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合集15篇

校園1.53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合集15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春天,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季節,生機勃勃,枝繁葉茂,可是她卻看不見。鳥兒的叫聲猶如悦耳的音樂,即清脆又動聽,可是她卻看不見。

她,就是海倫·凱勒,一位名揚中外的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她的自傳,她以樸實委婉的語言描述了她自己的一生。

海倫·凱勒的童年是佈滿了坎坷的,更是扣人心絃的。她僅僅擁有了十九個月的光明和聲音,便從此變成了聾啞人,開始的她對生活失去了希望,自暴自棄,用消沉的情緒面對生活,常常亂髮脾氣。她也渴望能睜開雙眼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在她父母的尋求下,為海倫·凱勒找到了一位老師,老師成了海倫·凱勒新生活的引導者。在她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以自己優異的成績成功考取了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學校——哈弗大學。本身就有生理缺陷的海倫·凱勒對於學習的壓力更是無奈,但她知道,只有更努力才有可能超越別人。她付出了比平常人更多的汗水,更多的艱辛,只為心中的那一個夢!

至今提起海倫·凱勒,人們都是記憶猶新,家喻户曉,但是人們只關注她今日的輝煌,又何曾明白她昔日的苦?太陽的背後不是光,要想成就豐功偉績就必須做到持之以恆,永不放棄!永不言敗!

海倫·凱勒驚人的毅力,偉大的氣魄,深深的打動和激勵了我,讓我不由自主的跟着她的步伐,順着她的成功路向前邁出一個又一個的腳步。現在小小的挫折就打敗了我,那麼海倫·凱勒經歷的又是我們的多少挫折呢?她中途都沒有放棄,反而更加的頑強,與不公平的生活做鬥爭!這些勇於拼搏的精神不斷的激勵着我,在我氣餒的時候給了我一絲寬慰。

海倫·凱勒的成功之旅是隻有一個味道的,那就是苦。正因為旅途是苦澀的,所以海倫·凱勒才能一步一個腳印的堅持走下去,直到嚐到甘甜為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讀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認識了海倫·凱勒,她是一個勇敢、堅強的女孩。她有堅持的精神!

小時候,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光明、聲音和語言。她去了聾啞學校,聰明的莎莉文老師負責教她,她開始很倔強,後來慢慢聽話了。記得一次,海倫·凱勒去醫院檢查,發現她思想太活躍了!長大後,她不僅考上了劍橋女子中學,還考上了哈佛大學!小時候,她問:“思想是什麼顏色的?”最後的結論:好的思想是令人喜歡的顏色,而壞的思想是令人討厭的顏色,我們想做哪種人呢?海倫·凱勒不斷努力,學會了説話、寫信……要是我,早就泄氣了。

第一章她想哪怕給我三天光明也好,而我們已經有無數光明,卻不懂得珍

惜時間。假如我們也失去了光明,又怎麼辦呢?時間不等人,我們就得珍惜時間學習,抓緊一分一秒,不要讓時間白白過去。海倫·凱勒和她的老師曾旅遊

四方,抓緊時間演講,她學習的時候不是忙着記筆記,她是先記在腦子裏,回家的時候,在記下來。假如忘記了,她會慢慢地回憶,她認為忙着記筆記只是記在書上,並沒有記在腦子裏。所以我們不僅要抓緊時間,也要真正地學習。

海倫·凱勒勇敢、堅強、奮鬥、堅持的精神使我感動,我們要學習偉大的海倫·凱勒不怕苦、不怕累、不埋怨、堅持奮鬥、勇敢堅強、用微笑面對生活的精神!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這個世界上,為什麼只有耳聾的人才珍惜失而復得的聽覺?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見天日的幸福?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實生命,去享受生命。”合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海倫凱勒的這句話,一直迴盪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忘卻。在這本書中,作者一歲半的時候就因一場疾病而失去了光明、失去了聽覺。然而,這場災難並沒有讓她倒下,她依舊頑強的活着。到了六歲以後,在凱沙老師指點下,她學會了盲文並大量閲讀,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成年以後,她幫助盲人們學習盲文,還為他們籌款。海倫就像一棵被折斷了葉子的小草,依然頑強的生長,依然吸收着陽光雨露,也依然享受着每一分每一秒。

