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彙總10篇

校園2.3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彙總10篇

科學教案 篇1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從實驗現象出發,提出要研究的問題。能推測紙螺旋圈轉動的原因。

2、能用模擬、對比實驗的方法,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歸納總結出風的成因。

情感態度目標:

願意利用所學的熱對流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

科學知識目標:

1、能解釋紙螺旋圈轉動的原因。

2、能理解風的成因。

教學重點難點:指導學生探究風的成因。

教具學具準備

鐵架台、蠟燭、火柴、細線、風的形成演示箱(紙風箱)、蚊香、濕毛巾、實驗記錄紙等

教學過程

一、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風嗎?。(學生回答,藉此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2、同學們來看這樣一個現象,當時是冬天,把教室門打開一條縫,將兩條紙片分別站在門縫的底部和上部,你會發現什麼?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嗎?(學生思考片刻,部分學生回答)

3、小結:同學們,一個小小的現象可以引我們想這麼多,我覺得如果弄明白風是怎麼形成的這個問題,其他問題你自己可能就會解決了。這一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風是怎麼形成的。(切入課題)

二、師生科學探究活動。

(一)首先進行活動一:觀察上升的空氣

1、下面我麼來做一個有關的實驗,叫做“紙螺旋圈轉起來”,請同學們根據提示進行操作。(學生先了解教材提示,教師出示實驗提示:①剪一個紙螺旋圈,圈中間繫住一根線;②將線的另一端固定在鐵架台上,調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③點燃蠟燭,放在螺旋圈下面,觀察有什麼現象;④移走蠟燭,過一會兒再放回原處,觀察螺旋圈會怎樣。)

2、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實驗,觀察研究。根據觀察小組內推測紙螺旋圈轉動可能與什麼有關。

3、談話:剛才很多小組已完成了這個實驗,哪個小組能把你們小組的結果與同學們交流一下。(學生談出熱空氣上升帶動紙螺旋圈轉動起來。)

4、談話:現在我們再返回來,看看剛上課時的那個問題:門縫上部和底部的紙片為什麼會有不一樣的運動?(熱空氣上升,冷空氣過來補充)

5、關於熱空氣上升的實例你還知道哪些?引導學生閲讀科學在線,瞭解人們對熱空氣上升的利用等。(學生多種回答)

設計意圖:

設計紙螺旋圈動起來的實驗,主要是使學生的手、眼、腦充分參與進來,認識到以上物體的運動是由於熱空氣上升的緣故。

(二)接下來進行活動二:風的形成

1、談話: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風的形成的模擬實驗,需要用到紙風箱,請大家觀察自己面前的紙風箱是怎樣的。

2、在做實驗之前,我們先來了解教材上的實驗提示。(學生自讀理解提示)教師強調三點:

①前後對比實驗中,除了蠟燭燃燒和不燃燒之外,其他條件都應相同;

②實驗過程中紙風箱要不透風;

③紙風箱易燃燒,實驗中要小心。

3、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期間學生小組之內可以用圖畫、文字進行實驗現象的記錄。

4、學生按照“我們是怎樣做的”、“觀察到什麼現象、説明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彙報實驗結果。師生梳理,重點弄明白以下幾個問題:

a.實驗中蚊香的煙流動的方向一樣嗎?為什麼?

b.為什麼點燃蠟燭後,在洞口附近有風?

5、(學生在彙報的基礎上,展開討論)在學生充分討論分析的基礎上,得出實驗結論:空氣受熱後會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過來,從而形成風。

設計意圖:

本環節意在給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讓他們親歷探究過程,自己得出風的成因的結論。

以上兩活動的設計都是按照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及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的基本理念來安排設計的。科學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究、合作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三大手段。根據國小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國小科學學習的特點,我這樣安排設計了學習活動。另外,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點撥,這也正好體現了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的理念。

三、本課小結

談話總結:通過本節課幾個活動的學習,我們瞭解了風的形成的原因:(學生一塊説)空氣受熱後會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過來,從而形成風。

四、拓展延伸

1、利用今天所學知識,解釋暖氣是怎樣使室內的空氣變熱的?能用草圖標出室內空氣流動的方向。(小組討論,部分學生談一談)

2、查閲有關資料,認識自然界中的風是怎樣形成的?

