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範文模板

校園2.64W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1】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範文模板

複習技巧:歷史學習技巧

不少人都認為歷史這東東就是死記硬背,可是這死記硬背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俗話説:“留心處處皆學問。”其實這背書也是一門學問。

如何“背好歷史”呢?我覺得應該有知識框架的頭腦觀念。

這一點相信在校的老師們都會講到的,當時感覺沒有什麼用處,因為考試就考“血與肉”的內容。

對“骨頭”並沒有什麼考的。

可出了高中校門,進入高校學習,你會發現真的很重要。

我與一些學歷史的同學聊天時,發現他們在這方面做得就不盡如人意,只能模糊的記憶住人物、地點。

時間也是記得零零碎碎。

這樣學習歷史,不能把歷史學活。

只能對歷史產生很大恐懼與排斥心理。

這個知識框架,就是輔導書上常有那些條條框框,很多人對這並不太重視,可是這就是記憶的竅門,同學們在學習之餘,做題目累了或者看累了以後,可以把這拿出來翻翻看看,也可以回憶、自己動手做做這些條條框框,並且不斷的提問自己,諸如兩次鴨片戰爭的前因後果、列強行使路線、簽訂哪些賣國條約、具體內容等等。

等你熟練的掌握了這些,相信你自己會突然發現變得好強,而且是一下子能説出一大串,可以説是一個知識點帶動了許多,而能做這點的話,相信歷史中最讓人頭疼的時間年代關也會很快的通過的。

這一關可以説是重中之重,如果能把這關過了,相信會在今後文科學習中,可以説是所向無敵的。

你會發現自己看書的時候,那些知識不是獨立的,彷彿成了一張網。

自己只是在編網,或者説填空而已。

年代會成為一個相當重要的座標。

指導你如何放東東。

個人認為學文科基礎就是文學與歷史了,一個注重幻想、一個注重現實。

學好這兩門,其他文科就會很輕鬆的。

當然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看法了。

也有不少人提出記年代用什麼巧記的方法,諸如商鞅變法是公元前359年,可以理解成商鞅在變法前喝了三壺酒,金的滅亡是公元1234年,可以理解成1234金滅亡??個人認為這種方法可以偶爾一用,但不能作為記年代的最好辦法,必須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因為年代那麼多,不可能所有的都能編成順口溜,不可能都能聯想一些事物來吧。

如果為了一個年代,而生搬硬套許多口訣出來,那就有點捨本逐末的味道了。

記不得在哪看到這樣一句話:“歷史是萬精油,到哪都能到一點。”這句話講得很有道理,我們學歷史,不能只侷限與歷史課,歷史書上。

其實很多地方都能學到的。

比如語文課上的人物,地理課上的地圖、思想政治課、英語閲讀理解,都能有一些痕跡。

這些痕跡只要大家用心去記,用心留意,相信會給你的知識框架帶來許多許多。

你會在不經意間悄悄地學會許多別人也看到,卻沒有掌握的知識。

這也許就是武俠片中常説的“悟”字吧。

説了這些,只不過是方法而已,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平時的積累。

相信大家能做到這點,大學聯考能考115分以上吧,我就是這麼做,就做到了。

如何成功做好高中學習第一步:掌握科學方法

新學期已經開始10多天了,不少從國中升入高中的同學雖然進入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就讀,但面對新的教材、新的學習內容仍然感到不適應。

對於這些高一新生而言,解決好初高中銜接問題,儘快步入高中學習正軌,是當務之急。

高一是中學階段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對於剛入學的高一新生而言,能否儘快適應高中的學習很關鍵,適應得好則能為大學聯考打下好的基礎;適應得不好就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那麼,高一新生究竟該如何邁好高中學習的第一步呢?辛集中學的曹保順老師説,高一新生想盡快適應高中學習,步入學習正軌,首先應瞭解高中學習的特點,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能力自我提高。

