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十歲那年讀後感15篇

校園1.92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十歲那年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十歲那年讀後感15篇

十歲那年讀後感1

在我的腦海裏,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書是《十歲那年》。對於我來説這是一本好書,讓我愛不釋手。

《十歲那年》這本書,它寫得非常得真實,非常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其實,一開始,我還很膽小,同學們都欺負我,説我好欺負,我都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只能一個人躲在房間裏默默地哭訴。一直到我發現這本書以後,我就變得勇敢起來了。我之所以變得這麼勇敢,是因為主人公金河的鼓勵。金河被迫離開了家園,搬往美國。新的食物、新的鄰居、新的同學,一個全新的城市……但是,金河還是融入了這個世界。金河的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不是每個人能做到的,是需要一個堅強的內心跟意念,加上各種磨練,才能有這樣的內心。

其實,我不是這個縣城出生的,我是在農村出生的,。爸爸媽媽為了讓我過得好一點,我和爺爺奶奶搬去縣城住,在縣城可以擁有更好的教育,爸爸媽媽只能去廣東打工賺錢,留下爺爺奶奶照顧我跟弟弟。我感覺自己和金河的遭遇,挺相似的,剛剛來到這個小縣城,我非常陌生,非常想念老家的同學跟朋友,因為這裏讓我感覺到孤獨。

《十歲那年》這本書,就像我的老師,讓我變得勇敢;《十歲那年》這本書,就像我的朋友,陪伴着我成長;《十歲那年》這本書,就像一年中的四季,每一個季節都變的不一樣……

十歲那年讀後感2

伏席卧枕,身伴《十歲那年》,我悄悄地、靜靜地走近了這本書,那行行詩歌,翩翩插圖,雖然簡短通俗,但細細品讀一番,卻覺得韻意深刻。

這本書向我們一一道來了主人公河因為戰急而與家人被迫逃離家鄉至美國的故事,作者用簡單純淨的文字,把主人公“河”描寫刻化的淋漓盡致,堅強,執着,樂觀,可愛。放下書本,不禁使我引起了沉思,小小的女孩,小小的夢想,她只希望自己能快樂地與家人生活,那麼淳樸的期望,卻被破滅,誰是罪魁禍首?那就是戰爭。戰爭,能使家庭家破人亡,能使街道尺橫遍野,更能使國家五分六裂,而那些發動戰爭的人呢?只為了利益,土地,黃金,可全然不顧百姓的安危,這是多麼可恥的行為!

難道能讓世界和平太平是世人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嗎?世界呀,國家呀,醒醒吧!戰火是會灼傷戰士們的眼睛的,唯有和平之光,能照亮地球前進的路,讓世界的民眾和協相處。安康生活!曾有人這樣比喻:和平猶如地球前進發展的力量,沒有和平,一切皆為空虛。也有人這樣説:只要心中和,有平,堅定,執着,那遲早一天會安寧。而我卻這樣比喻:和平,沒有虛偽,沒有戰爭,因為它就像一劑良藥,能讓地球火熱的心冷卻下來,遠離熾熱,留下平靜。

《十歲那年》是一本能讓讀者慢讀而得悟的書,書中充滿了不可錯過的體會——愉快的和憂傷的。讀完後的我深有感觸。

十歲那年讀後感3

看見了《十歲那年》這本書,我今年也十歲我一看到這本書的標題就把我給吸引住了。我聰明伶俐,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非常愛我。這本書寫的也是十歲,十歲那年怎麼了?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帶着這樣的疑問。我開始閲讀這本書。

故事是從一個叫金河的十歲小姑娘,她家鄉的傳統節日泰特節開始。她和英俊、温柔卻永遠只在照片上的爸爸,堅強勇敢美麗的媽媽,還有三個性格各異的哥哥一起迎接新年。但是在這一年,戰爭摧毀了他們的家園,從此她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金河和她家人被迫離開了家鄉,遷移到了美國南部。為了適應新環境、新的事物、新生活,新的鄰居、新的同學、一個全新的城市,還要學習一種全新的語言,金河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困難。最後終於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變得自強聰明有自信。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金河十歲這一年的經歷,讓我感到心酸。一個十歲的小女孩經歷了戰亂、漂流、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陌生的城市,新生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和諧,那麼美好。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信仰,遭到鄰居的排斥和攻擊。語言不通,在學校受到同學的嘲笑和欺負,連吃飯都躲在廁所裏。金河是懂事的,在學校裏經歷的挫折,回家隻字不提,不讓家人為她傷心。我們的生活很平靜安寧,校園生活很充實、有趣充滿了歡樂。和書本里的金河相比我們的生活充滿歡樂。戰爭太殘忍了,一場戰爭的發生會奪去無數鮮活的生命,會摧毀美麗的家園,更加會破壞幸福的生活。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家園。

