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一數學知識點15篇

校園9.33K
高一數學知識點1

立體幾何初步

高一數學知識點15篇

1、柱、錐、台、球的結構特徵

(1)稜柱:

定義: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餘各面都是四邊形,且每相鄰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都互相平行,由這些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準分為三稜柱、四稜柱、五稜柱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稜柱或用對角線的端點字母,如五稜柱。

幾何特徵:兩底面是對應邊平行的全等多邊形;側面、對角面都是平行四邊形;側稜平行且相等;平行於底面的截面是與底面全等的多邊形。

(2)稜錐

定義: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餘各面都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由這些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準分為三稜錐、四稜錐、五稜錐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稜錐

幾何特徵:側面、對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於底面的截面與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於頂點到截面距離與高的比的平方。

(3)稜台:

定義:用一個平行於稜錐底面的平面去截稜錐,截面和底面之間的部分。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準分為三稜態、四稜台、五稜台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稜台

幾何特徵: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邊形②側面是梯形③側稜交於原稜錐的頂點

(4)圓柱:

定義:以矩形的一邊所在的直線為軸旋轉,其餘三邊旋轉所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徵:①底面是全等的圓;②母線與軸平行;③軸與底面圓的半徑垂直;④側面展開圖是一個矩形。

(5)圓錐:

定義: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為旋轉軸,旋轉一週所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徵:①底面是一個圓;②母線交於圓錐的頂點;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

(6)圓台:

定義:用一個平行於圓錐底面的平面去截圓錐,截面和底面之間的部分

幾何特徵:①上下底面是兩個圓;②側面母線交於原圓錐的頂點;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弓形。

(7)球體:

定義: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半圓面旋轉一週形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徵:①球的截面是圓;②球面上任意一點到球心的距離等於半徑。

2、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定義三視圖:正視圖(光線從幾何體的前面向後面正投影);側視圖(從左向右)、俯視圖(從上向下)

注:正視圖反映了物體上下、左右的位置關係,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長度;

俯視圖反映了物體左右、前後的位置關係,即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和寬度;

側視圖反映了物體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即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寬度。

3、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斜二測畫法

斜二測畫法特點:

①原來與x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x平行且長度不變;

②原來與y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y平行,長度為原來的一半。

直線與方程

(1)直線的傾斜角

定義:x軸正向與直線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直線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我們規定它的傾斜角為0度。因此,傾斜角的取值範圍是0°≤α<180°

(2)直線的斜率

①定義: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它的傾斜角的正切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線與軸的傾斜程度。當時,。當時,;當時,不存在。

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點:

(1)當時,公式右邊無意義,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傾斜角為90°;

(2)k與P1、P2的順序無關;

(3)以後求斜率可不通過傾斜角而由直線上兩點的座標直接求得;

(4)求直線的傾斜角可由直線上兩點的座標先求斜率得到。

冪函數

定義:

形如y=x^a(a為常數)的函數,即以底數為自變量冪為因變量,指數為常量的函數稱為冪函數。

定義域和值域:

當a為不同的數值時,冪函數的定義域的不同情況如下:如果a為任意實數,則函數的定義域為大於0的所有實數;如果a為負數,則x肯定不能為0,不過這時函數的定義域還必須根[據q的奇偶性來確定,即如果同時q為偶數,則x不能小於0,這時函數的定義域為大於0的所有實數;如果同時q為奇數,則函數的定義域為不等於0的所有實數。當x為不同的數值時,冪函數的值域的不同情況如下:在x大於0時,函數的值域總是大於0的實數。在x小於0時,則只有同時q為奇數,函數的值域為非零的實數。而只有a為正數,0才進入函數的值域

性質:

對於a的取值為非零有理數,有必要分成幾種情況來討論各自的特性:

首先我們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數,則x^(p/q)=q次根號(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數,函數的定義域是R,如果q是偶數,函數的定義域是[0,+∞)。當指數n是負整數時,設a=-k,則x=1/(x^k),顯然x≠0,函數的定義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來源於兩點,一是有可能作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數次的根號下而不能為負數,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為0與負數兩種可能,即對於x>0,則a可以是任意實數;

排除了為0這種可能,即對於x<0和x>0的所有實數,q不能是偶數;

排除了為負數這種可能,即對於x為大於且等於0的所有實數,a就不能是負數。

指數函數

(1)指數函數的定義域為所有實數的集合,這裏的前提是a大於0,對於a不大於0的情況,則必然使得函數的定義域不存在連續的區間,因此我們不予考慮。

(2)指數函數的值域為大於0的實數集合。

(3)函數圖形都是下凹的。

(4)a大於1,則指數函數單調遞增;a小於1大於0,則為單調遞減的。

(5)可以看到一個顯然的規律,就是當a從0趨向於無窮大的過程中(當然不能等於0),函數的曲線從分別接近於Y軸與X軸的正半軸的單調遞減函數的位置,趨向分別接近於Y軸的正半軸與X軸的負半軸的單調遞增函數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線y=1是從遞減到遞增的一個過渡位置。

(6)函數總是在某一個方向上無限趨向於X軸,永不相交。

(7)函數總是通過(0,1)這點。

(8)顯然指數函數無界。

奇偶性

定義

一般地,對於函數f(x)

(1)如果對於函數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麼函數f(x)就叫做奇函數。

(2)如果對於函數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麼函數f(x)就叫做偶函數。

(3)如果對於函數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f(-x)=-f(x)與f(-x)=f(x)同時成立,那麼函數f(x)既是奇函數又是偶函數,稱為既奇又偶函數。

(4)如果對於函數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f(-x)=-f(x)與f(-x)=f(x)都不能成立,那麼函數f(x)既不是奇函數又不是偶函數,稱為非奇非偶函數。

