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品】課堂教學總結三篇

校園1.28W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堂教學總結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課堂教學總結三篇

課堂教學總結 篇1

課堂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形式,國際漢語教師--課堂教學的展開與總結。課堂教學的要點是明確課堂教學的性質和地位,明確課堂教學對於國際漢語教師的要求和對學生的要求,瞭解課堂教學的一般結構,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技巧。

在展開教學中,學生接觸、理解並初步獲得新知識、訓練新技能。展開的部分可以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分為若干小的教學環節。例如在一堂課中要教兩個新的語法點,那麼每教一個語法點就是一個小的教學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國際漢語教師展示和訓練語法點的教學步驟也是學生感知、理解新的語言知識並且進行技能操練的過程。作為第二語言教學,這一環節要把握的重點是國際漢語教師的講解應當與學生的練習相結合。必要的講解是需要的,尤其要突出重點、難點,循序漸進,以舊引新,但更重要的是要安排一定量的操練,在時間上和練習量上都要有所保證,一定不能以國際漢語教師的講來替代學生的練,工作總結《國際漢語教師--課堂教學的展開與總結》。

總結是對新教學的內容進行歸納,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加深理解的同時使知識系統化。一般課堂教學中,國際漢語教師的總結的方式有三點:一是畫龍點睛式的總結。例如新講解的語法點可以由國際漢語教師將所教的內容歸納成某一個結構或公式,並點出那些需要特別注意的,給學生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另一種是國際漢語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總結,例如就所教的語言點提問,國際漢語教師檢查學生能否正確運用,同時就出現的問題進行扼要的總結性講解;國際漢語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在此基礎上作必要的指點和修正。

你也可以到這裏來看看相關的文章哦!想知道更多信息,可以到儒森的網站看一看!空間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課堂教學總結 篇2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努力學習新課標及課改精神,並根據學期初制訂的教學計劃,採用相應的措施,積極進行探索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許多不足,為了進一步搞好今後的教學工作,揚長避短,我校進行了第一輪道德課堂展示,現總結如下:

一、轉變教學觀念,讓每個學生獲得必要的知識。

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學生要成為教學過程活動中真正的主人,這是現在教學改革的基本出發點,。作為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他們都是特殊的個體,都需要尊重、信任,也都有自我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從課堂教師語言,教學方法方式入手,嘗試放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發言等,多使用激勵性語言。如:“你是怎麼想的?”、“你的見解呢?”、“你想到什麼?”、“你怎麼想就怎麼説”、“誰還有不同的想法”等等,營造一種寬鬆的環境,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尤其是後進生,更需要關心和指導,課堂上要多留意他們多給他們一些表現的機會,這樣才能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從而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以實現教學目標,通過這一學期以來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課堂上的自主學習情緒有了很大的扭轉。課堂上,學生獲得學習的主動權,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探索,質疑問難,踴躍發言。

二、更新教學手段,讓學生自主創新地學習。

現代創新教學觀認為:知識的學習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認識科學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因此要改變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的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要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的最好興趣是對所學材料發生興趣。”興趣愈濃求知慾愈強,參與意識就愈高。因此,高佔森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時,常常藉助學生的生活背景,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2、加強操作實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有位教育家曾説過:“人的智慧來自手指尖”,有益的操作與實踐包含和孕育着學生的天真和創造的幼芽,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制學具、操作教具等。請保留此標記過手、口、眼、耳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積極參與學習,發展空間觀念。例如:高佔森老師在教學圓的認識、圓的周長、面積計算時,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制圓片,通過用繩子繞圓周一圈,將圓的周長曲線轉化成直線,通過將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等,化抽象為具體,發展學生的思維,同時也滲透了轉換思想。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加強操作,以及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3、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儘量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入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受道數學與顯示生活的密切關係。讓學生明白數學生活化的道理,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時,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張文標老師説:“尤其是口算,由於本班學生大部分同學基礎較差,口算速度很慢,對此,我堅持利用每節課前3分鐘時間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的口算能力又明顯的提高,但仍不夠理想,在期末複習考試中,全班有80﹪的同學能達到要求,在四則計算方面,通過課堂的算理講解以及平時的加強練習,全班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期末考試全班同學平均錯誤率在13﹪左右。”

在應用題方面,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對應用題的掌握限於比較簡單的,只有極少數同學應用題基本功較紮實, 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學應用題有一定的困難,為此,教學時為了顧全大局,應用題從較簡單的複習起,同時也為學習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做了鋪墊,同時,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畫線段圖幫助分析理解題意,高學超老師充分利用遷移原理:把整數、小數四則應用題的解法應用道分數應用題上來,並加強方程解法的教學,使學生雜貨能夠外數量間的相對應關係,並與算術解法緊密聯繫起來,靈活選擇解題方法,以促進思維發展,在分數教學中,尤其注重一題多解,在講解練習題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課堂教學總結 篇3

