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通用6篇)

校園4.26K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通用6篇)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 篇1

盡不再像已往那樣,總把命運加給我們的一點兒痛苦拿來反覆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過往了的就讓它過往。是的,好朋友,誠如你所説:人們要是不這麼沒完沒了地運用想象力往喚昔日痛苦的回憶----上帝才知道為什麼把人造成這個樣子----,而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捱過眼前的話,人間的痛苦本來就會少一些的。”

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質。人很輕易自怨自責,喜歡咀嚼痛苦。人生是個經歷的過程,也是個積累的過程。假如以經歷生活的態度往生活,人生就會輕鬆很多。成功是經歷,失敗也經歷,賺錢是經歷,賠錢也是經歷,興高采烈是經歷,垂死掙扎也是經歷,家庭和睦是經歷,眾叛親離也是經歷。每個人只能有自己的經歷,誰也不能替換誰。但生活同時也是積累的過程,今天的你是過往的積累。人們都喜歡快樂,都不喜歡痛苦。然而快樂就像酒一樣,輕易揮發,而痛苦就像水一樣,不輕易揮發。

為什麼快樂輕易過往而痛苦會伴隨人很長的時間呢?這就要看人為什麼會快樂,人為什麼會痛苦。人得到能滿足自己願看的東西或碰上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會快樂。找到滿足的對象、得到錢物、得到職位、吃到美味、欣賞到美妙的音樂等都會使人快樂。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樂的基本特性是得到。人們失往或者得不到能滿足自己願看的東西或者碰上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會痛苦。失往錢物、與人爭吵、受人誤解、考試失敗、身體不適等都會使人痛苦。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痛苦是與失往和得不到緊密相連的。

人們得到之後就會習慣於東西和財物帶來的便利,會很快地變得麻痺。從心理上來講,人們會將獲得回因於他們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而失往會給人原來習慣的生活帶來不便。當你擁有某樣東西時,你可以選擇不用,比如我們有很多東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選擇,因此你不會痛苦。當想使用某樣東西而你沒有它時,你就會痛苦。

很多人生活在過往,咀嚼失往的愛,回憶當日的輝煌,悔恨過往的錯誤,另一些人則憧憬未來的美好或擔心未來的不確定性。對於人來講,真正有意義的就是現在,也就是哥德所説的眼前。人永遠只能和現在一起流失。過往的永遠失往,未來的變化無常,假如要想把握生活,要想進步你的幸福指數,多考慮考慮如何捱過眼前。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 篇2

工作原因,我接觸很多青少年,他們在成長的途中,總會有大量的情感困惑。這無疑就是成長本身的一部分,通過各種試錯實踐,得以更深入地瞭解社會、塑造自己的人生。

由於青少年父母這一輩自身家庭和社會的成長背景,還有許多個性化因素,造成家長對孩子不能客觀評估,親情紐帶系得過鬆或是過緊,事倍功半,反而產生不少家庭關係緊張。

歌德的作品,文如其人,浪漫主義成為不可或缺的要素。這本《少年維特的煩惱》,廣為流傳,必須歸為歌德自己親身經歷的文學加工。在他的青少年時代,甚至到了他七十四歲高齡的時候,他都是維特,可以為着愛情,去飛蛾撲火、奮不顧身。

維特、綠蒂、阿爾貝特的三角關係,與現實中的徐志摩、林徽因、樑思成之間的故事有太多相似。無不凝集着他們獨特個性心理的深刻烙印。

到底是應該奮不顧身,還是節慾剋制,維特最終以結束自己的生命給出了他的一個答案。我相信,大多數人,尤其是中國人,都不會這樣選擇。發乎情,止乎禮,不僅是社會穩定的要求,也是延續自己生命的必要。

其實,何止是愛情啊。在我們身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無時無刻不在考驗我們對慾望的把控能力。既不能慵懶遁世,也不可引火焚身。也許這就是儒家提倡中庸之道的初始動因之一。生命的發展延續,選擇了一種正態分佈,這也是冥冥之中的自然指引我們的一種生存智慧。

總有一些先驅,超然不凡,為種羣探試前行的極限。如果他失敗了,他就此隕落,於是同類便可以汲取經驗,獲知生存的邊界所在;如果他成功了,他就是種羣的英雄,後繼有人。於是一種新的正態分佈逐漸調整成型。

説遠了,回頭看教育。無論是對情感萌動、學習目標、考試成績的追求,還是父母對孩子的親情,也都涉及到平衡尺度的把握。

生命,就是這樣瞭解並獲知天地規律吧。發乎情,止乎禮。順,則昌;逆,則亡。是為生存之道。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 篇3

