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

校園3.11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1

竇老師已經年近半百,但從她的衣着打扮和外貌來看,卻顯得很年輕。我覺得這與她堅持讀書有很大的關係。正如她自己所説的那樣:讀書是最高級的精神美容。

竇老師的一句名言:“工資再低也要讀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屋子再小也要藏書,工作再忙也要讀書。”可見,竇老師將書看得多重。在《回到教育原點》這本書中,她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呼籲當下的教師、孩子,要在閲讀中經營生活,與書成為朋友。

在讀書這一點上,我應該好好反思自己才行。曾幾何時,聽過這個培訓,那個培訓後,真知道自己該堅持讀書,可沒堅持幾天,因為這樣或那樣的藉口,讓自己的讀書行動虎頭蛇尾了。現在想想,實在不應該。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終生讀書人。

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都不讀書,怎麼能培養終生讀書的學生呢。讀書是每個語文教師專業成長必需的生命方式。從這樣的意義和高度上講,作為教師,尤其是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就必須讀書。讀書不僅是最高級的精神美容,讀書也是最長遠的備課、最好的教學準備。

為此,從現在開始,我要趕快加入到讀書這一行列中,從閲讀竇老師寫的各種書以及竇老師推薦的一些書開始,讀經典教育書籍,例如:《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藴》、《怎樣和學生説話》等,這樣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遠眺,增長見識,開闊視野;讀文學社科經典,例如:《簡?愛》、《復活》等,去接受文學經典的薰陶,社科經典的洗禮,從而擁有自我的價值判斷與自我升的能力,更好地享受生活;讀兒童經典,例如:《父與子》、《夏洛的網》等,慢慢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與孩子們建立起師生共通的話語體系,從而更好地引領孩子成長。

“沒有閲讀過名著的心靈是粗糙的,沒有被感動過的情懷是枯澀的,沒有被厚重的經典名著洗禮過的人,也就無法擁有細膩的心靈。可以這樣説,一個人的閲讀史成就了他的生命發展史。”讓我們行動起來,以書為友,學會在閲讀中經營生活,遲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早一天,就多添一份人生的精彩。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2

回到教育的原點》是特級教師竇桂梅的一部教育教學管理文集,這本書中採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

“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

印象最深的就是竇桂梅老師“讀書一生”的閲讀態度。她認為:好老師的知識結構應該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在她看來,要以學生生命奠基為追求,必須靠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地吸收和納取。竇老師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啟蒙時的“小人書”叩開了她閲讀之窗,讀書看報的習慣培養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書總會情不自禁的翻閲,有的甚至讀上好幾遍。她博覽羣書,兒童經典令她和學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話語體系,也幫助孩子學習到了童話人物的人格特質和道德勇氣,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文學社科經典令她無形中擁有價值判斷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對生命的質感和情調擁有觸摸和創造的能力;經典教育理論書籍用理論去指導,並用想象去填補,用實踐去充實。這樣的閲讀是真實的,也是實用的,更是快樂的。

“備課,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

俗話説:教要成功,備要當先。看了本書之後,我深刻的感受到,竇老師課堂上輕鬆自然,信手拈來的教學技能,不是她與生俱來的,是她一次又一次深度備課的成果。1、初讀教材和參考説明。2、通讀原著和作者生平。3、選讀原著和相關評論。4、再讀教材並確定主題。5、確定教學基調和策略。竇老師的深度備課法給了我很多觸動。就這樣一讀再讀,靜下心來努力深入到文本的字、詞、句,甚至到標點中去理解,去發現。以“讀者”身份挖掘課文的“原生價值”後,還要以“教者”的身份思考怎樣體現文本的“教學價值”。就是本着這樣嚴謹的教學態度,行走在教學的道路上。因為竇老師認為:做為一名教師,應當有一種專業自覺,對每一節課抱有敬畏之心。因為每一節課我們教師付出的是職業時間,而我們的孩子付出的卻是寶貴的生命時間。

對此,我感到無比汗顏。隨着信息獲取的便利,我們現在的備課方便多了,網上很多現成的教案,都為我所用,“拿來主義”成了“理所應當”。似乎一旦離開了網絡,大腦就不會思考。

