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惡意讀後感

校園2.42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惡意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惡意讀後感

惡意讀後感1

第一次讀推理類的小説,全書的情節很吸引人一直讀下去,很想知道真相是什麼,兇手真的是為謀殺事件做了很多準備工作,而真兇是在前面就已經找到,整本書大半部分篇幅一直在找兇手真正的殺人動機。兇手從最開始的小事件到後面的各種物證都是為了迷惑警察的辦案方向,心思很縝密。

兇手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掩蓋自己曾經的罪惡感,不想被世人知道他曾經做過的錯事,究其根本應該是他自己的心理問題,也可能是和日本的文化有強烈地恥辱感有關,是他不能放下過去,也不敢面對過去的自己,或許人生就是這樣吧,可能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做錯了事,然後可能會讓自己一生一直活在罪惡感或是悔恨中,有些人會選擇做善事贖罪,而有些人會活在恐懼中,其實是自己放不過自己,可能會因為這個心理情節導致自己陷入更深的深淵,做了更多的錯事。原本被害者應該是他的恩人,雖然曾經有過不愉快,但是當他主動聯繫後,一直在幫助他,而他因為害怕曾經醜陋的一面被暴露不但殺人,還損壞了被害人的名譽,想去保全自己。也和他從小的生活環境也可能相關,他媽媽一直不接受他們的生活環境,總是活在抱怨中,卻不能改變現狀。

外面的世界沒有別人只有自己,你的所有感受都是由自己的內心產生,而不是別人的行為導致的。願我們都能心中永遠陽光,在做善惡的選擇時,都能選擇善,即使做過錯事也要正視它,而不是逃避它。

惡意讀後感2

不管你是不是否認,人和人之間存在的更多的是惡意。

他待你態度惡劣,你會鄙夷會憤怒,他待你冷漠,你會厭惡,他待你過於熱情,你會認為他另有所圖,他沒有你強大的時候,你或許會輕蔑待他,他比你強大時,你又會不甘心落於人後而嫉妒,人和人之間是會存在善意,但不得不承認,那只是少數的情況,生活在無數暴力擠壓的社會環境下,更多的惡意一觸即發。

當今我們談好人沒好報,社會輿論充斥我們的視線,可是當問起:你為什麼這樣對待他,得到的答案是看不慣的時候,任憑多少輿論壓力,都是無法拯救這個人的,只會積壓他心中無處爆發的惡意,任憑邪惡與怨懟瘋狂滋長,最終導致悲劇。

説這些可能沒什麼説服力,那麼打開微博看看最近輿論頂端的那些評論者都説了些什麼,有幾個不是心懷着惡意來用最難聽的話去傷害並不認識的人,人們自覺的站隊同情所謂的弱者,以為用惡意開制止惡意就能夠拯救那些弱者,其實最應該被拯救的是那些心懷惡意的人。

每個人心中都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惡意的。比如對周遭人的嫉妒,猜忌與背後的風言風語,雖然是小小的,但也是心中罪惡的根源,大多數人能夠控制罪惡的成長,而那些無法控制惡意的人,就成為了被惡意控制的傀儡。

願我們能夠在這紛雜的世界理智一點,不要用惡意揣測他人,也儘量心懷感恩,讓自己的內心多一絲光明。

惡意讀後感3

看完東野圭吾的《惡意》,頓時覺得世上什麼人都有,冷汗直冒。無論你是多麼親切友善的人,幫助親朋好友毫不吝嗇,但是,只要一個人打心眼裏對你很不爽,對你心懷惡意,你幫助他多少,解決多少難題,他都不會對你心存感激。反而你表現得越真誠,他越是增加對你的惡意。

在小説開頭,野野口修説日高邦彥由於鄰居的貓打擾到他的生活,所以毒死了鄰居的貓。因為這,我對日高有了很大的偏見。無論後面劇情怎麼發展,總是想起日高是怎麼壞的。可是,在以為小説高潮已經過去了,卻不想來了個人物的反轉,原以為日高是小説裏最壞的人物,原來野野口才是最惡毒的,日高是好的。鄰居的貓是野野口毒死的,並非日高。日高曾在他的作品《忍耐的極限》裏寫過,鄰居的貓經常在他的院子里拉屎,給他帶來很大的困擾。又由於日高在《忍耐的極限》裏還説過用什麼方法去毒死這個貓。但是,隨着劇情的發展,日高這個人物的性格逐漸清晰起來了,所以按照他的性格是不會害死貓的。而野野口因為對日高的惡意殺死了貓來栽贓陷害日高。

