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中生物知識點和實驗彙總

校園1.82W

1、光學顯微鏡的使用:包括顯微鏡的取送、放置、旋轉、對光(反光鏡及光圈的使用)、低倍觀察、高倍觀察、鏡頭的擦拭;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體的長和寬,不是面積,也不是體積)、焦距問題、物鏡離裝片的遠近、準焦螺旋的使用、顯微鏡使用時物象移動方向、顯微鏡使用時異物的判斷(通常通過移動玻片、轉動轉換器或旋轉目鏡來判斷)。

高中生物知識點和實驗彙總

2、臨時裝片、切片和塗片的製作:適用於顯微鏡觀察,凡需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材料,必須先製成臨時裝片、切片和塗片,如“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中要製作洋葱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在“生物組織中脂肪的鑑定”中要製作花生種子的切片,在“觀察動物如人體血液中的細胞”中要製作血液的塗片等等。

3、研磨,過濾:適用於從生物組織中提取物質如酶、色素等,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研磨、過濾的方法,如研磨時要先將生物材料切碎,然後加入摩擦劑(常用二氧化硅)、提取液和其它必要物質,充分研磨之後,往往要進行過濾,以除去渣滓,所用過濾器具則根據需要或根據試題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選用,如可用濾紙、紗布、脱脂棉、尼龍布等。

4、解離技術:適用於破壞細胞壁,分散植物細胞,製作臨時裝片。

5、恆温技術:適用於有酶參加的生化反應,一般用水浴或恆温箱,根據題目要求選用。

6、層析技術:適用於溶液中物質的分離。主要步驟包括製備濾紙條、劃濾液細線、層析分離等。

7、植物葉片中澱粉的鑑定:適用於光合作用的有關實驗,主要步驟包括飢餓處理、光照、酒精脱色、加碘等。

8、根尖培養技術:有絲分裂實驗的材料

9、小動物飼養技術:飼養小白鼠等實驗動物

10、PH值控制技術:利用緩衝液調節PH值,確保實驗環境的PH值相對穩定。

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

原理:澱粉遇碘後,形成藍色的複合物。澱粉酶可以可以使澱粉水解成麥芽糖,麥芽糖遇碘後,不形成藍色的複合物。

1、材料:新配置的澱粉酶溶液,新鮮肝臟研磨液,可溶性澱粉溶液,過氧化氫溶液等。

2、步驟:

(1)探究温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在温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的實驗中 高中生物,三支試管的條件,除温度外均相同。3號試管處在60℃的温度條件下,酶活性最大,試管中的澱粉被分解,滴入碘液後不會變藍。2號試管的温度條件是100℃, 這樣高温度條件下,澱粉酶已失去活性,1號試管的温度條件是O℃,低温抑制澱粉酶的'活性。所以2號和1號試管中的澱粉都沒有被分解,滴上碘液後都會變藍,此實驗可以證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温度條件,温度過高和過低都將影響酶的活性。

(2)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2號試管內加入了鹽酸,溶液的pH較低,3號試管內加入了氫氧化鈉,溶液的pH較高,在過低或過高pH環境中,過氧化氫酶失去活性,不能使過氧化氫分解,沒有氧氣產生而1號試管沒有加入酸或鹼,溶液近似中性,過氧化氫酶將過氧化氫分解成水和氧氣,使木條復燃。

實驗2

實驗現象記錄如下:1號試管有磚紅色沉澱生成,2號試管無磚紅色沉澱生成,3號試管無磚紅色沉澱生成。

2號試管內加入了鹽酸,溶液的pH較低,3號試管內加入了氫氧化鈉,溶液的pH較高,在這樣的pH環境中,澱粉酶失去活性,不能使澱粉分解,所以試管中加人斐林試劑後並無磚紅色沉澱生成。1號試管內沒有加入酸或鹼,溶液近似中性,這樣的pH適於澱粉酶發揮催化作用,所以澱粉被分解並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以上實驗可以證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pH,pH偏低或偏高都能影響酶的活性

例、①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足夠,其它條件固定的條件下,反應系統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質及其它不利於酶發揮作用的因素時,酶促反應的速度與酶濃度成正比,

②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度隨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反應速度與底物濃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濃度較高時,底物濃度增加,反應速度也隨之加快,但不顯著;當底物濃度很大且達到一定限度時,反應速度就達到一個最大值,此時即使再增加底物濃度,反應也幾乎不再改變。