這周,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少年維特的煩惱》。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名叫維特的考究青年因為母親安排的工作來到了鄉下。他用一顆善良的心觀察大自然以及赤貧的鄉下人民。他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後來,維特在一場舞會中認識了綠蒂小姐———在他看來的一個完美的人。儘管被旁人警告過小姐已經訂婚了,可少年維特還是愛上了她。維特開始只是滿足於去姑娘家和她聊聊天或一起散步,但這些卻在時間的洗禮中被磨練成了似火的愛。

維特只要一閉上眼睛,綠蒂那甜美的形象就會浮現在他眼前。慢慢的,在綠蒂丈夫阿爾貝特德友好、以及永遠不可能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的痛苦中,維特已經臨近崩潰的邊緣,他對這個世界絕望了。維特開始着手寫一部遺書———那是寫給他最最親愛的綠蒂小姐的。維特又最後一次去了綠蒂小姐的家,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和綠蒂做了一些親密的事以後,懷着滿足而又悲痛的心情回了家。他讓用人向阿爾貝特借了一把槍,這件事的結果,想必所有人都能猜到了叭。

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讀完這本書,我首先想的一定是:少年維特一定要自殺才可以嗎?結束自己的生命,只是一種最消極的逃避方法,只是弱者的選擇。其實,維特完全可以尊重綠蒂的選擇,它可以讓綠地在他和阿爾貝特中作出選擇,如果綠蒂選擇了他,那麼兩全其美,他們可以逃到一個隱祕的地方繼續這段美好的感情,而如果綠蒂更愛阿爾貝特,那他也可以請求綠蒂把她的一個女友介紹給他,這樣他們的關係還能變得更近,做不了丈夫,做個藍顏也不錯嘛。至少比自殺強多了。

而且,在第一次下決心要離開綠蒂的時候,維特是發誓不再回來的,可是他的自制力太差,最後當他幾乎都要讓綠蒂淡出自己的生活是剋制不住又回到了她身邊。如果他意志再堅強那麼一點點,下過決心的事就不要再變化,那也許迎接他的就不會是痛苦與死神,也許就會是另一個人賜予的甜蜜幸福呢!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 篇4

歌德在寫這本小説時曾説:“哪個男子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青春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是一段芬芳瀰漫的絢爛年華,充滿着躍躍欲試的情感嘗試。我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終於啃完這本書,頗有感觸。

在《少年維特之煩惱》裏,作者歌德塑造了一個思想獨特、性情憂鬱、追逐愛情的青年形象——維特。維特出生於一個市民家庭,機緣巧合下在一個小鄉村結識了一位叫綠蒂的女孩。綠蒂清麗脱俗、温柔善良,令維特沉迷不已,但綠蒂早已與阿爾伯持訂了婚,維特經過一番痛苦的抉擇,離開了綠蒂,轉而到一位公使處任職,然而,公使是個錙銖必較,迂腐不堪的人,同事之間也是維利是圖,爾虞我詐,讓維特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最終憤而離職,之後心無所依的他又回到了綠蒂身邊。而此時綠蒂已結了婚,維特對她的思慕無異於飲鴆止渴,引起他人的非議、猜忌。最後綠蒂開口請維特離開,世態炎涼,官場腐敗,愛情絕望令維特覺得自已像個被遺棄的人,傷心欲絕,最後舉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書中,作者以極富詩意的語言和濃郁的情感抒發了維特的苦悶、憧憬和絕望。

看到如此悲傷的結局,我不禁想到:為什麼維特要執着於綠蒂呢?因為綠蒂,他這樣一朵蓬勃的生命之花就如此凋謝在了它怒放的盛年,他還只是個二十歲的少年啊,可能,他並不明白,雖然在人生旅途中,他錯過了一朵路邊的薔薇,但是還有一整片花叢等待他去採摘。他不明白錯過,其實是為了更好的相遇。

再看現在,其實有很多像維特一樣,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就選擇逃避,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平地,佈滿鳥語花香,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嘗試中,我們走向成功品味失敗,無論順境還是坎坷我們都未曾輕言嘗試放棄參與,生活需要耐心需要堅持,不從泥濘不堪的小道上邁步,就踏不上鋪滿鮮花的大路。所以,我們不能跌一跤就説沒路好走,絕不輕言放棄,直至擊敗挫折。那些灑下的汗水,轉錯的彎道,流下的'淚水,都會為成長添磚加瓦。

