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如何複習國小數學應用題

校園1.83W

國小階段,數學是最基礎的一門學科,國小數學應用題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因此在總複習中它至關重要。應用題的系統複習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數量關係,培養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複習國小數學應用題

一、強化基礎訓練,掌握數量關係

基本的數量關係是指加、減、乘、除法的基本應用,比如:求兩個數量相差多少,用減法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用除法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解答等。還有速度、時間和路程,單價、數量和總價,工效、時間和總量等。任何一道複合應用題都是由幾道有聯繫的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因此,基本的數量關係是解答應用題的基礎。在複習時,我們特意安排了一些補充條件的問題和練習,目的是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使學生看到問題立刻想到解決問題所必需的兩個條件;看到兩個條件能迅速想到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在此基礎上再出些有助於訓練發散性思維的練習題。如給出兩個條件:甲數是10,乙數是8,要求學生儘可能的多提出些問題。練習時,先要求學生提出用一步解答的問題,如:“甲數比乙數多多少”,“乙數比甲數少多少”“乙數佔甲數的幾分之幾”等。然後再要求學生提出用兩步解答的問題,如“甲數比乙數多幾分之幾”,“甲數給乙數多少兩數相等”,“乙數比甲數少幾分之幾”“乙數佔兩數和的幾分之幾”等。對於常用的數量關係,我們複習時還採用給名稱要學生編題的練習形式。如已知單價和總價,編求數量的題目;已知路程和時間,編求速度的題目等。通過這種形式的訓練,使學生進一步牢固掌握基本的數量關係。為解答較複雜的應用題打下良好基礎。在編題訓練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指導學生對數學術語的準確理解和運用。只有準確理解,才能正確運用。如增加、增加到、增加了,提高、提高到、提高了,擴大,縮小等。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對易混的術語,如減少了和減少到等要讓學生區別清楚。

逆敍的條件,學生容易搞錯它們的數量關係。教蘋果樹:學實踐證明,要求學生畫圖是搞清數量之間關係的有效形式。如:梨樹3100棵,比蘋果樹的3倍還多400棵,蘋果樹有多少棵?從圖中可以看梨樹:出。梨樹棵數減去400棵,正好是蘋果樹棵數的3倍,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出現:(3100+400)÷3的錯誤算式。

二、綜合運用知識,拓寬解題思路

能夠正確解答應用題,是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具體表現。應用題的解答一般採用綜合法和分析法。我們在複習時側重教給分析法。如:李師傅計劃做820個零件,已經做了4天,平均每天做50個,其餘的6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個?

分析方法是從問題入手,尋找解決問題的條件。即:①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個,必須知道餘下的個數和工作的天數(6天)這兩個條件。②要求餘下多少個,就要知道計劃生產多少個(820個)和已經生產了多少個。③要求已經生產了多少個,需要知道已經做的天數(4天)和平均每天做的個數(50個)。在複習過程中,我們注重要求學生把分析思考的過程用語言表述出來。學生能説清楚,就證明他的思維是理順的。既要重視學生的計算結果,更要重視學生表述的分析過程。

實際上在分析應用題時,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方法是結合運用,相互包含的。這就是説在分析已知條件時要時刻注意題目的問題,這樣綜合才不會偏離問題;從問題出發,提出解決這個問題所必備的條件時要想到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只有這樣提出的條件才能從已知條件中找到或求出來。

有些應用題,單靠上述兩種方法分析仍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教給學生另外一些分析問題的方法,拓寬解題思路。常用的有兩種,即轉化法和假設法。例如:有甲、乙、丙三袋大米,甲袋大米的重量是乙袋的3倍,又是丙袋的4倍,又知乙袋比丙袋多8千克。問三袋大米各重多少克?

這樣思考:從已知條件看出,甲袋大米的重量分別以乙袋和丙袋為標準,統一標準量是解題的關鍵。應用轉化法就能統一標準量,

要使學生明白怎樣轉化簡便就怎樣轉化。上題如果統一成以乙袋或兩袋的重量為標準量難度就大了。

又如:甲、乙兩個倉庫內原來共存貨物是480噸,現在甲倉又運進所存貨物的40%,乙倉又運進它所存貨物的25%,這時兩倉共存貨645噸。原來兩倉各存貨物多少噸?

這樣思考:假設兩倉庫都運進所存貨物的40%,那麼可知共運進貨物為:

480×40%=192(噸)

而實際兩倉運進645-480=165(噸)從而可知多算了192-165=27(噸)。為什麼多算了27噸呢?這是因為乙倉實際運進了它所存貨物的25%,而我們也當作運進所存貨為的40%計算了。從而可知,乙倉原來所存貨物的40%與25%的差是27噸,於是可知

乙倉原來有貨物:

27÷(40%-25%)=180(噸)

甲倉原有貨物:480-180=300(噸)。

用假設法解題的思考方法是:先根據解題的`需要對已知條件做出假設,通過假設引出矛盾,然後分析產生矛盾的原因,把原因找到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轉化法和假設法的解題方法掌握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在總複習時,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適量地涉及一部分這類題目。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感到負荷飽滿,不作為對全體學生的共同要求。

三、系統整理歸納,形成知識網絡

數學知識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例如:兩個同類量進行比較時,會產生兩種情況,一種是相等,一種是不等,由不等便出現了差,於是引出圍繞“差”的一系列數量關係,如:大數-小數=差;大數-差=小數;小數+差=大數等。在比差的基礎上又發展為比較兩個同類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若甲數是a,乙數是3a,則乙數是甲數的3倍。在整數倍的基礎上,又擴展為小數倍,再擴展為分數倍。在分數倍裏,倍數可以小於1。隨着“倍”的概念的建立和發展,又出現了圍繞着“倍”的一系列數量關係。

例如:求一個數的幾倍,幾分之幾倍,幾分之幾是多少,都用乘法計算;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幾又幾分之幾、幾分之幾、百分之幾都用除法計算等。學習了比的知識以後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也可以用比的形式表示。如:甲數是乙數的5倍,我們就説,甲數與乙數的比是5∶1。再如:

成的與全工程的比是3∶5,或已經完成與未完成的比是3∶(5-3)。通過這樣複習,就把以“差”和“倍”為核心的知識縱向地串在一起,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為今後正確地運用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應用題複習中,一題多解是溝通知識之間內在聯繫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練習形式。它不但有助於學生牢固地掌握數量關係,而且可以開闊解題思路,提高學生多角度地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一個修路隊,原計劃每天修80米,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修20%,結果用12.5天就完成任務。原計劃多少天完成任務?可有下列解法:

1.80×(1+20%)×12.5÷8=15(天)

3.12.5×(1+20%)=15(天)

4.設計劃用x天完成。

80x=80×(1+20%)×12.5 x=15

5.設原計劃用x天完成。

①80∶80×(1+20%)=12.5∶x x=15

②1∶(1+20%)=12.5∶x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