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如何實現國小數學教學探究化

校園1.66W

教學模式探究一

如何實現國小數學教學探究化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一個線索,而不是聖經,根據這一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依據課程標準,立足教材,但不拘泥教材,在不改變教材本質的情況下,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成功的快樂。如:在認識圖形課中,我設計了讓學生“看一看,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貼一貼,説一説”等系列活動內容。“看一看”,先讓學生看下面的圖形分別像什麼?分別是由什麼圖形拼成的?通過看一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徵,體驗所拼圖形的造型美,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力。讓學生“畫一畫”,用立體學具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或直尺畫長方形、正方形、圓和三角形。通過畫一畫,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立體圖形各個表面的特徵及平面和立體圖形的聯繫;

“塗一塗”,畫好後讓學生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尊重學生的選擇,增加圖形色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剪一剪”,把塗好色的圖形剪下來,通過剪指導學生運用剪刀的技能,提高動手能力;“拼一拼”,讓學生用剪的圖形自由的拼組圖形,通過拼一拼,豐富孩子的想象,培養孩子學習成就感;“貼一貼”,把拼好的圖形貼到一張白紙上,通過貼一貼,一方面可以保存孩子的作品,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設計、勾畫的能力;“説一説”,學生的作品先在四人組裏展示交流,然後小組選出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通過展示交流,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這些環節教學中,老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交流者。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簡直不敢相信孩子們的想象力有那麼豐富,由簡單的幾何圖形到複雜的實物,由現實的到虛擬的,由呆板的到帶有故事情節的,真是應有盡有。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力求認識探索某種事物的心裏傾向。”興趣是開發學生智力的原動力,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自動調動全部感官,激發豐富的想象和積極的思維,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如:教學“比多少”一節課,根據教材提供的資源把它編成童話故事,在課堂上邊出示主題圖邊講故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美麗的大森林裏高大的樹木枝繁葉茂,清清的河水嘩嘩地流着,岸邊,綠油油的草地像塊大地毯,這裏住着許多可愛的小動物,聽説小兔子正在蓋新房子,小豬急忙來幫忙。瞧!小豬扛着木頭,小兔抱着磚頭向新房跑去,他們一個個累得滿頭大汗,河裏紅鯉魚也跳出水面,好像在為他們加油呢!草地上有一張石桌,小凳子,石桌上放着小兔子和小豬愛吃的食物,脆脆的紅蘿蔔,紅紅的蘋果,這可是兔媽媽精心為大家準備的午餐呀,看在大家齊心協力下,漂亮的新房子馬上就要蓋好了!大家準備在新房子裏開一個聯歡會,歡迎小朋友也來參加!

這時小朋友完全被有趣的故事和美麗的畫面所吸引,顯得異常興奮。在小朋友情緒高漲的情況下教師引導説,這美麗的圖畫或老師講的故事中包含有許多奇妙的數學知識需要小朋友去探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比多少”的知識。這樣從有趣的童話故事或美麗的情境中引出數學問題,不但使孩子們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孩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而且展示了數學知識的魅力,這種魅力在教學中賦予情感色彩,使孩子們在學習時感到悦耳、悦目、悦心、悦情,知情融合、關係融恰、氣氛活躍、興趣高漲,極大地引發了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模式探究二

大膽評價——從我做起

評價的目的應該是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改進教學方式。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謀劃多元立體的評價目標,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而自我評價則是促進學生對學習進程進行自我反思、調節、提高的捷徑之一。比如教學《數與式子的大小比較》時,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設計幾個題目,並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後組織全班學生交流彙報。教師歸納後追問:同學們,在剛才的小組學習活動中,你發現了什麼,有怎樣的啟發,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胡澤嘉同學舉了手,説:“老師,我做題目時,都是先把式子計算出來,再比較大小。如:12+17>25,先算12加17得29,再把29與25作比較。原來我認為這是最好的方法,但是,聽了後面幾位同學的發言,我知道了不必計算也可以比較。”我鼓勵道:“那你再舉個例子,説一説好嗎?”好的,比如29+17>29,左右兩邊都有29,只要兩邊同時去掉29,左邊還有17,所以左邊大。”我立即表揚他:你説得太好了!帶領全班同學為他熱烈鼓掌,他高興地坐了下來,獲取了成功的'愉悦,把學習數學的任務當作是一種精神享受,這才是數學教育的最高境界。

