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精選22篇)

校園7.7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精選22篇)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1

金燦燦的麥穗一個個低垂着頭,像個靦腆害羞的少女,在陽光的照耀下泛着微黃的光,麥田裏響起孩子們嬉笑的聲響,風鈴般的笑聲勾動陽光的温熱,他就這樣靜靜地、靜靜地看着,會心的笑着。

他是一個愛做夢的懶散人,是不願醒來的避世人,活在自己的天空,走在眾人的世界,融不進去,走不出來,彳亍行走的魂靈,找不到心靈的共鳴。茡茡而立,任風霜侵蝕。所以他叛逆,逃避,桀驁不馴,只為追尋心中的信仰。他迷茫無措,就像失去指南的航船,面對大海的洶湧,手足無措。世人皆醉我獨醒,該是怎樣的悲涼與無奈。但是面對複雜黑暗的社會,他依舊是一張純潔無瑕的白紙,他追尋美好與真理,用單純的心思去看世界,只希望當個麥田的守望者,在那混帳的懸崖邊守望那些狂奔的孩子,留住那些迷失的靈魂……

我知道你那善良火熱的心擱淺在麥田的深處,化作稻草人,守護孩子們天真純潔的夢。

不知何時起,搖滾的曲風,快速的節奏,強烈的律動取代了抒情優揚的小調,成為這個季侯的主打;不知何時起,鍵盤的敲擊,鼠標的快速,屏幕的絢麗,取替了油墨書香的手卷,引領了近一個世紀的潮流,不知何時起,郭敬明、韓寒的校園小説,哈日哈韓風的盛行,許嵩的《素顏》取代着周樹人的白話,馬克思主義,席捲着整個校園……一切都在上演着時代的變奏曲。

迷茫、失措、無奈周遭被快速的生活方式所感染。我們不得不為那決定我們一生命運的分數奔波,期待某一天地停歇,為那依舊黑暗的前途尋找出路,等待着象徵希望的曙光,為我們身上承載的責任壓得喘不過氣,希冀着某天清新的空氣。我們就像被上緊發條的陀螺,不停地旋轉,沒時間停息。

親愛的霍爾頓啊,你捉到多少像這樣狂奔的孩子。

絢麗的社會,噪雜的世界,麥田裏的我們已不復當年模樣。可是你是否記得,曾經奮筆疾書,寫下一張張鬥志昂揚的座右銘,只為老師鼓勵的眼神,是否還記得,兒時偷偷摸摸臨摹的塗鴉,是否還記得,曾經笑得很大聲,用左半邊的笑顏牽扯右半邊的心房,用右半邊的淚水撕扯左半邊的悲傷,大聲笑,縱情哭,不會為害怕受傷躲起來偷偷哭泣,是否還記得在某個陽光正濃的午後,喝着奶茶,拉着閨蜜,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聽小販的吆喝聲,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只為尋得舊時最愛的書籍,體味紅袖添香夜讀書的妙趣……是的!真的太久了!久到忘記心底最初的悸動。

親愛霍爾頓啊,如果你在,請一定要抓住那些孩子,他們只是暫時不屬於自己罷了,等他們長大了,一定會記得,停下來,好好看一看世界。

那一片麥田,有着大冷天穿着風衣,帶着紅色獵人帽的稻草人,孩子們追逐的身影,彩虹一般的稻田,你望見了嗎?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2

《麥田裏的守望者》,很明媚的鵝黃底色封面,塗着一綹綹橙紅碧綠的火焰,一如青春本身給予人們的印象,但讀後卻被一種灰調子的情緒所籠罩,呼吸着稀薄的氧氣,莫名的悲愴襲上了心頭。

小説主人公霍爾頓是我們身邊隨時可見的孩子,也是鳳毛麟角的孩子,16歲的他抽煙,喝酒,與自己不能接受的輕浮女子交往,四次被學校開除,讓很多正派人對他的優點也嗤之以鼻了。

但這一切唧唧歪歪,都可以以“無辜少年反抗壓抑的社會秩序”的名義而被寬容,甚至被喝彩——據説後來美國有很多青少年刻意模仿霍爾頓——因為他是個少年。在青春的掩護下,頹廢是勇氣,懶惰是反抗。有一段時間甚至有人為此類文藝作品起了個類型名稱,叫做“殘酷青春”。我對這個名詞沒有多少好感,總覺得這是叛逆一個比較積極的説法。但眼前的這個霍爾頓卻並不讓人討厭。

他的父母對他充滿了期待這份期待卻讓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所以在帶領了校擊劍隊去紐約參加比賽,作為隊長他卻把重要的東西忘在了地鐵上。這樣的錯誤自然是不能原諒的。所以他就遭到了再一次的被開除。他對於被開除並沒有太多的傷心,但是卻害怕回家面對自己的父母。於是決定用他手中的錢去紐約玩兩天。當他父母知道消息後無法不面對的時候再去面對。

看到這裏覺得有些熟悉,因為這是我們大多數青少年常有的心理。想贏,怕輸,怕父母失望,失敗了不敢面對。

下面的這段話我收藏了這是霍爾頓的理想——“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説_——-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是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很喜歡這樣的話,這樣的理想也許不遠大,可是我們的生活中難道不是真的需要這樣的守望者嗎?而我們每個人其實也就是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吧。這樣的工作雖然會枯燥,但是我們首先得把這樣的小事情做好了才是啊——雖然每個人的心中或許會有一種一劍寒九州的英雄主義情結——但還是象霍爾頓這樣做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吧。

我想這也是霍爾頓可愛的地方。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護一種美好這才是真正的大善良,這種大善良讓霍爾頓在頹廢中也顯得那樣的可愛,就像在一片沼澤地中讓我們看到了閃光的美好的東西。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3

剛一掀開書本,就被作者塞林格生動的語言深深吸引,全書用主人公的口吻平鋪直敍,使用了大量的口語,使其有着一種通俗易懂卻又不失發人深省的感覺。

《麥田裏的守望者》以回議的方式寫的是一個出身於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霍爾頓,在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後,深夜離開學校,來到美國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物,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煩人種種醜惡,他想逃離這個現實的世界,但想到自己也許會得肺炎死去,決定冒險回家和妹妹菲芯訣別,他向她訴説了自己的理想和苦悶,他想當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後來霍爾頓決定假裝成一個聾啞人去西部謀生,最後,在妹妹的勸説下,他只好放棄西部之行,回到家之後人霍爾頓就生了一場大病。

