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萬物作焉而不辭文言文解析

校園3.21W

編者按: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萬物作焉而不辭文言文解析

在第一篇中,老子提到一個“觀”字,這個“觀”字僅非觀看的意思,而是“認識、解讀”。

第二篇開篇就説到“觀”。觀“美和惡”、“善和不善”。大道雖玄妙,從言辭來看,老子是借用人們最為常見和理解的'“生活和自然現象”,由簡而觀。

進而“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 老子只是列舉幾個現象供人們去觀和啟發。所以今人在學習《道德經》之時,不要過於的神話和故弄玄虛。

無為

老子觀察自然,是要啟發人道。描述了“聖人運用天道”案例,即最重要的天道就是“有無”。聖人以“處無為之事”而順應天道自然以求達到目的,用“不言教化民眾”。當然不言也非是“狹義的不説”,而是減少干預,以及恰當運用引導的時機。干預是“有”,因為有時干預(有)適得其反 。

“有”會造成“無”,“為”會造成“不為”。比如做好事是“為”,做好事不留名是“無為”,做好事不求名,而自然得到更大的名,這就是無為而為。為人處世中,把握“有和無”“為和不為”這個大道框架,應用就是智慧。

萬物作焉而不辭

通過觀察生活小現象,再引用聖人處無為,再昇華到天地萬物,萬物作焉而不辭。天地讓萬物自然興衰,而不多幹預,也不據為己有,也不居功自傲;自然產萬物,讓萬物享用自然,而構建和諧的生態系統,提倡人們也可效法天道。此篇文字在為人處世中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有無相生、無為、萬物作焉而不辭、弗居、不去

作者|張朝歡

公眾號:歡言美學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