什麼樣的動機讓野野口對日高有這麼大的仇恨。讓人害怕的是,僅僅是因為對日高很不爽。一個從小就幫助自己的人,不但不知道感激,反而因為自己得了癌症快死了,別人生活如意最終起了殺意。

看了東野圭吾的很多小説,每次都會來個讓你措手不及的反轉。兇手每次在前文似乎都是個大白兔,最後才發現是個真正的大灰狼。

惡意讀後感4

也許是沒有經歷過的緣故,雖然能想象和理解,但不是特別能體會由校園暴力產生而來的恨意。單從內容來説,書中在後半部分多次提及“惡意”一詞,也讓我看到了很多一般的非一般的種種惡意。“當一個人凝望深淵的同時,深淵也凝望着你。”這句話用在這裏特別恰當。其中最大的惡意可能就是野野口身為被迫的施暴者,由於自卑和嫉妒反而殺了不計前嫌幫助他寫作的暢銷書作家(同時也曾是被施暴者),甚至不惜自己揹負殺人罪名入獄也要醜化日高的人格,讓他遭受世人的唾棄。

至於這部推理小説的推理結構,也與我之前讀的東野圭吾系列全然不同。案件一開始即宣告偵破,兇手認罪伏法,令人起疑的只是犯罪動機,事實上這才是這部小説的主要內容。我記細節的能力不強,所以一路讀得萬分艱難,也成功掉進了東野挖的陷阱之中。像一位書友講的,這本書把先入為主發揮到了極致,到後面要扭轉自己的觀念還真是有些困難。

讀推理小説總要有自己的推理過程,不然在真相出來之前毫無頭緒覺得乏味,在真相大白之後又無法將所有伏筆和細節一一串聯,會失去很多趣味。而且最好是一口氣讀完。

書裏對於校園暴力的描寫也不少,不禁讓我思考假如作為一個老師,遇到這種情況怎麼做才最合適,才能讓所有人受到的傷害最小化。還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畢竟書中的當事老師做得也並不好。

惡意讀後感5

好久沒有給大家推薦過書了,似乎也沒有推薦過吧。那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本小説,就是我最喜歡的作家——東野圭吾的《惡意》。《惡意》這本書大概是我在兩年前看的,當時看完,我並沒有留下隻言片語,於是,對當時我的心理就無從追蹤了。

為什麼我會想起這本書,並且向大家推薦呢?其實是因為我在後來寫《尋夢環遊記》的影評時,偶然的感悟,我的回憶被勾起了。

於是便想向大家推薦這本《惡意》。如果説,世界上的好人都是一樣的,惡人其實也是一樣的。《解憂雜貨店》詮釋了人性的温暖,這《惡意》則是揭示了人性的醜陋。

該怎麼説呢。《惡意》讓我不可思議。書中有一大部分借用了日記的方式去記載這事情的經過,可是很可笑的是過去的日記也是會騙人的,就連錄像也是騙人的。

有時候眼睛看見的不一定是事實。古人常雲:“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可是當兩者皆為虛假的時候,真相又在哪裏呢?當然書中不僅講了這一點,還有就是,當你處於一個高位,人們僅能仰視你的時候,可能你自以為的朋友對你有的不是豔羨也不是驕傲,而是嫉妒。

《惡意》實在是很精髓的反映了人性,你相信的,你不相信的,書中都有描繪,讓你從不同角度去體驗你所不知道的世界。

如果你也喜歡東野圭吾,不妨去看看這本書吧。

惡意讀後感6

處心積慮的謀害,到最後只是因為那句話“我就是看他不爽”。很樸實很純粹的一句話,看得我背後一凜,但栩栩如生。曾經我也充當過被人嫉妒,被人視為眼中釘的感受。那時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何一個跟我八杆子打不着的人竟然能把我的所謂醜聞編織得栩栩如生。我嘗試過反思自己是夠得罪過她們,但後來朋友告訴我,人的惡意跟你對她友好與否無關,而只跟那個人自身的扭曲想法有關。有一些人,生來便認為自己是宇宙中心,無法接受世界的多樣化,遇到比她們幸運、幸福、優秀的人便無端開始造謠、誹謗、攻擊。好像吃不到葡萄的狐狸,不僅罵罵咧咧地説葡萄酸,還會憋着勁兒把葡萄架子給砸了。

最近看了不少人類史相關的書籍,深感人類的渺小,生命的脆弱。我常常不能明白,為何本身卑微如螻蟻的人類要這樣相互傾軋。世界已經那麼多難題,活着有時比死了還不易。為何弱小的我們,還要給同樣弱小的其他人制造難題?