高一數學知識點2

一、集合有關概念

1、集合的含義: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其中每一個對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元素的確定性;

★元素的互異性;

★元素的無序性

説明:(1)對於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確定的,任何一個對象或者是或者不是這個給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個給定的集合中,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一個集合時,僅算一個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沒有先後順序,因此判定兩個集合是否一樣,僅需比較它們的元素是否一樣,不需考查排列順序是否一樣。

(4)集合元素的三個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確定性和整體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注意:常用數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集(即自然數集)記作:N

正整數集N*或N+整數集Z有理數集Q實數集R

4、關於屬於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説a屬於集合A記作aA,相反,a不屬於集合A記作a?A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然後用一個大括號括上。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確定的條件表示某些對象是否屬於這個集合的方法。

語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數學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

5、集合的分類:

1.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1.包含關係子集

注意: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於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B或BA

2.相等關係(55,且55,則5=5)

實例:設A={x|x2-1=0}B={-1,1}元素相同

結論:對於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説集合A等於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説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B(或BA)

③如果AB,BC,那麼AC

④如果AB同時BA那麼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

規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運算

1.交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於A且屬於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2、並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並集。記作:AB(讀作A並B),即AB={x|xA,或xB}.

3、交集與並集的性質:AA=A,A=B=BA,AA=A,

A=A,AB=BA.

4、全集與補集

★補集: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屬於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餘集)

★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們所要研究的各個集合的全部元素,這個集合就可以看作一個全集。通常用U來表示。

★性質:⑴CU(CUA)=A ⑵(CUA)

高一數學知識點3

【(一)、映射、函數、反函數】

1、對應、映射、函數三個概念既有共性又有區別,映射是一種特殊的對應,而函數又是一種特殊的映射.

2、對於函數的概念,應注意如下幾點:

(1)掌握構成函數的三要素,會判斷兩個函數是否為同一函數.

(2)掌握三種表示法——列表法、解析法、圖象法,能根實際問題尋求變量間的函數關係式,特別是會求分段函數的解析式.

(3)如果y=f(u),u=g(x),那麼y=f[g(x)]叫做f和g的複合函數,其中g(x)為內函數,f(u)為外函數.

3、求函數y=f(x)的反函數的一般步驟:

(1)確定原函數的值域,也就是反函數的定義域;

(2)由y=f(x)的解析式求出x=f-1(y);

(3)將x,y對換,得反函數的習慣表達式y=f-1(x),並註明定義域.

注意①:對於分段函數的反函數,先分別求出在各段上的反函數,然後再合併到一起.

②熟悉的應用,求f-1(x0)的值,合理利用這個結論,可以避免求反函數的過程,從而簡化運算.

【(二)、函數的解析式與定義域】

1、函數及其定義域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沒有定義域的函數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正確地寫出函數的解析式,必須是在求出變量間的對應法則的同時,求出函數的定義域.求函數的定義域一般有三種類型:

(1)有時一個函數來自於一個實際問題,這時自變量x有實際意義,求定義域要結合實際意義考慮;

(2)已知一個函數的解析式求其定義域,只要使解析式有意義即可.如:

①分式的分母不得為零;

②偶次方根的被開方數不小於零;

③對數函數的真數必須大於零;

④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底數必須大於零且不等於1;

⑤三角函數中的正切函數y=tanx(x∈R,且k∈Z),餘切函數y=cotx(x∈R,x≠kπ,k∈Z)等.

應注意,一個函數的解析式由幾部分組成時,定義域為各部分有意義的自變量取值的公共部分(即交集).

(3)已知一個函數的定義域,求另一個函數的定義域,主要考慮定義域的深刻含義即可.

已知f(x)的定義域是[a,b],求f[g(x)]的定義域是指滿足a≤g(x)≤b的x的取值範圍,而已知f[g(x)]的定義域[a,b]指的是x∈[a,b],此時f(x)的定義域,即g(x)的值域.

2、求函數的解析式一般有四種情況

(1)根據某實際問題需建立一種函數關係時,必須引入合適的變量,根據數學的有關知識尋求函數的解析式.

(2)有時題設給出函數特徵,求函數的解析式,可採用待定係數法.比如函數是一次函數,可設f(x)=ax+b(a≠0),其中a,b為待定係數,根據題設條件,列出方程組,求出a,b即可.

(3)若題設給出複合函數f[g(x)]的表達式時,可用換元法求函數f(x)的表達式,這時必須求出g(x)的值域,這相當於求函數的定義域.

(4)若已知f(x)滿足某個等式,這個等式除f(x)是未知量外,還出現其他未知量(如f(-x),等),必須根據已知等式,再構造其他等式組成方程組,利用解方程組法求出f(x)的表達式.

【(三)、函數的值域與最值】

1、函數的值域取決於定義域和對應法則,不論採用何種方法求函數值域都應先考慮其定義域,求函數值域常用方法如下:

(1)直接法:亦稱觀察法,對於結構較為簡單的函數,可由函數的解析式應用不等式的性質,直接觀察得出函數的值域.

(2)換元法:運用代數式或三角換元將所給的複雜函數轉化成另一種簡單函數再求值域,若函數解析式中含有根式,當根式裏一次式時用代數換元,當根式裏是二次式時,用三角換元.

(3)反函數法:利用函數f(x)與其反函數f-1(x)的定義域和值域間的關係,通過求反函數的定義域而得到原函數的值域,形如(a≠0)的函數值域可採用此法求得.

(4)配方法:對於二次函數或二次函數有關的函數的值域問題可考慮用配方法.

(5)不等式法求值域:利用基本不等式a+b≥[a,b∈(0,+∞)]可以求某些函數的值域,不過應注意條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有時需用到平方等技巧.

