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九年級語文《心聲》聽課記錄

校園1.22W

導入新課:

九年級語文《心聲》聽課記錄

師: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模仿中央電視台崔永元主持的《實話實説》欄目。我先代一下主持人採訪一下各位同學:在你的人生歷程中,肯定有一些事曾觸動過你的心絃。今天,老師就為同學們提供一次一吐為快的機會。請同學們暢所欲言,説説自己的心裏話。

生1:我覺得,父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熱愛自己的父母。小時候,父母對我是精心呵護,給我做好吃的,記得那一次,我生病了,父母一夜未眠,第二天,又陪我去醫院,直到我的病好了他們才放心。從那時起,我知道了什麼是感恩

生2:現在,我覺得同學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很和諧,有許多同學比較自私,不願幫助別人,老是想着自己,記得有一次,有一道題我不會做,我問過很多同學,他們中有學習好的,也有學習差的,但沒有一個人告訴我如何去做。

生3:自從上學以來,我覺得家長與我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了,他們不理解我們,他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為我們安排一切。

生4:個別老師上課的時候,經常提問,但是他們提問的對象卻是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而那些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卻經常成為老師遺忘的角落。我認為老師的這種做法有些不妥。老師應該一視同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

師:剛才我們有四位同學説出了自己的心聲(板書課題)。我想告訴第一位同學,“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趁我們年輕,趁我們的父母還健在,請善待我們的父母。我想告訴第二位同學,把同學當朋友,多説説自己的心裏話,或許情況就會得到改善,問題就會得到解決。我也希望同學之間能夠互相團結,記住,“給別人一縷陽光,自己就可能得到一輪太陽。” 我想告訴第三位同學,“可憐天下父母心”,多做換位思考,你就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我想告訴第四位同學,你很有愛心,樂於助人。大膽的説出來或者給這位老師寫封信,這位老師可能就會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畢竟教學相長。

師:同學們,其實,當我們遭遇不平時,我們不應怨天尤人。我們不能改變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今天這堂課,我真心希望,我能做同學們的朋友;我更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毛遂自薦,積極發言。

一、 出示目標,指導自學

師:請同學們認真閲讀《心聲》一課。讀的過程中注意借用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然後,完成下列目標:

1、瞭解本文文體—小説;2、感悟文中的人物形象;3、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生讀課文,教師巡迴指導)

二、 自學檢測,互幫互學

1、 掃清閲讀障礙:

窸窸窣窣( ) 恍惚( ) 蜷在( ) 簪子( )

抽噎( ) 發窘( ) 紙捻( )

2、師:關於小説你知道些什麼?

(生舉手回答)

生1:小説有三個要素,即人物、情節和環境。

生2:小説按篇幅長短可分為短篇、中篇、長篇和小小説。

生3:小説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敍述和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生4:小説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人物描寫必須具有典型性。

3、 師:剛才大家説了那麼多,看來大家對小説這種體裁併不陌生。下面我們一起來解決一個問題:本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請幾個同學用簡練的語言複述故事的主要內容,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們的複述是否完整,是否有疏漏。

生: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教育局要到校聽課,程老師為了學校的榮譽,對這節課進行了精心準備。她提前安排了幾個同學朗讀《萬卡》這篇課文。李京京很想讀,可程老師卻毫不客氣地拒絕了他。最後,在公開課上李京京面對突然發生的變故,勇敢地舉起手朗讀了這篇課文。

師:你認為這個同學對課文主要情節的複述完整嗎?你覺得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內容嗎?

生:小説寫了李京京班上要上一節公開課,老師預先指定了六個她信任的學生朗讀課文。李京京很想朗讀這篇文章,因為李京京和課文《萬卡》中的主人公有着許多相同的經歷和感受。可老師卻因為他聲音沙啞,毫不客氣地拒絕了京京的請求。李京京只好躲進小樹林裏去讀這篇深深打動了他的文章;他情不自禁地為同學糾正不正確的朗讀卻遭到同學無端的嘲笑。公開課上,老師預先指定朗讀的同學由於f去場沒有站起來,京京卻勇敢地舉起手朗讀了這篇文章,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師:比較兩個同學的複述,我們發現有什麼不同嗎?

生:有。第二個同學的'複述更完整,他補充了兩個重要情節,一個是李京京在小樹林裏讀課文,另一個是李京京糾正同學的朗讀遭到嘲笑。

師:很好,大家聽得很仔細。的確,經過第二個同學的補充,故事的主要情節我們就基本上整理出來了。通常我們學習;小説,可以將小説情節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哪四個階段?

生: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師:好!本文的開端是……?

生:區教育局要在“我們班”組織一次公開教學課,李京京想朗讀課文,可是遭到了程老師的拒絕。

師:故事的發展是……?

生:李京京躲在小樹林裏朗讀課文;李京京糾正同學的朗讀遭到嘲笑。

師: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往往聯繫在一起,本文呢?

生:本文的高潮和結局是:李京京勇敢地舉起手,在公開課上用真情朗讀課文,打動了在場的每個人。

師:閲讀結束了,同學們對於文中的各個人物有什麼感受在心中油然而生?

