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巴菲特的傳奇人生讀後感3000字

校園2.53W

一、 本書簡介

巴菲特的傳奇人生讀後感3000字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沃倫·巴菲特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他鐘情於股票和數字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滿肚子都是掙錢的想法,五歲時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紅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餘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遊戲機出租給理髮店老闆,掙取外快。26歲只憑100美元,在親朋好友的支持下就開創了合夥人公司,10年時間裏他不僅使公司的資產翻了200多倍,還成功地收購了一家公司——伯克希爾公司。此後的數年他又成功地投資了美國通用、可口可樂,並且力挽狂瀾,挽救了吉列、所羅門等公司,事業的蓬勃發展使他成為當時美國首屈一指的富豪。

二、外國的大學與中國的大學培養學生的區別

巴菲特從小就特別喜歡經商,而且表現出極高的經商天賦,即使在父親的勸説下上了大學也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人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説到這裏,我就想到一個問題。中國人一般在發表獲獎感言的時候説的最多的一句話是:“首先我要感謝我的父母……”,而外國的成功人士,比如比爾·蓋茨,史蒂芬·喬布斯這些人,他們首先感謝的是他們的學校。

這是為什麼?最重要的是因為外國的學校培養的是學生獨立思考的人格,你認為這個教授講的東西不好,不適合你,你就可以大膽的反駁他,或者學校不適合你就可以像巴菲特一樣選擇一家適合你的學校,甚至像喬布斯和比爾·蓋茨一樣選擇離開這個浪費你青春的大學校園,去做你認為有價值的事情。而這些人成功後他們都會回報他們的學校,幫助建設學校。因為他們深知這個學校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的人格,這是成功至關重要的能力。

而中國的大學培養的是“通才”,學生感謝父母是因為他們覺得父母是最辛苦的,辛辛苦苦賺錢供他們讀書。學生與學校的關係就是買賣關係,我給你錢,你教給我知識,這樣子學生怎麼會感謝學校。甚至中國的學生會討厭自己學校,學校的校長開學典禮那天見過一次就再也沒見過了。他們覺得自己的學校這也不好,那也不好,關鍵學校根本就沒有提供與培養學生真正所想要的東西,像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我們大學生最缺乏的。到畢業的時侯,學校發畢業證,這種買賣關係就自動解除,學生拿到文憑“解放”了,誰還會感謝與回報學校呢?

當然了,中國的教育制度存在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既然不能改變就只能適應了。

三、巴菲特的投資六法則之三——要看未來

巴菲特有六條投資法則,我沒炒過股票,對這個股票的事情不太瞭解,但是第三條投資法則——要看未來,我想説説自己的體會。

人們把巴菲特稱為“奧馬哈的先知”,因為他總是有意識地去辨別公司是否有好的發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後25年裏繼續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説,要透過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後視鏡。預測公司未來發展的一個辦法,是計算公司未來的預期現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錢。這是巴菲特評估公司內在價值的辦法。然後他會尋找那些嚴重偏離這一價值、低價出售的公司。

要看未來這個法則不僅僅可以用在投資上,可以用在個人發展上,可以用在企業的發展上,也可以用在國家發展與進步上。有時候聽到某某人為了一些蠅頭小利而出賣朋友,讓朋友遭受巨大災難的時候,我就覺得很心寒,這種行為真是遭人鄙視,讀後感《巴菲特的傳奇人生讀後感》。又比如很多商人為了眼前的利益急功近利,昧着良心向消費者銷售一些假冒偽劣產品,實屬品行惡劣之舉。特別是食品方面,像三聚氰胺事件,對剛來到世上的不久的孩子下手,真是良心泯滅。曾經消費者對這個“三鹿”這個品牌是多麼的信賴,如今卻利用消費者的忠誠度去幹一些違背道德的事情,真是喪失天良。最終的結果還不是害人害己,遭人唾棄,現在超市裏再也看不到“三鹿”的影子了。國家的發展更要看未來了,盲目的追求GDP的過快增長,也不見CPI下降,盲目的追求高鐵速度第一,温州動車組出事兒是必然。開通了那麼多動車高鐵,為什麼中國的老百姓回家過年還是那麼難。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就是為了老百姓在未來過的更好嗎?那為什麼中國的老百姓幸福指數還是那麼低,整天為了買房、買車這些事情搞的心力憔悴?