看完這本書後,最讓我覺得難得的是主人公在污濁的環境中仍能保持一顆與世無爭的心,他渴望樸實和真誠,他有着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他有勇氣拒絕成人世界的虛偽和骯髒,也許正是因為他看不慣現實社會中的世態人情,他才有了這個相當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的夢,他希望自己能夠為孩子們做些什麼,他希望自己沒有的童年可以讓他人擁有。但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玩世不恭,衝動敏感卻又使得他一無所成,他沒有能力改變這一現狀,只能抱着那些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幻想去自欺欺人,最終他還是向這個社會妥協了。

由於作品的感染力極強,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鳴。青春期這是一個由孩童到成人的過渡期,著名的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夏洛特?彪勒曾把青春期稱之為“消極反抗期”。在這期間,少男少女們總有着叛逆的心理,追求新鮮,憤世氣俗,不思上進。和賽爾頓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受人束縛,但是除了這些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打架,抽煙,喝酒,一些禁止學生的行為?多麼可笑啊,它們也許能滿足你一時的好奇和新鮮感,但絕對不會對你的將來有任何一點的好處,只會讓你變得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每個人都有着對理想的渴望,但是如果不靠奮鬥和努力,能換來什麼呢?只有空白,任何的夢只有經過汗水的澆灌才會發芽結果。現實是殘酷的,生活在這個社會裏,不是我們改變環境就是環境改變我們,那麼你們選擇的是前者還是後者呢?麥田裏的守望者也許是那麼的簡單純粹,但它也同樣需要付出,主人公有着美好的理想境界,卻是垮掉的一代,因為他並沒有資本去實現。

《麥田裏的守望者》它道出了青少年的心聲,增加了青少年對生活的認識,給予了我們許許多多的思考。它就像是海市蜃樓,看起來是那麼的真實靠近,實際上卻是遙不可及……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4

你是否有這樣的時候,沒來由的憤怒,情緒低落,看見誰都覺得格外刺眼,沒有一件事情符合自己的心意,彷彿整個世界都在與你為敵,要看你的笑話。而你只能在心裏大罵幾句髒話,大醉一場。

霍爾頓也許就是那刻的你。他懂得斯賓塞老師的關愛,但忍受不了他的説教,也受夠了“祝你好運”這類客套話。他渴望友誼,想要與人和平相處,但最終受夠了阿克萊的邋遢,斯塔拉德萊塔的風流成性。他甚至也受夠了自己。他喜歡琴,卻不表白;他不喜歡一個姑娘的內在,卻又被她美麗的外表吸引;他x妓被敲詐,卻無力反抗;他故作成熟,去搭訕並不吸引他的姑娘;他想被人看做成年人,卻總被看穿,喝不到想喝的酒;他約朋友聊天,卻只聊朋友厭煩的話題……有那麼一瞬,你會覺得他很討厭,嘮叨,膽怯,又謊話連篇。

可是當他卸下偽裝無聲的大哭時,當他出於佩服捐錢給修女時,當他回憶他的兄弟艾克時,當他哄他的小妹妹時,你才會發現,故作成熟老練的那顆心下,比誰都敏感,比誰都渴望愛,渴望關懷。在那個不敢説出自己的心聲,怕被人看輕的年紀,假裝堅強也許是他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因為經歷,所以懂得。也許正因為此,他才願意做麥田裏的守望者,看着孩子在金黃色的麥田裏自由自在的奔跑,守護着他們的平安,不讓他們經歷他所經歷的一切不幸。如果你有機會看到一個人內心深處的脆弱和無助,那一定會深深的愛上他。因為你會理解他所有背後的行為都有着一個他無法跨越的障礙。

霍爾頓是如此真實,正如你我一樣面臨生活中的種種磨難。霍爾頓卻又比每個人都勇敢,他願意去追尋自己的內心,不過一板一眼所謂正確的生活。

王小波説過“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不喜歡現狀卻又無力改變,所以才會尋找憤怒的突破口。心懷美好的期待,但與世界抗爭到底。

誰不曾以為,這個世界非黑即白,除了好人就是壞人,不是朋友就是敵人。慢慢的,似乎一切都變了,變得存在灰色地帶,變得可以客觀的評價一個人,變得可以和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熟人。也許這是一種妥協,妥協給社會環境,妥協給種種規則。只是也未嘗不可看做為使一種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的方式。人活一世,快樂就好。其它就讓他隨風而去吧!轉變心態,成為一個在妥協中有所堅守的人,與世界握手言和,會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5

《麥田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塞林格的名著。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有着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發泄、易衝動的個性。這與我身邊的人都很相似,他是我們心情的真實寫照,他做的事情都是我們想做而又不敢做的。

作者用第一人稱敍述了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卻發人深省的故事,以一個青少年的口吻敍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和行為舉止,也以一個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虛偽面目和欺騙行徑。作者緊緊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來表現主人公的善良純真和荒誕放縱。在語言的運用上,本書也獨創一格。運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鋪直敍,不諱隱私,使用了大量的口語,生動活潑,平易近人,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引起讀者共鳴。

很多時候,我也希望能做個像霍爾頓式的麥田裏的守望者,用心去守護身邊的人,可是我也只能是想想罷了,我們都在忍受着這個社會,我們要為了事業而放棄自己的理想;我們要接受這個社會根本沒有如宣揚的那麼光明,這個社會的真實與黑暗一面是那麼真切的存在着,那是怎樣的謊言與欺騙都難以遮掩的。即使我們儘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個世界,也是需要經歷多年的時光,因此我們只能盡力而為。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別人的守望者來拯救別人,而實際上,我們更希望當我們衝向那混帳懸崖的那一剎那,會有那麼一位守望者從不知名的地方衝出來,截住我們。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霍爾頓”,都有過敏感、怯懦、脆弱而易激動的青春歲月,即使走向社會多年,也會有人在虛偽與骯髒的社會泥濘中無力地掙扎;然而,人總是要社會化的,總是要被推入社會的,需要我們儘快學會在頹廢、虛偽與庸俗中隨波逐流,就像霍爾頓的老師開導他所説:“一個男人不成熟的標誌在於他甘願為某件事業悲壯地獻身,一個男人成熟的標誌在於他甘願為某件事業卑賤地活着。”在美好和醜陋、嚮往和厭惡之間掙扎,這樣的過程充滿了苦惱,就像我們一方面教育子女誠實,另一方面又要精心傳授選擇性撒謊的技巧,前者是做人的本質,後者是生存的需要。

守望,像守望者一樣呵護他們的成長,及時的給予疏導和關懷是最重要的。我們要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讓那些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們,那些早已習慣了困惑和孤獨的孩子們,不要走向懸崖。

我想,“守望”應該是一種習慣、一種智慧,同時也更應該是一種境界,一種態度。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社會還需要更多的“麥田守望者”。每個人,都應該為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守望並在守望中成就單純而又美好的生活。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6

