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美術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1篇)

校園2.76W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的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美術的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1篇)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

美術來源於生活,發展於生活,提煉於生活。美術實實在在地存在於生活之中。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始終認為美術教學不應侷限於教材,而應以教材為最基本的課堂素材,使得美術課堂融趣味化、遊戲化、生活化、知識化於一體。創造性地使用教學教材,把美術教學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使學生懂得將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啟發想象與繪畫技法可兼得 。

在美術教學中,有不少老師或一味地啟發想象,過於偏重聯想;亦有老師只顧着繪畫技法的傳授,而忽略了想象在兒童美術中應有的位置和作用。總而言之是非偏彼即偏此。在技法與想象之間,如果過於偏重某一邊,孩子們的美術作品會出現兩種情況:1.畫面題材枯燥無味,構圖形式教條、死板,失去童真。2.能夠聯想、想象,但想畫的內容畫不出來。即繪畫中常出現的眼高手低。我們在美術教學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將嫻熟的繪畫技法與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完美地結合起來創作出的畫面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在美術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採用遊戲、表演、室外寫生、圖片欣賞等多種方式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並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不斷地提高學生“塗鴉”的技法水平:嘗試各種繪畫材料,研究不同材料的特點並善於運用這種特點,創作出五彩繽紛的畫面。學生看到自己的一雙小手是如此的靈巧,能夠創作出那樣精彩的畫面,便漸漸地喜歡畫畫,喜歡美術課,對美術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條條大路通向“美育育人”之路 。

美術並非只是畫畫,這其中囊括了諸多方面。為此,我根據學生愛動手的心理特點,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開展了豐富多采的剪紙、編織、撕紙貼畫、貼線作畫

以及手工製作等特色課程。通過學生拼拼剪剪、撕撕貼貼等的活動,我們看到,學生無一不陶醉於自己精心製作的手工作品中。我們又將製作的手工作品分類彙總,在班內舉辦手工作品展,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不僅豐富了美術課堂活動,拓展了美術課堂的內涵,而且令學生享受到藝術的薰陶,使學生擁有一顆美的心靈,達到美術教育之情感目標——美育育人!

總之,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是學生不僅擁有嫻熟的美術技能與奇思妙想的綜合美術動手能力。同時更要使學生擁有一顆純美之心,在廣闊的天空下,盡情地展現童真、童趣的身影。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悦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老師對我説:“你們美術課老師輕鬆、好玩,沒壓力,課也最好上,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又喜歡上美術課。”我只好一笑,可心裏想,要是真的好玩又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就好羅,那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一年半的美術教學實踐證明,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除非你沒有責任心。

每次課後我都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主動在遠程教育裏找答案,看有經驗的教師上課,學習他們的實踐經驗。自己也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裏,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着準備了一些《快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氣憤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阿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

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説,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説:“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我認為:在評價作業時,可以採用開放的評價標準。我認為“老師肯定、學生滿足,樹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學習、再肯定、再滿足——渴望學習更新的有難度的東西。”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

在教學評價時改變傳統用“一個標準”去套學生畫的內容、形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學生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教師點評時語言要幽默、精彩、風趣,讓學生把你的點評聽進心裏去。在優秀作業上寫心靈手巧”、“魔幻色彩”、“獨具匠心”等給學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現一般的作業上寫上“別泄氣”、“慢慢來”、 “相信下一張會很精彩”等激勵性語言,相信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開放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

以上所述,為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繪畫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3

此節課對學生來説是一節快樂的美術課,他們可以隨意想象並做出各種好吃的食品;他們可以自由地找尋喜歡的合作伙伴;他們還可以自由地表演即興的節目……在這節美術課上,學生是快樂的、自由的,他們是課堂的主人!正是本着這種“愉快教學”的思想,我在美術教學工作中始終是快快樂樂的,我的笑容投在每一名學生的臉上,學生開心我就開心,我和我所教的孩子愉快地生活在每一節美術課課堂中!

我心目中的“愉快教學”就是千方百計設計新穎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喜歡學,學生喜歡學後進一步使他們達到——願意學,再發展成為——愈學愈有趣,快樂在其中的狀態。當然我不指望每一名學生都畫出精美的畫面、做出優秀的作品,我的目的就是通過“愉快教學”使每一名孩子能夠接受教師的指導,快快樂樂地拿起畫筆來畫畫。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一、靈活運用教材,更新內容開展愉快教學