(6)判別式法:把y=f(x)變形為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0”求值域.其題型特徵是解析式中含有根式或分式.

(7)利用函數的單調性求值域:當能確定函數在其定義域上(或某個定義域的子集上)的單調性,可採用單調性法求出函數的值域.

(8)數形結合法求函數的值域:利用函數所表示的幾何意義,藉助於幾何方法或圖象,求出函數的值域,即以數形結合求函數的值域.

2、求函數的最值與值域的區別和聯繫

求函數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數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實上,如果在函數的值域中存在一個最小(大)數,這個數就是函數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數的最值與值域,其實質是相同的,只是提問的角度不同,因而答題的方式就有所相異.

如函數的值域是(0,16],值是16,無最小值.再如函數的值域是(-∞,-2]∪[2,+∞),但此函數無值和最小值,只有在改變函數定義域後,如x>0時,函數的最小值為2.可見定義域對函數的值域或最值的影響.

3、函數的最值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函數的最值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用函數知識求解實際問題上,從文字表述上常常表現為“工程造價最低”,“利潤”或“面積(體積)(最小)”等諸多現實問題上,求解時要特別關注實際意義對自變量的制約,以便能正確求得最值.

【(四)、函數的奇偶性】

1、函數的奇偶性的定義:對於函數f(x),如果對於函數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或f(-x)=f(x)),那麼函數f(x)就叫做奇函數(或偶函數).

正確理解奇函數和偶函數的定義,要注意兩點:(1)定義域在數軸上關於原點對稱是函數f(x)為奇函數或偶函數的必要不充分條件;(2)f(x)=-f(x)或f(-x)=f(x)是定義域上的恆等式.(奇偶性是函數定義域上的整體性質).

2、奇偶函數的定義是判斷函數奇偶性的主要依據。為了便於判斷函數的奇偶性,有時需要將函數化簡或應用定義的等價形式:

注意如下結論的運用:

(1)不論f(x)是奇函數還是偶函數,f(|x|)總是偶函數;

(2)f(x)、g(x)分別是定義域D1、D2上的奇函數,那麼在D1∩D2上,f(x)+g(x)是奇函數,f(x)·g(x)是偶函數,類似地有“奇±奇=奇”“奇×奇=偶”,“偶±偶=偶”“偶×偶=偶”“奇×偶=奇”;

(3)奇偶函數的複合函數的奇偶性通常是偶函數;

(4)奇函數的導函數是偶函數,偶函數的導函數是奇函數。

3、有關奇偶性的幾個性質及結論

(1)一個函數為奇函數的充要條件是它的圖象關於原點對稱;一個函數為偶函數的充要條件是它的圖象關於y軸對稱.

(2)如要函數的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且函數值恆為零,那麼它既是奇函數又是偶函數.

(3)若奇函數f(x)在x=0處有意義,則f(0)=0成立.

(4)若f(x)是具有奇偶性的區間單調函數,則奇(偶)函數在正負對稱區間上的單調性是相同(反)的。

(5)若f(x)的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則F(x)=f(x)+f(-x)是偶函數,G(x)=f(x)-f(-x)是奇函數.

(6)奇偶性的推廣

函數y=f(x)對定義域內的任一x都有f(a+x)=f(a-x),則y=f(x)的圖象關於直線x=a對稱,即y=f(a+x)為偶函數.函數y=f(x)對定義域內的任-x都有f(a+x)=-f(a-x),則y=f(x)的圖象關於點(a,0)成中心對稱圖形,即y=f(a+x)為奇函數。

【(五)、函數的單調性】

1、單調函數

對於函數f(x)定義在某區間[a,b]上任意兩點x1,x2,當x1>x2時,都有不等式f(x1)>(或<)f(x2)成立,稱f(x)在[a,b]上單調遞增(或遞減);增函數或減函數統稱為單調函數.

對於函數單調性的定義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三點:

(1)單調性是與“區間”緊密相關的概念.一個函數在不同的區間上可以有不同的單調性.

(2)單調性是函數在某一區間上的“整體”性質,因此定義中的x1,x2具有任意性,不能用特殊值代替.

(3)單調區間是定義域的子集,討論單調性必須在定義域範圍內.

(4)注意定義的兩種等價形式:

設x1、x2∈[a,b],那麼:

①在[a、b]上是增函數;

在[a、b]上是減函數.

②在[a、b]上是增函數.

在[a、b]上是減函數.

需要指出的是:①的幾何意義是:增(減)函數圖象上任意兩點(x1,f(x1))、(x2,f(x2))連線的斜率都大於(或小於)零.

(5)由於定義都是充要性命題,因此由f(x)是增(減)函數,且(或x1>x2),這説明單調性使得自變量間的不等關係和函數值之間的不等關係可以“正逆互推”.

5、複合函數y=f[g(x)]的單調性

若u=g(x)在區間[a,b]上的單調性,與y=f(u)在[g(a),g(b)](或g(b),g(a))上的單調性相同,則複合函數y=f[g(x)]在[a,b]上單調遞增;否則,單調遞減.簡稱“同增、異減”.

在研究函數的單調性時,常需要先將函數化簡,轉化為討論一些熟知函數的單調性。因此,掌握並熟記一次函數、二次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的單調性,將大大縮短我們的判斷過程.

6、證明函數的單調性的方法

(1)依定義進行證明.其步驟為:①任取x1、x2∈M且x1(或<)f(x2);③根據定義,得出結論.

(2)設函數y=f(x)在某區間內可導.

如果f′(x)>0,則f(x)為增函數;如果f′(x)<0,則f(x)為減函數.