那天去朋友家,我從書架上的一堆書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裏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麼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故事內容和敍述手法都很新穎。

《麥田裏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塞林格帶有自傳性質的一部小説。小説主人公霍爾頓因5門功課中的4門不及格而被學校開除,但他又因種種因素而無法回家,於是在外漂泊流浪了兩個多星期,他原本打算到西部去,但因妹妹菲比的跟隨而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保護在麥田裏玩耍的孩子避免掉下懸崖去,但最終,他在大病了一場之後不得不再回到學校繼續上課。大病也就意味着霍爾頓的大徹大悟,意味着一個人的生活最終要與現實接軌,意味着我們的叛逆是錯誤的。

主人公身上充滿了叛逆色彩,他打架、逃課、吸煙、酗酒、等等,都是青春期孩子身上典型的叛逆特徵,他厭惡學校,以及學校裏的老師、同學等一切的人和事,他總是希望逃離現實生活而到自己理想的世界中去,卻又一次一次被現實打擊的失望彷徨,一次次的提醒着他,理想與現實之間是具有差距的。

的確是這樣,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着反差,你的理想,往往就是你在現實中無法得到卻又渴望得到的東西,現實越糟糕,理想就更美好。而理想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夠得到實現。小説中主人公的理想很美好也很樸素,但對於他來説,依然是很難實現的。他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還沒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因此他不能也不可能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到西部去生活。小説的最後,也許正因為作者認識到理想的不切實際,才乖乖的回到了家,回到了學校。

我認為這本書的主人公雖然滿口粗話,讀書不用功,還抽煙、酗酒、早戀,但這些都是作者傑羅姆。大衞。塞林格為了揭示霍爾頓受環境影響頹廢、沒落的一面,也寫出了他純樸、敏感、善良的一面。最打動我的是:他對妹妹的那一份關愛,無時不刻不想妹妹。

世界對於霍爾頓來説,全是“虛偽”、“性”這些字眼,他不願同流合污,自然也就無法好好唸書,因此他的不用功實際上是對資產階級現行教育制度的反抗。而我們生活在幸福的生活環境中,與主人公所面臨的資本主義的醜惡環境截然不同,這不僅能讓我們開闊視野,增加見識,而且使我們更積極的去面對生活。

世界是兩面的,一面是美好純潔,另一面是虛偽骯髒,只要你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就能生存下來,無論你所處環境是醜是美,這個世界,“適者生存”,無論周遭環境如何嘈雜,做自己最重要。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7

荒唐是什麼意思?是指人離譜到不可理喻嗎?你做過什麼荒唐的事嗎?這個暑假,我接觸到了一本荒唐的書——《麥田的守望者》。看到了荒唐之下人的本心。

《麥田裏的守望者》講述了一個叫霍爾頓的年輕人,他粗口成章,抽煙、酗酒、搞女人。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也討厭這個假模假式的世界。在多次轉學後,他再次被潘西開除,但他沒有過多的悲傷或憤怒,她受不了這一切。於是他便計劃了一場逃離。

這是一本荒唐的書,後來又受到各哥高校的追捧。剛閲讀完這本書,我滿腦子都是亂糟糟的,我不明白這本書為何會被追捧?不明白主人公為何如此看待生活?不明白為何會有人如此應用粗言穢語?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啊!一直以來被灌以優秀品德,堅強奮鬥的行為準則,要對生活充滿美好期待……我,我的信仰理念之柱彷彿開始在搖搖欲墜。

這是為什麼呢?這本書的寫作背景讓我潘然醒悟。

這本書寫與美國五六十年代的混亂時代,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二戰的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另一方面,人們缺乏意志,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着渾渾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雖然他不求上進,滿身惡習,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那是因為在他的心底,一直還有着一個夢想——做“麥田裏的守望者”。

原來是我看的太淺顯了,無法深入作品,體會作者內心強烈的情感。但這也讓我認清自己,少磨少難的我對生活缺乏危機感,對自己的信念不夠堅定,不也是一種易垮的人嗎?

在國家日益強大的今天,我們習慣了安逸,一大堆青年,失去生活的競爭、感危機感。他們整日沉溺在網絡遊戲的世界中,學會了沒事就去抱怨,學會了受點苦就滿世界哭訴,學會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有一大年輕人,像我一樣,只是一味的讀書,忘卻了生活,信念的大廈根基不穩。我們變成了只會想象困難,想象成功,想象生活的人,在真正的暴風雨來臨時,不堪一擊。

霍爾頓沒有徹底淪落,那是因為他內心深處還堅守着做“麥田裏的守望者”這一夢想。

《麥田裏的守望者》告訴着我們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不能貪圖享樂,而是應該滿腔熱血,樹立遠大理想,不能光做着別人七八十歲都能做的事。

夢想不堅定的人啊,不要恐慌現實的暴風雨,因為那是成長的養料。

《麥田裏的守望者》守的是夢想,保護着霍爾頓不被渾噩的社會吞噬,同時它也守住了我夢想的幼芽。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8

最近讀完了《麥田裏的守望者》一書,一個真實的,不同的少年形象出現在我的腦海中,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麼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不得不説,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好。

小説講述了一個16歲少年霍爾頓在暑假前際因為5門功課有四門不及格被學校開除後,在極度壓抑、頹廢、矛盾中度過的幾天經歷。它不僅生動細緻地描繪了一個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徵,也批判了成人社會的虛偽和做作。霍爾頓是個性洛複雜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在美國的五十年代,那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 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的情況下,人人都過着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煙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羣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我想霍爾頓也許不是真的垮掉和憤怒,他只是恐懼。他只是對自己的虛空人生感到恐懼,而出於自尊心,我們總是把恐懼表達成傲慢。他還熱愛小説,還熱愛音樂,還熱愛小妹妹菲比臉上的笑容呢。

最後霍爾頓之所以沒有去西部,也許並不是因為軟弱,因為就算到了西部,也得找工作,也得去超市買1塊錢3斤的土豆,身邊還是會有無數喜歡説“很高興認識你”和“祝你好運”的人。與其到遠方去投靠並不存在的自由,不如就地發掘生活中那尚可期待的部分——小説音樂和小妹妹的笑容,善待因為迷路而停落到自己手心的那一寸時光,去堅持自己的理想。 如今的我們是一羣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應該是一羣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不會感到恐懼。

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着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人生是艱苦的。對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夜的鬥爭,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鬥爭。他們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時連最強的人都不免於在苦難中蹉跎。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沉淪,要相信自己,堅持自己的理想,一直都最後。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9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我的職務就是在那裏守望……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霍爾頓