瞭解高中學習特點

高中學習與國中相比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知識量大,難度大。

“高中開設的各門學科雖和國中差不多,但每一門學科的知識量比國中要增加若干。

如數學要學習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等。”曹老師説,高中是學生求學階段

獲取大量基礎知識的重要階段,每一學期所學內容的容量都很大。

高中學習難度大主要表現在國中和高中知識上有些跨度,這一跨度不可能細嚼慢嚥,因而對把握知識帶來一定困難,而且高中所學知識的抽象概括性比國中高得多。

進度快,綜合性強。

高中學習的難度還在於學習進度快,如果跟不上進度,往往出現“消化不良”或“負債”現象。

學習的綜合性強,要解決一個問題,往往需要綜合應用各科知識。

能力要求高。

高中學習要求同學們具備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等,特別是應具備分析綜合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自學能力。

同學們要理解概念、法則的本質,

形成某種理念、方法,才能把知識學到手。

“高中教學對同學們的學習較為放手,不可能像國中那麼具體地要求大家每個環節怎樣做,而是要求同學們能獨立完成各個環節的任務,如預習、聽講、記筆記、課後複習、獨立作業、單元小結、考後分析等,這時同學們的自理能力、學習能力就很重要,大家應尋找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

如果不瞭解這些,還是用國中老一套辦法學習,那麼學習成績自然會下降。

送給準高中生 如何邁過高一這道坎?

蓋賢卿(上海市光明中學)

拿到高中錄取通知書,一些考生和家長在興奮之餘,已開始籌劃新的學習計劃。

如何使孩子能順利完成初高中銜接,儘快適應高中生活,已成為家長們新的關注焦點。

作為一名高中班主任,我很願意向各位家長提供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助高一新生儘快融入緊張而充實的高中生活。

“臨時抱佛腳”不再靈驗

首先,我們應對目前在九年級畢業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上的誤區引起足夠重視。

比如,經過九年級整一年辛苦的準備,再加上會考這場激烈的角逐,高一新生普遍有着“鬆一鬆”的思想。

剛剛脱離“題海”的他們現正興奮不已,忙着將暑假前的種種願望一一兑現。

三年後的大學聯考離他們似乎還很遙遠,學生們以為一切都還早,要趁現在玩個痛快。

根據國中的經驗,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國中三年僅靠九年級一年的努力就能考進一所不錯的高中,那到高三再衝刺也不晚,考個本科應該不成問題。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高一高二不少學生的學習態度都較為懶散,考試仍靠臨時抱佛腳。

其實,這種想法千萬要不得,高中階段的學習與國中有很大差別,當學生突然覺醒到這個問題,再打算努力時,往往為時已晚。

在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一些頗有學習潛質的學生因此耽誤了自己的前程,甚是可惜。

踏準節奏主動學習

其次,要非常注意初、高中知識的銜接。

國中與高中在教材內容、課堂教學方式、思維要求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

高中三年共六個學期,每個學期學習的容量都很大,每一門學科在知識量上都較國中有較大的增長。

同時,高中教材難度較大,課堂教學內容多,老師上課的進度都比較快,這對學生的思維理解接受能力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就以我所教的語文學科為例,國中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並不多且篇幅都較短,會考也有着較為明確的要求。

而高中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及名言警句數量明顯增多,篇幅也都較長,背誦起來確實不容易。

再加上高中階段要求掌握的文言實詞、虛詞不下百個,這些都大大增加了高中文言文學習的難度。

而這種初高中的“脱節”現象在數、理、化的學習上更為突出。

一旦學生沒能跟上高中學習的節奏,學生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現象,甚至形成惡性循環。

説到這裏,我並不是提倡準高中生們在暑假裏就去參加一些學科培訓班,超前學習高中的知識。

我倒是建議學生們可以在開學前的一段時間,借幾本高中的教材翻閲一下,熟悉一下教材的內容,認識到初高中教學的差別,然後為之後的高中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所説的準備,其實就是能夠將自己在國中養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在高中加以延續和拓展,積極適應高中的學習節奏。