有幸參加適度教育論壇課改課堂教學展示,上完課後,針對課堂情況進行了思考,總結如下。

  1.節奏問題

上完這節課,下午張校長找我,談及課堂節奏,説是我的課堂節奏慢,感覺有些不自信。後來,二實小的吳校長也打電話這樣説,因為我們是多年的同事,所以他説話就不留情面,張口就説:“劉淑萍,這風格變了哈,怎麼變得節奏這麼慢呀,你那課堂不是這樣啊。”我對他説:“你記得的是教高年級課,現在這是低年級,我要是那樣語速也快,節奏也快,那小孩能跟上嗎”。真的是這樣,原本我上課是那種風風火火的,課堂問題往往是趕得很急,語速也比較快。現在真的慢了不少。原因一是有孩子曾經説過,説我説得有點快,跟不上或者是沒有聽清楚,再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蒐集語言信息的速度相對來説慢一些。記得剛從五年級到一年級時,就改變了好長一段時間,總覺得自己説得很清楚了,可還有很多孩子沒有聽清楚,説老師説得太快了。或許是經過了一年的慢語言,確實改變了自己原有的風格吧。不過,隨着學生年級的升高,收集處理語言信息能力的增強,我會逐步改變自己的課堂教學方式和課堂教學節奏,讓課堂更有效、也更高效。

  2.設計問題

説起這節課的設計,非常感謝張校長和嶽主任的精心指導。都説這節課不好講,出不了彩,我也知道。因此針對課的目標要求、內容和學生的情況,我也進行了幾次的修改。一開始是跟着教材走的,自主練習部分改成了闖關的形式。在試課的過程中發現,孩子最難的描述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説自己的想法。比如“求總人數需要知道已分組的人數和剩下的人數,剩下的人數知道了,要先求已分組的人數”。而這節課的目標要求要初步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如果學生不能清楚的表述,怎麼去體會呢?後來嶽主任聽課,説不妨把這節課的.例題改動一下,與班裏的學生結合起來,一是讓學生解決班裏的問題,感覺有興趣,再是描述“總人數等於男生人數加女生人數”比“總人數等於已分組人數加剩下人數”更容易描述一些。實踐證明也確實如此。但這裏也出現了一個問題:也就是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於學生思維比較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班級,他們能夠聯繫已有的複習題目,表述自己的想法,再經過小組的合作,能初步的進行描述。而對於思維不太活躍,平時課堂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不夠強的孩子來説,這樣設計就不如用課本上的信息和問題,讓學生先通過閲讀課本,初步感知解題的分析思路,然後再根據書上的講解,理解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有後來練習的處理,對於有合作能力的孩子來説,做好要求,合作解決是比較好,對於小組分工不明確,孩子平時的合作的不多的班級來説,那就要一道一道的進行要求,強調怎麼完成。這裏再次感謝張校長、嶽主任和二年級組的老師,自己上着課,擠時間還給我進行指導,而且每一次張校長與我聊完之後,都會這樣説:你自己再想想吧,怎麼比較好。真的,他們給了我好的建議,好的思想,而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問題,關鍵還是我的機智不夠,處理欠妥。

  3.課堂問題

反思課堂上出現的問題,主要由以下三點:一是在分析兩步計算問題的過程中,問題有些碎。比如:指着算式問了一遍算式中每一個數表示的含義和每一步求的是什麼。之後在對題目的數量關係分析時,對有關的數量又進行了一遍的提問:也就是學生讀了小博士的話,進行了提問,讓三個學生用小博士的話講一講,之後出現數量關係式,又把每個量都問了一遍,哪個知道了,哪個不知道,求男生人數需要用上面的什麼信息。這裏的分析有些重複,不夠乾脆。如果學生列出算式之後,這樣處理比較好:誰能説説你的想法?讓學生説一説。學生説後,出示小博士的話,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博士是怎麼講的?這樣規範講述的語言,再明確數量關係,分析解題過程,這樣不僅僅會節省時間,更多的是讓學生儘快的進入對數量關係的認識和感知中。

二是在信息圖的處理中。解決一共有多少輛小汽車,是在解決一共有多少人的問題之後的一個乘加及時練習,由於我考慮到要體現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數學信息進行解題,這裏學生在選擇信息時出現了問題,也可能是回答的孩子對我提出的問題沒有理解或聽清,因此出現了選擇信息的錯誤,再是後面根據有關車的信息再提出問題時,還有一個孩子提一共有多少人的問題,我在想:是不是多餘信息的干擾,讓這個孩子腦海中一直想着解決完有關車的問題,就該解決有關人的問題了。

三是關於練習。數學學習一個新知之後需要及時的練習,這節課針對新授點設計了兩道乘加兩道乘減習題,而最後沒有處理完。可在試課的時候還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在反思,也問了幾個老師,聽聽他們的説法。説法也不一:二實小的吳守剛校長説“這課,就把例題分析了,會了就讓他練,多練就行了。”我也知道他的課堂風格,就是大容量、快節奏。丁千秋校長後來打電話給我説課的時候,我也問了問她有關練習的處理,她還是主張節奏不能太快,要在每一道題目分析或者最後總結的時候,讓學生多説説“求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什麼,哪個已經知道了,哪個還不知道?”讓學生明白解決這樣的問題就是要先求不知道的。原因是這是第一節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要讓學生明白解題的方法和過程,不在於做多少練習。站在中間的角度,我覺得還都有道理,我也在思考,怎麼能把這些建議做一個最好的結合,能夠更好的應用於自己的課堂。

課之外的感受:小組合作,是這次收穫最大的。上一次聽課,感受到的是二實小的學生回答問題特別能到點上,而且表達也很清楚,而我們現在班裏一些孩子説話吞吞吐吐,回答問題的聲音小,不敢表達。這次更有體會,同樣是二年級的孩子,我真的找到了差距,回來後我們辦公室的人就研究,就開始對班裏的學生進行分組,進行小組合作的指導,我們會先模仿,然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思考進行再調整,爭取把大班額下小組合作的問題做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