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愛瑪讀後感5篇

校園1.45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瑪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愛瑪讀後感5篇

愛瑪讀後感1

這個暑假,我選擇了在圖書館打發時間。有一天,我借回了一本名叫《愛瑪》的書。

這本書講了一個少女愛瑪因為自己家在當地很受人敬重,所以自己也有一點威望。因此,滋生出許多缺點,而她自己卻不知道。於是愛瑪就開展了一場艱苦而又漫長的認識自我的旅程,並經歷了許多苦難,正是這些苦難讓她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缺點,將它們改正,並也因為改掉了缺點而嫁給了遠近聞名的奈特利先生,獲得了幸福。

這本書裏的愛瑪就和我們一樣,有許多缺點需要改正,而自己卻“被矇在鼓裏”。有缺點固然不好,而知道缺點不改正還拼命掩飾就更惡劣,就像一個童話寓言故事裏的'貓一樣:這隻貓什麼也不會,捉不到老鼠反而説自己嫌老鼠瘦而將它放走,不吃,這隻貓就這樣繼續掩蓋它的錯誤;有一天它掉進泥潭裏卻不讓同伴救,説它在游泳,終於被淹死了。這就是因為這隻貓有缺點,自己雖然知道,但不肯承認,還拼命掩蓋,最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但是有缺點其實並不可怕,只要自己能夠清楚的意識到,並且能認真、努力的改正,不但不會落個壞下場,反而還會更上一層樓,成為讓大家都羨慕的優秀者、學習的楷模。

所以,缺點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能清楚的認識自我、認識缺點,最後將這些缺點統統“扔”掉,再向大家展現一個全新的自我。

愛瑪讀後感2

愛瑪是海伯裏村首富伍德豪斯先生的小女兒,聰明美麗,從小受到家庭教師泰勒小姐的良好教育。父親的寵愛和無憂無慮的生活環境,使她養成了自命不凡的性格。

愛瑪二十歲那年,泰勒小姐嫁給了附近一位紳士韋斯頓,離開了伍德豪斯家,愛瑪在寂寞中認識了當地女子學校的學生哈麗特,與她交上了朋友。哈麗特是個私生女,姿容俏麗,性格温順,非常可愛。愛瑪想方設法把她和青年紳士埃爾頓撮合在一起,叫她拒絕了佃户羅伯特·馬丁的求婚。

其實埃爾頓的.意中人不是哈麗特,而是愛瑪本人。埃爾頓本人非常勢利,根本就不會看上身世不明的哈麗特。愛瑪沒有撮合成功,又一次要為哈麗特安排一門親事,這次她為哈麗特選中的是韋斯頓前妻生的兒子弗蘭克。

然而弗蘭克半年前認識了海伯裏村家道中落的貝茨小姐的外甥女簡·費爾法克斯,並且互相傾心,私定了婚約。但是兩個人並沒有公佈婚約。

愛瑪對別人的婚姻干預,引起了她家的老朋友喬治·奈特利的不滿。他告誡愛瑪應該讓戀愛雙方自主地處理婚姻大事,別人干預只會把事情搞糟。

當弗蘭克與簡·費爾法克斯公佈戀情之後,愛瑪難以置信。這也讓愛瑪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並最終與簡·費爾法克斯成為了知心好友。

奈特利很器重羅伯特·馬丁,也經常幫助哈麗特,這樣使哈麗特對奈特利產生了崇敬和愛慕的感情。當愛瑪發現哈麗特崇拜的對象是奈特利的時候,她大吃一驚,原來她自己一直悄悄地愛着奈特利;奈特利常常指出愛瑪的缺點,其實心底裏也有意於她。

泰勒小姐生了一個女兒,這使愛瑪開始嚮往家庭生活。經過一番周折,奈特利和愛瑪終於互吐衷情;羅伯特·馬丁在奈特利的幫助下,最後也得到了哈麗特的愛情。

愛瑪讀後感3

《愛瑪》中的兩個重要男女主人公是愛瑪和奈特利先生。他們兩人在許多場合都以自己的方式幫助別人。愛瑪為女子做媒的方式十分可笑,甚至還有些荒誕,它竭力為地位低下的女子尋找社會地位比較高的配偶,常常是她自己矇在鼓裏,結果與她的願望恰恰相反,鬧出許多始料所不及的笑話。我們或許可以認為,作者這樣處理,正是希望引導讀者嘲笑當時英國社會上那種普遍的惡習。奈特利先生則一另外的方式幫助別人,譬如在一次舞會上,他看見社會地位低下的哈利特受到輕蔑的冷遇是,自己挺身而出,維護她的自尊心,協助她度過難堪局面,對餡上欺下的'惡劣行徑進行打擊;他重視哈利特與其地位相稱的馬丁之間的真情相愛,並給與恰當的協助,使他們有機會按照自己的願望喜結良緣。作者始終將奈特利先生這一角色置於比較讓讀者崇拜的地位,無疑希望通過這一人物體現自己一定的社會理想。