在午後的空氣裏讀完《麥田裏的守望者》,明媚的鵝黃底色封面,塗着一綹綹橙紅碧綠的火焰,就像青春本身給予人們的印象。但我讀後卻被一種灰色基調的情緒所籠罩,呼吸着逼仄的氧氣,莫名的悲愴襲上了方寸靈台。

他是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因為他所做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話”。他的成績也是那樣的糟糕,幾乎沒有人喜歡他。他就是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

他討厭偽君子,卻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卻又不得不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去那裏消磨時間……他沒有真正的好朋友,只有骯髒的阿克萊、表裏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他厭惡他們,卻又很無奈,因為他無法改變現狀。他看不慣周圍的世道,所以他苦悶、彷徨,自己的煩惱也只能自己扛着。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大人總希望他像哥哥一樣出人頭地,可是他只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站在懸崖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即使那想法在那污濁的世道變得那樣的細微渺小。

他是明智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少有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嚮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這是霍爾頓的理想,純潔的理想,可愛的理想,這樣的理想也許並不遠大,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難道不需要這樣的守望者嗎?雖然每個人的心中或許會有一種一劍寒九州的英雄主義情結,但還是像霍爾頓這樣做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吧。

守望是一種情懷,一種勇氣,又飽含着一份期待。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護一種美好,這才是真正的善良,這種善良讓霍爾頓在頹廢中也顯得那樣的可愛,就像在一片沼澤地中讓我們看到了閃光着的美好的東西。

其實,善良的人性往往只在頹廢中發光,但這一束光是微弱的,因為,骯髒的東西迷惑了我們的眼睛,然而我們卻無能為力。如果我們撥開那一層瀰漫在眼前的烏雲,這束光,也許會更加閃耀!

後記:還是一片麥田,只不過位置已經跨越了一片太平洋。這裏,誰又在守望?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10

如何讓我夢到你 ,在甜蜜的這一刻,或許,冥冥之中已然註定,讓我們此刻相遇,我似一株會時正放的花木,穿越時光的甬道,長在你必經的路旁,千年、百年,陽光下,麥田裏奪目的金黃在湧動,我明瞭,你已走近,而這株喬木,不顧顫抖的紛葉,傾身細聽……

那個冬天, 我15歲。霍爾頓,穿風大衣倒帶鴨舌帽的男孩,不知何時,已悄然埋進我心裏,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也不住油然而生。

第一次來到麥田,我如那飛天袖間的花朵,即便陶醉,卻要我如何能釋懷於地面。霍爾頓,一個痛恨電影的人,卻經常望着電影屏幕消磨時光,一個厭惡繁華世界的人,卻還要獨自在人海漂泊流蕩,一個看不慣資本主義醜惡世界的人,卻沉湎於其中,無可自拔,一個經歷過風雨的人,卻一次又一次的墜入深淵,也許吧,或許時間的沉澱長久了,默然的夾縫也會產生,爆發聲終究響徹,如是,當他下定決心遠離繁華,致遠與寧靜之時,卻又屈服的再一次,再一次等待重複命運的到來,説實話,霍爾頓,我弄不懂,也猜不透。

帶着好奇,第二次踏入這片麥田,此情此景,已不生疏。“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歇”,天氣如是,況亦為劇情矣!就這樣,在悲歡與喜悦交織融繞的破曉時刻,《麥田》我瞭解你了,霍爾頓,我也懂你了,你這個不求上進、抽煙、喝酒、早戀的“壞孩子”,卻在無意之中成了資產階級時代的偉岸的巨人,你手中的筆該是那魯迅先生所説的武器,刺殺了一個又一個資產階級黑暗者的心靈,你的批判正帶着強烈的諷刺色彩滲透人類靈魂中最貪婪、醜陋的死角,老實説,霍爾頓,我敬佩你,崇拜你,更是讚揚你。

而後,我像一支一發不可收拾的令箭,攜着深深的迷戀,再一次投入麥田的懷抱,此時,已不再湧現出小女孩稚氣的崇拜,因為我知道,他已播入我心靈深處,那道藤蔓似的麥穗在我內心狂熱處不停地滋長、蔓延。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11

看哪!那金黃的麥田,隨風起伏,閃爍搖曳。如金燦燦的流蘇,似一片黃澄澄的大海,更恍若一個永恆的微笑。

——題記

嘹亮的雞鳴將我從沉沉的夢中喚醒。

驀然回想起,兒時曾住在鄉間的奶奶家。那時候,我總是喜歡睡在麥田裏,讓濃濃的麥香和清新的泥土芬芳伴我睡去,更喜歡醒在一陣歡樂而嘹亮的雞鳴聲中。在麥田裏站起,望遠處藍藍的天、蒼翠的樹以及星羅棋佈點綴在麥田邊的農居。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的渺小——我只是一個在藍天之下,麥田之中的守望者,守着一個悠遠綿長的夢。

奶奶對我説:“孩子,你長大了要做一個有出息的人”。

我卻看着寂寞的稻草人,心裏想,它願為守護這一片麥田而努力,它的心,是多麼的執着。

後來,我隨着爸媽來到了城市。每每在筆尖觸碰稿紙之際,我發現自己總有滿滿充盈的詞彙,總會有意想不到的頓悟。彷彿總有一股浪漫的情懷溢滿心頭且久久不散。我還常常會在觀摩一件靜默的物體時頓生感動,我摸摸自己的胸口,感覺到一顆柔軟的,熾熱的又散發着麥香的心在沉穩地跳動。

也許,守望的道路是艱難的,就好像是明明知道目標就在前方的不遠處,眼前卻始終籠罩着一層薄霧,無論如何,我不會放棄,守望的目標則越來越清晰。

漸漸地,我開始把自己創作的小文向一些報刊投稿。雖然這其中經歷過許多的艱辛與挫折,一次又一次的退稿,曾讓我產生放棄的念頭,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曾讓我失去前進的動力。但是,我最終堅持了下來,孤獨地前行着,我在心裏默記着,我的哪些小文一一找到了它應有的歸宿,我也漸漸地被人熟知——這個固執的、寂寥的,從不張揚的麥田裏的守望者。

如今,我依然在守望着——心中的那一片金黃的麥田。

經過風塵僕僕的奔波,我回到了久違的鄉間。終於撲進了這片麥田,盡情擁抱那不變的風,不變的陽光,不變的稻草人。

小麥們笑着,鬧着,擠擠挨挨,靠近我。我嗅到她們的芳香一如往昔。我找到那個稻草人,他也還是熟悉的樣子,我走上前,輕輕拉正他殘破的蓑衣,我問他:“依然在守望嗎?”