3、舉出更多生活中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實例。

課後反思

在教學《風的形成》一課時,我首先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在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新課課堂,提煉學生問題,探索有關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生活服務。

1、快樂課堂,快樂學習,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

從課堂的引入到實驗,再到課堂結束,我們都處在一種輕鬆的課堂氣氛中。教師快樂地教,學生快樂地學,應該是素質教育提倡的境界,科學課堂要首先達到這種境界。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實驗指導中,我僅説明了實驗材料、實驗要求及注意事項等,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實驗步驟等,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因為探究實驗的目的不在於得到全班同學統一認同的結果,而重在使學生真正參與探究過程,在實踐中獲得具體的體驗。

2、重視交流和總結

學生實驗的交流和總結是實驗的點睛部分,課堂上要利用不同的方式來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實驗成果,不管是零散的、不完整的,還是系統的,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出一份力。

3、關注每一個學生,促進師生交融

教師設計教學時要更多地從學生角度出發。例如,現在電的充分使用,已使得很多學生不會,甚至不敢劃火柴,見了火苗就懵了,可謂太膽小了。這節課,我讓男女同學搭配組成實驗小組,互相鼓勵,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始終記着,只要我不違反實驗操作規則,我就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瞭解鳥對人來的益處是什麼,引導幼兒懂得保護鳥類。

2、引導幼兒知道鳥為什麼會飛,瞭解探究鳥兒的飛行原理。

3、引導幼兒逐養成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不同種類鳥的圖片和模型

2、不同鳥的羽毛

三、活動過程

1、教師通過談話導入引出話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麼是鳥嗎?鳥是什麼樣子的呢?

2、教師引導幼兒探索鳥會飛的原理是什麼。

(1)小朋友們思考一下,鳥兒為什麼會飛?

(2)是不是所有有翅膀的鳥都會飛呢?

(3)鳥的羽毛的是什麼樣的?你們覺得好看嗎?

3、教師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瞭解鳥的特徵,請幼兒説一説鳥的身體特點。

(1)鳥的身體是什麼樣的?

(2)鳥的尾巴有什麼特點?

(3)請模仿一下鳥飛的情境,感受鳥是怎麼飛的。並説出自己的感受。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想一想,由蘇很麼發明是藉助鳥的飛行原理創造的?

五、活動總結

首先幼兒知道鳥是一種非常小巧可愛的小動物,幼兒表達出自己很喜歡小鳥的情感。掌握鳥的外形特徵,鳥的`翅膀完全展開時呈扇形,便於扇動空氣,增加飛行的升力。而飛機就是利用這一點,現在成為我們出行旅遊的交通工具了。

其次鳥的骨骼是中空的,質量較輕,提醒呈流線型的,體表有羽毛,提供充足的氧氣。而鳥的身體內部有氣囊,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氣,關鍵是鳥的食量大,根本不會擔心在飛行的時候因為肚子餓就會被迫掉下來。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許多固體和液體都有熱脹冷若冰縮的性質,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2、有些固體和液體在一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

過程與方法:

1、設計簡單操作的實驗活動,有效地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象。

2、正確使用酒精燈給物體快速加熱。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探究各種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表現出更濃的興趣。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象。

教學難點

設計實驗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象。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酒精燈、銅球熱脹冷縮演示器;墊圈(鋼絲條)、 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塊等;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觀察銅球的熱脹冷縮現象

1、我們知道了液體、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後,你還想知道什麼?到底固體會不會熱脹冷縮,現在我們就來做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

2、教師出示實驗材料:這裏有一個銅球,這裏還有一個金屬環,銅球剛好能通過金屬環。我們就用這個裝置來做實驗。

3、你們認為這個實驗應該怎樣做?根據什麼現象知道固體的金屬球有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4、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銅球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預設:通過分析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的方法,也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實驗,但要給學生準備棉質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這個活動中還要特別強調使用酒精燈和不可直接觸摸加熱後的銅球等安全問題。)

 二、觀察鋼條的熱脹冷縮現象

、小結:我們發現金屬墊片和鋼絲條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有了前面觀察銅球的討論和實踐,讓學生嘗試去觀察其他金屬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讓他們根據觀察材料思考、討論、設計實驗方法,教師只要稍作提示,學生們可以想出各種有效的觀察方法來)

  三、金屬熱脹冷縮嗎

1、師:銅球和鋼條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會熱脹冷縮呢?

