎接學校主題開放活動。

5、建立經常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考核制。課堂常規30%(發言、傾聽、不同意見、獨特觀點)+實驗探究30%(記錄表、實驗報告、效果資料)+卷面測試30%+小組合作自評10%。

操作:常規記錄1人(製表格),科學課代表1人收集活動記錄、實驗報告、效果資料。小組自評表。

  四、教學進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