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彙總6篇

校園1.01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國小數學教案範文彙總6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整理書包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2、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點:按照確定好的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學習用具,幾何圖形。

教學方法:情境活動參與教學。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

組織討論:説一説是怎樣整理的,

2、讓學生看一看教科書的圖。

説一説這兩個小朋友怎樣整理的。

3、小結:

分類結果在同一標準下是一樣的,在不同標準下呈現多樣性。

二、練一練。

1、分一分,説一説。

(1)怎麼分?説標準。

可以按年齡分類,按性別分類。

(2)圖上有什麼,怎麼分?

可以按顏色分類,按樣式分類,按樣式和顏色分類。

(3)圖上有什麼,怎麼分?

可以分成機動車和非動車兩類:大車、小車、自行車三類,按分配個數分成三類。

2、看一看,可以怎樣分。

(1)圖上畫着什麼,可以怎麼分。

(2)彙報,交流:可以按大小分類,按形狀分類。

3、想一想有哪幾種分法。

看圖,可以怎樣分。

按大小分類,按顏色分類,按用途分類。

三、小結,實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明白了什麼?

2、實踐活動。

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

四 位置與順序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目的:

1、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小數點搬家”這一童話故事,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能夠應用這一規律計算小數乘除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小數點搬家” 、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這裏有三張卡片(出示三張寫有100的卡片),你能在適當位置添上小數點,使這個數最大嗎?(100.)最小呢?(1.00)還可以是多少?(10.0)小數點位置不一樣,它們的大小也就不一樣了。是呀,小數點真重要,今天我們就來探討有關小數點方面的知識(板書:小數點搬家)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生答)帶着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山羊快餐廳。

二、童話激趣,發現變化。

1、出示三張情境圖:同學們,請看屏幕,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講述,老師隨機板書:4.00元、0.40元、0.04元。

2、提問 (1)這些小數的實際價格是多少?生説,師板書。(2)請同學們認真觀察4.00、0.40、0.04小數點的`位置有什麼變化?它們的大小又有什麼變化?請你們在小組裏討論一下吧。

3、小組彙報:

彙報交流,師適時板書:

小數點 大小變化

向左移動一位 縮小10倍(縮小到原來的 )

向左移動二位 縮小100倍(縮小到原來的 )

向左移動三位 縮小1000倍(縮小到原來的 )

……

4、來了這麼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家,請想一想: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小組討論後完成課本40頁“試一試”。

小組合作討論之後,全班交流。

從而得出: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教材設計了一些讓學生感受質量單位、比較物體輕重的活動,並結合活動滲透了一些統計的初步知識。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體驗常見的物體的重量,逐步建起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並且明確要比較物體的重量,不能光靠眼睛觀察,必須要用秤稱一稱,切實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另一方面通過記錄同學們的休重,學習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通過使用不同的秤,認識測量質量的工具,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

學情分析: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準備測量工具,對質量單位的感受,不只限於對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動形式上,除了參考教材上提供的內容外,還可以從本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取素材。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瞭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設計理念:

1、為學生創設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

2、充分利用學生的原有經驗,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

3、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體驗,親自感知,學生學的輕鬆、愉快,多次實踐又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同時也讓學生再次感悟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體重計、枱秤或彈簧秤、天平、兩袋鹽等物品。

學具準備:

各種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遊戲導入:請兩位跑得快的同學到台前做“揹人跑步比賽”的遊戲(被背的兩人輕重對比明顯)。讓大家估計誰最有可能贏?為什麼?

小結:人是有輕重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相互説一説。

3、學生彙報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出課題。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一)稱學生的體重

1、師:要想知道某個人到底有多重,可以怎麼辦呢?