總結: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許多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通過前幾課的學習,我們有必要讓學生對之前所觀察到的一個個單個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的認識做個提升,需要組織學生加顧一系列觀察實驗的現象 ,並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

 板書設計

金屬熱脹冷縮嗎

銅、鋼...... 大多數金屬 熱脹冷縮

(銻 、鉍 ---- 熱縮冷脹)

科學教案 篇4

單元教學目標:

一、能熟練朗讀課文,瞭解文中介紹的一些科學知識。

二、能通過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在學習與生活中初步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

三、能指出文中運用主要的表達方式:記敍和描寫相結合,議論和説明,並能説説它們在文中的作用。

四、能寫簡單的説明文——簡單地介紹一個小製作。

五、組成合作小組展開採訪、調查等實踐活動,瞭解身邊的科技發明情況,舉辦一次口頭新聞發佈會。

六、查閲和蒐集有關“狼”的資料,並進行小組合作,説説對“狼”的認識,進而學會辨證地分析和看待問題。

單元課時安排:(共計14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斜塔上的實驗》 2課時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1課時

《宇宙裏有些什麼》 1課時

《夢溪筆談》二則 2課時

誦讀欣賞《論語》八則 1課時

寫作 3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 1課時

《狼》專題 2課時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詞是“關注科學”。文學和科學是相通的。在學語文中學科學,在學科學中學語文。在本單元中,我們可以傾聽科學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品味那石破天驚的創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領略到別樣的情味與風光。

青少年學生正處於身心發育發展階段,對自然界對科學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學習本單元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油菜花開了》是國小科學四年級下冊“新的生命”單元第一課。本課安排了三個活動:觀察一棵油菜;觀察一朵油菜花;觀察一棵油菜的花。從這三個活動內容的安排我們可以看出,這節課是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順序來設計的,內容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先觀察一棵油菜,然後以最能吸引學生注意的“花”為研究載體,自然過渡到對油菜花的構造和生長過程的探究。本課內容既是本單元學習的引子,又要為後面幾課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和情感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開花植物花的構造組成;“十字花科”植物的特點。

能力目標:能用解剖的方法輔助觀察花的各部分組成及特點;在觀察的基礎上,能預測植物未來的生長。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培養學生愛護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觀察油菜花各部分的構造;難點:學會使用鑷子解剖植物,瞭解油菜花各部分的名稱。

  四、教學策略

教法:在教學活動中,我力求把教學內容轉化成學生從內心想探究的活動,融入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分組合作、大膽交流,並根據實際情境和學生的特徵即興發揮。

學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能運用的解剖的方法輔助觀察;能用分類、的方法,記錄觀察結果,掌握觀察規律。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課,揭示課題

為了讓學生能夠“親其師、信其道”,我會用親切的語言和學生交流春天的見聞;用美麗的圖片吸引學生,讓學生入情入境。我想:當學生眼前呈現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片時,他們會被深深吸引,很想走進那一片片搖曳着的金黃,去欣賞、去觀察那一朵朵盛開的油菜花。

  (二)新課探究,凸現個性

這個過程由三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觀察一棵油菜

這項活動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油彩花的各個器官,內容相對簡單,我採用了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

1、看一看:我給學生出示一張油菜花的完整植株圖片讓他們觀察,培養學生全面、有序的觀察習慣。

2、説一説:經過仔細觀察,讓學生到屏幕前面,指着屏幕上的圖片依次説明油菜花的各個器官,鍛鍊學生的膽量,增強學生的自信。

3、想一想:讓學生再想想自己為什麼能夠區分油菜的各個器官。經過思考,學生會發現他們的根據主要來源於對舊知的回憶。從而,讓學生明白“温故知新”的道理。

  活動二:觀察一朵油菜花

這項活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準備採用“分組討論”的學習方式。

1、選擇討論題目:圍繞教材內容,我給學生設計了四個討論題。分別是:想想用什麼辦法觀察油菜花,為什麼用這種辦法;通過觀察,分類油菜花有幾部分組成;辨認油菜花各部分的名稱;試着填寫“油菜花觀察記錄表”。

