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雷雨》讀後感10篇

校園1.7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雷雨》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雷雨》讀後感10篇

《雷雨》讀後感1

《雷雨》結尾就像一場暴風雨,將所有的人都捲進了這場家庭的悲劇。每一個人都難逃宿命。不得不感歎,命運這個東西有時候太黑暗了。剛剛才讓你感到曙光的來臨,馬上卻又將人打入萬丈深淵。這是一出悲劇,是一出非常可怕的悲劇,在一天裏三個人死了,兩個人瘋了。黑暗陰鬱是《雷雨》的調子,是在雷雨來臨之前的預兆。我們都認為是我們在主宰着自己,可是時常又不是自己在主宰。不知是命運在向我們開玩笑,還是我們在向命運開玩笑。

《雷雨》裏的人物的命運是黑暗的,他們對命運沒有一絲絲的反抗就已經被征服了。假如四鳳和周衝沒有死,也許他們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周萍假如再冷靜一些,也許就不會自殺,兩位母親也就不會因此而瘋掉。命運有時是黑暗的,但是我們應該相信,在黑暗的盡頭就是光明。命運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都對命運低頭。這黑暗就猶如劇場的幕一樣,我們知道會有閉幕的時候,有我們在黑暗中等待的時候,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在瞬間漆黑之後會有更精彩的劇目。而不是應該讓黑暗矇蔽住自己的眼睛,理智,甚至於心靈。我們自始至終都應該明白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應該去朝着光明前進。

《雷雨》讀後感2

近來讀了曹禺的《雷雨》,也許是以我現在這個年齡還不足以瞭解吧,看完後只覺得一陣戰慄、一陣心酸。

寫《雷雨》時,曹禺還只有23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吧,所以才會如此徹底地披露出封建時代中國家庭內裏的不堪,才會採用如此極端的結尾,短短一天之內,兩個家庭,八個人裏,一下子死了三個,瘋了兩個。該贖罪的死了,可無辜地盼望着美好事物的人,也死了。一切的源頭,或者説,最該死的那一個,卻健健康康地活着,貫穿了整本書的始末。這樣的情節,恐怕也只有23歲的曹禺,才寫的出了吧。

書的最前面,有學者寫的序;最後,有曹禺自己寫的後記。這兩篇小文章裏都提到了書中的各個人物,無一例外的,周蘩漪最為他們所傾心。我不明白為什麼,在我看來,天真無辜的周衝才最令人感歎,他嚮往着美好,但在那樣一個家庭裏,他無法去追求美好,他不能像魯大海一樣,有那麼激進的精神,他畢竟是周公館的二少爺。他也太天真,他想當然地幻化出一個美麗的、無瑕疵的世界,並認為這世界真實存在着,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最後幻想破滅時,茫然不知所措,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令人惋惜。

其他的人物,例如周萍,幾乎令人愛恨交加。他犯下了錯誤,他也願意去改正,可他又在不知不覺中犯下了更大的錯誤,在最後認清四鳳是他的妹妹後,他該是恨透了自己吧,那一聲槍響,也許是他贖罪後的歎息。四鳳,她同她的母親一樣,有着剛烈的性格,這種剛烈又不同於周蘩漪,蘩漪幾乎是病態的,她愛就愛到骨子裏,恨,也要恨得徹頭徹尾,不留一絲喘息的機會。四鳳不同,她很年輕,她沒有蘩漪那麼瘋狂,最後的死亡,也只好是她的歸宿。

看完《雷雨》,不知該做什麼評價,只好這樣胡亂評了幾句,抒發一下內心的不安吧。

《雷雨》讀後感3

魯大海是四鳳的哥哥,是礦工工地上的工人。他是一個充滿精力的人,剛正不阿,和魯貴是一個強烈的對比。魯大海是一個正義的,不會被其他事物所打動的人。他的這種獨一無二的性格在雷雨中很與眾不同,給讀者帶來了一點不一樣的感覺。他不認為人之間有三六九等,所以鄙視魯貴,恨周家,他的正義感使他厭惡周家。

周家的大少爺周萍。他是一個鬱悶的人。他所做過的事情,不堪回首。周萍拼命想要忘記,忘記過去的一切,一切由於他的衝動而犯下的過錯。我不知道他對四鳳的感情是真是假,但是我清楚周萍是需要人來拯救的。他想忘記一切,可是他辦不到。

