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集錦10篇

校園2.27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集錦10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美國的海倫·凱勒,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女作家,懷着惶恐不安的心情寫下的從出生到當時生命歷程的自傳。

海倫·凱勒是在一歲幾個月的時候得了一場大病,便使自己永遠失去了能聆聽鳥兒歌唱的耳朵,能目視一切美景的眼睛。但即便如此,在她母親與莎莉文小姐光明與温暖的鼓舞下,堅強地活下來。

其中最令我震撼的一篇文章是第十四章——學會説話。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竟然有了語言表達能力。她在學説話的過程中總是一個勁兒的失敗,但是她不斷鼓勵自己“或許我馬上就能發出準確無誤的音了”。然後練習,練習,再練習,堅持不懈,最後終於成功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出自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女作家更加難能可貴。一經出版便風靡世界。她的精神也鼓舞了很多人,這樣一位身患數種殘疾的人都可以學會聽、説、讀、寫,而我們現在擁有令人賞心悦目的視覺,靈敏聰慧的聽覺,口齒伶俐的語言表達,健康充滿活力的身體……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並且好好利用起來。即使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與挫折,我們也不要懼怕與退縮,而應該勇敢面對,並戰勝他們,這樣我們才會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學會更多的本領,來為社會做貢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後來,海倫·凱勒考上了夢寐的哈佛大學。併為慈善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海倫·凱勒最後寫道,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幹什麼。雖然,她的那三天在

我們眼裏只是短暫的,但對於她來説卻是長久的。然而我們這些健康的人,往往還不會明白,光明的來之不易。只是,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海倫·凱勒她用自己坎坷而又精彩的一生為我們譜寫了生命的真正意義,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段永不遺忘的凱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整個世界,一個生活在黑暗卻給人們帶來光明的人,她——海倫·凱勒,這個無光、無聲、無語的弱女子卻走過了87年的歲月。 日記

她,生於美國。父母都是健康人,可她的一位祖先竟然是聾啞教育專業,沒有想到的是他竟會有“我”這樣又盲又聾又啞教育專業,沒有想到的是他竟會有“我”這樣又盲又聾又啞的後人。

她,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這是多麼短暫的一段時間啊!但對於海倫·凱勒來説卻擁有了數年的光明和聲音,然而正因她的一身不幸激勵起他那麼勇敢奮鬥的精神,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

她能夠成為這樣一個開朗而又活潑的女孩,最需感謝的就是莎莉文老師,是老師的出現使她的生活截然不同,是老師的出現使她以後的生活成為“有光”“有聲”“有語”的日子。

我同情這個女孩同時又羨慕她,同情的是她遭有一身的不幸;羨慕的是她擁有着一個快樂而有幸福的人生。她容忍了無數的嘲笑和譏諷,最終成為一位成功人士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用一雙慈愛的手伸向全世界,幫助了數萬個需要幫助的兒童,這麼偉大的人難道就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

我度過了14年有光、有聲的歲月。在這14年裏,有光彩,有挫折,時光已伴隨着我走過,讀過這篇文章我更加自信地站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發揮自己的潛能,展現自己的光彩,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

這本書也許不會改變我人生中的某一個過程,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它曾在我人人生道路上“走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老師推薦我們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讀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書中的主要內容是講一個眼盲、嘴啞、耳聾的小孩海倫·凱勒。她的父母給海倫·凱勒請了以為教師安妮·莎莉文老師。老師教海倫·凱勒寫單詞,閲讀盲文書,給海倫·凱勒生命的希望。海倫·凱勒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因為他們善良、温厚和友誼使我的生活更加精彩。第二天,海倫·凱勒要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蹟。第三天海倫·凱勒要去看城市。或許會有的人認為三天光明太少了,幹嗎不多一點。可是這三天光明對盲人來説是特別珍貴的,來之不易的。這一點,讓我想到自己,做眼保健操時的不認真,愛做做一下,不愛做拉倒,這樣我的眼睛遲早要瞎掉,老師還叫我們閉上眼畫一幅畫,結果我畫的小鳥沒了頭我的頭髮到天上了。讓我哭笑不得。

啊!一雙明亮的眼睛是多麼幸福啊!所以我們要珍惜這一雙眼睛,讓他發揮最好的作用。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在漫長的暑假中,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觸。

這個故事主要記敍海倫。凱勒出生在一個小城鎮,在她出生的第十九個月因一次猩紅熱病被迫失去了聽力和視力,從此她成了一位殘疾人,她的世界裏只有黑暗一片!因為安妮。沙利文的出現才將她從黑暗中解救出來,使她學會用頑強的毅力去克服因生理缺陷造成的精神痛苦。

海倫的故事如果發生在其他人身上,有可能會自暴自棄,但海倫卻有幸得到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使她戰勝了病魔,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學會了五國語言。這個‘禁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脆弱女子,24歲時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揚名全世界的哈佛大學的德克利夫學院,簡直可以稱為是生命的奇蹟。

她曾經説過:“如果蒼天給我三天的光明,我一定好好充分利用,第一天,我要領略人世間的善良;第二天,我要看滿整世界、看人類進步的奇觀;第三天,我要體驗城市的繁華。”也許三天的時間對我們平常人來説並不算什麼,每天悠閒悠閒,時光一會兒就過去了,三天也只是一瞬間而已,而海倫卻不賒求她只渴望三天的光明,而且她還想把三天時間都去做的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要對患有殘疾的人説:”無論多辛苦,你們都要向海倫學習,學她那樣堅強,不要向困難低頭,只要堅持不懈,夢想就一定會實現。”與此同時,我也向跟健康的人説:“我們沒有殘疾,是一個活力十足的健康人,所以我們更應該在我們的人生中多做一些有意義的、有利於國家的事情,遇到困難要勇敢面對並且戰勝它!”

