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8篇

校園1.34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巷深處》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8篇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用形象作為情感的依託,對形象的描寫,其實就是情感的形象抒發的散文常用的寫法。

2.學習本文以情感的變化發展結構文章的寫法。

3.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①從文章中體會母愛、體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增強對親情的理解。

②學習如何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情感。

(二)難點

掌握文章如何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情感,達到用真情實感去感動讀者的目的。

 三、課型:教讀課

  四、教學方法:討論的形式

 五、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點:

1.解題

2.提出討論的問題讓學生思考。

3.朗讀全文。

  二、教學程序:

(一)導語:

母愛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我們自從降臨到這大千世界,就感受到母愛。但是對一個瞎養母收養被人遺棄的女嬰,併為她傾注了所有的一切的感知就很少了。今天我們來學習表現這方面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小巷深處》(板書)

(二)導讀

1.題解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抒寫養母對“我”深切的愛和“我”對養母的感情,感情真摯,富有感染力。文題“小巷深處”是母女倆家的所在,是她們生活的場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託。

2.生字正音

炫 著 黝 葷 揶揄

xuàn zhuó yǒu hūn yé yú

哽 孽 頰 蹣跚

gěng niè jiá pán shān

憧憬 癟

chōng jǐng biě

3.學生朗讀全文

提示:①注意把握文中“我”的感情變化。

②畫出文中刻畫養母外貌、神情的語句,體味其中藴涵的思想感情。

4.概述課文內容

請1—2位同學發言

提示:全文以“我”的感情變化發展為主線,從“我”對生活的滿足,為母親而驕傲,寫到“我”長大後對貧窮的家產生厭惡進而離開家,最後以“我”被母親深深的愛所感動而悔悟流淚結束。

5.提出思考與討論的問題

①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母親早已察覺“我”的感情變化為什麼採用間接描寫方法

②“我”對母親的感情有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③這篇散文的主線是什麼

④文中對小巷和竹棒的描寫,起了什麼作用

6.佈置作業:

①回家後細讀課文。

②思考老師提出的四個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點:

1.歸納上節課提出的問題。

2.由於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引導學生從本文主旨中去拓展、昇華,並展開討論。

  二、教學程序:

(一)導讀

1.讓兩位同學把刻畫母親外貌、神情的句子讀出來,體味其中的思想感情。

A.“毒辣的陽光……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來。”(P38)

B.“在風中,她無助……又光又亮的竹棒。”(P42)

C.“在風中,她的臉……又彷彿在等候。”(P43)

總結:以上三處是對母親外貌、神情刻畫的句子,它表現了母親為了養育“我”終年勞動、飽嘗日曬的艱辛,寫出“我”同家隔絕後,母親既痛苦又堅強的心情與神態,同時,也抒發出了“我”被母愛打動,有深深的自責的思想感情。

2.討論歸納上節課的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討論

提示:①她依舊滿面春風:“莉學習忙呢!老師贊她有出息呢!哪會在家耗時間!”(P40)②“終於,她點點頭,順手取過那根不知啥時從角落裏拿出來並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間接描寫表現了母親對“我”觀察細緻,瞭解透徹,更有利於表現母親對“我”深深的愛。

第二個問題討論

提示:第一問:滿足——厭惡——淡忘——悔悟。

第二問:“我”的虛榮。

第三個問題討論

提示:“我”的感情變化是此文的主線。

第四個問題討論

提示:小巷是母女倆家的所在,竹棒是母親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東西,二者都是寄託情感的形象。對它們的描寫,其實就是情感的形象抒發。

3.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去拓展、昇華並討論。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自古就有一句樸實的話:“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是教我們要去愛自己的母親。 問題:同學們能從“愛自己的母親”這一基點,去怎樣拓展、昇華這種感情(請同學發言)

提示:從文中所表現出的母女之間的真愛這一點拓展開,可聯想到:每一個人的愛都應該是博大的、無私的。應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才是愛的較高層次。祖國被比成是我們的母親,那我們更應像愛自己的母親一樣去愛自己的祖國,這是最高層次的愛。

4.用歌聲結束課文:

①請同學們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②請同學們唱《愛的奉獻》。

③請同學們唱《我愛你——中國》。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2

  一、教育目標

㈠知識儲備點

1、瞭解本文人物的思想變化過程,加深對中心的理解。

㈡能力培養點

1、掌握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2、瞭解本文以情感的變化發展結構全文的寫法。

㈢情感體驗點

1、從課文到生活,結合具體事例,認識母親的偉大而無私,加深對親情的理解。

2、通過對本文的以及親人在日常生活瑣事對自己的關切、引導學生應怎樣對待自己的親人,培養學生愛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①從文章中體會母愛,體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增強對親情的理解。

②學習如何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情感。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教學設計

第1課時

㈠本課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本文人物的思想變化過程,加深對中心的理解。

2、從課文到生活,結合具體事例,認識母親的偉大而無私,加深對親情的理解。

㈡教學流程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剛才你們聽的是一首關於母愛的歌――《母親》。在唐詩中也有一首讚美母愛的詩歌,那就是孟郊的《遊子吟》,同學們還能背出這首古詩嗎?(全班背誦《遊子吟》)

幾年前,香港曾舉行過一次"我最喜愛的一首唐詩"的評選活動,孟郊的這首《遊子吟》榮登榜首。想一想,人們為什麼會如此鍾愛這首詩呢?那是因為這首詩寫出了母親對孩子的一片愛心,而這種愛心又具有普遍性,所以能撥動無數讀者的心絃。自從我們出生以來,就被愛包圍着,享受着父母理所當然的關愛,可是,在林莉的《小巷深處》中有這樣一位同齡人,她有着與我們不一樣的生活經歷。

出示課件情景一、情景二

情景一的“我”的身世講解設計:十幾年前的一天,我來到了這個陌生的世界,狠心的父母將我遺棄于山坡頂上,我只能用哭聲向迎接我的這個世界控訴:我的家在哪裏,我的父母在哪裏,我的路在哪裏……

情景二的講解設計:這是一隻救命的手,這是一位瞎眼姨娘的手,就是這隻手,托起了一個棄嬰即將墜落的天空,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課件中止,講解: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這是一位不是生母卻勝似生母的母親,下面讓我們走進文中去認識這位母親。

2、合作探究

⑴整體感知

上課前我已經佈置大家帶着課後練習去預習課文,現在誰來説説,這是一個故事。

⑵雙邊互動

互動1

1、瞎眼的母親收養了我,並用她全部的身心愛着我,同學們,讓我們用充滿“愛”的眼睛去文中尋找母親“愛”我的事例,你能找出幾個例子呢?

(學生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並述説自己的理解,教師指導。)

明確:

①為了“我”,她拿出所有的積蓄換住處。

②在“我”被撿回後,她抱着“我”處處炫耀:“我丫頭多可愛呀,多漂亮,肉滾滾的,嫩生生的。”

③因別人説“我”不漂亮,母親待在那人家,足足罵了半天。

④母親為了“我”,改變了以往潑辣的性格。

⑤為了維持這個貧困的家,母親在陽光最毒的地方賣冰棒,到了冬天縫棉被租棉被。

⑥把“我”調教得像個千金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知道讀一些母親不懂的書。

⑦母親為“我”讀書取得的每一點成績而驕傲,國小二年級那會兒,“我”的一篇作文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母親竟高興地落了淚,並珍藏着,逢人便拿出來看。

⑧“我”在即將上縣城一中時,母親走向廚房,為“我”做好吃的,説食堂少油。

⑨她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每月進城給“我”送生活費和營養品,為了照顧“我”的“面子”,每次都默默地讓別人進學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

2、在這些例子中,哪些讓你最感動,請找出相關的語段,試着有感情的朗讀。

小結:文中這位母親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我們為莉能有這樣一位母親而感到高興。

互動2

1、文中的母親對“我”的愛始終如一,那麼,“我”對母親的感情呢,是否發生過變化?請同學們細讀課文,找出答案。

明確:“我”對母親的感情產生的過變化。開始時,“我”很滿足於自己那由骯髒的板壁、燻黑的炭爐、簡單的飯菜構成的生活,“我”總是自豪地倚在極為疼愛“我”的母親身邊,總是極自由地吃那令小朋友眼饞的永遠吃不完的冰棒;接着,“我開始沉默,開始迴避所有的同學,甚至開始厭惡我的家,我不再與母親相伴而走,也不再從母親賣冰棍的那條路經過”。