2、實施討論過程

(1)自學準備

在討論開始之前,讓學生針對題目獨立思考,進行分析判斷,初步得己的結論。

(2)分組觀察

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把全班同學分組,選出一名小組長。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成員對討論題目進行逐個討論,儘量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表看法的機會。在討論結束後,組長還要負責記錄本組的觀察結果。

老師在教科桌上給學生擺放好油菜花、放大鏡、鑷子等若干。學生在觀察過程中需要什麼,老師儘量什麼,做好服務工作。同時,還要相機引導,給學生指引一個正確的觀察思路。當學生取走油菜花,告訴學生要珍惜這弱小的生命;當學生取走放大鏡,問問他為什麼要用這種工具;當學生取走鑷子時,要教給學生正確使用的方法。然後在各組之間來回走動,可以點頭、微笑示意,也可以加入他們的活動。當觀察活動即將結束時,再給每組一張“油彩花觀察記錄表”,通過看錶中列舉的五項內容,來提示學生用多種方法和感官進行觀察,學生可以試着填寫。

(3)集中討論

在分組討論的前提下,全班集中討論,各小組長彙報觀察討論的情況。由於觀察過程中,方法和態度不同,出現了不同的結果。這是在所難免的,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我們可以及時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充分發揮組長的作用,讓他們用辯論的方式,組際之間互評,達到充分交流的目的。我覺得當學生一各個各抒己見、據理力爭時,正是知識深化、細化、內化的關鍵時期。這時候,老師需要做的不是體現自己的權威身份,而是應把課堂交給學生,以保護學生爭論的積極性和持久性。

(4)教師

我首先對討論題目進行,用圖片展示油菜花的構造組成,通過看圖片學生能夠更直觀、立體地認識油菜花的構造,使知識點掌握更教牢固,為後面幾課的學習奠定基礎。然後,從油菜花的構造特點,抽象概括出“十字花科”概念的認識,這個內容也通過圖片來展示,學生可以邊看油菜花圖案,邊閲讀“十字花科”植物的特點,通過對照學生的認識從個別到一般。最後還須充分肯定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態度。

  活動三: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為了讓學生能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下,進入第三個環節的學習。我先給學生播放一段關於油菜花的錄像資料,讓學生的得到適當的調節。這段錄象在教學中還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了達到提高學生注意力的目的,我準備採取“問題搶答”的競賽方式。

1、收集問題:讓學生自由閲讀“活動三”的內容,看看教材中提出了什麼問題,自己又發現了什麼問題,學生將這些問題用紙條的形式送給我,目的是保密。我將這些問題進行分類、彙總,為比賽做好準備。

2、進行比賽:將男女同學自然分成競賽雙方,我來出題,學生搶答,調動學生熱情,活躍學生思維。此時,學生的答案可能還很有創意,比如在推測花蕾未來變化時,用了畫畫的方式,省去了許多繁瑣的語言,讓人看了一目瞭然,新穎而且有創意。對於這樣的學生,一定要給予高度讚揚,使學生的心情更加振奮。比賽結束時,會有勝負之分,這時還需要及時做好學生的工作,教育他們要“勝不驕,敗不餒”,學會正視成功和失敗。

  (三)教師點評,深化認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對開花植物的認識更加深入,學會了用多種方法、多種感官研究植物,但是科學探究的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還需要進一步培養細緻嚴謹的探索;在小組活動過程中,還要加強欣賞他人、快樂自己的團隊協作意識。

  (四)拓展知識,延伸思維

為了讓學生在鞏固已學知識基礎上,將知識範圍延伸到了課外生活中。我準備設立了一個“十字花科報名處”,讓學生在課下尋找十字花科的其他植物,利用課餘時間,扮演其中的一種到我這裏報名,介紹這種植物的特點。對於表現突出的同學,贈送一張“十字花科”植物的精美圖片,作為鼓勵。

  六、教學

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教學實際,注意“三維目標”的整合,注意教材內容的完整性和聯繫性。站在育人的角度,儘量做到尊重和超越教材的和諧統一,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造符合兒童心理髮展的教學特色。在這種教育理念指導下,我又採取學生自評、互評和老師的多種方式,達到增強學生探究興趣的目的。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擰蓋子。

2、能給瓶子配上合適的蓋子。

活動重點:學習擰蓋子。

活動難點:能給瓶子配上合適的蓋子。

【活動準備】

1、帶有擰蓋的、大小不同的兩種塑料瓶子若干。

2、可以放進瓶子裏的小木珠或小玩具若干。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引發興趣,探索嘗試。

寶寶們,你們瞧老師這有什麼呀?(出示裝有小玩具的瓶子),老師也給每個寶寶一個瓶子你們也把瓶蓋擰開,把玩具裝進去吧!