本書告訴我們,世界上還有許多人,他們的惡意發源自無緣無故的扭曲邏輯。他們終其一生都不會明白:

幸福不是別人過得差了,你才感到幸福。

惡意讀後感7

這本書讀到一半的時候,我是有些失望的。

因為以我的智商,整個故事怎麼看都像是描寫了一個出軌人妻又殺人未遂的日本變態中年大叔的故事。

與其説是故事,倒不如説是洗白。

這個時候我完全忽視了東野圭吾的寫作套路。還在想,為什麼這樣一個變態的故事評價會這麼高?是因為炸裂的三觀和讀者的獵奇心理?

然而快讀完的時候我就為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了。就我的智商,以前讀的東野圭吾實在是都白讀了。東野圭吾的書,是一定會有大反轉的。而書名《惡意》,就已經是最明顯的劇透了。

料想到了主角是個變態,但沒想到他這麼變態。這種感覺讓我想起了東野另一本鉅作《嫌犯X的獻身》,這兩本書的套路還是很像的。

主角都在刻意引導警察,從一定角度看殺人的目的都是為了被抓,最後的`反轉也都在前文裏看不到一點線索(也可能是我太笨)。只是《嫌犯》的作案動機是極致的愛,《惡意》的動機則真的就是無盡的惡意了。

這本書還看似輕描淡寫地提到了野野口的母親,但我認為,這份讓人脊背發涼的惡意,真正的起始,正是野野口的母親,野野口的家庭。

惡意讀後感8

花了一天時間看完《惡意》,目前所看推理小説中的top。

一般的推理小説大都是為了尋找真正的兇手花費大量筆墨,而這本書僅在三分之一處就找到了兇手。全書圍繞找出真正的犯罪動機展開描述,寫法新穎。之前一直以為兇手的殺人動機是出於雙方的私怨糾紛,直到全書的最後才明白造成兇殺案的僅是因為野野口修深不見底的妒忌和恨意。人心是幽深的無底洞,這也是讀完《惡意》後令人感到後怕的主要原因。

“就算是被捕也不怕,即使賭上自己所剩無幾的人生,也要貶低對方的人格。”沒有瘋狂的撕扯和歇斯底里的絕望吶喊,反而是冰冷的講述和粗糙的惡意讓人不寒而慄。日高的善意,積攢成為野野口修嫉妒憤恨的無底深淵。

突破傳統的破案推理手法,東野圭吾把人性的罪惡刻畫的入木三分。其實也很好理解野野口修的心態——常年活在他人的陰影之下,羨慕嫉妒別人的優秀和讚譽,自我的自尊心不斷受到外界的攻擊。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可和重視,時間一長,滋生出腐爛的花。

我們渴望完美、讚揚,也在陰影裏愈加憎恨別人取得的成就、掌聲。野野口修只是惡意的個例,生活中沒有誰不存在邪惡、扭曲,有些積年累月,有些只一瞬之間。

黑暗裏的光不一定能照亮別人,甚至反會被黑暗吞噬。

惡意讀後感9

買書的時候經常推薦東野的書,卻不曾買過,理由和李大夫一樣害怕,這次爽姐推薦終於鼓氣勇氣去讀了,拿起書就被案件的發展吸引,隨着案情的不斷深入,也越來越震驚,深深的惡意把野野口吞噬了,讓他不顧一切的去完成自己的計劃。

野野口親手殺死了一直把他當作朋友的知名作家日高邦彥,他也很快被警察認定為兇手,但這一切都是他的計劃,他利用警察對於案件的偵破過程來實現自己真正的目地,毀掉日高多年辛苦得到的一切,並且把這一切具為己有,因為這一切都是他內心深處一直渴望得到的,更深層的可能日高一直是他想成為的人,而他自身的懦弱和深深的自卑感讓他成為和自己心中理想差距很大的人,他把這一切的根源都歸咎在別人身上,對環境和周圍的人產生了深深的惡意。

