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美術評課稿範文(通用16篇)

校園2.15W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美術評課稿範文,歡迎閲覽。

國小美術評課稿範文(通用16篇)

國小美術評課稿 1

本課是國小三年級的一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給現成的圖畫填充顏色的方法。

從秦宇紅老師的説課中我們能感覺到:秦老師在教育觀念與教學思想的更新上、在教學內容的駕馭與處理上、在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優化組合上、在教學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下了一定的功夫並有所體現。下面談談這節課的特點:

一、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能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生特點,將知識融入到美麗而不失童真的圖畫中,以任務驅動形式逐步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完成任務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建構知識、寓學於實踐的環境,讓他們在這個環境裏,充滿興趣愉快地進行學習,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

最後通過“展示作品”來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有始有終。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信息技術的趣味性及美好的功能

秦老師通過事先製作的四幅圖畫導入新課,使學生在美的欣賞同時,也感到很吃驚“我們也能做出這麼美的作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使讓我學變為我要學。

三、變知識導向型教學為技能訓練型教學

採用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方式。 為了更好地培養能力,在處理教材時,教師即發揮了課本的示範作用,但又不盲從課本,創造性地處理教材,精心設計了四個樣本畫,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突出了本課的重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可操作的範圍內進行創新實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達到了培養創新意識的目標。

四、自主探究、協作學習

在學生練習階段突出了自主性學習和協作性學習。

首先,樣本畫符合國小生的特點,既具有藝術性又具有童真性。

其次,給予學生個體選擇的機會。可以在多個樣本中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樣本。 第三,採用分組協作式學習。使學生之間保持融洽的關係、相互合作的態度。有利於提高學生自己協調的能力,培養與人共事的協作精神、利於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存在的不足

我聽過秦老師在本校上的這節課,當時感覺學生展示作品及最後教師總結上不夠好,由於本次是以説課形式開展教研活動的,細枝末節沒有展示出來,來説課的教師大錯不能有,但小錯則不見得沒有。無法全面展示教學過程,是信息技術學科集中開展教研活動無法避免的問題。

國小美術評課稿 2

這堂由余老師執教的《畫情緒》一課屬於繪畫?表現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旨在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習慣。

首先,餘老師從備課,教學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風趣幽默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習慣,以培養表現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餘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創設情境,看一看:人們不同的表情。猜一猜他們不同的情緒。(並給每個表情配上合適的聲音,來加深情緒感受)

二、遊戲表演,以“我”為主題表現出一種情緒,用語言、動作來表現不同的情緒。

三、名畫欣賞,蒙克《吶喊》,先從局部色彩和用筆分析、感受畫面所表現的情緒。再從整體畫面感受。

四、教師示範:當場畫不同色彩、形式的線條,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所要表現的不同情緒。

五、範畫欣賞:展示一組不同色彩、形式的線條。説一説你覺得它分別表現的是哪種情緒。並總結規律。

六、名畫欣賞:康定斯基、米羅的作品

七、畫展作品:教師本人去參觀畫展與作品的合影,拉進藝術品與學生的距離感。

八、學生作業:試用不同色彩、線條表現現在的情緒,併為作品取個題目,寫上簡單文字説明。

九、展示作品:讓學生帶上自己的作品,來給大家説一説自己表現的了什麼樣的情緒。

在課堂上,餘老師以他特有的幽默自然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説,這是一堂重主體、重過程、重生活、重創新的在新課程背景下洋溢着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讓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着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陸老師打破了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在導入部分就運用一組同學們都熟悉的人物表情圖片,讓學生猜猜他是什麼樣的心情,並給人物的表情配上合適的聲音,加深對情緒的理解。(如奧運冠軍劉翔的照片,劉翔學生都認識也是學生心中的偶像,容易引起同學們的興趣)營造了一個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並做到靜中有動、動而有序、活而不亂。

