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精選13篇)

校園3.12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精選13篇)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較成功之處有:

1、變阻器是一個很重要的電器元件、在以後的實驗和電學計算中都要用到它、由於滑動變阻器不同於一般的電器元件,它有四個接線柱,選用不同的接線柱,它連入電路中的部分就可能不同、因此,“變阻器”一節課的內容,在電學部分以至以後的學習中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難度又很大、要突破這一難點,必須使學生真正瞭解變阻器的構造和原理、因此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通過這樣一個演示實驗:將一根較長的鎳鉻合金電阻線AB、小燈泡、電源、開關和演示電流表按圖所示電路串聯起來、其中P是金屬夾製成的觸頭,當P向左滑動時,電流表示數逐漸變大,燈逐漸變亮;P向右滑動時,電流表示數逐漸變小,燈逐漸變暗、這樣學生輕鬆的就能認識到變阻器的原理

2、這節課的難點是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由於有四個接線柱,接入不同接線柱,所起的作用不同,學生特別容易混淆。因此我採用先在黑板上畫好結構示意圖,讓學生先分析六種接法。並將其分類。

本節課不足之處有:

1、在講接法時,在黑板上畫圖浪費了大量時間,如果能製成課件進行多媒體展示,同時加上實物演示,既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又形象直觀,學生更易理解。

2、練習太少,不能使知識得到更好的鞏固。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我通過讀書看報時燈光調得亮些,看電視時燈光調得暗些,引出如何調節燈光的亮度?學生思考分析,引導學生從決定導體電阻大小因素這個角度加以考慮,學生回答:可以調節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温度。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明確改變導體的長度是最方便、最實用的方法,引入課題。

通過演示實驗得出: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就是採用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逐漸改變電阻,並按這一原理設計製成了滑動變阻器。 這一段電阻線固然可以變阻,但阻值變化範圍太小,實用價值不大。提出問題:如何增大它的阻值變化範圍?學生回答:可以增大電阻線的長度,並採用電阻率較大的合金線製成。提出問題:電阻線太長,使用者操作不方便,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進一步講解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符號。通過猜想知道名牌上的內容。

通過滑動變阻器的結構示意圖,講解變阻器的在六種接法中哪些能起到變阻作用,哪些接法又是等效的,四種接法可以起到變阻作用。這四種接法中,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學生回答:"一上一下"。指出"一下"是關鍵,滑片越接近連入電路的下接線柱,連入電路的電阻越小,電流越大。滑片遠離連入電路的下接線柱則反之。通過分析歸納得出規律,學生易於掌握。

通過這樣層層深入的教學,使學生對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然後我在演示連接電路,讓學生把老師的實物連接電路圖畫出來,進一步加深理解。下一節課在通過探究實驗鞏固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使用方法,我覺得效果很好。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 篇3

一個儀器,講清它的構造、原理、作用並不十分困難。怎樣使學生在較短時間裏,由感性的膚淺認識──到理性的理解──再到熟練得使用?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受到啟發。我認為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設計方案、實施實驗,讓學生感覺知識離自己並不遠,努力思考就能想出好辦法,設計會更加合理。學生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改進,印象會更深,應用起來會更親切、更熟練。

本節課通過給學生實驗器材,讓學生猜想分組自主設計實驗探究出變阻器改變電阻大小的最便捷的的因素,有效地得到滑動變阻器的工作原理,很好地解決了重點。在教授變阻器的使用時,教師又是讓學生自主討論分析、設計實驗方案並實施實驗,進而總結出變阻器的使用方法,真正地理解了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它的使用規則,為以後的電學實驗研究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瞭解了滑動變阻器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實驗結束後,將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以口訣的形式總結出來,學生樂於接受,易於識記掌握。

由於課堂時間不足,探究實驗只能分組探究合作交流。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 篇4

變阻器的重點是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學生的難點是滑動變阻器的原理,不知道那一段電阻接入了電路。本堂課我安排了學生實驗探究實驗,研究滑動變阻器的使用(一能改變電阻,二探究怎樣改變電阻的),效果較好,在學生實驗中,學生最難的是找不到那一段電阻接入電路中。至於電阻箱的教學我基本沒有進行,在學案中介紹了電阻箱的使用,下來與學生交流,有些學生並沒有再看學案,看來需要監督。