他沉默着,嘴角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他會不會就是我?沒有人能知道。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12

我,喜歡凡.高,喜歡他的畫,更喜歡他的那片麥田。

我,也同樣擁有着一片麥田,一片友誼的麥田,但,這卻不是一片會豐收的麥田。

當初,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播種,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裏,澆水,施肥,拔草,除蟲。我從沒有使它缺水,少肥,被小蟲吞噬。它,也在健康成長。

可是,在我同它一起長大,我忽然發現,這麥田,已不是往日的麥田了。它已不在朝我開放,而是向別處綻放,向別處旺盛,已淡忘了我這個守望者,一直在等待着的守望者。終於,它回來了,不過,它是在與另一個播種者分別後,才回來找我,彷彿我是一所收容所。對啊,難道我不是一所收容所嗎?我的麥田向我興致勃勃的傾吐着它的新朋友的芬芳,根本不想象我的'悲傷,一個失去了麥田的心的人,我無語的傾聽着。

此後,我的麥田向那位新朋友散發芬芳,已拋棄了我,一直默默保護它的守望者,我,孤獨徘徊。

不知多少次,我都想放棄它,但,我捨不得我十幾年來的努力毀於一旦,我捨不得我的麥田,我的辛苦,我的努力。我,猶豫着,也同樣孤獨着。

我默默的望着我的麥田,思考着,也許只有放棄,才是正確的;只有放棄,才是解脱。

於是,我對我的麥田説,我要走了,你的新朋友會尋覓到這裏。它雖難過,但沒有拒絕。我默默離開了,悄然回望,只希望能夠得到它的挽留,而它,卻在夕陽的餘暉中佇立,等待。我擦乾了眼淚,向前走去。

也許,我會找到一片新的麥田,並與它共同延續友誼,並一直到永遠;也許,我只能是一個默默的守望者。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13

每個人都有一段無法忘記的歲月,太多的敏感,偏執,荒唐,頹廢,甜蜜與歡樂,使日子過得寂寞又温暖。

翻出一張有麥田的明信片,我想起了一位調皮的男孩——霍爾頓。

我有段時間總是那麼煩躁,會因父母的一句話而暴跳如雷,會因朋友的一個舉動而傷心欲絕。

後來,我遇到了霍爾頓,他剪了一個乾淨的水兵髮型,但褐色頭髮卻總是凌亂的,看起來有點小小的邪惡。

霍爾頓讀書的地方叫潘西,一個私立的貴族學校。那兒有一位很勢力的校長叫哈斯先生。

到了星期天,哈斯先生見到開汽車來接孩子的家長就跑來跑去和他們握手,要是學生的父母穿的粗俗樸素,那老哈斯就只是真的握個手,然後假惺惺的一笑便和別的家長去談話。

青春的日子裏,快樂和痛苦很容易被放大,刺激着我們敏感的神經,我們會輕易的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小事而不滿甚至憤怒。

霍爾頓同樣也一樣,他受不了哈斯的行為,於是選擇了逃離,戴着獵人帽,拎着行李想要去往西部。

在臨走前,他想要再見見妹妹菲比,於是託人送去一張字條,果然菲比來了,她也拖着霍爾頓在胡敦讀書時用的舊箱子決心與哥哥一同去流,霍爾頓沒辦法只好放棄了去西部。

青春就是這樣吧,充滿了叛逆霸道一心想要逃離,卻最後在種種牽絆而最終放棄。

文中有段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一個不成熟的男人的標誌是,他會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微地活着。”

我們也許很難相信這句話出自一個老師之口,但的的確確是這樣。

那個時期學校裏的大部分老師都是勢力的偽君子,他們認為苟延殘喘地活着而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

就連孩子們讀書,也是為了日後能買凱迪拉克樣的奢侈品來顯示自己的身份。

霍爾頓曾經和妹妹説,他想成為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守着一羣孩子。

我相信,一定也有人同霍爾頓那般有着美好的理想,只是理想太過遙遠,現實社會的干擾之下,來不及努力便已長大。

長大意味着放棄,放棄掉曾經的美好理想,卻成為人們心中所謂的“成熟的男人”,為了所謂的事業二卑微到活着。

這是種麻木而又痛苦的生活方式,到依舊絕大多數人願意為生活背叛心靈。

最後霍爾頓生了場大病進了醫院,至於後來的故事,無人知曉。

於是留在書中的霍爾頓再也沒有長大,他應該依舊是那個天真的、單純的、充滿夢想的“壞孩子”。

霍爾頓的那個只想做麥田裏的守望者的夢想,那個為了不讓孩子掉下懸崖而站在懸崖邊拯救孩子的形象,那個純潔無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又有些許成熟的心事,然後在矛盾中慢慢長大。

成長似乎是個永恆的話題,有時候,懵懂的我們選擇把自己的不滿和內心的小叛逆藏匿於心中。

但希望我們一路播種一路收穫,能夠不負韶華。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14

“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題記

讀到這裏時,思緒早已遠離了書本,彷彿置身於金色的海洋中,密密匝匝的麥浪明朗如洗的蒼穹下湧動着,空氣中盈滿了麥穗豐收的氣息,一個個孩童的身影在陽光下肆意奔跑,明淨稚嫩的臉頰上漾起純真的笑容。不必擔憂,也不必恐慌,因為他們知道,在墜進深不見底的懸崖前,總有一位守望者給予你温暖的懷抱。

剛翻閲這本薄薄的小書時,止不住的震驚。書中的人物滿嘴髒話,滿口謊言,酗酒,逃學等現象屢見不鮮,故事情節也宂長無味。不禁懷疑:這樣的故事適合我們閲讀嗎?它是否被人們過譽?直到這裏,種種疑惑都豁然明朗。一本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具有刻畫真實的勇氣。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經濟繁榮。荒蕪的精神世界使人們戴上虛偽的面具,將利益放在第一位,漠視他人的感受。中學生霍爾頓嚮往自由,渴求擺脱約束。世人眼中的問題少年,卻有一顆金子般閃閃發光的心靈,他不希望任何不美好的事情發生在涉世未深的孩子上,守護孩子們不掉入世俗的懸崖,擁抱他們,防止他們誤入歧途。

青春期的我們與霍爾頓年紀相仿,在看書時的我甚至跨越了書本的界限,與霍爾頓的種種想法不謀而合。理想與現實之間有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當事與願違,周遭的事物使我們不滿,一次次的跌倒讓我們失望,我們便陷入了苦惱,開始迷惘,想逃避現實,打破那些禁錮我們的桎梏。

但是,身邊的誘惑太多,隱藏在虛偽面具下的骯髒我們並不能輕易察覺。於是,一些正值美好年華的少年少女,選擇沉淪與墮落,染上世俗之塵,戴上假面。如今,青少年吸毒,因不堪重負而放棄生命的新聞接連不斷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裏,整個社會都在為我們擔憂:這是祖國的未來嗎?這難道是即將綻放的花朵嗎?每當我瀏覽到此類信息,總是免不了歎息遺憾。我想,他們缺少的或許只是一片可以無邊無際,任由自己徜徉的麥田。