【(六)、函數的圖象】

函數的圖象是函數的直觀體現,應加強對作圖、識圖、用圖能力的培養,培養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求作圖象的函數表達式

與f(x)的關係

由f(x)的圖象需經過的變換

y=f(x)±b(b>0)

沿y軸向平移b個單位

y=f(x±a)(a>0)

沿x軸向平移a個單位

y=-f(x)

作關於x軸的對稱圖形

y=f(|x|)

右不動、左右關於y軸對稱

y=|f(x)|

上不動、下沿x軸翻折

y=f-1(x)

作關於直線y=x的對稱圖形

y=f(ax)(a>0)

橫座標縮短到原來的,縱座標不變

y=af(x)

縱座標伸長到原來的|a|倍,橫座標不變

y=f(-x)

作關於y軸對稱的圖形

【例】定義在實數集上的函數f(x),對任意x,y∈R,有f(x+y)+f(x-y)=2f(x)·f(y),且f(0)≠0.

①求證:f(0)=1;

②求證:y=f(x)是偶函數;

③若存在常數c,使求證對任意x∈R,有f(x+c)=-f(x)成立;試問函數f(x)是不是周期函數,如果是,找出它的一個週期;如果不是,請説明理由.

思路分析:我們把沒有給出解析式的函數稱之為抽象函數,解決這類問題一般採用賦值法.

解答:①令x=y=0,則有2f(0)=2f2(0),因為f(0)≠0,所以f(0)=1.

②令x=0,則有f(x)+f(-y)=2f(0)·f(y)=2f(y),所以f(-y)=f(y),這説明f(x)為偶函數.

③分別用(c>0)替換x、y,有f(x+c)+f(x)=

所以,所以f(x+c)=-f(x).

兩邊應用中的結論,得f(x+2c)=-f(x+c)=-[-f(x)]=f(x),

所以f(x)是周期函數,2c就是它的一個週期.

高一數學知識點4

一、變量、自變量與因變量

①兩個變量x與y,y隨x的改變而改變,那麼x是自變量(先變的量),y是因變量(後變的量)。

二、變量之間的表示方法:

①列表法

②關係式法:能精確地反映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數值的對應關係。

③圖象法:用水平方向的數軸(橫軸)上的點表示自變量,用堅直方向的數軸(縱軸)表示因變量。

第五章 生活中的軸對稱

一、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

①一個圖形沿某一條直線對摺,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完成重合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②兩個圖形沿某一條直線摺疊,這兩個圖形能完全重合,就説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成軸對稱。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③常見的軸對稱圖形:線段(兩條對稱軸),角,長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梯形,圓,扇形

二、角平分線的性質: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 ∠1=∠2 PB⊥OB PA⊥OA

∴ PB=PA

三、線段垂直平分線:

①概念:垂直且平分線段的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②性質: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 OA=OB CD⊥AB

∴ PA=PB

四、等腰三角形性質: (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①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一條對稱軸)

②等腰三角形底邊上中線,底邊上的高,頂角的平分線重合; (三線合一)

③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簡稱:等邊對等角)

五、在一個三角形中,如果有兩個角相等,那麼它所對的兩條邊也相等。(簡稱:等角對等邊)

六、等邊三角形的性質: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質。

① 等邊三角形的三條邊相等,三個角都等於60; ②等邊三角形有三條對稱軸。

七、軸對稱的性質:

① 關於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②對應線段、對應角相等;

② 對應點的連線被對稱軸垂直且平分; ④對應線段如果相交,那麼交點在對稱軸上。

八、鏡子改變了什麼:

1、物與像關於鏡面成軸對稱;(分清左右對稱與上下對稱)

2、常見的問題:①物體成像問題;②數字與字母成像問題;③時鐘成像問題

第六章 概 率

一、概率反映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數。 事件P的概率=

二、事件的分類

三、遊戲是否公平:雙方事件發生的概率是否相等。

高一數學知識點5

一、平面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問題

平面解析幾何是用代數的方法研究幾何問題的一門數學學科,其基本思想就是用代數的方法研究幾何問題。例如,用直線的方程可以研究直線的性質,用兩條直線的方程可以研究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等。

平面解析幾何研究的問題主要有兩類:一是根據已知條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線的方程;二是通過方程,研究平面曲線的性質。

二、直線座標系和直角座標系

直線座標系,也就是數軸,它有三個要素:原點、度量單位和方向。如果讓一個實數與數軸上座標為的點對應,那麼就可以在實數集與數軸上的點集之間建立一一對應關係。

點與實數對應,則稱點的座標為,記作,如點座標為,則記作;點座標為,則記為。

直角座標系是由兩條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點的數軸組成,兩條數軸的度量單位一般相同,但有時也可以不同,兩個數軸的交點是直角座標系的原點。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有序實數對構成的集合與座標平面內的點集具有一一對應關係。

一個點的座標是這樣求得的,由點向軸及軸作垂線,在兩座標軸上形成正投影,在軸上的正投影所對應的值為點的橫座標,在軸上的正投影所對應的值為點的縱座標。

在學習這兩種座標系時,要注意用類比的方法。例如,平面直角座標系是二維座標系,它有兩個座標軸,每個點的座標需用兩個實數(即一對有序實數)來表示,而直線座標系是一維座標系,它只有一個座標軸,每個點的座標只需用一個實數來表示。

三、向量的有關概念和公式

如果數軸上的任意一點沿着軸的正向或負向移動到另一個點,則説點在軸上作了一次位移。位移是一個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通常叫做位移向量,簡稱向量,記作。如果點移動的方向與數軸的正方向相同,則向量為正,否則為負。線段的長叫做向量的長度,記作。向量的長度連同表示其方向的正負號叫做向量的座標(或數量),用表示。這裏同學們要分清,,三個符號的含義。