2、讓學生觀察帶來的體重計,觀察一下,上面有什麼?怎麼稱物體的'質量呢?想好了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一下。

指名彙報,隨機介紹kg是千克的表示符號。

3、讓一組學生輪流站在體重計上,秤出每一位同學的體重,並指名兩位同學在黑板上記錄下每位同學的體重。

4、讓每一個學生統計出不同的重量的同學分別有幾種,統計時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統計,如用“正”字來表示,或用其他方法來表示。

5、讓每一位同學背一背、抱一抱不同質量的同學,感受一下不24千克、32千克分別有多重。

6、全班交流,把每組統計的情況合在一起,成為全班同學體重的統計表,再讓學生提出一些加、減法的數學問題,進行加、減法口算練習。

(二)建立千克的質量概念

1、稱一稱。把自己小組帶來的兩袋鹽放在台秤或彈簧秤上稱一稱。

學生生觀察秤的指針指向幾,老師指出1千克就是兩袋鹽的質量。

2、掂一掂。再把剛才稱的鹽放在手中掂一掂,邊掂邊用眼睛體會1千克有多重,並説説掂1千克的感覺。

3、估一估,你們再掂一掂身邊的其它物體,能找出哪些東西重1千克嗎?估計後再把這些物體放在秤上稱一稱,並互相説説1千克物體大約有多少。

4、猜一猜。師拿出1袋棉花和1袋鐵釘,讓學生猜一猜哪個重?説明理由,大家的意見不統一,怎麼辦?以實踐來證實,請2名學生分別稱一稱。

5、質疑:這2袋物體的質量都是1千克,説明了什麼?讓學生感受到物體體積大並不一定重。

6、小結:剛才我們大家通過各種學習手段,感受了1千克物體的質量有多重,可我們看像這些(舉起一枚硬幣,指着衣服上的鈕釦和學生帶來的雞蛋,以及文具盒中的筆、橡皮等),比較輕的物品怎麼知道它們的質量呢?

(三)建立克的質量概念

1、天平稱一稱帶來的硬幣以及文具盒中的文具吧,先看老師稱幾根粉筆的做法。教師邊稱邊介紹克的表示符號“g”。

2、學生小組進行操作,稱硬幣、雞蛋和鉛筆、橡皮等物品。

3、交流彙報。

4、再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議一議等實踐活動,感受並建立克的質量概念。

三、全課總結

看來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除了用稱的方法,還可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

四、課後實踐,不斷延伸

1、到商店看1千克的物體或買1千克的東西有多少?

2、回家用秤稱一稱或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方法,感受一下家中幾種物品的質量。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 21、2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質量單位 “噸”,掌握 1 噸 =1000 千克這一單位換算公式。

2.能力目標:能用 “噸” 表述物體的質量,能進行噸與其它質量單位的換算。

3.創新目標:提高學生認識抽象事物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噸,瞭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

掌握“1噸 = 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模式:

創設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故事激趣

在美麗的森林裏,動物醫生要給動物們體檢,大象第一個到,請你猜猜它的`體重是多少?(課件演示測體重的過程。)小熊、小牛、小馬和小鹿四個好朋友也從河對岸趕來體檢,可到了小橋邊,它們卻停下來了。你知道為什麼嗎?原來,到了橋邊,小馬準備和大家同時過橋,可小熊指着橋邊的提示牌説:“限重一噸”。於是它們猶豫了。同學們,你給出個主意吧!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

2、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3、學生自由發言,引出課題。(板書課題)一噸有多重

那我們先來研究一下一噸到底有多重,然後再幫助它們過橋好嗎?

二、感知探究

課件出示情境圖

1 、猜一猜:一頭水牛、1 袋麪粉、1 桶油的質量和一名三年級的國小生的體重各是多少?

2、用稱稱一稱,驗證猜想。(課件演示)

3 、試一試

(1)讓學生背一背體重25千克的同學。

(2)提一提質量50千克的油桶。

4、看一看,算一算。利用課件逐一出示一個個情境,讓學生看一看,算一算

課件出示

1 桶油質量是 100 千克,這樣的10 桶油正好重1噸

1 袋麪粉質量是 50 千克, ( ) 袋麪粉約重1噸

三年級的國小生的平均體重大約是 25 千克。( )人大約重 1 噸

一頭水牛重 350kg , ( )頭水牛約重1噸

小結: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 1 噸 =1000 千克; 1t=1000kg (板書)教師強調: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5、説一説。

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我們知道了 1 噸大約有多重,哪位同學來説生活中計量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做單位。(強化認識)

(學生自由發言。)

6、解決問題:它們能否同時過橋(出示情境圖)

(1)現在誰來説説它們能不能同時過橋,為什麼?