當然了,在生活中仍是如此。比如:你的父母擔心你的安全,不讓你出去玩,讓你在家裏看書時,你不要往壞的方面想,這樣你的心情會更糟糕,如果你往好的方面去想,那麼心情就會很好。如果你長期這麼做,你會變得樂觀向上,像海倫一樣享受每一天。

另一點就是要學會珍惜時間,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裏,海倫在她“假如”的三天光明裏,她看了看世間萬物。那是因為,她非常珍惜那三天。在生活中,海倫的那三天其實永遠不會來,但她告訴了我們要珍惜時間。平時,在學習時一心一意,讀書時全神貫注,玩時大膽放肆……這樣我們的生活是充實的有意義的。

平時,我們凡事應都往好的方面想,否則在你失去太陽而哭泣,那你也失去繁星了,當然也要懂得珍惜,時間不會重來,要讓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充實的。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相信大家都讀過不少書吧!《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定也讀過吧,但今天不講書,講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美國的海倫·凱勒,裏面主要描述了海倫·凱勒童年時期成了聾盲人,但她沒有放棄,最後她考上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總體來説是一部勵志的故事,十分的感人,作者給予了我很大的鼓勵,證明了沒有什麼事是努力達不到的,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後半截,因為全文前半截講經歷,後半截講勵志,我最喜歡後面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那段,因為如果我也是盲聾人,我也一定會有那個夢想,原因是假設你是個盲聾人,那你一定也想看看這個世界多麼的美好,也想看看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學、老師等等人,但那是不可能實現的了,因為這事壓根就不會發生,不過作者也寄託了一個美好的結局,所以我非常喜歡這本書,這也告訴我聾盲人都能考好大學,你一個正常人應該一樣啊!但也説明了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會成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讀後感我也講完了,大家怎麼看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帶來光明的女性,他度過了87年,無聲無光無語的孤絕歲月,然而她卻已不懈努力,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克服困難,勇攀高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故事講的是海倫凱勒因病失去了視覺和聽覺,藉助於她的老師莎莉文小姐的幫助,海倫進入了劍橋女子學校,一心努力學習,克服困難,這裏海倫不但沒有悲傷觀,看待世界,反而和健全的女孩子們交上了朋友,老師們也不斷幫助他,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不知海倫費力了多少心思,最終終於考上了哈佛大學,圓了他的大學夢。我們這些健全人生活在一個有光明,有聲音,有快樂的世界裏,而海倫凱勒一個在無光無聲無語世界度過的人,卻克服了先天不足的毛病。海倫凱勒説過,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身體上的不自由,終究是一種缺憾。

這本書讓我的感受甚多以前的我。

寫多了就累了。書讀多了就困了。遇到難題就想放棄,只願意寫一遍不願意再多寫,所以讓我們一起學習海倫凱勒,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精神讓我們一起珍惜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刻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完整地介紹了海倫·凱勒剛出生19個月因為猩紅熱就喪失了語言和聽力但她不放棄、堅強不屈的奮鬥精神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她的一生都生活在寂靜與黑暗中。她在導師安妮沙·利文指導下,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學會了讀書和説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

