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紀南歌·風煙紀南城》賞析

校園4.38K

《紀南歌·風煙紀南城》作者為唐朝文學家劉禹錫。其古詩全文如下:

《紀南歌·風煙紀南城》賞析

風煙紀南城,塵土荊門路。

天寒多騎獵,走上樊姬墓。

  【前言】

《紀南歌》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詩作。這首詩描寫了一羣善於騎射的獵手在天寒地凍時節出門騎獵,從側面反映了人們懷念為楚國興盛作出貢獻的女流之輩樊姬。

  【註釋

⑴紀南歌:樂府曲名。

⑵紀南城:位於荊州市江陵區以北5公里處,又名郢城。由於地處紀山之南,故名紀南,又稱為紀郢,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

⑶多騎獵:一本作“獵獸者”。

⑷樊姬: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的寵妃。樊姬墓:位於紀南城西南三裏的拍馬山古墓羣中,因離荊州城九里路,又叫“九里冢”。

  【鑑賞】

詩人一生坎坷,兩次遭貶,被流放到南方二十多年,用他自己的話説,是“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詩人每到一地善於向當地學習,運用民歌的形式寫下了大量的短詩,同時把歷史人物融匯到詩歌中去,使詩歌更加詩意濃郁,情深意長。如五言絕句詩中的《寓興二首》、《古調二首》、《紇那曲》、《敬酬微工見寄》、《戲和呂八郡內書懷》等等,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詩歌風格。這首詩便是其代表作,可以當敍事詩看,可以當詠懷詩看,也可以當憑弔詩看。

“風煙紀南城,塵土荊門路。”這兩句是寫景。詩人用對仗的方法寫出當時的荊楚風光,上句的“紀南城”,即楚國的`郢都故城;下舉的“荊門路”,即通往荊門山的路,荊門山在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與紀南城相距不遠。詩中“風煙”與“塵土”相對,詩人説:紀南城頭上,被如煙的霧靄籠罩着;荊門路上,塵土飛揚。出現這樣的景象的原因,詩人在後面的兩句作了説明。

“天寒多騎獵,走上樊姬墓。”這兩句點名詩的主旨,詩人是在懷念楚莊王的夫人樊姬。上句寫出荊楚之地的民風,當地的民眾喜歡騎馬打獵。“天寒”二字點明時間;“多”字則表明這種騎獵成風,在天寒地凍的寒天臘月,人們無所事事,紛紛出去騎馬打獵,一半是為了生計,一半是為了消磨時光。這句也回答了上兩句的荊門路上為什麼風煙滾滾,塵土飛揚。下句的“走”,有一種跑馬的意思。人們不禁要問:人們打獵歸打獵,為什麼要紛紛走上樊姬墓呢?原來,這樊姬不是一般的凡人,而是值得人們懷念的女中豪傑。這女人與打獵也很有關係。原來,在楚國稱霸以前,楚莊王十分喜歡打獵。樊姬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因為她深知作為一國之君,常常喜歡打獵,就會因玩物喪志而荒於國事。所以,樊姬就多次去勸阻他,而楚莊王始終不聽。沒有辦法,樊姬就斷絕肉食了。她的意志和行動終於感化了楚莊王,使他覺悟過來,並改過自新。楚莊王從此不再惦記着打獵這類的事情,而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國家政事上,而且處理國事也變得越來越勤奮和謹慎。

樊姬還諫楚莊王不要迷戀女色,要招納賢才,結果使楚國逐步強盛、稱霸。因此,歷代有不少的名人志士來此遊覽憑弔。唐代詩人張説在《登九里台題樊姬墓》一詩中讚頌道:“楚國所以霸,樊姬有力焉。”張九齡在《樊姬墓》一詩中則對樊姬的賢能及其對楚莊王產生的影響與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褒揚:“楚子初呈志,樊姬嘗獻箴。能令更擇土,非直罷縱禽。”並在序言中寫道:“郢城西北有大古冢數十,觀其封域,多是楚時諸王墓,而年代久遠不復可識,惟直西有樊姬墓,因後人植松柏,故行路盡知之。”可見,詩人的這句“走上樊姬墓”不是可有可無之句,而是神來之筆,詩人並不是單純的寫人們在無所事事的時候騎馬打獵,而是別有所旨,詩人是在懷念樊姬,懷念楚國曾經的輝煌。

這首詩如敍家常,娓娓道來,通俗易懂,匠心獨具,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含不盡之意於言外,令人思而得之。全詩以“走上樊姬墓”作結,有悠然不盡之意。詩人沒有絲毫表現樊姬的事蹟,而是通過人們紛紛來到樊姬墓的現象引起人們的思考,讓人們從中思而得之,得出樊姬不是一般凡人的結論,從中生出懷念和敬仰之情。

標籤:紀南 風煙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