自己反思:時間總是我上公開課的最大敵人,我也不知道那個環節出了問題,學生探究問題的時間,還是?我想應該某一組做完是不是就可以結束實驗,讓學生們交流?應該不可以,否則其他組根本沒有交流的問題。教學結構較好:有學生觀察得出結論,學生及自己使用,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

專家點評:滑動變阻器應該要仔細體會;結構都可以發現和引導很多學習問題。如電阻線繞成一圈圈的,上面的為什麼用金屬棒還是直的?讓學生體會改變電阻是改變電阻線的電阻。從結構就開始引導學生研究。滑片與電阻線間絕緣漆去掉目的。

上一堂公開課可以鍛鍊自己很多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 篇5

今天上課,複習第十四章,在整合這一章知識時,我抽查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時,順便提問了王虹娟如下圖所示滑動變阻器接入的是哪一部分時,出現了我以前沒想到的問題。

她指出是A點左邊那一部分接入電阻,很顯然她沒弄明白滑動變阻器的原理及構造。沒明白哪一部分起到改變電阻的作用。出現這一問題的還有楊科萍,這一問題很簡單,但對這兩位同學來説,會困擾他們對有關滑動變阻器問題的理解,就是大問題,對他們來説就是大事情。這讓我意識到,在落實教學時,應該事無鉅細,關注到每一個個體,同時也關注到每一個問題。別以想當然的心態,覺得差不多了就可以了,走進學生,瞭解學生,才能關注學生的需求,從而滿足學生的需求。

由此我也給予學生疏導,只要你不會的就是你要掌握的,問題沒有簡單不簡單之分,只有懂與不懂之別,更不能你覺簡單別人不會取笑別人,讓不會的同學感覺這樣的問題再去問別人,會遭到歧視。反之,自己亦如此,自己不會時,別人也可能覺得很簡單,道理一樣。當別人有學習困難時,主動去幫助別人,予人玫瑰,手留餘香。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 篇6

打造高效課堂是教師的追求,什麼樣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我認為,高效課堂應當具備兩個特徵:

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

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高效課堂應當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師生感情互動、生生思想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知識主動建構的課堂。 ”變阻器”這節課正是力求在這些方面有所突破。

本節課能夠反映出教師從注重知識講授的數量轉向注重學生學習的質量;對學生來説,對科學知識和科學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比單純記憶科學概念和事實更重要。教師重視學生學習科學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其內容,因為學習的過程正是學生構建知識技能、方法和情感的過程,理解了過程的學生可以更好地學會方法、實現自主地獲取科學知識。教師只有給學生機會去親身經歷、親身感受,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認識科學方法和科學過程,也才能真正把它們運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在”變阻器”教學中基本體現了建立基於探究的科學教學建構模式,其表現出高效課堂的特色主要有:

(1)課堂教學以建構主義的學生觀、知識觀、學習觀和教學觀為主要理論依據

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組織形式,以科學探究為基本過程的循環性學習過程。課堂總體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大膽猜想與實驗。本節課側重點並不是放在知識結論上,而是放在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上。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研究、去發現,體驗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設計中以問題的提出為起點,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探究並設計實驗方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感到這樣的課很有勁!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精神。

(2)課堂導入方法新穎!