那麼,誰來成為我們的守望者呢?答案只有一個——自己。生命中令人不悦的時刻常有,也逃不掉尷尬窘迫的瞬間,甘如蜜糖澀如黃連的感受交織存在着。或許生活中埋伏着我們不能抵抗的惡勢力,但至少我們只要還能擁有一種勇氣,一種審視自我,堅守自我的勇氣。人生苦短,就沒有渾渾噩噩白活一場。蠶是被自己吐的絲裹住的,只有一步步解開困惑,經歷掙扎,才能破繭成蝶;人也同樣,如果你戴上虛偽的面具,將自己禁錮,束縛在其中,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在你眼中就只是一個巨大的繭,你根本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生活。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願我們都不會被眼前的燈紅酒綠所迷惑,不會被喧鬧塵囂紛擾,有着堅守自我的決心,卸下偽裝,找到屬於自己的麥田,倘若無人來擁抱自己,那就成為自己的守望者,亦可成為他人的守望者!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15

我,是一個平凡的麥田守望者。我的身子深深地紮根於大地。我一直佇立在道路邊的田野之中,對過往的人羣報以微笑。

我想,我是幸福的。我喜歡田野中泥土混合着野花的芳香。我喜歡鳥兒停駐在肩頭的那份安詳。我喜歡溪水叮叮咚咚流過身旁的喜悦,我更喜歡麥子成熟時,一片金黃色的大地。而被壓彎了腰的麥子也是幸福的,它們沐浴在春夏秋冬中,感受着身體的蜕變。享受着秋天碩果累累的滿足感。世間的一都是那麼和諧。

每天的清晨黃昏,我都不曾睡去,我永遠以微笑的姿態,出現在每一個路人的眼前,我見證着世間的每一天。從日出到日落,從天空萌亮到世間萬家通明。這一切都印在我的眼裏。而我,依舊報以微笑。我喜歡觀察每一個行人的表情和動作。然後,在心裏默默寫下祝福。當我看到別人樂施好善時,我的心會跟着明亮起來,祈禱好人獲得幸福。而看到別人恃強凌弱時,我也會憤慨,但我依舊相信,性本善的人類終會迴歸本性。

但是,我也有失落的時候。當我聽見人們讚美天氣晴朗,藍天白雲和諧存在的時候,我便會獨自悲傷。因為,我無緣見到這一切。我只是一個稻草人,一個麥田守望者。所以,我只能平視遠方。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抬起頭,可以從45度角仰望天空,那將會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吧!但是,我卻深知,我沒有仰頭的權利。所以,我不抱怨。只是更加珍視平視世界的機會,望着我的麥子從稚嫩走到成熟,看着我的世界從黑夜轉到白天。這,是我的資本。也是,我的幸福。

時光慢慢流走,而我佇立在這裏,也不知道有多少個年年歲歲。我從沒仔細算過日子。因為,每一天的我都是幸福的,即使,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不如意的插曲,但是,我仍珍惜它們。每一件事發生在我的身邊,我都將銘記。

我是幸福的。我的幸福源於每一個角落,即使我的天空不再是藍色的,那麼至少它還可以是麥色的。麥色天空,也是我的幸福。

幸福路過我時,會停下腳步。而我,也會緊緊抓住他。所以我的幸福不曾溜走。

所有見過我的人都説,那是一個會微笑的稻草人,也是一個幸福的麥田守望者。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16

成熟的麥穗低垂着頭,那意味着什麼?

---題記

偶然,邵燕祥的《短句》映入我的眼簾:

走在秋天的田野上

我問老托爾斯泰:

一切成熟了的

都必須低垂着頭嗎?

一個成熟的女人,意味着美麗;一個成熟的男人,意味着責任。那麼,一個成熟的社會,該是怎麼樣的呢?

一張照片,記錄一抹回憶;一抹回憶,牽出一個故事;一個故事,代表一個歲月。歲月,惹了回憶,改變了你,改變了我。你説,你成熟了,看淡了歲月,看輕了流年,於是你擁有了自己的靈魂;我説,我成熟了,有了責任,有了但當,於是我擁有了自己的人生。

為什麼隨着歲月的流逝,人生便不再完整?為什麼花開有人會喜,花落有人會傷?也許,是我們不夠成熟,不可以掌控自己的心情。宋時的范仲淹,尚且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當代偉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他們,是否駕馭了自己的心情?是否成熟了自己的心情?

十年前,不短的時間,曾經被公司作為主幹分子,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魔鬼訓練,公司特地從某知名企業聘請了一位精英人士作為教練。那個苦呀,早上五點鐘集合,長跑十公里,然後俯卧撐五十個,中午灌輸企業管理理念,下午進車間與員工同樣做事,夜晚有時加班到深夜,第二天正常訓練。勞心勞身了一天,有收穫,有失去,累着也快樂着。

一個月,轉眼即逝。結業典禮上,曾經木訥的我,在好幾千人的禮堂,洋洋千字的比賽演講稿,居然口若懸河,朗朗而出,獲得了二等獎!記得,教練帶我們做完最後一個遊戲,爬上那座鬱鬱葱葱的山頂,問我們看到了什麼。有的説,看見了綠意;有的説,看見了遠方;有的説,看見了事業;有的説,看見了成功;還有的説,看見了更高的山峯。教練微笑着説,你們看到了成熟嗎?

教練是一個四十出頭的人,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又是一表人才,好生讓人羨慕!你們羨慕我嗎?教練突然問到。我們用異樣的目光盯着他,這不是炫耀自己嗎?我們能不羨慕嗎?誰,不想有自己精彩的人生?誰,不想無拘無束地做自己喜歡的事?

他淡淡地説:我羨慕你們的青春年少!

教練説,我們是社會人,我們的眼睛有選擇性。綠意,遠方,事業,成功,更高的山峯,或許人生便是如此。一覽眾山小,可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或許,真正的成熟就是不再羨慕別人的人生。

是的,我們看到別人依着光鮮,名車豪宅,曾是別人一路披荊斬棘拼搏而得;我們看到別人公司規模宏大,人才濟濟,也曾是別人一分一分,一個一個累積而成。他們也曾哭過,累過,彷徨過,煩惱過,可是他們最後成功了!我們羨慕別人的人生,可能是我們不能走,不敢走,而別人努力奮鬥之後才獲得的人生。

你有沒有花時間去羨慕別人?我承認,我有。

曾羨慕,那些有錢,任性,有話就敢説,不爽就敢罵,活的率性灑脱;曾羨慕,那些不為柴米忙碌,卻可以海吃山喝遊山玩水;曾羨慕,那些隨意出入清華北大,卻又年少青春,華年正好;曾羨慕,那些……

如今,我清楚地知道,關於羨慕的記憶,一點點抽離了我的身體。我坐在羨慕的對面,成熟成了一道靚麗的景緻!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那些我曾經羨慕的人生,是我生活的遙不可及;那些我曾經不願接納的人生,卻是別人的求之不得。如此,而已。

真正成熟的人,他會知道:任何人的光鮮亮麗,必有他該面對的艱難險阻;任何人的瀟灑人生,也有着難以言説的苦衷;任何羨慕之談,或許是對自己不能重塑的人生的嚮往。有人如是説,或許,他已經成熟了!