(2)它們誰和誰能同時過橋?(小組討論)

小朋友的方法真多、真好,牛大哥它們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過橋了,它們非常感謝大家的幫助。

(3)如果我們全班同學也去這個地方遊玩,我們能同時過這座橋嗎?為什麼?

指名發言,教師評價。

三、知識應用(智勇大沖關 )

第一關:填一填。

4千克=( )克 3噸=(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 )kg ( )kg=6 t

(分組完成,請幾名學生彙報方法。)

第二關:在○裏填上“>”“<”或“=”。

8000千克○8噸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學生獨立思考再反饋交流,請幾名學生彙報方法。)

第三關::幫小明改日記

(課件出示日記並播放錄音)

今天,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我們先到超市買了1克蘋果和2噸梨,又買了1個50千克的雞蛋。我看見超市裏有電子秤,上去一稱我的體重,哎呀,我的體重都30克了。

到了動物園。動物園裏動物可真多,我估計了一下,一頭獅子大約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還有會説話的鸚鵡大約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説也有338噸重。

參觀完動物園,我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學生搶答,教師評價)

四、全課總結

談談這節課你的收穫是什麼?

板書設計

1噸有多重

1 噸 = 1000 千克;

1t = 1000kg

計量較重的或大量物體的質量時,常用到噸。

噸用字母“t”來表示。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1、認識負數:教材第1—6頁例1—例4以及練習一

2、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第10—1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知道負數和正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中的簡單聯繫。

3、通過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初步體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後面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做些準備。

教學重點:正數、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時安排:3課時

(1)認識負數的意義

教學內容:p.1、2,完成第3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瞭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2、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準備:温度計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複習,你知道這節課要學什麼麼?(板書:負數)

説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自然數、小數、分數)

分別舉例。指出:最常見的是自然數,小數有個特殊的標記“小數點”,分數有個特殊標記是“分數線”,你知道負數有什麼特殊標記麼?(負號,類似於減法)

二、學習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麼?你能在温度計上找到這個温度麼?

介紹温度計:(1)℃、℉,我們中國人用攝氏度為單位,即℃;℉是華士度,是歐美國家用的。(2)以0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別表示多少度?

在温度計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麼時候是0℃嗎?(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倉一年中的最低温度麼?(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計上找到它嗎?

分別寫出這三個温度:0℃,為了強調這個温度在零上,35℃還可以寫成+35℃,而這個零下5度,應該寫成—5℃。

讀一讀:正35,負5

分別説説在這3個不同的温度你的感受。

2、完成試一試:

寫出下面温度計上顯示的氣温各是多少攝氏度,並讀一讀。

對零下幾度,可能學生會不能正確地看,注意指導。

3、完成第3頁第2題的看圖寫一寫,再讀一讀。

簡單介紹有關赤道、北極、南極的知識。

4、完成第6頁第4題:

先指名説説這三條魚分別所處的地方,再選擇合適的温度。也可選擇幾個讓學生説説選擇的理由。

5、讀第7頁第5題。,讓學生説説體會。

6、完成第6題,分別在温度計上表示4個季節的温度。加強指導與檢查。

三、學習例2:

1、出示例2圖片,介紹“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識。

讓學生指一指珠穆朗瑪峯的高度是從哪裏到哪裏。補充:最新的測量,這個數據有所變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這兩個地方,一個是高於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來表示,另一個是低於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來説説這樣記錄有什麼好處?

2、完成第6頁第1題:用正數或負數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讀一讀第2題的海拔高度,它們是高於海平面還是低於海平面。

三、認識正負數的意義:

1、像温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於和低於海平面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黑板上這些數,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説説怎樣的數是正數?怎樣的數是負數?

0呢?為什麼?

2、完成第3頁第1題,先讀一讀,再把這些數填入相應的圈內。

3、完成第6頁第3題:分別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

四、全課小結:(略)

(2)認識負數的應用

教學內容: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盈與虧、收與支、升與降、增與減以及朝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等現實的情境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兩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應用正數和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難點:體會兩種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準備: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負數,請你用自己的話書説怎樣的數是負數?

正和負是一對反義詞,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變化,它們也可以分別用正負數來表示。

學生舉例(可能有的情況):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師上個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資,為了強調“收入”,我可以這麼記“+1500”,買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麼記?為什麼?吃飯花了500元,怎麼記?……

2、轉入與轉出:這個新學期,我們班轉出1人,轉進3人,怎麼表示?