裏面的女主人公,周公館的太太,繁漪是被曹禺稱為最富有“雷雨“性格的人物。那段對她的描寫,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個標緻的女子。她在忍耐,不休止的忍耐。為了誰,為了她的兒子,還是愛人?她是一個不屬於周家的人,她骨子的裏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她是與周家對立的人,不甘心生活在抑鬱的花園般的“牢房”裏。她不是一個好母親,不是一個好妻子,但是她是一個肯為自己的未來努力的人。

《雷雨》讀後感4

死亡”一詞其實幾乎貫穿了整部《雷雨》的脈絡。從序幕中兩位尼姑談論的鬼神論,再到周萍和周蘩漪各自為了愛而萌生出的懺悔和執着,最終直指那些為愛徇情的無知青年,每一個佈景和情節都瀰漫着對死亡的輕聲歎息。

周萍的死倒並不算意外,或者説是我完全料想之中“該死”的角色,這個男人的一生應該算是極其卑微潦倒的了,他總是在是非之中搖擺,不能忘卻前世與繼母的失足情網,也不能割捨後世對魯四鳳的愛戀糾纏,他活得過於矯情,淡薄了尊嚴,丟棄了理想,湮滅了自由,結餘的那些生命就只獨守着一個“情”字不了而已。我以為,愛他就好比施捨同情,但是在於他的評價我只能説懦弱得幾近使人唾棄。

曹禺曾經在《雷雨》的序言中評價過他自己筆下的人物,但得到其大加讚賞的卻只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便是同樣慘遭不幸的二少爺周衝。相比而言,我到認為周衝是個極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他先是對四鳳的求愛失敗;又在爭執中委命於父親的呵斥,認識到獨權的威嚴終究是不可動搖的;之後他又抱着近似菩薩的善心去探望困頓中的四鳳,卻被魯大海視為不速之客辱罵出門;結尾他又被周繁漪無情地拉出來,眼見了殘酷的事實,最終被親生母親手丟棄在暴風雷雨之中。一件件打碎他夢想的事情接踵而來,現實生活留給他的只有悲痛——剩下的是一種掉到黑洞中不可重生的絕望。周衝是無辜的,他只是一個被社會矛盾、家庭仇恨無故吞噬了的受害者,一個在夢想與現實中游離屈尊的年輕人。他最終還是死在自己夢開始的地方,令人悲憐不忍,心痛不已。

《雷雨》讀後感5

在這裏我唯一想説的一個還活着的人就是整部《雷雨》的靈魂——周蘩漪。她是曹禺老先生最喜歡的一個人物,也是他認為最“雷雨的”角色。在我看來,周蘩漪並不是什麼討巧的角色,但她的行為和心理狀態到不失是半邊天空的一個鮮明代表——為了愛情而活,卻又被愛摧殘了身心,絕望了人世。我能夠給予她的更多的是同情,更或者説是仁愛。周蘩漪是鮮活的`、真實的,她生命的一半已經沉淪,但是在感情崩潰的邊緣卻忽地懼怕起了死亡,露出對現實的無盡渴望和激情,於是她本能地抓牢身邊最後的一棵救命草,不顧一切地瘋狂地向上攀爬,但卻不料,她所有的希望最終還是土崩瓦解在一個懦弱卑微的男人手裏。然而更可悲的是,周蘩漪最終沒有獲得死亡超脱的權利,她將終生帶着遺恨和罪責感孤守在愛人和兒子的墓冢前,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雷雨》裏這幾個在死亡邊緣徘徊的角色,其實都有着對生命的無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們在命運的衝突裏偏離了原有的軌道,最終,淚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織相濡的。但是,關於那些愛與恨的矛盾糾纏,也許會因為這些死亡而被我們釋然吧。

《雷雨》讀後感6

《雷雨》是曹禺先生久演不衰的代表作之一。其成功首先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給讀者、觀眾呈現了一些個性豐富、情感飽滿的形象:虛偽的周樸園,隱忍的侍萍,懦弱的周萍,天真、單純的周沖和四鳳,猥瑣的魯貴,鬥激的魯大海——而最有雷雨氣息的就是敢愛敢恨的繁漪。她,作為一個受了新教育的中國舊式女人,為了挽留她轉瞬即逝的愛情,她不顧一切地燃燒了自己,也衝破了封建家庭的枷鎖。或許,曹禺先生想説:一隻飛蛾撲火只能犧牲自己,可無數的飛蛾呢?那將會是一場雷雨。