而作為家長,應該指導孩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儘量挖掘孩子學習的潛能,發揮

學習上的鑽研精神。

如果孩子還是像國中那樣,被動地等待老師佈置作業,等待家長催促,高一便會成為孩子成長中一道難以逾越的“坎”。

對自己要有正確評估

與國中不同的是,高中階段的競爭更為激烈。

特別是一些重點學校,彙集了各所國中的學習尖子。

因此,如何在“高手如林”的新環境下,及時調整心態,做出恰當的自我評估和自我期待,處理好同學和老師的關係,找到快速適應的方法,對孩子來説都是一種全新的挑戰。

有些學生始終將自己的現狀歸結為會考失誤,其實自己還是很不錯的。

如果一直處於這種推卸責任、逃避現實的狀態,對今後的學習與生活都將是很不利的。

暑假裏,家長要和孩子多溝通,結合高中階段學科的特點,幫助孩子制定一個合理而明確的目標,使孩子能儘快適應新環境,在高一打好堅實的基礎。

高一新生易患開學綜合徵 心理暗示幫助收心

9月1日,北京的中國小生將迎來一個新學年。

告別漫長的暑假,學生們在依依不捨的同時,也容易患上一種“怪病”:起牀時頭好像被瞬間膠黏在枕頭上無法動彈、忘記學校該怎麼走、偶爾叫錯同學的名字、不想寫作業、不想參加學校活動、不想考試、不想因學習而熬夜??專家把這些症狀稱為開學綜合徵,而高一新生患上開學綜合徵的現象更為普遍。

狀況新生入學四類不適應

學大個性化教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賈智會指出,高一新生存在開學綜合症的現象比較普遍,可以細分為以下四類:

失意型對於那些沒有考上自己預期的學校,或者雖然考上了中意的學校,卻沒有如願地進入重點班的學生來説,新的生活並沒有使他們從挫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他們沮喪、懷疑、動搖,整天想着轉班、轉校,對過去既懷念又備感失落,對新生活既冷漠又焦躁,因而對新學校有着本能的抗拒。

對待這樣的孩子,家長和教師應該及時給予相應的疏導與教育,多鼓勵,幫助新生建立“活在當下、着眼將來”的心態,以昂揚的鬥志去主動適應新生活。

鬆懈型有的同學經過九年級一年漫長而艱難的備考,終於考上了理想的學校,難免會長吁一口氣,鬆懈下來。

有的同學在國中被老師亦步亦趨地管慣了,上了高中後發現老師不像國中那樣嚴格管理了,於是不知所措。

這類鬆懈型的學生,聽課漫不經心,作業稀稀拉拉,稀裏糊塗地過日子,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功課跟不上,與同學難以相處等。

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適當處理,孩子會通過其他途徑尋求解脱,容易沉溺於一些不良嗜好中。

在現實案例中,有相當多的沉溺於網絡遊戲的孩子就屬於這種情況。

對於這些孩子,家長和教師要向他們講解高中學習生活的特點,讓他們充分意識到在高中會遭遇的困難,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應對新的學習生活。

擔憂型對於多數高一新生來説,他們對新學校充滿了憧憬,也有着不少擔憂。

擔憂是否能適應高中老師的教學方式,是否能跟上教學進度,是否能保持原先的優勢,是否能與新同學和睦相處。

這些太多的不確定讓他們害怕。

他們懷念過去的學校過去的同學,不知道該怎樣規劃自己的新生活,所以在開學後的一段時間裏,新生們會與過去的同學保持着密切的聯繫。

面對不確定,擔憂、害怕是必經的心理歷程,但如果不施以相應的輔導,極可能影響新生對新學校的投入與適應。

惶恐型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進入高中新課程改革,對於很多高一新生來説,在擔憂之中又有了一些惶恐。

高中新課程究竟是什麼?與傳統課程有什麼不同?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有哪些變化?新課改對他們提出了哪些要求?對大學聯考有什麼樣的影響?當這一切都不明晰的時候,他們就會惶恐、茫然。