讓同學自己在家裏觀察家用電器,發現問題:風扇為什麼可以調風速、枱燈為什麼可以調光的強弱、電熨斗為什麼可以調温、電動車速度控制把手為什麼可以調節車速、音響為什麼可以調音量大小。這一現象引起了同學們極大的興趣,“這是為什麼?”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教室!引導大家在本節課解決這個疑問。

(3)本節課教師給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活動提供了許多展示的機會。

在活動2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許多的材料可供選擇:鉛筆芯、 1米長康銅合金絲、1米長鐵絲、1米長鐵棒,選擇你認為需要的元件組成一個簡單電路。能讓燈泡連續改變亮度。各組學生自由選擇,有的利用鉛筆芯、有的利用康銅合金絲、有的利用鐵絲、有的利用鐵棒,做出來的實驗效果不同。教師讓做不同實驗的學生上台展示效果,説明自己的理由。只有在比較中才能發現知識,這與教師讓學生做試驗來驗證知識有着相當大的'不同。

(4)學生在學習了滑動變阻器以後,教師旋動錄音機音量調節旋鈕學生髮現可以調節音量。

教師還拆下錄音機的音量調節旋鈕,讓學生知道這也是變阻器。打開一個旋鈕型滑動變阻器,放在投影儀下,讓學生認識其內容結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同時讓學生知道哪些方面與滑動變阻器原理是相同的。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科學課的信心,持續保持學習科學課的內在動力。同時還與課前學生在家裏的觀察、質疑相呼應,解決了學生心中的疑惑!沒有問題,就沒有動力;不會質疑就不會思考,就不會有研究探究。

課堂教學的好壞,教師是否把概念、規律講清講透講活,學生是否記住了幾句話會做幾道固然重要,但是看學生是否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勤于思考、樂於探究進而總結出規律揭示其概念,這才是我們教師所追求的高效課堂,更是我們有效教學的目的所在。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 篇7

1、物理教學要巧用身邊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做實驗,一來實驗器材學生能找到、有親近感,做物理實驗不難;二來物理實驗就在身邊,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興趣高。這不僅符合新課改思想,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

2、提出問題是物理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生有問題提出,説明學生動腦筋了,是對老師教學內容思考的結果。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就是充分張揚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並通過師生互動,肯定了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機、自然聯繫起來了,拉近了物理與生活、物理與學生的距離。

3、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既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動機的激發,重視教學過程的情感化,還考慮學生學習方式的養成,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4、以教材內容和設計好的實驗報告為主,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估”這一個性化的過程,去主動突破“變阻器”這一教學重難點,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 篇8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貼近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親身體驗,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物理現象,揭示物理的本質和規律;突出強調認知過程對學生髮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質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學探究,提倡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根據這種教學理念在教授“變阻器”這個內容時,我就充分注意到應該放手讓學生大膽的開展實驗探究,從自身的實驗探究中尋找科學的理論,科學的方法。

滑動變阻器是國中物理中的一個基本電學元件,重點在於瞭解滑動變阻器的原理,熟悉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應該按照人的認知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形象到抽象、由淺入深的一步步認識。在能力培養方面,教師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讓學生自己想、自己説;在演示實驗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

下面列舉教學中具有意義的幾點:

1、在教學的引入中,新的物理課程是要符合“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聯繫到生活中天天都能看到的調光枱燈,所以更加激發學生想了解調光枱燈的原理的熱情度,同時拉近了課程與生活的距離。在教學中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這是每一位教師教學的義務和責任。

2、在引導學生探究變阻器原理的實驗中,每組的學生準備了一塊自制釘有電阻絲的木板,學生可以根據這塊木板上的電阻絲自己獨立思考在把電源、電燈、開關接入電路的同時,如何運

用電阻絲改變燈的亮度。學生根據前面學過電阻與長度有關,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學生能體驗自身實驗探究成功的快樂的同時確實理解了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在課堂的實驗探究中應該充分讓學生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教師的包辦代替,學生自己享受成功的快樂是教師所包辦不出來的。

在教學的最後,教師提出兩個學生能自己評價自己的問題:

(1)今天這堂課你最有興趣研究的問題的是什麼?