美術教學的教學內容直接決定學生的繪畫興趣,好的美術課設計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國小美術教材的內容來看,可以説是豐富多彩的,每一節課都有一個較好的教學內容,但並不是每一節課的設計都是完美的,不需要補充的。這就需要美術教師能靈活運用課堂內容,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每一個班級的特點來增加或減少教學內容,從而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從美術課堂中找到樂趣!例如《農家宴》一課,有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泥塑食品,而有些學生卻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這種情況下,我便設計了一個遊戲:讓完成食品泥塑的學生進行表演,其他沒有畫完的同學一邊欣賞一邊完成。這樣他們在課中相互交流,使整節課很充實,所有學生都體會到了其中的快樂。

二、根據兒童特點,運用遊戲開展愉快教學

學生的一個普遍特點就是好動、好玩兒,愛做遊戲。可是不少教師無視孩子這一心理特點,讓孩子成為“小木頭人”,一動不動地聽講,結果使活潑好動的孩子成了“小老頭”,失去了“童心”。我們必須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習與遊戲相結合,玩中有學,學中有玩,學玩結合。當然,這不等於説上課就是玩兒,很多功課不可能帶有遊戲性,我只是説,能夠帶點遊戲性的一定要帶點遊戲性。備課、講課要挖掘教材中的遊戲性,設計教案要考慮遊戲性,只要這樣做,一定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把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發揮出來。在《小小食品店》一課中,學生製作的過程就像是在做遊戲,每個學生都找到了遊戲中的角色。在巡視中我發現,有很多學生扮演媽媽爸爸,邊講邊做,那專注的模樣很是可愛。可以説,在遊戲中上課學生是快樂的,在快樂中學習學生是幸福的,那麼,我們何不多製造些快樂,讓學生在美術課中去感受幸福呢?

三、豐富活動形式,適當競爭開展愉快教學

棋迷、球迷們為什麼會“迷”呢?因為這裏有競爭。如果直接參與競爭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興趣”之意,有了極高的興趣,自然就會在愉快中學習了。《農家宴》一課中,採用了分組競爭的形式貫穿整堂課。黑板佈置成一個“食品店”的大幅圖畫,這幅圖在渲染氣氛的同時又是一個評比台,哪一個小組完成的最好、最快、紀律最好,哪一小組就可以選取樣食品貼在上面。學生們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同時黑板上也佈滿了各種食品,也給學生們起到參考作用。

在教學中引起學生參與競爭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如果你細緻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後進生都不甘示弱!用競爭的形式進行作業評價,這是調動學生熱情、使他們快樂的有效方法,是使學生用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活動。

我們可以嘗試在每節課中都有一個小比賽,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美術課的評比台,“看誰畫得好”“我們的畫大家評”等等。小比賽的結果就發佈在評比台中,(老師要注意不能總評個別學生)這樣學生在每節課中都能保持良好的情緒,認真地學習並且能夠體驗到成功之後的喜悦。

法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過:“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一個學生曾對我説:“老師,您上課一笑,我們可高興了!”事實表明,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緒和情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極大。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既有知識的交流,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愛教學、愛教育、愛學生應是教師的職業情感。教師在課堂上應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排除干擾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曾經聽過一位教師剛剛失去親人,他上課前摘下臂上的黑紗,説要帶給學生積極樂觀的情緒。馬卡連柯也説過:“我從來不讓自己有憂愁的神色抑鬱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也不在兒童面前表現出來。”

總之,教師樂教就會帶着感情上課,就能創造和諧的氣氛,就會教出意趣來。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就會更好地領會課堂內容,呈現更多精彩的作品,就會使美術課上得有情有趣,師生樂在其中!讓我們攜起手來,讓我們的美術課堂成為學生最喜歡、最快樂的課堂!讓我們的孩子在愉快中茁壯成長!讓我們的孩子運用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完成更多更優秀的作品!<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4

《畫夜景》是國小人美版美術教材第四冊,第16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是以“夜色”為主的創作畫。教學意圖是,促使學生髮現和捕捉美麗夜景的特徵,體會美的景象,培養學生的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的造型表現能力,以及熱愛生活的情感。在引導環節,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同學們都很熟悉的北京故宮,通過白天和夜晚體會不同,初步感受夜景的美。教學中提問:“比一比,白天和夜晚的景色有什麼不同?”學生通過對比,對夜景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達到了預先的設想。

趁着引導環節已調動起來的興趣,我又展示了三副圖片,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甚至司空見慣的景物中發現美,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學中,學生對熟悉的景物不時的發出讚歎聲,看到煙花,更是歡呼雀躍,我心中暗喜:目的達到了!接下來就到了知識環節,以問題“為什麼煙花只在晚上放呢?”引導學生思考,感受顏色的深淺對比。自我感覺這樣的過度很自然。學生也很容易就想到其中的原因。雖然表達未必很精確,但對二年級的孩子而言,已經很不錯了。

對學生作品的欣賞力在拓展學生的思路,我有意選擇了同齡人的畫,意在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更具指導性,學生易於接受,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再強化和提煉一下可能會更好,如:背景用深色表現時,色彩也是很豐富的,感覺強化不夠。