對於數軸上任意三點,都有成立。該等式左邊表示在數軸上點向點作一次位移,等式右邊表示點先向點作一次位移,再由點向點作一次位移,它們的最終結果是相同的。

向量的座標公式(或數量公式),它表示向量的數量等於終點的座標減去起點的座標,這個公式非常重要。

有相等座標的兩個向量相等,看做同一個向量;反之,兩個相等向量座標必相等。

注意:①相等的所有向量看做一個整體,作為同一向量,都等於以原點為起點,座標與這所有向量相等的那個向量。②向量與數軸上的實數(或點)是一一對應的,零向量即原點。

四、兩點的距離公式和中點公式

1。對於數軸上的兩點,設它們的座標分別為,,則的距離為,的中點的座標為。

由於表示數軸上兩點與的距離,所以在解一些簡單的含絕對值的方程或不等式時,常藉助於數形結合思想,將問題轉化為數軸上的距離問題加以解決。例如,解方程時,可以將問題看作在數軸上求一點,使它到,的距離之和等於。

2。對於直角座標系中的兩點,設它們的座標分別為,,則兩點的距離為,的中點的座標滿足。

兩點的距離公式和中點公式是解析幾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公式之一,要求同學們能熟練掌握並能靈活運用。

五、座標法

座標法是數學中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它是藉助於座標系來研究幾何圖形的一種方法,是數形結合的典範。這種方法是在平面上建立直角座標系,用座標表示點,把曲線看成滿足某種條件的點的集合或軌跡,用曲線上點的座標所滿足的方程表示曲線,通過研究方程,間接地來研究曲線的性質。

高一數學知識點6

  空間直角座標系定義:

過定點O,作三條互相垂直的數軸,它們都以O為原點且一般具有相同的長度單位、這三條軸分別叫做x軸橫軸)、y軸縱軸、z軸豎軸;統稱座標軸、通常把x軸和y軸配置在水平面上,而z軸則是鉛垂線;它們的正方向要符合右手規則,即以右手握住z軸,當右手的四指從正向x軸以π/2角度轉向正向y軸時,大拇指的指向就是z軸的正向,這樣的三條座標軸就組成了一個空間直角座標系,點O叫做座標原點。

1、右手直角座標系

①右手直角座標系的建立規則:x軸、y軸、z軸互相垂直,分別指向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

②已知點的座標P(x,y,z)作點的方法與步驟(路徑法):

沿x軸正方向(x>0時)或負方向(x<0時)移動|x|個單位,再沿y軸正方向(y>0時)或負方向(y<0時)移動|y|個單位,最後沿x軸正方向(z>0時)或負方向(z<>

③已知點的位置求座標的方法:

過P作三個平面分別與x軸、y軸、z軸垂直於A,B,C,點A,B,C在x軸、y軸、z軸的座標分別是a,b,c則a,b,c就是點P的座標。

2、在x軸上的點分別可以表示為a,0,0,0,b,0,0,0,c。

在座標平面xOy,xOz,yOz內的點分別可以表示為a,b,0,a,0,c,0,b,c。

3、點Pa,b,c關於x軸的對稱點的座標為a,-b,-c;

點Pa,b,c關於y軸的對稱點的座標為-a,b,-c;

點Pa,b,c關於z軸的對稱點的座標為-a,-b,c;

點Pa,b,c關於座標平面xOy的對稱點為a,b,-c;

點Pa,b,c關於座標平面xOz的對稱點為a,-b,c;

點Pa,b,c關於座標平面yOz的對稱點為-a,b,c;

點Pa,b,c關於原點的對稱點-a,-b,-c。

4、已知空間兩點Px1,y1,z1,Qx2,y2,z2,則線段PQ的中點座標為

5、空間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已知空間兩點Px1,y1,z1,Qx2,y2,z2,則兩點的距離為特殊點Ax,y,z到原點O的距離為

6、以Cx0,y0,z0為球心,r為半徑的球面方程為

特殊地,以原點為球心,r為半徑的球面方程為x2+y2+z2=r2

練習題:

選擇題:

1.在空間直角座標系中,已知點P(x,y,z),給出下列4條敍述:①點P關於x軸的對稱點的座標是(x,-y,z)②點P關於yOz平面的對稱點的座標是(x,-y,-z)③點P關於y軸的對稱點的座標是(x,-y,z)④點P關於原點的對稱點的座標是(-x,-y,-z)其中正確的個數是()

A.3B.2C.1D.0

2.若已知A(1,1,1),B(-3,-3,-3),則線段AB的長為()

A.43

B.23

C.42

D.32

3.已知A(1,2,3),B(3,3,m),C(0,-1,0),D(2,―1,―1),則()

A.|AB|>|CD|

B.|AB|<|CD|C.|AB|≤|CD|

D.|AB|≥|CD|

4.設A(3,3,1),B(1,0,5),C(0,1,0),AB的中點M,則|CM|?()

A.5

B.2

C.3

D.4

高一數學知識點7

集合具有某種特定性質的事物的總體。這裏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數學元素。

例如:

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緊急~。

2、數學名詞。一組具有某種共同性質的數學元素:有理數的~。

3、口號等等。集合在數學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論:集合是現代數學的基本概念,專門研究集合的理論叫做集合論。康託(Cantor,G、F、P、,1845年1918年,德國數學家先驅,是集合論的,目前集合論的基本思想已經滲透到現代數學的所有領域。

集合,在數學上是一個基礎概念。

什麼叫基礎概念?基礎概念是不能用其他概念加以定義的概念。集合的概念,可通過直觀、公理的方法來下定義。

集合是把人們的直觀的或思維中的某些確定的能夠區分的對象匯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或稱為單體),這一整體就是集合。組成一集合的那些對象稱為這一集合的元素(或簡稱為元)。