十歲那年讀後感4

《十歲那年》是世界範圍內、當代作家中為數不多的以詩歌體裁創作的小説,作者是越裔美國人賴清河。它不似詩集有飽滿到外溢的澎湃激情,也不像普通的小説,可以用大的篇幅來鋪陳情節。看這本書就像是聽一個孩子講心靈成長的故事,語言直接、乾淨、簡單。讀完全書,我難抑激動,為故事中的主人公面對困境所展現出來的堅強而感動。

書中的主人公叫河,是一個10歲的越南小女孩,因為戰爭,媽媽帶着她和三個哥哥一起逃到了美國的阿拉巴馬。在這裏,河克服了困難與挫折,適應了新的環境,並融入到新的生活之中。

這本書共有四個部分,分別為“家園”“在海上”“阿拉巴馬”和“從現在開始”,正是她從家園逃到阿拉巴馬,並接受新生活的過程。河用她的視角來講述她的幸福與哀愁,比如戰爭之前家鄉的美麗、戰爭來臨時人們的恐慌、逃難過程中家人的苦楚、移民成功後寄人籬下的淒涼、在學校被同學欺負的無助,以及終於在親朋好友的幫助和鼓勵下自強的滿足。雖然語言簡單,也沒有渲染痛苦,但讀到這些故事的時候,還是讓我感受到戰爭對河的傷害。

看完這本書,我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觸動。首先我慶幸自己身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沒有戰爭的祖國是如此美麗。我也慶幸自己始終都有家人的陪伴和守護,而不像可憐的河,很小就失去了父親。其次我也很佩服河的堅強,在面對生活中的如此坎坷的時候,還能夠重新振作起來,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最後我覺得我真的應該珍惜眼前的生活,勇敢地面對未來不可預知的困難,始終相信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

我很幸運能夠讀到這本書,也很幸運能夠同河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

十歲那年讀後感5

暑期裏第一眼看到《十歲那年》,我就被它的名字深深吸引。我今年剛好十歲,我無憂無慮地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非常愛我,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弟弟。這本書的主人公也是十歲,十歲那年怎麼了?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帶着這樣的疑問,我走進了這本書。

《十歲那年》是越裔美國作家賴清河寫的。故事的主任翁是河,她是一位十歲的小女孩,她生活的家鄉有各種傳統習俗,她有熱情的朋友,還有那棵木瓜樹。

河十歲那年,家鄉發生了戰爭。河的爸爸是海軍,他在戰爭中失蹤了,隨後,河的一家跟隨爸爸的朋友宋叔叔來到關島,多虧了河的哥哥,河一家才有了個擔保人,全家來到了阿拉巴馬。但是在這裏的生活並不是很順利,河在學校經常被別人欺負,還好有哥哥保護着她。通過她自己不懈的努力,河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新鄰居慢慢接收了她,她的可愛和陽光使得她在學校裏也交到了好朋友。

不幸的是,突然有一天,河的媽媽得到了噩耗:河的爸爸去世了,媽媽傷心不已。媽媽因為不想孩子們有效的心靈收到打擊,她選擇獨自承擔這份痛苦,但河還是知道了爸爸的事情,她祈禱爸爸在新的地方開開心心的生活,希望媽媽能有更多的笑容。

看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戰爭太殘忍了,一場戰爭的發生會奪去無數鮮活的生命,會摧毀美麗的家園,會破壞人們幸福的生活,我更加感動於河的家人之間相互理解與支持。

河是讓我敬佩的,經歷了那麼大的波折,她沒有放棄,而是勇敢堅強地面對一切,重新找回了自信。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河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十歲那年讀後感6

第一眼看到《十歲那年》,就被它的名字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向它伸出了手。我今年剛好十歲,我健康、我聰明,我無憂無慮,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非常愛我。這本書寫的也是十歲,十歲那年怎麼了?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帶着這樣的疑問,我開始閲讀這本書。