野野口這種惡意不僅僅只是起源於自己的內心,我想很多來源於他的母親,小野野口經常接受到的是媽媽對於周圍環境和人的惡意和厭惡、特別是對日高的惡意,這一切都深深根植在了小野野口的內心深處。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以前一直以為這和我沒什麼關係,現在很多人都在講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極其大的,孩子是看着父母長大的,父母的言行會一直影響孩子,你是什麼樣的人,怎麼做事情,都會在無形中影響你的孩子,這些影響都會在成長、成熟的過程中慢慢展現出來。

惡意讀後感10

之前我曾説過,一切應當歸於大師著作的,以我自己粗淺的見解都沒資格評估,只是看完《歹意》以後心情沉重,所以來這兒抒情兩句。一個正直寬厚的人,遭到如此下場,潛藏在人心中的歹意,真實防不勝防。對起承轉合的不懈尋求應當是我對這部小説的第二個感受了,當然或許這是目下的潮流也未可知,儘管中心的“曩昔之章二”多少仍是有些磨蹭,但“本相之章”邏輯構造如此謹慎,能有可信的説服力,確實令人讚賞。

人生不得志,家庭上的孤單,工作上的不順,加上因勞累而患上絕症。這一切因人道的晦暗,最終讓野野口起殺心。有的人始終行走在陽光中。不只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坦蕩,更主要的是他們關於他人的那份珍貴的憐憫之心。我想日高的失誤在於將這份憐憫之心濫用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有些人現已失去了為人的基本底線,不明白青紅皂白。原來野野口才是真實的偽君子、小人,上中學時被欺負的人不是他所謂自己寫的自傳式小説中被各種任意凌虐的自己,而是日高,野野口則是欺負者最大的幫兇。

寫這個讀後感的時分,我一向有一種隱約的感受,總覺得這麼的故事似曾相識,在許多影片裏都能找到這麼的影子,或許這些影片有遭到這部小説的影響吧,也估量是我的閲覽量太小,像這麼牛逼的小説應當還有許多,而我只看了這一個。

惡意讀後感11

這是目前看過最精彩的推理小説之一了,文章情節緊湊,線索縝密,一環緊扣一環,人物描寫也很細膩。其中作者運用手記敍述的方式一層一層打開真相之門,進而揭露了人性的醜惡。

説真的,大晚上看文章的時候,看得我整個人都是毛骨悚然,總有在看驚悚片的感覺,恍惚感覺窗户有道黑影飄過,然後兇手就在身邊,真的太可怕了,這就是文章的成功之處吧。真的不愧是東野圭吾,一開始就完完全全地入坑了,小説身上像是有種魔力,吸引着你不斷往下看,不斷探索着裏面的線索,不斷接近真相……

而當兇手呈現在我們面前時,你會感到驚訝,但當你瞭解到兇手真正的犯罪動機時,相信你整個人也都是驚呆的,會完全被最後的真相所震撼到。到底是多深的恨意,才會使野野口產生這樣的惡意。面對曾幫助過自己的好友,真心對待自己的好友,也能毫不猶豫下手,不僅產生殺意,還想着讓他在死後也要身敗名列……真的讓人不寒而慄啊!

“這世上的萬物本無善惡之分,使人產生惡意的,都是自身的思想使然”,野野口就是有着這樣極端的思想,才產生這讓人心寒的惡意吧……

惡意讀後感12

書的開篇是本作主角野野口修的手記,以他到自己兄弟,聞名的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家中去訪問,邦彥通知他,他由於厭煩鄰居家的貓而將其毒死為最初,到野野口修發現日高邦彥死在家中為前篇結束。整本故事讀完,兩種感受環繞着自己,一種是野野口修所體現的嫉妒的毒所延伸的恐怖,另一種是作者無與倫比的劇情規劃。

或許是最初日高殺死了那隻貓的原因,的確,給人以日高是個壞人的形象,通過細節描繪,更堅決了野野口的無辜和日高的狡猾。不得不説,殺貓的情節的確安置的極為到位。一個簡略的謊話,成了本作的點睛之筆,讓後面一切的抹黑都水到渠成。在咱們讀到工作本相後,不由心中感歎東野圭吾對人道的解讀和他那強有力的邏輯。《惡意》中的那種惡意,在結尾處你也會被深深震懾,這本書不是第一人稱來敍説,而是用了不一樣的、多個人物視角來敍説整件工作的前應結果,乃至包括了一些內心獨白。不一樣的敍事方法也讓這篇文章愈加精彩。