給每個寶寶一個帶蓋的瓶子,讓他用自己的方式擰開蓋子,把小木珠或小玩具放進瓶子。

“寶寶試試能把小木珠放進瓶子裏麼?”

2、基本部分 教師示範,寶寶練習。

(1)教師選大的瓶子,慢慢地演示給寶寶看,如何把蓋子擰在瓶子上。

“像老師這樣擰,對了。把蓋子擰緊了,小玩具就不會掉出來了”教師適時指導:“往這邊擰不動了就再往那邊擰試試”

(2)“找朋友遊戲”配配對。

將大小不同的瓶蓋混放在一起,請寶寶給不同的瓶子尋找正確的蓋子擰上。

“這一個蓋子太大了,這個蓋子剛剛好,寶寶你也來試一試。”

3、結束部分:給音樂伴奏。

寶寶們真能幹,幫瓶蓋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它們可高興了,讓你的瓶寶寶隨着音樂來跳舞吧!(放寶寶熟悉的音樂)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冬天到了,天氣一天天變冷了,寶寶們都穿上了冬衣。可再玩娃娃家時,我發現有的寶寶會將布娃娃的衣服或鞋子脱掉。寶寶們只熱衷於他自身的動作發展,全然不顧娃娃的冷暖。設計本活動,想通過讓寶寶自己幫小動物想辦法:怎樣過冬?怎樣取暖?從而不僅知道一些取暖的方法,更激發他們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感官感知冷和暖,初步瞭解一些取暖的方法。

2、初步萌發關心小圍巾、大衣、熱水袋等)、小動物玩具若干活動準備:

各種取暖的物品(手套、圍巾、大衣、熱水袋等)、小動物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1、師用冰涼的手與寶寶握手,引出主題:

比較誰的手冷?誰的手暖?

2、討論:怎樣讓老師的手、身體變得暖暖的?

3、師根據寶寶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取暖物品,讓寶寶感知暖(個別、集體)。

4、以小動物哭聲引起寶寶的注意,引發寶寶為小動物準備過冬的物品。

5、遊戲:小動物過冬引導寶寶做媽媽,為小動物帶上不同的取暖物品。學説:寶寶,現在還冷嗎?

6、表揚“媽媽”們的積極表現。動物的情感。

科學教案 篇8

  目標:

1、知識與技能:根據自己對礦產的認識進行簡單觀察研究和分類,並進一步瞭解科學上的分類和初步瞭解礦產的用途。

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觀察和使用簡單工具初步認識礦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與發展學生探索自然的奧祕的慾望。

 教學方法:

本課以感性認知為主,對礦產進行一些定性的觀察、實驗測量和比較分類的探究活動。學習淺顯的礦產的知識和研究方法,在自主探究活動中,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觀察及使用簡單的工具初步認識礦產,並進行簡單分類。

教學準備:

1、教師:礦產標本、實驗表格、鐵釘、放大鏡。

2、學生:採集各種礦產標本並洗乾淨,記好採集地點,蒐集有關礦產的資料。

 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在生活中應用的礦產。

學生:仔細觀察得出答案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課題,學生更感興趣。

2、認識過程

①感受大自然的礦產

教師:多媒體放“生活中的礦產”片子。

學生:觀察:哪些地方有礦產;哪些地方礦產最多?

設計意圖:針對學生的實際,加強學生感性認知,激發學生研究的慾望。

②小組內展覽並討論巖石的內容

教師:分小組展覽礦石,引導學生往哪些方面研究礦產。

學生:把課前收集了一些礦產標本,在小組內展覽。小組討論:要研究礦產的什麼?怎樣去研究?

