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範文6篇

校園1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範文6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隨着經濟的發展,在我們鎮上陸續辦起了很多的工廠、企業。尤其是政府把體育用品的生產作為主要發展路線。這幾年來,我們幼兒園也得到了一些贊助,他們紛紛把乒乓球、籃球等孩子們喜歡的球類送到孩子們的手裏。今天,我就根據這些材料中的其中一種——乒乓球作為開展活動的材料。利用幼兒園附近的資源——乒乓球設計了數學教學活動既能體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又能將孩子們把傳統的體育活動中的玩球改變為課堂上的玩球。

目標:

1、根據模式排序,以較簡潔的口述方式表達排序模式。

2、嘗試設計有規律的排序模式。

準備:

1、按一定模式排序的乒乓球串珠。

2、鈕釦、雪花片。

3、幼兒活動材料人手一份。

過程:

一、欣賞乒乓球串珠。

1、出示乒乓球串珠,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串珠上顏色的排列特點,説説串珠的排列有什麼規律。今天,老師帶來一串特別漂亮的乒乓球,你們看看這些乒乓球有哪些顏色?

2、討論:這些顏色是怎麼排序的?

3、出示第二串乒乓球。請幼兒大聲説出排序的方式。

4、引導幼兒發現第一串上面乒乓球的顏色都是AABC模式,第二串乒乓球上的`顏色都是ABBC模式。

二、嘗試設計顏色模式。

1、如果你來設計製作一串乒乓球,你會設計什麼樣的顏色順序呢?

2、出示白色的乒乓球串珠,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按照一定的模式排列裝飾。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的設計是否有規律。

4、幼兒講述設計顏色模式。

三、根據模式排序。

1、打開桌上的操作紙張,看看上面有哪些顏色。

2、仔細觀察操作紙前半部分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找到相應的顏色,將序列補充完整。

3、引導幼兒觀察仔細後再塗色,進一步感受排序的規律。

2、鼓勵幼兒説一説自己排列的結果,檢查是否正確。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數量為“5”的水果分成兩份,感受和發現多種不同的答案。

2.探索運用符號.標記和數字等記錄自己分水果的結果。

3.能夠積極地參與猜測和討論活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活動重點:

學習將數量為“5”的水果分成兩份,感受和發現多種不同的答案。

活動難點:

探索運用符號.標記和數字等記錄自己分水果的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具:教學掛圖(三)中的25個蘋果,人物頭像,水果,分合號;教學掛圖(一)中的數字。

2.學具:幼兒用書第13頁《分物操作底板.數的分合底板》第15頁《實物卡、數卡、符號卡》的操作材料,將爸爸媽媽、男孩和女孩的頭像分別貼在分物操作底板上,同時將各種水果卡片(計20張)裝在盤中,每人1盤;1張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

師:這裏有幾個蘋果?

師:如果要把5個蘋果分給兩個不同的人(如爸爸和媽媽),他們每人會分到幾個蘋果?

討論:爸爸媽媽每次分得的蘋果數目相同嗎?怎麼不同?

二、分水果(一共提供20個蘋果,每次5個蘋果)

1.請個別幼兒演示將5個蘋果分給爸爸媽媽,集體講述分蘋果的結果。

師:5個蘋果分給爸爸幾個?分給媽媽幾個呢?(教師可以在黑板旁邊用數字記錄一下)

師:如果將5個蘋果再次分給爸爸和媽媽,爸爸媽媽分到的蘋果數量要和剛才不一樣,我們可以怎麼分呢?(請一名幼兒上來再次分一分)

師:這次爸爸分了幾個蘋果?媽媽分了幾個蘋果?(引導幼兒講述分蘋果的結果,同時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師:老師還要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分蘋果,聽好分的數量要和剛才分的不一樣,比如:爸爸剛剛已經分過3個蘋果了,媽媽已經分過2個蘋果了,那麼這次不能再分給爸爸3個,媽媽2個了,要分的和剛才不一樣,誰願意上來分的?(再次請幼兒上來分蘋果,強調要分的.數量剛才沒有過)

師:這次爸爸分了幾個蘋果?媽媽分了幾個蘋果?(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師:還有沒有其他不同的分法了?(教師再請一個幼兒上來分,然後在黑板上記錄)

三、幼兒操作活動,分桃子(20個桃子)

1.師:看一看,數一數,自己的盤子裏有什麼水果?共有多少個?

2.引導幼兒觀察分無操作底板

師:操作底板上有什麼?表示什麼意思?