一個人一輩子估量會有一兩個憎惡的人,這是正常的,究竟人有愛恨情仇,不可能徹底拋棄這些感愛。讓人沉思的是——野野口的這種沒有由來的無端的憎惡,誰沒有過呢。

惡意讀後感13

花了一天時間,把東野圭吾的《惡意》看完了,只能算是短片幅作品,不然一天時間是不夠用的。這是我看的東野圭吾的第三部小説,都是懸疑,與《解憂雜貨鋪》不同,看完後是深深的可怕,人心的可怕。

不得不佩服東野圭吾的推理,整個小説通俗易懂,平易近人,讀起來不費勁,但是卻層層遞進,吸引着人讀下去,到最後謎題揭開的時候,你會驚呼,原來所有的看似合理的説法,都是有預謀的……

你不曾想到,原來主人公自己所謂的弱者形象,都是自己編造出來的,你也不曾想到,原來對被害者的傷害,是蓄謀已久的,你更不曾想到,原來這種深深的惡意,確是説不上來的理由,或許就是校園暴力事件中暴力者所説的:就是看你不爽!

所以才有了恨意,深深的恨意,這恨意煎熬着內心,讓ta不得不發泄出來,而這一發泄所付出的代價太大太大,甚至不惜毀掉自己的一生……生活中,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人,看誰都不爽,把別人都當作惡意之人,説話辦事都帶刺,以前看或許也會覺得不爽,但是現在覺得,這是可悲之人,內心深處的自卑感,讓ta見不得光,而折磨最深的也是ta自己。

《白夜行》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世間有兩件事不能直視,一是太陽,而是人心。但是我還是寧願心善些,時刻充滿惡意,心也忒累了些,坦蕩點,才能肆意江湖。

惡意讀後感14

讀過幾本東野圭吾的小説,每次都能一口氣看完,大多數時候都有一種背後發涼又無可反駁感覺,只有一聲歎息。每一個細節都安排得恰到好處,每一次轉折都讓人驚訝又不生硬。

我以為整個故事最精妙的設計就是殺貓,也是野野口整個設計中最讓我後背發涼的地方,它在故事開頭就出現,看似不起眼,但是一開始就影響了人們的判斷。人,對於先入為主的認識好像很難改變。

而這個故事我最喜歡的是野野口和日高認識的人的口述,篇幅不算長,但是每一段話都精確的反應出了每個人性格,寫出了人生百態,所有人的口述又讓野野口和日高的個性慢慢浮現。以見作者功力之深厚。

最後,故事再次反轉,野野口不惜以自己殺人入獄的代價殺害陷害的人竟然是從小到大最關心自己,被自己背叛仍然把自己當朋友的一生都無比正直的人,而設計這一切的動機竟然是自己或許都無法解釋的惡意。

惡意的產生好像有時候真的莫名其妙,但是就是這莫名的惡意很多時候會讓人做出自己都無法理解的事情,大概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吧,只願能夠時常自省不要讓自己後悔。

惡意讀後感15

前陣子,剛聽一個朋友聊自己參加工作的感悟。他説,別人對你幾分好,就回他幾分,零點一分也不多不少。説實話,不知道是沒吃過虧還是還在學校的原因,當時不是很理解。

有句諺語説“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也是這個意思吧。

過度的善意在別人眼裏就變成了施捨,不能單純的説其恩將仇報,不懂感恩。長時間的過度善意會使其有巨大的心理落差,產生自卑心理。誰又甘願別人一直,處處強於自己呢。

“比起冤有頭債有主,不知從何而起的惡意才最教人心寒,也持續的最久,這世上的多數惡意,大抵如此。”這是看《惡意》之前就看到的書評,看完之後,卻不很認同。

所謂不知從何而起?可能是不經意間的炫耀,可能是好友間的處處強人,可能是居高臨下的施捨(或許在自己看來不是施捨的施捨),可能是一次無意的批判…等等等等。在你看來對他的好,在別人看來可能就是一種傷害。

我們應該善良,但請不要用自以為為別人好的方式去做。別讓自己的善意過了度,變了質。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