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九年級《出師表》教案

校園1.71W

《出師表》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讓學生深切感受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做社會的有用人才。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出師表》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九年級《出師表》教案

本文是諸葛亮在出師北伐前對朝廷內政提出的建議。文章總結了“親賢臣,遠小人”才能使蜀漢興盛的歷史經驗,表示作者“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表現了諸葛亮憂心國事、鞠躬盡瘁的忠忱。本文寓情於議,寓情於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僅主張明確,析理透闢,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於言表。教學中,應着重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體會本文以情動人、情摯辭切的特點。通過質疑問難、相互辯駁兩個環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諸葛亮的“忠”及諸葛亮的時代意義。通過課堂教學雙邊活動,逐步提高學生的誦讀、理解能力,培養他們獨立探究的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豐富文言詞彙。

2.瞭解奏表的特點,瞭解諸葛亮的治國主張。

3.積累名句,背誦全文。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疏通文句,培養學生自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融情於議論、敍述,以情動人的寫法方法。

  德育目標

深切感受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做社會的有用人才。

  教學重點

1.背誦全文,力求當堂成誦。

2.掌握本文寓情於理、寓情於事,情摯辭切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諸葛亮的政治主張。

2.如何正確理解諸葛亮的“忠”?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本文情詞懇切,動人肺腑,要引導學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句中的語意停頓,讀出層次感,讀出情意。

2.討論法關於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應由學生自主解決,生生互動,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培養協作精神。

3.探究法提供有關諸葛亮的材料,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發現問題,查找答案,得出結論。

  教具準備

多媒體、VCD及光盤、三國形勢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背景資料介紹;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譯讀課文,理解文意,並積累相關文言知識;思讀課文,理清背誦思路,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以背景導入。諸葛亮輔佐劉備,歷盡艱難坎坷,經過多年奮戰,終於建立了蜀國,自負丞相重任。蜀國建立後兩年,即公元223年,劉備病逝,後主劉禪繼位,時年16歲。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劉禪,主持蜀國軍政大事。公元227年,諸葛亮統率蜀國軍隊北進,駐軍漢中(今陝西省南鄭縣),準備征討曹魏,奪取中原,復興漢室。他當時感到劉禪闇昧懦弱,頗有內顧之憂,所以臨出發前上書劉禪,懇切勸諫劉禪應繼承劉備遺志,砥礪志行,振作精神,聽信忠言,任用賢良,黜斥佞人,嚴明賞罰,盡心國事,以圖完成復興漢室、統一天下的大業。這就是著名的《出師表》,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篇千古至文。

設計(二)

以文體導入。“表”是臣下向君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表文的一大特點是陳述衷情。《出師表》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讚揚,是表中的代表作。文天祥盛讚“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陸游評價“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

設計(三)

以諸葛亮本人導入。諸葛亮不但才華卓著,而且文采燁然,他創作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傑作,文章質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後人所敬仰,今天讓我們一睹其風采。

設計(四)

以有關諸葛亮的詩作導入。如杜甫《蜀相》、陸游《書憤》等。

設計(五)

以《隆中對》導入。漢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隆中對策,提出偉大的戰略構想,之後的歷史在相當程度上證實了他構想的正確性,但也確實有些想法未能實現。今天我們再對《隆中對》提出後所發生的一些史實進行探討,應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二、資料助讀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圖片文字均可投影顯示,教師也可提供相關資料,如:

1.關於劉備託孤: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章武(劉備即帝位後的年號)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於永安宮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指劉禪,即阿斗)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勒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2.關於劉禪:

劉備子,小名阿斗。劉備死後他繼任蜀漢皇帝,昏庸無能,由諸葛亮輔政,“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北伐軍中,他逐漸信任宦官,朝政衰竭。公元263年魏軍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舉家遷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由於他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庸碌無張的皇帝,所以後世就把“阿斗”當作昏庸無能的人的.代稱。

3.諸葛亮與劉備的關係:

諸葛亮追隨劉備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圖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初輔劉備時,劉備的地位尚未鞏固。他竭忠盡智,終於使蜀漢地位漸趨安定。公元223年劉備臨終時,把劉禪託付給他,並要劉禪“事之如父”。諸葛亮也一心希望劉禪成功,並無絲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對劉備父子,真是一片至誠。

他的圖報就是以貫徹他的政治主張為最終目的的。二十多年來,他辛勤創建西蜀,還要進一步“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所以在適當時機,準備出師,並提出自己的意見。

4.區別歷史事實中的諸葛亮和傳説中的諸葛亮。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有政治遠見,能對複雜的形勢進行分析並從中找出規律,定出方針。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賞罰嚴明,恩威並施。其它如開發生產、發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歷史價值。他還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張修身養德,志向高遠,這些精神,多可借鑑。

傳説中的諸葛亮,已被作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説,是不能當作史實來看的。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背誦課文,要背得抑揚頓挫、感情豐沛,使學生產生激情。

2.教師領讀課文片斷,學生跟讀,注意句中停頓。

3.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提示相關讀音,多媒體顯示:

(1)生字:

殂(cú)弘(hóng)菲(fěi)薄攸(yōu)韋(yí)諫(jiàn)