因此,新生入學教育應該放在高中新課程的背景下,應該包括這方面的內容。

應對積極心理暗示幫助收心

賈老師分析,從表面上看,學生由於長假期間過於放縱自己而表現出的“開學綜合徵”,是玩心一時還沒有收回來的表現,深層次上則暴露出同學們在時間和生活上缺少清晰合理的規劃,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心理上也不夠成熟,不能適度地調整自己的心態,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沒能實現順利過渡。

“如果不盡快適應,顯而易見,這樣會影響老師的教學效果,同學們也在無形中荒廢掉不少學業。

更重要的是,一旦這樣的生活習慣養成,對將來步入社會,參加工作也是極為不利。”

賈老師建議,要使“開學綜合徵”自動走開,心理暗示起到關鍵的作用。

“學生如果意識到並接受假期已經結束的現實,又想到可以與同學一同分享假期中的有趣事情,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一些,又能學到更多更好的東西,認為自己將有更成功的一年等,都有助於其樹立信心,放鬆心情,以接受的心態去迎接新的學期。”同時,學生不妨多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多進行體育鍛煉;多與同學們有意識地交流學習上的問題,談談校園裏的開心事,無論從行動上還是在心理上都儘快地融入到集體生活中來。

此外,可以根據課程表的安排,給自己制定一份科學的學習計劃和作息時間表。

高中歷史新課程學習方法心得【2】

高中歷史新課程學習方法淺談

一、培養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的毅力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自覺學習的先導。

明確學習目的是培養學習興趣的根本。

荀子在《勸學篇》説道:“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要想成功,先學會吃苦,要有持之以恆的毅力。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項艱苦的勞動,成績是來自日積月累的結果。

二、養成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和方法。

1.掌握閲讀歷史教材文本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歷史新課程標下準編制的高中歷史新課程,具有教材信息量大,知識呈現的方法手段多樣的特點。

因此就需要我們同學在學習中緊緊抓住教材,從《前言》到《目錄》、從《專題導語》到每課的課前提示、從每個專題標題到每課標題再到具體子目內容,逐一有序地閲讀,明確教材編寫者對學習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也即歷史課程標準要落實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思考它之間的內在聯繫,理清學習的基本脈絡即教材知識的基本線索。

具體就高中歷史新課程教材閲讀而言,應該做到:①目錄。

目錄是各章節知識的總綱,這是全冊課本的總體知識框架,應從宏觀上把握。

②每專題開頭的“導語”。

“導語”主要説明本專題內容的歷史背景和本階段的時代特徵和本章內容的特點。

③正文內容。

正文部分是課文的主體,是考試命題的依據,屬於必須掌握的內容。

閲讀部分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或是對正文內容的補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內容的過渡,或是正文的展開性敍述等等,應有不同的要求。

④原始資料。

應聯繫課文內容加以分析,可培養思維問題的能力。

⑤表格、圖畫。

要弄清其與正文的關係,安排這圖表的用意和作用等。

⑥針對教材對歷史概念與歷史現象、歷史背景、歷史過程、歷史影響、歷史結論、歷史特徵、歷史線索等文學化的描述較多的特點,同學們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用科學的歷史術語來正確地表達相關知識。

2.學會對教材知識的自我整理

(1)逐段寫出小標題。

知道各個自然段主要説的是什麼,並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2)“抓點、串線、鋪面”。

在複習中,必須抓住教材中各知識點的聯繫,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科學的知識網絡,通常採用的方法是“抓點、串線、鋪面”。

A、抓點。

如古代選官制度問題,可抓住四個點①先秦時期的世卿世祿制;②漢代的察舉制度;③魏晉時期的士族制度;④隋唐時期形成的科舉制度。

B、串線。

“線”是有內在聯繫的歷史事件構成的知識線索。

如秦朝的皇帝制、三公、郡縣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廢丞相、權分六部和清朝軍機的設立,這些都是“點”,由這些點構成了中國古代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鞏固、加強的發展史。