其實,我覺得死亡解決不了一切,它所能留下的是更多人的痛苦,只有努力戰勝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我們的生命才有意義。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 篇5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一部讓歌德一夜成名的小説,主人公維特是個對月長歎,對影自憐,感時花濺淚的多愁善感的青年,本書用日誌的形式講述維特的生活,也是歌德為宣泄自身情感所塑造的載體。這本小説取材於歌德自己的生活並架構與時代背景,維特這個人物形象及其符合啟蒙運動後的“自由”與“重返自然”的口號,但也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

那維特的煩惱到底是什麼呢?我反覆回憶書中他給威廉寫信時那種複雜的情緒。我想他煩惱的是愛人綠蒂對他的疏離,是公使在工作中給他帶來的不自在,是他難以得到別人理解的惆悵。可是從深層面來看,他煩惱的是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愛情與高尚的矛盾,內心追求自由卻被當時的傳統觀念束縛。故事的結局是悲慘的,維特用逃避的方式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有些人為他的才華橫溢感到惋惜,有些人為他的痴情感到不值。他是真摯熱愛這個世界的,卻成為了這個世界永遠拒斥和對立的人。所以他的結局貼切了一句話: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本書曾在過去掀起“維特熱”的浪潮,我想這部作品之所以能夠引起共鳴,就源於我們明明都能理解並且體諒維特的煩惱,卻不擁有勇氣像他一樣去自我終結。我很同情維特,也明白他的煩惱。可是人生不就是這樣嗎?有平地有高峯,有平坦大道,也有陡坡坎途,會遇到糟糕的事情。世事總是無常的,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面臨什麼,也許你會好運連連,也許會被黴運纏繞,或許在喜憂之間轉換。總之“不順”不只會光顧你的人生,要意識到人生本來就是這樣的,總有不順利的階段

生命是美好的,我們都是生命旅程的過客,要學會在旅途中記錄美好,過濾掉煩惱。我們不能像維特那樣選擇逃避,發生不順的時候可以用其他方式來宣泄自己的情緒、打發時間,但不能一直處於這種狀態,這樣就會令你止步不前,轉機也會隨之離你而去。發泄完過後,整理好心情重新出發,一步一步認真去做,就會慢慢進入正軌,走出低谷。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 篇6

熾熱的太陽烘托着大地,空氣也變得煩惱起來,知了躲在樹蔭裏鳴叫着。我受不了悶熱的天氣,便常常跑去書店看書嗎。最近我看了一部小説,是《少年維特的煩惱》。

《少年維特的煩惱》篇幅不大,情節也不復雜曲折,主要講述角色是才華橫溢,熱愛自然的青年維特好忠誠美貌的少女綠蒂。主人公維特獨自一人到青山幽谷,晨曦暮露的小山村。他如痴如醉的沉浸這夢幻般的自然美景中,心情愉悦而滿足。然而維特在一次舞會上認識了一位年輕美貌的姑娘綠蒂,並且深深地愛上了他。可是綠蒂已經訂婚了,她無法背叛她的忠誠與良心,使她不能選擇自己的愛情。這無疑給了維特當頭一棒,於是維特告別了綠蒂,離開了小山村。可在那黑暗的社會,他處處碰壁,加上上流社會的譏笑和侮辱,心靈再次承受着痛苦與失落。他又再次回到了原來的山村,可惜,物是人非啊!綠蒂結了婚,樸實而又善良的村民紛紛慘遭不幸。於是他失望了,在奧西星的悲歌中,用槍對準了自己的頭顱……全書以主人公維特不幸的戀愛與在社會上處處遇到挫折這一根線索串聯起來,構成一部完整的小説。

在那個社會,年青的人們無法選擇自己的愛情,道德束縛着人們的思想,從而有了類似維特不幸的戀愛。所以德國著名作家歌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藍本,以日記的形式把維特內心的高低起伏描寫得淋漓盡致,詳盡地向世人展示了維特思想感情的變化。將他個人不幸的戀愛放置在廣泛的社會背景中,體現了對封建社會的等級偏見,小市民的自私與守舊等觀念作了揭露與批判,並熱情地宣佈了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個性解放和感情自己。

與此同時,我也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無論我們遇到什麼煩惱,什麼挫折。都不能選擇逃避。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風順,不可能事事馬到成功,我們應在挫折中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直至擊敗挫折。

死其實並不能解決一切,它只會留下更多人的痛,使人無法自拔,永遠沉浸於無限的內疚與悔恨。在我們的眼中,堅持到底的人,總會走出困境;輕易言敗的人,總會埋怨現實;所以,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心中都應堅持這那一份信心,一份相信自己可以走出困境,永不言敗的心,努力的奮鬥,向成功的彼岸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