生活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有時候不要走的太快,停下腳步好好想想,讓自己的靈魂也跟上來。

四、巴菲特的成功祕訣

巴菲特這樣總結自己的成功祕訣:“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其實巴菲特是用滾雪球比喻通過複利的長期作用實現巨大財富的積累,雪很濕,比喻年收益率很高,坡很長,比喻複利增值的時間很長。

很多人都希望利用巴菲特這面永不倒的旗幟去指導自己的投資,獲得預期的成功。但是我想説,每個人的成功都是不可複製的',很多客觀情況並不是主觀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所以不要盲目的生搬硬套,不然效果只能適得其反。所以不要期望自己成為第二個巴菲特,那還不如成為第一個自己。

很多人的成功是在特定的環境的下促成的,所以我自己也不會盲目崇拜他們,只是從他們身上學一些自己身上所沒有的精神品質去指導自己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比如説喬布斯,很多人在他活着的時候都沒聽過這個人,反而到他逝世後人們更多的關注他。用郎鹹平教授的話講,美國人懷念喬布斯是是因為他帶動蘋果產業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讓處於這個產業鏈上的人都獲益,消費者也享受到這種產品帶給他們的獨特體驗。我沒用過蘋果,不知道那是一種什麼體驗,所以喬布斯對我來説,他的逝世與否對我還説是沒什麼區別的,我沒有悼念喬布斯,也不想盲目跟風。中國有5000萬人加入了悼念喬布斯的行列,去蘋果公司送蘋果的送鮮花的、還有人人網轉發的、微博悼念的,陣容十分龐大,後來出版的《喬布斯傳》更是熱銷大賣。看來科技的力量對人的影響真的好大。不得不承認喬布斯成功了,人們用他發明的產品悼念他,這再成功不過了。

五、關於慈善事業的思考

沃倫巴菲特一向被戲稱為“鐵公雞”,可是這位“吝嗇”的富翁在2006年6月25日,做了一件讓世人震驚不已的事情——為慈善事業,捐出了370億美元的鉅款,這份捐款佔據沃倫巴菲特的財產的份額高達85%,直接攀上了美國曆史上慈善數額的頂峯。

傳統思維通常是在退休或臨終前才會考慮捐獻和做慈善,巴菲特先生與蓋茨先生用實踐告訴我們,何時做慈善都不嫌晚,但越早開始越好。蓋茨先生説:“當你年富力強、精力充沛的時候,你更容易找到好的團隊,並有精力去打造一個健康運行的機構”。巴菲特先生也説:“希望在有生之年把我的捐贈花掉,因為我們不知道死後別人會如何理解我們的遺囑,能否替我們實現某種社會理想”。巴菲特先生還説,他每五年修改一次遺囑,每次都與自己的三個孩子充分討論。“做慈善應該讓一家人團結得更親密,而不是讓大家產生矛盾,所以我為三個孩子每人設立了一個基金會,給與他們同樣的捐贈,以免他們產生矛盾”。蓋茨先生補充説:“雖然我的孩子們還小,我也打算這麼做”

説到慈善事業,好像中國人都不太搞慈善活動,甚至大多時候是“被慈善”被強迫着去做慈善事業。昨天看到一則關於慈善的新聞:江蘇如皋市教育局被曝“變相強捐”。政府部門以紅頭文件的形式號召教職工捐款,並且還規定科級幹部不少於200元,教師不少於100元,工人不少於50元。

慈善是公民的一項權利,而非義務。江蘇省這種“變相強捐”的行為也在變相的剝奪了公民的權利。我想大多數人都是具有憐憫之心的,那為什麼大家都不太願意去捐款呢?大多數原因是人們對行政體制下的慈善機構的不信任,這些善款的去向不夠透明,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錢是不是真的能夠通過慈善機構發揮到它應有的作用。

説到底是“誠信”出了問題。有時候我在天橋上或者在路上看到一些乞討的老人或是殘疾人,我現在都不給錢了。不是因為吝嗇,是因為不知道他們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殘疾。曾經發現自己的同情心被利用了,所以到現在都心有餘悸。現在乞討都可以成為一種謀生手段了,這樣的利用人們同情心騙取錢財的行為同時也讓真正有需要的人蒙受“不白之冤”,同時也造成人們日漸冷漠、麻木的心理。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現在中國的企業家也正在逐漸的意識到要開始履行社會責任,這也許是慈善事業的一個大的希望。

六、總結 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身上總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只要真正的把他們那種可貴的精神與頑強的毅力作為自己實踐的動力與指導,自己才會真正擁有深刻體會,並享受這種精神力量帶給你的美妙體驗。每次讀完一本書,從而從書中獲得一股莫名的動力,對自己身邊的事情有些自己的看法,隨後對於自己明天的人生又有了新的規劃,這也許是讀書最大的價值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