在繁漪出場前,曹禺先生給了她一段宂長的舞台提示,清晰刻畫了她的形象。這是個綿裏藏針的女人,一個內心燃着野火的憂鬱太太。當她陷於情感的冥想中,忽然愉快地笑着;當她見着她所愛的,紅暈的顏色為快樂散佈在臉上,兩頰的笑渦也顯出來的時節,你才覺得出她是能被人家愛的,應當被人愛的,你才知道她到底是一個女人,跟一切年青的女人一樣。畢竟,她有更原始的一點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膽量,她的狂熱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決斷時忽然來的力量。所以,這段提示就寫出了繁漪的本質特色:她敢愛,她敢狂熱地用真心追求愛情;她敢恨,她能反抗一切阻礙她守住愛情的力量。於是,在接下來的七次出場中,三次對周萍的傾訴,三次情感的爆發,三次推動情節發展的行動,她唯一的動機就是——阻止周萍離開,留住她的愛情!雖然悲劇發生的直接推動力是她,可她的動機就決定了,這是個可憐可愛可敬的女人。

在第一次出場中,她與各主要角色的關係就在對話中一覽無餘。對四鳳,她有難以掩飾的嫉妒,可還沒忘端着太太的架子;對周衝,她愛兒子,可又不能全心全意地做個好媽媽;對周萍,她表面客氣,可話裏藏話;對樸園,她反抗的同時也努力壓制憤恨;還有知道她祕密的小人魯貴,在旁存在威脅。她的生活處境和心理狀態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次出場她與萍獨處,直接向萍訴衷腸,也是首次情感爆發。她對他揭開周樸園的虛偽面具,希望萍能和以前一樣同情她的處境,救人救到底。可萍一味退縮。(一字一字地)我希望你不要走。繁漪直接吐露心聲,可萍依舊不理會。她大罵:都是沒有用,膽小怕事,不值得人為他犧牲的東西!我恨着我早沒有知道你!一個女子,你記着,不能受兩代的欺侮。她的敢愛敢恨,她的反抗精神,隨着這幾句話聲聲砸在觀眾心上。

第三次出場,繁漪為着留住周萍,採取了首次行動——説服魯媽將四鳳帶走。這個行動,使得魯媽有可能來到周公館,從而與周樸園重逢。但其實,這個行動也能反應出她的可愛之處。她作為有地位的太太,完全可以直接將四鳳辭退,甚至迫害,在那個年代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可她客客氣氣地與魯媽交談,聰明地讓魯媽自己提出將四鳳帶走,還送四鳳舊衣服。所以繁漪也是無可厚非的。

接着第四次出場,她得知萍要在晚上去找四鳳,激起了對萍的第二次挽留。上次她還企圖誘發他的同情,這次,失望的她直接威脅他:你不要把一個失望的女人逼的太狠了,她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的。小心,現在風暴就要起來了!這為她之後的行動埋下了伏筆。

果然,她第五次出場就開始了報復行動。這次出場十分短暫,連一句話也沒有。她只有一個動作——在窗外關上了窗户。這個行動使周萍與四鳳的關係暴露在魯媽面前,矛盾進一步激化了,真相也愈發有機會浮出水面。

到了第六次出場,她的臉慘白而冷酷,愛和恨燒盡了女人一切的儀態,她像是厭棄了一切,只有計算着如何報復的心念在心中起伏。見了樸園,她輕蔑而暴躁地反抗他的意志,倒真有些病態。而見到周萍,不甘心的她發出了最後的挽留。開始她和之前一樣,想用自己即將成為瘋子的可能博得萍一絲憐憫,可萍卻一了百了的激怒她。這時,她的情感第二次爆發,眼睛裏射出瘋狂的火。然而這次的瘋狂並不是表現在大吼大叫上。她壓制了自己,變成了低聲下氣地説話。一直是無畏反抗,尖鋭威脅的她,此時一反常態,扔掉了她最寶貴的尊嚴。這最後的懇求實在令人酸楚,然而還是失敗了。

她很清楚她留不住周萍的心了。可她不願放過最後一個機會,哪怕只是為了報復,不讓任何人有好日子過。於是,她第七次出場了,進行了最關鍵的行動。在周萍就要帶四鳳私奔的時候,她鎖了門,還叫來了周衝。沒想到善良的衝絲毫不阻攔哥哥和四鳳,一氣之下,她的情感徹底爆發了。她不顧一切地把她的愛情公之於眾,不給自己留一點後路,雖然明明知道愛情已逝。眾人愣在原地時,她藉着火樣燃燒的勇氣,便拿出最後一張王牌,喊出了周樸園,讓全家人面對面。至此,她自己一個人,一步步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推向了真相。最後再讓自己跌落下來,成為徹底的瘋子。