《十歲那年》是越裔美國作家賴清河寫的。故事是從一個叫金河的十歲小姑娘,她家鄉的傳統節日泰特節開始。她和英俊、温柔卻永遠只在照片上的爸爸,堅強勇敢美麗的媽媽,還有三個性格各異的哥哥一起迎接新年。但是在這一年,戰爭摧毀了他們的家園,從此她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河和她家人被迫離開了家鄉,遷移到了美國南部。為了適應新環境、新的事物、新生活,新的鄰居、新的同學、一個全新的城市,還要學習一種全新的語言,河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困難。最後終於在親朋好友的幫助和鼓勵下變得自強、聰明有自信。

看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分、浮想聯翩。戰爭太殘忍了,一場戰爭的發生會奪去無數鮮活的生命,會摧毀美麗的家園,更加會破壞幸福的生活。金河十歲這一年的經歷,讓我感到心酸。一個十歲的小女孩經歷了戰亂、漂流、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陌生的城市,新生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和諧,那麼美好。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信仰,遭到鄰居的排斥和攻擊。語言不通,在學校受到同學的嘲笑和欺負,連吃飯都躲在廁所裏。金河是懂事的,學校裏經歷的挫折,回家隻字不提,不讓家人為她傷心。金河是勇敢的,面對困難她沒有退縮,她努力學習英語,對嘲笑她的同學做出了反擊。金河是又可愛又陽光的,她的可愛使她得到華盛頓小姐無償的幫助。她的陽光使她交到了新朋友。

金河是讓我敬佩的,經歷了那麼大的波折,她沒有放棄,堅強地面對一切,重新找回了自信,變得更加聰明可愛。我要向她學習,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勇敢懂事,熱愛學習。也會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幸福,更加熱愛美麗的家鄉。

十歲那年讀後感7

十歲那年,我們都在做什麼呢?或許有些人去了國外,有些人在忙着培訓、比賽。大多數的同齡人還在父母的懷裏撒嬌。而下面這位女孩---金河,她在十歲那年,卻經歷了戰爭。

暑假裏,我閲讀了賴清河阿姨著作的《十歲那年》。故事的主人公金河是一個活潑、善良的小女孩。因為戰爭移民到了美國,在學校裏受盡欺負。金河原本活潑開朗的性格受到了很大的破壞。直到最後,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振作起來,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賴清河阿姨用一個十歲小女孩的視角講述了她的幸福和哀愁。比如戰爭來臨時人們的恐慌,逃難過程中家人的苦楚,移民成功後寄人籬下的淒涼,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時的無助等等心理感受。尤其是描寫戰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暑假裏,我也留意了一下新聞。在21世紀的今天,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因為資源掠奪、因為宗教信仰等等原因還在爆發戰爭。在戰爭中受傷害最深的就是婦女和兒童。兒童是世界的未來,若沒有了兒童,人類便沒有了未來。希望每個國家不要因為一點資源而發生戰爭。全世界要和睦相處,讓綠色的橄欖枝長滿全球,世界永遠和平!(潘靜)

今天,我讀了《十歲那年》這本書,這是一個傷心的故事。故事講的是:十歲女孩河居住的國家遭遇了戰爭,為了活命,河和家人被迫離開了美麗的家園,搬往美國南部,在國外安居樂業。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媽媽要養四個小孩,爸爸下落不明,一家五口人在外國寄人籬下,艱難度日。河在學校裏受盡欺負,原本活潑開朗的河,變得膽怯迷茫。直到最後,河才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振作起來,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十歲那年讀後感8

假期裏我讀了一本書《十歲那年》,那場特殊的旅行,那美麗而堅強的成長蜕變讓我難忘。

《十歲那年》是越裔美國作家賴清河所寫的一本詩歌體裁的小説。

書中講述了一個十歲的越南女孩金河,在家鄉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她有着一棵大大的能接滿果實的木瓜樹和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蒂蒂,英俊的爸爸,堅強的媽媽,樂觀聰明的哥哥,無憂無慮的她卻在十歲那年被戰爭改變了命運。失去了父親,母親變得每天擔驚受怕,她被迫離開了熱愛的家鄉,一路逃難搬到了美國,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

初到美國的金河有着種種的不適應,對英語一竅不通她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小小年紀就學會了看陌生人的臉色,在學校裏受盡欺負。好在最後她克服了自己內心的惶恐,在家人的幫助下戰勝了自己,同時也再次收穫了友誼。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又變回了那個活潑開朗的金河……

書裏的每一首詩都不長,但每首都寫得很美,很真實。彷彿透過這一首首小詩,我能看到金河的內心,那些不捨、那些彷徨、那些悲痛、那些堅持、那些勇氣和那些快樂還有那顆期盼着和平的心。