我深深被海倫感動。《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表達着對生活的愛和禮讚。她用超乎常人的堅強和毅力感受着光陰的走過。她用手中的筆征服了全世界。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願望擁有三天光明,做她想做的事。第一天她要看人,看他們的善良、純樸與友誼,使他們的生活值得一過。她要久久的凝視她的老師,看看她的嘴巴和鼻子,以及身上的一切。第二天她要看光的變幻莫測和太陽是怎樣落下去的,它要奔向何方。第三天,她還要看日出。因為,這將是她見到光明的最後一天。看完日出,她想去探索與研究。去看看那些有名的藝術館,她要努力記住這個世界的樣子。這是多麼簡單的一個願望啊,可對於海倫來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她並沒有喪失對生活的信心,即使面對的是無邊的黑暗也勇往直前。她給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們帶去希望,用她的一生譜寫了一首永難遺忘的生命之歌,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我不禁沉思起來。在書中我看到了健康向上,自由樂觀的海倫·凱勒。儘管她的命運比別人曲折,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她戰勝了困難,戰勝了自我。我們要向海倫一樣樂觀地面對一切,勇敢戰勝困難,人生才會成功。作為一個正常人,我們沒有什麼理由放棄自己,所以我們不能停住腳步,要時時刻刻地充實自己,為盡善盡美的明天奉獻自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海倫説:“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説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蹟。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十九個月大時失去視覺和聽覺後,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繫,這個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

海倫寫這篇文章,就是因為自己看不見多姿多彩的世界,卻又是那麼想看一眼這個她生活的地方。所以她非常羨慕那些有一雙明亮眼睛的朋友,希望他們能好好珍惜。”

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只有聾人才珍惜失而復得的聽覺?為什麼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見天日的幸福?為什麼要到失去時才去醒悟,才去歎息,才會覺得光明實在太寶貴呢?連海倫·凱勒都可以在黑暗中探求光明,摸索尋找正確的人生之路,我們這些正常人又何嘗不可?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這樣才不會辜負了上帝賜予我們的明亮眼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才會無限留戀,才覺得光明的寶貴。

珍惜現在,珍惜每時每刻,去充實生命、去享受生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海倫凱勒,在海倫凱勒一歲半的時候,因為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着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再看到這裏的時候,我很同情她,也很惋惜。而在他七歲的時候,安妮莎莉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因此她們也成為了好朋友,安妮莎莉文老師也知道她的遭遇後,決定幫助海倫凱勒,也因為這件事,她就成了海倫凱勒的良師益友,與他相處了50年之久。

在莎莉文教師的幫助下,在海倫凱勒自己的努力下,1896年海倫凱勒考入了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校。這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啊,一位喪失視力和聽力的人都可以考進哈佛大學附屬系劍橋女子學校,我們沒有海倫凱勒的命運,可正是我們沒有海倫凱勒的命運,才要更努力,不是嗎?想一想,這是多大的意志力和努力才可以考上名校,比起海倫凱勒,我們沒有資格去説累,也沒有理由不去努力!

也是因為海倫凱勒考上了哈佛大學,才出了書,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是海倫凱勒寫自己生活故事所出的一本書,如果海倫凱勒是一個正常人,那她還會遇到莉莉文這樣的老師嗎?她會考進哈佛大學嗎?她會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嗎?

記得莫言所説的一句話嗎:“如果我們的中學生在六年的時間裏能讀100部古今中外的名著,那寫出來的文章將會是另外一番氣象。即使她一輩子,不寫文章,而這100部經典也會,讓她終身受益,她告訴我們要認真努力,才能讓自己成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她”如同一片海水給我知識;“她”如同一盞明燈為我指明成長的道路;“她”又如一位老師教會我人生的道理。“她”是――書。

許多人説過,書是你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他給我們無窮無盡的知識,我所最喜歡的一本書,她曾教會我過人生的道理,她便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書中曾寫着海倫凱勒他一生所經歷過的事,包括她所失去的東西。

海倫·凱勒在出生時的十八個月的時候上了一場大病,這場病卻殘忍的把她的視覺與聽覺給奪走了,本以為她從此會自卑,但她卻沒有她不僅沒有自卑,反而更加快樂,在她的人生中還遇到了一位老師,她交給她——人生中有許多不公平,但只要能夠努力,遇到什麼事也不會被打敗。

