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九年級

校園1.84W

《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主要通過“我”一家人在去哲賽爾島途中,巧遇于勒經過,刻劃了菲利普夫婦在發現富於勒變成窮於勒的時候的不同表現和心理,揭示並諷刺了在階級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態情形。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而不是人與人相互幫助的美好生活的主題思想。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九年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九年級

教學設計背景:

我區掀起了“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改革浪潮。在新的形勢下,我也投身其中,認真閲讀相關理論,深入領會高效課堂的內涵。我結合自己的學生、自己的教法,在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大膽踐行《新課標》要求,現將小説《我的叔叔于勒》我的教學設計方案展示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拮据、闊綽、煞白、詫異、與日俱增、十拿九穩”等詞語。

2、把握小説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瞭解莫泊桑及其小説創作。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細緻地描寫人物內心世界,對人物作個性化描寫的方法。

2、把握小説的情節構思,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3、品評小説的語言,提高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提高道德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豐富內藴。其中如何調動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經驗發揮想象對主題進行討論是難點。

 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九年級的一篇講讀課文,是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篇。從語文教材應完成的教學目標看,要教會學生體會通過塑造人物形象敍述故事情節,描寫環境表達作者思想感情。莫泊桑的小説,特別是短篇小説,在藝術手法上造詣很深。他的作品題材豐富多彩,行文波瀾起伏,故事情節巧妙曲折,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發表於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體現他藝術風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説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其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後變化,清晰生動地勾勒出一幅19世紀後半葉法國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是通過少年若瑟夫的視角來表現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對人生、社會的認識。本課的閲讀教學擬以從分析情節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領會作品的豐富內藴。力求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用現代人的思想觀念創新、多元評價作品的主題,領會其匠心獨運的藝術構思。在評價認識中,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

  學情分析:

學生對學習小説大都有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很關注小説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説之後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對於小説中的字、詞、句,大部分學生不會感覺有難度。這有利於調動廣大同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欣賞水平的提高。所以安排學生課前預習小説,由學習委員負責,排出劇情課上表演小説故事情節,更好地瞭解人物形象,體會課文所反映的主題。

  教法、學法説明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以讀後感悟、讀後理解、讀後體驗、讀後反思為教學設計思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為教學理念;分為兩種課型組織學生學習:1、預習課;2、討論課(展示課);即採用感知討論、點撥討論、梳理啟迪的教學和學習方式,以對話教學的形式,努力使課堂開放、民主而有活力。

l、誦讀法。莫泊桑的小説語言簡潔明快,幽默機智。課文在技巧的運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寫、懸念的運用、情節的安排等方面。指導學生表情朗讀或分角色朗讀,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動和刻畫人物性格的。 課堂教學以朗讀揣摩為主。

2、探究討論法。這篇小説的內藴很豐富,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主動質疑問難,合作探究以釋疑,培養解讀小説的能力。如從情節分析人手探討作品主題。

3、續寫法。在把握原作主題,抓住人物性格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流暢自然的結局續寫,以深層揣摩課文立意和波瀾起伏的情節鋪敍。

  學法指導:

1、感悟——理解——品味——反思

説明:學生學習本文,首先應該熟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逐步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課文,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在分析人物性格時,要抓住一個“變”字,通過變化的對比,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的能力。在分析懸念鋪排時,要扣住一個“巧”字,以達到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最後感悟課文,欣賞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受文學藝術的美。

2、採用自主討論式的方法,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並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佈置學生預習本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誦讀整體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課文的情節結構,瞭解情節發展的因素。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對於金錢,名人這樣説:

羅蘭:凡事若在金錢利益上着眼,就難免在人情道義上有幾分刻薄.

