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淺談新形勢下的語文課堂教學

校園1.02W

《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一書中有這麼一個案例:某大學教授曾做過這麼一個調查,他們問大學生們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上語文課你們有的看小説,有的跑閲覽室而不好好聽課?”一位女大學生是這樣回答的:“你們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壓力,不給我們魅力。如果你們的課堂教學充滿魅力,我們何嘗不願意好好聽呢?”這位女大學生的回答真是一針見血,發人深省。我們的語文課看見的是打瞌睡的孩子,看見的是安安靜靜坐着,面無表情的孩子……難道我們的語文課真的是食無滋味,毫不吸引嗎?特別是對於國小生來説,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枯燥的語文課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形勢,孩子需要的語文課到底是怎樣?經過實踐教學,我總結到語文課必須要有趣、有感悟、有拓展。

淺談新形勢下的語文課堂教學

一、語文課要有趣,讓學生興致勃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孩子,孩子自然喜歡,當然會願意上你的課,學習毫不疑問地跟上。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老師的手來翻閲,我們的語文課如果不能令孩子愉快,那就是失敗的語文課。語文課一定要讓學生覺得有趣味,讓學生學習得興致盎然,學得入情入境,讓學生能在知識的海洋裏翱翔。

第一,我們的語文教師要在學生面前展示一個“充滿激情的我”。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的學習?每節課上,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麼大的痛苦與挫折,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教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示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節課。老師一定要運用“賞識”教育,欣賞班級裏的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一顆星星在閃爍,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惟一”。

第二,在語文課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語言藝術來激勵學生學習,讓學生在上您的課時覺得是一種享受,吸引他們每一個目光,每一個細胞。如當一個學生讀書讀得很好時,你可以讚揚他“讀得有感情,體會也深刻,你真讀進去了。你真神!不僅讀懂了課文,體會深刻,還注意了哪些詞用得好,學習文章的語言。”一個平時不敢舉手的學生突然舉手了,你可以為他自豪:“老師最喜歡的是有自信的同學!你不僅舉起了小手,還舉起了你的智慧、勇敢!”比如一個平時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回答了一個比較難的數學問題,不妨這樣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看來,數學這座高山,一定會被你征服的。”平時還可以經常欣賞學生:“你們來得最早!你們的值日做得真乾淨!你們的作業交得真齊呀!”等等。學生在這種鼓勵的環境下學習怎麼不會興致勃勃呢?我在教學課文的生字詞時,看到孩子們那一臉認真的表情,一雙閃閃發亮的眼睛,我為他們心醉了。在生字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老師的鼓勵、表揚、欣賞中學習,採用開火車的形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當他們讀得好時我會微笑着豎起大拇指讓他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棒;當一些學生有進步時,我會會心的讚揚他:“讀得真不錯,有進步!”我還經常讓每一組開展小比賽,看看哪組讀得最好,看看誰讀得最棒。小競賽可以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既在一個比賽的環境下學習,又在一個鼓勵下的環境愉快度過語文課。

第三,語文課要有感悟,讓學生有所收穫。德國教育家斯普朗格説:“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播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説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説,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完美的體驗。”如此看來,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會學生要有感悟,讓他們在自己領悟的感情中去判斷事非、事情的真、善、美。三年級(江蘇版)的語文教學是十分重視感悟能力,書中的課文絕大部分都讓孩子從課文中培養一種良好的思想品德,讓他們在讀中領悟。如《蒲公英》是通過介紹可愛的蒲公英種子在微風的吹拂下灑落在黑黝黝的泥土才能生根長葉,讓學生懂得不要只貪圖美麗的東西。在教學教程中,我十分注重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當其他蒲公英小種子要落在金光閃閃的沙漠,要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時,我讓學生們靜靜地閉上眼睛,讓他們感受這些小種子會有什麼後果?看到它們的結局,你會忍心讓他落下沙漠、湖泊嗎?學生們在懂得道理之餘還讓課文深入他們的內心深處,提高他們對事物的領悟能力。每篇課文教師儘量從一兩點去讓孩子説説他們的感受,提高他們的感悟能力。可以讓學生在讀完課文後,簡單説説你對課文的理解,談談自己的感受,對學生的要求不必過分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逐漸提高便可以。如果每節語文課中都能讓學生有一點感悟,相信他們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第三,語文課要有拓展,讓學生“異想天開”。

有這麼一句話:“想象比知識更加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能擁抱整個世界。”學生,不應成為填充知識的容器,而應成為點燃智慧的火炬。曾看見過一篇文章《假如兒童不再相信童話》,善良、智慧、勇敢的種子,往往通過優美的童話,播撒在孩童的心靈中。所以,給孩子留點童話,而不是一味地教授給他們知識,使他們過早地進入成為世界。新課標是十分注重學生的想象能力,我在教學中也十分注重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讓他們覺得讀書十分有趣,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那是多麼奇妙的事情!在教學《三袋麥子》時,我特地安排這樣一個討論:“小豬把麥子做成各種食品、小猴把麥子保存起來、小牛把麥種下了地,你贊成誰的做法?為什麼?如果是你,會怎麼做?”最後,我還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續編故事:土地爺爺把一袋麥子又送給了誰呢?又發生什麼事?……有時,知識不一定要規規矩矩地教,教無定法,靈活運用多種方法結合,要適合自己班級特點。總言而知,教師要創造和諧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學習身心得到發展,最大程度上鍛鍊自己,鑄造自己,感受學習的成功愉快。讓我們的語文課能經常聽到學生的笑聲、能經常看到學生那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情景,能經常看到學生那笑嘻嘻地幻想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