《候鳥的樂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各種鳥的動態,樣子,和顏色。首先我們採取欣賞鄱陽湖的各種鳥來導入,真實的看到實物鳥,進一步加深印象。老師示範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這學裏可以看到鳥的基本畫法,頭、身子、連接的脖子、四肢等。還有這樣畫非常簡單。你只要想好鳥的動態,按這方法一會便會畫。

我自我感覺這堂課還算可以,我所要教的、説的,還有師生的佩合還算好。甚至有些學生答的很到位。後面更投入,前面有點緊張,不夠放鬆。説到這缺點,自己沒什麼笑臉,沒什麼教態,以後在這些方面我得向鄒校學習,她的表情非常豐富。最後作業效果還算可以,時間再緊湊點就更好。上完後,就能感到自己上的怎樣,特別是你一説學生就能回答到位,你的激情就會更高。

課後老師的評價與自己的感覺基本一樣,在想,下次一定準備充分點,我的經驗是一定要有自信,心情的自信讓我的這一課在我心裏取得了勝利,希望各位老師提出好的經驗和意見。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5

新課程給美術課堂帶來的生機新課程不僅是課程內容、教材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美術教學理念發生了具大變化。教師的角色、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從教師角色上看。教師已一改昔日傳統的“唯師是從”、“師道尊嚴”的狀況,構建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師生關係,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者”“組織者”,如“我們大家一起畫”?”“你覺得怎樣?”“你真了不起!”“你真是太棒了”等等即尊重學生又激勵學生奮進的語言在許多課堂中隨處可見。

從教師教學方法上看。教師已改變傳統的、枯燥單一的專業化的技能訓練,大膽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提供開放式的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反饋,注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課程的整合與延伸,積極引導學生感知、體驗、表現美術,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努力縮短美術藝術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着眼於學生的藝術發展,融合眾多藝術風格於一體。

從學生學習方法上看。由於教師的教學思想已從培養專業人才轉變為培養人為出發點,注重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及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因此,在課堂學習中學生也改變了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積極主動地感知美術、體驗美術、表現美術,同時能夠大膽地探究問題、發現問題。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能根據美術的感知特點、美術標準不確定性特點,給了學生極大的空間想象力,讓學生大膽闡述自己對作品的獨到見解。

走出課程實施的誤區,新的教學理念注重興趣的培養、課程的整合,注重創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注重探究性學習方式。因此,我們的美術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美術。這的確是我們美術教育改革的一個可喜的變化。但是,與此同時,我們的美術課堂教學卻走了另一個極端。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由於教師片面地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忽視了基本技能與知識的掌握、忽視了以審美為中心這一重要理念,追求形式上的熱鬧。

為了突出課程的整合。美術課程的整合應以美術文化為主線。當前許多課為了突出課程的整合,將美術課的教學重點偏離了,把美術課上成歷史課、地理課。

合作性探究學習。為了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合作性探究學習這一環節,有的問題學生可以馬上就回答出來的,可教師卻要刻意安排小組討論、研究回答。本人認為美術合作性探究學習,可以讓學生帶着問題在課外進行探究、實踐。如共同畫一張長期作品或共同創作不同類型的畫種等。時間可定在一週內或一個月內完成,這樣的探究性學習才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最後,人無完人,我們只有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6

那是一個小班美術活動畫小蝌蚪。由於是臨時代課,我來不及準備實物和範畫,但我想憑自己豐富的美術教育經驗和良好的活動調控能力,應該是信手拈來的小事。活動一開始,我繪聲繪色地講了關於小蝌蚪的故事,以引起孩子的興趣。接着,我重點示範了小蝌蚪的畫法,我一邊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蝌蚪的形象,一邊筆下生花,不一會兒一羣活潑可愛的小蝌蚪躍然紙上。看着孩子們一個個睜大眼睛全神貫注的模樣,我想接下來幼兒的操作應該會比較順利。然而沒過多久,我感覺到孩子們似乎對畫小蝌蚪不感興趣了。很多孩子只是草草地畫了幾下就東張西望,不想畫了。於是我反覆強調:今天有很多小蝌蚪來和我們做朋友呢!可孩子們依然我行我素,無論我怎麼啟發、引導,他們就是沒有繪畫的興趣和熱情。最終,我只能草草收場。

事後,我冷靜下來,反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次活動為什麼會失敗?分析後我終於明白問題的癥結在於我沒有關注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興趣需要。