看着金河記錄下來的字字句句,我也同時感受到了戰爭的恐怖,它給多少無辜的人帶來了巨大的傷害,讓原本快樂幸福的人們失去了親人朋友,失去了昔日的家園。不論大人還是孩子,每一個經歷過戰爭的人心裏都會蒙上一層巨大的陰影。看着金河的痛苦和迷惑我認識到和平是多麼的重要,沒有了家園,沒有了安全感,還談什麼快樂,談什麼理想,原來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當我讀完這本書我又被金河的堅強與勇氣所打動,十歲的她教會了十歲的我,當你身處一個陌生的新環境時,要學會堅強地去適應它,而不是去選擇封閉自我逃避它,只有用一顆堅持並快樂着的心去蜕變自己,才能擁有更加精彩和完美的未來!

謝謝你,金河!是你讓我感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十歲,一個令人深思的十歲!

十歲那年讀後感9

《十歲那年》的作者賴清河出生在越南,隨父母遷居到美國。看了這本書我有許多的感慨分享給大家。

主人公河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家鄉有她所熟悉的生活和各種傳統,她的木瓜樹和那些熱情的朋友。但這一年,戰爭的硝煙使河的一家不得不離開美麗的家園,搬往美國。這一次意料之外的出行讓她的人生從此天翻地覆。然而,適應新的環境是那麼困難,新的食物、新的鄰居、新的同學,一個全新的城市。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困難,河的3個哥哥和母親在美國找到了工作,河也繼續上學。

讀完這本書,我的內心感到極大的震撼和痛心。河和我年齡相仿,而我們一直在祖國的保護下和父母的關愛下健康成長。而河和她哥哥們在戰爭的硝煙中和子彈的飛舞中成長。要知道,河的一家在船上逃難的過程中,食物是多麼的緊缺。最好的時候,早餐、午餐和晚餐只有一個硬邦邦的飯糰和一口水。對於逃難的人來説,有飯糰吃已經是上帝給他們的恩惠。

記得,我小時候不喜歡吃飯。有一次不想吃飯,就偷偷去陽台把飯倒掉一半。那時候我還小不懂事覺得沒什麼,現在回想起來就感覺很慚愧。對比河他們的處境,我們現在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豐衣食足、無憂無慮。可想而知,戰爭幾乎催毀了一切。孩子失去父親,母親每天擔心受怕,年長的哥哥各有各的打算,最小的女孩心中充滿了迷惑。而且,小女孩還要看別人臉色行事。像那個年齡不是應該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玩耍嗎?是的,但是戰爭破壞本應該美好的生活。

作者用自己童年的事蹟告訴我們,戰爭帶來的是痛苦,但在戰火中的人們是堅強、樂觀和善良的。我要向河學習,學習她樂觀面對生活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十歲那年讀後感10

在簡短的詩詞中,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可以和書中靜靜流淌着的文字交流。短短的句子,一行一行的文字,一段一段的故事,一章一章的波瀾,就那樣被作者簡單而純淨的敍述出來。

不似詩集有飽滿得外溢的澎湃激情,也不像普通的小説可以用大篇幅來鋪陳和牽引。《十歲那年》的情感很純樸,語言沒有那麼多的修飾,故事情節推進也很迅速。看這本書,其實就是聽一個孩子講故事,孩子用它最乾淨最簡單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心靈成長的故事。

小説的因為行文流暢,語言簡單,所以詩歌所表達的情緒也就特別直接和徹底。當文中的"我",也就是小女孩金河,用她的視角來講來講述她的幸福和哀愁,比如戰爭之前家園的美麗。戰爭來臨時人們的恐慌,逃難過程中家人的苦楚,移民成功後寄人籬下的淒涼,上學在學校被同學欺負的無助,終於在親朋好友的幫助和鼓勵下自強的滿足。當這些故事一個一個展現在我們面前時,詩歌的語言讓我們覺得美麗的更美麗,憂傷的更憂傷。孩子不會不會去渲染痛苦,然而字裏行間的痛苦卻會讓看書的讀者,尤其是大人們,感覺到戰爭對孩子的危害。

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是什麼,看完這本小説,每個讀者都會認真地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簡單,明快的'節奏,孩子純潔的語言,敍述着一個並不輕鬆但依鬆充滿希望的故事。這就是《十歲那年》。