我想海倫如果那時向病魔低頭的話,那就少了一位美國女作家、教育家,也不會有今時今日因她以身作則所帶給我們領悟的道理,正因為她的頑強意志與毅力最後使她成為盲聾名人及所有人的榜樣。她令我們學會了:時刻牢記“堅持”兩個字,在打擊以及困難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它會令你奔向夢想,實現理想!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在世上生活了88年,卻度過87年無光無聲生活的弱女子。但是也正是她,把自己的全部傾注於殘疾人事業,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命運對海倫是不公的,可她卻接受了命運的挑戰,在黑暗中找到光明,並把充滿愛心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亞拉巴州北部的一個叫塔斯堪比亞的城鎮。可就在她出生一歲左右時不幸患了一場嚴重的猩紅熱,病魔殘酷的奪走了她看、聽、説的權力,從此陷入了無聲而又黑暗的世界。小海倫無論怎樣努力也看不見、聽不見、不能説話,長期的苦悶使她的脾氣變得乖戾易怒,她開始以整人為樂。有一次,她推翻了妹妹的搖籃,如果不是媽媽及時趕來,也許她的妹妹就會摔死。可是,對此海倫沒有感到一絲抱歉。直到家庭教師安妮·沙利文到來,海倫才慢慢地改變。沙利文老師教海倫拼寫“水”這個單詞時,海倫怎麼也記不住。一次,沙利文老師帶海倫出去,路過水房時,她打開水龍頭,把小海倫的手放在水下,並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拼寫出“w-a-t-e-r(水)”這個單詞。霎時間,海倫的心裏溢滿了喜悦。原來她還是可以學習的!在沙利文老師的辛勤教育下,小海倫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知道了世間萬物還有自己的名字。她雖然盲、聾、啞,可她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掌握了英、法、德、希臘、拉丁文五種語言。就在海倫10歲時,她強烈地想要説話,於是父母為她請來了盲啞學校的薩勒老師。薩勒老師説話時,要海倫把手放在她臉上,用感覺來判斷薩勒舌頭和嘴脣顫動的情況。雖然很艱難,可海倫學會了説話。當她從學校回家叫“爸爸媽媽”時,爸爸媽媽喜極而泣。可是誰能想到,海倫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啊!1900年,海倫考上了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女子學院。

讀完了這本書,我被海倫震驚了。她是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海倫是殘疾人,可她做出的貢獻一點也不比我們健康人少,甚至還要多。海倫一生寫了14部作品,是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就在海倫大學畢業後,她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榮獲“總統自由勛章”等獎項,主要着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我想,如果換做是我,我是怎麼也堅持不下來的。但海倫·凱勒,這個在無聲無光世界裏生活了87年的弱女子卻做到了,難道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如果海倫自暴自棄,可能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歷史上曾有一個叫海倫·凱勒的盲聾啞人。雖然她是殘疾人,可她頑強不屈的意志力卻彌補了這個缺陷。她的眼睛看不到,可她是在用心來“看”這個世界。她曾用如此動人的語句描述着這個世界:“我常常感覺到一陣微風吹過,花瓣散落在我身上。於是我把落日想象成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園,園中的花瓣紛紛揚揚地落下來。”這是多麼的美麗啊,世界在海倫的心中是那麼的美好。

三天,這對我們來説只是一晃而過的時間,可是海倫卻希望擁有三天光明,她要看看這個她所熱愛的世界和所有愛她的人。如果給她三天光明,她要把這三天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天,她要看看這個世界上的人,人們的善良、敦厚與熱情使海倫的生活充滿了意義。第二天,她要在黎明前起身,看看從黑夜變為白晝的奇蹟,然後將向世界,向過去和現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看看人類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第三天,海倫將再一次迎接黎明,急於尋找新的喜悦,因為她相信,對於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複的新的美景。她將在當前的日常世界中度過,到為生活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她希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卻只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苦難造就了海倫的堅強,她有着超乎常人的心理。作為健康人,我們又應該怎樣珍惜度過的每一天呢?當我們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文章給了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失明的我想給所有看得見的人一個忠告,好好利用你的眼睛吧,就像你明天就將永遠失去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最近,我讀完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頗有感觸。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開朗、樂觀、堅強的殘疾人——海倫·凱勒的充滿坎坷的一生。在她這一生的每一天中,有一天,有一個人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最重要的一個人之一——安妮·莎莉文。