二、 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探究”的學習,是一種學生通過遊戲、欣賞等方式來自主探索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陸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實施了這一方式。第一、遊戲。以“我”為主題表現出一種情緒。創設情景:如果你被老師指定代表班級參加開學儀式。如果你被綁架了。根據情景請學生用語言和動作表演你當時會是什麼樣的情緒。國小生的表演慾望比較強,這樣的`情景表演,不但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並能使學生更好的體會情緒表現。第二、根據重難點,“自主探究”。首先,通過欣賞蒙克的作品《吶喊》(局部),從色彩、線條來感受畫面表現的情感。其次,教師當堂示範,用淺綠、桔紅畫出柔和的線條。再用深藍、深紅重重的畫出雜亂的線條。讓學生更直觀的體會老師在畫兩組線條時的不同情緒。接着,馬上欣賞兩組不同色彩、形式的線條。體會表現的不同的情緒,並通過自己的觀察總結出規律。(愉快的情緒:色彩明亮、對比柔和、點線圓潤、曲線較多;不愉快的情緒:色彩灰暗、對比強烈、點線錯亂、折線較多。)

三、 樹立學生主體理念,堅持“授之以漁”

課改中非常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有思想、意識、情感、慾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與教育研究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都應該是人,我們不僅要將學生視為教育的主體,更應切實地將他們看作教育過程的平等參與者、合作者。教,關鍵在於“授之以漁”,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是“魚”,而應該是捉魚的方法。丁老師在指導學生製作方法時採用讓學生欣賞範圖,並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總結規律,學會繪畫表現的方法。陸老師已經改變了原有灌輸現成知識的教學方法,他讓學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斷找到適合他的“水”,即學會學習,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國小美術評課稿 3

幾張普通的彩紙,看似簡單,在經過折、卷、撕、再組合之後,不經意間就會出現神奇。接着,各種各樣有趣的臉躍然在眼前,這是一年級小朋友呈現給我的感受。

這是一堂一年級手工製作課《有趣的臉》,在樑晶老師的課堂中孩子們感受到了美術課無拘無束的自在和快樂,深刻體會到各類紙張的無窮魅力。

美術課程被公認為是對創造力的培養最具有成效的課程之一,而想象力則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所以在新課程中就要求對學生進行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

同時新課程中也要求在美術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

樑老師的這堂《有趣的臉》就是在趣味無窮的情景體驗和濃厚的情境氛圍中進行的,學生在教師逐步引導和點播中既張揚了個性,又輕鬆愉快地消化了本課的知識。

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具、形式各異的卷折方法讓學生產生激情與興趣,主動參與,釋放激情,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

並通過這種學習活動,給予學生髮揮個性的自由,表現獨特個性的空間,同時也在這一活動中讓學生初步感知、瞭解人臉的基本特徵,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國小美術評課稿 4

聽了林玉紅老師執教的《色彩的對比》一課真的受益匪淺。

首先,林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這是一堂複習整理課,林老師通過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回憶有關色彩對比的知識。

林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認讀色彩,説一説:通過出示色相環和色帶上的色彩,引導學生回憶色彩色相的強烈對比和柔和對比。

二、觀看圖片,談一談:通過出示幾幅不同冷暖效果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色彩色相的冷暖對比。

三、動手操作,調一調:通過教師在三杯水裏加入不等量的顏料,引導學生複習色彩的明度對比。

四、實際應用,畫一畫:利用掌握的色彩對比的知識,給畫面進行上色。

在課堂上,林老師邊複習,邊讓學生完成理論填空題,加深學生的記憶。林老師以他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前準備充分,課中應用自如

課前精心準備,這是林老師的一貫作風。這節課上林老師準備的材料和圖片圖片在教學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營造了一個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並做到靜中有動、動而有序、活而不亂。

二、採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互助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林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實施了這一方式。第一、提高興趣“互助互動”,本課《色彩的對比》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林老師時時不忘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互動”。第二、根據重難點,“互助互動”,在抓住知識中的難點色彩的明度展開時,提出問題:同學手中的三杯水有什麼不同?通過互助互動,由學生上前協助教師,解決了難點。第三、結合作業,“互助互動”,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的表現也不同,因此,作業的完成應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第四、結合評價,“互助互動”,評價時,同伴之間進行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鋭的審美鑑賞力。

由於美術課有着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也就是説,各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因此,我在賞評這堂課時,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還有一些缺憾:

作為一節複習,美術知識的梳理應該簡單一些,要把學生對美術知識的運用作為重要環節。林老師在此環節上有些疏忽,複習色彩的對比知識用了25分鐘,使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在課堂上運用。所以課堂也就缺少了交流和評價環節。由於時間關係,還沒評價作業就下課了。評價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教育新觀念主要是通過評價體現出來的,通過豐富的評價活動,學生的自主性得到進一步地體現,學習的積極性也更加高漲,應該讓學生在欣賞琳琅滿目的作品後,交流創作的感想,用作業要求並檢驗作品的得失,他們的個性化創意得到了體現和展示,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強自信心。而且學生在評價作品時也提高審美能力。

