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一年級8、7加幾教案

校園8.59K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8、7加幾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8、7加幾教案

一年級8、7加幾教案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第二冊,第30——31頁,解決比多比少的數學問題。

學習目標:

1、 結合“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地列式並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地列式並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小黑板 小棒 口算卡片 掛圖

教學措施:

1、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操作,理清數量之間的關係。

2、通過操作活動抽象出比多比少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看老師的手裏拿的是什麼?(出示一節電池)

生:電池

師:準確地説這是節用完了電能的電池,可以説它現在就是一件“廢品”。

板書:廢品

師:你們知道嗎?廢電池中有金屬和廢棄的液體,這些物質對土壤、對水、對人的健康產生直接的影響。一顆鈕釦大小的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這些少掌櫃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師:再看老師的手裏又拿了什麼?(出示塑料飲料瓶子)。

生:塑料飲料瓶子)。

師:這也是“廢品”。

這種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會腐爛,對莊稼的生長有影響。

師:針對這種情況,同學們説該採取什麼措施呢?

生想一想。

生:回收

師:很好。(再板書“回收”。)回收是個好辦法,對回收的廢品有的還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進行有益的處理。這不,小林、小紅、小青已經行動了,我們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題圖,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裏有哪些數學問題。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師組織學生觀察:圖上給我們什麼信息?

學生用語言描述所給的信息。

思考: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小組合作交流。

學生代表彙報:小紅收集了多少個?

小青收集了多少個?

(如果學生提出的是兩步解答的,就放到問題銀行。)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該好如何解答呢?請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並用你的小棒擺一擺吧。

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並用你的小棒擺一擺

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學生彙報。

生:先擺小林的23個,小紅的比小林多6個,就再擺6個,結果小紅就是23加上6個共29個,算式是23+6=29(個)。

用小棒擺一擺小青收集數量

説出是怎樣擺的,小青有多少個。

(因為23-4是退位減法,學生能用小棒擺出結果就可以了。)

三、鞏固練習

1、練習“練一練”的第1題。

出示兩個盒子。(裏面已經放好了花生米。每個盒子裏各有一張紙條)。找兩個學生到盒子前。

分別讀出兩個盒子裏的信息。

生聽、用心記下紙條上給出的信息。

其一:我的盒子裏放了42粒花生米

其二:我的盒子裏放的比他的多6粒。

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提出:第二個盒子裏有多少粒花生米?

引導解答。

用小棒擺一擺。再列式計算。

做完後説一説是怎樣想的、怎樣解決的。

2、練習“練一練”的第二題。

用一隻好看的“千紙鶴”引入。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

生:千紙鶴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送一隻千紙鶴就是送一份祝福,笑笑和淘氣正在折呢!看看這裏有什麼數學問題?

小黑板出示問題:淘氣折了37只千紙鶴。笑笑再折12只就與淘氣折的一樣多。

笑笑折了多少隻?

學生理解題,討論,説一説怎樣解答。

然後寫下來,並解答出來。

3、出示口算卡“接龍練習”完成第3題。

4、完成第4題:指導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組織交流,並寫出算式的得數。

做完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又有什麼收穫呢?

學生説一説自己的收穫和不足。

一年級8、7加幾教案2

教學目標

1.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向課餘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學學習,安排好自己今後的課餘生活,且認真執行計劃。

2.習作介紹自己的課餘生活,寫好後讀給父母聽,讓他們分享。

3.發現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讀音,準確區別。

4.讀“認”,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

5.熟讀背誦古詩《小兒垂釣》。

6.積極參與展示活動,精心準備採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課餘生活。

教學重點

學習多音字,讀讀認認和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安排: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完成口語交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 我們的課餘生活

1.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們瞭解了民族國小孩子的課間活動,與蘇聯小朋友一起發現了蒲公英的祕密,目睹了槐鄉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餘活動,認真執行計劃,這一階段的課餘生活充實而又有樂趣,許多同學都想把這樂趣與大家分享。

2.前後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在組內展示各自的課餘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自己在課餘都做了什麼事,有哪些收穫和感受?

a.可以講講課間課後同學間開展的遊戲、娛樂活動;

b.可以講講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小製作、小發明、調查考察活動;

c.可以講講自己讀了什麼好書,完成了多少萬字的讀書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長的'見識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講講自己在興趣愛好、個人特長項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長進;

e.可以講講自己隨同學夥伴或家人外出遊覽、休閒獲得的新發現、增長的新見識;

3.全班交流。

每組推選一位優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4.共同評議。

a.就剛才幾位同學們交流的來看,他們的課餘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們評比誰的課餘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誰的課餘生活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課餘生活項目記錄得多?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後達成共識:看誰的課餘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誰的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記錄本上記錄得多,而是要看誰的計劃安排得切實可行,課餘生活計劃中的各項安排得到真正落實。

b.評選出活動新穎、有趣,開展得認真深入,收穫豐富、感受深刻、對大家啟發大的同學,教師頒發“課餘生活之星”獎章。

c.談談了解了他人的課餘生活之後自己的打算。

課後記:

一年級8、7加幾教案3

一、教學內容

1、億以內數的認識。

2、十進制計數法。

3、億以上數的認識。

4、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與實驗教材的主要區別

1、例題的編排增加了一些銜接語,使內容更具連貫性;還注意體現學生探索學習的過程,儘量為教學提供一定的引導。

2、讀數、寫數例題的編排更具層次性,強調分級讀、寫數的好處;對大數的讀法、寫法法則,以學生討論、探究、填空的形式加以顯示。

3、增加了將一個數寫成擴展式的例題。用不同形式來認識數,也為中學學習科學記數法做一定鋪墊。

4、將把一個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和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分別安排例題教學,以避免學生將二者混淆。

5、計算工具的發展原來是閲讀資料,現將其作為正文,以連環畫形式,配以簡要的文字,讓學生初步瞭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歷程。隨後單獨介紹了算盤、計算器。

6、增加了“你知道嗎”的版塊,在原來的基礎上增至六個。主要圍繞:對一億的感知、數的分級、非位置制計數方法、記數符號的來歷、位置制計數方法、計算器特殊按鍵的介紹等進行,豐富學生對大數的認識,充分體會阿拉伯數字的特點和十進制計數法的優勢。

7、新增了“整理和複習”。

三、具體內容

(一)億以內數的認識

1、例1:認識計數單位和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

首先通過呈現北京市的人口數,説明學習比萬大的數的必要性。然後藉助計數器,利用動態撥珠的形式,在原有的計數單位的基礎上,引出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並讓學生初步感知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在有了計數單位後,簡要説明了用數字表示數的方法,由此引出數位和數位順序表。並讓學生結合北京市人口數,利用數位順序表進一步體會“位值”的含義。

教學時應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促進知識遷移。由萬以內的數引出比萬大的數,由已知的計數單位引出新的計數單位,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使其在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例如,在計數器萬位上撥數,一萬一萬地數,數到十萬,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十萬怎樣表示”的問題,經歷“滿十進一”的過程,引出計數單位“十萬”。還應注意讓學生了解“數位”的意義,體會“位值”的含義。在認識億以內的計數單位後,要説明:“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使學生初步體會計數單位按一定順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數位順序表後,通過説出北京市人口數中一些數字表示的含義體會“位值”的含義。

2、例2、例3:讀億以內的數。

教材的編排分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教學讀整萬的數,讓學生體會讀數的本質,第二個層次是教學讀一般的含兩級的數,總結讀數的方法。

例2的編排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整萬數的讀法的思路。第1個學生是遷移了“萬以內數的讀法”:也就是由高到低按順序把每個計數單位都讀了出來,這實際上也體現讀數的本質:就是讀出計數單位的個數。第2個學生則歸併了“萬”字,簡便了讀法。從而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加深對萬級數的讀法的認識。此外,例2給出的4個數也很有代表性。

例3是教學讀含有兩級的數,第一個數沒有0,給出讀法;後邊兩個數,中間和末尾都有0,沒有給出讀法。特別是有關“0”的讀法。例3的數據的選擇也突出了讀數的重點和難點。

3、例4:寫數。

通過北京大鐘寺的永樂大鐘上鑄字的信息,引出寫數活動。對照數位順序表,出現4個不同的數。第一個給出了寫法,採用畫豎線的形式,凸現了先分級、再寫數的思路,其餘3個則讓學生自己探究寫出。總結出寫數的方法。

4、例5:數的大小比較。

教材首先給出了20xx年6個國家到我國旅遊的人數,為學生學習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提供了生動的學習資源。法則,重點突出了兩個方面:位數相同的情況和位數不同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大小比較。

5、例6:大數的改寫。

探討把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小精靈的話,則凸顯了把整萬數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意義和作用。

例題後面的“做一做”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一方面讓學生在“改寫”中深化對所學知識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瞭解一些科普知識和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

6、例7: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學習將非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近似數的方法。

教學時,可舉一些實例説明近似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比如,用一個省或一個市的人口、全國國小生數、全國糧食產量等方面的實例,説明在實際生活中,一般沒必要十分精確地表示一個事物的量,常用近似數來表示。

7、數的產生。

教材通過圖文配合的方式,簡要地介紹了數的產生和數字的演變過程。通過出示實物記數、結繩記數、刻道記數3幅圖,展現了古人一一對應的記數方法。隨後簡要説明了數字產生的原由,並列舉了三種古代數字,體現了數字也是逐步發展和完善的,並通過小精靈的話説明了統一數字的必要性。

然後呈現了0~9的阿拉伯數字,並以首先通過小精靈的話説明了數字的作用,加深學生對數的產生和發展的認識。最後用簡練的文字揭示自然數的概念與特點,一方面對以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另一方面也為以後把數的範圍擴展到分數、小數做準備。

(二)十進制計數法

教材首先運用兩個實例,説明比億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凸顯學習更大的數的必要性。然後在億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通過利用計數器數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億”“百億”“千億”。此基礎上,“擴展”數位順序表,系統整理計數單位、數位、數級等知識,並概括出“十進制計數法”,併為億以上數的認識和讀、寫作好準備。

