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二政治下冊期末複習重點

校園3.92K

高二政治第五課易混、易錯點辨析

高二政治下冊期末複習重點

一、主觀能動性、意識能動作用、意識反作用

反映 想 意識能動性性 主觀能動性 想和做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 反作用 (通過實踐實現 做——實踐活動

二、現象、本質、規律比較

現象本質 規律 區 別 是事物表面特徵和外部聯繫 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和內部聯繫 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質的、固有的、必然的聯繫 是事物個別的東西 是同類現象中一般的東西 是多變的、容易消失的東西 是相對穩定的 能夠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把握 聯 系1、本質離不開現象,本質總要表現為現象,事物的本質不能單獨存在,它只能存在於現象之中,也一定要通過現象來表現。 2、現象離不開本質,現象是本質的表現;事物的現象都是本質的表現,它們或者從這個方面表現着本質,或者從那個方面表現着本質。

三、真象與假象

真象假象 區別 是指從那些正面直接表現本質的現象 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或從反面歪曲地表現本質的現象 聯繫 都屬於客觀範疇的問題,都是一種客觀的東西,都是本質的表現形式

四、假象與錯覺

假象錯覺 區別 它是歪曲地表現事物本質的一種特殊現象,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外部實際表現的反映,屬於客觀範疇 它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錯誤感覺,屬於主觀範疇的東西 聯繫 假象是引起錯覺的一個主要原因,錯覺是由於人們受假象迷惑的結果

五、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區別:(1)從內容上看,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2)從認識的形式和特點看,感性認識是以感覺、知覺、表象等具體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理性認識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以概念、判斷、推理等抽象思維的形式間接反映事物。(3)從它們在認識過程中所處的地位看,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聯繫:(1)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感性認識依賴於理性認識的指導。 (2)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前提和基礎,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

六、認識、理論、真理、科學理論的.內在聯繫

聯繫:①都來源於實踐,是在實踐基礎上產生的主觀的東西②它們的內容都是客觀的,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③科學理論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理論,是真理性的認識,理論、真理、科學理論都屬於人們的認識。 區別:①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②真理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③理論是人們在實踐中獲得的認識和經驗加以概括和總結所形成的某一領域的知識體系它包括正確的理論,也包括不正確的理論,不形成體系的認識不成為理論,科學理論是正確的理論。

七、認識過程的兩次飛躍分別是什麼?哪次飛躍更重要?

在實踐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由理性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更為重要。這是因為,第一次飛躍是第二次飛躍的準備,第二次飛躍是第一次飛躍的目的和歸宿,只有用認識去指導實踐,才能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認識才能得到檢驗和發展。

八、分析與綜合比較

分析 綜合 含義 就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 就是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 作用 只有對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從而真正地認識事物 只有對事物各種要素從內在聯繫上加以綜合,才能正確地認識整個客觀對象 注意 事項①不僅要分析每一個要素 ②還應分析要素與要素之間的聯繫,③找出本質性的東西 ④在整體中把握各個要素。 ①綜合不是簡單地機械相加,而是僅僅抓住各個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緊緊抓住對各部分的研究成果之間的內在聯繫②從中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運動規律③得出一個全新的整體性的認識

高二政治第六課易混、易錯點辨析

一、社會存在與物質,社會意識與意識

1、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而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主要是指物質資料生產方式。 2、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從本質上講人的一切意識都是社會意識。 3、物質和意識是相對應的,是回答世界的本質問題的兩個哲學範疇;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相對應的,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兩個基本概念。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在社會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就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

二、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這種相對獨立性是指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與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的不完全同步性。有兩種情況:一是社會意識變化落後與社會存在的變化並阻礙其發展。比如目前存在的某些封建迷信思想。另一種是社會意識可能先於社會存在而出現,這種先進的社會意識能夠預見社會存在的發展趨勢,起着指導社會變革的作用。

三、如何理解哲學上的價值

①是一種關係。它表示的是人與各種事物之間的需求和滿足需求的關係 ②具有客觀性。一事物是否有價值,不是由人主觀決定的,而是取決於該事物是否具有某種特定的屬性和成分,所以滿足主體需要的價值決定於客體所具有的屬性。 ③具有多樣性。如審美價值、醫療價值、文學價值等,哲學中的價值比具體領域中的價值更廣泛、更抽象。它是對具體領域中價值的概括和總結,二者是共性和個性的關係。④具有社會性。指人的需要及其滿足的程度往往受到社會實踐水平、社會歷史發展條件制約。⑤具有主體性。指事物對人是否有價值,必須以主體需要為轉移。 四、哲學領域的正確價值觀標準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價值觀標準 哲學領域的正確價值觀標準 初級階段的正確價值觀標準 不 同 點 內容 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 符合人類的根本標準 符合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符合三個有利於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層次 最高價值觀標準 階段價值觀標準 適用時 期 貫穿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過程 存在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時期 相同點 二者都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對人生選擇和人生道路都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聯繫 二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前者對後者具有指導意義,後者是前者的具體體現的要求。在我國堅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與我國現階段的具體標準是一致的,共同服務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一偉大實踐。

五、個人正當利益與個人主義

個人正當利益 個人主義 含義 指在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下,個人正常生活、勞動所需要的物質和精神需求的滿足 以個人為中心,一切從實際出發,為滿足個人私慾而不惜損害社會和他人利益的思想體系 方向、目的 把社會集體利益也就是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 以個人利益為中心,一切從個人利益出發,為了個人利益不惜損害集體利益 手段 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獲得個人利益 採取損公肥私,損人利己、違法亂紀等手段謀取個人利益 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辯證關係 集體利益 個人利益 概念解釋 集體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個人存在和發展必要條件 原理 歸納 一致性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為前提而存在,二者互相促進而共同發展 矛盾性 集體利益是全局利益、長遠利益的體現,個人利益一般表現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方法論要求 堅持 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為了集體利益放棄個人利益,必要時犧牲個人利益乃至生命保衞集體利益,同時,要求集體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滿足個人的正當利益。 反對 個人利益之上的個人主義,小團體主義,忽視和損害個人正當利益,片面強調集體利益的思想和作為 認識誤區 堅持集體主義就應當放棄個人利益;追求個人利益就是堅持個人主義,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維護自己的個人利益都是應當的。 高二政治第七課易混、易錯點辨析 第七課主要圍繞一箇中心——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關係 一個重點——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貢獻 一個觀點——個人利益觀(強調社會利益,為社會做貢獻和社會理想的重要性,但也要説明維護個人正當利益的合理性)

一、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應注意的問題

(1)講人的本質指人類的本質,不是某個人本質。 (2)講人的本質是與動物相比較而言的本質。 (3)本質屬性不等於唯一屬性,人類還有其他屬性。

二、 人的自然屬性與其他動物的自然屬性的關係

區別:(1)人類的自然屬性是指人的生存、活動和欲求等方面所具有的自然屬性;其他生物的自然屬性是指自然本能的屬性。(2)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人的自然性中滲透着人的社會屬性,其他生物則只有自然屬性,而無社會屬性。 聯繫:(1)人與其他動物一樣,是由蛋白質、糖類、脂類、水等物質構成的有機體,同樣要經過新陳代謝、生長髮育、遺傳變異等生物過程和生化過程,以維持個體和人類的生存和發展。(2)人要依賴自然界提供的各種資源和生態環境,包括水、光、熱、土壤等無機成分。這些條件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3)都要受自然規律的支配。(4)都具有本能和欲求,即生存的欲求和性的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