三毛: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脱不了關係. 其他: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有錢能使鬼推磨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法國作家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去體會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板書文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先讓學生展示課前預習成果】(設計思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獲取信息的能力)

1、【説】學生以學習小組相互交流預習所得。

2、【寫】抽兩個小組的大組長分別介紹作者及相關寫作背景並簡要書寫在黑板上給同學們講解。【師根據學情加以補充】

3、【寫】多媒體出示生字詞,抽每小組組員上黑板注音、寫生字;其他學生練習本上書寫,老師巡迴瞭解學情,大組長負責批閲,師當堂評價。

二、設問導讀:

1、整體感知(設計思路:培養學生快速掌握課文大意和口語表達能力。)

1)、【讀】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小説內容,勾畫並疏解疑難字詞。

2)、【聽】學生聽讀全文,明確人物關係,嘗試複述故事情節,明知線索。

【小組合作交流,分工與各小組板書寫在黑板上】見下:

人物:

情節: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環境:

線索:明線——

暗線——

2、【讀】【説】學生精讀全文,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設計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巧妙,也引導學生由此入手逐層理解小説的主題思想。)

(1)、開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為什麼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 菲利普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2)、于勒是個怎樣的人?曾是災星的于勒,現在為什麼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等。請嘗試從課文內容中歸攏于勒的“簡歷”。

(3)、小説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為什麼?

(4)、小説圍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變化,展開曲折的情節。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不同稱呼的.詞語及其態度的變化。

【學生展示討論結果,體現學生讀後的感悟、讀後的理解】

教師及時給予評價、點撥:

(1)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錢,因而被家裏的人看不起,甚至視為全家的“恐怖”。終於。他被送到美洲。後來,據説他在那裏做生意賺了錢,並且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説,打算髮了財回法國同住。於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之後,重又潦倒落魄,淪落成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擺攤靠賣牡蠣過日子,他又重新成為哥嫂的“恐怖”,被棄之家門外。

(2)菲利普是個小公務員,一家人生活拮据,不僅“樣樣都要節省”,甚至連女兒都嫁不出去。但是,他們知道了以前被視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發了財,“做着一樁很大的買賣;而且準備回到故鄉和哥嫂一起快活地過日子,於是“大家都認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歸來,並對“這樁十拿九穩的事…”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我”的二姐也因這一“福音”,定了婚。

(3)學生可能會得出如下分析:①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於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為人造成的。如果於勒是一個品行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③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於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認。④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婦的金錢利己意識造成的。⑦是社會文化造成的。

教師引導: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為窮人。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4)于勒揮霍家產,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於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邏輯)

于勒發財,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解困。于勒成了窮光蛋,希望破滅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於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船上發現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情節發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歸來,為什麼?于勒在海外發財了。不料于勒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失望怨恨而歸。(技巧)

三、【演】拓展延伸(設計目的: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以及表演的能力,以此達到對小説主題思想的理解和歸納。)

1、分角色朗讀。

2、角色表演過程(便於更好地瞭解人物形象,把握小説主題)

3、學生合作探究:

(1)這篇小説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象?你是如何理解課文主題的?

(2)小説的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從行文看,對於勒僅有幾筆直接描寫,多是側面着墨,而對菲利普夫婦的刻畫卻用了很多篇幅。那麼,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誰?

學生研討、表達,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明確:

(1)閲讀這篇小説,使我們走進了19世紀的法國社會,去體驗當時法國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説描寫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動勾勒出了一幅19世紀後半葉法國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勢利、自私、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

有關作品的主題可以理解為:①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的人和人的關係。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于勒被棄的遭遇是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社會的概括。恰如馬克思、恩格斯説:“現代的資產階級家庭是建築在什麼基礎上的呢?是建築在資本上面,建築在私人發財上面的。”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個既可鄙又可憐的形象。他們掙扎在社會的底層,也正因於勒的惡行,將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貧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艱辛,乃至女兒出嫁都成了問題。于勒發財的消息,成了擺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現實是他們遇見了無臉歸來的窮困潦倒的于勒。面對無奈的現實,他們的選擇無疑是艱難的。勢利,作為人類普遍的劣習和商品社會必然會衍生的生活現象,是超越時代、地域的。

(2)小説題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卻是作為暗線,略寫和虛寫了他的過去和未來。他的出現只是在海輪上賣牡蠣即短短的一幕。作者把筆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遊哲爾賽島在海輪上巧遇于勒這件事上,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驟然變化上,從而刻畫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性格特徵。小説正是通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寄予自己的情感評判的。因此,小説的主人公應是菲利普夫婦。“我”作為敍事主體貫穿全篇。小説的主題是: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四、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展開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據下列情境提示,續寫小説的結局:

假如破了產,又窮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門上,將是怎樣的一種情景,請抓住人物性格特點,進行創造性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