十歲那年讀後感11

我今年十二歲,我健康、我聰明,我無憂無慮,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 媽非常愛我。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就叫作《十歲那年》,同學們你們看到這個書名肯定會有很多疑惑:十歲那年怎麼了?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呢?當然我也不例外,帶着這樣的疑問,我開始閲讀這本書。

《十歲那年》,它出自於美國的賴清河。《十歲那年》的特殊旅行,是一場美麗而堅強的成長蜕變。金河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她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她和英俊、温柔卻永遠只在照片上的爸爸,堅強勇敢美麗的媽 媽,還有三個性格各異的哥哥住在一起,家鄉有她所熟悉的生活和各種傳統,她的熱情的朋友,還有那些木瓜樹。但是這一年,一場意料之外的戰爭卻讓她的人生從此天翻地覆。金河和家人被迫離開了美麗的家園,搬往美國南部。然而,適應新環境是那麼難,新的語言、新的同學、新的老師,一個全新的城市……最終,金河會融入這個新的世界,重新變得聰明和自信。從生活在家鄉的幸福日子,到適應美國社會的艱辛經歷,金河依然沒有放棄。最後終於在親朋好友的幫助和鼓勵下變得自強、聰明有自信。

看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分、浮想聯翩。戰爭太殘忍了,一場戰爭的發生會奪去無數鮮活的生命,會摧毀美麗的家園,更加會破壞幸福的生活。金河十歲這一年的經歷,讓我感到心酸。一個十歲的小女孩經歷了戰亂、漂流、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陌生的城市,新生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和諧,那麼美好。不同國度、不同種族、不同信仰,遭到鄰居的排斥和攻擊。語言不通,在學校受到同學的嘲笑和欺負,連吃飯都躲在廁所裏。金河是懂事的,學校裏經歷的挫折,回家隻字不提,不讓家人為她傷心。金河是勇敢的,面對困難她沒有退縮,她努力學習英語,對嘲笑她的同學做出了反擊。金河是又可愛又陽光的,她的可愛使她得到華盛頓小姐無償的幫助。她的陽光使她交到了新朋友。

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面對困難的生活要樂觀勇敢地去面對,讓苦難變成人生中的祝福。

十歲那年讀後感12

鳥欲高飛先展翅,人求上進先讀書。閒暇時,我看了一本書,名叫《十歲那年》,它是越裔美國作家賴清河的著作,其中一篇《在海上》我特別喜歡。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生活在越南的十歲小女孩,名叫金河。在1975年,越南南北發生戰爭, 戰爭摧毀了她的家園, 金河和她家人為了避難不得不離開家鄉,她和哥哥在母親的帶領下坐船前往美國。在海上漂泊的日子裏,因為逃難船隻的簡陋,她們大多數時間都要呆在黑暗無燈的船艙,並且缺乏生活用品,每天每人只有一個又黑又硬還帶有黴味的飯糰和一小杯淡水,同時船上還沒有廁所,天啊!真是難以想象。只有到了入海口,才能補充食物和淡水,才能吃上新鮮可口的白米飯。小金河平日特別愛吃零食,她特別思念鍋炒椰子脆、香蕉酥角醬……但是狹小的船上又哪有這些美食。過了一段痛苦的日子後,小金河和家人們憑着對新生活的憧憬,積極為未來做準備,她每天向光哥哥學英語、向武哥哥學習武術……痛苦但堅強的生活着,終於到達了她們心中的天堂-美國。

書中的故事雖已完結,留給我的卻是思緒萬千。我不禁想到現在因新冠肺炎病毒橫行而自覺隔離在家的我們和作者當時的處境有好多相似,同樣每天只能待在狹小的家裏,每天吃的最多的就是蘿蔔白菜,不能上學,不能和好朋友一起玩耍,但是我們聽國家,聽老師的話,在家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在家每天堅持鍛鍊,自己學習做飯,自己學習洗衣等等,我們和小金河相比,不知幸福多少倍,起碼我們不出門就能知道外面的事,起碼我們還有新鮮蔬菜,起碼我們還有老師通過網絡每天輔導我們學習……

勿謂寸陰短,既過難再過。我今年已經十二歲了,十歲早已過去,不會再回來,看到小金河的經歷,我更覺得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充實的過好每一天。

十歲那年讀後感13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奇怪的書——《十歲那年》。這本書奇怪之處在於裏面不是文章而是詩歌。