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係

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集合符號,含有有限個元素叫有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叫無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記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傳遞性。

(説明一下: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同時都是集合B的元素,則A稱作是B的子集,寫作AB。若A是B的子集,且A不等於B,則A稱作是B的真子集,一般寫作AB。中學教材課本里將符號下加了一個符號,不要混淆,考試時還是要以課本為準。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集。)

高一數學知識點8

函數圖象知識歸納

(1)定義: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以函數y=f(x),(x∈A)中的x為橫座標,函數值y為縱座標的點P(x,y)的函數C,叫做函數y=f(x),(x∈A)的圖象.C上每一點的座標(x,y)均滿足函數關係y=f(x),反過來,以滿足y=f(x)的每一組有序實數對x、y為座標的點(x,y),均在C上.

(2)畫法

A、描點法:

B、圖象變換法

常用變換方法有三種

1)平移變換

2)伸縮變換

3)對稱變換

4.高中數學函數區間的概念

(1)函數區間的分類:開區間、閉區間、半開半閉區間

(2)無窮區間

5.映射

一般地,設A、B是兩個非空的函數,如果按某一個確定的對應法則f,使對於函數A中的任意一個元素x,在函數B中都有確定的元素y與之對應,那麼就稱對應f:AB為從函數A到函數B的一個映射。記作“f(對應關係):A(原象)B(象)”

對於映射f:A→B來説,則應滿足:

(1)函數A中的每一個元素,在函數B中都有象,並且象是的;

(2)函數A中不同的元素,在函數B中對應的象可以是同一個;

(3)不要求函數B中的每一個元素在函數A中都有原象。

6.高中數學函數之分段函數

(1)在定義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達式的函數。

(2)各部分的自變量的取值情況.

(3)分段函數的定義域是各段定義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並集.

補充:複合函數

如果y=f(u)(u∈M),u=g(x)(x∈A),則y=f[g(x)]=F(x)(x∈A)稱為f、g的複合函數。

高一數學知識點9

本節內容主要是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在認識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提高同學們的空間想象能力,發展推理能力.通過對實際模型的認識,學會將文字語言轉化為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以具體的長方體中的點、線、面之間的關係作為載體,使同學們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認識空間中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係,點、線、面的位置關係是立體幾何的主要研究對象,同時也是空間圖形最基本的幾何元素.

重難點知識歸納

1、平面

(1)平面概念的理解

直觀的理解:桌面、黑板面、平靜的水面等等都給人以平面的直觀的印象,但它們都不是平面,而僅僅是平面的一部分.

抽象的理解:平面是平的,平面是無限延展的,平面沒有厚薄.

(2)平面的表示法

①圖形表示法:通常用平行四邊形來表示平面,有時根據實際需要,也用其他的平面圖形來表示平面.

②字母表示:常用等希臘字母表示平面.

(3)涉及本部分內容的符號表示有:

①點A在直線l內,記作; ②點A不在直線l內,記作;

③點A在平面內,記作; ④點A不在平面內,記作;

⑤直線l在平面內,記作; ⑥直線l不在平面內,記作;

注意:符號的使用與集合中這四個符號的使用的區別與聯繫.

(4)平面的基本性質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的兩個點在一個平面內,那麼這條直線上的所有點都在這個平面內.

符號表示為:.

注意:如果直線上所有的點都在一個平面內,我們也説這條直線在這個平面內,或者稱平面經過這條直線.

公理2:過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符號表示為:直線AB存在唯一的平面,使得.

注意:“有且只有”的含義是:“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不能用“只有”來代替.此公理又可表示為:不共線的三點確定一個平面.

公理3: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麼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符號表示為:.

注意:兩個平面有一條公共直線,我們説這兩個平面相交,這條公共直線就叫作兩個平面的交線.若平面、平面相交於直線l,記作.

公理的推論:

推論1:經過一條直線和直線外的一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2:經過兩條相交直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3:經過兩條平行直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2.空間直線

(1)空間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①相交直線:有且僅有一個公共點,可表示為;

②平行直線:在同一個平面內,沒有公共點,可表示為a//b;

③異面直線: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沒有公共點.

(2)平行直線

公理4:平行於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符號表示為:設a、b、c是三條直線,.

定理: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和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並且方向相同,那麼這兩個角相等.

(3)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注意:

①兩條異面直線a,b所成的角的範圍是(0°,90°].

②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與點O的選擇位置無關,這可由前面所講過的“等角定理”直接得出.

③由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定義可得出異面直線所成角的一般方法:

(i)在空間任取一點,這個點通常是線段的中點或端點.

(ii)分別作兩條異面直線的平行線,這個過程通常採用平移的方法來實現.

(iii)指出哪一個角為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這時我們要注意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範圍.

3.空間直線與平面

直線與平面位置關係有且只有三種:

(1)直線在平面內:有無數個公共點;

(2)直線與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3)直線與平面平行:沒有公共點.

4.平面與平面

兩個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有且只有以下兩種:

(1)兩個平面平行:沒有公共點;

(2)兩個平面相交:有一條公共直線.