備課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從一無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銘記在心,再到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和思考,我們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我們的視線就會由線到面,由窄變寬,從而被牽引到更深更廣的空間,這就是破繭成蝶的幸福!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3

這個暑假過的格外充實,因為我有幸品讀了清華大學附屬國小校長竇桂梅的《回到教育原點》一書,她在書中所闡述的教育觀點與教育理論精華,着實讓我的心靈為之震撼。

一提到當代的中國教育,我們腦海中便會出現“應試”二字,所有的一切都會圍繞着各種各樣的考試而展開。學校的升學壓力,家長的盼子成龍,社會對於教育的關注目光等等,這些都是困擾着當代中國教育的一大難題。我們在喊着為學生減負的同時,課業的壓力卻絲毫沒有減弱。評價一個教師的標準也是基於升學率的基礎之上。而這一切的矛盾點卻將我們的教育畸形化。我們在一味追求成績的同時,卻忽略了教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我們的教育應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局面。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深深地感覺到,在當今教育的環境下,作為體、音、美為代表的“小科”常常不被重視,而對於語文、數學、英語這個三大主科,教師身上承受的壓力確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其實教育只有學科之分,並無主次之別。但是當今的教育環境中,卻無形的將各個學科分出主與次。殊不知對於學生來講,無情的剝奪了他們的愛好。作為一名剛剛參加教育的工作者來説,着實心中十分困惑,無奈的情緒湧上心頭。

教育究竟會給學生什麼,這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課堂上風趣幽默的語言,給予學生最真摯的教育,讓他們樂於學習,愛學習,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我想這才是教育的真正內涵。正如竇桂梅所言閲讀使人心靜,確實是這樣,我們不能強迫孩子讀書,不應該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作為教師和家長應該適時的疏導孩子的心理,幫助他們把握正確的方向,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4

這本書給我們分享了竇桂梅老師精彩的教育人生,領略了她堅持不懈地讀書學習、永不停步地追求卓越的奮鬥精神。

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要“無條件的熱愛學習”,學習是會得到實實在在收益的,“學習讓我們走向生命的高貴”,她的人生經歷令人感歎、振奮,對我來説這是一次精神的震撼、思想的洗禮,其中的韻味讓我回味無窮。

從她身上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一個教師要發展,首先就在於經典性的閲讀。,讀書是教師的本分,也是教師保持智慧鮮活的唯一途徑,教師一旦停止學習,課堂將變得味如嚼蠟,因此我們應立足現實,從閲讀經典開始,歷經艱苦的磨練,才能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閲讀一定要回到經典閲讀。”這是竇老師給我們的建議。《童年的祕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漫話》、《教育人類學》……這些經典作品,一定要讀開去,讀進去,讀下去,反覆地讀,來回地品,深度閲讀,深層對話,“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每次讀竇老師的文章,都讓我深深地觸動。感受她激揚的文字,體驗她細膩的情感,驚歎她出眾的文采……學習,讀書,確實是增加人生寬度和厚度的最好方式。

與名著相約,與經典碰撞,每一次經歷,也許是辛苦的,每一次堅持,也許是需要毅力的,但經歷過、堅持過來的體驗,卻是他人無法體會的。成長也好,發展也罷,都需要不斷地學習。

在竇老師的理念對我啟發很大,讓我找到了一個心靈支撐;竇老師的一句句話語就如黑暗中的燈塔,為我照亮了前進的方向;竇老師更是我學習的榜樣,她不僅是一個名師,更是一個懂生活、會生活的人,這才是我們每個教師的真正典範!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5

竇桂梅——吉林市走出去的教育專家。在她《迴歸教育原點》一書中,對如何有效的聽課和評課提出了具有特色的觀點,從她的書中,我深刻感受到一位稱職的校長,不僅在政治思想素質方面要強,而且在教學業務上也要精,“校長應是所有學科的通才,某學科的專家”每一位校長必須具有廣闊的知識範圍和良好的知識結構。“作為校長必須要讓教師相信,課堂生活絕不只是為了生存而必須從事的被動工作,而是應當成為自己為未來儲存幸福基金的事業。”——竇桂梅。