本書講述的一場蜕變的旅行,主人公河是一個十歲的短髮女孩,家鄉有她所熟悉的各種傳統,她的熱情的朋友,還有那些木瓜樹。但是這一年,一場意料之外的旅行卻讓她的人生從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河和三個保護她的哥哥還有親愛的媽媽被迫離開了家,搬往美國南部。然而,適應新生活很難,但卻沒能難倒這個堅強的孩子。面對現實,她深深地懂得長大了的她不能再依靠媽媽,這場變故使她變成了一個堅強的孩子。

看完這本書,我想到了我自己。我從小就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爸爸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永康打工創業,我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有一次,爺爺開着三輪車連人帶車從高處翻下,我被狠狠地甩了出去,臉上被荊棘扎得到處是血。這一次的經歷使我變得膽小內向。媽媽知道後非常內疚,可是生活所迫,她還是沒法和我生活在一起。為了鍛鍊我的膽量,可謂是煞費苦心。今年六一節,我所在的美術社團有一個展示節目,我被老師選中參加。一聽到老師宣佈我的名字,我害怕極了,但又不敢跟老師説我不想去。晚上和媽媽視頻時她見我悶悶不樂,就關切地問我是怎麼回事。我對媽媽説出了我的顧慮。媽媽就和我談起了《十歲那年》裏的河,慢慢的,我放鬆了緊張的心情,立志像河那樣勇敢地去面對困難。

六一節那天,我勇敢地走上舞台,大方地完成了美術作品展示。走下舞台的那一刻,我明白了:只要你勇敢面對,不逃避,積極向上,那麼任何事情都有解決的方法。

十歲那年讀後感14

翻開這本書,我就深深的體會到它的與眾不同。

它的不同,在於文字的載體不同。沒有大段大段的文字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竟然是一段段的詩歌。雖是詩歌,卻不似詩集中有飽滿的外溢的澎湃激情,語言十分簡單、樸素。寥寥幾行,以及為簡潔的話語敍述出來,但能清晰的感受出字裏行間滿滿的真摯的情感。整本書,是以主角金河的日記作為視角,以她的記錄,她的想法,去了解她的成長。

河是一個十歲的小女孩,但在這一年,一場戰爭打破了所有的一切。河和家人被迫離開了美麗的家園,離開了熟悉的生活,離開了她熱情的朋友,離開了木瓜樹······他們搬往了美國南部。然而,融入一個全新的環境是那麼難,新的一切,讓河無法適應,甚至倍受欺凌。然而最終在許多人的幫助下,河開始了新的生活。

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被班裏的同學欺負······一系列的事情使河原本開朗的性格受到了極大的改變。但在周圍人的幫助下,河又重新變得自信何聰明。在河的成長過程中,時時刻刻穿插着愉快與憂傷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讓人既想哭,又想開懷大笑。透過小女孩的視角,書中的一切都變得鮮活起來。哪怕在他們最艱難的時候,也能將嘴角微微上揚。

簡單、明快的節奏,孩子純淨的語言,敍述着一個並不輕鬆卻充滿希望的故事,這就是《十歲那年》。

十歲那年讀後感15

書是人類的夥伴,沒有書,就沒有一個全新的世界。

一本書裏有着無窮無盡的知識,可以讓我們變聰明,一本書裏有着無窮無盡的冒險,會讓我們變勇敢,下面我享受書裏的故事。

我看的書名《十歲那年》它出自於美國的賴清河。講述了金河是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她是這本書的主人公,她和英俊、温柔卻永遠只在照片上的爸爸,堅強勇敢的媽媽,還有三個性格各異的哥哥住在一起,家鄉有她所熟悉的生活和各種傳統,她的熱情的朋友,還有那些木瓜樹。但是這一年,一場意料之外的戰爭卻讓她的人生從此天翻地覆。金河和家人被迫離開了美麗的家,搬往美國南部。然而,適應新環境是那麼,新的語言、新的同學、新的老師,一個全新的城市……最終金河會融入這個新世界,重新變得聰明和自信。生活在家鄉的幸福日子,到適應美國社會的艱辛經歷,金河依然沒有放棄。最後終於在親朋好友的幫助和鼓勵下變得自強、聰明有自信。

看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分,戰爭太殘忍了!一場戰爭會奪去無數的生命,會摧毀美麗的家園,更會破壞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園。金河十歲這一年的經歷,讓我感到金河是那麼的勇感,面對困難沒有退縮,在困難面前從不放棄。

讀了這本書時我懂得了要向她學習,要讓自己變得更加勇敢懂事,熱愛學習。你會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幸福,更加熱愛自己美麗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