提示:為什麼會出現在這樣的變化,從課文哪個文段可以得知,請找出來讀一讀。

接下來,“我”的感情變化是:“我”淡忘了家,淡忘了母親殷殷的招呼聲,與家完全隔絕了,到最後,老婆婆的一番話深深地教育了“我”,打動了“我”,“我”被母愛震撼了,“我”悔悟,為自己的虛榮,為自己的無知流着淚。

提示:從剛才同學們的回答當中,誰能用課文中的詞語簡潔的概括一下我的這一變化。

2、幼年純真的“我”對生活滿足,為母親而驕傲。長大以後因為虛榮心作崇和無知的緣故,開始厭惡自己貧困的家,淡忘了母親,乃至與家完全隔絕。老婆婆的一番話深深教育了“我”,打卻了“我”,最後,我悔悟了,重新回到了母親的身邊。下面,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最後三段,一同感受這一刻所藴涵的思想感情。

互動3

同學們剛才的朗讀都很不錯,現在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像她一樣嗎?你會怎樣對待這位母親呢?

互動4

母親這種偉大的母愛,感動着我們,也感動了“我”。最後,讓我們大家都為之欣喜的是:“我”終於回到了母親的身邊。現在,讓我們一同走過這感人的一幕。

展示課件情景三、情景四。

情景三:十幾年前,當“我”孤零零地在山坡上哭泣的時候,當眾人漠然地圍着我的時候,是英姨收養了我,給了“我”家,給了“我”温暖,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小時候的“我”,以母親為驕傲,以貧困卻幸福的生活而自豪,可長大的“我”,卻因為所謂的無知和虛榮開始厭惡貧困的家、厭惡貧困的母親,甚至不讓母親到“我”讀書的學校,這對母愛是多大的傷害。三年了,整整三年了,母親克服了多大的困難經“我”送伙食費和營養品。天啊,“我”做了什麼,“我”怎會在母親的心坎上刻上一道又一道傷痕,讓母愛承受一次又一次的傷痛。母親,對不起,您的女兒回來了,您那用心哺育大的女兒,您那全部身心愛着的女兒,她來了。

情景四:母女相會,音樂起。

互動5

(接情景四講解)多麼偉大的母親,多麼感人的一幕。同學們,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天下的母愛都是崇高的,在生活當中,是否也有讓你忽略了的母愛呢?此時此刻,你想對你那同樣崇高的母親説點什麼呢?請你用一句祝福的話表達你對母親的感情。

提示:讓我們全體起立,向母愛致敬,一起大聲地説:“媽媽,我愛您”。

互動6

播放《懂你》MTV,在歌聲中再一次感受母愛。

3、鏈接生活

學了本文,我們都深受感動,讓我們學會珍惜身邊的愛,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為愛是博大的、無私的。祖國被比成是我們的母親,那我們更應像愛自己的母親一樣去愛自己的祖國,這,是最高層次的愛。

老師有個提議:請你為你的父母做一件具體的事,來感謝他們對你這麼多年來無微不至的愛。然後把這件事的全過程,包括父母的反應、體會記在週記上。

㈢板書設計

6、小巷深處

“我”:滿足、自豪沉默、厭惡淡忘隔絕悔悟

(母愛始終相隨)

第2課時

㈠本課目標

1、學習如何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情感,

2、掌握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㈡教學流程

1、複習導入

請一個學生複述課文的內容。

2、合作探究

互動1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

互動2結合本文的寫作特點,進行寫作指導。

3、課堂練筆:我的_____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從文章中體會母愛,體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增強對親情的理解。

2、學習本文以情感上的發展變化結構文章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母愛,體會親情,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教學難點】

分析“我”對母親感情發展變化的幾個階段

  【教學方法】

1、啟發法

先讓學生感受盲人生活的艱難,然後開啟學生思維。

2、討論法

讓學生討論感人的情節,為什麼受感動。

  【教具準備】

磁帶一盤或光碟一張,播放《母親》、《懂你》

  【教學過程】

一、小體驗導入:

1、全體學生閉眼30秒,體會盲人的漆黑世界,並説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2、讓一位學生閉眼摸索上講台,擦掉黑板上老師隨意寫下的幾個字:“錯誤”、“傷害”、“謬論”,看他艱難的表現。,體會盲人生活的艱難。

老師總結:這幾個體驗只是短短的幾秒或幾分鐘,但大家已經可以想象地出一輩子生活在漆黑世界裏的盲人的艱難、痛苦。今天就讓我們讀一篇文章《小巷深處》,走進一位偉大母親的內心世界。

二、讀課文,

要求:1、速度快。

2、找出文章中感人的情節

三、複述課文內容

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分析課文

(一)母親為我“做”了哪些事?