就是這樣的三次挽留、三次行動、三次爆發,繁漪,一個單薄的女人,用她對愛情的執着、對壓制的反抗,飛蛾撲火般地燃燒了自己,卻打碎了一個封建家庭維繫了一個世紀的輝煌假象。在那個只能製造悲劇的時代裏,這麼個撲火的飛蛾,恰恰也是星星的希望之火。

《雷雨》讀後感7

鬱熱的風,挑起幕布的一角。俗話説:“人生就像一場戲。”果不其然。在戲劇中,又有喜劇和悲劇之分。記得魯迅先生説過:“把沒有價值的揭破給人看,是喜劇;把有價值的毀滅給人看,是悲劇。”在《雷雨》中,最最純潔善良的,應該是四鳳和周衝,他們宿命似的毀滅,令人扼腕。

周衝,這個憨頭虎腦的善良的男孩,我喜歡他那種率真無私的心靈,他最無辜,最後卻和四鳳死在一起。他就像一枚包裹在蠶繭中的新生兒,懵懂,做着屬於自己的夢,四鳳的拒絕反而給了他希望,他暢想着,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和四鳳手拉着手,在薄霧中坐在白帆上看日出。曹禺先生説得對,他愛上的不是四鳳,亦不是某個漂亮的女人,他迷戀的僅僅是“愛”。正如《家》中的覺慧一樣:“愛情的熱望,幸福的熱望,除此以外,再沒有別的了。”但這一切都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他看不懂四鳳,看不懂家庭,更看不懂社會,四鳳僅僅是一種寄託,一種化身。在父親威逼母親喝藥的那一刻,他才認識到父親權威籠罩下的家庭,他吞嚥下自己的熱望,想要幫助四鳳讀書的熱望;在魯大海的斥罵下,他才知道自己和他是兩個世界的人;在周萍拉着四鳳告訴他真相時,他迷茫了,他囁嚅着,他懷疑或許自己真的沒有愛過四鳳;看着發了瘋失去母性的母親,他被狠狠地敲醒,四鳳不可能永遠陪着他,媽媽也不可能一直支持他,現實的黑暗,在那一刻漫無邊際地將他籠罩。夢,被狠狠敲碎;愛人,離去;哥哥,背叛,這一切的一切都足以置他於毀滅。在面對親情和愛情的抉擇之時,他慷慨地退出,但最終,黑暗伸出無形的手,將他徹底淹沒。

而四鳳,純潔善良、活力四射,她甚至並不奢望擁有曾經擁有的愛情,應該擁有的愛情,在那個命運捉弄人的時代,她是一個無辜的犧牲品。周衝愛她,也許是少年的純夢;周萍愛她,應該還有相互的交流和真誠。就如當年周樸園愛侍萍一樣,雖然不乏真誠,但最後都會在金錢、權勢的利益之下土崩瓦解。只因為她們不過是下人,不過是伺候公子老爺的下人。

《雷雨》是一部讓人揪心的生活劇。封建制度的沉悶,資本主義制度的血腥,使得卑鄙無恥的周樸園、剛強熱情的繁漪、瘦弱自私的周萍、無辜的周衝、純真的四鳳都成了它的犧牲品。

帷幕落下的那一刻,淚也止不住地落下,把好的東西毀滅掉,這或許就是悲劇的力量吧!

《雷雨》讀後感8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偽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感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卻又不知地犯下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族的祕密,身世的祕密,所有這一切都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周萍、周衝、四鳳死了,魯大海與生父周樸園反目,兩位母親亦走向了崩潰。

矛盾環環相應,扣人心絃的同時,卻做得那般自然,似乎從一開始我們讀到雷雨時,面前就有這樣一幅畫面:鬱悶燠熱,烏雲聚合,繼而有隱隱的雷聲,有詭異的電煽動着淅趨緊張的空氣,忽然天地間萬物止息,紋風不動,靜極了靜極了,就在人剛剛覺察到異樣還來不急思考時,當頭響起了一個炸雷電閃雷嗚,雨橫風狂,宇宙發怒了,這像是寓示劇中人物之間的危險關係。

看完故事,我很矛盾,我問很想知道這場悲劇誰是製造者?蘩漪嗎?還是周樸園和魯侍萍?可細細想想,他們又有什麼錯呢?