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正確地把握這兩點,就一定會更加深切地體驗到課改帶給美術教育的無限生機。

國小美術評課稿 5

11月25日,遲老師上了一堂二年級的美術課《小扇子》。聽了遲老師的課後,我感受頗深。遲老師執教的《小扇子》一課是一節以繪畫、剪貼為主的綜合製作課,這節課的活動內容是美術造型活動特有的方法和手段。

本課首先通過用國小生們喜歡的形式——謎語進行導入,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緊接着介紹扇子的來源和歷史,然後通過觀察瞭解到扇子的種類以及製作材料,介紹扇子的組成和作用,最後讓同學們動手製作一把小扇。教學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課堂教學結構明朗,通過先欣賞後製作,既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整個教學和多數學生製作出精美別緻的小扇這點來看,“初步瞭解扇子的文化以及設計製作”這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中也非常突出,遲老師很好地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

由於美術課有着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賞評這堂課時,有以下看法:

教師在課上沒有進行安全教育,應要求學生安全使用剪刀並注意桌面物品的擺放應乾淨並留出操作的空間。

1、應結合教材

首先,佈置學生製作小扇前,應作些明確具體的指導。扇子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可提醒學生扇面宜畫作什麼形狀宜用什麼材料,扇面和扇把怎樣粘連更牢固等。從實用性角度講,哪些材料可以做扇面哪些不可以做;從觀賞性的角度,我們要設計成怎樣的造型、用什麼色彩,給學生講清楚,以進一步突出教學重難點。

這節課的重頭戲在學生做扇子,但對於國小二年級學生來説,可能並不容易。從構思題材,到畫好、到剪好,再到粘好扇把製成一把小扇,應該有些難度,也佔用較長的課堂教學時間。在實際教學中就要考慮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裏有限的時間,來提高教學效率。

另外,在引導學生觀察時,多注意運用美術方面的專業性的語言,提問時可從色彩、造型的角度來講;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時,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叫觀看的同學將小紅花貼在你喜歡的小扇上。

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教師始終以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現,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2、個體差異要隨時關注。

教師要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關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的心理需求。在作業設計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設計製作小扇子。如能力強一點的可以自己創造設計;中等的學生可以參考老師提供的,再進行變化設計;差一點的可以用幾何形來製作。通過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能會做一把扇子,得到成功。

3、語言藝術要不斷加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大量的信息傳遞和交流都是語言來實現的。如果一堂美術課,教師只是滔滔不絕地把繪畫知識倒給學生,或者簡簡單單地告訴學生要畫些什麼然後讓學生自己畫,這是絕對不行的。所以,需要我們教師“用藝術的語言來闡述藝術”,來激發學生興趣,來啟發學生思維,來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感受美、理解美、鑑賞美、表現美。

國小美術評課稿 6

在上這節《畫畫葉子》一課時,教材要求學生能用長短、粗細、曲直、疏密的線條表現出不同的葉脈、葉紋,課前我讓學生們撿來了各種形狀和顏色的葉片。可是因為是一節寫生課,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寫生,對學生來説難度大,不知如何下筆。一年級的小朋友畫的葉脈、葉紋要麼是直直的、硬硬的,沒有生機,要麼是亂糟糟的'一團麻,都沒有在仔細觀察葉子,只是想着怎麼畫就怎麼畫。為了降低難度,在畫葉子外形時,我教孩子們採用了印外形的表現方法,使得學生很快就接受並印出了外形,大部分學生的作業構圖達到了美觀的效果,然而,也有小部分學生準備的葉子小,使畫面空蕩蕩,我就鼓勵他們重複多印畫幾片葉子,最終達到滿意的畫面效果。

在講解用不同的線條表現葉脈、葉紋的技法難點時,我結合範畫欣賞作示範,並選擇一種表現方法在紙上畫給學生看,學生的作業難度降低了,作業效果還是很不錯的,讓學生感到第一次寫生的意外與驚喜,真正地做到了一次“與生物的共成長”。