學生在黑板上寫出母親為我做了哪些事:賣冰棍為生,收留我這個棄嬰;用所有積蓄搬家,讓我有個住處;含辛茹苦縫被子;給我買新衣服;做好吃的;供養我上學;送營養品、生活費。

(二)“我’對母親感情的變化可分為那幾個階段?在課文中找出表現變化的句子。

可分為四個階段:

(1)對生活滿足,併為母親自豪;

(2)沉默,迴避同學,開始厭惡這個家;

(3)淡忘了家,淡忘了母親的招呼聲;

(4)悔悟,為自己的錯誤做法而流淚。

(三)分角色朗讀“我”臨行前與母親的對話,細細品味字裏行間複雜的感情。

(四)描寫母親的方法有哪些?在課文中找出來,並分析描寫的作用。

五、討論,反思

1、文章中哪些情節感人,原因是什麼?

2、在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體會到父愛或母愛?有,請舉出實例。

六、寫作:

寫一篇短文,一個片段也可,關於親情方面的,表現親人對自己的真摯感情。

例如:買書,買衣服,接送上學、放學,過生日等等。

七、課外延伸:

蒐集關於親情的詩歌或文章,閲讀之後,上課互相交流感受和體會。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體會母愛,體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增強對親情的理解。

2、初步掌握如何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3、學習如何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情感。

教學重點:

從鑑賞課文中,體驗母愛,體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增強對親情的理解。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通過寫生活中的小事來刻畫人物,突出中心的特點,並指導學生寫作。

教法選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預習引導:熟讀課文。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體會母愛的深沉與無私,體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增強對親情的理解。

2、質疑課文,培養學生髮現温暖問題的能力。

3、鑑賞課文,瞭解課文的亮點,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親情。

2、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大屏幕播放歌曲<燭光裏的媽媽>,導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

1、聽錄音,在預習熟讀的基楚上進一步感知課文。

2、學生自主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的資料。

3、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寫了母親的哪些事件?表現了她的什麼感情?哪裏讓你感動?(在書中圈點勾畫,旁批註記,寫下自己的鑑賞、評價、感受之類的文

字,在閲讀中還有哪些疑難問題也要計下來。)

4、學生自主發表對課文的理解和發現的意見,教師只作適當引導。

5、以小組為單位讀課文,討論下邊問題(小組長負責組織討論,書記員將問題、結果規範地記錄下來,教師適時參與各組討論):

①課文中的哪些具體描述表現了盲母對養女的愛?其中哪一處最讓你感動?説説理由。

②作者描寫母親主要雲用了哪些方法?找出相關的句子來讀一讀,體味其中藴涵的思想感情。③你覺得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談談你個人看法和態度。

④“我”對母親的思想感情經歷過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你認為“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6、學生髮表見解,評議先進小組。

7、教師歸納總結,提高學生雲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質疑

1、質疑閲讀課文時沒有解決的問題:如:①她對母親厭惡的原因是什麼?②母親有一段好長好長的沉默,當時母親的感情是怎樣的?③十三段中的“我”為何用雙引號?等。

2、質疑教師引導的問題:①文中小巷和竹棒的描寫,起了什麼作用?②母親雖然看不見,但她的心卻是非常細膩的,課文9─13段通過哪些細節寫出了母親的內心痛苦?她是怎樣對待“我”的感情變化的?

四、鑑賞課文,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選一名學生當主持,以記者採訪形式對同學進行採訪:你對文中的某些段落是怎樣理解的?有什麼感受?

3、分組讀課文,合作賞析某些文段或句子。(喜歡相同文段的同學可以聚在一起,共同朗讀,交流對文段的理解和感受。)

4、教師指導賞析課文。

問:課文寫母親最感人的情節在哪裏?文中哪幾個段落最讓人感動?