靜謐的夏夜,成熟的夏夜,竟然那麼迷人,那麼深邃!

生命,是一場虛妄的堅持,很是喜歡這句話。其實,經年過往,每個人何嘗不是在這場虛妄中跋涉?每個人的人生都很美,但都有缺憾。正為此,有缺憾才有追求的動力。

起風了,我知道,又該遠行了,與成熟有約。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17

初次看到賽格林的《麥田的守望者》時,就很好奇,守望麥田的人會是什麼樣子。我想一定是描寫有一大片一大片的麥田,然後在那兒蹲着那麼一個人兒,謂之守望。然而讀過此書,我才知道,賽格林所描繪的世界裏,沒有麥田,但麥田在理想裏,一直都在,而主人公也一直在他的理想裏守望着。

剛開始,我和大多數人一樣,覺得霍爾頓只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少年。但漸漸地,我發現,他還是一個擁有理想的少年,他的理想讓我感動。因為霍爾頓的理想不論及錢財和地位,也不能説偉大,他只是希望擁有一片緊臨深淵的麥田,看一羣天真的兒童在共同玩耍,做一名麥田的守望者,隨時準備救起將要滑落深淵的孩子。簡單的很,簡單到足以被世俗的慾望所吞噬,卻讓我的心為之一振。如此樸素的理想,在當今物質世界中顯得那麼不現實,令人不禁要嘲笑一番,卻也令人肅然起敬。

理想是目的。我們以人的目的來判斷人的活動。目的偉大,活動才可以説是偉大的。契訶夫這樣説。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18

《麥田裏的守望者》講述的是一位出身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霍爾頓在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後,不敢貿然回家,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酗酒……

這本書出版後,在社會和文學界產生巨大的影響,也受到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有人認為小説主人公完全是一個反面人物,滿口髒話,書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就是“混賬”,而且他抽煙,酗酒,讀書不用功,在世俗的眼裏,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孩子。但也有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認為這本書寫出了他們的心聲,同時一些成年人也認為這本書是很好的瞭解青少年的途徑。

個人更贊同後者的觀點。霍爾頓外表看起來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的內心十分敏感也很善良,他對假模假式的人深惡痛絕。他會關心公園裏湖水結冰了,原來湖面上的鴨子去哪了,湖裏的魚怎麼辦。他會注意到一個女孩子下棋時總把國王放在最後一排,而且把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一部優秀的作品總能在細節處將人物特定的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

霍爾頓小時候有一個非常要好的小夥伴,叫做琴·迦拉格,就是那個下棋時老是把國王放在最後一排的女孩,他們倆多年未見。當霍爾頓聽説自己的室友斯特拉德萊塔和她約會時,他想見見琴,卻有不敢去,而且他對這件事耿耿於懷。這正刻畫出一個青少年特有的心態。

書名《麥田裏的守望者》出自霍爾頓的一個白日夢:他幻想着懸崖邊有一塊麥田,裏面有很多小孩子在四處奔跑,而他的職責就是在懸崖邊守望,一旦有小孩在向懸崖邊奔來,他就上前把他抱住。他就是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多麼美好卻是幼稚而可笑的理想!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19

麥田裏的守望者》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説話口吻,生動而細緻地描繪了一箇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從主人公這一個側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追求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荒蕪的社會風氣,道出了資本主義的實質。

主人公霍兒頓是我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為數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資本主義社會的耳濡目染,既有醜惡的一面,也有反抗現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純潔的一面。書中,霍爾頓是一個不肯用功讀書,整天鬼混的沉淪少年,他為什麼不肯用功讀書?難道是資本主義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不需要讀書嗎?看一看霍爾頓所處的環境,便不難明瞭。學校裏的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是為了讓他"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卡迪拉克",學校裏的老師大部分是勢利的偽君子,連他起初所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師後來發現也可能是個搞同性戀的,而這位老師對他説:"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原為某種事業卑賤的活着。"老師的諄諄教導卻是一條滲透着濃厚利己主義和功利主色彩的資本主義信條,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霍爾頓又怎能找到可貴的精神寄託或崇高理想呢?他不願意與他們同流合污,自然也就無法好好讀書,他的不用功表面是頹廢,沉淪,實質上是對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的最無情的揭露。

作者把霍爾頓身邊的人,全都描繪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想逃離這個噩夢般的現實世界,到偏遠的小山村去遁世,但要真正這樣做是不可能的。他最討厭看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中消磨時間;他討厭愛慕虛榮而又毫無主見的女友去又迷戀她的美色,;他看不慣這個世道,卻無法改變;他甚至痛恨自己,卻沒有參照的標準來改正自身缺點(亦或是説沒有毅力),這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註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爾頓只能用幻想解脱自己,自欺欺人,最後仍妥協於他所深惡痛絕的社會,繼續陷入矛盾的漩渦,無法自拔。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20

“你不管做什麼事,如果做得太好了,一不警惕,就會在無意中賣弄起來。那樣的話,你就不再那麼好了”,這是文章中一句普通的話,卻意味深長。

霍爾頓,文中的主人公,在從離開學校到曼哈頓遊蕩的三天裏,向無數青少年充分展現了一個十幾歲孩子的內心世界。富裕的霍爾頓,學習成績卻未如理想,整天遊遊蕩蕩,無所事事,最終被學校開除了。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也在身邊,他們依仗着自己的地位與財富,在學校裏為所欲為,自己高高在上,卻落得個唾棄罵名,被人仇視。他們不懂得為自己着想,不顧一切,最終只會迷失自我,害了自己。

但是,這能全怪了他們自己嗎?就像文章所寫一樣,霍爾頓回家了還要逃避父母,當然不僅僅是學習成績了,而是兩代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父母親不能理解他的心靈,導致了他心靈的孤獨,頹廢與沒落。而這正正是當下的真實寫照,父母孩子缺乏交流,未能逾越那時代年齡的代溝,架起心中屬於他們溝通的橋樑。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是別人的理解與關懷,吐出心聲,表達自己,或許孩子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想與父母交換意見,卻換不來一聲見解,縱使後果可想而知。