《愛瑪》沒有驚險駭人的情節,也沒有聳人聽聞的描述,但是從它娓娓道來、令人陶醉的敍述中,在他謎一般的情節中,在他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細緻入微的刻畫中,讀者面前彷彿展開一幅優美而略帶誇張的生動畫卷。我們好像能看到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行為,能聽到他們在各種背景下進行的交談,能感覺到人物的喜悦和憂愁,當時英國社會的林林總總彷彿由讀者親身所經歷。

愛瑪讀後感4

作者簡.奧斯丁生活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本書描述了小鎮上的貴族階層女子的擇偶標準,對戀愛婚姻的現實考量。文字多用對話,雖然是家長裏短的小事,但寫的生動有趣,讀來津津有味。一個小鎮,幾户人家,生活瑣事,人情往來,這些最難表達,也最見才華。小説以小見大,人物形象豐滿,故事富有喜劇色彩,叫人沉浸其間,一口氣讀完,不愧是世界名著。書中主人公,單身女子愛瑪,對待婚姻愛情,有主見,有想法,不會為了生存而匆忙選擇嫁人。

不委屈自己,期待愛情,更期待強強聯合。平時悠然享受單身生活,約會交友,閒着沒事做做紅娘,做做慈善,愛情來了,不迴避,抓得住,對婚後瑣事考慮周全。200多年前的英國單身貴族階層女子,已經頗具現代女子的思維,風采,心計。説到底,這一切還是要有底氣,這底氣就是金錢。無論是父家的.,還是夫家的。愛瑪父家的財產保證她得到富養,看人看事不短視,不會誤讀愛情,不為利益犧牲自己。夫家地位相當,人品出眾,才有後半生的幸福安穩富足。這樣的人生無論今後順境逆境,至少不憋屈。看這部小説時,腦子裏不由自主老是跟中國同時代婦女對比,想想同時代我們的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之類的糟粕,感歎制度不同,社會風俗不同。

愛瑪讀後感5

愛瑪是一個又聰明、又漂亮、又富有的二十出頭的女子,也許是因為人生中令人羨慕的一切她都擁有了,所以她有些自負,總是以自己的主觀臆想去“亂點鴛鴦譜”。

當然事與願違,生活中她並不是月老。有情人終成眷屬。她卻因為事情沒有照她所想的那樣發展而失落,並且對好言規勸她的.姐夫的哥哥心懷不滿。當然最終結果是她明白了自己的無知,並且和那個一直愛着她,又一直批評她的人結為夫妻。感覺上就是一本英國的青春小説,但在浪漫當中又不乏現實的意義,愛情還是需要門當户對。愛瑪以為牧師愛上了某某小姐(一位來歷不明的私生女),直到牧師快要結婚的時候愛瑪問他為什麼不娶她的時候,牧師説我怎麼會看上她!牧師看上的是愛瑪,但他每次向愛瑪示好的時候偏偏都有某某小姐在場,結果導致了一連串誤會。像有一次愛瑪給那位姑娘畫了一幅畫,結果牧師大加讚賞,愛瑪誤以為是牧師對那位姑娘有意思,但事實是牧師在拍愛瑪的馬屁。

牧師確是一個很庸俗的人,典型的勢利眼,最後娶了另一位庸俗的勢利眼(真般配)。而某某小姐,最終還是嫁給了一位農夫,一位很愛她的農夫。語言上相當有趣味性,輕鬆活潑。與奧斯汀之前的作品一樣,這本看似很偶像的書也講了許多人生哲理。比如家世背景畢竟是現實的,某某小姐最終還是要嫁給一位農夫。而且也對愛瑪隨便干涉他人婚姻的行為進行了批評。

標籤:讀後感 愛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