作為學校的校長,我認為教育改革的最終落腳點還應該是在三尺講台——也就是課堂。作為教育管理者不僅要具備很好的學校管理知識,還應具備全面的科學文化知識,做一個博學多才的校長,為此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我進行了整體的規劃和規範。

在嚴格遵守《吉林省義務教學常規》、《吉林市教學管理規範》等常規管理制度的同時,我提倡開展了“四輪備課”“調研課”“推門課”“團隊校本研修”等教研活動,做到了對教育教學全程的常態化督導。

學校每週一下午為集體備課時間,教學領導包保年組並深入其中和老師們一起研學。每週二為集體備課推門跟蹤,每週三為行政領導教學調研,每間週週五為全校業務講座,以此來規範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

推行行政領導調研課活動。每週三的第一二節課,校長都要帶領全體行政領導共同走進課堂,有不定年段,不定班級,不定學科的隨機調研;有針對特定特定學科及學科教學領域的專項調研;有針對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指導式調研;有針對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教師的跟蹤調研。我們對書法課、法制課、成功教育、民族團結教育、體育課及起始年級班主任課堂教學進行了重點調研,在調研中及時發現教師在學科教學,班級管理,學生習慣培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對教師進行現場指導。基於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的行政領導調研課活動,調研的過程就是老師們接受指導的過程,也是幫助老師實現高效教學、師生減負的過程,我們調研到哪就現場解決指導到哪,行政領導調研課的開展為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為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為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提供了最有力的助推。我校的教學管理經驗在市區進行了展示,得到了上級教育部門和兄弟學校的高度認可。

作為一把校長,為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我對領導班子提出了“聽課聽得出門道”和“評課評得出名堂”的具體要求,使得我校的課堂教學聽評課逐漸顯示出其獨具魅力的味道。

每學期學校都要根據教師的年齡、教學經驗、教學水平、學科分類等條件,精心選擇進行聽課,聽課後與教師充分交流,教師要寫反思,領導要有小結,還有的要形成博文,通過這些文字及時的記錄聽課的點滴感受,讓流過耳畔的聲音變成白紙黑字的印記,對於教師,對於領導,對於通潭的所有人都是一個梳理的過程,都留下了成長的足跡,最終形成了寶貴的資源。這是第一步,下一步我們將考慮如何調動所有教師積極性主動的走進課堂,帶着問題聽課,變成自身專業發展的必須,使聽課真正成為教師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使這樣的一種現象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

在評課的時候,我們常有這樣的感慨——評課人説的意氣飛揚,最終的效果卻是“蘿蔔燉蘿蔔——於事無補”。我鼓勵聽課的領導和教師不要聽了就評,而是應該明確你要評課的這位老師身上最需要的是什麼,你評的重點是什麼,既能發現教師教學的亮點,同時又能鋭利的之處存在的缺點,並可以準確剖析。幾年來,在我的努力下,學校的評課可以説是課堂教學後的“盛宴”,大家能圍繞共同的話題占課對話,平等交流,雖有“主”“從”之分,但也改變了“領導説了算”的侷限,在開放、愉悦的氛圍中完成了評課的過程。給廣大授課教師樹立了一個重要觀念,評課不是批評,更不是無謂的讚美,而是發現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讓我們可以更好的一條重要途徑。

校長作為教育改革的引領者,較強的業務素質是時代的需要,是勝任校長工作的前提。“一校之長應是師者之師。”校長要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勇於實踐,不斷構築自身合理的知識結構,這樣在工作中才能做到遊刃有餘,得心應手,才能成為內行校長,成為全體教師的引路人。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6

《回到教育的原點》是著名教育專家,書中全面的闡述了作者竇桂梅的教育教學觀、學生觀,很多都讓我受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提出的閲讀和反思的重要性。

“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作者在文中認為“讀書一生”是老師的閲讀態度。讀書是教師的本分,也是教師保持智慧鮮活、散發人文氣質的唯一途徑。好老師的知識結構應該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不僅要在日復一日的課堂行走中,有意識的自我修煉、積累經驗,更要注意提升文學素養,為自己的專業發展積澱來自根部的力量。我認為,教師以學生生命奠基為追求,就必須靠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海綿裏的水一樣不斷吸收和容納。