猥(wěi)枉(wǎng)庶(shù)弩鈍(núdùn)攘(rǎng)除諏(zōu)

(2)通假字:

裨補闕漏(通“缺”,缺點;讀作quē)

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讀作yòu)

(3)多音字:

以遺陛下(wèi)遺詔(yí)妄自菲薄(bó)性行(xíng)行陣(háng)

塞忠諫之路(sè)長史(zhǎng)裨補(bì)臧否(pī)

4.學生自讀課文,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生1:諸葛亮勸説劉禪繼承先帝遺志,振興蜀國。

生2:諸葛亮出師北伐之前對國內政務逐一安排,並表明自己的忠心。

生3:諸葛亮陳述自己出師的理由,並立下軍令狀,以示決心。

生4:全文着眼於“出師”二字,既向後主提出數條治國建議,又向劉禪陳述出師理由,表達出師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

……

  四、譯讀課文,把握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文句,翻譯課文。

2.以小組為單位,就難詞難句討論交流,力求通暢地翻譯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兩人一份;幫助學生理解文句,積累文言知識。

文字資料內容如下:

(1)積累下列詞語:

中道崩殂:中途去世。

作*犯科:做*邪事情,犯科條法令。

深入不毛:深入到不長草木的地方。

庶竭駑鈍:希望竭盡自己平庸的才能。

諮諏善道:詢問(治國的)好道理。

妄自菲薄:隨便輕視自己。

引喻失義:説話不恰當。

苟全性命:保全性命,苟活於世。

斟酌損益:(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革興。

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淚。

(2)古今異義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義為“下流、無恥”)

感激(感動激發;今義“衷心感謝”)

痛恨(痛心,遺憾;今義“深切地憎恨”)

涕(眼淚;今為“鼻涕”)

謹慎(認真,慎重;今義“做事小心”)

所以(表原因;今表結果)

開張(開放、擴大;今義“商店營業,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布衣(平民;今義“布做的衣服”)

(3)一詞多義

中道崩殂(路)以遺陛下(給予)

道遺

諮諏善道(方法)以光先帝遺德(遺留)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重任)俱為一體(是)

效為

不效則治臣之罪(盡力)若有作*犯科及為忠善者(做,但任)

(4)詞類活用

以光先帝遺德(名詞動用,發揚光大)

此皆良實(形容詞名用,善良誠實的人),

親賢臣,遠小人(形容詞動用,親近、疏遠)

深入不毛(名詞動用,長莊稼)

  五、思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理解文意。

多媒體顯示:

(1)諸葛亮向後主提出了哪些建議?(請用原句回答)

(2)諸葛亮是從哪幾個方面提出建議的?,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本文陳述的重點是什麼?

(3)就國內政事的安排,諸葛亮提出了三條建議,這三條建議中哪一條是最主要的?為什麼?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明確:(1)諸葛亮向後主提出了以下建議:

①誠宜開張聖聽;

②昭平明之理

③宮中之事,悉以諮之;

④營中之事,悉以諮之;

⑤親賢臣,遠小人;

⑥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2)這些建議可概括為兩大方面:國內政事,北伐之舉。

從寫作背景上看,“修明政治”是早就提出的治國策略,現在重新提出,目的在於為出師伐魏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北伐無後顧之憂。諸葛亮此次出師時,劉禪只有20歲,昏庸無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師後國內政局不穩,前方必然會受到影響,可見講治國大計和政事安排正是為了出師北伐。

本文陳述的重點是對國內政事的安排。

(3)就國內政事的安排,諸葛亮提出了3條建議: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這三條建議的核心是親賢遠佞。

表文主要是向後主進言的,首揭“開張聖聽”,以打開進言之路。在打開忠諫之路的前提下,談執法“平明”,先總提後分述,扣緊“開張聖聽”的精神。宮中之事,向郭攸之、費幃、董允這些志慮忠純之士請教;府中之事,向向寵請教。最後提出親賢遠佞。三項建議,既獨立成項,又相互關聯,廣開言路是前提,執法公平是關鍵,親賢遠佞是核心。能否做到廣開言路和嚴明賞罰,關鍵在於能否做到親賢遠佞,親賢遠佞的思想是貫穿全篇的。

3.理清全文思路,指導背誦。

師生一同梳理全文思路,多媒體顯示本文詞語提綱,內容如下:

(1)形勢危急——大臣表現——開張聖聽

(2)賞罰嚴明

第一部分宮中事——先帝簡拔之臣——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3、4)薦賢臣

營中事——先帝稱能之臣——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5)提建議——親賢遠佞(先漢興隆,後漢傾頹)

(6)回顧歷程——抒發感激之情

第二部分報先帝,忠陛下

(7)展望雄圖——表示伐魏決心

請命出師——表決心

第三部分(8)用賢臣——興德之言

叮囑陛下——

宜自謀——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第四部分(9)臨表拜別

學生根據思路提示,嘗試背誦課文。

4.教師播放《三國演義》中“出師表”片斷,學生靜觀畫面,靜聽諸葛亮自陳,感受諸葛亮的赤膽忠心和諄諄教誨之情。

5.學生大聲讀背課文。

  六、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