國小美術評課稿 7

國小生學美術,很多人認為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隻動物,塗塗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或學得很累,就會以致於一見上美術課就頭痛,甚至在美術課無聊地打發着時間,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後,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國小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通過聽聽、説説、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一年級“紙工飾物”這一課中,我結合現在的實物情況,説説樹是什麼樣子的,它會長哪些葉子,你想把你的名字掛在上面嗎,怎麼掛?學生觀察,思考,動手製做好了以後,我讓學生思考葉子應掛在什麼地方,請他們發揮想像力想想樹的結構。問他們如何畫出來美麗的大樹?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言,並且將好幾種方案都列了出來,然後我再讓他們將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案製作出來。樹做好後,我們又可以做各種各樣的樹葉了。這些作業,所花的時間不多,但都是跟現實有關的事物,在學習的同時也幫他們解開了心中的迷霧,所以學生很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後,我叫他們都把自己名字掛上去,有童趣一點的語言,原來以為相互認識會很麻煩,但我的顧慮卻是多餘的了,一堂課,既輕鬆快樂又嚴謹地完成了,同學們很快教到了新朋友。

二、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三、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三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是關於“戲曲人物面具”方面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覺得陌生而枯燥。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並把講台變成舞台,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着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我當場示範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國小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最後,鼓勵學生大膽實踐,成果再現。

比如繪畫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想象通過繪畫或手工的形式完成,雖比不上那些成年人的作品老練、精緻,但他們在這其中會得到很大收穫,如自信心、動手動腦能力、鑑賞能力……眼、腦、手協調合作的訓練,加之使學生不斷完成具有創意、新穎的作品時,就為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做好了準備。

國小美術評課稿 8

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實施合作學習,設定合作的主題,調動學生的合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設定課堂的學習主題,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共同完成課堂任務。以《春天的暢想》為例,教師以朗讀朱自清的散文《春》,引導小組探討對於春天的暢想,播放舒緩的音樂引導學生遐想。小組共同交流對於春天的暢想,並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每個小組準備繪畫工具,共同商討設定如何把文字的記錄轉化成繪畫的形式,傳授一些繪畫的技巧,使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掌握必須的繪畫技巧,培養學學生的團隊意識。

引導和小組形式的結合,打破了傳統的以講課為主的教育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被進取的調動起來,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了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和自己的表達能力,灌輸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和師生的配合。教師的引導決定着課程進展的情景,駕馭課堂的能力。怎樣控制課堂的突發事件,以及如何妥善的處理。

此刻一向在提倡“教師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總結和反思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做到不犯二錯。爭取再學習的機會,進取培養自身再學習的思想和習慣。

國小美術評課稿 9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建立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取資料、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級的《色彩的情感聯想》一課,雖然學生對顏色並不陌生,但對色彩的調配和變化規律卻不瞭解,而且因為學生第一次接觸水粉顏料,能夠説對每一種物品和色彩都充滿了好奇,於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裏都有哪些顏色你喜歡哪些顏色教室裏掛了很多漂亮的裝飾物,有綠色的葉子,紅色的國旗,黃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還有各種顏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先我們的教室裏竟然有這麼多美麗的顏色,我又讓學生觀察外面自然界中還有哪些顏色,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美麗的顏色能不能用顏料調出來呢學生齊聲回答:能。我沒有急於出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調配顏色,學生的積極性個性高,不斷地向同伴和老師展示自己的新發現,學生在自主實踐中體驗着學習的樂趣,並久久回味。看到學生這樣快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善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資料是很豐富多彩的,過程中設計的環節不是很多,沒有多少懸念,是靠着資料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潛力,通過自己的繪製,鍛鍊自己的動手潛力。圖案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是十分廣泛的,因而,教與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裝飾方法是很實用的。而沒有比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了。

在課堂中我學習運用一些有親和力的語言、動作來活躍課堂的氣氛,到達了很好的效果。

上完本課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在第一次上課時,雖然學生都能按照教師的意圖進行學習,作業也完成得很好,但我總感覺課堂上少了些什麼。課後反思發現,問題源於教師本身,一是教師的課堂氣氛調控沒有到位,教師的語言、神態均缺乏激勵性。二是教師沒有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因此課堂氣氛就比較緊張、沉悶,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夠主動,似乎在給教師“牽”着走。在繼續進行教學時,我運用瞭如:舉起大家勇敢的手、把掌聲送給善於表達的他、你的理解連老師都自歎不如(豎起大拇指)、讓我們更關注還沒有發言的同學……等激勵性的語言和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因此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友好的、積極的氛圍中進行,個性是聽音樂畫情感這一環節,學生的熱情更是到達了極至,他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盡情發泄着自己的情感。從他們的臉上和作業中都流露出對學習的喜悦之情。