高一數學知識點10

定義:

從平面解析幾何的角度來看,平面上的直線就是由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的一個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圖形。求兩條直線的交點,只需把這兩個二元一次方程聯立求解,當這個聯立方程組無解時,兩直線平行;有無窮多解時,兩直線重合;只有一解時,兩直線相交於一點。常用直線向上方向與X軸正向的夾角(叫直線的傾斜角)或該角的正切(稱直線的斜率)來表示平面上直線對於X軸的傾斜程度。可以通過斜率來判斷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也可計算它們的交角。直線與某個座標軸的交點在該座標軸上的座標,稱為直線在該座標軸上的截距。直線在平面上的位置,由它的斜率和一個截距完全確定。在空間,兩個平面相交時,交線為一條直線。因此,在空間直角座標系中,用兩個表示平面的三元一次方程聯立,作為它們相交所得直線的方程。

表達式:

斜截式:y=kx+b

兩點式:y-y1/y1-y2=x-x1/x1-x2

點斜式:y-y1=kx-x1

截距式:x/a+y/b=0

補充一下:最基本的標準方程不要忘了,AX+BY+C=0,

因為,上面的四種直線方程不包含斜率K不存在的情況,如x=3,這條直線就不能用上面的四種形式表示,解題過程中尤其要注意,K不存在的情況。

練習題:

1.已知直線的方程是y+2=-x-1,則

A.直線經過點2,-1,斜率為-1

B.直線經過點-2,-1,斜率為1

C.直線經過點-1,-2,斜率為-1

D.直線經過點1,-2,斜率為-1

【解析】選C.因為直線方程y+2=-x-1可化為y--2=-[x--1],所以直線過點-1,-2,斜率為-1.

2.直線3x+2y+6=0的斜率為k,在y軸上的截距為b,則有

A.k=-,b=3B.k=-,b=-2

C.k=-,b=-3D.k=-,b=-3

【解析】選C.直線方程3x+2y+6=0化為斜截式得y=-x-3,故k=-,b=-3.

3.已知直線l的方程為y+1=2x+,且l的斜率為a,在y軸上的截距為b,則logab的值為

26D.0

【解析】選B.由題意得a=2,令x=0,得b=4,所以logab=log24=2.

4.直線l:y-1=kx+2的傾斜角為135°,則直線l在y軸上的截距是

A.1B.-1C.2D.-2

【解析】選B.因為傾斜角為135°,所以k=-1,

所以直線l:y-1=-x+2,

令x=0得y=-1.

5.經過點-1,1,斜率是直線y=x-2的斜率的2倍的直線是

A.x=-1B.y=1

C.y-1=x+1D.y-1=2x+1

【解析】選C.由已知得所求直線的斜率k=2×=.

則所求直線方程為y-1=x+1.

高一數學知識點11

圓的方程定義:

圓的標準方程(x—a)2+(y—b)2=r2中,有三個參數a、b、r,即圓心座標為(a,b),只要求出a、b、r,這時圓的方程就被確定,因此確定圓方程,須三個獨立條件,其中圓心座標是圓的定位條件,半徑是圓的定形條件。

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

1、直線和圓位置關係的判定方法一是方程的觀點,即把圓的方程和直線的方程聯立成方程組,利用判別式Δ來討論位置關係。

①Δ>0,直線和圓相交、②Δ=0,直線和圓相切、③Δ<0,直線和圓相離。

方法二是幾何的觀點,即把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和半徑R的大小加以比較。

①dR,直線和圓相離、

2、直線和圓相切,這類問題主要是求圓的'切線方程、求圓的切線方程主要可分為已知斜率k或已知直線上一點兩種情況,而已知直線上一點又可分為已知圓上一點和圓外一點兩種情況。

3、直線和圓相交,這類問題主要是求弦長以及弦的中點問題。

切線的性質

⑴圓心到切線的距離等於圓的半徑;

⑵過切點的半徑垂直於切線;

⑶經過圓心,與切線垂直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⑷經過切點,與切線垂直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當一條直線滿足

(1)過圓心;

(2)過切點;

(3)垂直於切線三個性質中的兩個時,第三個性質也滿足。

切線的判定定理

經過半徑的外端點並且垂直於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切線長定理

從圓外一點作圓的兩條切線,兩切線長相等,圓心與這一點的連線平分兩條切線的夾角。

高一數學知識點12

(1)兩個平面互相平行的定義:空間兩平面沒有公共點

(2)兩個平面的位置關係:

兩個平面平行——沒有公共點;兩個平面相交——有一條公共直線。

a、平行

兩個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平面內有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於另一個平面,那麼這兩個平面平行。

兩個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兩個平行平面同時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麼交線平行。

b、相交

二面角

(1)半平面:平面內的一條直線把這個平面分成兩個部分,其中每一個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範圍為[0°,180°]

(3)二面角的稜:這一條直線叫做二面角的稜。

(4)二面角的面:這兩個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稜上任意一點為端點,在兩個面內分別作垂直於稜的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兩平面垂直

兩平面垂直的定義:兩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二面角,就説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記為⊥

兩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那麼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兩個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如果兩個平面互相垂直,那麼在一個平面內垂直於交線的直線垂直於另一個平面。

二面角求法:直接法(作出平面角)、三垂線定理及逆定理、面積射影定理、空間向量之法向量法(注意求出的角與所需要求的角之間的等補關係)

稜錐

稜錐的定義: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餘各面都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這些面圍成的幾何體叫做稜錐。

稜錐的性質:

(1)側稜交於一點。側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於底面的截面與底面是相似的多邊形。且其面積比等於截得的稜錐的高與遠稜錐高的比的平方

正稜錐

正稜錐的定義:如果一個稜錐底面是正多邊形,並且頂點在底面內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這樣的稜錐叫做正稜錐。

正稜錐的性質:

(1)各側稜交於一點且相等,各側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稜錐的斜高。

(3)多個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鄰兩側稜互相垂直的正三稜錐,由三垂線定理可得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體中有三對異面直線,若有兩對互相垂直,則可得第三對也互相垂直。且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集合

集合具有某種特定性質的事物的總體。這裏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數學元素。例如:

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緊急~。

2、數學名詞。一組具有某種共同性質的數學元素:有理數的~。

3、口號等等。集合在數學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論:集合是現代數學的基本概念,專門研究集合的理論叫做集合論。康託(Cantor,G、F、P、,1845年—1918年,德國數學家先驅,是集合論的創始者,目前集合論的基本思想已經滲透到現代數學的所有領域。

集合,在數學上是一個基礎概念。什麼叫基礎概念?基礎概念是不能用其他概念加以定義的概念。集合的概念,可通過直觀、公理的方法來下“定義”。集合

集合是把人們的直觀的或思維中的某些確定的能夠區分的對象匯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或稱為單體),這一整體就是集合。組成一集合的那些對象稱為這一集合的元素(或簡稱為元)。

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係

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集合符號,含有有限個元素叫有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叫無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記做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傳遞性。

高一數學知識點13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1.“包含”關係—子集

注意: 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於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 B或B A

2.“相等”關係(5≥5,且5≤5,則5=5)

實例:設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結論:對於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説集合A等於集合B,即:A=B

A?① 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B那就説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 B(或B A)?B,且A?②真子集:如果A

C?C ,那麼 A?B, B?③如果 A

A 那麼A=B?B 同時 B?④ 如果A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集合的運算

1.交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於A且屬於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2、並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並集。記作:A∪B(讀作”A並B”),即A∪B={x|x∈A,或x∈B}.

3、交集與並集的性質: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A∪B = B∪A.

4、全集與補集

(1)補集: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屬於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餘集)

A}?S且 x? x?記作: CSA 即 CSA ={x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們所要研究的各個集合的全部元素,這個集合就可以看作一個全集。通常用U來表示。

(3)性質: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

高一數學知識點14

1.函數思想:把某變化過程中的一些相互制約的變量用函數關係表達出來,並研究這些量間的相互制約關係,最後解決問題,這就是函數思想;

2.應用函數思想解題,確立變量之間的函數關係是一關鍵步驟,大體可分為下面兩個步驟:

(1)根據題意建立變量之間的函數關係式,把問題轉化為相應的函數問題;

(2)根據需要構造函數,利用函數的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3)方程思想:在某變化過程中,往往需要根據一些要求,確定某些變量的值,這時常常列出這些變量的方程或(方程組),通過解方程(或方程組)求出它們,這就是方程思想;

3.函數與方程是兩個有着密切聯繫的數學概念,它們之間相互滲透,很多方程的問題需要用函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很多函數的問題也需要用方程的方法的支援,函數與方程之間的辯證關係,形成了函數方程思想。

高一數學知識點15

 立體幾何初步

柱、錐、台、球的結構特徵

稜柱

定義: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餘各面都是四邊形,且每相鄰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都互相平行,由這些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準分為三稜柱、四稜柱、五稜柱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稜柱或用對角線的端點字母,如五稜柱。

幾何特徵:兩底面是對應邊平行的全等多邊形;側面、對角面都是平行四邊形;側稜平行且相等;平行於底面的截面是與底面全等的多邊形。

稜錐

定義: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餘各面都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由這些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準分為三稜錐、四稜錐、五稜錐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稜錐

幾何特徵:側面、對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於底面的截面與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於頂點到截面距離與高的比的平方。

稜台

定義:用一個平行於稜錐底面的平面去截稜錐,截面和底面之間的部分。

分類:以底面多邊形的邊數作為分類的標準分為三稜態、四稜台、五稜台等

表示:用各頂點字母,如五稜台

幾何特徵: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邊形②側面是梯形③側稜交於原稜錐的頂點

圓柱

定義:以矩形的一邊所在的直線為軸旋轉,其餘三邊旋轉所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徵:①底面是全等的圓;②母線與軸平行;③軸與底面圓的半徑垂直;④側面展開圖是一個矩形。

圓錐

定義: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為旋轉軸,旋轉一週所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徵:①底面是一個圓;②母線交於圓錐的頂點;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

圓台

定義:用一個平行於圓錐底面的平面去截圓錐,截面和底面之間的部分

幾何特徵:①上下底面是兩個圓;②側面母線交於原圓錐的頂點;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弓形。

球體

定義: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半圓面旋轉一週形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徵:①球的截面是圓;②球面上任意一點到球心的距離等於半徑。

1、圓柱體:表面積:2πRr+2πRh體積:πR2h(R為圓柱體上下底圓半徑,h為圓柱體高)

2、圓錐體:表面積:πR2+πR[(h2+R2)的]體積:πR2h/3(r為圓錐體低圓半徑,h為其高,

3、a—邊長,S=6a2,V=a3

4、長方體a—長,b—寬,c—高S=2(ab+ac+bc)V=abc

5、稜柱S—h—高V=Sh

6、稜錐S—h—高V=Sh/3

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8、S1—上底面積,S2—下底面積,S0—中h—高,V=h(S1+S2+4S0)/6

9、圓柱r—底半徑,h—高,C—底面周長S底—底面積,S側—,S表—表面積C=2πrS底=πr2,S側=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圓柱R—外圓半徑,r—內圓半徑h—高V=πh(R^2—r^2)

11、r—底半徑h—高V=πr^2h/3

12、r—上底半徑,R—下底半徑,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徑d—直徑V=4/3πr^3=πd^3/6

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徑,a—球缺底半徑V=πh(3a2+h2)/6=πh2(3r—h)/3

15、球枱r1和r2—球枱上、下底半徑h—高V=πh[3(r12+r22)+h2]/6

16、圓環體R—環體半徑D—環體直徑r—環體截面半徑d—環體截面直徑V=2π2Rr2=π2Dd2/4

17、桶狀體D—桶腹直徑d—桶底直徑h—桶高V=πh(2D2+d2)/12,(母線是圓弧形,圓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線是拋物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