反覆朗讀這些段落,體會字裏行間所藴涵的深厚感情。

五、簡結轉新。

1、同學們説出生活中一個表現母愛的生活小情節,並對媽媽説幾句話,來表達你對她的感情。

2、播放歌曲,同學們朗讀“我們共同的心聲”。

六、拓展閲讀。

課外查找歌頌親情的故事,再次體會親情的偉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知識,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探究能力。

2、寫作訓練,培羊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難點:如何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情感。

教學過程:

一、積累知識

1、將你認為好的句子抄到筆記本上,並把它們讀一讀。

2、交流:課文中或生活中哪些人物的言行值得你學習,説出理由。

二、學生討論並小結本文的寫作特色,教再作點撥。

1、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來刻畫人物。

2、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情感。

三、仿寫:

你的母親(或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把她(他)的外貌描寫出來。

2、仿照課文5─8自然段的寫法(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情感)。寫出你的母親(或父親)關心你的幾件小事。

3、展示、評議、交流仿寫成果。

四、創作練習

寫一篇作文,試通過記一兩件事把你熟悉的一個人寫出來,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1、審題、構思。

2、列結構提綱。

3、小組交流評議結構提綱。

4、在班上交流寫作思路。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按結構提綱完成作業。

附板書:

小巷深處

林莉

母親┈ “我”

理解

↓ ↓

收養、撫育→滿足、自豪

平靜面對、默默承受←沉默、厭惡

↓ ↓

無私、深沉的愛→悔悟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5

一、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理解課文內容。

二、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道德、情感、價值觀:讓文中最精華的思想和最精美的形式來薰陶感染學生,感悟母愛、讚美母愛。

1、教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是基礎,品味文章事情是重點,激發學生理解愛、感悟愛是難點,這也是文學作品教學的重要價值所在。

2、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塊層層推進,以“這是一個故事”、“養母是一個 的人”、“妙在 ,寫(用)得好,它表現了(它寫出了或它説明了、它點出了) ”貫穿其間,以學生談感受母愛、理解母愛和根據對“愛”的理解,説一句很美的話的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內涵,昇華作品的美點精粹。由淺入深,逐塊推進,讓學生自由説、主動説、積極討論,相互質疑,理清作品內容,品味感情,領會深意,感受母愛,學會做人。

3、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緊扣精彩凝練的語言文字,讓文學作品的韻味,情感價值充盈課堂。

4、用孟郊的《遊子吟》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導入,用感動人心的MTV《懂你》創設課堂氛圍,讓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的衝擊與震撼,引起共鳴,真正感悟、理解偉大的母愛。

5、 安排 2 課時

課前2分鐘播放MTV《懂你》,創設氛圍,觸發學生愛的情感。

導 入:

同學們,在唐詩中有一首讚美母愛的詩歌,那就是孟郊的《遊子吟》,同學們還能背出這首古詩嗎?(全班背誦《遊子吟》)

幾年前,香港曾舉行過一次“我最喜愛的一首唐詩”的評選活動,孟郊的這首《遊子吟》榮登榜首。想一想,人們為什麼會如此鍾愛這首詩呢?(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這首詩寫出了母親對孩子的一片愛心,而這種愛心又具有普遍性,所以能撥動無數讀者的心絃。看過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的人,不管是誰,都會潸然淚下,一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林莉的《小巷深處》,來聆聽一段感人的有關母愛的故事。

第一個教學板塊:理解課文

1、學生各自圈讀字詞,藉助工具書查閲字詞。

2、教師點出需要認讀、積累的字詞。按句式説話:這是一個 故事。

瘦癟 炫耀 執著 揶揄 落寞 哽咽 蹣跚 憧憬

3、快速默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了解詞語的語境義。

4、進行寫法指導,閲讀散文第一步是用“概括”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瞭解,選擇角度用“這是一個 故事”這個句式説話,對課文內容進行概括。

學生説出的內容可能有:這是一個愛的故事。一個養母收養棄嬰的故事。一個小巷深處的故事。一個棄嬰長大後厭貧離開養母最後悔悟的故事,等。

同桌相互討論,標出“我”對家對母親感情變化的句子。

5、快速默讀課文,找出養母為“我”做了哪些事?