首先,我忽略了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對他們原有經驗認識不足,設置了過高的教學目標。我不應該從成人的角度去演繹小蝌蚪的畫法,因為小班的幼兒動作協調性差,畫完全封口的圓並非易事,在小面積的圓圈裏塗色更是困難,再讓他們用曲線表現小蝌蚪的尾巴真是難上加難,難怪孩子們對繪畫積極性不高。如果我能從幼兒的角度研究小蝌蚪的畫法,即用圈塗法畫小蝌蚪的大腦袋,畫短線作小蝌蚪的尾巴。這樣既尊重幼兒的已有經驗,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孩子們的創作熱情可能會更高。

其次,我忽視了環境資源對幼兒學習的支持作用。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直覺行動思維,我們應該提供直觀形象的材料,支持幼兒的學習活動。如果組織活動前我能及時提供實物小蝌蚪並蒐集相關圖片資料,讓幼兒充分觀察小蝌蚪的形象,研究其活動特點,幼兒就能獲得有益的經驗來支撐創作活動。創作時幼兒就不會束手無策,創作的過程也會變得愉快。

是的,尊重幼兒,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實實在在、每時每刻地落實到教育行為之中。實踐中,有很多教師都是憑自己的經驗和感覺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的,很少去研究幼兒的特點和需要。其實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從他們的需要出發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是活動有效開展的關鍵所在。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7

經常有其他學科的教師羨慕地對我説:“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輕鬆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進入國小美術教育已經有多年了。這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把自己認為正確的理念收到課堂裏,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由原來過於強調學科本位轉為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目前,“為畫而學”的教育觀已經越來越受到美術教育者的非議。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中絕大多數人,目前不可能將主要精力放在美術學習上,將來也不一定以美術專業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我們對學生實施的不是專業美術教育,我們更多地是從教育的角度來認識美術課程。“寓教於樂,寓教於玩”是現代兒童教育的基本特點。經過新課標的美術教育教學實踐,覺得美術教材的內容廣博,課程其有綜合性、多樣性的特點,而美術教育教學注重的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繫。特別是低年級強調遊戲性、體驗性的活動。

兒童的美術活動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遊戲”,它比一般的遊戲內容更豐富,規劃更寬鬆,過程更復雜,結局更多變化。它要求“玩者”眼、腦、手並用,充分運用各種知識,充分展示各種能力,充分挖掘各種潛能。我想我們教師是“遊戲”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應該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循循善誘,耐心引導,以充分啟迪“玩者”的心智,發散“玩者”思維。在低年級美術教學中引入遊戲性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真正進行最自主的美術活動。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家楊景芝教授説過:“孩子們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具有豐富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各具特點,只要我們正確地加以引導,孩子們的潛能意識都能得到很好的發揮。”而美術教學是最具有創造性的活動,最能夠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多種方法中,遊戲性教學是其中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減輕負擔、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1、遊戲性教學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導精神。“愉快教育”的實質是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遊戲性教學正是通過遊戲的形式使這一變式成立的。

2、新《美術課標》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它包含着趣味性、審美性、人文性……等等特徵。傳統美術教育最大的弊端是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漠視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特別是兒童身心特徵和心理需求,讓學生強行接受,他們會覺得無味、無趣。

3、在遊戲過程中,學生精神放鬆,課堂氣氛活躍。在愉快中得到知識,學到技能;鞏固知識、熟練技能。

一、巧用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學”

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我們的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教學要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美術學習的興趣是美術教學的生命。而學生學好美術主要靠他們發自內心的學習要求和興趣。系統論告訴我們,有興趣就容易抗拒外界干擾,提高接受效率,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習者成功的源動力。如:《大家一起畫》教學時,我將它設計成一個遊戲活動,用各種美術教材和工具佈置出遊戲場景,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活動中,我鼓勵孩子們隨意選擇,大膽嘗試,自然而然地在玩中體驗到各種材料、工具使用的特點及不同組合的不同效果,並要求孩子在體驗之後説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孩子們不僅自己得到鍛鍊,也在發言中得到交流,學到新的、不相同的方法。部分學生用飲料瓶灌水學,教師表演“變臉”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變臉”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樂趣,從而使他們樂於學習美術。

二、巧用遊戲,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和想象力,增強創新意識和能力

遊戲能給學生帶來學習的興趣,能給課堂營造良好的氛圍。而創設良好活躍的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聯想活躍,思維敏捷,表達欲增強,積極的遊戲活動能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同時模仿能力強,好動,好玩,不怕羞,愛表現也是國小生的天性。根據國小生的這些特點,多組織一些遊戲活動,無疑對學生有極大的益處。如鄂美版教材1冊《繞繞塗塗》一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各種各樣的線條繞繞塗塗表現出自己喜歡的形象。在平等班教學時,由於第一次上我盡力鼓勵學生大膽、自由表現,可他們就是放不開手腳“繞繞塗塗”。在第二次上課時,我就採用“聽音樂遊戲”的方式,讓學生聽音樂根據自己的感受用色用線。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方式要求學生用什麼樣的線條來畫。學生手腳放開了,畫出來線條豐富了,表現力增強了。《鳥語花香》這一課是製作頭飾。我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先讓幾名學生戴上頭飾進行遊戲表演激發學生的興趣,爾後創設一個情境遊戲——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百靈鳥號召眾鳥們召開“百鳥大會”……最後,讓學生模仿各種鳥的叫聲與動作,用雙手組合的手勢表演鳥兒展翅飛翔的姿態,在教師事先做好的背景中飛。