獨立思考——敢想敢做

為師者要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積極引導學生善於學習,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強自立的特性,培養獨特的思維能力。有一道思考題:“在一次數學素養比賽中,子嫻比月玲多5分,藝海比子嫻少3分,藝海和月玲哪個同學的分數高?”常規的思維定勢是,要把條件轉換為“子嫻比月玲多5分”“子嫻比藝海多3分”然後進行點撥,畫出線段圖,作直觀分析。但是,孩子們的思維往往有時候是很有獨到之處的。學生彙報時,王增鋒同學是怎樣説的呢?“我先畫10個△,當作子嫻的考分,然後在下面畫出線段表示藝海和月玲的考分,求出藝海考7分、月玲考5分,最後確定藝海同學的分數高。”

王增鋒同學自己創造了“子嫻考10分”這個中介條件,這是我沒想到的。為了瞭解王增鋒同學為何要藉助“子嫻考10分”這個中介條件,我問“為什麼要先知道子嫻考幾分?”他的回答理直氣壯:“不知道子嫻考幾分,怎麼能知道藝海和月玲的考分?”為了更清晰理明頭緒,我又出一道題:“在班級的一次籃球比賽中,林飛宇同學比王貴彬多投中5個球,王貴彬同學比王劍雨同學少投中3個球,林飛宇和王劍雨誰投中的球多一些?多幾個?”我在巡視時發現:他這次是先畫出飛宇投中10個球,再標出貴彬、劍雨各投中的個數,最後得出結論,同時還發現不少同學紛紛仿效上述的解題方法。

教學模式探究三

(一)革新教學觀念

要在國小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師首先要革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革新課堂,這樣才為改變提出了可能。首先,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教師要放低身份,與學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進行教學,平等是民主的前提。與學生處於同等地位只是表面,而真正的是教師在心理上尊重學生的選擇,保證學生形成自己的個性,而不是讓學生養成凡事聽從老師,不加以思考的壞習慣。因為社會需要的不再是那種知識儲備型、只負責聽從任務做事的人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新意識、勇於改變的人。因此,教育界的教學觀念也需要隨之改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

在師生地位平等之後,這種平等指的是教師與學生在地位上平等,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一種由學生內心散發出的渴求學習的信號開始的,教師只是一個輔助學生學習的人。知識應該是由學生自己通過探索獲得的,而不是教師抽絲剝繭、凝練總結之後放到學生面前的,這樣的知識雖然全面細緻,但學生不一定能夠吸收這些知識,而且學生也喪失了學習的樂趣,因為這些知識來得太輕易,沒有挑戰的難度,學生也會對大面積的知識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讓學生們學習,而是教會學生如何自己學習,獲得學習能力。最後是師生關係,正如上文提到的,教師要努力扭轉師生關係疏遠的局面,與學生之間建立親密融洽的關係。總之,教師的教學觀念要時刻隨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二)革新教學方法

同樣,教學方法也要隨之變化。傳統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在整節課上只是單純的講課、板書,毫無新意。教學是一種職業,也是一種任務。教學的主體自然是起帶動作用的教師,教師要充滿對課堂的熱愛,讓教書育人培育祖國下一代成為一種捨我其誰的使命,只有教師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既有生機又有知識傳授,就不怕教室裏一片小腦袋都趴在課桌上了。

教師調整教學藝術,訓練教學素質,改變教學方法就成為了重中之重。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授課,課堂空泛無趣,那麼莘莘學子中,估計只有對這門課非常感興趣的學生才有覺得興趣盎然,而調節教學方法,是在最大層面上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興趣,甚至能夠為國家提供更多這方面的人才,用一科提高全科,使這些孩子能更長遠的發展,不讓他們埋沒在沒有興趣而導致的灰色未來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