國小美術評課稿 10

1、教學思想的創新

教學思想決定着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的優劣,本課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手段(情景設置法、小組合作法、討論試驗法等等),展現了國小美術設計、運用的創新教學思想。教學不以灌輸知識為重,而讓學生通過觀察、各種實驗活動和創設情景,找尋方法步驟,培養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和想象力。這一案例正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課改理念,符合美術課程標準精神,是新的教學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

2、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是體現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具體化。傳統的教學形式完全是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接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不到重視;探究能力與想象能力經常被忽視。而國小生有着好動、好幻想的特點,其內心世界和情感都是極其豐富的,本案例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形式:情景導入→實驗創作→自己找尋方法→進入具體創作;營造一個寬鬆,探究的課堂學習氛圍,每一個環節都是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完成的,充分體現了教師較靈活而精心的教學設計和引導啟發。在一定意義上説,這節課的課堂氣氛是十分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也是相應和相互統一的。

3、教學評價的個性化

傳統的美術教學評價,往往只看學生作品的優劣,而對於學生的作業過程並不很關心。學生學習的評價也完全是取決於教師對學生單一的美術作業的肯定與否來進行的。因而,壓抑了學生的.學習創造空間和情感的發展,在作業展評中讓學生互評的形式互相欣賞、交流、評價,把自己的作品與大家分享,從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通過交流展示,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的學習精神,體現出人際間的交流與關懷、

國小美術評課稿 11

樹葉是學生身邊最容易找到的一種創作素材,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由於各地氣候條件的不同,因此樹葉的形態各異,色彩豐富,脈絡清晰。本課主要以樹葉這一特殊的、有趣的材料為表現元素,學生通過課前的收集、觀察發現樹葉形態的美、創造出多種葉形的組合、指導學生有效地運用拓印的方法創作出有趣的樹葉拓印作品這一過程,在不知不覺中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從而體會和認識到大自然的美,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動手能力。

課前,我讓學生收集了許多不同的樹葉,自己也做了精心的準備,嘗試拓印了很多樹葉。上課一開始,我出示一片樹葉,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明白本課的教學內容,然後回憶學過的拓印方法,老師簡單示範後讓學生拓印並展示拓印清楚的樹葉和拓印不清楚的樹葉進行點評。讓學生在操作中去體驗,去發現問題,然後通過討論、交流,找到正確的拓印方法。我發現這樣比教師直接講更有效果。另外在感受樹葉紋理特徵時,我讓學生動手摸一摸,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樹葉紋理所具有的立體感,讓學生明白一般情況反面的葉脈更加突出,所以我們在拓印的時候可以用樹葉突出的那一面來印。

再讓學生欣賞、交流自己的樹葉,體會樹葉的形態美並進行想象。一片樹葉你們能想象到這麼多的東西,要是幾片一樣的樹葉,或者幾片不同的樹葉擺在一起,相信你們想到的東西一定會更有趣。繼續引導學生進行多種不同葉子的想象組合。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而且產生了很多的聯想,這為後面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最後在欣賞其它小朋友優秀作品後進行拓印練習。最後評價部分,學生完成了作品展示再黑板上,讓學生自己來説一説、評一評,選出拓印最清楚的小朋友,鍛鍊學生的美術鑑賞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但是學生還是沒有那麼成熟,以後還有待加強。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學得很輕鬆,創作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作品,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多提意見。

國小美術評課稿 12

“ 今天,我們上《變化無窮的線條》這節課…… ” 有一個學生大聲地打斷了我的講課:“老師,你不是答應我們這節課到外邊上嗎”?我想起來了,這是開學第一天熟悉教材時我對學生們承諾,我真後悔早早答應他們這節課到外邊上,現在正值秋季,尤其是今年的秋天天氣格外的好,操場上暴曬一節課,在加上學生到操場很是不好控制,後果可想而知了。