(2)在今天的實驗探究中你最得意的表現是什麼?提出這兩個問題能夠體現善於欣賞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激勵自己在學習中的不斷進步。

總之,本節課通過創設問題情景,調動學生實驗探究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自主學習的責任感。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營造一個活躍合作的課堂氣氛,給學生的主動探究,創造性的學習,自主提高留有充足的空間,幫助學生嘗試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悦,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 篇9

本節課較成功之處有:

1.變阻器是一個很重要的電器元件。在以後的實驗和電學計算中都要用到它。由於滑動變阻器不同於一般的電器元件,它有四個接線柱,選用不同的接線柱,它連入電路中的部分就可能不同。因此,“變阻器”一節課的內容,在電學部分以至以後的學習中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難度又很大。要突破這一難點,必須使學生真正瞭解變阻器的構造和原理。因此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通過這樣一個演示實驗:將一根較長的鎳鉻合金電阻線AB、小燈泡、電源、開關和演示電流表按圖所示電路串聯起來。其中P是金屬夾製成的觸頭,當P向左滑動時,電流表示數逐漸變大,燈逐漸變亮;P向右滑動時,電流表示數逐漸變小,燈逐漸變暗。這樣學生輕鬆的就能認識到變阻器的原理

2.這節課的難點是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由於有四個接線柱,接入不同接線柱,所起的作用不同,學生特別容易混淆。因此我採用先在黑板上畫好結構示意圖,讓學生先分析六種接法。並將其分類。

經學生討論先分為兩類:滑片移動不起作用的①②;滑片移動起作用的③④⑤⑥,在進一步討論滑片移動方向作用不同又可分為兩類:③④;⑤⑥。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分析,在通過實驗驗證就能很好的掌握好變阻器的使用方法,很好的突破難點。

3.依照新課改的精神,不侷限於課本,將課外的一些知識引入課堂,如:插入式電阻箱的使用與讀數。

4.用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引入,又用變阻器在生活中的應用結束,很好的體現了新課改“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的理念。

本節課不足之處有:

1.在講接法時,在黑板上畫圖浪費了大量時間,如果能製成課件進行多媒體展示,同時加上實物演示,既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又形象直觀,學生更易理解。

2.練習太少,不能使知識得到更好的鞏固。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課的例子來源於生活。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本着這一目的,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開始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大膽地發表意見,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夠使學生自己分析,並解決實際問題,這本身是一個質的飛躍。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注重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的能力發展先於知識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提高。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學習中,有一些學生往往不注重基本概念、基礎知識,認為只要會作題就可以了,結果往往失分於選擇題、填空題等一些概念性較強的題目。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教會學生如何進行知識的歸納、總結,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基礎知識。讓學生會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 篇11

一、教材分析

《變阻器》是第六章的重點和難點,但教材將之安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後,循序漸進、由簡到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知識體系來看,本節內容與前面的“電阻”聯繫緊密,又對後續的“歐姆定律”實驗操作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學生學習“歐姆定律”打下基礎。但對於國中學生來講,滑動變阻器的結構和接線比較複雜,學生往往難以掌握,所以應多創設機會讓學生實踐操作,應突破傳統教師“滿堂灌”的思想,讓學生自己體會生成。

二、學情分析及建議

在我校學生來看,學生對物理的實驗普遍興趣濃厚,但由於學生整體情況參差不齊的,故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都注意低門檻的引入,兼顧全體,以實驗體驗操作為教學主線,讓學生自主生成新知;並同時注意在教學中穿插適量習題,循序漸進、適當延伸,加強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實驗時,以小組合作實驗為形式,鼓勵小組內相互學習、相互討論,讓學生優勢互補,加強教學效率。

三、教學經驗及反思體會

從實際課堂上來看,既有一定的經驗也有一定的不足,總體上來看,基本達到了自己的預期目的。

首先,低入門檻兼顧了整體學生,做到了“面向全體”這一根本目標。教學中筆者以一個顯而易見生活現象引入,引起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再以一個簡單卻現象明顯小實驗不但進一步鞏固了學生的舊知認識,而且還為學生學習新知打好了基礎。學生從舊知識(電阻與長度的關係)中提煉了“改變電阻可以從改變導體長度”的認識,從而深刻理解了變阻器的工作原理,也為學習滑動變阻器的操作打下了基礎。