有時我看得入迷,會把自己當作海倫凱勒一樣,看看,看不見光明,聽不見聲音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實在太可怕了,那個只有黑暗的世界。

海倫凱勒曾説過,如果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看看他們的善良,第二天她要去看畫展,看看那些栩栩如生的畫,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她要去看世界,看世界的美麗。

海倫憑着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看看海倫,再看看我們,面對生活,我們還是幸運的。我們享受的還是可愛的生活,不知道痛苦的我們就像存活在美麗的草原上,遠處的風景在等待着我們去欣賞。我們歡樂着,隨時等待新事物的發現,沒有一個幸福的孩子會用自己的幸福時光去想是否有厄運的到來,那是樂觀的,我們用微笑面對生活,但是,我們也要學會感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馬克吐温曾經説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哥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這幾天,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凱勒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講述了美國盲聾作家,教育家還輪廓凱勒的生。在他十九個月大的時候,得場大病奪走了了他視力和聽力,這是一般人來説是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她並沒有命運屈服,在莎莉文小姐和家人朋友的幫助下,她先後進入賴特赫馬森聾人學校和劍橋好學校學習,並考入哈佛大學,開始嘗試寫作。

書中海倫凱勒用自己堅強樂觀積極取的生後態度,像世人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可貴的是樂觀向上,永不言敗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砍坷中不斷前進,在逆境中獲得重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用我的眼睛做什麼呢?於是,我閉上了眼睛,在屋裏走。當我閉上眼睛後,感覺世界由明朗變得漆黑,顯得很不安穩。當我準備向前邁步時,跟平常走路,沒那麼簡單,現在也變得如此困難,我發現我不敢邁,害怕自己摔倒,害怕自己被什麼東西碰到。我難以想象一個聾啞人,它既是看不見,也聽不到,那他面臨着多大的困難,面臨多大危險,我們怎能體會到!

海倫凱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戰,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光明,不僅如此,他還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盡力去幫助那些和她一樣身體殘疾的人。而作為健全人的我們更應該學習海倫凱勒那種奮鬥精神,學會如何戰生風雨,學會如何戰生風雨,學會如何戰勝自我。同時,我們也要去關愛我們身邊的殘疾的人,只要愛與温暖永存,那麼世界上的生命都會如彩虹般絢爛奪目。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1

讀完美國著名女作家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我被海倫的精神深深感動。合上書本,我用雙手緊緊捂住耳朵,閉上雙眼,感受着黑暗、無聲的世界。不一會兒,我不由歎道:“我的天,這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呀!海倫作為一個又聾又瞎的孩子,她需要多大的毅力去克服困難啊!”

書中海倫學習的畫面不時在我腦海中閃現。她小時候因一場大病,導致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七歲時,父母為她請了一位教師幫助她學習。可是,海倫看不見,聽不見,怎麼學呢?莎莉文老師想了一個辦法:先拿一個洋娃娃給她玩,然後在她的手心上,寫上洋娃娃這個詞兒,經過無數次的反覆練習,海倫終於明白了什麼叫洋娃娃。從此以後,海倫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各種困難,學會了讀書和説話,學會了騎馬、滑雪、下棋,她還喜歡戲劇演出,喜歡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蹟,從中得到知識。她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海倫面對困境不屈不撓的精神激勵了耳聰目明的我。我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學習環境,可我常常因一點小困難就叫苦叫累,想到這兒,我不自覺地臉紅了。我一定要向海倫學習,記住海倫的話:善用你的眼睛吧!珍惜你所擁有的吧!你將看到一個美好的世界在你面前展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2

馬克·吐温曾經説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書裏寫的是主人公海倫·凱勒在失去聽力和視力後如何走出黑暗與孤寂,憑着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的故事。