1

C、鋪面。

“面”是歷史某一時期或階段的全部內容構成的.知識整體。

從而系統地把握歷史知識結構,掌握一個時期或階段的整體內容,進而捕捉歷史的階段性特徵,在解題時才能撒得開、收得攏。

(3)簡化概括歷史知識

歷史知識浩瀚龐雜,要把其濃縮、概括、提煉成簡明扼要、要點明確的知識點、知識鏈才能有效地掌握教材。

A、抽取要點。

即正確選用課本中的關鍵字詞或章、節、目標題,或者用自己的語言精煉準確地表達出來,形成知識要點。

比如蘇維埃政府實行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可提煉成①收企業;②徵餘糧;③禁商貿;④配物品;⑤強勞動。

B、時間作序。

即以時間為序來組織知識。

如概述“1949年以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衰過程。

簡要説明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在舊中國的歷史地位。”此題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過程按時間順序勾勒答題題綱:①鴉 片戰爭前資本主義萌芽;②19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資本主義產生;③甲午戰爭後到一戰前初步發展;④民國初年短暫春天發展;⑤20世紀30—40年代陷入困境。

C、邏輯劃塊。

即按照有關知識的邏輯關係進行分塊概括。

如中國古代各時期文化發展的原因,可以分析以下方面:①國家統一,政治清明、社會安定;②經濟發展繁榮;③民族融合和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④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發展等。

3.把握學習的重點環節與要求,提高學習的時效性。

要想提高學習效率,課前預習、課中聽講筆記思考質疑、課後及時練習與複習等環節一個都不能落下。

課前預習有助於課中針對性地學習,突破重點難點,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課中聽講要認真、要始終有激情,並恰當地作好歷史筆記,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老師的教學環節中去,主動思考回答課堂生成的問題。

記歷史筆記,能培養思維的嚴謹性,同時也是一次對知識的理解記憶過程,十分重要;而思考和質疑是搞好學習的關鍵。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4.及時科學有效的進行歷史複習

複習通常分為三種:平時複習、階段複習和總複習。

不同的複習有不同的目的與要求。

平時複習,其目的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新知識,因此平時複習必須做到及時,整理、修改、補充課堂筆記,深化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

對重要的知識,要經常複習,牢固掌握。

階段複習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識條理化、結構化。

對單元、章節知識的複習鞏固,複習時要進行知識歸類,把握重點,新舊聯繫,融會貫通,在階段複習時注意養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複習的目的是對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所學的知識全面複習鞏固,因此複習時要對照大綱教材的要求,根據複習時間制定好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查漏補缺,解決疑難,達到全面掌握

5、瞭解記憶的科學規律,提高歷史記憶的效果。

歷史學科的記憶量要求特別大,如何記憶?首先要了解記憶的科學規律,主要有如下幾條:

2

第一、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研究發現人們在記憶的時候,第一天記住的東西,第二天就忘了一半,第七天差不多全忘了。

它提示我們學習應該做到及時複習鞏固。

第二、蔡戈尼記憶效應。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記憶體驗:考試前突擊記憶,效果良好。

但是,考後腦袋一片空白,什麼都沒有留下。

這個就是蔡戈尼記憶效應。

所以,你如果想鞏固記憶的話,可以在考試後再適當複習一下。

第三、肯斯黴的碗。

這條規律講的是,在用來背東西的這段時間,記憶效果最好的是剛開始和最後的時間,中間的記憶效果最差。

如果用曲線來表示不同時點的記憶效果,就像是一隻碗,由此得名。

讓自己記憶效果好的時間多起來的簡單的辦法就是不要一連幾個小時埋頭學習,不休息,而應該學習一段時間,休息一會兒,然後再接着學。

第四、過度複習。

實踐表明,當一個人剛剛將某些知識記住之後,應該再花150%到200%的時間予以鞏固,這樣效果最好。

也就説,如果你花10分鐘背好了一首詩,那麼,應該再花15至20分鐘記憶。

第五、詹金斯的試驗。

著名心理學家詹金斯通過多次試驗發現,在睡眠之前記得東西不容易遺忘。

這個大家可能也有這樣的體驗,睡覺之前將今天所學知識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往往能將其牢牢記住。