其次,將整節課程學習滲透在學生實驗操作中,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進行“”怎樣用滑動變阻器改變燈泡的亮度“的實驗中,學生通過實驗直接得到的充足的感性認識,教師只需要稍加引導、啟發,就可以讓學生上升為理論知識。不但讓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得到了鍛鍊,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總結、推理能力,實現了重難點的突破。

第三,講練結合。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筆者注意結合”導學稿“,讓學生在教學中適當進行知識的鞏固,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而且”導學稿“的內容循序漸進,學生普遍都能完成,使得學生很有充實感。當然,如果學生整體層次較高,此”導學稿“可能會讓學生”吃不飽“,各位教師應該根據自己學生實際情況做好修改。

四、科組及學生聽課反饋摘錄

本節課主要的特點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實驗的方式代替了教師單調的講授,學生參與積極、注意力集中,講練結合,學生掌握比較好。

我覺得這節課能從簡單事例出發,逐步深入,而且充分讓學生實驗體驗,再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最後上升為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很好地將教師的“教”轉化為學生的“學”,符合新課標的精神。

(學生):我很喜歡物理課的實驗,這節課薛老師讓我們在實驗中不知不覺就掌握了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我感覺毫無壓力,我學得很開心。

(學生):上這節課我感覺很簡單,一些概念、理論在我自己不斷的摸索實驗中就學會了,在總結時,我很容易就理解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發言。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 篇12

滑動變阻電學實驗中的一個重要儀器,所以我把它作為專題複習的一個內容,單獨拿出來進行一節課的複習。

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是從四個方面來複習滑動變阻器的:一是滑動變阻器的基本知識,既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原理、銘牌的含義、電阻絲的特點、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二是滑動變阻器對電路的影響,包括串聯和並聯時,調節滑片能引起哪些相關物理量的改變。三是實驗中的滑動變阻器,分為兩種實驗,一種是滑動變阻器在其中起分壓作用的實驗,有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實驗,探究導體中電流與電壓、電阻關係的實驗,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和定值電阻實驗,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第二種是起改變電流作用的實驗,焦耳定律實驗,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實驗。四是生活中的滑動變阻器,讓學生舉例説出。在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別選配了適量的鞏固練習,來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己覺得在課的設計上還是比較成熟,應該能是很好的一節課,但在實際上課時,卻和設想的不一樣,可以説,不算一節很成功的複習課。有些地方可能是啟發引導的不夠,很多地方學生對本該知道的東西都説不出來,或説不到位,有的問題解釋好幾遍還有學生不明白,一直問個不停,在時間上,就顯得不是很充分,最後沒有練習的時間了。還有,在各部分之間過渡的不夠自然,流暢,在以後的教學中還得加強鍛鍊。通過不斷的反思,我想我的教學水平一定還會有不斷的提高。

九年級物理《變阻器》的教學反思 篇13

本節課較成功之處有:

1、變阻器是一個很重要的電器元件、在以後的實驗和電學計算中都要用到它、由於滑動變阻器不同於一般的電器元件,它有四個接線柱,選用不同的接線柱,它連入電路中的部分就可能不同、因此,“變阻器”一節課的內容,在電學部分以至以後的學習中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難度又很大、要突破這一難點,必須使學生真正瞭解變阻器的構造和原理、因此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通過這樣一個演示實驗:將一根較長的鎳鉻合金電阻線AB、小燈泡、電源、開關和演示電流表按圖所示電路串聯起來、其中P是金屬夾製成的觸頭,當P向左滑動時,電流表示數逐漸變大,燈逐漸變亮;P向右滑動時,電流表示數逐漸變小,燈逐漸變暗、這樣學生輕鬆的就能認識到變阻器的原理。

2、這節課的難點是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由於有四個接線柱,接入不同接線柱,所起的作用不同,學生特別容易混淆。因此我採用先在黑板上畫好結構示意圖,讓學生先分析六種接法。並將其分類。

本節課不足之處有:

1、在講接法時,在黑板上畫圖浪費了大量時間,如果能製成課件進行多媒體展示,同時加上實物演示,既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又形象直觀,學生更易理解。

2、練習太少,不能使知識得到更好的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