設計意圖:老師在這裏只起一個引導性的作用,讓學生自提出研究的內容及方法。

③觀察研究礦產

教師:安排小組實驗,提供實驗工具。

學生:分小組進行觀察研究並作好記錄、彙報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究、總結,學會一些簡單的研究方法。

3、深入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給礦產分類

學生:小組分類並彙報、評價。

設計意圖:這是對觀察研究的一個總結。

4、引伸

教師:多媒體展示科學家的分類方法,讓學生初步瞭解礦產的用途

學生:學生觀看學習體會,通過説和看,初步瞭解礦產的用途。

設計意圖:對學生知識的一處拓展。由自然界到現實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研究礦產的作用。

5、小結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學生:學生對學習進行小結。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的發展。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三角形框架具有穩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結構。

過程與方法

● 用三角形框架來加固框架結構。

● 設計、製作一個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結構。

情感、態度、價值觀

● 體驗動腦、動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獲得成功的喜悦。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師自己準備:框架結構建築的圖片或影像。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現示各種框架結構的圖片(可選視頻材料)

二、 研究簡單框架

1、 實踐體會

利用筷子捆一 角形框架和長方形框架

觀察經們受到力的作用時有什麼不同?

哪一個容易變形?

可以把長方形框架加固嗎?

2、 根據要求分組操作,並作好各種形狀的記錄。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麼作用?

並説説三角形框架有什麼特點。

三、 做一個堅固的正方體框架

1、 請同不思考如何製作一個堅固的方體框架。

2、 製作一個較複雜的結構,應當先畫草圖,計算材料。

3、 做一個堅固的正方體框架要多少根橫杆?多少根豎杆?多少根斜杆?它們的長短一樣嗎?

4、 每根斜杆起什麼作用?框架中有多少個三角形?

5、 考驗我們的正方體的承受能力。

在我們的正方體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書,它能承載多少本?

四、 小結

 板書設計:

製作的原則 做成的形狀

穩定

承壓大

用料少

科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需要查閲資料,選擇合適的方式蒐集有關信息

2、能用植物的根、莖、葉進行營養繁殖

科學知識: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營養繁殖的方式繁殖後代,知道常見的營養繁殖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到營養繁殖中栽種一種植物的樂趣對栽種的植物感興趣、願意照顧栽種的植物

  一、導入新課

1、提問:植物怎樣繁殖後代的,你能舉幾個例子説一説嗎?你在家看到過父母種菜或是種花嗎?他們又是怎樣繁殖這些植物的?

2、學生小組內交流。

3、提出問題:植物不用種子也能繁殖嗎?(出示課題)

4、學生先寫下自己瞭解的知識,然後再小組討論交流。

5、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歸納:有些植物用種子繁殖後代,如白菜、蘿蔔、油菜、向日葵等,還有些植物不用種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蘭、馬鈴薯、生薑、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這些植物分別是用植物的根、莖、葉來繁殖的。

  二、研究營養繁殖的方式

1、教師用大屏幕展示課文中的五種植物:落地生根、馬鈴薯、吊蘭、生薑和水仙球。還可以展示更多營養繁殖的例子。帶領學生一一分析:落地生根的邊緣向下會長出一些不定根,向上會萌發出一些小葉子,摘下帶有不定根的小葉子,直接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馬鈴薯切塊繁殖,只要上面有一個芽,就會長出一個新的植株來。吊蘭的莖上會結出小苗,小苗下部帶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薑是塊莖,在他的莖節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長出不定根,所以不用種子也能繁殖。水仙鱗莖旁邊會長出小的鱗莖,植入土中又可以發育成一株新的水仙,所以水仙用鱗莖繁殖。

2、根據大家的討論和剛才的展示,你能整理出植物繁殖的類別嗎?

3、小組討論後彙報: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還可以用莖、葉、或根來繁殖後代,這種營養繁殖或是無性繁殖(克隆)。

  三、指導學生用營養繁殖的方式栽種植物

談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樣用營養繁殖方式進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營養繁殖方式來繁殖一種只物嗎?説一説如何繁殖。

1、小組交流扦插、壓枝、分株等技術方法和注意事項。

2、指導學生親自動手繁殖自己喜歡的植物。

3、小組之間互相參觀、評價栽種的效果。

4、師生共同小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