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當我看到當一場惡夢般的高燒把她的視力和聽力給剝奪時,我不禁為她感到深深的悲傷。我真怕她從此永遠不能從沒有了聽力和視力的驚恐和悲涼中走出來。可當我看到她能根據自己的思考來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時,我又對她的未來充滿了希望。當看到她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説話,並且考上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學校—哈佛大學,完成了學業時,我又不禁為她感到了自豪和驕傲。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海倫·凱勒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時,也能毫不退縮。想想自己比起海倫·凱勒來説真是太幸運了。我有着健全的身體、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可是我還不知道要珍惜,遇上一些小小的困難就要退縮。

我們要以海倫·凱勒為榜樣,努力學習,遇到困難決不退縮。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3

馬克·吐温曾經説過:“19世紀兩個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拿破崙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試圖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海倫·凱勒如此有名,但她卻是個盲人。近期,我閲讀了她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很深的感觸。

海倫·凱勒在書中寫到,她原是個健康的兒童,但在19個月大的時候因為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着,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裏,通過她的導師安妮·沙利文的幫助,她學會了説話和讀書,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海倫·凱勒在學會了第一個字“水”後,感到了它的奇妙,併為自己樹立了“大學夢”。之後,通過海倫·凱勒的堅持和努力,她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在哈佛大學完成學業,並掌握了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和希臘語五種語言,最終成為世界上著名的作家。

海倫·凱勒的成功歷程告訴我:“夢想,是堅持的動力。”一個人首先要有夢想,其次要為了實現夢想而堅持和努力,這樣才會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我的夢想是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名正直不阿的人民法官。我一定要向海倫·凱勒學習,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要堅持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斷努力!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4

今天我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讀完了,讀完這本書,我才深深的體會到美國著名的作家馬克.吐温所説的: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這本書講的是海倫.凱勒因小時候發高燒而導致她雙目失明,雙耳失聰成了一個聾啞者,她的父母親帶她找遍了全世界最好的醫生,但醫生們都説她沒救了,最後她的爸爸只好給她請了一位女家庭教師—莎莉文老師,從此,莎莉文老師走進了海倫.凱勒的生活。當莎莉文老師剛剛來到她的家時,海倫.凱勒卻是一個“小暴君”,因此,莎莉文老師常常和海倫.凱勒之間有很多“戰爭”,而莎莉文老師要堅持改變她的性格,在和海倫.凱勒接觸的這段時間,莎莉文老師教她寫單詞,計算,認字……經過幾年的奮鬥,1890年,海倫.凱勒成為歷史上第二個能使用嘴巴講話的聾啞者,20年過後,海倫進入哈佛大學,她是全世界受過最完整教育的盲聾者。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很震撼,一個聽不到聲音、也看不見的人,都能考上哈佛大學,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更何況我們這些聽力、視覺都沒有問題的人。我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在生活中有很多機會都會讓它白白流走,遇到困難就退縮,最後什麼事情也沒辦成。可我不知道海倫.凱勒是怎麼過的,是怎麼堅持下來的。最後,我想説一句話—海倫.凱勒,人類永遠的驕傲。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5

每次説到海倫·凱勒的學習,我們總會讚不絕口,令我對書中那位身有殘疾的主人公充滿了敬佩,但也有非常多的疑問,她難道是一個天才?還是一個神奇的人物?

帶着這些問題,我走進了海倫的世界。瞭解到她的聽力和視力是因為高燒沒有及時治療而喪失的。她小時候的古怪性格是因為家人對她的過分溺愛,她的成功離不開老師的辛勤輔導,她的毅力是因為她有一種特別愛學習、渴望學習的精神。

現在,許多同學都感到英語非常難學。可是,海倫從小就聽不見、看不見,卻用盲文學習了五種語言——英語、德語、法語、拉丁語和希臘語。和她比起來,我真覺得臉紅。

最讓我敬佩的是海倫的心態,她説:“我要把別人的眼睛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聽到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誰説她看不見、聽不見,她看到的和聽到的比正常人還多呢。海倫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這個世界非常美,要睜大眼睛發現,要用耳朵仔細地去聽,要珍惜自己的美好時光。

標籤:讀後感 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