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的教案設計

校園5.11K

  一、複習目標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的教案設計

1.瞭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理解生態系統四種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關係,理解營養結構與功能的關係,掌握營養級的概念以及營養級與食物鏈的關係

2.理解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理解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原因,理解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因素及其關係,瞭解保持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重要意義

  二、複習提綱

1.廣西愛鳥周:每年3月20一26日;愛鳥節:每年3月20日。

2.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環境共同構成生態系統。

3.生態系統的類型:水域:海洋、淡水、濕地;陸地:森林、草原、荒漠、農田、城市等。生態系統有大有小,一個池塘、一塊農田、一條河流也是一個生態系統,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4.生態系統的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為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

——消費者(動物):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

——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分解動植物的遺體並利用其中的有機物和能量

注:在生態系統中,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緊密聯繫,彼此作用,構成一個整體。其中生產者是消費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因此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消費者的功能活動,不會影響生態系統的根本性質,所以消費者不是生態系統的必要基本成分。

5.食物鏈: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通過吃與被吃形成了食物關係,這種不同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係而形成的鏈條式聯繫。

6.食物網;許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形成複雜的網狀聯繫,就稱為食物網。生態系統的營養關係結構愈複雜,生態系統愈穩定。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7.營養級的劃分: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四級消費者

8.富集作用:生物從周圍環境中吸收並積累某種物質,使生物體內該物質的濃度不斷增加的現象。富集作用常常隨着食物鏈而發生。

9.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太陽能是所有生物生活活動的能量來源)

起點:生產者進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

流向:沿着食物鏈傳遞(生產者流向分解者和消費者,消費者流向分解者)

流量:被下一個營養級所吸收的部分

散失:呼吸作用、遺體和遺物等

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不循環,傳遞效率為10-20%。(愈向食物鏈的後端,生物體數量愈少,儲存的能量愈少,有毒的物質積累得愈多。形成能量金字塔。

10..物質循環(碳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