3、上車與下車:(第10題),依次寫出每一站的情況,讓學生説説每一站是什麼意思?特別是“0”;還可以結合某一站,讓學生説説“—3,+8”其實人數有什麼變化?……

4、上樓與下樓:……

補充樓層,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補充:樓房有正的幾樓,也有可能會有負的幾樓,會不會有0樓?為什麼?

5、向東走、向右走:常見的方向有4個,東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對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東走5米,記作+5米,那麼向西走10米,可以怎麼記?你是怎麼想的`?+10米表示什麼呢?為什麼?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麼,—10米表示什麼?你是怎麼想的?

比較這個話題與前面話題的不同:前面的正負數一般都有增加或是減少的意思,而這個正負數,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結: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別用正負數表示。

二、學生自學課本,把書上有關的練習完成,並可與同桌交流。

老師選巡視中發現問題較多的題全班交流。

(3)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

教學內容:p.10~11

教學目標:

1、複習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建立圖形的等積變形思想。

2、讓學生體會轉化、估計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教學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做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思想準備。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和數學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對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分割與移拼的轉化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剪好圖上的三個不規則圖形

教學過程:

一、複習面積:

你知道這節課學什麼麼?我們以前學過哪幾種圖形的面積?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二、分一分、數一數:

1、取圖1,問: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嗎?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不規則圖形。

1小格表示1平方釐米,你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麼?

方法一:數方格。一起數一數,數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並指出所折出的形狀。注意有兩種折法。

摺好之後,在每一塊長方形上寫出求面積的算式。最後再相加求得總面積。

比較兩種方法求的結果。

用類似的方法求出圖2的面積。學生完成後交流。

小結:複雜的圖形,可以分割成幾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分別求出面積後再求出總面積。

2、移一移,數一數:

取圖3,交流數的方法:説説在數格子的時候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最後結果是多少?

觀察後説説你能把它變成長方形嗎?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這個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3、數一數,算一算:

(1)、出示池塘圖。觀察該池塘邊的特點,説説你想怎麼求它的面積?有什麼困難?有什麼好辦法嗎?

方法:先數整格,可以按順序標出數字;再把不滿整格的當作半格數,最後再相加。

學生數,數完後交流結果。發現會有一定的誤差。

指出: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在求其面積的時候會出現一定的誤差,這是很正常的。

(2)、觀察樹葉圖,它有什麼特點?你能利用它的特點來更方便地數面積嗎?

學生數完後再校對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頁上的方格紙上,描畫出自己的左手,然後再用剛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積。

交流,得到:通常我們學生的手掌面積是80多到90多平方釐米。

三、全課小結:

現在你知道怎麼求一些較複雜圖形的面積了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 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相同數連加算式與乘法算式之間的關係。

2、結合具體事例體會同一個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義是不同的。

重點難點:

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建立自信,克服畏懼,嘗試新知

知識鏈接

5+5+5=( )( )

9+9+9+9+9=( )( )

43改寫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54改寫成加法算式 或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大膽質疑,透析重難點

導學釋疑

1、 小朋友,秋天到了,滿山遍野的果實都成熟了。小動物們決定開一個慶豐收的`聯歡會,你們看,都有誰來參加?能夠將自己的勞動果實與小夥伴們分享,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啊!

請解決以下問題

(1) 每個盤子裏有6個桃子,3個盤子裏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2)每羣小鳥有3只,3羣小鳥一共有幾隻小鳥?

(3)有6只小松鼠,每隻松鼠採了3個松子,一共採了多少個松子?

(4)如果有3只小兔,第一隻小兔拿了3根胡蘿蔔,第二隻小兔拿了5根胡蘿蔔,第三隻小兔拿了7根胡蘿蔔,一共拿來幾根胡蘿蔔?

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小組討論一下。

2、想一想,連一連

3、想一想,用36還能解決什麼問題?小組合作討論提出兩個問題

三、當堂檢測-技能拓展應用,搭建晉升平台

1、學生獨立完成P23練一練 錯題改正及整理

四、課堂小結

你對你今天的表現滿意嗎?

能找到合適的計算方法。

能主動參與小組活動。

在活動中能積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