(學生回答)

6、分角色朗讀:“那個學期的最後一個星期……又彷彿在等候”,請同學們用“養母是一個 的人”的句式説一句話。(教師示範,學生髮言)

7、同桌相互討論,標出“我”對家、對母親感情變化的句子。理解是什麼原因使“我”疏遠母親,淡忘破舊的家?

8、質疑:再次默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詞句(學生提出的問題儘可能讓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只作點撥)。

小結:

文章用樸素無華的語言,通過生活瑣事表現養母對“我”的愛,一個善良、充滿愛心的母親躍然紙上,讓我們感受到母愛的市場與無私。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我”隨着年齡的增長,對養母的感情變化了,最後被母親深深的愛所感動而悔悟流淚,這平實的敍事中潛藏着一條深沉而真摯的感情之流。

第二教學板塊:品味課文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或事例,有感情地朗讀,並談談自己的理解。(自己先小聲地各自説,然後發言)

2、教師:預習的時候要求同學們“從任何一個角度説説對課文的理解”,這句話應該這樣説:“妙在 ,寫(用)得好,它表現了(它寫出了、它説明了、它點出了) ”

3、教師示範:妙在“在風中,她的臉是那樣黝黑,她的手是那麼的粗糙,她的眼睛是那麼的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兒卻是那麼挺拔,那麼堅定,彷彿在憧憬,又彷彿在等候。”妙在描寫了母親的外貌,既寫出母親的痛苦,又寫出母親的堅強。

(學生們按句式發言)

4、教師指出最重要的是:

①妙在用生活瑣事,表現了一個母親偉大而無私的情懷。

②妙在用小巷深處那光亮的青石板,那根長長的竹棒為情感依託,寫出了母女情深。

③妙在語言描寫和外貌描寫,寫出了母親的含辛茹苦,母親的寬容,母親的堅強。

④妙在用含蓄的寫法,寫出母親對“我”觀察細緻,瞭解透徹,表達母親對“我”深深的愛。

小結:

通過理解課文、品味課文,我們感受到小巷深處那深深的.母愛,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有許許多多的感想,一定對作品有了更深的感受。

第三個教學板塊:感悟課文

1、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春雨一樣滋潤着我們,學習了這篇感人的散文,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前後桌討論交流,而後上台發言)(老師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2、播放MTV《懂你》,創設氛圍。(學生邊欣賞,邊跟着唱)

3、“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母愛事那樣的無私與聖潔,母愛也是永恆的話題,現在請同學們根據你對“母愛”的理解,以“母愛”為話題,説一句很美的話,長短不限。

教師示範:母愛是燈,照亮前行的路。

學生説話,教師整理。

4、比較閲讀:《又見秋風起》(參閲《教師用書》P55)

5、小結:

同學們,母愛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最崇高、最美好的。母愛像陽光一樣,在我們的成長過程當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只要你細心感受,你不難發現你生活在母愛之中,請珍惜這份濃濃的親情吧!

6、佈置作業:

①把文中四個字的詞和你認為最感人的句子,摘抄在“讀書文摘卡”上。

②課後練習(三)

板書設計:

小 巷 深 處

林莉

養母:

收養 棄嬰 改變性格

含辛茹苦 為我驕傲

每月送錢 忍受孤獨

“我”:滿足——疏遠——淡忘——悔悟 虛榮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母愛,讚美母愛,感受人性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她,什麼也看不見,夏賣冰棒,冬洗棉被,住着小木棚。在一個清秋的早上,她收養了一個,一個月大的,卻被遺棄的嬰兒。從此她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後來呢,後來的一切,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小巷深處》,走進這個真實的故事、

二.我讀課文

1、自助餐式的學習菜單

吟一吟:如果你愛好吟詩,可吟誦與本文內容相關的詩歌。

問一問:如果你熱衷探究,可向老師同學質疑,在合作中體會學習的快樂。

析一析:如果你長於思考,請你研讀分析,談談獨具慧心的理解。

讀一讀:如果你喜歡朗讀,可深情朗讀語段,讓情感飛舞。

2、穿插主問題,文章敍述了一份怎樣的母愛和恩情?

預設的小問題:

1、文中的“我”是個壞女孩嗎?