3.教師介紹活動內容與要求。

師:每次從盤子裏拿5個水果,把它們分給操作底板上的兩個人;每人每次分得的水果數目不能相同;分一次在記錄單上記一次,記錄的結果要和分的結果一樣。

4.幼兒自己操作分桃子,教師作適當的指導。

四、交流展示記錄單

教師選取幼兒的幾張記錄單通過投影儀和幼兒一起分享、交流;交流完後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記錄單若有錯的及時改過來。

五、總結

師:5分成兩份有幾種不同的答案。

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可以提供幼兒用書第29頁《看圖按特徵分類記錄》的材料,引導幼兒完成“分糖果”、“分鈕釦”的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區別兩個物體之間的上下關係。

2、在操作中能正確使用方位詞表達兩者之間的上下關係。

3、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能區別物體之間的上下關係,並使用方位詞表達。

活動難點:感知物體間上下方位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玩具娃娃一個、帽子一頂、襪子一雙。

2、玩具櫃的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常規活動:指五官

幼兒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師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師生共同探索。

1、教師出示玩具娃娃,請幼兒説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關係。

2、教師給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襪子。請幼兒説出帽子和襪子的上下關係。3·幼兒感知上下的方位。

師:“大灰狼明天要開一個玩具店,可是貨架上的東西還沒有擺上去,誰能來幫幫大灰狼呀?

4、區別兩個物體的上下關係。

請幼兒將玩具放入貨物架中。(幼兒自由操作)

5、初步感知上下的相對性。

小結:在表述物體的位置時一定要説完整的話,如“××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6、看圖説一説。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

三.師總結講評,並請幼兒分別説一説自己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或某某小朋友前面是誰?後面呢?

四:做遊戲。(上拍拍,瞎拍拍,前拍拍,後拍拍)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集中活動一:數學:錢幣換算

活動目標:

1.認識面值10以內以元為計量單位的人民幣,能説出它們的單位名稱。

2.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並有不同的麪價,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幣不同的換算方法。

3.能在遊戲中進行10元以內錢幣的換算。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課件、人民幣(1元、2元、5元紙幣及1元硬幣)若干,鉛筆若干、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人民幣

教師:"你們認識這些錢嗎?它們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它們分別是多少錢呢?""你怎麼知道是x元錢呢?"(通過觀察錢幣上的數字讓幼兒認識它們不同的面值。)"仔細看看這些錢上都有印有什麼?你們知道這些錢共同的名稱嗎?"(人民幣。)

二、遊戲"湊錢"。

1.教師交待活動要求"今天老師想到超市去買東西,可我只有一張5元錢,我想把它換成1元、2元的零錢去請你們幫我換,你們想想可換幾張1元、幾張2元,請你將每種錢的數目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幼兒取出錢幣卡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請個別幼兒講述操作結果,教師將活動結果展示出來。

4.集體檢查湊出的每份錢是否都是5元。

5.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5元錢。

6.教師用大統計表和幼兒一起統計5元錢用了幾種方法換零錢。

三、練習

1.教師出示一張10元人民幣,讓幼兒利用人民幣卡片探究不同的換算方法,並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幼兒彙報自己的記錄結果。

3.老師和幼兒一起統計10元錢有幾種換零錢方法。記錄在大統計表中。

活動二:數學:購物計劃

活動目標:

1.能遵守秩序,有禮貌地與人交往,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2.瞭解錢幣的換算關係。

3.能運用10以內加減法進行遊戲。

活動準備:

記錄表、人民幣、文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取款

1.教師:剛才我們一起統計了10元錢的換算方法,現在請小朋友按自己的記錄單進行取錢,湊成10元錢。

2.幼兒互相幫忙查看,看看取的錢是否湊成10元。

二、購物

1.交代購物要求。告訴幼兒每樣文具的價格,買的物品總價格不能超過手裏的總錢數,事先安排好收銀員,購物後到收銀處交款。

2.幼兒自由選購商品,並交款付錢。提醒幼兒做文明顧客,輕拿輕放。

3.換角色繼續遊戲。

三、記帳

1.請幼兒分享自己的記錄單。

2.將幼兒的記錄單佈置在展板上,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附: 記錄單取錢 5元+2元+2元+1元=10購物鉛筆2個(2元)+本(3個)=5元剩餘5元

活動反思:

一、課件下載修改使用的問題

因為自己的技術水平有限,平時講課使用的課件,我一般都是從網上下載後,根據自己的課堂需要認識加以修改,讓這個課件能為我所用,適合我用。以前都是這樣修改,從未出過任何差錯與紕漏。誰曾這次竟然非常麻煩,我也是先下載了一個課件後,因為白天在學校裏學校班級的事情太多,沒有大空修改,於是上週四下午下班後我沒有回家,從下午5點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點多,全部修改完後我保存好後,還想再欣賞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勞動成果,誰知再次打開課件後,所有我修改後頁面上的圖片,全部都變成了紅紅的大大的×號,我着急得不得了,後來經過自己研究詢問同事,得知這個課件原來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來圖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沒辦法恢復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裏9點,重新自己再製作課件。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以後再下載課件後,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確定如何使用、修改。

二、老師們提到的一些建議如下:

1.課本上創設情境的`環節,是出示了三張小朋友購物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我沒有利用這個情境圖,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經常喊的一句加油口號“加油努力,一切為了人民幣”,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大聲齊喊這句口號,我的想法是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又能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但是評課時老師提到這句口號平時學生喊着玩就罷了,不能拿到課堂上使用,因為畢竟這句話的價值觀有偏頗,人不能只一切“向錢看”,我感覺有道理。

2.這節課的重點內容是讓學生學會辨認人民幣,還要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節約用錢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學內容也不少,老師們建議可以把前面的節約用錢簡單一提,把欣賞節約用錢的名言警句可以視時間,放到後面拓展補充。

3.小組討論交流認識錢幣後,讓學生彙報有哪些辨認標誌的時候,老師麼建議可以找學生在前面帶着同學們一起找,下面的學生在自己的錢上也指一指,這樣印象更深刻。

小百科: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人民幣符號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寫Y加上兩橫即“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2、會辨認圓柱體的物體,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3、發展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圓柱體的積木若干;

2、操作冊:第6冊P53。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走線,線上遊戲:摸摸**快回來。圓圈中擺放若干大磚塊、大積木、易拉罐。幼兒聽音樂在圓圈周圍自由走動。

2、集體活動。

(1)複習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感知圓柱體。

請一名幼兒把雙手伸到相中選中一個幾何體,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後大聲地向其他幼兒描述魔道的東西是什麼樣的。

(2)認識圓柱體。

遊戲繼續進行,當幼兒摸到圓柱體,經過描述後,其他幼兒不能準確猜出是什麼幾何體時,教師舉起圓柱體,告訴幼兒:這種形體叫圓柱體。

請幼兒在教室裏找出和圓柱體的積木相同形體的物品,通過自有觸摸和擺弄,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3)請幼兒試着滾動圓柱體和球體,觀察它們在滾動的時候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不一樣。並嘗試從寫披上向下滾,看看誰滾得快、滾得遠。

3、完成操作冊。

(1)教師示範、講解操作冊習題。

(2)分發幼兒操作冊,教師巡迴指導幼兒進行。

(3)教師批改幼兒操作冊,錯誤的地方督促幼兒訂正。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指導幼兒參觀學習同伴的活動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動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圓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也為後面學習圓錐的知識奠定了基礎。

成功之處:

1、注重知識的拓展。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通過把一張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動木棒,讓學生觀察轉動起來後的形狀是一個圓柱形。對於這個形狀學生很容易想到,但是對於這個內容背後的知識更加需要學生掌握。在教學中我沒有把知識點止於這一步,而是利用教具讓學生清楚的觀察到:當以長方形的長為軸旋轉,長就是圓柱的高,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當以長方形的寬為軸旋轉,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即以長方形的哪條邊為軸旋轉,哪條邊就是圓柱的高,而另一條邊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在解決相應的問題時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 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注重圓柱知識的推導過程。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特別是圓柱的`側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髮現了長方形的長=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圓柱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3、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通過教具的現場演示,學生清晰地看到了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學生很容易發現: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的高,由此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也是底面積乘高,並進一步推導V=∏r2h。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髮現雖然形狀發生了改變,但是體積不變,這也是數學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除此之外,轉化思想也是必不可少,這兩種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於以後的學習,對於學生的終身學習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徐雲鴻主任説:幾何直觀於學生而言,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於教師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是數形結合思想的體現,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雖然徐老師説的是幾何直觀,但是對於其它在國小階段中必須滲透的變中不變思想、轉化思想也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運用1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拼圖遊戲,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2、能用清楚的語言表述拼圖內容,進一步感知四季特徵。

【活動準備】

課件《四季拼圖》(加密狗),“四季拼圖”操作包材料。

【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引出四季(價值點:觀察交流四季的季節特徵)

1、播放課件(四季圖片)

提問:圖片上是什麼季節,在這個季節裏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小結: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炎熱的夏天有一陣涼爽的風吹來就十分舒服,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冬天如果下起一場大雪,就可以堆雪人。精彩的四季真不錯。

二、拼圖做算式(價值點:嘗試運用1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拼圖)

過渡語:這是哪個季節的圖片呢?讓我們一起拼一拼。

1、遊戲:"春"、"夏",與幼兒一起做算式,用鼠標將相應的答案拖動到算式上,正確時圖片就會露出一塊,全部做完就會出現一張完整拼圖。

2、提問:這是什麼季節?你從哪裏看出來的?你最喜歡這個季節的什麼?

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季節,四季的'生活真多姿多彩。

三、幼兒操作(價值點:鞏固10以內的加減法)

過渡語:我們拼出了春和夏。你們想不想自己試試呢?

要求:

1、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包,通過計算進行拼圖遊戲。

2、做好拼圖後,看圖畫,説一説自己的拼圖上是什麼季節,並説説自己判斷的理由。

3、和小夥伴一起編編四季小故事。

四、延伸活動:拼圖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