就如海倫·凱勒所説的:“安妮·莎莉文老師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這一天是1887年3月3日,當時我才6歲零9個月。回想此前和此後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萬千了。”就這樣,在安妮·莎莉文老師和其他親朋好友的幫助和關愛下,海倫·凱勒克服了種種連正常人都無法想象和完成的困難並完成了哈弗大學的學業,並且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碩士學位。最終成為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在這本自傳的最後一節裏,她想象自己如果有三天的光明,自己會做些什麼,會看到些什麼,會想些什麼。每一句都能打動我的心,感受到海倫·凱勒無比的開朗、樂觀和堅強。這時,我也看看我自己,擁有聽覺、味覺、嗅覺和視覺的我,有時也往往抱怨生活或事業的不如意,我們往往看到自己未擁有的,卻不曾發現自己所擁有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海倫·凱勒,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海倫在生下來的第二年的二月生了一場大病,這場大病讓她失去了視覺和聽力,生活都無法自理,但堅強的海倫在她的.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重拾信心,戰勝了種種困難,拼命學習,最後成為了20世紀不朽的奇葩。

我最喜歡的是海倫·凱勒的名言:黑夜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喜愛聲音;不懷希望,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做不出來······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面對困難不能驚慌,應該想盡辦法解決它,才能有可能獲得成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每個人都有健康的身體,可有一個人雖然聽不見、看不見,但是她卻給人類創造了不朽的傳奇,這個人就是20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人類永遠的驕傲——海倫.凱勒。

海倫曾經説過:“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做我的太陽,別人耳朵所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角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海倫的這句話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裏,這句話意思很明顯吧,海倫聽不見,看不到,也不去鑽這種牛角尖。我們為什麼不快樂呢?因為海倫知道什麼是滿足,所以她很快樂,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滿足,所以不快樂。這樣我也能創造出一句名言:“只要滿足你現在的一切,就能獲得快樂。”

我自己一定要學習海倫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海倫工作學習起來的盡頭,也讓自己的學業更上一層樓,也好讓自己成為一個像海倫一樣的偉大的人。

人類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識,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在她的生活和生活的樂趣中,凱勒小姐給我們這些沒有那麼多困難需要克服的人們上了永遠難忘的一課。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人的一生中總有許多挫折,許多不幸。有些人選擇勇敢面對,他們獲得了成功,獲得了喜悦;但也有人選擇了放棄,止住了步伐,他們最終只能獲得失敗,永遠是困難的奴隸。所以,莫向命運低頭。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述了一位又聾又啞又瞎的女孩成長的經歷,她叫海倫·凱勒。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對海倫·凱勒來説,她的出生是不幸的,一個一週歲的女孩就要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還沒來得及去好好看看這個奇妙的世界,上天便不再去眷顧她了。我相信,一開始凱勒一定放棄了希望,但是後來,莎莉文老師的到來又為她點燃了希望的火苗。她不屈服於命運,頑強地抗爭,不被生活奴隸,不被困難絆倒,正是這樣倔強,永不服輸的性格,成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我們要去仔細想一想“困難”這個詞,“困”是牽絆束縛,“難”是不容易。在一個強者前面,它只是一塊不起眼的石頭,一跨便過去了,在弱者面前,永遠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盡其所能”也不能成功。凱勒是強者,強在她有一顆敢於拼搏的心。常常有灰心喪氣者感歎命運不公。要我説,命運是可以逆轉的,因為命運有一半在自己的手裏,身體的殘缺並不代表心靈的殘缺,只要有堅強不退縮的心,人人都可以幹出一番事業,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凱勒身殘志堅,她的精神是不朽的。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可以活得轟轟烈烈,也可以平淡無奇,一個殘疾人的人生都如此輝煌,難道健全人的一生還要像杯白開水甚至像檸檬汁般普通、酸澀嗎?一個輕易向苦難低頭軟弱的人又怎可能會成大事?凱勒與命運抗爭,最終取得了勝利,命運奪走了她的視覺、聽覺,甚至她的聲音,她卻不甘心被困難束縛,成為它的階下囚。她努力地學習説話,用自己的雙手寫出了長篇自傳,更寫出了奇蹟。這樣一個自強不息的人,又怎能不讓我們肅然起敬呢?

在這本書中,凱勒不僅是一個頑強的女子,還是一位慈善家。她和當時一些朋友經過長期的組織和策劃成立了全國性的盲人機構,她還用3年的時間到處演講,為其他盲人募集善款。這樣的殘疾人還盡其所能用愛去關心那些同樣身殘的人,如此令人感動的大愛,難道我們見了那些殘疾人還要袖手旁觀、冷眼相待嗎?相對於凱勒,我們更有能力和義務去關心身邊的殘疾人。可我們做了多少?落實到行動上並不難,之所以還那麼多殘疾人被冷落,是因為我們沒有這份心。

在今天這樣的社會中,更要學習凱勒這種永不服輸的大愛精神,生活中有太多困難,需要我們去克服,有太多人需要我們用愛去温暖他們的心,就讓我們一起行動,做一個主宰自己命運擁有大愛的人吧!莫向命運低頭,才能把握命運,關心他人,才能被他人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