2、假如文中的“我”是我們的同學,你想怎樣幫助她們?

小結:母親收養“我”,為“我”忙,為“我”累,還用愛包容無知的“我”。整篇文章都是敍述母親那份深沉的母愛和恩情,以及女兒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3、由文及我尋人啟事(媽媽)

掩卷深思,對於這樣一份深沉的母愛,這樣一種無與倫比的恩情,我們該怎樣回報呢?來看看這兩個實例。

三.拓展延伸

1.報答母親,田世光捐腎

2.乞丐生日宴請百餘鄰居感恩居民數十年照顧

四、練習

1.以“媽媽,我想對你説”為題,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名校課堂》P18第1——8題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

(1)體會瞎眼養母和養女之間深深的母子之情。

(2)學習文章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瞎眼養母和養女之間深深的母子之情。

教學難點:

學習文章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流程:

1.初步感知

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提煉課文所體現的情感。

2.分析、討論標題——《小巷深處》的作用。

問題:能不能把標題《小巷深處》的“深”字去掉,改為《小巷處》?

討論、明確:“深”指小巷的長,幽深。與“小”字配合,突出了“我們”住的偏僻,“我們”家的貧窮。

追問

①深”字有幽深的意思,突出了我家的偏僻和貧窮,在情感上有什麼作用呢?

討論、明確:“深”突出了“我們”住的地方很偏僻,“我們”家很貧窮。可是養母卻收留了我,可見養母對我情深。

②:哪些地方體現了養母對我情深呢?在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③:養女對養母的一片深情又是什麼態度呢?有什麼變化嗎?文中找找,抓住關鍵詞句或自己概括回答。

歸納小結:養女對瞎眼養母的情感深不深?現在請同學們來總結一下,“小巷深處”中的“深”的含義有哪些?

討論、明確:"小巷深處"是母女倆家的所在,是她們生活的場景。“深”是幽深的意思,與“小”字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我們”住的偏僻,“我們”家的貧窮。

更突顯出瞎眼養母和養女之間的深厚感情,她們的這種深厚的感情超越了物質,超越了血緣關係,是難能可貴的。

3.學習文章藉助具體意象抒發情感的方法。

問題(1):第27段中“路”“小巷”“竹棒”“人影”順序能不能調換,有什麼規律?真的看到了這些嗎?為什麼要重複“長長”?

討論、明確:不能調換。範圍由大到小最後聚焦到母親身上,這些都是“我”和母親一同生活時熟悉的事物,能夠引發人的聯想、勾起人的想象,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 藉助這些“物”形象具體地抒發了“我”對養母的思念和自己的悔悟。這裏是“我”想象的情景,表現“我”對母親的這種感情是翻越千山萬水,沒有空間的阻隔的。“長長的”重複,是強調了我對養母的情感的深沉。

追問:想象三年來“我”不與瞎眼的養母見面,母親對“我”思念的情景。使用原來的句式。路,小巷,竹棒,人影應該是什麼順序?改後讀一讀。

問題(2):課文還有哪些段落是把抽象的情感通過記憶中典型的“物”,具體形象地來抒發的?讀一讀體會這種感情。

4.作業:

以下句式,任選一條,寫一段通過具體的“物”來抒情的文字,

⑴我開始淡忘了……那……甚至淡忘了……

⑵我其實還記得,還記得……還記得……還記得……還有,還有……那……那……

《小巷深處》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語文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的第六課,是一篇回憶性的抒情散文,抒發了養母對“我”深切的愛和“我”對養母的感情。文章富有感染力,很適合國中生學習。它的語言淺顯明瞭,但情感內涵豐富,可以通過此文教育學生尊敬和愛戴自己的母親。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母愛的無私和偉大,加深兒女對母親的理解;

2、學習如何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二、學生分析:

學生剛離家到學校唸書不久,普遍都有思鄉、思家、思親情結。特別是思念自己的母親。但是他們又搞不懂自己離不開母親的真正原因。這正是學生的天真幼稚之處,也是為人處世膚淺的一面。他們的真情需要薰陶、需要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在他們幼稚的心裏種下“孝”的種子。

三、設計理念:

體現語文人文性,學生的主體性和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創設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注重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水平和審美情趣,使他們敢於説話,敢於質疑,這就是本節課的設計思路。