因為睡覺之後大腦就再也不受什麼東西干擾,剛記的東西只受前攝抑制的影響。

第六、修利曼的體會。

修利曼發現大聲朗讀對記憶很有好處。

因為在記憶的時候大聲朗讀,能夠將人的視覺和聽覺都調動起來,多種感官一起運作,效果自然不錯。

當然我們得注意選擇恰當的場合。

第七、巴特萊法則。

巴特萊研究發現,在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中,事物的80%價值集中於20%的組成部分裏。

在記憶中,可以用20%的時間來記住80%的東西。

換句話來説,就是要發現自己記憶的最佳生理時間。

一般認為,人的最佳記憶時間是上午9:00—11:00、下午15:00—16:00和晚上19:00—21:00。

當然,人的最佳記憶生理時間可能還有所不同。

大家可以嘗試着找出自己最佳的記憶時間,各得其所,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其次是化死為活,巧記歷史知識,比如:

①數字代表法:即把某一歷史知識通過一個或幾個數字概括出來,形成要點。

如:中國共產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內容“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概括為“一化三改”。

②關鍵字詞法:即抓住某一歷史知識的關鍵字詞歸納成要點從而提高記憶效果。

如:我們可將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的過程用幾個關鍵字概括為①開始;②進一步;③大大加深;④最終形成,⑤進一步深化。

然後聯繫幾次列強侵華戰爭的影響:①鴉 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②第二次鴉 片戰爭進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戰爭及《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④八國聯軍侵華及《辛丑條約》的簽訂最終確立;⑤近代後期逐步深化。

三、掌握歷史評價的基本理論與方法的運用

對任何歷史問題的分析,都必須以理論為根據,否則就無法保證得出正確的結論。

因此,必須系統地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注重運用理論分析歷史問題。

它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生產力就是人們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解決社會和自然之間矛盾的實際能力,生產力包 3

括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三個主要因素。

生產關係指的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結成的社會關係,它是生產力的社會存在形式,包括產品的分配、交換和消費三個主要環節,含有生產資料所有制和分配製度等主要內容。

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第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經濟基礎。

社會上層建築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思想、觀點,以及相應的制度、設施和組織的複雜體系。

具體説,它指的就是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定的經濟基礎要求相應的社會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

社會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着很大的反作用。

適應於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落後的或超前的社會上層建築對社會發展起着阻礙作用。

經濟基礎指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

第三、存在決定意識。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會存在指的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其中最本質的就是社會生產方式。

社會意識指的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產生的各種思想觀念、文化、藝術的總和。

熟悉中國古代詩詞的同學可能注意到這種現象:從總體來講,唐詩金戈鐵馬,慷慨激昂,宋詞則哭哭啼啼,多為哀怨之作。

為什麼呢?這其實與唐宋兩朝的國力盛衰有關係。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強盛時期,經濟發達,政治穩定,文化繁榮,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所以,唐朝社會顯得非常自信、樂觀。

而宋朝則恰恰相反,宋朝經濟發達,但綜合國力積貧積弱,老是敗於遼、夏、金的武力之下,兩宋社會動盪不安,這就在宋詞中體現出來了。

第四、人民羣眾是創造歷史的主人。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羣眾是歷史的主人。

只有當個人結合成羣體,才能真正地發揮出社會主體的重大作用。

即使是傑出人物,他們的作用再偉大,也只反映羣眾要求,依靠羣眾力量的基礎上,才能對社會歷史發揮一定的影響但起決定作用的,依然是人民大眾。

因此,我們堅持人民羣眾是歷史的主人,人民羣眾的生產活動是歷史發展的動力的觀點,反對任何“個人崇拜”的錯誤意識。

第五、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歷史是不斷進步的,任何歷史人物、政黨、團體、歷史活動、制度、措施等都必須適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必將滅亡。