(三)億以上數的認識

1、例1:億以上數的讀法。

教材通過呈現地球不堪人口重負的畫面,讓學生在感受大數,學習億以上數的讀法的同時。提供了3個億以上的數。讓學生藉助數位順序表把億以內數的讀法遷移到讀億以上的數之中。在讀法的總結上,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先分級,再讀數和重點關注“0”的讀法問題。

2、例2:億以上數的寫法。

教材結合數位順序表,呈現了1個整億數和兩個非整億數,讓學生通過思考與嘗試、討論與交流,自主遷移、探究寫法,並注意引導學生先分級,再按級寫。

“做一做”第2題採取題組形式,把個級數、整萬數、整億數對照編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分級寫數的特點,更好地掌握寫數方法。

3、例3:把整億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第一個呈現改寫結果,其餘2個讓學生獨立完成,熟悉改寫的方法。

4、例4:非整億的數用“四捨五入”法求出近似數,再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所以這裏用色塊和文字標註的形式説明如何用“四捨五入”法省略一個數億位後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然後直接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

下面的閲讀材料介紹了我國古代用算籌計數的方法,讓學生體會位值制,感受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並由此瞭解數字“0”的產生,豐富對“0”的認識。

(四)計算工具的認識

實驗教材是放在“閲讀材料”裏的,修訂教材把它作為了正式教學內容。讓學生初步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和現狀,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慾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材用簡潔的文字與畫面揭示了計算工具的發展歷程:由兩千多年前的算籌到現在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讓學生比較全面地瞭解了人類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與發明,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對算盤和計算器的詳細介紹。

接下來教材説明了算盤發明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了解算盤在生活中的應用。接着呈現中國算盤和日本算盤的實物圖,讓學生感受算盤的影響和傳播的廣泛。最後,呈現了3幅直觀圖要求學生寫出算盤上表示的數,因為二年級已經學過用算盤記數,所以這裏簡單回顧介紹一下即可。(見“算盤的數學文化”)

對於“計算器”的認識,通過呈現結賬這一情境,讓學生了解到計算器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並説明計算器的優點是操作簡便,算得又對又快。然後呈現了計算器的實物圖,並標註了顯示屏及兩個功能鍵的名稱,其餘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則讓學生自己探索、交流。接下來的例1教學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基本的四則運算。教材呈現了加法計算的例子,減、乘、除法式題,則由學生自己嘗試操作。例2教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通過計算探索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推理的能力。

“大數的認識”——數感的培養

四、教學建議

本單元是國小生整數認識的最後階段,也是系統整理整數概念、讀寫法則等的過程。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數感。

使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一是提供生活中大數運用的事例,突出學習大數的必要性;二是在具體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大數。

2、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讓學生經歷“再創造”的過程。

大數的認識中,萬以上的數、計數單位、數位、數級、十進制計數法、大數的讀寫法則、近似數等,都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因此,必須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3、緊緊抓住數的分級,引導學生探索數的讀、寫方法。

注意培養學生“先看級再看位,從高位起,一級一級地讀、寫”的習慣。

一年級8、7加幾教案4

一、教學目標:

理解加法的含義,認識“+”。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能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

二、加法的含義:

可以用小棒等學具代替氣球,動手操作,感知合併的過程,理解加法的意義。

加號“+”表示合起來的意思。感知加法的含義:把兩部分合在一起的意思,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仔細觀察上圖,小丑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求3個紅氣球和1個綠氣球放在一起一共有多少個氣球,就是把兩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可以看出來3個和1個合起來是4個。

3.列加法算式。

把3和1合起來,用符號“+”連接,算式與合在一起的結果用“=”連接。

根據題意寫成加法算式為:3+1=4,讀作:3加1等於4。

三、加法的計算方法

有幾隻小松鼠在樹上玩耍,它們有的在吃松子,有的在樹枝間跳來跳去。那樹上一共有幾隻松鼠呢?

1.理解題意:樹上有3只松鼠,又跑來2只,求一共有幾隻松鼠。用一個●表示一隻松鼠,試着畫一畫,●●●+●●=●●●●●,即3+2=5。

2.探究3+2的計算方法

⑴方法一:點數法。用點數法計算就是按順序一隻一隻地數出松鼠的只數。

一隻一隻地數出松鼠的數量:1、2、3、4、5,一共5只。所以3+2=5。

⑵方法二:接着數。用接着數計算就是在原有松鼠只數的基礎上接着往下數,數到幾,一共就有幾隻。

樹上原來有3只松鼠,那我們就從3後面接着數:4、5,一共5只。所以3+2=5。

⑶方法三:用數的合成計算。利用數的合成計算,幾和幾組成一個數,幾加幾就等於這個數。3和2合起來可以組成5,所以:3+2=5

四、看圖計算:

1.“︸”叫大括號,是“合起來”的一種圖示表達方式。把左右兩邊的物體

起來,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計算。

2.看圖列加法算式時,直接把圖中左、右(上、下)兩部分的個數相加即可。兩個數相加時,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最後的計算結果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