③pH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每一種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範圍內才表現活性,超過這個範圍酶就會失去活性。其特點如曲線變化所示。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定PH時活力最大,這個pH稱為這種酶的最適pH。

④温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酶促反應在一定温度範圍內反應速度隨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當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時,酶促反應速度不僅不再加快反而隨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定温度時活力最大,這個温度稱為這種酶的最適温度

神經調節

1、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的規律性反應。反射是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

2、非條件反射:動物通過遺傳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3、、條件反射:動物在後天的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

4、反射弧: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通常由5個基本部分組成,即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5、神經元:即神經細胞,包括細胞和突起兩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條長而分枝少的軸突和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枝的樹突。

6、神經纖維:軸突或長的樹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7、興奮:動物和人的某些組織或細胞感受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着活動狀態或弱活動態變為強活動態。

8、突觸:把一個神經元和另一個神經元接觸的部位,突觸的結構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膜和突觸後膜。

9、突觸小體:軸突末梢經多次分支,每個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狀或球狀小體。

10、大腦皮層:大腦由兩個大腦半球組成。大腦半球的表層是由神經元的細胞體構成的灰質,叫大腦皮層。

11、言語區:人類的語言功能與大腦皮層的某些區域有關,這些區域叫做言語區。

12、運動性失語症(say):當皮層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區)受到損傷時,病人能夠看懂文字和聽懂別人的談話.但卻不會講話.也就是不能用詞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能看,能聽,不會説)

13、感覺性失語症(hear):當皮層顳上回後部(H區)受到損傷時,病人會講話會書寫,也能看懂文字,但卻聽不懂別人的談話.(能看、能寫、不會聽)

語句:

1、興奮的傳導:

①.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靜息狀態的膜電位----外正內負,興奮區域的膜電位----外負內正,未興奮區域的膜電位---外正內負,興奮區域與未興奮區域形成電位差。

形成局部電流回路:a.膜外電流:未興奮區→興奮區,

b.膜內電流:興奮區→未興奮區。

②.細胞間的傳遞(通過突觸來傳遞):

a、突觸是由突觸前膜(軸突末端突觸小體的膜)、突觸間隙(突觸前膜與突觸後膜之間的間隙)和突觸後膜(與突觸前膜相對應的胞體膜或樹突膜)三部分構成。

B、興奮傳遞過程:膜電位變化→突觸釋放遞質→膜電位變化;當興奮通過軸突傳導到突觸前膜時,引起突觸小泡破裂,釋放出遞質到突觸間隙內,遞質與突觸後膜的特殊受體結合,改變了突觸後膜的通透性,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了興奮或抑制。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興奮在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之間的傳導方向是:細胞體→軸突→樹突。

2、軀體運動中樞(存在大腦皮層的中央前回):

a、當刺激中央前回頂部時,可引起下肢運動;刺激中央前回底部時,倒出現頭部器官運動;刺激中央前回其他部位時,可以出現相應器官運動。

B、分佈特點:皮層代表區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係是倒置的;皮層代表區的大小與軀體的大小無關,而與軀體運動的精細複雜程度有關。

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a、不同的:神經調節反應速度迅速、準確,作用範圍比較侷限,作用時間短暫;體液調節反應速度比較緩慢,作用範圍比較廣泛,作用時間比較長。

b、聯繫:神經調節為主,體液調節為輔,兩者共同協調,相輔相成,共同調節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細胞膜有關知識點總結

1、研究細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2、細胞膜主要成分:脂質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

成分特點: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複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量越多

3、細胞膜功能:

將細胞與環境分隔開,保證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控制物質出入細胞

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還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

一、製備細胞膜的方法(實驗)

原理:滲透作用(將細胞放在清水中,水會進入細胞,細胞漲破,內容物流出,得到細胞膜)

選材:人或其它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

原因:因為材料中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細胞器

提純方法:差速離心法

細節:取材用的是新鮮紅細胞稀釋液(血液加適量生理鹽水)

二、與生活聯繫:

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膜成分改變,產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細胞壁成分

植物:纖維素和果膠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護

四、細胞膜特性:

結構特性:流動性

舉例:(變形蟲變形運動、白細胞吞噬細菌)

功能特性:選擇透過性

舉例:(醃製糖醋蒜,紅墨水測定種子發芽率,判斷種子胚、胚乳是否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