蘩漪在《雷雨》中有些扎眼,但她澆不滅的熱情和顆強悍的心讓我喜歡她,儘管她的漂亮的心靈被環境窒息變成了乖戾,她不是所謂的“可愛”女性,她是辛竦的,尖鋭的,有魅惑力的,甚至她就是所謂的魔。可能正因如此,我喜歡她,她為愛不惜一切,她的執着我從內心敬佩,他們都沒錯,他們只是愛上了不該愛的人,可誰又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呢?我漸漸開始發現或許是封建社會所謂的門當户對害了他們,或許當時樸大少爺娶了魯侍萍,那麼今天也就不會發生這一幕的哀嚎。

今天的社會佈滿着陽光,驅散了過去的陰霾,現在的天天對戀人都是幸福快樂的,因為彼此是自己的選擇,我希望在今天的社會中不再會奏響雷雨天特有的隆隆樂奏,因為今天是個陽光燦爛的世界。

《雷雨》讀後感9

拿起這本《雷雨》,我就不禁想到了別里科夫——一個把自己套在套子裏而最終有死在套子裏的可憐蟲,我覺得周樸園比別里科夫更可憐。

他是個衞道士,為了維護他所謂的合理而有秩序的封建社會等級門第婚姻,他狠心地離棄了為他生了個兒子的侍萍。他要維持他“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逼繁漪喝藥,他告誡繁漪,“就是自己不保重身體,也應當替孩子做個服從的榜樣”,他永遠是冷峻又毫不退讓地捍衞着自以為正確的處世原則和家教門規。

他同時也是個犧牲品,遭受了失去愛人的痛苦和心靈的永久折磨,妻子的桀驁、兒子的畏懼,家裏永遠的昏暗、鬱悶、死氣沉沉……

如果別里科夫是自願鑽套子,那麼周樸園則是無奈地跳進墳墓。我不是為周樸園辯護什麼,讀完劇本,我只為他因為封建禮教的衞道士身份而成為犧牲品感到悲哀!

《雷雨》讀後感10

《雷雨》從開始似乎就註定了這個是一個悲劇。

就像眾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樸園為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棄了侍萍。孤苦無依的侍萍帶着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離開,原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十幾年後,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

蘩漪,《雷雨》中被愛情傷得最體無完膚的女子,曹禺先生在序中這樣評價蘩漪:“蘩漪是個最動人憐憫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執勤的馬,毫不猶豫地踏着艱難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夢而救出自己,因這條路也引向了死亡”在《雷雨》的氛圍裏,周蘩漪最顯得調和,她的生命燃到電火一樣地白熱,也有它一樣的短促,當着火星消滅時,她的生機也頓時化為烏有,她是一個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織着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也許,愛與恨正是曹禺的《雷雨》所要表達的主題,周樸園、魯侍萍,乃至周萍,哪個不是一切的恩怨情仇,只有蘩漪將愛與恨的交織詮釋他如此淋漓盡致,蘩漪就像是一朵在黑夜裏悄無聲息地綻放了的花,冷漠、詭異、妖豔,穿過被灼傷了的眼睛,直逼進你的靈魂,尋找苦海深處的共鳴,我不得不讚歎蘩漪,她就是那個瘋狂到讓人心痛的女人,在周家深深的庭院裏,暴怒的雷雨的中心,她是罪人,亦是受害者,她有一顆被愛情遺忘的心,十八年來陪伴着一個暴躁怪戾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周樸園不愛蘩漪,他的軀殼裏早已埋藏一座荒冢,墓碑上刻着魯侍萍的名字。

《雷雨》中沒有提及蘩漪因何嫁入周家,這並不重要,悲劇早已開始,周樸園和魯侍萍的恩怨糾纏所當然不會只有兩個犧牲,蘩漪本身只是偶然的一個環節,由命運捉弄,被推進雨中,在雷鳴電閃下心碎、發瘋,蘩漪和周萍之間並非是愛情,就算有倫的嫌疑,蘩漪也遠遠將周萍甩在了後頭,她像戰神一樣充滿勇氣,以夸父追日般的熱情索求虛無縹緲的真愛,她忘記了自己是周樸園的妻子,周萍的後母,就那麼不顧一切地抓住了愛情,周萍是她乾涸的心湖裏突如其來的一場春雨,她就這樣坐上了愛情的末班車,偏執地等待未知的終點。她對周樸園充滿了恐懼與恨意,所以會在深夜裏獨自哭泣,而周萍恰在這個時候出現,一絲的安慰就會點燃熾熱的烈火,讓自己義無反顧的燃燒,蘩漪實在是個最可憐的傻瓜,她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極限,卻不知自己倉皇中抓住的救命稻草只是一根空心的稻草,軟弱、無力,我懷疑蘩漪與周萍之間的感情是否是等價的,自始至終似乎都是蘩漪付出太多,那是一份最渴望得到回報的愛,卻也是最無可奈何的恨。

愛與恨的邊緣流淌着啜泣的淚,有如許多的人,畢生在夢中追溯。

標籤:讀後感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