三、巧用遊戲,引入競爭機制,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和團結合作精神

我們知道一節課如果毫無生氣,實為美術課堂教學的大忌,因此設計比賽性遊戲,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增加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我們知道國小生都有爭強好勝、不甘落後的心理,都有比一比的願望,誰都唯恐落後。因此我們在做遊戲時,採用對抗賽的形式,用擊敗對手的遊戲為動機,這樣成員之間有意無意地把自己和羣體視為一體,成功時挫敗時都有共同感受,意識到大家是相互依賴的,只有相互支持實現成員與成員之間的合作關係和默契感不斷得到加強。同時也不斷增進團隊的合作精神。《小小食品店》一課的教學中。我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開展小組競賽比一比“誰家的食品店”既多又好。最後,玩“開店的買賣”遊戲,相互之間比一比,看一看,玩一玩。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效果很好。

最後,覺得運用遊戲性美術教育教學活動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1、教師設計的遊戲內容和形式要緊密配合,課堂上組織好遊戲的各個環節。

2、教師要提前準備好遊戲中所用的教具和實物。

3、教師在遊戲中語言要突出重點。運用兒童語言把講、聽、看、玩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玩中獲得知識和美感。

總之,以遊戲為切入口進行課堂教學,使嚴肅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無窮的樂趣,。他們在遊戲中玩、在遊戲中樂、在遊戲中學、在遊戲中成長、在遊戲中益智。我想應用遊戲性教學方式,尊重了學生的願望、樂趣、情感、選擇等“學”的權利,學習熱情將會有增無減;教師實現了教的義務。我想國小的美術課堂一定會煥發出一種新鮮的活力。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會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反思。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8

上個世紀以“統編”或“試用”的名義,編寫出版的國小美術“教材”和“教學參考”用書,都是以國小美術教師和美術教研員為主體進行的美術教學“改革”。因為中、國小美術教學僅僅是美術教育整體的基礎部分,在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互相併不銜節,沒有關於啟蒙——基礎——專業的整體美術教學改革的設計,沒有改革美術教育教學理論的研討和沒有明確進行美術教材與教學方法的改革目標,其結果都是不管你“教材”和“教學參考”怎樣變臉,最終都沒有可能擺脱傳統的、成人化的、模仿性教學的束縛。所以國小美術教學改革一直是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小美術教學改革在以下幾個方面有了可喜的新變化;一是把過去從未正視過的“兒童畫”納入美術課堂教學,步入了用最具有創造性的,把對人類認知發展具有重要啟蒙教育功能的“兒童畫”正式作為美術啟蒙教學的途徑。二是開始注意美術與其他各門學科的教學配合,特別是進行了把音樂和美術合二為一的“藝術”課的教學改革實驗。三是尤其可喜的是,出現了以專家參與編寫中、國小的“美術”和“藝術”教材,指導教學改革實驗的新局面。專家介入國小美術教學改革,他們就有了直接參與中、國小美術教學改革的理論建設和指導教學改革實驗的契機,站得高就能望得遠,這給中、國小美術教學改革帶來了希望。但是,因為中、國小美術教學不但是美術專業教學培養美術專業人才的基礎課程,它還是培養各行各業,各門學科,各類人才啟蒙教育的必修科目,所以中、國小美術教學改革不僅需要美術專業院校的專家學者們的參與,當然還需要社會各學界專家學者們的關注。歷史上就有著名學者和美術家達.芬奇和哲學家盧梭等人,關注過美術教學改革的先例。作為倡導美術教學改革的領導部門,為了確保美術教學改革的權威性,應該廣泛組織這樣的學術研討。