真是自找苦吃,我正遲疑着,這時全班學生都來“圍攻”我,看着六十多雙期盼的眼神,我無法拒絕,只好對他們説:“ 我要考驗考驗同學們,看你們的表現再決定去不去!”同學們一聽這話,小胸脯挺得老高,全班同學立即肅靜下來,看樣子是非去不可了,我真的無法拒絕孩子們的熱情。 我講解了怎樣用各種材料,拼擺有新意的圖形、並大膽真實的表現自己的想法,在造型中很好運用線條粗細曲直變化手法,塑造出新鮮有趣的形態,學生們很認真、很專心地聽着,誰也不敢出一 丁點惹 老師生氣的事情,看着他們討好我的小樣,我心裏真想笑。當我宣佈出去的時候,同學們的小臉上綻放出不敢笑出來的笑容,一個個很乖巧的站着排來到操場。

可到了外邊誰也裝不住了,三個一羣兩個一夥地自由組合成小組圍在操場上的一棵大樹周圍,拼擺自己喜歡的圖案,不久便不象在教室裏那麼乖巧了,你一看,田歌的鼻子都是灰,遲小云的臉上出現了小貓似的鬍子,個個的小手都髒得很,可是一看他的作品誰也不會怪罪他們了,每一個小組都用自己帶的材料拼擺了自己滿意的圖案,拽着我的胳膊來欣賞他們的傑作,用跳繩拼擺的機器人、用彩色筆拼擺的`建築物、用毛線拼擺的太陽,他們不但能擺一個,還能擺兩種、三種…… 快下課了,學生們擺出那麼多有新意的作品,我真不敢相信他們會有這麼多靈感,還有幾個孩子,我始終觀察他們,他們手裏沒帶材料,又不好介入有材料的組內,他們想出了辦法,撿大樹上掉下來的小乾枝,拼擺了一個奔跑的鴕鳥,作品很樸實,就是樹枝本身的顏色,可我很欣賞,當我走近他們組時,害怕我批評他們沒帶材料,誰也沒吭聲,這時我俯身對他們説:“你們能夠解決沒有材料的困難,自己想辦法,做出這麼好的作品,真不錯!”一聽老師表揚了他們,一個個小臉蛋笑得更燦爛了。

我真是不能低估了這些學生,給他們一個發展的空間,他們竟然會拼擺出這麼多有趣的新穎的作品,他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我再也不能一時糊塗,抹殺他們的興趣,扼殺了孩子們的創造力了,我真的很慶幸自己做出的決定,應該放學生到大自然中去,那裏有他們發展的空間,走出課堂,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國小美術評課稿 13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學問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同學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育出同學的製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同學學習的愛好,最終影響同學的進展。

新課改提倡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同學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製造力的培育,還要注意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同學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同學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同學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同學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同學在學問探究的過程中發覺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比如二班級的《顏色的情感聯想》一課,雖然同學對顏色並不生疏,但對顏色的調配和變化規律卻不瞭解,而且由於同學第一次接觸水粉顏料,可以説對每一種物品和顏色都佈滿了奇怪,於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同學去自主實踐,探究發覺。我首先讓同學觀看教室裏都有哪些顏色你喜愛哪些顏色教室裏掛了許多美麗的裝飾物,有綠色的葉子,紅色的.國旗,黃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還有各種顏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學們驚喜地發覺,原來我們的教室裏竟然有這麼多漂亮的顏色,我又讓同學觀看外面自然界中還有哪些顏色,同學通過觀看,發覺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顏色的愛好。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漂亮的顏色能不能用顏料調出來呢同學齊聲回答:能。我沒有急於出示答案,而是讓同學自己動手調配顏色,同學的樂觀性特殊高,不斷地向同伴和老師展現自己的新發覺,同學在自主實踐中體驗着學習的樂趣,並久久回味。看到同學這樣歡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同學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同學探究的自由,要讓同學成為學習的真正僕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擅長髮覺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同學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內容是很豐富多彩的,過程中設計的環節不是許多,沒有多少懸念,是靠着內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同學的留意力,激發愛好,培育同學的審美力量,通過自己的繪製,鍛鍊自己的動手力量。圖案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是特別廣泛的,因而,教與同學一些簡潔有效的裝飾方法是很有用的。而沒有比讓同學獲得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愛好了。

