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

校園1.55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1

耳鳴頭暈時看的,沒太看清維特都幹了啥。和綠蒂通姦了?我怎麼沒看到。頂多也就結尾時抱了一下吧。無所謂了,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後來想想維特這個少年還是很可愛的。雖然偏執感性,但是對情感不加掩飾的表達也能讓我們看到他“人性”的閃光點。那個年代(18世紀)本身就是個人主義萌芽的階段,太多的年輕人被固化的社會觀念壓制,得不到情感的宣泄。加上古希臘文學浪漫主義情懷的感染,卻來越多的民族本性被激發出來。

歌德和盧梭一樣,都不厭其煩的表達着對大自然的傾慕。《少年維特》文中大段的景色描寫和維特的心情形成一種相互映照式的表達,戀愛時環境是初春的萬物復甦,被拋棄時環境是狂風暴雨外加泥石流。這種象徵性的文學表達在現在看來比較過時,但對於德國文學萌芽的18世紀,也只有大文豪能這樣寫,也只有去哪兒兜裏都揣着一本荷馬詩集的人才能寫出。

其實對於這本名著的好,我也説不出太多。一個是因為看的不仔細,再一個只讀了一遍品不出味兒。但是裏面關於18世紀曆史的小細節讓我很感興趣,最具代表的就是“華爾茲”這種舞蹈形式。我印象中大上海百樂門裏面民國上流青年好像跳的主要就是“華爾茲”,80年代各地流行的.交誼舞也是“華爾茲”。但是沒想到這種時尚的舞蹈方式,其實起源於德國農民的即興舞蹈。而18世紀上流社會流行的是中世紀的那種“對舞”。

上圖是伊麗莎白一世和他男朋友的對舞,這種舞蹈形式流行了數百年,可以數對男女同時進行,經常會交換舞伴但身體接觸較少。步伐笨拙緩慢,手勢固定有套路。一個上層女孩子要學會這種標準舞蹈要花費很長很長時間

所以當“華爾茲”這種摟着腰快速轉圈圈的舞蹈傳入宮廷時,那些老古板都嚇傻了。他們覺得太下流了,步伐一點不成體統。但是年輕人卻非常喜歡這種奔放的舞步,漸漸地這種新舞蹈替代“對舞”就成了上流社會的標配。尤其是我們一想到19世紀哈布斯堡的宮廷舞會,就會想到一對對盛裝旋轉的王子和公主,而不再是像照鏡子一樣的“對舞”。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2

盡不再像已往那樣,總把命運加給我們的一點兒痛苦拿來反覆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過往了的就讓它過往。是的,好朋友,誠如你所説:人們要是不這麼沒完沒了地運用想象力往喚昔日痛苦的回憶----上帝才知道為什麼把人造成這個樣子----,而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捱過眼前的話,人間的痛苦本來就會少一些的。”

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質。人很輕易自怨自責,喜歡咀嚼痛苦。人生是個經歷的過程,也是個積累的過程。假如以經歷生活的態度往生活,人生就會輕鬆很多。成功是經歷,失敗也經歷,賺錢是經歷,賠錢也是經歷,興高采烈是經歷,垂死掙扎也是經歷,家庭和睦是經歷,眾叛親離也是經歷。每個人只能有自己的經歷,誰也不能替換誰。但生活同時也是積累的過程,今天的你是過往的積累。人們都喜歡快樂,都不喜歡痛苦。然而快樂就像酒一樣,輕易揮發,而痛苦就像水一樣,不輕易揮發。

為什麼快樂輕易過往而痛苦會伴隨人很長的時間呢?這就要看人為什麼會快樂,人為什麼會痛苦。人得到能滿足自己願看的東西或碰上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會快樂。找到滿足的對象、得到錢物、得到職位、吃到美味、欣賞到美妙的音樂等都會使人快樂。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樂的基本特性是得到。人們失往或者得不到能滿足自己願看的東西或者碰上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會痛苦。失往錢物、與人爭吵、受人誤解、考試失敗、身體不適等都會使人痛苦。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痛苦是與失往和得不到緊密相連的。人們得到之後就會習慣於東西和財物帶來的便利,會很快地變得麻痺。從心理上來講,人們會將獲得回因於他們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而失往會給人原來習慣的生活帶來不便。當你擁有某樣東西時,你可以選擇不用,比如我們有很多東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選擇,因此你不會痛苦。當想使用某樣東西而你沒有它時,你就會痛苦。

很多人生活在過往,咀嚼失往的愛,回憶當日的輝煌,悔恨過往的錯誤,另一些人則憧憬未來的美好或擔心未來的不確定性。對於人來講,真正有意義的就是現在,也就是哥德所説的眼前。人永遠只能和現在一起流失。過往的永遠失往,未來的變化無常,假如要想把握生活,要想進步你的幸福指數,多考慮考慮如何捱過眼前。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3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一部讓歌德一夜成名的小説,主人公維特是個對月長歎,對影自憐,感時花濺淚的多愁善感的青年,本書用日誌的形式講述維特的生活,也是歌德為宣泄自身情感所塑造的載體。這本小説取材於歌德自己的生活並架構與時代背景,維特這個人物形象及其符合啟蒙運動後的“自由”與“重返自然”的口號,但也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

那維特的煩惱到底是什麼呢?我反覆回憶書中他給威廉寫信時那種複雜的情緒。我想他煩惱的是愛人綠蒂對他的疏離,是公使在工作中給他帶來的不自在,是他難以得到別人理解的惆悵。可是從深層面來看,他煩惱的是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愛情與高尚的矛盾,內心追求自由卻被當時的傳統觀念束縛。故事的結局是悲慘的,維特用逃避的方式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有些人為他的才華橫溢感到惋惜,有些人為他的痴情感到不值。他是真摯熱愛這個世界的,卻成為了這個世界永遠拒斥和對立的人。所以他的結局貼切了一句話: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本書曾在過去掀起“維特熱”的浪潮,我想這部作品之所以能夠引起共鳴,就源於我們明明都能理解並且體諒維特的煩惱,卻不擁有勇氣像他一樣去自我終結。我很同情維特,也明白他的煩惱。可是人生不就是這樣嗎?有平地有高峯,有平坦大道,也有陡坡坎途,會遇到糟糕的事情。世事總是無常的,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面臨什麼,也許你會好運連連,也許會被黴運纏繞,或許在喜憂之間轉換。總之“不順”不只會光顧你的人生,要意識到人生本來就是這樣的,總有不順利的階段。

生命是美好的,我們都是生命旅程的過客,要學會在旅途中記錄美好,過濾掉煩惱。我們不能像維特那樣選擇逃避,發生不順的時候可以用其他方式來宣泄自己的情緒、打發時間,但不能一直處於這種狀態,這樣就會令你止步不前,轉機也會隨之離你而去。發泄完過後,整理好心情重新出發,一步一步認真去做,就會慢慢進入正軌,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