最近我有機會在國小看到了兩種版本的美術教學實驗教材及其實驗課,還在網上見到有關改革實驗的議論,特別是從山東兒童中心李力加同志的“實驗調研”和“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實驗報導文章中,看到了實驗教學一線的教師們提出的疑難問題,引起了我的注意。這些問題我也曾經經歷和思考過,聯想到自己在二十年前指導“發展式”美術教學改革實驗的經歷,我認為美術教學改革方案在沒有得到美術老師的認同和理解時,他們提出上述問題是很正常的。可是,作為已經承擔實驗改革的一線老師如果還存有這些不解的疑慮,實驗教學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受過傳統的、成人化的、模仿性的美術教學訓練的美術教師,接受新的發展“兒童畫”的美術教學改革的理念,擺脱傳統的、成人化的、模仿性教學的常規,需要經過一個從理論——實踐的認識過程。所以我認為,改革國小美術教學,必須首先改革美術教學的指導思想,建樹改革美術教育教學的科學的、藝術的、系統的理論。改革美術教學的實驗,需要實驗教師理解與掌握改革美術教學的基本要求。美術教學改革要在啟蒙教學中,通過發展“兒童”,達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表現才能的教育目標,就必須首先用美術教學改革的理論,把受傳統的、成人化的、模仿性教育束縛的美術教師“解放”出來。

改革美術教學的理論建設,首先必須要有由啟蒙——基礎——專業美術教學整體的改革理論的構想設計,進行改革美術教學選擇最佳教學途徑的理論指導。在實驗教師掌握了改革美術教學的指導思想之後,才可能調動與發揮出一般人並不具備,只有啟蒙美術教師才可能具有的藝術教育教學的職業素養,進行創造性的美術教學的改革。

其次,把“兒童畫”納入美術教學之後,要對“兒童畫”自由表現的各個階段的發展規律,特別是對終止“兒童畫”自由表現的所謂“危險”階段的普遍規律,對兒童藝術表現與心理髮展的過程和對教學途徑與教學方法的選擇等,提出科學的教學方略和改革設想。要在“兒童畫”長期被封殺的美術教學中開闢發展“兒童畫”的教學途徑,改革成人化的教學模式,“理論”建設尤其重要。當前在國小進行的美術教學改革實驗中的“美術”和“藝術”等不同實驗版本的“兒童畫”教學中,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兩種傾向——一是“回生”,走模仿性常規教學的老路;二是“自由化”,受“無輔導”或“隨意性”教學的誤導,根本沒有進行科學的教學引導。這兩種傾向的出現,都是美術教學理論建設匱乏的必然結果。

再者,在兒童畫的基礎上向寫生畫和記憶、想象創作畫等基礎教學的引導、過渡和教學發展的途徑,還有美術與音樂等其他學科配合的“度”和“量”等等,也都是必須認真進行科學的理論研討的新課題。

國小美術教學改革是一項艱鉅的工程。教學改革實驗只能要求成功不能允許失敗。任何改革設想和實驗方案都應該先進行廣泛的科學研討,再進行比較驗證和可行性的教學試驗。進行改革實驗需要選擇有改革要求的實驗教師,啟發他們靈活運用改革美術教學的理論要求,進行創造性的改革教學的實踐探索。指導改革實驗必須進行跟蹤指導,指導的方式要以創造性的、啟發式的“引導”和“建議”

為主,可以用“觀摩課”的研究學習方式,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切忌使用模仿性的“示範課”和“樣板課”的指導方式。。因為促進發展學生的'“創造性”的美術教學,只有通過美術教師進行“創造性”的美術教學實踐才可能實現。所以,實驗指導教師要注意引導發揮實驗教師的創造性的才能。最好的美術教學改革實驗教師,最好的啟蒙美術老師,不只是能畫出好畫的老師,還應該是最具“創造性”的、有多學科修養的、多才多藝的老師。

因為傳統的模仿性的美術教育和受多方面的模仿習慣的影響,不但我們的美術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習慣於模仿性的教學常規,其實在各行各業的工作中也多是習慣於依賴、仿照、模仿式的工作。缺乏“創造性”,思想不解放,創新才能被嚴重束縛,是我們多數人普遍的遺憾。進行改革中、國小美術教學實驗,美術啟蒙教師要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承擔的歷史使命——要用發展“兒童畫”作為美術教學的啟蒙教學,用保護與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表現的教學引導和心理訓練,實現促進學生髮展創造性才能的教育目標。

美術教學改革實驗不能一蹴而就,至少需要一輪的時間。在我們現在已經認識到培養“創造型”人才,必須用“創造性”教學改革“模仿性”教學的今天,就不應該允許美術教學再用“模仿性”教學封閉和束縛學生的“創造性”才能的發展。為此筆者建議:在進行美術教學改革的理論研討與教學改革實驗的同時,普通中國小應當開展以“形象記憶訓練”為主的“記憶畫”教學和速寫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過渡。“記憶畫”教學的教材可以隨意選擇生活中簡單的幾何形體和複雜組合形體的各種物象。它能夠適應城市與農村、班型大與小、教師的專業水平的高低等不同的要求。學生的作畫工具可以自由選擇。組織教學,選擇教材都不太難。它對學生的注意、觀察、識記和創造性表現等心理素質和藝術表現的技能技巧都會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尤其重要的是,它對於轉變美術教師的教育思想,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與發揮自己在美術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由教師主導的“傳授”知識和技術的“模仿性”教學,轉變為由教師主導的“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識記、發現和創造性表現的“創造性”教學,操練進行吸引穩定的注意、培養觀察要求、引導比較思考和識記與創造性表現等心理訓練的教學方法等,將會有重要的影響。自覺的把自己轉變成為適應美術教學改革需要的美術教師,對於大多數中、國小美術教師來説,這個“過渡”可能是非常需要的。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9