其實,霍爾頓雖成績不好,但在燈紅酒綠的社會中深受啟發,並有理想:成為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他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一個樸素而簡單的理想從一個16歲孩子嘴裏説出,反映出他那真實的內心世界。每個人都有理想,卻敢説不敢做,甚至不敢説,我們不能這樣逃避,失去自己獨有的色彩。歲月像一把無情割刀,雖則改變我們模樣,卻改變不了那青春,那夢想。

作者敍述了小説主人公霍爾頓從憎惡虛偽、追求純真到最終屈從社會現實的心理歷程,給了無數彷徨的青少年以心靈的慰藉,我也從中有所感悟。人一生,我們正處朝陽,我們應當珍惜青春,有所抱負,哪怕只是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麻煩就在這裏。你永遠找不到一個舒服、寧靜的地方,因為這樣的地方並不存在。”珍惜我們的青春,讓這歲月如歌,用跳動的音符,傳到世界每個角落。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21

歲月匆匆而過,走出校門踏進工作崗位,作為一名老師,由於角色的轉換,開始漸漸模糊了年少時自己經歷過的彷徨、掙扎與矛盾,開始無法感同身受的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重新品讀《麥田裏的守望者》,一個16歲男孩的孤傲與守望,也許是他,也許是我們,能夠從故事中找到一些熟悉片段。

16歲的霍爾頓·考爾德出生於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和所有的父母一樣,逼迫他好好學習,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是霍爾頓卻並不這麼想,成年人的世界在這個男孩的眼裏是充滿虛偽與欺騙的,他的善良、真誠讓他變得格格不入。無力改變現狀,卻又不得不對現實妥協,他的性格複雜而又矛盾,在學校第四次開除他時,不敢回家的霍爾頓來到了紐約,漫無目的遊蕩了一天兩夜,與理想相差甚遠的現實世界讓他充滿失望,最終他選擇走進精神病院,故事也就此結束。

“我將來要當麥田裏的守望者,有那麼的一羣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玩,我呢,就在那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霍爾頓想守護的,是孩子們的天真與單純,避免他們落入成人世界的懸崖。閲讀《麥田裏的守望者》是一個漸入佳境的過程,值得讀完之後認真的回味。和書中的世界一樣,現實社會的贓污不堪會磨損掉少年的心性,一次次被現實擊潰的心理防線,也許會成為在前行路上的鎧甲,但是也會成為沉重的負擔。我們可以看到,霍爾頓渴望純淨的世界,離開喧譁浮躁的地方,找尋生命中的麥田,過簡單的生活,但是最後卻不遂人願,他無力與現實抗爭,難以實現自己的願望。

16歲,一個充滿未知與驚喜的年紀,主人公霍爾頓的形象成為青春期孩子們的代表,樸實、善良卻又離經叛道。從他的經歷中可以看到他與世界的代溝,也可以看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曾經的我們也許和他一樣,對世界充滿想象和好奇,最後他走進了精神病院,而我們走入了“懸崖”。一場成熟和理想的博弈,一段孩子與成人的代溝。作為一名教師,以成年人的視角閲讀此書,收穫的另一份心得感悟。我們是不是該守護孩子心中的那片“麥田”?還是要將他們推入“懸崖”?霍爾頓的故事是文學作品中將心理活動進行誇張的處理,但是回到現實生活,比和世界抗衡更重要的是建立內心的信念理想,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中尋找一片能夠讓心靈棲息的地方,幫助孩子們建立信心,也要給予他們闖蕩世界的勇氣。從書中透視孩子的內心世界,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與思想維度,及時引導,及時排解心理問題,在成長中一點一滴的變化,保護他們純真的想法,也要讓他們看到世界的真相。《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本書,帶給我更多關於自身職業與生活的揭示和反思,也可以通過書中的世界,審視人生,尋求生命的真諦。

《麥田裏的守望者》讀後感 篇22

"你看吶,煙囱在等風,郵箱在等信。你承諾過的月亮還是沒有出現,而我無眠。或者,我只是替你多愛了一夜人間。"

對於"麥田裏的守望者",我想到了稻草人,無慾無求,只是默默地佇立,接納小鳥歇息,眼裏只有他要守護的麥田。他沒有光鮮的外表,只是破爛的舊衣服或裸露的稻草,但他的內在人人都能體會:誠懇,盡職,真實。

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僅:16歲,在被輟學回家的途中經歷了許多事。他雖然是16歲,但已經形成了成熟的世界觀,他認為世界是"假模假式"的。

他對問題的看法是透徹的:"有一種長得十分漂亮的傢伙,或者一種自以為了不起的人物,他們老是要求別人大大地幫他一個忙。他們瘋狂地愛着自己,也就以為人人都瘋狂地愛着自己,人人都渴望着替他們當差。"他對問題的看法也是獨特的:"世界上沒有一個夜總會可以讓你長久坐下去,除非你至少可以買點酒痛飲一醉,或者除非你是跟一個讓你神魂顛倒的姑娘在一起。"

世界其實是虛偽的,在很多方面,你不遵從大多數人的看法,便會被視為異類。在應試教育下,你不去學一些你也許不喜歡的東西,就無法取得好成績;不斷嘗試的機會常常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世界形成的秩序其實也是必然的,優勝劣汰也是大自然的規律,還有許多未知等着我們發現。你無法改變一些既定的規則,我們作為普通人是無力的。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能讓自己不去改變,樂觀往往好於悲觀。霍爾頓選擇的生活放蕩不羈,看起來就像好吃懶做的街頭混混,但不得不承認他的成熟。這樣的生活自由自在,同樣也是種生活方式,他能明白該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追求自由又何有不妥?

其實霍爾頓深沉地愛着他的家人,他不願自己的任性傷害到父母,選擇了遲些歸家,同時他也時刻惦記着自己的手足。在外流浪的日子裏,他經歷了許多人和事,也讓讀者看到了那時社會的"假模假式".他自己也更為成熟了,並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成為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去守望着孩子們,幫他們遠離虛偽,守護一份純真。

黃執中説:"對善良最大的考驗,是相信別人和我們一樣善良,相信別人和我們一樣,明知有那麼多不善良的選項,卻依然選擇了善良".

從樂觀來看,世界上依然有許多值得的人或事物能給我們力量。霍爾頓也許是為了家人,為了不枉這一生,為了守護一份純真而選擇守望,這樣的結果已是皆大歡喜。堅持本心,才能活出自己。

霍爾頓沒有等到心中期盼的月亮,但他依舊愛着人間,無論幾晚,依舊等待心中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