除以上幾個基本規律外,我們分析歷史事物及其相互關係、揭示其本質的觀點和方法,還必須掌握以下幾對關係:個性和共性、形式和內容、現象和本質、繼承和發展、偶然性和必然性、因果關係、矛盾關係等。

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同學在歷史學習的具體實踐中逐步學會“論從式出、史論結合”這一評價歷史人物、事件、現象的基本方法,才能靈活運用理論來認識和解答歷史問題。

四、精確理解歷史概念

歷史知識還可分為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特徵、歷史線索等。

其中最為基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是歷史概念。

歷史概念是以歷史理論為指導,對歷史現象進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實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

由於歷史知識是由眾多有聯繫的歷史概念所組成,因此,形成並掌握歷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歷史知識的關鍵。

4

1.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弄清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作出準確定義的前提。

如大學聯考試題“康有為向光緒帝呈遞的《應詔統籌全局折》實際上是維新派的施政綱領,因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體的變法建議 B.主張實行君主立憲的理論 C.系統論證了維新變法的理論 D.明確指出變法是救亡圖存的唯一出路。”此題如果能正確理解“施政綱領”的內涵,即變法的具體實施方案,便可輕易選A。

又如“門户開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國侵略中國新階段的標誌。

這主要是因為該政策:A.得到了列強的認可 B.可使美國在華獲得的權益居列強之首 C.表明美國承認列強的在華特權 D.有利於美國加快侵華步驟”。

該題主要考查門户開放的外延,即影響,為“有利於美國加快侵華步驟”。

2.完整歸納概念內容。

例如“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點是:①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②消滅封建剝削制度③維護農民利益 ④促進社會經濟發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此題已對歷史概念的內容進行了部分歸納,要求選出符合項。

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歷史概念所含內容的歸納過程。

經過歸納比較,顯然②不是共同點,應選沒有②的選項。

3.區別概念的異同。

在複習中應把同類或相似、相近的概念進行對比,區分其異同點,從而提高對概念的準確把握。

如1996年上海大學聯考試題第26題”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和美國推行羅斯福新政的相似之點是①面臨極為困難的經濟形勢 ②國家頒佈政策法令強制干預經濟 ③最主要的內容是調整和復興工業 ④通過發展商品生產來恢復農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運用概念分析問題。

僅做到對概念的理解還不夠,能運用對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來分析歷史現象才是複習中的理想境界。

如運用“分封制”的概念來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實行郡縣制、漢初分封等歷史現象的原因和結果。

運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概念來分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等。

五、掌握比較問題的能力與方法

在歷史測試的四種題型中,無一不涉及到比較能力,因此,學會科學的比較方法,掌握一定的比較技能,尤為必要。

1.把性質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件進行比較,分析其不同背景、特點、作用或實質等。

如兩次世界大戰、三次科技革命,各有其背景和特點;

2.把性質相同但分佈於不同歷史階段的歷史事件加以分析比較,理清發展線索。

如對中國近現代史上幾次大的革命運動進行分析比較,既可以認識其不同的階段性特徵,又可以系統地把握中國革命史的全過程。

3。

把同類歷史事件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點進行比較。

如資本主義的殖民侵略擴張的方式和內容,在工業革命前後與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就具有較大的差異。

4.把某些表現相同而性質不同的歷史事件進行比較,認清其不同實質。

如唐代手工作坊和明代手工工場,晚清政府的打開國門、向列強大借外債同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向資本主義國家貸款等問題。

六、學會科學地評價歷史人物

在對歷史人物的具體學習中,要分四個層次來進行:

第一, 瞭解這些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生平大事,重要活動;

第二,認識歷史人物所進行的各項重大活動既受到歷史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同時又與其個人的主觀因素密切相關;

第三,掌握科學評價歷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