通過本課的教學,再經過錄像的自我診斷,受益不少,能更直觀、清晰的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

首先陳述一下我個人的教學思路及教學安排:

因本課比較抽象,所以把課時定為兩課來講,第一堂課主要以課堂滲透、學生欣賞與評述為主,第二堂課以學生表現即繪畫、作品展評為主,並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貫徹學校的教學理念,習慣養成,如課前準備、課堂學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學習效果。

錄像是第一堂課的內容。年級是四年級。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欣賞黑與白的圖形,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掌握黑與白圖形的創作要領,並指導學生用學過的圖形來表現不同的正負形。

在第一堂課中,教學思路是這樣的,先以遊戲導入,用人像與杯的剪紙黑白轉換,通過在黑板上演示,比較形象直觀地導出課題《黑與白》,能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致,及早進入課堂狀態,接着再做進一步的分析,闡明由對稱法組成的正負形的特點,然後再通過多媒體,展示《樹林》的圖片,通過師生的互動、提問、交流,説明由不規則形組成的正負形的特點,這堂課以這兩個知識為要點。同時再通過欣賞圖片荷蘭畫家埃舍爾的作品《變換》、二方連續圖案瞭解重複法組成的正負形和二方連續法組成的正負形的特點,讓學生對黑白轉換的方式有個較全面的認識,掌握黑與白的創作要領,並引導學生感受黑白對比帶來的美感,對比強烈,視覺效果醒目。還給人一種莊重的美。這時再通過讓學生想象生活中黑白對比的例子,如書法、黑板與粉筆字等,懂得不但要擅於從生活中發現美,而且還要使藝術生活化,去創造美。再讓學生欣賞黑白轉換的圖片,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審美,以便進行創作。最後留下課堂作業,提出要求,並讓學生在課下多觀察,為下一節課的實踐打下基礎。

從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我認為比較清晰,課堂結構的設置也算緊湊,知識點的滲透比較深入,從組織教學、課題導入、課堂滲透、課堂秩序、學生的互動、多媒體的運用應該説較流暢,達到了一定的教學目的,讓學生了解了黑與白轉換的要領,欣賞到精美的圖片,提高了審美,但其中也有很多期待解決的問題。

教態方面,肢體語言還不夠豐富,表情有點嚴肅,課堂還缺乏生動性,顯得有點緊,僅有講解、知識點還遠遠不夠,不但老師明白,關鍵通過引導,還要使學生明白,從部分學生的表情看出,他們對問題理解得還不夠,雖然四年級的學生相對一、二年級理性的多,但還需要不同的方式激發他們的靈感、想象力。

照顧全體方面還不夠,課堂總感覺是老師和學生對話的多,學生與學生之間適當交流的少,有個別學生還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展示自己。

針對國小學生,知識點有些難,量有點大,在有限的課堂四十分鐘,如何取得高效的教學效果,針對不同的年級、不同的課題、不同的課型,知識點的難易、量的大小很關鍵,否則課堂會變成滿堂灌,對激發國小生的想象力不利,這點有待進一步研究。這時可以把知識點分解講解,課堂一定留給學生適當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以便對老師講的知識進行消化。

本課蒐集的圖片雖不少,也很形象,但量有點大,應以精練為主,板書還有待進一步錘鍊,要完整。

課堂語言還不夠精煉,口頭語言要避免。

總之,通過這種方式的教研,能有效地診斷自己教學的得失,從中直觀瞭解到自己教學的不足,並經過進一步的繁複的修改,為使課堂的高效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0

學習新課程以來,提高了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為教學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並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效果。近五年來我一直擔任美術教學工作,雖説不是專業出身,但對美術莫名的喜愛,促使我不斷地學習並吸取美術理論知識的精華。探究美術給學生帶來的樂趣,如何使他們在課堂上感到輕鬆愉快,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

由於工作的需要,我連續擔任兩級課題班的美術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不斷地充實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除向閆老師、劉波老師請教學習外,和同事探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利用假期再外學習,在教學中不斷累積經驗。力盡自己的課堂達到最完美的效果,但在完美中總帶有一點瑕疵。