文中的《鉛筆的故事》最能使我產生共鳴。

鉛筆即將被裝箱運走,製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帶到一旁跟它説:“在進入這個世界之前,我有句話要告訴你,如果你能記住這些話,就會成為最好的鉛筆。第一,你將來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許自己被一隻手握住;第二,你可能經常會感受到刀削的.痛苦,但這些疼痛是必須的,它會使你成為一支更好的鉛筆;第三,不要過於執着,要承認你所犯的任何錯誤,並且勇於改正它;第四,不管穿上什麼樣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點,你最重要的部分總是在裏面;第五,在你走過的任何地方,都必須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不管是什麼狀態,你必須寫下去。要記住,生活永遠不會毫無意義。”

這個故事的寓意深刻,同樣適用於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在任何團隊,我們都要做這樣的鉛筆。只有被一隻大手握住,你才能書寫生命的意義。沒有環境就沒有磁場,學習的筆就會散漫無邊,你會一事無成。在學校裏也是這樣,我們必須要融入學科組或學校的場,去感受它的強大力量。教師如果沒有融入一個共同體的熱情或經歷,而只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套中人”,他就不可能走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也不可能為學生的發展做一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在學校,如果每一個人都像鉛筆一樣,融入學科組這樣的“共同體”之中,就是讓我們“既沒有自己,也提升自己”,身處其中,擺脱“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的侷限,更多的處理好個人與團隊的關係,更好的學習提升自己。進一步構成這樣的一個結果:一羣人向着共同的事業目標,不斷學習、進取,形成一種合力,進而引導着一個學校的成功。

書中作者還有一些精彩語句,對我啟發也很大。“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教師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將自己的教學設計作為教學的重點,就要從備好課做起。備課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從一無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銘記於心,再到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和思考,我們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我們的視線也就會由線到面,由窄變寬,從而被牽引到更深更廣的空間,對於我們自身而言又何嘗不是破繭成蝶的幸福呢!與此同時,對學生也是一種負責與盡職,只有備好課才是講好課的第一步,才能深入思考,瞭解學生,結合學生的學情,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過程。沒有人天生就喜歡學習,正像沒有人天生就喜歡教書一樣。學習,既然是一種付出,也就意味着艱苦,並不存在着絕對意義上的快樂學習,往往是學習的最終結果讓我們體驗到快樂。

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來關心和愛護,把教課作為自己的崇高職業,在工作中做到以下:聽課,聽得出門道;評課,評得出名堂;寫課,寫得出水平;定位、到位,不越位;聽從、跟從,不盲從;建功、立功,不居功。只有這樣做了,方能找到職業的成就感,從而找到自己事業的幸福感。

《回到教育的原點》讀書心得7

拜讀了竇老師的《回到教育的原點》,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竇桂梅老師“讀書一生”的閲讀態度。她認為:好老師的知識結構應該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在她看來,要以學生生命奠基為追求,必須靠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地吸收和納齲竇老師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啟蒙時的“小人書”叩開了她閲讀之窗,讀書看報的習慣培養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書總會情不自禁的翻閲,有的甚至讀上好幾遍。她博覽羣書,兒童經典令她和學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話語體系,也幫助孩子學習到了童話人物的人格特質和道德勇氣,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文學社科經典令她無形中擁有價值判斷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對生命的質感和情調擁有觸摸和創造的能力;經典教育理論書籍用理論去指導,並用想象去填補,用實踐去充實。這樣的閲讀是真實的,也是實用的,更是快樂的。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是否願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師的專業追求、專業探索、專業提升,要靠不斷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説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回到教育的原點》一文談到,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讀了這些文字,我也開動了腦筋,認識到不僅要學會反思教學內容,教學行為,還要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以書會友,學會在閲讀中經營生活,遲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擾;早一天,就多添一份人生的精彩。讀了這本書後,我會更多地在反思中閲讀,在閲讀中反思,提高自己的素養,做一名與時俱進的教育者。

標籤:原點 讀書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