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讓學生通過自身的生活經歷和實際,體會母女之間那種真摯的情感,並認識母親對子女成長所做出的無私奉獻。

2、知識目標:瞭解“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懂得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四、教學流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欣賞歌曲《媽媽的吻》。教師引導學生欣賞歌曲的動人旋律及感人的歌詞,同時談一談自己的內心感受。

反饋:這個環節學生普遍比較能投入,能夠為歌曲優美的旋律所吸引,有些同學甚至產生共鳴,流下了眼淚,特別是女同學。另外同學們在談自己感受時均認為這首歌很有吸引力,很令人感動,而且容易引起自己對往事的回憶。我想借助一些優美的暗示來上語文課效果的是很好的,同時學生的心底是純真無邪的。

2、學生分組討論,暢談感受。

A、母親對自己影響最深刻的一件事:

反饋:有的同學談自己生病時母親連夜或冒雨送他(她)到醫院的故事;有的同學則談了母親在自己學習生活中的巨大幫助;有的同學甚至提到母親如何對自己進行嘔心瀝血的教育,如何為了兒女的利益犧牲自己的利益。總之有回答問題的同學在談話過程中無不流露出感激和自豪之情。認為自己應該在長大後孝敬和報答自己的母親。

反思:學生各式各樣的回答,雖然讓人應接不暇,但我內心裏還是感到欣慰。因為通過他們的回答和談話,我感受到“人之初,性本善”的含義所在。我想我面前坐着的是一羣本性善良、質樸的孩子,如果教師能用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教育,我們使學生“學會做人”的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B、自己日常生活中曾經做過的對不住母親的事:

反饋:一開始學生都不太敢説出自己做錯的事,後來在我的帶動下(先讓他們聽我的經歷——這也體現師生平等、互動的原則)同學們慢慢踴躍起來了,紛紛打開自己的心扉,把壓在自己心中的不快都説了出來。比如有個同學説自己曾經在背後罵過母親,並取笑她,後來發現自己錯了又沒膽量向母親承認錯誤;還有個同學説自己假裝生病,來騙取母親的同情……

反思:雖然同學們的話讓我感到驚訝,但我同時卻也看到了他們誠實、善良的一面和可塑性。作為教師,我想應該從正面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錯誤,讓他們知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

(二)、學生閲讀課文《小巷深處》,並且分組探究:

1、課文中的“小莉”是如何對待自己的母親的?(主要通過哪些描寫)

2、應如何評價她的這種行為?

反饋:對於第一個問題,學生們的討論相對活躍,但是回答的答案比較統一。一般是:喜歡→反感→討厭→感動。學生能夠較全面地去發現問題。而對於第二個問題,學生們則由討論轉化為爭論,主要形成兩種觀點:

1、對“小莉”的行為應持批評態度,因為她忘恩負義,沒有盡到做女兒的責任,對不起自己的養母;

2、認為“小莉”的做法值得同情,可以理解。因為她是一個被撿來的孩子,有自卑的一面。同時她還是一個孩子,是老師、家長沒有教育好她。而且她知錯能改的做法也是值得表揚的。

反思:暫且不管誰對誰錯,就這一環節同學們的表現來説,已經達到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另外,我們也發現了學生自身擁有的人文性。這便是語文教學最需要,也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我想如果能以此為基點,緊緊結合課改新理念,我們的語文教育一定會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給學生多一些思考、説話的空間和時間,多走近學生、瞭解學生,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探究,這應該成為語文老師的一種習慣。

(三)、佈置作業:

1、調查自己母親的生日並準備祝賀方式(寫一寫自己的設想);

2、完成課後練習。

五、課後反思:

這一節課在接觸語文的人文性後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正確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一失足成千古恨”,孩子是純真、幼稚的,他們的心地不壞,並充滿好奇,只要老師耐心地教育,他們是會明白事理的。我想這一節課最大的成功是我進一步瞭解了學生,同時也讓他們明白了“孝”字的含義。當然,在這一節課中我也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比如:留給學生説話的時間還是不夠;課堂形式也較單一,沒有讓學生更徹底地表現自己能力;同時對個別學生的引導還是不夠,以致他們孤芳自賞、顧影自憐,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

標籤:小巷 教學 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