帶着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反思了很久。“為什麼普通班與課題班的美術作業有差距?”是我的問題、是班級管理的問題、是家庭問題還是其他的。記得上《大樹的故事》這一課時(人教版美術二年級第八課),我還是跟往常一樣,面帶微笑精神飽滿的走進二年級四班教室,使盡我全身的功力磨破嘴皮上完了這節課。當時我心想這節課播種的這麼好,學生的興趣又這麼濃厚,下節課肯定能來個大豐收。等到第二節課我迫不及待的來收果子時,卻讓我大失所望。結果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沒帶美術本,有三分之二的學生雖説畫了,但大多數學生沒能表現出大樹的基本結構,更談不上有趣。怎麼回事?我來不及思考。同樣又給二五班也上了這節課,只是加上了豐富有趣的多媒體課件的欣賞,我只做簡單的引導,輕鬆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但效果卻盡如人意。這時,我卻高興不起來。後來跟同事談起了這件事,她們和我一起分析: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使學生熱愛學習。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要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我覺得最關鍵還是要豐富學生的視覺藝術,不只是説説而已,讓學生憑空想象,那麼就需要我們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更需要學校的支持。

在思索中我慢慢的尋找着屬於自己的教學思路。馬克思説過:“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必須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修養的人”。反過來,通過美術欣賞藝術能提高學生對美術課其他內容的學習興趣。

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1

國小生從三年級開始學習電腦,而電腦繪畫是其中內容之一。學生對於電腦繪畫充滿了好奇,很快便能學會基本工具的使用。但是如果想讓學生畫出一幅畫來,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特別是稍複雜一些的畫面,學生往往是望而生畏。我在本學期教學中特別思考了這個問題,現在覺得這與我們平時的教學,特別是繪畫開始階段的工具教學有一定的聯繫。

繪畫工具並不多,也很容易掌握,可是要想熟悉地使用,有技巧的使用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大量的練習後才能掌握,才能從中摸出技巧來。因此,在教學每一種基本工具時,我也特別注意配合一些簡單的物體來讓學生在練習中學會工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技巧,甚至讓他們學會創造性地使用工具,這些工具可比手工繪畫中的畫筆神奇多了。

在本週的教學中,我們學習了圓、填充、曲線等工具的使用,我們又通過在課堂中畫杯子、大樹、太陽、小草、花朵等一系列的事物來反覆練習工具的使用。我們還通過利用不同的工具畫出不同的樹,讓學生掌握樹的畫法,同時在畫樹的過程中再配以太陽、小草的練習,在練習中自然形成了一幅簡單的畫面。讓學生在無形中學會了畫面的佈局,工具的使用也隨之領悟,甚至為自己的成就而手舞足蹈,有了成功的體驗。我想這是學習的重要一面,有了這樣成功的體驗,必然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以後的學習開了好頭。學生也更喜歡電腦繪畫了,感覺原來電腦繪畫其實也很容易學。

我在教學中,哪怕是一種工具的教學,也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去琢磨,去研究如何更好的教會學生,如何在其中滲透更多的內容,如何更好的組織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合理的安排我們的教學內容,儘量讓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內學到更多的知識。

我發現學生對於“畫圖軟件”中各種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較易掌握,但不能靈活運用,其主要原因關鍵在於缺乏創造性的思維。因此,當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後,就應該培養其綜合運用的能力。對學生這種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也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點。

記得在一次電腦繪畫課上,我想讓學生畫畫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學生面露難色,覺得用這些工具不夠用,難以畫出真實的物品。於是,在教學中我摸索了一些富有趣味的實例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下面,我就這些實例來談談如何發掘電腦繪畫教學中的創新因素。

我先讓學生看一幅月亮圖,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誰能用幾分鐘時間完成。大部分學生從常規思維出發,採用了曲線工具來畫,用兩條曲線圈起來,結果花了不少時間,畫出的“月亮”還不夠理想。可是有些同學卻突發奇想,先畫好兩個大小基本相似的圓,然後移動其中的一個圓,把它覆蓋在另一個圓上面,組成一個新月形,然後用橡皮擦去多餘的部分。這便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對於這類同學,我表示了欣賞的態度,並希望其他同學也能像他們一樣創造性地看等問題,能發表自己獨特的觀點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練習一樣,只要你以創造性的眼光來看待它,使“畫圖”工具真正為你所用,那就一定能畫出很好的作品。接下來我出示了一個茶杯和一個碗,請同學們來畫。有了以上的經驗,學生很快找到了極具創造性的方法,畫好了茶杯和碗。當學生的創造思維萌發以後,我所要做的就是稍加點拔和保持它的熱情,然後就和同學們一起體驗創造的喜悦與快樂!

我通過實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點燃了學生創造性的火花,克服了學生電腦繪畫中的畏難情緒,使學生真正成為了電腦的主人。