在課堂中我學習運用一些有親和力的語言、動作來活躍課堂的氣氛,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完本課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在第一次上課時,雖然同學都能根據老師的意圖進行學習,作業也完成得很好,但我總感覺課堂上少了些什麼。課後反思發覺,問題源於老師本身,一是老師的課堂氣氛調控沒有到位,老師的語言、神態均缺乏激勵性。二是老師沒有參加到同學的學習活動中去。因此課堂氣氛就比較緊急、沉悶,同學的學習活動不夠主動,好像在給老師"牽'着走。在連續進行教學時,我運用瞭如:舉起大家英勇的手、把掌聲送給擅長表達的他、你的理解連老師都自歎不如(豎起大拇指)、讓我們更關注還沒有發言的同學等激勵性的語言和主動參加到同學的爭論中去,因此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友好的、樂觀的氛圍中進行,特殊是聽音樂畫情感這一環節,同學的熱忱更是達到了極至,他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盡情發泄着自己的情感。從他們的臉上和作業中都流露出對學習的喜悦之情。

國小美術評課稿 14

備這一課時,我感到我們學校這一批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如果只是讓他們畫出小鳥的家的話還不夠,也不能很好的體現他們想象力、創造力。所以在課堂教學時,教學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體會人們亂砍亂伐、捕殺鳥類造成了小鳥失去親人、失去家園的痛苦。

為了引導學生體會小鳥失去家園的痛苦,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我製作了一個配有音樂的課件,當小鳥向大家介紹以前的生活多麼美好、安逸時,配合的是曲調優美的《苗嶺的早晨》;當展現人類獵鳥時,配合的是《我是一隻小小鳥》,歌詞中唱道:“當我飛上高高的枝頭,卻成為獵人的目標”;小鳥圍繞着空巢飛來飛去的畫面則配着低沉壓抑的小提琴曲,使學生體會到了小鳥失去家園的痛苦;住在鳥籠裏的小鳥有家,但是《我想有個家》的樂曲卻在引領學生深思:它有家,為什麼卻不開心?伴着沉重的鋼琴曲,請學生通過自己剛才的感受,來代表人類向小鳥和大樹表達自己的歉意;最後伴着歡樂的樂曲,鼓勵孩子們來為小鳥營建一個美好的家園。音樂代替了教師的許多提示性的話語,通過音樂引導學生感受藝術,體驗豐富的情感和思想,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培養積極樂觀的創造態度。

總之,我是以人文情感為主線貫穿了這節課,我希望我的學生通過這節課,不光學會用廢舊材料為小鳥築巢,還能夠引起對生存問題和自然環境的關注。通過這一課的教學實踐,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驚人的,課堂結束前還缺少時間讓他們講講自己的“畫”,講出不同的故事來。

國小美術評課稿 15

《豔麗的大公雞》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範疇,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冷暖色,瞭解冷色和暖色之間的相互關係,感受以冷暖色對比為主要表現方法的作品所產生的特有的美感,並且學習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作品,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培養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

本課我採用的是自育自學教學模式,根據教學需要,我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分成自主實踐探究和自主學習探究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動手實踐解決學生對色彩的'認識,瞭解冷暖色,感知冷暖色對比所產生的豔麗感覺。在第二階段的自主學習中,學生通過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分析書中的作品,解決如何運用色彩的冷暖對比來表現大公雞的豔麗?

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冷色和暖色的認知-冷暖對比所產生的豔麗色彩-不同色調的畫面所產生的不同視覺感受-如何用豔麗的色彩表現大公雞-解決大公雞的構圖、動態、色彩搭配等問題-學生繪畫-師生共同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很感興趣,教學目標達到,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將自育自學教學模式用於美術課堂,有收穫也有困惑,課堂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那麼教師的講課時間減少很多,如何把知識點提煉出來,如何最優化的設計自學提示,還需不斷探究。

國小美術評課稿 16

美術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能讓同學學到繪畫與製作的能力;能培育同學的綜合力量,發揮同學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同學感受美;能使同學喜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老師在上面畫,同學在下面畫。素養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同學為主體,使同學成為課堂的僕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意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同學學得輕鬆、學得歡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同學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簡單。不論是課前的細心預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行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功夫來思索、推敲。

一、課前的預備

美術課的預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預備那麼簡潔,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預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預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學問、深厚的文化底藴。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需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許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化探討的。在這裏我想談我始終在思索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同學自由創作可能會消失的無序性的衝突。全部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老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法規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同學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晰陽刻與陰刻的區分,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老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嬉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説,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同學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説過:"在丟勒中學,同學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愛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確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需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寧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進展的共性,限制孩子的製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老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採納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老師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同學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同學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説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老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學問。能讓同學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把握學問、學到學問。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獵取學問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特別滿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同學主動學習的力量以及在生活中發覺美、表現美的力量。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後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班級還是六班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