生1:我特別同情李京京同學的生活處境,因為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而且他投入的學習,積極的進取也值得我學習。

生2:我特別敬佩李京京同學。我覺得他很有自信。尤其當自己的願望遭到別人拒絕的時候,他總努力為自己創造機會。最後他成功了。正所謂: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生3:我覺得文中程老師的做法不對。他不應該有偏見,應該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優秀的。

生4:老師,“心聲”這個題目是不是一語雙關啊?我覺的這不僅僅是李京京的心聲,更是普天之下學生共同的心聲。

生5:我特別討厭像程老師這樣的人!太偏心了!學習好就喜歡,學習不好就討厭。

生6:“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認為,李京京固然值得我們同情,但是程老師所做的這一切也是為了學校的榮譽,他們兩個人都很好。

生7:課文中有一個人物叫趙小楨的學生,他雖然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但在我的心中他卻是一個沒有勇氣缺乏自信的人。

生8:通過讀這篇課文,我想對所有的老師説一句話,那就是對所有的學生都要一視同仁,不能把學習成績的好壞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三、 質疑答疑,更正講解

師: 剛才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感受很深。尤其是最後一位同學的發言讓我彷彿看到了我們每一位同學的那顆渴望關愛、渴求平等的心,其實老師也有過許多失誤,也曾經遺忘過學習暫時落後的同學,但今天聽了同學們的發言之後,我決心改正,爭取做一個公正無私的老師。

師:同學們,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標題“心聲”呢?

生1:我覺得這是李京京同學的心聲。他特別思念住在鄉下的爺爺,想早日見到爺爺。他渴望親情。

生2:我覺得這是像李京京同學一樣不被老師重視的學生的心聲。他們渴求得到老師的關懷和幫助。

生3:我覺得這是作者的心聲。他寫這篇文章旨在告訴我們讀者,我們要像李京京一樣,面對冷漠,面對挫折,要自我肯定,永不言棄。

生4:我覺得這是教育專家的心聲。教育本是一塊淨土,不容弄虛作假。他們呼喚教育要返璞歸真。

四、 分層訓練,完成作業

1、 填空

(1)小説三個要素,即 、 和 。

(2)小説按篇幅長短可分為 、 、 、 。

(3)小説以塑造 為中心,通過 的敍述和 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4)小説情節的結構 、 、 、 。

2、任選一題

(1)請寫出最想對語文老師説的話

(2)請以“——我想對你説句心裏話”為題寫一篇文章

聽課反思: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我體會到學生的學習首先必須是在一種心理感到很安全,思想很自由、很寬鬆,樂意進取、樂意參與,情緒很高亢的狀態下進行。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就意味着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也就是説,學習方式轉變首先要考察的內容,就是課堂的教育氛圍、環境:學生是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學習的?教師會設計什麼樣的教學情景,設計什麼樣的課堂氛圍?

進一步來説,新課程課堂該有什麼樣的教育氛圍?學生要什麼樣的學習狀態?我覺得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學生要自由。我們要求課堂要有規範,要有紀律,但是課堂規範和課堂紀律最核心的實質與理念就就是自由,所謂自由就是解放學生的頭腦,解放學生的心理,放飛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無拘無束,這是最基本的東西。

第二,要有寬鬆的氛圍。所謂寬鬆,我想就是允許學生説錯話,説真話,把它自己的經驗、最個性化的東西充分表達了出來。日本的一所國小流行一種這樣的理念,他們認為“教室就是讓孩子出差錯的地方”。在日本,離開了學校你就不能犯錯誤,但是學生在學校是允許犯錯誤的。我個人的理解,犯錯誤就是讓學生打開心窗,把他心裏想到的、碰到的經驗和體會充分地表露出來,一時我們的教學真正進入孩子的心理。我們的課程,如果不能夠將孩子的經驗、孩子的認識真正整合起來,那麼孩子的經驗就無法完成再構,形成新的體驗,更談不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變。

第三,就是民主。課程就是教師幫助學生經歷、體驗轉變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同事、夥伴、協作者的關係,像這節課上,我寫錯了一個字,學生立即給我主動的指了出來,這點小事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平時的課堂上學生和教師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那是一種感情非常融洽的同事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它已經成為習慣,再這樣既寬鬆、自由又很民主、感情很融洽的氛圍之下,學生才敢於指出老師的過錯,這也正説明了學生處於一種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狀態之中。我們的課堂就要達到這樣的狀態:學生敢想、敢説,願意想、願意説。只有這樣的狀態下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轉變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學習方法的轉變。

學習方法轉變的關鍵是提升學生學習的本質,解決的是怎麼學的問題。比如説朗讀,可以有學生自由讀,教師領讀,全班齊讀;還有對課文的分析,怎麼理解等等。像教讀《心聲》這篇文章,主要通過“閲讀——解讀——拓展”幾個環節,第一是理解性的讀,把課文讀懂了;第二是探究,把課文中有可爭論的東西挖掘出來進行探究,因此需要設計有思考深度的問題,但又不能過多,防止出現“蜻蜓點水”,分析布頭,加講解不透的問題。因為此前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是理解性的,學生的整體感知大都一樣,現在學生就要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個性化的理解,這正好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與思考進行解讀。當然這節課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説文章中李京京現象透視出來的有關教育的深層問題。

但不管怎樣,新課堂教學一定要秉承新課程理念中一切以發展為本的精神,一切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就是説教學的所有任務就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正所謂: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